運用課堂觀察改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_第1頁
運用課堂觀察改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_第2頁
運用課堂觀察改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_第3頁
運用課堂觀察改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_第4頁
運用課堂觀察改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運用課堂觀察改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摘要】:課堂觀察是課堂評估的一種工具,其目的是改善老師的教學最終改善學生的學習。本文主要論述如何運用課堂觀察來評估閱讀教學目標的落實和閱讀基本技能培養(yǎng)情況。具體做法是根據閱讀教學目標和基本技能要求,運用課堂觀察評估工具,找出問題所在,反思并找到改進措施。課堂觀察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教師發(fā)現很多師生在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從而幫助老師更好地調整教學,使教學更有針對性,使課堂更活躍,更有思維的空間,從而使課程目標能更好地落實,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關鍵詞】課堂觀察 改善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量表記錄 敘事記錄引言:閱讀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2、是英語學習輸入和獲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對閱讀教學我校師生投入的時間很多,但閱讀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對閱讀技能掌握情況不令人滿意。尤其在主旨歸納,文章結構分析(主題段,主題句以及段落間句子間的意義聯系),理解作者意圖,生詞推測,推斷,指代,長句理解等技能方面。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對閱讀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估,找到問題所在,并尋找對策。為解決這一問題,我運用了課堂觀察這一課堂評估工具。就閱讀教學的目的要求和課堂教學實際,開展合理系統(tǒng)的課堂觀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學,確定問題和對策,最終改善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觀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

3、表、錄像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以改善教學和提升學生學習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其基本步驟是:確定觀察目的和問題,確定具體的觀察信息,工具準備(問題體系、觀察框架、量表或記錄設備等),觀察的實施(可以自我觀察,合作觀察),分析信息,反思并寫出觀察報告,教學調整。課堂觀察作為課堂評估手段最終是為改善學生學習服務的。我的英語閱讀教學課堂觀察活動圍繞兩個中心展開。一是基于一堂完整的課的觀察,二是基于閱讀教學課程目標和學生基本技能的落實掌握情況的觀察。一、基于一堂完整的英語閱讀課的觀察。(一)對一堂閱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的觀察。作為課堂評估的手段之一,閱讀

4、教學課堂觀察作可以按照第二語言課堂評估的基本策略進行。下圖反映了第二語言課堂評估的基本策略。(摘自第二語言課堂評估43頁)輸入因素(input factors):學生需求和能力時間態(tài)度資源設備老師能力教學目的(Instrucional purposes教學計劃教學活動教學結果1245比較1: 教學目標是否適合學生的需求,能力和愿望,及語言水平?如不適合,如何改進?比較2:教學計劃是否合適充分,并能幫助完成教學目標?各部分間有無聯系?如不充分合理,如何改進?比較3:教學活動是否按照教學計劃進行?如果按計劃進行,教學目的有無達到?如何改進?比較4:教學活動未按計劃進行是否受輸入因素的影響?如有,如

5、何改進計劃和活動?比較5:教學結果/學生掌握與教學目的是否一致?如很多學生沒有達到,如何改進?從一節(jié)課的四個組成部分看,達成課堂教學目的是中心。就課堂教學目的的達成情況我設計了如下量表。目的是觀察目標的可行性;從教師設計,教學活動和學生活動課堂表現來判斷教學目的的達成度;從而判斷目的、計劃、活動的合理性,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問題所在。案例1:就Unit3 Book1閱讀文本1課堂目標達成度的課堂觀察量表和課堂記錄。 教學目標觀察內容目標(1)學生能從標題和副標題中明確文章主旨并能理解段落間的邏輯關系;明確文本體裁。目標(2)學生能運用找讀技能(scanning)找到副標題中the dream和the

6、 plan 的具體內容。目標(3)學生能利用第二段文本信息對人物進行個性分析。目標(4)學生能熟悉和運用個別重點字詞和短語:ever since, dream about, it isthat, stubborn, care about, be fond of, (只列幾個)目標是否可行可行,有難度,有新意;文本體裁可能有問題??尚?,估計較易可行,有難度,有新意可行,有難度,看如何設計計劃如何達成設計1:從主、副標題中找出關鍵詞,并預測主要內容。設計2:文本每段沒有明顯的主題句,而直接概括對高一學生有點難度,故選用了每段大意匹配的活動。設計3:文本體裁是什么?(旅行日志)設計:先告知學生找讀(

7、scanning)的意思。從文章段落邏輯分析可知,the dream, the plan 的具體內容在第一段。給學生半分鐘時間尋找。設計:問:從第二段中,關于這兩人我們可以知道什么?(對此旅行的不同觀點以及觀點產生的個性原因)找出他們不同的觀點以及個性并找到你的根據?設計1:這些詞很多體現在上述環(huán)節(jié)的問題中,學生在完成上述任務的同時,就已經在熟悉和運用這些詞了。設計2:最后設計一個活動:描述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對此次旅行是否會成功表達自己觀點和原因并對此旅行提出疑問(如果有)。學生完成情況和課堂表現能完成設計1和2,這種方法對他們比較新鮮,表現積極。設計3部分同學不理解。表現積極,有新鮮感,部分同

8、學時間還是不夠。一開始部分學生的回答并不到位,調整后回答不錯。能積極思考,對尋找字里行間意思(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感興趣。在回答中,學生能理解和運用這些新詞和結構。在完成設計2時,完成質量因人而異。學生對根據文本信息表達自己觀點感興趣。課堂如何調整翻看第二部分內容和單元標題后解決。由于the plan的內容在段落的最后,故讓沒讀完的學生讀完第一段,能找到。降低難度:直接問:觀點一樣嗎?不同觀點反映了他們什么不同?他們的個性是什么?證據?設計2中的個人觀點表達是開放性的, 只要能根據信息提出自己的觀點就行。評價和反思第一部分設計是根據top-down模式設計的。材

9、料適合這樣的設計?;顒拥碾y度適合學生有新意又有挑戰(zhàn)。設計3難以回答可能和這篇文章的內容有關(主要在寫旅行準備階段)??梢园堰@個問題放在第二篇閱讀后文。找讀技能是重要的閱讀技能,材料適合這樣的設計。問題的產生是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語言功底和閱讀速度。需適當延長時間。問題的設計不錯,但第一次問的問題有點概括性太強,不適合高一的學生??梢栽O計選擇題。運用文本信息來分析意義是重要的閱讀手段。文本的重要語言知識大部分被涵蓋在上述活動中。設計2的設計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運用了所學字詞,更鍛煉了學生評判性閱讀能力。在合適的文本中,要常用這種方式。(二)從閱讀課課堂任務設置的讀前,讀中,讀后三步驟來

10、觀察。 目前閱讀教學任務設計通常運用此三個步驟完成,目的是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文本理解的能力。每個步驟都有各自的功能且各步驟之間體現支架關系。課堂閱讀任務三步驟的課堂觀察量表觀察內容三步驟各步驟目的教師活動學生表現情況、有無課堂調整步驟目的達成度及問題分析步驟活動對教學目標的作用評價與反思Pre-reading(讀前活動)為學生做圖示/背景知識和語言知識的準備While-reading(讀中活動)為鼓勵學生讀時有積極的狀態(tài),幫助學生理解文本Post-reading(讀后活動)與教學目的緊密聯系,為學生運用所讀信息創(chuàng)設條件,幫助學生聯系自身觀點。二、對閱讀教學課程目標和閱讀基本技能的落實和掌握情況

11、的觀察。 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過程,每節(jié)課體現了不同文本,不同閱讀目標和閱讀技能的學習,因此對學生有無達到教學要求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評估。首先老師要對閱讀教學課程目標和閱讀理解的過程有所認識。(一)閱讀教學的課程目標1. 是否能讀懂不同類型的文本?(高中階段主要是實用文體,故事,和說明文體為主)2. 是否根據不同閱讀目的采取合適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策略?(比如能恰當使用略讀和找讀技能)3. 是否有積累語言知識?4. 是否有積累圖式知識(常識,文化背景知識,話題知識,文本體裁知識)?5. 是否對英語書面語結構有意識,并能利用修辭結構,文本特點和銜接手段來理解文本?6. 是否對文章內容有評判立場?(摘自語

12、言課堂中的教與學205頁)(二)文本理解過程閱讀過程是讀者和文本的對話是讀者和文本的一個互動過程,讀者會用文本信息和自身已有的知識來理解文本和作者意圖。通常認為要理解文本需要六種知識:句法知識,詞匯學知識,一般常識,社會文化知識,話題知識和體裁知識。前兩者也被稱為語言知識(language knowledge),后四者被稱為圖式知識(schematic knowledge) (摘自語言課堂中的教與學189頁) 。這兩部分是閱讀教學內容的指導和核心,但是教師對這兩方面的認識和意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需要更多的體現。案例2:就Unit3 Book1閱讀文本1課程目標體現和文本理解能力

13、培養(yǎng)的課堂觀察量表和記錄。 觀察內容目標體現有無體現,以什么活動為載體合理度評價學生完成情況及問題分析反思閱讀方式和策略預測:從標題、副付標題預測文本內容。略讀:快速瀏覽確定每段的主題。找讀:找出the dream和the plan具體內容推斷:從第二段中分析人物性格和態(tài)度細讀:性格分析的依據文本結構適合Top-down(從總體到部分)閱讀模式。標題信息充分,預測活動合理。每段主題的確定對高一同學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2段落沒有明顯的主題句,更增加了難度。找讀活動設置合理,文本中有較明確的陳述。推斷和細讀有挑戰(zhàn),但信息充分,合理。標題信息充分,預測沒問題。略讀中第2段由于沒有明顯的主題句, 學生

14、的概括還很弱,有點難。找讀基本沒問題。推斷和細讀多數同學能說出主要部分,不夠全面是因為部分特點是要從句子中概括的,學生推斷能力相對弱。對每段主題的確定上可降低難度,可設計選擇形式。分析人物性格和態(tài)度時,問題的設置可用直觀的表格形式而非問題形式。閱讀方式和策略的訓練要符合文本的特點。語言知識準備和學習熱身活動中話題是關于如何計劃旅游.讀中階段活動涉及到了大部分的重點字詞,尤其在找讀和推斷細讀部分。讀后階段有一個表格形式的詞的分類學習(表達態(tài)度的詞,表達說的詞,地理名詞,描述性格的詞)。熱身和讀前活動涉及旅游話題,但涉及的生詞只有cycle, detail。讀中階段問題和活動的設置幾乎涵蓋了文本的

15、重點字詞學習運用,尤其是在態(tài)度性格分析部分,有創(chuàng)意。由于文本中出現了很多同類詞,詞的歸類學習設計有新意。由于有一定的預習,字詞理解上沒有問題,在活動中能使用。對某些表態(tài)度和性格的詞較陌生。由于文本的篇幅,對詞的分類尋找需要時間。在熱身和讀前活動涉及上新詞涉及可更多些。平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更多的字里行間閱讀能力。字詞的學習要有更多更新穎有趣的形式。圖式知識準備和學習熱身階段設計了如何計劃旅游的活動;讀前階段設計了對湄公河的大致了解。讀后階段設計了體裁確定任務。大部分同學有旅游的經驗,活動可以激活有關旅游的概念;學生對湄公河不是很了解,有必要介紹,并有助于對文本的理解和評價。體裁知識是學生的弱項,有必

16、要讓學生去學習。對如何計劃旅行的討論進行順利質量不錯;對湄公河學生知道不多,主要有老師引導完成。何為體裁,學生不知。圖式知識中社會文化和體裁知識是尤其需要積累的。師生意識不夠強,是閱讀教學的軟肋。修辭模式,銜接手段的運用在體裁確定中提到了narration記敘文。連接手段運用主要體現在第二段人物性格態(tài)度分析中,but, although, so, finally第二段銜接手段信息豐富,這些詞可以幫助更好理解句子含義,設計運用合理。何為修辭模式,學生不知。盡管這些詞意思學生都理解,但對這些詞的銜接功能認識和它們傳達信息的捕獲還不夠。日常教學中需要補充不同修辭模式的文本閱讀。在文本理解中,要引導學

17、生運用銜接手段來理解。評判性閱讀培養(yǎng)讀前活動中有一個問題:你對這樣的一次如何認識?讀后問題:1.你認為他們會成功嗎?為什么?2. 什么讓你最感興趣?文章標題吸引人讓人有很多問題。而且是騎自行車,這樣的旅行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樣的問題設計有助于評判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回答讓人驚訝,他們有自己的觀點,而且有邏輯。這些是開放性問題,只要學生能表達合理的觀點即可。閱讀活動同樣也是聯系自身經驗的。評價性閱讀也是我們閱讀教學中所忽視的。(三)高中階段需掌握的基本閱讀技能 在這些基本技能中,理解文章結構,理解銜接手段/邏輯關系,理解指代關系,猜測詞義對學生相對較難。就這些技能的掌握情況開發(fā)了一些列表和

18、量表。1. 理解文章結構觀察列表:(1)能找主題句和支撐細節(jié);能找出段落間的聯系。(2)能明確句子的不同功能:比如引起讀者注意的句子。(3)能夠辨認文章結構是歸納論證(deductive argumentation )還是演繹論證(inductive argumentation)。(4)能根據文本合理運用top-down(指的是用已有的背景知識/圖式知識來對預測文本內容,強調讀者對文本的理解,閱讀是由意義驅動的,是整體到局部的過程。)和bottom-up(指的是從文本的字詞句的理解來理解文本,強調理解是文本驅動,是局部到整體的過程)閱讀模式。(5)能看懂不同文本修辭模式,明確其特點。比如:比較

19、和對比(comparison and contrast),前者側重相似處后者側重不同處;因果關系(cause and effect),文章闡述的時因果關系; 時間順序(chronological order); 描述過程(process),例如如何造房子,如何做一個菜;定義(definition), 文章是根據定義來組建的。 2.猜測詞義觀察列表(1)能從同義詞中猜測。比如能注意or和and 前后的詞,同位語。(2)能從反義詞中猜測。比如,能用while, but, however, 等詞來找到對立的信息。(3)能找因果關系的詞來猜測。(4)能從描述中猜測。比如對一個名詞的解釋。(5)能從舉例

20、中猜測。(6)能從構詞法猜測。前綴,后綴,派生詞,合成詞。(7)能從句法結構猜測。比如,確定這個詞是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8)能聯系前后兩句甚至更多的句子意思來猜。(9)能利用自身已有的常識,文化背景知識,文本體裁,話題知識等圖式知識來猜測。比如:The big clock was in the church steeple where everybody could see it. (教堂的鐘通常放在塔樓,所以steeple和tower 同意。) 由于文本結構的多樣性,猜詞的上下文的復雜性,很難在一篇文章中涉及到上述所有內容,故只做列表。平時操作要選擇其中合適文本特點的部分進行。 3. 理

21、解銜接手段詞的觀察量表 觀察內容銜接手段活動設計學生表現及問題分析評價反思活動1直接尋找活動2能根據銜接詞判斷上下文活動3能根據上下文確定銜接詞其它活動設計比較和對比因果關系時間順序描述過程比如:The best guide-book may not describe the original (原先的)design of a town. However, one may get some ides of what it used to look like by walking around the town. 活動1:請找出文本中表銜接的詞?;顒?:請根據句意填空。The best guid

22、e-book may not describe the original (原先的)design of a town. However, one may get some ides of what it _look like by walking around the town.活動3:請確定這兩句的邏輯關系,并填上銜接詞。The best guide-book may not describe the original (原先的)design of a town. _, one may get some ides of what it used to look like by walking

23、 around the town.4. 理解指代關系的觀察量表。 觀察內容具體的指代詞活動設計具體指代什么學生表現及問題分析評價反思活動1在同一個句子中找活動2從前面的句子中找活動3從后面的句子中找其它活動設計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上述這三方面內容是交織在一起的,因此,觀察量表的設置和觀察內容確定要根據具體的文本,具體的教學目的來選擇。同時在記錄上也可利用敘事性記錄。案例3:就Unit3Book1第二篇閱讀的自我觀察的敘事記錄。這堂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活動學生能理解文本體裁是旅行日志,并按時間發(fā)展來敘寫;學生能根據第一段的具體信息中回答這兩個問題:1. What was the journey

24、like? 2. Did they enjoy the journey? ;學生能明白they(第2行) it,it(第9行)的指代意義;學生能跟句上下文推測in the setting sun, go to sleep的含義。首先從文章標題,副標題和語言特點(敘述),讓學生確定文本的體裁(旅游日志)。學生對體裁修辭模式文本語言特點概念不強。接著問文本是按什么順序來寫?證據是什么?給一定時間,學生可以回答(按時間順序)并找到根據in the late afternoon, in the early evening. 接下來,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從第一段關于這次旅行我們知道什么?由于問題過于概括性

25、,部分學生無從入手。于是做了調整,問:1. 這是一次怎樣的旅行?2. 他們喜歡嗎?并讓學生進行了小組合作活動:從具體信息中確定觀點。然后請代表發(fā)言(學生合作性不錯)。學生可以概括出difficult but wonderful, 兩位主角很辛苦但很享受,并能找到具體證據。(學生注意到了however,but 表轉折的銜接功能;字里行間的閱讀有更多的思維含量,能吸引學生并讓他們多思考)。接下來設置了語言知識學習環(huán)節(jié),找出生詞,并小組討論,小組無法解決的詞一起討論,目的是培養(yǎng)他們猜詞的能力。預設中得詞如in the setting sun, go to sleep提到了,沒預設的詞有caps, g

26、loves. 接下來組織了從上下文猜測詞義教學。教師:in the setting sun. 太陽的位置和一天的時間有關,那么,在這詞的前后能找到表達時間的詞嗎?有同學找到了in the late afternoon.教師:那么setting有可能是什么意思?有同學回答:落山。教師:找到有caps,gloves的句子:At this point, we had to change our caps, coats, gloves and trousers for T-shirts and shorts. 教師: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判斷caps, coats, gloves and trousers之間以及和T-shirts and shorts是并列的。我們至少可以知道他們是?學生回答:衣著的一部分。教師:找到go to sleep所在的句子。After supper Wang Wei put her head on her pillow and went to sleep but 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