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史稿知識點整理(1)_第1頁
漢語史稿知識點整理(1)_第2頁
漢語史稿知識點整理(1)_第3頁
漢語史稿知識點整理(1)_第4頁
漢語史稿知識點整理(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緒論及第二章1、小學:對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的稱呼。因為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的研究目的是為“讀經(jīng)”掃清語言文字障礙,是為經(jīng)學服務(wù)的,是經(jīng)學的附庸,所以習慣上稱為“小學”。現(xiàn)代語言學研究是為語言而研究語言,而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是為經(jīng)學而研究語言文字。2、語文學:對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的另一個稱呼。因為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不是研究活的口頭語言,而是研究書面語言、文獻語言,所以又稱為語文學。而現(xiàn)代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活著的口語。3、爾雅分為十九章,前三章為釋詁、釋言、釋訓。4、歷代學者們的漢語史研究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漢初(公元前三世紀)到東晉末(五世紀)是語義研究的階段; 第二階段:從南北朝初(五世紀)到明末(十七世紀)

2、,是語音研究的階段; 第三階段:從清初(十七世紀)到現(xiàn)在,是全面發(fā)展的階段(語音、詞匯、語法)4、簡答題:漢語史的分期:(一)公元三世紀以前(五胡亂華以前)為上古期。(三、四世紀為過渡階段)(二)公元四世紀到十二世紀(南宋前半)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紀為過渡階段)(三)公元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鴉片戰(zhàn)爭)為近代。(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為過渡階段)(四)二十世紀(五四運動以后)為現(xiàn)代。5、大題:漢語史各個時期的特點:上古時期的特點:(1)判斷句一般不用系詞;(2)在疑問句里,代詞賓語放在動詞前面;(3)入聲有兩類(其中一類到后代變了去聲)。中古時期的特點:(1)在口語的判斷句

3、中系詞成為必需的句子成分;(2)處置式的產(chǎn)生;(3)完整的“被”字式被動句的普遍應(yīng)用;(4)形尾“了”、“著”的產(chǎn)生;(5)去聲字的產(chǎn)生。近代漢語的特點:(1)全濁聲母在北方話里的消失;(2)m尾韻在北方話里的消失(3)入聲在北方話里的消失?,F(xiàn)代漢語的特點:(1)適當?shù)匚瘴餮笳Z法;(2)大量地增加復音詞。6、填空:漢語的古今字體只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刀筆文字,其筆畫粗細如一,不能為撇捺;第二類是毛筆文字,其筆畫能為撇捺,粗細隨意。7、填空:隸書的創(chuàng)造,是中國文字史上的一大改革。8、填空:楷書是漢字字體最后形式。9、填空:關(guān)于文字,群眾的創(chuàng)造有兩個方向:第一是類化法,第二是簡化法。10、填空:切

4、韻的語音系統(tǒng),可以從兩方面觀察出來:第一是反切,第二是韻目。11、廣韻的聲母背誦(P61)11、簡答題:四呼的定義:(一)開口呼是主要元音為a,o,e, , 而沒有韻頭的韻母;(二)齊齒呼是主要元音為 i 或韻頭為 i 的韻母;(三)合口呼是主要元音為 u 或韻頭為 u 的韻母;(四)撮口呼是主要元音為 y 或韻頭為 y 的韻母。12、填空:清代學者對于上古韻部的研究主要是靠兩種材料:第一是先秦的韻文,特別是詩經(jīng)里的韻腳;第二是漢字的諧聲偏旁(聲符)。13、如何評價“葉音說”:在古代,除了少數(shù)語文學者外,一般人都不知道語音是會發(fā)展的,以為先秦古音和后代的語音相同。他們讀詩經(jīng)的時候,覺得不和諧,

5、就臨時改念另一個音以求和諧,叫做“葉音”?!叭~”就是和諧的意思。他們以為古人也是臨時改念的。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如:“家”有“葉音谷”、“葉音各空反”、“葉音古胡反”等,實際上當時只有“古音姑”一個音?!叭~音說”錯誤原因:強改字音以就今讀(朱熹詩集傳)主觀對古韻采取形而上學的觀點。缺乏語音歷史演變的觀念,不懂語音的發(fā)展變化。明陳第毛詩古音考“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反對朱熹觀點)14、填空:段玉裁說:“同聲必同部”。15、填空:從中古到近代,漢語普通話的聲母趨向于簡化。最普遍存在的一個簡化規(guī)律就是濁音清化。除了次濁音(m、n、l)之外,所有的濁音聲母都變了清音,于是他們和清音合流了。16、簡答

6、題:濁音清化的規(guī)律:(一)如果這個濁聲母是一個破裂音或破裂摩擦音,那么:(甲)平聲字變?yōu)橥職獾那逡簦唬ㄒ遥┴坡曌郑ㄉ?、去、入三聲的字)變?yōu)椴煌職獾那逡?。(二)如果這個濁聲母是一個單純的摩擦音,沒有吐氣部吐氣的分別,一般是變?yōu)橄鄳?yīng)的清音。17、簡答題:零聲母的來源零聲母可以分為四種情況:(甲)韻頭或全韻為i的,可以叫做i類零聲母;(乙)韻頭或全韻為y的,叫做y類零聲母;(丙)韻頭或全韻為u的,可以叫做u類零聲母;(?。]有韻頭,而主要元音為a,o,的,叫做a類零聲母。i,y,u三類零聲母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它們都是從云( ),余(j),疑( ),影( )變來的;u類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除此之外還多

7、了一個微母( )作為它的來源。至于a類零聲母,它只有兩個來源,就是疑和影(因為云余沒有一等字)。18、聲調(diào)變化圖。(畫)第三章1、語法是具有很大的穩(wěn)固性的。2、詞序的固定(語序)是漢語語法穩(wěn)固性的最突出的一種表現(xiàn)(1、主語謂語;2、修飾語被修飾語;3、動賓)。3、漢語虛詞也有相當大的穩(wěn)固性。4、中古漢語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在聲調(diào)的變化上。同一個詞,由于聲調(diào)的不同,就具有不同的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就動詞來看,聲調(diào)的變化引起詞性的變化。凡名詞和形容詞轉(zhuǎn)化為動詞,則動詞念去聲;凡動詞轉(zhuǎn)化為名詞,則名詞念去聲??傊D(zhuǎn)化出來的一般都念去聲。(填空)5、凡是字用本義,按照本音讀出的,叫做“如字”;凡用轉(zhuǎn)化后的意義,

8、按照變化后的聲調(diào)讀出的,叫做“讀破”。由于轉(zhuǎn)化的意義大多是變?yōu)槿ヂ曌?,古人所謂“讀破”,也就是大多數(shù)讀為去聲。舉例:衣(第一聲,衣服,如字;第四聲,給穿衣服,讀破)、妻、飲、語6、類似詞頭的前附成分,例如“有”字。例如:略其有人略其人7、到了戰(zhàn)國以后,除了仿古之外,就不再有這一類的詞頭了。8、到上古末期,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詞頭“阿”字。現(xiàn)代北京話里已經(jīng)沒有了詞頭“阿”。9、詞頭“老”字來源于形容詞“老”字,最初是表示年老或年長的意思。后來由這種形容詞“老”字逐漸虛化成詞頭。10、除了“子”和“兒”之外,比較常見的詞尾是“頭”字。例如:日頭、念頭、鋤頭、前頭等。11、“者”字放在名詞仂語后面,是屬于

9、詞尾的性質(zhì)。例如:帝國主義者。12、“家”字也有詞尾性質(zhì)。真正新興的名詞詞尾是“品”、“性”、“度”等。13、單位詞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度量衡單位,如“尺”、“寸”、“升”等;第二種是天然單位,如“個”、“枚”、“顆”等。14、就單位詞與其他詞類配合情況來說,單位詞也有兩種:一種是指稱事物單位的,如“個”、“雙”等,與名詞配合;另一種是指稱行為單位的,如“次”、“回”等,與動詞配合。15、簡答題:在上古漢語里,事物數(shù)量的表示,可以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最常見的,就是數(shù)詞直接和名詞結(jié)合,數(shù)詞放在名詞前面,不用單位詞。例如:一言以蔽之(論語);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莊子)。第二種方式在上

10、古是比較少見的,就是把數(shù)詞放在名詞的后面,不用單位詞。例如:齊為衛(wèi)故,伐晉冠氏,喪車五百(左傳);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xiāng)亭長錢百(漢書)。第三種方式在上古也是比較少見的,就是把數(shù)詞放在名詞的后面,兼帶單位詞。例如: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詩經(jīng));皆賜玉五瑴,馬三匹(左傳)。16、“個”字原來只是竹的單位。17、“雙”和“兩”的分別主要在于:“兩”字指天然成雙的事物,“雙”字強調(diào)相配成對(“雙雁”、“雙鯉”、“雙燕”)。18、上古的“復”等于現(xiàn)代的“再”(“復至”=“再來”),而上古的“再”等于現(xiàn)代的“兩次”(“再來”=“來兩次”)。至少從唐代開始,“再”就產(chǎn)生了新的意義。19、“第”字在

11、漢代也已經(jīng)用為序數(shù)的詞頭了。20、上古人稱代詞,第三人稱有“其”、“之”、“厥”等。(人稱代詞應(yīng)該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純?nèi)恢溉说娜朔Q代詞,即第一、二人稱;第二類是兼指事物的人稱代詞,即第三人稱。)21、在中古時期,關(guān)于人稱代詞的發(fā)展,有兩件重要的事實:第一,原來人稱代詞的“變格”逐漸消失了,“吾”與“我”在語法作用上已經(jīng)沒有分別了,“其”字也不專用于領(lǐng)格而可以用于主語和賓語了;第二,第三人稱代詞出現(xiàn)了新形式,即“伊”“渠”“他”。(必考,注意順序不能變)22、“伊”字大約起源于第四世紀到第五世紀,唐代繼續(xù)使用。23、“渠”字始見于三國志·吳書·趙達傳。(必考,填空)24、“

12、他”字起源于唐代。(必考)25、人稱代詞的“他”是從無定代詞的“他”來的,“他”字等于“其他”的“他”,它在上古的意義是“別的”。“他”在上古可以指事物,亦可寫作“它”。26、近代漢語人稱代詞的主要發(fā)展是形尾“們”字的產(chǎn)生。在書面語言上,“們”在最初寫作“滿”,后來寫作“瞞”、“門”、“們”。27、在北方方言里,在宋代,有一個新興的第一人稱代詞“咱”字(等于“我”),后來加上形尾“們”字,成為“咱們”。到近代后期,“咱們”和“我們”有了明確的分工:“咱們”是包括式,包括對話人在內(nèi);“我們”是排除式,不包括對話人在內(nèi)。(填空)28、簡答題:人稱代詞的禮貌式:(一)自稱不用“余”“我”等,而用自己

13、的名。自稱用名,他稱用字。若用代詞極不禮貌;關(guān)系極為親密。老師稱學生稱名,同學在老師面前稱同學稱名。例: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論語述而)(二)稱人以爵位或身份,自稱也可用身份。例: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論語述而)(三)稱人以美德,如“子”、“先生”、“叟”等;自稱以不德,如“寡人”寡德之人、“不轂”不善等。例:豈不轂是為?(左傳僖公四年)(四)以地代人,作為尊稱。例:韓昌黎(韓愈)、蘇梅山(蘇軾)(五)以他所使令的人來代他。例:寡人將帥敝賦以從執(zhí)事。( 左傳 ) 29、 “這”字在唐代就出現(xiàn)了,宋代更多,有時寫作“者”、“遮”?!澳恰弊衷谔拼渤霈F(xiàn)了,宋

14、代以后就繼承下來。(填空)30、 簡答題:疑問代詞的分類(上古漢語)疑問代詞自古就分為指人和指物兩種,而且大致可以分為三系:(一)、指人:誰(吾誰欺?欺天乎?)、孰(女與回也孰愈?)(二)、指物:何(無禮何以正身?)、曷(天曷不降威?)、胡(同始異終,胡可常也?)、奚(為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三)、指處所:惡(烏)(惡往而不暇?)、安(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焉(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31、從南北朝起,史料中就出現(xiàn)了一個“底”字,它的意義和“何”字相同。例:單身如螢火,持底報郎恩?(歡聞歌)32、“什么”在唐代就產(chǎn)生了。集韻說:“不知而問曰拾沒?!痹谔拼?,“什么”也有寫作

15、“是勿”的。33、現(xiàn)代漢語的“哪”字,直到五四時代,還寫作“那”34、馬氏文通把“者”和“所”都認為接讀代詞(即一般所謂關(guān)系代詞)。35、作為真正的形尾“了”字,在南唐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因為它緊貼著動詞而且放在賓語的前面。真正的形尾“了”字,在宋代已經(jīng)逐漸多起來了。36、“起來”表示開始貌(“笑起來”,“唱起來”),“下去”表示繼續(xù)貌(“念下去”,“搞下去”)。37、“其”: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詩經(jīng)·靜女) “有”: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詩經(jīng)·靜女)38、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如”、“若”、“然”、“爾”、“而”等。例:桑之未落,其葉沃若。39、“的”字的較早形式是“底”字,

16、首先見于唐代禪家的語錄。(填空)40、在唐宋時期,另一形容詞詞尾是“地”字?!暗亍焙汀暗住钡姆止な牵骸暗住庇糜谝话愕男稳菰~和定語,“地”用于連綿詞。41、在謂語的中心詞是外動詞的時候,“弗”和“勿”所修飾的外動詞一般不能帶賓語。在上古漢語里,還有“不”和“毋”兩個否定副詞;而“不”和“毋”后面的外動詞是經(jīng)常地帶著賓語的。42、“不”和“毋”的分別,是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的區(qū)別?!案ァ焙汀拔稹钡姆謩e也是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的分別。43、“莫”字在上古本來就是否定性的無定代詞。44、馬氏文通把“相”字歸入代詞,劉復認為應(yīng)該是歸入副詞。在先秦時代,“相”的基本意義是“交互”。45、“于”字前面介

17、的是形容詞(往往用于比較級)。 “于”字后面所支配的是整個謂語形式。46、借詞“之”字和代詞“之”字同出一源。47、“所以”除了表示工具語以外,也可以表示原因。48、填空:“而”字的基本職能是把兩種行為或性質(zhì)連結(jié)在一起。在五四以前,“與”和“而”的分工是:“與”聯(lián)事物,“而”聯(lián)行為或性質(zhì)。49、漢語復音化及其原因:(10分)漢語構(gòu)詞法的發(fā)展是循著單音詞到復音詞的道路前進的。歷代復音詞都有增加。鴉片戰(zhàn)爭后,復音詞大量增加。第一是:語音的簡化;漢語的詞逐步復音化,成為語音簡化的平衡錘。語言的本質(zhì)決定了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漢語詞的復音化正是語音簡化的邏輯規(guī)律。第二是外語的吸收;如果是音譯,原來是復音詞譯

18、出來也是復音詞。如:琵琶、葡萄、苜蓿、沙發(fā)、菩薩等。如果意譯,那更非復音不可。如:火車train、電話telephone、engine引擎等。吸收外語是兩種語言接觸,就會導致:1.漢語中直接增加詞;如:超市supermarket 2.增加多音節(jié)構(gòu)詞方式。如:三明治第三是單音詞義項多,不利于表達;如:“面”可以理解為食物原料,臉或物體的側(cè)面等。如果變?yōu)閺鸵粼~“面粉”、“面容”、“正(反)面”等,意義明確。第四是韻律的要求。如: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古詩韻律)第五是音節(jié)的有限性與選詞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根本原因)50、上古漢語是以單音詞為主的。到了中古時期,雙音詞逐漸增加。我們很容易誤會,

19、以為雙音詞的大量增加只是鴉片戰(zhàn)爭以后的事,以為只是受了外語的影響。實際上,漢語由單音詞過渡到雙音詞的發(fā)展,是漢語發(fā)展內(nèi)部的規(guī)律之一。遠在唐代,漢語雙音詞已經(jīng)非常豐富了。51、漢語復音詞的構(gòu)成,可以分為三類:(一)連綿詞;(二)詞根加詞頭、詞尾;(三)仂語的凝固化。52、就漢語來說,真正的系詞只有一個“是”字?!案实厥怯《热恕?,“鯨魚是獸類”,“她是一個好學生”,這些都是判斷句,其中的“是”字都是系詞。53、“為”字不是系詞。54、“是”字是由指示代詞發(fā)展為系詞的。55、填空:漢語真正系詞的產(chǎn)生,大約在公園第一世紀前后,及西漢末年或東漢初葉。56、到了漢代,疑問代詞賓語后置的結(jié)構(gòu)逐漸發(fā)展出來了,

20、57、到了南北朝以后,這種疑問代詞賓語和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后置的發(fā)展已經(jīng)在口語中完成了。文言文中只是仿古,而不反映口語。58、名詞解釋:(4分。)致動:就意義上說,它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一性質(zhì)、行為,或成為另一事物。例: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老子)使民聰明,使民愚。意動:就意義上說,并不能使賓語所代表的事物變?yōu)槟撤N性質(zhì),只是主觀上認為它具有這種性質(zhì)。例: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認為魯小,認為天下小。59、名詞解釋:關(guān)系位:凡名詞(或名詞仂語),直接和動詞聯(lián)系,或者放在句首、句末,以表示時間、處所、范圍,或者表示行為所憑借的工具、行為之所由來等等,這個名詞(或名詞

21、仂語)所處的位置就叫做關(guān)系位。例:子于是日哭,則不歌。(論語述而)關(guān)系語:凡名詞(或名詞仂語),直接和動詞聯(lián)系,或者放在句首、句末,以表示時間、處所、范圍,或者表示行為所憑借的工具、行為之所由來等等,這個名詞(或名詞仂語)所處的位置就叫做關(guān)系位。在這種位置上的名詞(或名詞仂語)就叫做關(guān)系語。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經(jīng)豳風七月)60、五四運動以后,關(guān)系位大大地減少,代之以介詞(如“關(guān)于”、“對于”、“由于”)帶賓語,或類似的結(jié)構(gòu),或者換另一個說法,使句子的組織更加嚴密,從而加強語言的明確性。61、名詞解釋或簡答題:句子的仂語化:把一個結(jié)構(gòu)復雜的句子通過一定手段在語流中充當喪失交際功能、變成一

22、個詞或詞組,在一個更大的句子中充當成分。在上古漢語里,這種句法手段經(jīng)常被運用。主要有兩種結(jié)構(gòu)方式:一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插入“之”,使它變?yōu)槊~性仂語,即取消句子獨立性。如:“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莊子·逍遙游)一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插入“所以”,使它變?yōu)槊~性仂語,表示目的、憑借、原因。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說62、使成式是一種仂語的結(jié)構(gòu)方式。從形式上說,是外動詞帶著形容詞(“修好”、“弄壞”),或者是外動詞帶著內(nèi)動詞(“打死”、“救活”);從意義上說,是把行為及其結(jié)果在一個動詞性仂語中表示出來。63、在漢代,使成式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從形式上說,在漢代,外動詞帶內(nèi)動詞的使成

23、式和外動詞帶形容詞的使成式都已經(jīng)存在了。64、必考:處置式處置式,就形式上說,它是用一個介詞性的動詞“把”字把賓語提到動詞的前面(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就意義上說,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示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一種處置。處置式有兩種:“將”字式和“把”字式。例:心將潭底測,手把波文裊。(皮日休詩)65、簡答題:上古漢語的被動式有哪些?第一類是“于”字句,說出施事的人物或處所,把外動詞放在“于”字的前面。例:郤克傷于矢(左傳);物物而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莊子)。第二類是“為”字句,用“為”字作為助動詞,“為”字和被動詞的中間插入一個關(guān)系位名詞,這個名詞所代表的是施事者。例:不為酒困(論語);道術(shù)將為天

24、下裂(莊子)。第三類是“見”字句,用“見”字作為助動詞,“見”字和被動詞的中間不能插進一個關(guān)系位名詞。例:盆成括見殺(孟子);見侮不辱(莊子)。第四類是“被“字句,大約萌芽于戰(zhàn)國末期。如:國一日被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戰(zhàn)國策66、到了漢代,被動式有了新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為所”式;第二種是“被”字句。例:及為匈奴所敗,乃遠去(史記);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67、遞系式:普通的句子只有一次遞系,就是把謂語連系在主語的后面;但是有時候,一個句子里可以包含兩次連系,而第一次連系的謂語的一部分或全部分又兼用做第二次連系的主語。這樣的句子結(jié)構(gòu),我們就叫做“遞系式”。例

25、:連長命令小王沖上陣地。68、語氣詞:“也”字用于判斷句;“矣”字用于敘述句。69、填空:上古疑問語氣詞主要是四個:乎、哉、歟(輿)、耶(邪)這四個字分為三種用途:純粹傳疑:乎 純粹反詰:哉 要求證實:歟(輿)、耶(邪)70、“嗎”的較古形式是“麼”?!包N”應(yīng)該是從“無”演變來的。例: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詩)第四章1、先秦的“陽”字早已有了“日光”的意義。在唐代,“太陽”只是“日”的別稱。2、填空:肢體的名稱:如首、領(lǐng)、面、目、口、齒、足、肌、膚等,在上古顯然是屬于基本詞匯的。到了后代,在一般口語里,“頭”代替了“首”, “頸” 代替了“領(lǐng)”(在現(xiàn)代普通話里,“脖子”又代替了“頸”),“臉”代替了“面”,“眼”代替了“目”,“嘴”代替了“口”,“牙”代替了“齒”,“腳”代替了“足”,“肉”代替了“肌”,“皮”代替了“膚”。3、廣韻清韻:“頸在前,項在后”。4、到第六世紀以后,“臉”字才出現(xiàn)。不過,當時“臉”只有“頰”的意義,而不是“面”的同義詞。杜牧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