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復習重點word打印版_第1頁
傷寒論復習重點word打印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傷寒論復習重點、名詞解釋1 1、傷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傷寒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狹義傷寒是指 外感風寒,感而即發(fā)的疾病。即為“傷寒有五”中之“傷寒” 。2 2、白飲:指米湯3 3、并?。悍惨唤?jīng)證候未罷,繼而又見一經(jīng)證候者稱并病4 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5 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飲水的癥狀,并非內(nèi)科雜病中的消渴病6 6、直中:素體虛弱,感受外邪,病情無三陽之過程,而直犯三陰出現(xiàn)三陰證候 者7 7、虛煩:吐下后余熱所致的心煩。虛,非正氣虛,乃無形的邪熱。8 8、喜嘔:喜,容易發(fā)生。喜嘔,即易嘔。9 9、谷道:即肛門1010、將息:調(diào)養(yǎng)、休息、護理之意。指服藥后的調(diào)護法。1111、周時:指一晝

2、夜,即 2424 小時1212、霍亂:是一種猝然發(fā)病,以上吐下瀉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腸疾病?;簦醒?疾、急劇、驟然之意:亂,即變亂、混亂之狀。1313、寒格:指上熱與下寒相格拒。1414、蛔厥:因蛔蟲竄擾而致的四肢厥冷。1515、虛羸:虛弱消瘦。1616、結(jié)胸:證侯名。指實邪結(jié)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滿疼痛為主要 特征的證侯。1717、法醋:即食用醋。1818、脾家實:實,此指正氣充實,即脾陽恢復之意。1919、但欲寐:心腎陽虛,陰寒內(nèi)盛,或陰血不足,均導致神失所養(yǎng),出現(xiàn)精神萎 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狀態(tài)。2020、麻沸湯:煮沸之水。21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語不利,食不

3、知味。2222、寒熱往來:發(fā)熱與惡寒交替出現(xiàn),作止無定時。2323、筋惕肉瞤:近義,皆指抽動。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動。2424、合?。悍矁山?jīng)或三經(jīng)證候同時出現(xiàn)者,稱為合病。2525、中風:中,傷也。中風,證候名,指為風邪所傷,太陽病的一種證候,與內(nèi) 科突然倒撲,口眼歪斜之中風病不同。2626、勞復:疾病初愈,因過勞而復發(fā)者。2727、除中:指胃氣垂絕,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2828、清膿血:即便膿血。2929、臟厥:因腎臟真陽極虛而致的四肢厥冷。3030、喜唾:時時唾痰涎沫。二、簡答題1 1、傷寒提綱六大綱領(lǐng)及其病機1太陽病脈證提綱: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病機:外邪襲表,營衛(wèi)不和。0

4、陽明病提綱: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病機:燥熱亢盛,正邪劇烈相爭。03 3 少陽病脈證提綱: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病機:邪犯少陽,正邪交爭于半表半里之間,致膽火內(nèi)郁,樞 機不利。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障礙或三焦的決讀失權(quán)。04 4 太陰病提綱: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硬。 )病機:脾陽虛弱,寒濕內(nèi)盛。05 5 少陰病提綱: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病機:全身氣血虛衰。06 6 厥陰病提綱: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病機:陰陽錯雜,虛風內(nèi)動。2 2、小建中湯的原文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

5、建中湯主之。藥物組成: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姜、加飴糖3 3、炙甘草湯原文 :傷寒,脈結(jié)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組成:甘草、生姜、人參、生地黃、桂枝、阿膠、麥門冬、麻仁、大棗。4 4、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 主之。藥物組成:吳茱萸、人參、生姜、大棗5 5、桃花湯證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藥物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臨床所見應是膿血雜下,里急后重甚輕或無,且無臭穢之氣,兼見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滑等虛寒征象。本證虛多邪少,故宜桃花 湯溫澀固脫。6 6、桂枝麻黃各半湯本方為桂枝湯,麻黃湯原方劑量的 1/31/3 相合而成。其劑量之小意

6、在緩行,為發(fā)汗之輕劑。正與日久邪微,表病不愈之病機相符。7 7、桂枝二越婢一湯證本方用桂枝湯原方劑量的 1/41/4 ,越婢湯原方劑量的 1/81/8 組成。 桂枝二麻黃一湯證本方用桂枝湯原方劑量的 5/125/12 ,麻黃湯劑量的 2/92/9 ,相合而成。8 8、風溫與溫病學風溫有何區(qū)別,為什么 ?1溫病由外感熱邪引起或由伏氣化熱,自內(nèi)而發(fā)。熱邪侵襲,正邪相爭,必然呈現(xiàn)出亢奮狀態(tài)。故發(fā)熱,不惡寒。熱盛傷津,故口渴引飲。溫病變化 迅速。證侯繁多,其具備上述特征者,可斷為溫病,故從病情而言。 與后世溫病并無分歧,且異于中風、傷寒。2然溫病初期,其病在表(后世溫病學所言“衛(wèi)分”證)亦有惡寒。但多

7、伴見微渴,舌紅,脈數(shù)等。與中風,傷寒仍有區(qū)別。9 9、桂枝人參湯的組成及加減?組成:桂枝、甘草、白術(shù)、人參、干姜 加減:去桂枝,即理中湯,有溫中散寒,補益脾胃的作用 1010、當歸四逆湯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脈細欲絕為本證的辯證要點。1111、 桂枝甘草湯原文: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麻黃細辛附子湯原文: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 主之。麻黃附子甘草湯原文: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汗。以二 三日無證,故微發(fā)汗也。柴胡桂枝湯原文: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jié), 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1

8、212、 柴胡桂枝干姜湯與柴胡桂枝各半湯各自的病機?柴胡桂枝干姜湯病機:邪郁少陽,水飲內(nèi)結(jié)。柴胡桂枝各半湯病機:太少二陽合病。1313、豬苓湯與五苓散區(qū)別?證型病因病機證侯治則方藥鑒別要點五苓散證表邪入腑,水 蓄下焦發(fā)熱、口渴、小便 不利、 脈浮煩渴、 飲不解 渴,水入即 吐,兼有表證利水通陽 化氣 兼解表邪豬苓茯苓澤瀉桂枝白術(shù)尚有表邪水畜 下焦津液未傷豬苓湯證陽明病下后 傷津,水熱結(jié) 于下焦心煩不得眠, 咳而嘔渴,發(fā) 熱不惡寒養(yǎng)陰 清熱阿膠 滑石陰虛有熱水熱 互結(jié)津液不足1414、陽明四個熱證3梔子豉湯證、白虎湯證。白虎加人參湯證豬苓湯證1515、 結(jié)胸三癥?脈沉緊,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結(jié)胸

9、證的三個典型脈癥。 因被醫(yī)家稱為“結(jié)胸三癥“1616、 傷寒論中變證得治療原則?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1717、 三陽經(jīng)頭痛有何不同?1太陽病頭痛重在后枕部,發(fā)熱與惡寒并見,且見脈浮。乃風寒郁滯,太陽經(jīng)氣不利,疼痛有緊束感,2陽明病頭痛重在前額,多但熱不寒,其脈多洪大滑數(shù)。乃陽明里熱循經(jīng),經(jīng)氣郁滯呈脹痛。少陽病頭痛則以兩側(cè)為主,且往來寒熱,其脈多弦。乃少陽經(jīng)氣不利,郁火循 經(jīng)上犯1818、 試述陽明病初起惡寒有何特征,機理 ?特征:初起惡寒,一般程度較輕,時間短暫,可以自罷。機理:或表寒未罷,里熱未發(fā);或陽郁不伸,燥熱未著。1919、 陽虛煩躁有何特點?心陽虛煩躁:心悸、煩躁不寧、怵惕

10、不寐、多汗、脈虛浮。選方桂枝甘草龍骨牡 蠣湯脾陽虛煩躁:心中悸、煩躁不安、水飲內(nèi)生、頭暈目眩、脈沉緊。選方小建中湯腎陽虛煩躁:晝?nèi)諢┰瓴坏妹叨喟樗闹世洌苟察o,不嘔不渴,無表證,脈 沉細,身無大熱。選方干姜附子湯2020、 苓桂術(shù)甘湯證為什么出現(xiàn)“起則頭?!保恳徽哳^目為上沖的水氣所蒙蔽二者由脾轉(zhuǎn)運之清陽為水飲阻礙不能上升于頭目。2121、 厥證的病機和臨床特點是什么?有哪幾個厥?及各自代表方? 厥證的病機:陰陽氣不相順接。臨床特點:手足逆冷,冷甚者過肘膝關(guān)節(jié)。代表方:熱厥一一白虎湯寒厥一一四逆湯氣郁致厥一一四逆散血虛致厥一一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干姜湯水飲致厥一一茯苓甘草湯痰厥一一瓜

11、蒂散脈厥一一四逆湯蛔厥一一烏梅丸2222、如何鑒別太陽蓄水證與蓄血證?證型病機證侯治法方劑特點蓄水證太 陽之邪不 解循 經(jīng)入里邪與水合,病 在氣分,膀胱 氣化不利口渴、發(fā)熱、脈浮、小 便不利、少腹里急通陽 化氣 利水五苓散與水結(jié)重在通陽 氣機不利利水蓄血證邪入里化熱與 瘀血結(jié)于下焦 病在血分其人入狂、小便自利、 少腹急結(jié)或硬滿、脈 沉、舌質(zhì)紅絳及有瘀點活血 化瘀桃核承氣湯熱與血結(jié),經(jīng)脈不 暢重在瀉熱逐瘀2323、柴胡桂枝干姜湯證的病機是什么?邪入少陽,三焦氣機不利,水飲內(nèi)停。9 9、簡述太陽傷寒、中風、溫病的鑒別要點。. .太陽傷寒的典型脈癥:發(fā)熱惡寒、無汗、體痛、脈浮緊,充分反映了寒邪致病的

12、病理特點。0. .太陽中風的典型脈癥:發(fā)熱、汗出、惡風、脈浮緩,充分反映了風邪致病的 病理特點。0. .溫病的典型脈癥:發(fā)熱而渴、不惡寒。溫病初期,其病在表(衛(wèi)分證)亦有 惡寒,但多伴見微渴、舌紅、脈數(shù)等。與中風、傷寒有區(qū)別。2424、 簡述少陰咽痛各證的證型及治療方劑。0. .少陰陰虛,虛熱上擾咽痛的豬膚湯證一一豬膚湯0. .邪熱客于少陰經(jīng),上犯咽部的甘草湯、桔梗湯證一一甘草湯、桔梗湯0. .少陰痰熱阻閉而咽傷生瘡的苦酒湯證一一苦酒湯0. .少陰客寒咽痛的半夏散及湯證- 半夏散及湯2525、 附子湯和真武湯如何區(qū)別運用?同:均為少陰陽虛,水濕為患。均用茯苓、白術(shù)、附子、芍藥。異:真武湯一水濕

13、泛濫(變動不居)一見頭眩,心下悸,身瞤動,振振欲擗地, 腹痛,自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則浮腫,小便不利一附術(shù)半量,重 用生姜以溫散水飲,不用人參一溫陽化氣,以散水飲附子湯一寒濕凝滯,經(jīng)脈不利一背惡寒,手足冷,身體骨節(jié)疼痛一倍用術(shù)附, 去姜加人參以溫補陽氣一溫補元氣,以祛寒濕2626、 根據(jù)有關(guān)條文,試分析如何鑒別陽明腹?jié)M和太陰腹?jié)M?條文(255255)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病因陽明腑實,腑氣 不通,氣機壅滯,故大實大滿之候。屬內(nèi)實腹?jié)M,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黃 厚干燥等。太陰腹?jié)M為脾虛寒濕所致,根據(jù)條文(273273)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

14、,必胸下結(jié)硬。從條文中可看出,陽明腹?jié)M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黃厚干燥:太陰脾主大腹,中 焦陽虛,寒凝氣滯濕阻,氣機不暢,脾絡不通,則隱隱作痛,時作時止,喜溫喜 按,腹部隱痛陣作,喜溫喜按,2727、試比較濕熱發(fā)黃三方的證治方名證侯病機治法茵陳高湯但頭汗出、身無熱、齊頸而止、小便 不利、渴引水漿、腹微滿、大便不暢 或便秘濕熱郁蒸,里實 發(fā)黃 瀉熱利濕,退黃利膽梔子柏皮湯發(fā)熱、身黃、小便不利、或見口渴、 心煩懊惱濕熱郁蒸,發(fā)黃清熱利濕,退黃瀉濕麻黃連翹赤小 豆湯證身黃、發(fā)熱、無汗、身癢、小便不利、 或見惡寒、身疼、脈浮濕熱郁蒸,兼表 證發(fā)黃解表清里,退黃利濕2828傷寒論中熱利三方如何區(qū)別運用。 熱

15、利方:白頭翁湯、葛根苓連湯、黃苓湯。同:發(fā)熱、口渴、肛門灼熱、大便臭穢、舌紅、苔黃、脈數(shù)異:白頭翁湯一一肝經(jīng)濕熱下迫大腸,及熱痢下重,證以里急后重,下利膿血為 主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葛根芩連湯挾表而入里,熱迫大腸。 證以喘而汗出為主,里熱下利兼 表證。治以清熱止痢兼以透表。 黃芩湯少陽郁火下迫陽明大腸下利,以口苦脈弦為主,少陽陽明合利 治以清熱止利,瀉少陽膽火。2929、根據(jù)有關(guān)條文,試分析如何判斷寒熱真假? 條文(1111)病人身太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 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一般真熱者,惡熱:真寒者,惡寒。今“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則與常情不

16、符。因為真有大熱之人,應不欲衣被。今身雖大熱,而反欲覆被加衣,表明是陰 寒凝結(jié)于內(nèi),虛陽浮越于外,為內(nèi)真寒外假熱證。 “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 亦非常情,因為確有大寒之人,必欲覆被加衣以御其寒。今身雖大寒,而病者反 不欲衣被甚至欲去衣被, 則表明邪熱壅盛于內(nèi), 陽氣不能透達于外, 為內(nèi)真熱外 假寒證。3030、試比較寒熱錯雜痞證證治 。 同:脾胃不和,寒熱錯雜,氣機痞塞,證都有心下痞滿、嘔吐、腸鳴下利, 藥物配伍均用寒溫并用,功補兼施。異:半夏瀉心湯心下痞滿、嘔吐下利、誤下后脾胃傷,邪熱內(nèi)陷,寒熱錯雜 于中焦。生姜瀉心湯心下痞滿、干意食臭,肋下有水氣,腹中雷鳴為特點,內(nèi)有 水飲,兼食滯,重

17、用生姜溫陽化飲。甘草瀉心湯 - 多次誤下,痞利俱甚,中陽受損,水谷不化,干嘔心煩不得安,用甘草溫補中陽3131、太陰腹痛的證治有哪些?1. .腹?jié)M時痛脾陽受損,營衛(wèi)失和桂枝加芍藥湯方2. .大實痛一一脾傷氣滯,傷絡較甚一一桂枝加大黃湯腹中急痛一一經(jīng)脈受邪,氣血虧虛一一小建中湯方3腹痛吐利一一脾臟受邪,陽虛寒凝一一理中湯方。3232、試述桂枝人參湯證的病機、主證及方藥 。 病機:中焦虛寒,太陽犯表 主證:心下痞硬,下利不止,伴表證發(fā)熱惡寒頭痛下利稀塘,小便清白,口淡不 治法:溫中解表。方藥:理中湯加桂枝3333、大黃黃連瀉心湯證與附子瀉心湯證證侯、病機有何不同?二方煎服法有何 特點及臨床意義?大

18、黃黃連瀉心湯 證侯有心下痞,伴口渴心煩,小便赤,舌紅,苔黃等理論熱征象。病機為邪熱郁于中焦。其煎服法:將大黃、黃連用煮沸的水浸泡三到五分鐘,取 其汁分再服。臨床意義: 意在取其氣之輕揚, 不欲其味之重濁, 使之利于清無形之熱而不在瀉 有形之邪。附子瀉心湯證侯:心下痞悶不適, 伴身熱、 口渴、心煩、尿赤、 脈數(shù), 在此基礎(chǔ)上復有惡寒, 汗出,衛(wèi)陽不足之證。病機:邪熱郁于中焦(熱痞)兼表陽虛。其煎服法:附子別煮取汁,三黃 (黃芩、 黃連、大黃)用煮沸之水浸泡三、五分鐘,取兩者汁混合分服。臨床意義:三黃沸水浸泡取汁,取其氣之輕揚以泄熱消痞,炮附子另煎去汁,則 辛熱醇厚之性,盡收其中,以利溫經(jīng)復陽。3

19、434、苓桂術(shù)甘湯證與真武湯證均為陽虛水停證,二者有何異同? 同:均為水飲為患,而見頭眩,脈沉。異:苓桂術(shù)甘湯證主要是脾陽虛,水停中焦,病情輕,水氣上沖而致心下逆滿、 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真武湯證實少陽陽虛水冷,水停下焦,病情重,輕者僅見四肢重痛,重者可 見四肢浮腫,癥見發(fā)熱,心下悸,頭眩。重者還可出現(xiàn)水飲橫流四溢,遍及 全身上下,癥見腹痛,自下利手足厥冷。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或咳或 嘔或小便不利等。三、病案分析。 (1-6題是老師所說重點)仁仁鄧某,男,4747 歲,農(nóng)民。素體壯實,時值夏日酷熱,晚間當門而睡,迎風 納涼,午夜夢醒,漸覺涼爽,夜深覺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熱

20、大作, 熱多寒少, 頭痛如劈, 身痛如被杖, 壯熱無汗, 煩躁不安,目赤口干, 氣急而喘, 脈洪大而見浮緊,舌苔薄白,根部微黃。* * (要求:寫出傷寒論病名或方證名、病理、治法、選方、用藥及藥量。 ) 2 2、李某,女, 6363 歲。反復發(fā)作眩暈,伴惡心,嘔吐白色痰涎,納差,不能起 床,惡寒,肢冷,心煩,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膩,脈沉緊。 (要求:寫出傷寒論病名或方證名、病理、治法、選方、用藥及藥量。 )3 3 、男, 6767 歲,素有慢性支氣管炎,每逢受涼即發(fā)。因 3 3 天前淋雨后惡寒發(fā) 熱,咳嗽,咯痰,心悸,胸悶,張口呼吸。某醫(yī)用小青龍湯后,汗大出,現(xiàn)熱已 退,頭昏眩不能

21、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悶,靜臥則稍舒,動則眩暈加劇,小便 不利,大便平。舌質(zhì)淡,苔白潤,脈沉緊。(清寫出理、法、方、藥) 厶厶 張某,男,6565 歲?;伎却嗄?,每年冬發(fā)夏愈。 今年起頻發(fā)無度, 現(xiàn)值盛夏, 尚穿棉襖, 夜蓋棉被, 凜凜惡寒, 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氣喘不能平臥,伴胸脘滿悶,不思飲食,視物 昏蒙,舌苔白膩,脈弦緊。* * (要求:寫出傷寒論病名或方證名、病理、治法、選方、用藥及藥量。 )探 5 5、張某,男,1919 歲。初起發(fā)熱惡寒,汗出,口微渴。就診時高熱達 3939 C,C, 汗出,咳嗽氣粗而喘,痰黃而粘,夾有少量血絲,胸悶且痛,喉中痰鳴,口渴, 煩躁,舌苔黃

22、略干,脈浮數(shù)。* * (要求:寫出傷寒論病名或方證名、病理、治法、選方、用藥及藥量。 ) 6 6、患者陳某,男, 4848 歲。昨日起病,惡寒發(fā)熱,頭痛,微汗出,胸悶欲嘔, 舌苔薄白,脈微浮,重按無力。(要求寫出理、法、方、藥)7 7、仲某,女, 4 4 歲。因飲食失調(diào)而腹瀉月余,大便挾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藥并 輸液無效,患兒面色隱隱泛紅,發(fā)熱體溫 38.538.5C,精神疲乏,睡臥露睛,身體消 瘦,皮膚干燥,彈性較差,口渴不多飲,四肢厥冷,舌淡紅苔白,脈沉微。* * (要求:寫出傷寒論病名或方證名、病理、治法、選方、用藥及藥量。 ) 8 8、陳某,男, 1212 歲。母代訴:患兒浮腫 十余天,先由頭面開始,繼而一身盡腫,小便量少,色黃,大便稀、少,食欲不 振,身有微熱,脈濡,舌苔白,體溫 38.438.4 C。尿檢:蛋白+ +,管型+,紅血球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