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合同法對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doc_第1頁
論合同法對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doc_第2頁
論合同法對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doc_第3頁
論合同法對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doc_第4頁
論合同法對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合同法對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彭學龍、盧玉關鍵詞: 法律行為/效力制度/合同法/完善內容提要: 法律行為效力制度是民法法律行為制度的中心內容。產(chǎn)生于計劃經(jīng)濟占主導地位時代的民法通則對法律行為效力制度作了簡單化的處理,1999年出臺的合同法在合同效力制度上對民法通則有繼承、有突破、也有創(chuàng)新,鑒于法律行為制度的主體即合同制度,我國合同法的上述規(guī)定可以說是對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一、合同與法律行為民法通則所規(guī)定的“民事行為"和“民事法律行為"在傳統(tǒng)民法中被稱為“法律行為”. 1法律行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經(jīng)歷了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合同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有學

2、者指出:“法律行為制度主要是從合同制度和遺囑制度中抽象出來的。" 1(P1)另外一些學者的結論則更加直截了當,他們認為,“從法律學的發(fā)展上看,法律行為制度是從契約制度中抽象出來的。” 2(P208)上述觀點都表明了法律行為制度和合同制度的歷史淵源和密切聯(lián)系。有關合同、遺囑和婚姻等具體法律行為的制度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早期。蘇美爾法典、漢謨拉比法典等都有關于買賣、租賃、收養(yǎng)和婚姻方面的規(guī)定,中國西周以前就產(chǎn)生了“藥劑”、“券書”等契約形式.到羅馬國家形成后,隨著簡單商品經(jīng)濟的長足發(fā)展,契約法和遺囑法等都得到了相當?shù)耐陚洌藗冮_始思考關于上述各種行為制度的共同規(guī)則,并產(chǎn)生了“適法行為”概

3、念一類的理論萌芽。 1(P118)1804年法國民法典用了一半的篇幅規(guī)定合同,以意思自治為特征的合同制度得到空前的完善,為法律行為制度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佟柔教授甚至認為,“考慮到契約一詞在法典制定的當時所具有的廣泛涵義,其中關于契約的規(guī)定實質上就是關于法律行為制度的規(guī)定”?!氨M管法國民法典中沒有法律行為的章節(jié),但實質意義上的法律行為制度已經(jīng)建立起來了” 2(P212)但現(xiàn)代意義上的法律行為概念和系統(tǒng)的法律行為理論均始自德國法和德國法學家.1805年德國學者賀古首先提出了“法律行為一詞",海瑟,薩維尼等諸多一流法學家的深入研究使之更加精致完善并發(fā)展成完備的理論體系。1896年

4、德國民法典采用了法學家們的研究成果,正式確立了法律行為制度.由此可見,法律行為是從合同等具體行為中抽象而來,法律行為與合同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但不可否認,合同行為在法律行為中占有比其他行為更為重要的地位,因此梁慧星教授指出,“法律行為概念,乃以契約為中心而比契約更廣。” 3(P153)正像沒有法國民法合同制度空前的發(fā)展,也就不可能有現(xiàn)代民法中的法律行為制度一樣, 1(P22)除去合同制度,現(xiàn)代民法的整個法律行為制度,也將失去普遍的意義。事實上,有關合同的許多規(guī)定都適合于其他法律行為。法國民法典至今仍未設專門規(guī)定“法律行為"的章節(jié),它通過立法和司法解釋擴張合同法一般規(guī)則對各類法律行為的

5、適用力,形成了所謂“契約的法律行為制度”。 1(P26)無獨有偶,意大利民法典第1324條規(guī)定:“有關契約行為的基本規(guī)則原則上也適用于單方法律行為”;剛出臺不久的俄羅斯民法典第156條也有同樣的內容:“對單方法律行為相應地適用關于債和合同的一般規(guī)定,但以不與法律、法律行為的單方性質和法律行為的實質相抵觸為限?!彼鼈兌家粤⒎ǖ男问酱_認了合同法在法律行為領域廣泛的適用力。再看德國民法典,其總則第三章“法律行為”對法律行為制度作了全面的規(guī)定,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和學理性。但該章并沒有完全摒棄“合同”一詞,其中第二節(jié)還名為“合同",可見法律行為雖然是各種具體法律行為特別是合同的抽象,但法律行為的

6、許多制度仍然得以合同制度的形式來表現(xiàn),合同制度的大部分實際上就是法律行為制度.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合同法在一國法律行為制度中占據(jù)著中心的位置,法律行為制度固然統(tǒng)攬著、指導著合同制度,合同制度也深刻地影響著法律行為制度,合同法在法律行為領域具有廣泛的適用力。同時也應看到,正如個別不能取代一般,合同制度也不能代替法律行為制度,它的適用力受到其他法律行為的性質、特點和法律規(guī)定的限制。二、傳統(tǒng)民法法律行為效力制度及對民法通則相關規(guī)定的檢討(一)傳統(tǒng)民法中的法律行為效力制度在傳統(tǒng)民法中,有關法律行為的有效性問題始終是法律行為制度的中心內容,民法對法律行為各個方面細致入微的區(qū)分與恰入其分的效力評價反映

7、了它對市民生活的體察入微和近現(xiàn)代立法的精致。與簡單地將法律行為區(qū)分為合法與不合法(或違法)相比,法律行為有效與否是法律對其作出的一種更為復雜、深入的評價,它包含多種法律后果的判斷。 1(P126)符合生效要件的法律行為法律即讓其按照表意人的意思表示發(fā)生效力,至于不完全符合生效要件的法律行為,法律則區(qū)分不同情況作出無效、可撤銷或效力未定的評價.對后一部分法律行為的控制正是各國法律行為制度的主要著眼點。 1(P128)考察德日等國民法典,它們均未從正面集中規(guī)定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而是詳細規(guī)范法律行為的無效、可撤銷、效力待定等方面,不存在上述瑕疵的法律行為則為有效。所謂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多為學者從理

8、論上的歸納總結。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分為一般有效要件和特別有效要件,前者針對所有的法律行為,后者僅適用于特定行為。一般有效要件又分為“關于法律行為內容的有效要件”和“關于意思表示的有效要件”。前者包括內容的確定、可能、合法和社會妥當性,后者則體現(xiàn)在意思表示的主體、方法、內心效力意思與表示的一致性、意思的決定自由和意思表示的傳達等方面。 4(P325326)違反法律強制性或禁止性規(guī)定或公序良俗的法律行為無效,而存在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行為往往被認定為可撤銷或效力待定.(二)對民法通則相關規(guī)定的檢討民法通則第55條規(guī)定了法律行為生效要件,即: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

9、律或社會公共利益.對這條規(guī)定,學者們多有評述。如,有人認為:1、不能將“行為人具有相應行為能力”作為法律行為生效的絕對要件;2、“意思表示真實”未闡明對意思表示品質的全部要求,應改為“意思表示自愿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也未能全面闡明對法律行為內容的要求,即只包含了內容“合法妥當"的要求,遺漏了“確定"和“可能”. 5(P174175)但也有人認為,該法條未規(guī)定“確定”與“可能”.是因為立法者將其看作法律行為生效要件的題中之意,無須特別提及. 6(P131)上述觀點不無道理,但未切中要害。民法通則的根本缺陷在于企圖從正面全面規(guī)定法律行為生效要件的方式不可取。

10、不如采取德日民法的模式,分別規(guī)定存在各種瑕疵的法律行為及效力,若不能證明有瑕疵則有效。因此,若對法律行為有效與否發(fā)生爭執(zhí),舉證責任應由主張法律行為有瑕疵的一方承擔,因為要證明一行為毫無瑕疵比證明其具有某一或某幾方面的瑕疵難度要大得多,有時甚至不可能。這樣,立法上就不必規(guī)定生效要件,即使規(guī)定也不可能全面。根據(jù)民法通則第58條和第59條的規(guī)定,無效的法律行為有:1、當事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3、存在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名瑕疵的;4、雙方惡意串通的;5、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6、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的;7、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沙蜂N的法律行為有:1、行為人

11、對合同內容有重大誤解的;2、顯失公平的。對上述規(guī)定,總的評價是:1、擴大了無效法律行為的范圍;2、相應地就縮小了可撤銷法律行為的種類;3、把一些本屬效力未定的法律行為規(guī)定為無效. 7(P327)具體的批評則很多。如認為不應把當事人欠缺相應行為能力的法律行為認定為無效而應認定為效力未定,因為民法確立行為能力要件的“目的和作用并不在于禁止無行為能力人的行為,而在于保護無行為能力人的利益,為其設置補救措施”,日本學者我妻榮早就指出,民法中對無行為能力人的法律行為相對無效的規(guī)定應向相對有效的方向發(fā)展。 1(P201-202)對存在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瑕疵的法律行為被規(guī)定為無效,學者們幾乎一致認為應修改

12、為可撤銷正如外國民法所認定的。他們比較了民法通則和外國民法,認為兩種立法例都體現(xiàn)了保護非自愿表意人的立法思想.民法通則雖強調了讓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的一方承受不利后果,但未考慮到受害方當事人的自愿因素,“未考慮到此種強制無效規(guī)定在非自愿合同已部分履行的情況下非但不能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反而會擴大受害人損失的后果,因而引起一般規(guī)則合理性與個別適用的不公平性矛盾”。 1(P206) 5(P183184)還有的學者分析更加細微,如徐國棟教授指出,欺詐、脅迫和乘人之危與顯失公平可能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法律行為中并構成因果關系,民法通則對存在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的法律行為規(guī)定為無效,而將顯失公平的法律行為認定為

13、可撤銷,對原因和結果分別立法,互相矛盾。 8(P107)本文為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請勿用作商業(yè)用途本文為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請勿用作商業(yè)用途對存在瑕疵的法律行為應認定為無效還是效力未定或可撤銷是學者們批評的焦點所在,追根求源,就是關于立法者區(qū)分二者的標準應如何選取的問題,該標準反映民法的一個重要價值取向?!懊穹ㄍ▌t是單純從保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出發(fā),以行為違法程度和社會危害性為標準"來區(qū)分可撤銷和無效的法律行為,“這與傳統(tǒng)民法理論的劃分標準截然不同”。 9(P89)這一標準的本質是將民法對不符合生效要件法律行為的不完全效力評價當作“懲罰性評價,其性質類似于對違法行為的責任評價,因此對合法程度重者給予

14、無效的評價,對程度輕者給予可撤銷或效力未定的評價”。而“民法之所以對不合要求(生效要件)之法律行為規(guī)定以不同的效力,主要基于兩項立法目的的考慮:其一是保護有瑕疵意思表示的行為人,其二是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公平誠信宗旨”。 1(P128) “對于有瑕疵的表意行為,無論確定其無效還是可撤銷,其目的均在于保護受害人利益,同時兼顧相對人利益”。 1(P129)民法是權利法,其目的在保護市民利益,維護市場秩序,促進民事流轉,而不是懲罰有瑕疵法律行為的一方或雙方。因此立法應盡量將法律行為作有效解釋,避免出現(xiàn)過多的無效行為,造成資源的浪費。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yè)用途個人收集整理,勿做商業(yè)用途此外,民法通則未全

15、面規(guī)定效力未定的法律行為,對附條件、附期限法律行為規(guī)定不完整,對相對無效法律行為所涉及的撤銷權、催告權和追認權及其行使方式均未作具體規(guī)定,缺乏可操作性。凡此種種,都表明民法通則有關法律行為效力的規(guī)定之不合理不完備處,急需修訂和完善。三、合同法對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一)合同法的地位及與民法通則的關系合同法(指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下文同)是我國“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規(guī)范市場交易的基本法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法律.” 10(P1)梁慧星教授的一段話可以更準確地表明合同法的地位及與民法通則的關系:“合同法是按照將來民法典的債權編制定的,待合同法和物權法制定后,即將對

16、民法通則進行修訂,民法通則經(jīng)修訂后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既然統(tǒng)一合同法是按照民法典債權編制定的,當然不能受現(xiàn)行民法通則的局限。但考慮到這樣的理由,合同法似不便明文表述其與民法通則的關系。” 11(P133)如果將合同法與其他 國家民法典如德國民法典相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合同法不僅相當于債法編,而且也規(guī)定了德民法典中“法律行為”一章的一些內容,所不同的只是合同法未使用“法律行為”一詞。其中“合同的效力”一章對民法通則所規(guī)定的法律行為效力制度有繼承、有突破、有創(chuàng)新。同時,筆者也注意到,合同法的調整對象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其第二條第二款還規(guī)定:“婚姻、收養(yǎng)、監(jiān)護等有關

17、身份關系的協(xié)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睂@一限定的正確理解應該是,其他法律如婚姻法、繼承法等對上述有關身份關系的協(xié)議有不同規(guī)定的,適用該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其他法律未作規(guī)定,則準用合同法的規(guī)定。正如本文引言所分析的,合同法在法律行為領域具有廣泛的適用力,但又受到其他法律行為性質、特點和法律規(guī)定的限制。(二)合同法對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合同法沒有從正面規(guī)定合同的生效要件,它對民法通則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現(xiàn)在對欠缺生效要件的法律行為效力的合理認定及具體操作制度的建設上。它將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明確區(qū)分為無效、效力待定和可撤銷三種,縮小了無效合同的范圍,增加了可撤銷合同的種類,全面規(guī)定了效力待定

18、合同,對欠缺生效要件法律行為各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及權利行使方式與期限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較為全面合理,增加了可操作性。此外,它對法律行為附條件、附期限制度的方方面面也規(guī)定得較為全面。具體分析如下:合同法第52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第54條規(guī)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19、,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設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與民法通則相比,合同法沒有將當事人不具備相應行為能力的法律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認定為無效,其合理性前文已作分析,不再贅述。對存在欺詐、脅迫瑕疵的法律行為的效力,合同法作了區(qū)別處理.一般情況下,該類法律行為為可撤銷,受損害方可申請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一旦該類合同損害了國家利益,則被認定為無效,這一點是合同法具有中國特色之處,立法者考慮到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jīng)濟制度(公有產(chǎn)權主體往往不能落到實處),為防止國家利益受到損害,國家應當保留主

20、動干預的法律手段。對這一區(qū)分,有人認為是合同法“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制度建設”。 12有人則認為它仍然體現(xiàn)著濃重的國家意志,法官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應先行判斷國家利益,其自由裁量權被擴大了。 13(P55)合同法將存在欺詐、脅迫(但不損害國家利益)或乘人之危瑕疵和顯失公平的合同均規(guī)定為可撤銷,避免了民法通則對“原因和結果”分別立法的不合理性。合同法對“顯失公平”作了“訂立合同時”的修飾,將期限定為原生式的顯失公平,減少了該法條適用時的復雜性。至于演生的“顯失公平”,可由其他法律制度如情事變更原則來調整。該原則在合同法草案中曾有規(guī)定,但在審議時被刪除了。合同法第38條規(guī)定:“國家根據(jù)需要下達指令性計劃或

21、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北砻髟擃惡贤羌兇庖饬x的民事合同,受其他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調整。因此,合同法沒有如民法通則一樣規(guī)定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合同無效.合同法第55條規(guī)定了撤銷權消滅的情形;(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這項制度在以前的司法解釋中已有涉及,但正式規(guī)定于基本法律中尚屬首次。合同法較全面地規(guī)定了效力未定的法律行為,根據(jù)學者的定義,它是指“效力是否發(fā)生,尚未確定,有待于其他行為使其確定的”法律行為

22、。 3(P196)包括以下幾種: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法律行為。這類行為是當事人欠缺相應行為能力的法律行為,民法通則將其認定為無效,合同法第47條則規(guī)定法定代理人的追認可使該類行為生效,為平衡各方利益,相對人可依法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逾期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善意相對人在法定代理人追認前享有撤銷的權利.學理上將這類行為稱作“須第三人同意"的法律行為。 3(P197)2、無權代理行為。指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行為或訂立的合同(民法通則第66條,合同法第48條)。合同法與民法通則均

23、規(guī)定其是否對被代理人發(fā)生效力取決于被代理人是否追認。合同法則進一步規(guī)定了相對人的催告權和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學理上將該類行為又稱為“須本人追認”的法律行為。 3(P198)如雖為無權代理,但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則法律強令該行為對“被代理人”生效,這就是所謂表見代理,是合同法對民事代理制度的完善.3、無權處分行為。當事人處分財產(chǎn)應當以對財產(chǎn)享有處分權為前提。無處分權人無權處分他人財產(chǎn)。但經(jīng)權利人追認或無處分權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合同法第51條).對于附條件、附期限法律行為,合同法規(guī)定了停止條件(或生效條件)、解除條件、條件擬制的成就與不成就和始期與終期,比民法通則前進

24、了一大步。合同法第45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shù)刈柚箺l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shù)卮俪蓷l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第46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彼?、結 語合同法促進了我國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完善,但與先進的德日民法相比,民法通則與合同法共同構筑的法律行為效力制度還遠遠談不上完備健全。如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法律行為效力的認定,對意思表示方方面面的規(guī)定及存在瑕疵的法律行為對第三人的效力的調整都不夠完整合理,有些用語如“重大誤解"、“惡意串通”、“以合法形成掩蓋非法目的”等是否準確及與傳統(tǒng)民法相關概念如“錯誤”、“隱蔽行為”、“真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