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馬歇爾、浸水馬歇爾試驗操作過程?試驗操作方法和步驟準備工作制備符合要求的馬歇爾試件,一組試件的數量最少不得少于4個。量測試件的直徑及高度:用卡尺測量試件中部的直徑,用馬歇爾試件高度測定器或用卡尺在十字對稱的4個方向量測離試件邊緣10mm處的高度,準確至O.1mm,并以其平均值作為試件的高度。如試件高度不符合63.5mm±1.3mm或95.3mm±2.5mm要求或兩側高度差大于2mm時,此試件應作廢。將恒溫水槽調節(jié)至要求的試驗溫度,對粘稠石油瀝青或烘箱養(yǎng)生過的乳化瀝青混合料為60±1。將馬歇爾試驗儀的上下壓頭放入水槽或烘箱中達到同樣溫度。將上下壓頭從水槽或烘箱中
2、取出擦試干凈內面。為使上下壓頭滑動自如,可在下壓頭的導棒上涂少量黃油。再將試件取出置于下壓頭上,蓋上上壓頭,然后裝在加載設備上。在上壓頭的球座上放妥鋼球,并對準荷載測定裝置的壓頭。(2)試驗步驟將試件置于已達規(guī)定溫度的恒溫水槽中保溫,保溫時間對標準馬歇爾試件需3040min,對大型馬歇爾試件需45-60min。試件之間應有間隔,底下應墊起,離容器底部不小于5cm。當采用自動馬歇爾試驗儀時,將自動馬歇爾試驗儀的壓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與計算機或X-Y記錄儀正確連接,調整好適宜的放大比例。調整好計算機程序或將X-Y記錄儀的記錄筆對準原點。(當采用壓力環(huán)和流值計時,將流值計安裝在導棒上,使導向套管輕輕
3、地壓住上壓頭,同時將流值計讀數調零。調整壓力環(huán)中百分表,對零。啟動加載設備,使試件承受荷載,加載速度為50mmmin±5mmmin。計算機或X-Y記錄儀自動記錄傳感器壓力和試件變形曲線并將數據自動存入計算機。當試驗荷載達到最大值的瞬間,取下流值計,同時讀取壓力環(huán)中百分表讀數及流值計的流值讀數。(3)浸水馬歇爾試驗方法浸水馬歇爾試驗方法與標準馬歇爾試驗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試件在已達規(guī)定溫度恒溫水槽中的保溫時間為48h,其余均與標準馬歇爾試驗方法相同。試驗結果計算試件的穩(wěn)定度及流值:1)當采用自動馬歇爾試驗儀時,將計算機采集的數據繪制成壓力和試件變形曲線,或由X-Y記錄儀自動記錄的荷載變
4、形曲線,按圖8-7所示的方法在切線方向延長曲線與橫坐標相交于01,將01作為修正原點,從ol起量取相應于荷載最大值時的變形作為流值(FL),以mm計,準確至0.1mm。最大荷載即為穩(wěn)定度(MS),以kN計,準確至O.01kN。2)采用壓力環(huán)和流值計測定時,根據壓力環(huán)標定曲線,將壓力環(huán)中百分表的讀數換算為荷載值,或者由荷載測定裝置讀取的最大值即為試件的穩(wěn)定,。度(MS),以kN計,準確至O.01kN。由流值計及位移傳感器測定裝置讀取的試件垂直變形,即為試件的流值(FL),以mm計,準確至0.1mm。試件的馬歇爾模數按式(8-47)計算。式中:T試件的馬歇爾模數,kNmm; MS試件的穩(wěn)定度,kN
5、; FL試件的流值,mm。試件的浸水殘留穩(wěn)定度按式(8-48)計算。式中:MS0試件的浸水殘留穩(wěn)定度,; MSl試件浸水48h后的穩(wěn)定度,kN。說明與注意問題從恒溫水槽中取出試件至測出最大荷載值的時間,不得超過30s。當一組測定值中某個測定值與平均值之差大于標準差的k倍時,該測定值應予舍棄,并以其余測定值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當試件數目n為3、4、5、6個時,k值分別為1.15、1.46、1.67、1.82. 采用自動馬歇爾試驗時,試驗結果應附上荷載變形曲線原件或自動打印結果,并報告馬歇爾穩(wěn)定度、流值、馬歇爾模數,以及試件尺寸、試件的密度、空隙率、瀝青用量、瀝青體積百分率、瀝青飽和度、礦料間隙
6、率等各項物理指標。2、瀝青混合料密度試驗方法及步驟?試驗方法一:表干法瀝青混合料毛體積密度測定試驗方法與步驟除去試件表面的浮粒,在適宜的天平或電子秤上(最大稱量應不小于試件質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試件質量的5倍)稱取干燥試件的空中質量(ma),根據選擇的天平的感量讀數,準確至0.1g、0.5g或5g。掛上網籃,浸入溢流水箱中,調節(jié)水位,將天平調平或復零,把試件置于網籃中(注意不要晃動水)浸水中約35min,稱取水中質量(mw)。若天平讀數持續(xù)變化,不能很快達到穩(wěn)定,說明試件吸水較嚴重,不適用于此法測定,應改用蠟封法測定。從水中取出試件,用潔凈柔軟的擰干濕毛巾輕輕擦去試件的表面水(不得吸走空隙
7、內的水),稱取試件的表干質量(mf)。試驗結果計算計算試件的吸水率,取l位小數。試件的吸水率即試件吸水體積占瀝青混合料毛體積的百分率,按式(8-32)計算:式中:Sa試件的吸水率,;ma 一干燥試件的空中質量,g; mw試件的水中質量,g;mf一試件的表干質量,g。計算試件的毛體積相對密度和毛體積密度,取3位小數。當試件的吸水率符合Sa<2要求時,試件的毛體積相對密度和毛體積密度按式(8-33)及式(8-34)計算;當吸水率Sa>2要求時,應改用蠟封法測定。式中:f一用表干法測定的試件毛體積相對密度,無量鋼; Pf用表干法測定的試件毛體積密度,gcm3;Pw常溫水的密度,1gcm3
8、。試件的空隙率按式(8-35)計算,取1位小數。式中:VV試件的空隙率,;Pt瀝青混合料理論最大密度,gcm3;按式(8-36)或式(8-37)計算的理論最大相對密度;Pf一試件的毛體積密度,g/cm3;用表干法測定,當試件吸水率時Sa>2,由蠟封法或體積法測定;當按規(guī)定容許采用水中重法測定時,也可用表觀密度a代替。當瀝青用量以油石比計時,按式(8-36)計算試件的理論最大密度,取3位小數。式中:Pt理論最大密度,無量綱;Pa油石比,;a瀝青的相對密度(25oC25 oC);P1、Pn各種礦料占礦料總質量的百分率,;1、n各種礦料對水的相對密度。Pw常溫水的密度,lgcm3。當瀝青用量以
9、瀝青含量計時,試件的理論最大相對密度按式(8-37)計算。式中:P'1、Pn各種礦料占瀝青混合料總質量的百分率,; Pb瀝青含量,;其他同上。試件中瀝青的體積百分率可按式(8-38)或式(8-39)計算,取l位小數。式中:VA瀝青混合料試件的瀝青體積百分率,;其他同上。試件中的礦料間隙率,可按式(8-40)計算。 VMA=VA+VV (8-40)式中:VMA瀝青混合料試件的礦料間隙率,;試件的瀝青飽和度按式(8-41)計算,取l位小數。 式中:VFA瀝青混合料試件的瀝青飽和度,。試驗方法二:水中重法瀝青混合料表觀密度的測定試驗方法與步驟除去試件表面的浮粒,在適宜的天平或電子秤上(最大稱
10、量應不小于試件質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試件質量的5倍)稱取干燥試件的空中質量(ma),根據選擇的天平的感量讀數,準確至0.1g、O.5g或5g。掛上網籃,浸入溢流水箱中,調節(jié)水位,將天平調平或復零,把試件置于網籃中(注意不要晃動水),待天平穩(wěn)定后立即讀數,稱取水中質量(mw)。若天平讀數持續(xù)變化,不能很快達到穩(wěn)定,說明試件吸水較嚴重,不適用于此法測定,應改用蠟封法測定。對從路上鉆取的非干燥試件,可先稱取水中質量(mw),然后用電風扇將試件吹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2h,當不需進行其他試驗時,也可用60oC±5 oC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稱取空中質量(ma)。試驗結果計算按式(8-42)
11、及式(8-43)計算用水中重法測定的瀝青混合料試件的表現相對密度及表觀密度,取3位小數。式中:。試件的表觀相對密度,無量綱;Ps試件的表觀密度,g/cm3;ma干燥試件的空中質量,g;mw試件的水中質量,g;Pw常溫水的密度,取1gcm3。當試件為幾乎不吸水的密實瀝青混合料時,以表觀密度代替毛體積密度。并按試驗方法一的方式計算試件的理論最大密度及空隙率、瀝青的體積百分率、礦料間隙率、瀝青飽和度等各項體積指標。試驗方法三:蠟封法瀝青混合料毛體積密度的測定試驗方法與步驟除去試件表面的浮粒,在適宜的天平或電子秤上(最大稱量應不小于試件質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試件質量的5倍)稱取干燥試件的空中質量(
12、ma),根據選擇的天平的感量讀數,準確至0.1g、0.5g或5g。當為鉆芯法取得的非干燥試件時,應用電風扇吹干12h以上至恒重作為空中質量,但不得用烘干法。將試件置于冰箱中,在45條件下冷卻不少于30min。將石蠟熔化至其熔點以上5.5±O.5。從冰箱中取出試件立即浸入石蠟液中,至全部表面被石蠟封住后迅速取出試件,在常溫下放置30min,稱取蠟封試件的空中質量(mp)。掛上網籃,浸入溢流水箱中,調節(jié)水位,將天平調平或復零。將蠟封試件放入網籃浸水約lmin,讀取水中質量(mc)。用蠟封法測定時,石蠟對水的相對密度按下列步驟實測確定:1)取一塊鉛或鐵塊之類的重物,稱取空中質量(mg);2
13、)分別測定重物的水中質量(mg)和蠟封后在水中質量(md);3)待重物干燥后,按上述試件蠟封的步驟將重物蠟封后測定其空中質量(md)。按式(8-44)計算石蠟對水的相對密度。式中:p在常溫條件下石蠟對水的相對密度;mg重物的空中質量,g;mg重物的水中質量,g;md蠟封后重物的空中質量,g;m d蠟封后重物的水中質量,g。如果試件在測定密度后還需要做其他試驗時,為便于除去石蠟,可事先在干燥試件表面涂上薄層滑石粉,稱取涂滑石粉后的試件質量(ms),然后再蠟封測定。試驗結果計算計算試件的毛體積相對密度,取3位小數。蠟封法測定的試件毛體積密度按式(845)計算。式中:Pf由蠟封法測定的試件毛體積密度
14、;ma試件的空中質量,g;mp蠟封試件的空中質量,g;mc蠟封試件的水中質量,g。p在常溫條件下石蠟對水的相對密度;Pw常溫水的密度,取1gcm3。涂滑石粉后用蠟封法測定的試件毛體積密度,按式(8-46)計算。式中:Pf-蠟封法測定的試件毛體積密度,gcm3;ms試件涂滑石粉后的空中質量,g;s滑石粉對水的相對密度;其他同前。按試驗方法一的方式計算試件的理論最大密度及空隙率、瀝青的體積百分率、礦料間隙率、瀝青飽和度等各項體積指標。3、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方法?目的與適用范圍:用于測定瀝青混合料的高溫抗車轍能力,供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的高溫穩(wěn)定性檢查使用.試驗基本要求是在規(guī)定溫度條件下(通常為60
15、OC),用一塊碾壓成型的板快試件(通常尺寸為300mm×300mm×50mm),以輪壓0.7MPa的實心橡膠輪胎在其上往復碾壓行走,測定試件在變形穩(wěn)定期時,每增加lmm變形需要碾壓行走的次數,以此作為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結果,稱為動穩(wěn)定度,以次mm表示。試驗方法與步驟準備工作1)在60下,試驗 輪的接地壓強為0.7MPa±0.05MPa。2)試件成型后,連同試模一起在常溫條件下放置的時間不得少于12h。對于聚合物改性瀝青混合料試件,放置時間以24h為宜,使聚合物改性瀝青充分固化后再進行車轍試驗,但在室溫中放置時間不得長于一周。試驗過程:將試件連同試模一起,置于已達到
16、試驗溫度(60±1)的恒溫室中,保溫不少于5h,也不得多于24h。在試件的試驗輪不行走的部位上,粘貼一個熱電隅溫度計,以檢測試件溫度。將試件連同試模移置于輪轍試驗機的試驗臺上,試驗輪在試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須與試件碾壓或行車方向.一致。開動車轍變形自動記錄儀,然后啟動試驗機,使試驗輪往返行走,時間約1h,或最大變形達到25mm時為止試驗時,記錄儀變形曲線及試件溫度.試驗結果計算從圖上讀取45min(t1)及60min(t2)時的車轍變形d1及d2,準確至0.01mm.如果變形過大,在未到60min變形已達25mm時,則以達25mm(d2)時的時間為t2,將其前15min為t1,此
17、時的變形量為d1.瀝青混合料試件的動穩(wěn)定度按式(8-49)計算.式中:DS-瀝青混合料的動穩(wěn)定度,次/mm;d1-對應于時間t1的變形量,mm;d2-對應于時間t2的變形量,mm;C1-試驗機類型修正系數,曲柄連桿驅動試件的變速行走方式為1.0,鏈驅動試驗輪的等速方式為1.5;C2-試件系數,試驗室制備的寬300mm的試件為0.8;N-試驗輪往返碾壓速度,通常為42次/min.同一瀝青混合料或同一路段的路面,至少平行試驗3個試件動穩(wěn)定度變異系數小于20%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變異系數大于20%時應分析原因,并追加試驗.如計算動穩(wěn)定度值大于6000次/mm時,記作:>6000次/mm
18、.試驗報告應注明試驗溫度、試驗輪接地壓強、試件密度、空隙率及試件制作方法等。4、瀝青與礦料粘附性試驗方法(水煮法、浸水法)?試驗目的和適用范圍用于測定瀝青與礦料粘附性,掌握集料的抗水剝離能力,以評價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根據瀝青混合料中礦料的最大粒徑,對于大于13.2mm及小于(或等于)13.2mm的集料分別選用水煮法和水浸法進行試驗.對同一種原料既有大于又有小于13.2mm不同粒徑的集料時,以大于13.2mm的水煮法試驗結果為準,對細粒式瀝青混合料以水浸法試驗結果為準.試驗方法一:水煮法(適用于大于13.2mm粒徑的粗集料)將集料過13.2mm、19mm的篩,取存留在13.2mm篩上的顆粒5個
19、,要求試樣表面規(guī)整、接近立方體。用水洗凈,在105的烘箱中烘干。用細線將試樣集料顆粒逐個系牢,繼續(xù)放入105的烘箱中加熱待用。石油瀝青加熱至130-150,將待用的集料試樣浸入瀝青45s,使瀝青能夠全部裹覆集料表面,取出并懸掛在試驗架上,在室溫下冷15min。將盛水的大燒杯放置在有石棉網的電爐上加熱煮沸,在水微沸的狀態(tài)下(避免有沸騰的氣泡出現)將裹覆瀝青的集料試樣通過細繩懸掛于水中。保持微沸狀態(tài)浸煮3min。浸煮結束后,將集料從水中取出,觀察集料顆粒表面瀝青膜的剝落程度,并按提示的內容評定粘附等級。同樣試樣平行試驗5個顆粒,并由兩名以上經驗豐富的試驗人員分別評定后,取平均等級作為試驗結果。提示
20、:1.瀝青膜完全保存,剝落面積百分率接近于0為5級。2.瀝青膜少部分被水所移動,厚度不均勻,剝離面積百分率小于10%為4級。3.瀝青膜局部明顯地被水所移動,基本保留在石料表面,剝離面積百分率小于30%為3級。4.瀝青膜大部分被水所移動,局部保留在石料表面,剝離面積百分率大于30%為2級。5.瀝青膜完全被水所移動,石料基本裸露,瀝青全部浮在水面。試驗方法二:水浸法(適用于小于13.2mm粒徑的集料)集料過13.2mm、9.5mm的篩,取粒徑9.513.2mm形狀規(guī)則的集200g,洗凈并在105的烘箱中烘干備用。以標準方法取瀝青試樣放人燒杯中,加熱至要求的拌和溫度。按四分法稱取備用試樣顆粒lOOg
21、置搪瓷盤上,連同搪瓷盤一起放入已升溫至瀝青拌和溫度以上5的烘箱中持續(xù)加熱1h。按每lOOg礦料加入瀝青5g±0.2g的比例稱取瀝青,準確至0.1g,放人小型拌和容器中,放人同一烘箱中加熱15min。從烘箱中取出拌和容器,將搪瓷盤中的集料倒人拌和容器的瀝青中,立即用金屬鏟均勻拌和l1.5min,使集料完全被瀝青膜裹覆。拌和完成后立即將裹有瀝青的集料取20個,用小鏟移至玻璃板上攤開,并在室溫下冷卻1h。將放有集料試樣的玻璃板浸人水溫80±2的恒溫水槽中,保持30 min,并將剝離及浮于水面的瀝青用紙片撈出。由水中小心取出玻璃板,浸入水槽的冷水中,仔細觀察裹覆集料的瀝青薄膜的剝落
22、情況。由兩名以上經驗豐富的試驗人員分別目測,評定剝離面積的百分率,評定后取平均值表示。并以提示同樣的方式評價瀝青與集料的的粘附等級。5、瀝青含量測試方法有幾種?離心分離法回流式抽提儀法高溫燃燒法。6、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內容?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結果與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材料用量及工程造價關系密切。全過程的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包括三個階段:目標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配合比設計階段和生產配合比驗證(即試驗路試鋪階段)。只有通過三個階段的配合比設計,才能真正提出工程上實際使用的瀝青混合料組成配合比。由于后兩個階段是在目標配合比的基礎上進行的,需借助于施工單位的拌和、攤鋪和碾壓設備來完成,所以本節(jié)主
23、要介紹瀝青混合料的目標配合比設計過程,隨后兩個階段配合比設計過程通過例題,概括性地加以說明。 實際上無論是哪一個設計階段,其工作的中心都是礦料的組成設計和最佳瀝青用量確定兩部分。也就是要設計出一個具有足夠密實度,并具有較高內摩阻力的礦料組成,在此前提下確定相應的最佳瀝青用量,從而獲得一個能夠滿足特定交通要求、適應環(huán)境特點的瀝青混合料。7、礦料級配調試原則?首先按本規(guī)范5.3.2-1確定采用粗型(C型)或細型(F型)的混合料。對夏季溫度高、高溫持續(xù)時間長,重載交通多的路段宜選用粗型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C型),并取較高的設計空隙率。對冬季溫度低、且低溫持續(xù)時間長的地區(qū),或者重載交通較少的路段,
24、宜選用細型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F型),并取較低的設計空隙率。為確保高溫抗車轍能力,同時兼顧低溫抗裂性能的要求。配合比設計時宜適當減少公稱最大粒徑附近的粗集料用量,減少0.6mm以下部分細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徑集料較多,形成S型級配曲線,并取中等或偏高水平的設計空隙率。確定各層的工程設計級配范圍時應考慮不同層位的功能需要,經組合設計的瀝青路面應能滿足耐久、穩(wěn)定、泌水、抗滑等要求。根據公路等級和施工設備的控制水平,確定的工程設計級配范圍應比規(guī)范級配范圍窄,其中4.75mm和2.36mm通過率的上、下限差值宜小于12%。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應充分考慮施工性能瀝青混合料容易攤鋪和壓實,避免造成嚴重
25、的離析。8、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步驟?目標配合比設計階段。用工程實際實用的材料按附錄B、附錄C、附錄D的方法優(yōu)選礦料級配、確定最佳瀝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設計技術標準和配合比設計檢驗要求,以此作為目標配合比供拌和機確定各冷料倉的供料比例,進料速度及試拌使用。生產配合比設計階段。對間歇式拌和機應按規(guī)定方法取樣測試各熱料倉的材料級配,確定各熱料倉的配合比,供拌和機控制室使用。同時選擇適宜的篩孔尺寸和安裝角度,盡量使各熱料倉的供料大體平衡。并取目標配合比設計的最佳瀝青用量OAC、OAC±0.3%等三個瀝青用量進行馬歇爾試驗和試拌,通過室內試驗及從拌和機取樣試驗綜合確定生產配合比的最佳瀝青用量,
26、由此確定的最佳瀝青用量與目標配合比設計的結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對連續(xù)式拌和機可省略生產配合比設計步驟。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拌和機按生產配合比結果進行試拌、鋪筑試驗段,并取樣進行馬歇爾試驗,同時從路上鉆取芯樣觀察孔隙率的大小,由此確定生產用的標準配合比。標準配合比的礦料合成級配中,至少應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稱最大粒徑篩孔的通過率接近優(yōu)選的工程設計級配范圍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處出現“駝蜂”。對確定的標準配合比,宜再次進行車轍試驗和水穩(wěn)定性檢驗。9、最佳瀝青用量OAC1和OAC2確定方法?按圖B.6.1的試驗方法以油石比或瀝青用量為橫坐標
27、,以馬歇爾試驗的各項指標為縱坐標,將試驗結果點入圖中,連成圓滑的曲線。確定均符合本規(guī)范規(guī)定的瀝青混合料瀝青標準的瀝青用量范圍OACmin至OACmax。選擇的瀝青用量范圍必須涵蓋設計空隙率的全部范圍,并盡可能涵蓋瀝青飽和度的要求范圍,并使密度及穩(wěn)定度曲線出現峰值。如果沒有涵蓋設計空隙率的全部范圍,試驗必須擴大瀝青用量范圍重新進行。根據試驗曲線的走勢,按下列方法確定瀝青混合料的最佳瀝青用量OAC1。在曲線圖B.6.1上求取相應于密度最大值、穩(wěn)定度最大值、目標空隙率、瀝青飽和度范圍的中值的瀝青用量a1、a2、a3、a4。取平均值做為OAC1。如果在所選擇的瀝青用量范圍未能覆蓋瀝青飽和度的要求范圍求
28、取三者的平均值做為OAC1。對所選擇試驗的瀝青用量范圍密度或穩(wěn)定度沒有出現峰值時,可直接以目標空隙率所對應的瀝青用量a3作為OAC1,但OAC1必須介于OACmin至OACmax的范圍內,否則應重新進行配合比設計。以各項指標均符合技術標準的瀝青用量范圍OACmin至OACmax的中值作為OAC2。通常情況下取OAC1及OAC2的中值作為計算的最佳瀝青用量OAC。按計算的最佳油石比OAC從圖中得出所對應的空隙率和VMA值,檢驗是否能滿足本規(guī)范關于最小VMA值的要求。OAC宜位于VMA凹型曲線最小值的貧油一側。當空隙率不是整數時,最小VMA按內插法確定,并將其畫入圖中。檢查圖B.6.1中相應于此O
29、AC的各項指標是否均符合馬歇爾試驗技術標準。根據實踐經驗和公路等級、氣候條件、交通情況,調整確定最佳瀝青用量OAC。調查當地各項條件相接近的工程的瀝青用量及使用效果,論證適宜的最佳瀝青用量。檢查計算得到的最佳瀝青用量是否接近,如相差甚遠,應查明原因,必要時重新調整級配,進行配合比設計。對炎熱地區(qū)公路及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重載交通路段,山區(qū)公路的的長大坡度路段,預計有可能產生較大車轍時宜在空隙率符合要求的范圍內將計算的最佳瀝青用量減小0.1%-0.5%做為設計瀝青用量。此時,除空隙率外的其他指標可能會超出馬歇爾試驗配合比設計技術標準,配合比設計報告或設計文件必須予以說明。但配合比設計報告必須要求
30、采用重型輪胎壓路機和振動壓路機組合等方式加強碾壓,以使施工后路面的空隙率達到未調整前的原最佳瀝青用量時的水平,切滲水系數符合要求。如果試驗段試拌試鋪達不到此要求時,宜調整所減小的瀝青用量的幅度。對寒區(qū)公路、旅游公路、交通量很少的公路,最佳瀝青用量可以在OAC的基礎上增加0.1%-0.3%,以適當減小設計空隙率,但不得降低壓實度要求。答題需要注意:應包含試驗檢測方法全過程,其中包含: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結果詐算或結果處理等,如沒有可以不答,如有的試驗方法中不包含試驗原理、試樣制備等。² 1、水泥檢驗11、水泥細度(負壓
31、篩法)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結果計算或結果處理。 (一)目的及適用范圍:規(guī)定用80m方孔篩檢驗水泥細度的測定方法,適用于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種水泥。(二)原理:采用80m方孔篩對水泥試樣進行篩析試驗,用篩網上所得篩余物的質量占試樣原始質量的百分數來表示水泥樣品的細度。試驗儀器:負壓篩、負壓篩儀、天平(最大稱量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 g) (三)樣品處理:水泥樣品應充分拌勻,通過0.9mm方孔篩,記錄篩余物情況,要防止過篩時混進其他水泥。(四)操作程序:1)篩析試
32、驗前應把負壓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檢查控制系統(tǒng),調節(jié)負壓至4000Pa 6000Pa范圍內。2)稱取試樣25g精確至0.0lg,置于潔凈的負壓篩中,蓋上篩蓋,接通電源,開動篩析儀連續(xù)篩析2min,在此期間如有試樣附著在篩蓋上,可輕輕地敲擊篩蓋使試祥落下。篩畢,用天平稱量全部篩余物。3 )當工作負壓小于4000Pa時,應清理吸塵器內水泥,使負壓恢復正常。(五)結果計算及處理:水泥試樣篩余百分數按下式計算:F= (結果計算至0.1%)。式中:F-水泥試樣的篩余百分數,單位為質量百分數(%)R鎖-水泥試樣篩余物的質量,單位為克(g) W-水泥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12水泥標準稠度(
33、標準法)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結果計算或結果處理。(一)目的及適用范圍:規(guī)定了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方法,適用于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種水泥。(二)原理:水泥標準稠度凈漿對標準試桿的沉人具有一定阻力。通過試驗不同含水量水泥凈漿的穿透性,以確定水泥標準稠度凈漿中所需加入的水量。(三)儀器設備:水泥凈漿攪拌機、標準法維卡儀(試桿有效長度為50土lmm、由直徑為10土0.05mm)、試模(深40士 0.2mm、頂內徑65土0.5mm、底內徑75士0.5
34、mm)、平板玻璃(大于試模、厚度2.5mm)、量水器(最小刻度0.1mL,精度1%)、天平(最大稱量不小于1000 g 分度值不大于1g)(四)試驗步驟:1)試驗前必須做到a維卡儀的金屬棒能自由滑動;b)調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c攪拌機運行正常;2)水泥凈漿的拌制用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濕布擦過,將拌和水倒入攪拌鍋內,然后在5s 10 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 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濺出;拌和時,先將鍋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 S ,停15S ,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 S停機。3)拌和結束后
35、,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裝入己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插搗,輕輕振動數次,刮去多余的凈漿;4)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lS2S后,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5)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時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6)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 1.5min內完成。(五)結果計算: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6士l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13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36、 、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結果計算或結果處理。(一)測定前準備工作:調整凝結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二)、試件的制備:以標準稠度用水量制成標準稠度凈漿一次裝滿試模,振動數次刮平,立即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結時間的起始時間。(三)、初凝時間的測定:試件在濕氣養(yǎng)護箱中養(yǎng)護至加水后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從濕氣養(yǎng)護箱中取出試模放到試針下,降低試針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后,突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觀察試針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針30 S時指針的讀數。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mm士 lmm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tài);由水泥全部
37、加人水中至初凝狀態(tài)的時間為水泥的初凝時間,用"min"表示。終凝時間的測定:為了準確觀測試針沉入的狀況,在終凝針上安裝了一個環(huán)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取下,翻轉180。,直徑大端向上,小 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繼續(xù)養(yǎng)護,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時,即環(huán)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tài),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tài)的時間為水泥的終凝時間,用"min"表示。(四)、測定時應注意,在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試針撞彎,
38、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準;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試針沉人的位置至少要距試模內壁10mm。臨近初凝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臨近終凝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到達初凝或終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到達初凝或終凝狀態(tài)。每次測定不能讓試針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凈并將試模放回濕氣養(yǎng)護箱內,整個測試過程要防止試模受振。注:可以使用能得出與標準中規(guī)定方法相同結果的凝結時間自動測定儀,使用時不必翻轉試體。 安定性的測定(標準法)² 2細骨料:砂的表觀密度試驗(簡易方法)、堆積密度(采用JTJ270-98)、篩分析²2.1砂的表觀密度試驗(簡易方法) 試驗目的及適用
39、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結果計算或結果處理。(一)、目的及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砂的表觀密度。(二)、儀器設備:(1)天平(稱量100g,感量0.1g)、(2)李氏瓶(容量250mL)、(3)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士5)、溫度計、燒杯(500mL、干燥器、淺盤、料勺(三)、試樣制備: 將樣品在潮濕狀態(tài)下用四分法縮分至120g左右,在105士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四)試驗步驟:1)向李氏瓶中注入冷開水至一定刻度處,擦干瓶頸內部附著水,記錄水的體積(V1) 2)稱取烘干試樣50g(m0),
40、徐徐裝入盛水的李氏瓶中; 3)試樣全部入瓶中后,用瓶內的水將粘附在瓶頸和瓶壁的試樣洗入水中,搖轉李氏瓶以排除氣泡,靜置約24h后,記錄瓶中水面升高后的體積(V2)。(五)、結果計算:表觀密度應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kg/m3): =式中: -表觀密度kg/m3m0-試樣的烘干重量,g;V1-水的原有體積,mL;V2-倒入試樣后水和試樣的體積,mLt-考慮稱量時的水溫對表觀密度影響的修正系數。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之差大于20kg/m3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2.2砂的堆積密度試驗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
41、、結果計算或結果處理。(一)、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測定砂的堆積密度。(二)、儀器設備:(1)案秤:稱量5000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屬制、圓柱形、內徑108mm,凈高109mm,筒壁厚2mm,容積約為1L,筒底厚為5mm。(3)標準漏斗或鋁制料勺; (4)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 (5)直尺、淺盤等。(三)試樣制備:用淺盤裝樣品約3L,在溫度為105士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卻至室溫,再用5 mm 孔徑的篩子過篩,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試樣烘干后如結塊,應在試驗前先予捏碎。 (四)、試驗步驟: 取試樣一份,用漏斗或鋁制料勺,將它徐徐裝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
42、距容量筒筒口不應超過50mm)直至試樣裝滿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用直尺將多余的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其重量(m2)。(五)、試驗結果計算(精確至10kg/ m3):堆積密度l=0式中:m1-容量筒的重量,kg; m2-容量筒和砂總重,kg; V-容量筒容積,L。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2.3砂的篩分析試驗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結果計算或結果處理。(一)、目的及適用范圍:適用于測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顆粒級配及細度模數。(二)、儀器設備: (1)試驗篩-孔徑為10.0、5.00、2.50mm的圓孔篩和孔
43、徑為1.25、0.630、0.315、0.160mm的方孔篩,以及篩的底盤和蓋各一只,篩框為300mm或200mm。其產品質量要求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試驗篩的規(guī)定;(2)天平-稱量1000g,感量lg;(3)搖篩機;(4)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5)淺盤和硬、軟毛刷等。(三)、試樣制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按縮分方法進行縮分,用于篩分析的試樣,顆粒粒徑不應大于10mm。試驗前應先將來樣通過10mm篩,并算出篩余百分率。然后稱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試樣兩份,分別倒人兩個淺盤中,在 105士5的溫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卻至室溫備用。注:恒重系指相鄰兩次稱量間隔時間不大于3h的情況下,前
44、后兩次稱量之差小于該項試驗所要求的稱量精度(下同)。(四)、篩分析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準確稱取烘干試樣500g,置于按篩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順序排列的套篩的最上 一只篩(即5mm篩孔篩)上;將套篩裝入搖篩機內固緊,篩分時間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篩,再按篩孔大小順序,在清潔的淺盤上逐個進行手篩,直至每分鐘的篩出量不超過試樣總量的0.1%時為止,通過的顆粒并入下一個篩,并和下一個篩中試樣一起過篩,按這樣順序進行,直至每個篩全部篩完為止; (五)、篩分析試驗結果應按下列步驟計算: 5.1計算分計篩余百分率(各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量的百分率),精確至0.1%;5.2計算累計篩余百分
45、率(該篩上的分計篩余百分率與大于該篩的各篩上的分計篩余百分率之總和,精確至1%。5.3根據各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分布情況; 5.4按下式計算砂的細度模數f(精確至0.0l):f=式中:123456分別為5.00、2.50、1.25、0.630、0.315、0.160mm各篩上的累計篩余百分率。5.5篩分試驗應采用兩個試樣平行試驗。細度模數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值(精確至0.1)。如兩次試驗所得的細度模數之差大于0.20時,應重新取試樣進行試驗。 ² 3粗骨料:顆粒級配分析、壓碎指標測定 3.1、粗骨料顆粒級配分析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
46、具的最小分度值) 、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結果計算或結果處理。 (一)、目的及適用范圍:測定碎石或卵石的顆粒級配。 (二)、儀器設備: (1)試驗篩-孔徑為100、80.0、63.0、50.0、40.0、31.5、25.0、20.0、16.0、10.0、5.0和2.5mm的圓孔篩,以及篩的底盤和蓋各一只, 其規(guī)格和質量要求應符合試驗篩(GB6003)的規(guī)定(篩框的內徑均為300mm)。 (2)天平或案秤-精確至試樣量的0.1%左右 。(3)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 (4)淺盤。 (三)、試樣制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試驗前,用四分法將樣品縮分至略重于所規(guī)定的試樣所需量,烘干或風干
47、后備用。 (四)、試驗步驟 1) 按規(guī)定稱取試樣。 2)將試樣按篩孔大小順序過篩,當每號篩上篩余層的厚度大于試樣的最大粒徑值時,應將該號篩上的篩余分成兩份,再次進行篩分,直至各篩每分鐘的通過量不超過試樣總量的0.1%。 注:當篩余顆粒的粒徑大于20mm時,在篩分過程中,允許用手指撥動顆粒。3)稱取各篩篩余的重量,精確至試樣總重量的0.1%。在篩上的所有分計篩余量和篩底剩余的總和與篩分前測定的試樣總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過1%。(五)、篩分析試驗結果應按下列步驟計算: 1)由各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重量計算得出該號篩的分計篩余百分率(精確至0.1%)2)每號篩計算得出的分計篩余百分率與大于該篩篩號
48、各篩的分計篩余百分率相加,計算得出累計確余百分率(精確至1%);3)根據各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3.2、碎石或卵石的壓碎指標值試驗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結果計算或結果處理。(一)、目的及適用范圍:測定碎石或卵石抵抗壓碎的能力,以間接地推測其相應的強度。(二)、試驗儀器設備: (1)壓力試驗機,荷載300kN;(2)壓碎指標值測定儀。 (三)、試樣制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標準試樣一律應采用1020mm的顆粒,并在氣干狀態(tài)下進行試驗。注:對多種巖石組成的卵石,如其粒徑大于20mm顆粒的巖石礦物成分與1020mm顆
49、粒有顯著差異時,對大于 20mm的顆粒應經人工破碎后篩取1020mm標準粒級另外進行壓碎指標值試驗。試驗前,先將試樣篩去10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顆粒,再用針狀和片狀規(guī)準儀剔除其針狀和片狀顆粒,然后稱取每份3kg的試樣3份備用。(四)、試驗步驟: (1)置圓筒于底盤上,取試樣一份,分二層裝入筒內。每裝完一層試樣后,在底盤下面墊放一直徑為10mm的圓鋼筋,將筒按住,左右交替顛擊地面各25下。第二層顛實后,試樣表面距盤底的高度應控制為100mm左右;(2)整平筒內試樣表面,把加壓頭裝好(注意應使加壓頭保持平正),放到試驗機上.在160 300s內均勻地加荷到200kN,穩(wěn)定5s,然后卸荷,取出測
50、定筒。倒出筒中的試樣并稱其重量(m0)用孔徑為2.50mm的篩篩除被壓碎的細粒,稱量剩留在篩上的試樣重量(m1)。(五)碎石或卵石的壓碎指標值 ,應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a=式中:m0-試樣的重量,g;m1-壓碎試驗后篩余的試樣重量,g。對多種巖石組成的卵石,如對20mm以下和20mm以上的標準粒級(1020mm)分別進行檢驗,則其總的壓碎指標值a應按下式計算:a=、-試樣中20mm以下和20mm以上兩粒級的顆粒含量百分率,%; -兩粒級以標準粒級試驗的分計壓碎指標值,%。 以三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壓碎指標測定值。² 4水: PH值、氯離子含量4.1、水pH值(玻璃電極
51、法)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結果計算或結果處理。(一)、目的:本方法以玻璃電極作指示電極,以飽和甘汞電極作參比電極,用經pH標準緩沖液校準好的pH計 (酸度計)直接測定水樣的pH值。(二)、儀器:pH計(酸度計):測量范圍014pH;讀數精度不低于0.05pH單位。pH玻璃電極,飽和甘汞電極。燒杯:50mL。溫度計:0100。(三)、試劑下列試劑均應以新煮沸并放冷的純水配制,配成的溶液應貯存在聚乙烯瓶或硬質玻璃瓶內。此類溶液應于12個月內使用。pH標準緩沖液甲:稱取10.21g經110烘干2h并冷卻至室溫的苯二甲酸氫鉀(KHC3
52、H4O4)于純水中,并定容至1000mL。此溶液的pH值在20時為4.000. pH標準緩沖液乙:分別稱取經110烘干2h并冷卻至室溫的磷酸二氫鉀(KH2P04)3.40g,磷酸氫二鈉(Na2HP04)3.55g,一并溶于純水中,并定容至1000mL。此溶液的pH值在20時為6.88。 pH標準緩沖液丙:稱取3.81g棚砂(Na2B4O7·10H20),溶于純水中,并定容至1000mL。此溶液的pH值在20時為9.22。上述標準緩沖液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pH值如附表1.1所示標準緩沖液在不同溫度下的pH值溫度PH標準緩沖液甲乙丙54.006.959.39104.006.929.3315
53、4.006.909.28204.006.889.22254.016.869.18304.016.859.14354.026.849.10404.036.849.07454.046.839.04504.066.839.01554.076.838.98604.096.848.96 (四)、分析步驟(1).電極準備玻璃電極在使用前,應先放入純水中浸泡24h以上。甘汞電極中飽和氯化鉀溶液的液面必須高出汞體,在室溫下應有少許氯化鉀晶體存在,以保證氯化鉀溶液的飽和。(2).儀器校準操作程序按儀器使用說明書進行。先將水樣與標準緩沖液調到同一溫度,記錄測定溫度,并將儀器溫度補償旋鈕調至該溫度上。首先用與水樣p
54、H相近的一種標準緩沖液校正儀器。從標準緩沖液中取出電極,用純水徹底沖洗并用濾紙吸干。再將電極浸入第二種標準緩沖液中,小心搖動,靜置,儀器示值與第二種標準緩沖液在該溫度時的pH值之差不應超過0.1pH單位,否則就應調節(jié)儀器斜率旋鈕,必要時檢查儀器、電極或標準緩沖液是否存在問題。重復上述校正工作,直至示值正常時,方可用于測定樣品。(3).水樣的測定測定水樣時,先用純水認真沖洗電極,再用水樣沖洗,然后將電極浸入水樣中,小心'搖動或進行攪拌使其均勻,靜置,待讀數穩(wěn)定時記錄指示值,即為水樣pH值。4.2、水氯化物的測定(硝酸銀容量法) 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原理、儀器設備(含計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55、 、試驗樣品的制備、試驗步驟、結果計算或結果處理。(一)、目的及原理:本方法以鉻酸鉀作指示劑,在中性或弱堿性條件下,用硝酸銀標準液滴定水樣中的氯化物。 (二)、試劑1%酚酞指示劑(95%乙醇溶液)、10%鉻酸鉀指示劑、0.05mol/L硫酸溶液、0.1mol/L氫氧化鈉溶液、5.30%過氧化氫(H202)溶液、氯化納標準溶液(1.00mL含1.00mg氯離子):準確稱取1.649g優(yōu)級純氯化納試刑(預先在500 600灼燒0.5h或在105110烘干2h,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溫),溶于純水并定容至100OmL。.硝酸銀標準溶液:稱取5.0g硝酸銀,溶于純水并定容至1000mL,用氯化納標準溶液進
56、行標定,方法如下: 準確吸取10.00mL氯化鈉標準溶液,置于250mL錐形瓶中,瓶下墊一塊白色瓷板并置于滴定臺上,加純水稀釋至100mL,并加23滴1%酚酞指示劑。若顯紅色,用0.05mol/L硫酸溶液中和恰至無色;若不顯紅色,則用0.1mol/L氫氧化納溶液中和至紅色,然后以0.05 mol /L硫酸溶液回滴恰至無色。再加1mL10%鉻酸鉀指示劑,用待標定的硝酸銀溶液(盛于棕色滴定管)滴定至橙色終點。另取100mL 純水作空白試驗(除不加氯化鈉標準溶液和稀釋用純水外,其他步驟同上)。硝酸銀溶液的滴定度(mgCl-/mL)按式計算:T=式中:T-硝酸銀溶液的滴定度,mgCl-/mL; Vc-
57、 標定時硝酸銀溶液用量,mL Vb- 空白試驗時硝酸銀溶液用量, ,Ml10.00-10.00mL氯化納標準溶液中氯離子的含量,mg。最后按計算調整硝酸銀溶液濃度,使其成為1.00mL相當于1.00mg氯離子的標準溶液(即滴定度為1.00 mgCl-/mL)。(三)、分析步驟吸取水樣(必要時取過濾后水樣)100mL,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23滴盼獻指示劑,按本附錄一·7有關步驟以硫酸和氫氧化納溶液調節(jié)至水樣恰由紅色變?yōu)闊o色。加人1mL10%鉻酸鉀指示劑,用硝酸銀標準溶液滴定至橙色終點。同時取l00mL純水按分析步驟2和3作空白試驗。若水樣含亞硫酸鹽或硫離子在5mg/L以上時,所取水樣需先加入1mL30%過氧化氫溶液,再按步驟2和3進行滴定。若水樣中氯化物含量大于100mg/L時,可少取水樣(氯離子量不大于10mg)并用純水稀釋至l00mL后進行滴定。(四)、計算Ccl=Ccl-水樣中氯化物(以Cl-計)含量,mg/L; V1-空白試驗用硝酸銀標準溶液量,mL V2-水樣測定用硝酸銀標準溶液量,mL V-水樣體積,rnL 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總經理年會致辭15篇
- 開學典禮大會學生發(fā)言稿(5篇)
- 學校社團活動總結(合集15篇)
- 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水下自激吸氣式射流裝置沖刷特性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社會保險停繳合同范本(國有企業(yè))3篇
- 基于FPGA的聲紋識別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
- 二零二五版外專局外籍教師教學成果推廣與應用合同規(guī)范3篇
- 融資租賃合同出租人取回權制度的法律問題研究
- 建筑與市政工程巡查結果的評估與總結
- 文檔協(xié)同編輯-深度研究
- 七年級數學新北師大版(2024)下冊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單元檢測習題(含簡單答案)
- 2024-2025學年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qū)高一(上)期末數學試卷(含答案)
- 五年級上冊寒假作業(yè)答案(人教版)
- 2024年財政部會計法律法規(guī)答題活動題目及答案一
-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熱搜題速遞之說明文閱讀(2024年7月)
- 綜治工作培訓課件
- 2024年云網安全應知應會考試題庫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智能節(jié)水系統(tǒng)設計與安裝賽項)考試題庫-下(多選、判斷題)
- 2024年廣東省事業(yè)單位考試真題及答案5
- 禪密功筑基功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