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分析實驗_第1頁
電路分析實驗_第2頁
電路分析實驗_第3頁
電路分析實驗_第4頁
電路分析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路實驗第一部分實驗一·實驗目的1、熟悉各類測量儀表、各類電源的布局及使用方法2、掌握電壓表、電流表內阻的測量方法3、熟悉電工儀表測量誤差的計算方法·實驗內容1、 根據(jù)“分流法”測萬用表直流電流檔內阻2、被測電流表限(MA)滿偏(MA)S閉合后半偏Rb()R1()內阻Ra()55.1124.410055.40.50.48641000463.53、 根據(jù)“分壓法”測量萬用表直流電壓檔的內阻4、被測電流表限(V)S閉合時的滿偏(V)S斷開時的半偏(V)Rb()R1()內阻Ra()S(/V)1010.25710010005810058103、驗證儀表內阻引入的測量誤差理想U=R1

2、/(R1+R2);測量U=(R1/Rv)/(R1/Rv+R2);若R1=R2=Rv,U-U=-U/6輸入電壓(V)R1()R2()U(V)U(V)U-U(V)101000100054.97-0.0310100020003.333.27-0.06實驗二·實驗目的1、 學會識別常用的電路和元件的方法2、 掌握線性電阻、非線性電阻元件以及電壓源和電流源的伏安特性的測試方法3、 學會常用直流電工儀表和設備的使用方法·實驗內容1、 測定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U輸出(V)0345678910I輸出(MA)0344.85.97.18.19.110.12、 測定非線性白熾燈泡的伏安特性U輸出(

3、V)033.544.555.566.3I輸出(MA)064.268.372.278.078.781.682.482.43、 測定半導體二極管的伏安特性U(V)0.10.30.40.50.550.6I(MA)0.022.08.622.93484.5反向U(V)-3-5-10-20-25I(MA)0.0020.0040.0090.0190.0244、 測定穩(wěn)壓二極管的伏安特性Ud(V)0.70.750.80.850.860.88I(mA)0.10.53.418.324.641.2反向Ud(V)-4-4.3-4.5-4.6-4.9-5.1I(mA)0.10.30.50.74.0245、 測定電壓源的

4、伏安特性RL()100200300400500600700800I(mA)31.819.514.111.79.57.66.66.0U(V)3.23.94.24.44.54.64.74.76、 測定電流源的伏安特性RL()100200300400500600700800I(mA)3.32.01.41.10.80.70.50.5U(V)0.30.40.40.40.40.40.40.4實驗三·實驗目的1、 驗證電路中電位與電壓的關系2、 掌握電路電位圖的繪制方法·實驗內容1、 令U1=12V,U2=0V電位參考點與UABCDEFUabUacUadUaeUaf對地(E)值(V)8.

5、67.27.25.2011.91.41.43.48.6-3.2可以看到,ABUab等等式,可驗證電位與電壓的關系。實驗四·實驗目的1、 加深對基爾霍夫定律的理解,用實驗數(shù)據(jù)驗證基爾霍夫定律2、 學會用電流表測量各支路電流·實驗內容電位可用上則實驗的數(shù)據(jù),易得如Uab+Ucd=Uad的環(huán)路等式(U1=12V,U2=0V)實驗測得:Ifa=6.4mA;Iba=-2.8mA;Iad=3.4mA;易知Ifa+IbaIab,可以驗證節(jié)點電流規(guī)律,規(guī)律得到。實驗五·實驗目的1、 驗證線性電路疊加原理的正確性,加深對線性電路的疊加性和齊次性的認識和理解。2、 學習復雜電路電路的

6、連接方法·實驗內容電流(mA);電壓(V)I與UU1U2IfaIabIadUabUcdUadUdeUeaU1單值1206.32.93.41.41.93.45.2-8.7U2單06-1.5-3.41.9-1.7-2.31.9-1.2-0.7U合1264.8-0.55.3-0.3-0.45.34-8可以看到,這個數(shù)據(jù)很用來說明疊加原理的正確性很合適,U1單+U2單U合。實驗六·實驗目的1、 驗證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加深對二者的理解2、 掌握悠遠而端口網(wǎng)絡等效電路參數(shù)的測量方法·實驗內容戴維南等效Uoc=6.4V;Isc=31.5mA;Ro=Uoc/Isc=203.1

7、746;負載實驗RL()3051100200510U(V)0.91.32.13.24.6I(mA)27.825.621.416.19.1戴維南等效U(V)0.81.223.14.5I(mA)27.024.820.815.68.8由于直流源最大輸出為26.3mA,所以不為諾頓等效實驗七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實驗目的1掌握電源外特性的測試方法2驗證電壓源與電流源等效變換的條件 ·實驗內容即電流源電流為前者的短路電流實驗八受控源特性測試·實驗目的熟悉受控源的基本特性,加深對受控源的理解和認識·實驗內容 電流控制受控電流源,假設控制電流為I,受控電流為i,這

8、里為線性控制i=0.5*I 。 幾種受控源都是一個控制源的輸入使得輸出,這里便不再多做類似的實驗了。實驗九RC一階電路的動態(tài)過程研究實驗·實驗目的1. 測定RC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零狀態(tài)響應及完全響應。2. 學習電路時間常數(shù)的測量。3. 掌握有關微分電路和積分電路的概念。4. 進一步學會用示波器觀測波形。·實驗原理Uc(t)=Us(1-e-t/RC) i(t)=Us/R*e-t/RC圖1一階RC電路若開關K首先置于2使電路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在t=0時刻由2扳向1,電路為零輸入響應,有Uc(t)=Use-t/RCi(t)= -Us/R*e-t/RC·實驗內容A 10k

9、 30k并聯(lián)電阻A 10k電阻A 30k電阻B 1M電阻B 100k電阻B 100 電阻讀A圖,第一讀2.5小格,第二讀1.5小格10k歐:時間常數(shù)為 500s *2.51250s10k/30k歐:時間常數(shù)為 500s *1.5750 s30k歐:時間常數(shù)很大于前兩者讀B圖,電阻越大,時間常數(shù)越大,區(qū)別在于黃色曲線是響應曲線,由于電阻太大而來不及衰減使得波形近似未變實驗十 二階動態(tài)電路的響應的研究·實驗原理用二階微分方程描述的動態(tài)電路,為二階電路。我們來研究零輸入響應,如圖所示電路, (1)過阻尼情況。即時,S1和S2是不等的負實數(shù),UC(t)和iL(t) 都是由隨時間衰減的指數(shù)函數(shù)

10、項來表示,這表明零輸入響應中的電壓、電流具有非振蕩性(非周期性的)特點。(2) 臨界阻尼情況。 即時,S1=S2= -,固有頻率為相等的負實數(shù),UC(t)和iL(t)仍然是非振蕩性的。 (3)欠阻尼情況。即時,S1和S2固有頻率為共軛復數(shù),S1、2= -+jd, 其中= 稱為衰減系數(shù)d= 固有振蕩角頻率O= 無阻尼振蕩角頻率d將隨的增加而下降。·實驗結果電阻由大到小 可見,隨著電阻的減小,衰減也變慢了。實驗十一RLC元件在正弦電路中的特性試驗實驗記錄實驗十二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的研究·實驗目的1. 學習用實驗方法會繪制RLC串聯(lián)電路的幅頻特性曲線2. 加深理解電路發(fā)生諧振的條

11、件、特點,求Q,電路品質因數(shù)。·實驗內容 電路如圖12.1所示圖12.1 調整輸出幅值4V,調整頻率,觀察電阻R1輸出幅值的變化會發(fā)現(xiàn)輸出幅值會有一個峰值,預期現(xiàn)象觀察得到到,且約Umax=15.79 kHz ,F(xiàn)0=15.79 kHz 。失諧條件為1/2 倍的Umax,約為4 kHz,測得 F2=16.888 kHz,F(xiàn)1=15.14 kHz;由品質因素公式得Q=F0/(F2-F1)=9.033實驗十三雙口網(wǎng)絡測試·實驗目的1. 加深理解雙口網(wǎng)絡的基本理論2. 掌握直流雙口網(wǎng)絡傳輸參數(shù)的測量技術·實驗內容只是一種測量方法的學習。對于任意的線性網(wǎng)絡,我們關心的往往

12、是輸入端和輸出端的電壓和電流間的互相關系。1. 輸入為I1 U1,輸出為I2 U2,系數(shù)陣為A B;C D 有A B;C D*I1 U1=I2 U2 可知,只要想辦法測得實驗中的輸入輸出組合,就能得出系數(shù)陣。2.如果是遠距離傳輸,可利用傳輸方程得到 R10=U10/I10=A/C(令I2=0,輸出口斷路) R1s=U1s/I1s=B/D(令U2=0,輸出口短路) R20=U20/I20=D/C(令I1=0,輸入口斷路) R2s=U2s/I2s=B/A(令U2=0,輸入口短路) R10,R1s,R20,R2s分別表示端口開路和短路時,另一端的輸入電阻,至此可求得系數(shù)陣。3. 雙口網(wǎng)絡級聯(lián)后,分析

13、方法與上相同。將級聯(lián)二者的系數(shù)陣相乘可得到整體系數(shù)陣。實驗十四RC選頻網(wǎng)絡特性測量·實驗目的1. 熟悉文氏電橋電路的結構特點及應用2. 學習使用交流電壓表和示波器·實驗內容電路圖如圖14所示。R=1kohmC=0.1uFF(Hz)123456789U0(V)1.3461.3981.2891.1561.030.9200.8270.7480.679觀察實驗數(shù)據(jù),輸出電壓有峰值。R=1kohmC=0.1uFF(Hz)2315T(ms)0.50.3330.067(ms)0.01240.02250.013相位差8.924.369.85觀察數(shù)據(jù)及調整頻率觀察波形,相位差隨著頻率的增加而

14、增大圖14實驗十五負阻抗變換器·實驗目的1. 加深對負阻抗概念的認識2. 了解負阻抗變換器的組成原理及其應用3. 學習負阻器的測量方法·實驗內容負阻抗的器件可分兩大類:一類是伏安特性及其電流隨電壓單值變化,當電壓升高到一定值時,電流反而迅速下降,這一段電壓升高,電流反而下降的特性稱為電壓控制型負阻抗特性,它等效的交流電源類似于交流恒壓源,如隧道二極管等器件就具有這類特性。另一類的伏安特性電壓隨電流單值變化,當電流升高到一定值時,電壓反而下降,這一段電流升高,電壓反而下降的特性稱為電流控制型負阻抗特性,它等效的交流電源類似于交流恒流源,如單結晶體管、工作于雪崩擊穿壓的晶體三報管等器件具有這類特性。INIC負阻抗變換器如圖15.1所示圖15.1R3=300 ohmVo(V)0.10.20.30.40.5I1(mA)-0.043-0.086-0.129-0.171-0.214觀察驗證良好的線性關系,I(n+1)=n*I1 。將電路接成圖15.2 ,圖15.2圖15.3在f=200 Hz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