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現(xiàn)場施工技術與管理措施研究_第1頁
房屋建筑現(xiàn)場施工技術與管理措施研究_第2頁
房屋建筑現(xiàn)場施工技術與管理措施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房屋建筑現(xiàn)場施工技術與管理措施研究 房屋建筑現(xiàn)場施工技術與管理措施研究 【摘要】房屋建筑現(xiàn)場施工技術管理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質量,應予以重視。本文主要結合工程實例分析了房建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要點,分別從模板工程、鋼筋、混凝土、原材料和工藝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現(xiàn)場;施工;技術;管理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開展,國內(nèi)的建筑業(y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展。房屋建筑因為跟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對其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房屋建筑現(xiàn)場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會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質量,所以,必須嚴格相關質量因素,嚴把每一個施工現(xiàn)場的技術關,管理好各個分局部項工程的施工過程,打造品質優(yōu)良的房建工程。 1.工程實例 該工

2、程柳東大廈,總建筑面積67029.52平方米,為一個五星級酒店工程,規(guī)劃用地82.18畝,包括主樓和附樓。其中主樓地下2層,地上16層,建筑面積58364.88平方米;附樓地下1層,地上3層,建筑面積8664.64平方米。 2.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 現(xiàn)場施工技術的管理是指為了確保工程順利完成而對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復雜技術工作進行科學組織和安排的管理活動。從施工技術可以說明工程質量,也是彰顯施工企業(yè)綜合實力的關鍵因素,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2.1施工準備工作 應當做好進場前的各項溝通協(xié)調工作,工作內(nèi)容包括:與業(yè)主、總包及其他相關方就水電費、配合費、工程機械和器材共享和使用等事宜進行充分溝通,及時了

3、解施工現(xiàn)場各方進度安排,為承包方創(chuàng)造良好的施工環(huán)境和施工條件;同時向甲方或監(jiān)理方等遞交進場材料報驗單及取樣送檢;組織施工前的樣板房安裝,經(jīng)內(nèi)部驗收合格后,交付甲方或監(jiān)理方等進行驗收。同時管理人員應當會同技術、質量等部門,及時完成施工現(xiàn)場的勘察工作,并積極參與各類技術難題的探討。 2.2模板技術管理 在支模前應做好定位基準工作,根據(jù)控制軸線用墨斗在結構板面上彈出柱、墻結構尺寸線及梁的中軸線。設置模板定位基準:根據(jù)構件斷面尺寸切割一定長度的鋼筋,點焊在主筋上,并按二排主筋的中心位置分檔,以保證鋼筋與模板位置的準確。經(jīng)檢查合格的模板,應按照安裝程序進行堆放。重疊平放時,每層之間加墊木,模板與墊木上下

4、對齊,底層模板離地面大于l0cm。柱模板安裝按圖紙尺寸在地面先將柱模分片拼裝好后,根據(jù)柱??刂凭€釘好壓腳板,由塔吊直接吊到位,用鋼管臨時固定,吊線校正垂直度及柱頂對角線,最后緊固柱箍和對拉螺栓。在梁模安裝時,應在鋼筋混凝土柱子或其它便于操作的構件上彈出軸線和水平線。拆模時混凝土強度,不承重的模板其混凝土強度應在其外表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到損害時方可撤除且不早于2d。承重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到達施工標準所規(guī)定的強度時拆模;有預應力的梁必須在預應力張拉灌漿結束前方可撤除;樓梯間模板與支撐在其強度到達100%時方可撤除。 2.3鋼筋施工管理 在鋼筋入場后,要仔細核對合格證與本批鋼筋相符度,檢查每一批鋼

5、筋的外觀,驗收合格的要按標準規(guī)定取樣做機械性能試驗,經(jīng)試驗合格后才能使用。工程結構用鋼筋的接頭要根據(jù)相關設計標準要求進行施工??蚣苤?、抗震墻暗柱內(nèi)的豎向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或等強對接,框架梁的通長負筋以及縱向鋼筋接長,優(yōu)先采用對焊接頭;采用雙面搭接焊接頭。鋼筋綁扎應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箍筋數(shù)量,先將箍筋都套在下層伸出的待接筋上,然后接長綁扎剪力墻鋼筋。箍筋與主筋垂直,箍筋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豎向交錯布置。砂漿保護層墊塊設在柱子下、中、上部,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的正確。 2.4混凝土工程管理 2.4.1混凝土的拌和與運輸 混凝土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所以必須嚴控混凝土各

6、項性能指標。在混凝土的施工中要嚴控拌合和運輸兩個環(huán)節(jié)。混凝土攪拌時應嚴格測定粗細集料的含水量,同時考慮天氣、溫度等對其含水量的影響,以便能夠及時的調整拌合比例,保證混凝土的拌合性能滿足施工要求。按照采取的配合比例稱量混凝土的原材料,并注意將稱量誤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按照一定的順序的對混凝土進行攪拌,注意攪拌過程中不斷觀察混凝土性能,嚴格控制水灰比例?;炷吝\輸時應采用裝置內(nèi)壁光滑的運輸設備,并清理干凈雜質,盡量縮短混凝土在運輸工具上的停留時間,以免其出現(xiàn)離析現(xiàn)象。同時為了保證良好的澆筑質量,長距離運輸要保證足夠數(shù)目的運輸工具,短距離運輸因盡量使用混凝土泵或者混凝土料斗。 2.4.2混凝土澆筑

7、技術 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要催促及時去除混凝土外表泌水。在每次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要監(jiān)督施工人員及時按溫控技術措施的要求進行保溫養(yǎng)護,并保持混凝土外表的濕潤。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降溫速度,充分利用混疑土的抗拉強度,以提高混凝土塊體承受溫度應力時的抗裂能力。混凝土澆筑后4至6d,時內(nèi)可能在外表上出現(xiàn)塑性裂縫,可采取二次壓光或二次澆灌層處理。 2.4.3施工工藝技術 基層和保溫板施工技術。 當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下(包括20m)時,宜采用黏貼式固定保溫板法。當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小于100m之間,且當缺乏20m高的舊房外墻外表黏貼強度達不到標準要求和房屋的外凸檐口、裝飾腰線、外門窗洞口四

8、周邊等特殊部位時,應采用黏貼結合法固定保溫板。其黏結面積不得小于保溫板面積的40%。黏結膠應隨拌隨用,必須在24h內(nèi)用完,保溫板豎向縫應錯列拼接,且在墻角處交錯互鎖。黏貼保溫板在5以下、大雨以及四級以上大風時禁止施工。保溫板拼縫寬度超過2mm時,應采用同類保溫材料或發(fā)泡聚氨酯填充密實。當基層平整度偏差超過6mm時,應采用1:3水泥砂漿進行基層找平后,方可黏貼外墻外保溫板。 磚砌體施工技術。 磚砌體主要控制垂直度和砂漿飽滿度要求。此外還應注意拉結筋的設置,相鄰工作段的高度差一般不得超過一個樓層的高度,也不宜超過4m,腳手眼的設置也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 2.5水泥和砂石原材料管理控制 采購水泥時應對其

9、性能進行檢測,滿足施工要求后進行采購。檢驗到達施工現(xiàn)場的水泥是否有出廠合格證書,并對其進行抽檢,當各種性能符合要求后才允許進入施工場地,杜絕劣質水泥使用到工程建設中。為了保證水泥的最正確性能,注意水泥儲存時的保護,比方采取相關措施防止水泥受潮等,一般水泥要在3個月內(nèi)用完。另外,采購砂石時應注意砂石的直徑以及含泥量,保證其各項指標滿足施工要求。除此之外,負責建筑材料采購的技術人員,應從施工工藝以及設計要求等方面,對使用的材料進行實地考察,確保萬無一失后再簽訂采購合同。 2.6工序技術管理 應當在工程工程施工過程中,全面檢查施工工藝、施工方法、現(xiàn)場施工條件、分項工程質量,重點檢查關鍵部位和關鍵工序

10、,如:門窗的安裝尺寸、防水發(fā)泡劑和密封膠的處理、成品防護等;對容易發(fā)生質量問題的重點部位要重點監(jiān)督,如果有必要,可以邀請公司技術部門派員進行現(xiàn)場指導;對于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管理人員應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報公司質量科檢驗,通過質量科檢驗合格前方可進行下道工序;對于隱蔽工程覆蓋前,須由經(jīng)管理人員報公司質量科檢驗,合格后報業(yè)主或監(jiān)理單位驗收,經(jīng)業(yè)主或監(jiān)理單位驗收合格前方可進行覆蓋,并進入下道工序;對于公司質量科要求整改的施工工程,管理人員應監(jiān)督施工作業(yè)人員按照?整改通知單?的內(nèi)容和要求等按期進行整改,整改完成才能進入下道工序。施工時如遇重大質量事故時,應當及時上報公司領導,再按照公司提出的整改方案進行整改。 總之,房建工程現(xiàn)場的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