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學》復習提綱(含答案)_第1頁
《地圖學》復習提綱(含答案)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選題1、 組成地圖的主體部分是:( B )A.數(shù)學要素 B.圖形要素 C.輔助要素 D.補充說明2、 在等距投影圖上,非投影中心點的長度變形為:( A )A. 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B .變形與方向無關C .長度無變形D .緯線無變形3、 我國 1: 500000 地形圖采用的投影是:( C )P109A方位投影 B.圓錐投影 C.高斯-克呂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4、 若球面上一微圓,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圓,則該投影的變形性質(zhì)為:(B )A. 等角投影 B. 等積投影 C. 任意投影 D. 無法確定5、 若由赤道向兩極變形橢圓的形狀變化為短半徑不變, 長半徑逐漸增大, 則該投影的變形 性質(zhì)為: (

2、C )P78A.等積投影 B.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6、 我國繪制世界地圖常采用的地圖投影是:( A )P98A. 等差分緯線多圓錐投影 B.方位投影C.彭納投影D.墨卡托投影7、 地形圖采用分帶投影的主要目的是:(B )A.便于分割圖紙B.使變形不超過一定的限度10、 從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的最近航線, 在墨卡托投影圖上表現(xiàn)為: ( C )A.直線B.折線 C.大圓弧線D.螺旋曲線12、 已知地形圖上某點的橫坐標注記為 2 1 500 ,則該點距中央經(jīng)線的距離為: ( D )A.21500 公里 B.500 公里 C.215 公里 D.0 公里13、 在高斯 -克

3、呂格投影中,符合地圖主比例尺的是:(C )A.赤道B.兩極 C.中央經(jīng)線 D.各緯線14、 下列有關變形的敘述正確的是:( A )A. 長度變形制約面積變形和角度變形B. 面積不變形,則長度也不變形C. 角度不變形,則長度也不變形地圖學復習提綱C.分幅編號的需要D.便于地圖使用8、在 1:25000 地形圖上,某點的橫坐標注記為A.21731 公里 B.731 公里 C.231 公里9、 若主方向最大長度比為a,最小長度比為A.a=b B.abC.ab21731 公里,則該點到中央經(jīng)線的距離為: ( C )D.31 公里P110b,則等積投影的條件是:(D )D.a b=1D. 只有等距投影,

4、長度才不變形15、 球面上一半徑為 2 毫米的微圓,投影后變?yōu)殚L半徑為 3 毫米,短半徑為 2 毫米的橢圓,則 面積比為:( B )P73A.1B.1.5C.2D.2.516、 正軸圓錐投影適合的制圖區(qū)域是:(C ) P101A.低緯度地區(qū)B.高緯度地區(qū)C.中緯度地區(qū)D.赤道附近17、 地形圖采用分帶投影的主要目的是:(A )A.使變形不超過一定的限度B.便于分割圖紙C.分幅編號的需要D.便于地圖使用18、 復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P120A.小比例尺地圖B.大比例尺地圖C.平面圖D.地球儀19、 在 1:25000 地形圖上,某點的橫坐標注記為 21731,則該點在投影中央經(jīng)線的:(B

5、 )A.西邊 B.東邊 C.中央經(jīng)線上D.赤道上20、 地圖上某點的最大長度比為 2,最小長度比為 0.5,則該投影為:( C )A.等距投影 B.等角投影 C.等積投影 D.任意投影21、 地圖上經(jīng)線長度比為 1,緯線長度比大于 1,則該投影為:( A )A.等距投影 B.等角投影 C.等積投影 D.幾何投影22、 球面上系列微圓,投影后變?yōu)榇笮〔坏鹊臋E圓,但橢圓的短半徑均相等,且長度比為1,則該投影為:( B )A.等積投影 B.等距投影 C.等角投影 D多圓錐投影23、 在 1:5000 地形圖上一條河流寬 1.2 厘米,則河流的寬度為:( A )A.60 米 B.600 米 C.30.

6、5 米 D.無法計算24、 下列地理事物中,適合用等值線法制圖的是:(C )P248A.人均產(chǎn)值 B.人口分布 C.氣溫 D.農(nóng)作物分布25、 有一幅 1:500000 的地形圖,其所在投影帶的中央經(jīng)線為東經(jīng)117,該圖幅東內(nèi)圖廓線的經(jīng)度也為 117,則該圖幅變形較小的區(qū)域是:(A )P108A.地圖的東部 B.地圖的西南部 C.地圖的西部 D.地圖的西北部26、 下列不屬于地圖符號夸張表示的方法是:(C )P328A.合并 B.位移 C.分割 D.降維轉(zhuǎn)換27、 下列有關注記的敘述正確的是:(B )P195A. 說明注記是說明地理事物名稱的B. 注記是地圖符號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C. 注記不能

7、壓蓋地圖上的內(nèi)容D. 注記不屬于地圖符號,但能豐富圖形符號的表現(xiàn)力28、 比例圓結構符號反映事物構成的數(shù)量指標是運用各扇形的:(B )A.面積 B.圓心角 C.半徑 D.弧長29、 下列有關投影變形的敘述正確的是:(D )A.只有等距投影,長度才不變形B.面積不變形,則長度也不變形C. 角度不變形,則長度也不變形D. 對某一地圖投影來講,不存在這種變形,則必然存在另外一種或兩種變形30、 在基本等高距為 20 米的地形圖上,要了解相對高差小于10 米的地形變化情況, 需加繪: ( D )P216A.首曲線 B.間曲線C.計曲線D.助曲線31、 一條公路長 5.9 公里,表示在地圖上為 5.9

8、厘米,則該圖屬于:( D )P129A.地理圖 B.小比例尺地圖 C.中比例尺地圖 D.大比例尺地圖32、 下列給出的表示地形的方法中,立體感最強的表示方法是:(D )P219A.等高線法 B.分層設色法 C.分層設色與明暗等高線法 D.暈渲法34、 測得 a、b 兩特征點的高程分別為 201.3 米和 207.5 米,若相鄰兩條計曲線間的高差為 5 米,則 a、b 兩點間的基本等高線有:(B)P215A.4 條B.5 條C.6 條D.7 條35、在 1:50000 地形圖上,一林地面積為 10 厘米,則該林地在 1:100000 地形圖上的面積為:( D )A.4 厘米B.5 厘米C.1.5

9、 厘米D.2.5 厘米36、 在小比例尺地圖上,用半依比例符號表示的事物有:(C ) P143A.森林B.洋流C.公路D.氣象臺站37、 繪制剖面圖時,垂直比例尺一般是:( A )A.大于水平比例尺B.小于水平比例尺C.等于水平比例尺D.等于地圖主比例尺38、 下列屬于普通地圖的是:( C )A.人口圖 B.政區(qū)圖 C.地形圖 D.水系圖39、 在地理圖上,用等高線表示地形時,等高距一般采用:(B ) P211A.等等高距 B.變等高距 C.較大等高距 D.較小等高距42、 在地形圖上真子午線是指:( D ) P119A.坐標縱線 B.外圖廓線 C.南北內(nèi)圖廓線 D.東西內(nèi)圖廓線43、 在專題

10、地圖中專題內(nèi)容的表示應:( D )A.具有統(tǒng)一的符號系統(tǒng)B.采用統(tǒng)一的表示方法C.具有統(tǒng)一的地理基礎D.突出顯示在第一層平面上A. 減少存儲空間需求B. 便于符號屬性設計和組合成圖44、 地圖上某點的最大長度比為 2,最小長度比為 0.5,則該投影為:( C )A.等距投影 B.等角投影C等積投影D.任意投影45、 在下列表示方法中,需要考慮受光情況的是:(C )A.等值線法 B.分層設色法 C.暈渲法 D.點值法46、 在 1:50000 的地形圖上有一條長 5 厘米的河流,其實地長為:(D )A.250 公里 B.125 公里 C.25 公里 D.2.5 公里47、 在地形圖上加粗繪制的等

11、高線為:(D )A.首曲線B.間曲線 C.助曲線 D.計曲線48、 現(xiàn)代地圖表示地形的基本方法是:(A )P221A.等高線法 B分層設色法 C.暈渲法 D.明暗等高線法49、 在高斯 -克呂格投影中,符合地圖主比例尺的是:(C )A.赤道 B.兩極 C.中央經(jīng)線D.各緯線50、 有一高速公路寬 120 米,若在 1:10000 地理圖上用符號表示,應采用:(A )A.依比例符號 B.不依比例符號 C.半依比例符號 D.象征符號52.關于地圖圖名的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P181A.圖名字體一般用等線體、楷體、黑體等為主B. 大型地圖的圖名放在圖廓內(nèi)圖幅的上方中央C. 圖名應占圖邊長

12、的三分之二為宜,距左右圖廓角至少要大于一個字的距離D. 圖名只能用橫排,不能有豎排53.專題地圖表示法中,點值法( B )P251A.點子的大小及其所代表的數(shù)值是隨意的B. 在一幅地圖上可以有不同尺寸和色彩的點C. 主要傳輸空間位置信息D. 不能表示農(nóng)作物播種面積、流行性疾病案例分布等現(xiàn)象54. 地圖綜合中,對一根等高線表示的小山頭,只能取舍,不能合并的是(C )P350A.沿共同基底延伸法相分布的小山頭B. 主要山脊上的小山頭C. 位于山體斜坡上的小山頭D. 順山脊線延伸方向分布的小山頭55. 地圖制作中,對要素進行分層處理的目的是: ( A )C. 是地圖綜合的重要過程 D. 使地圖清晰易

13、讀二、簡答1、地圖投影按變形性質(zhì)分為哪幾類?有何特點?P78答: 等角投影。即滿足等角條件的投影,這種投影沒有角度變形,但長度變形和面積變形是無 法避免的。在等角投影地圖上,圖上方位與實地方位保持一致,便于量測方向。等角投影的面積 變形大。 等面積投影。即滿足等面積條件的投影,這種投影能保持面積大小不變,但角度變形 大,因而,投影后的輪廓形狀有較大改變。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又不是等面積的投影叫任意投影,這種投影的三種變形同時存在,地球面上的微分圓投影后為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變形橢 圓。任意投影中的一種等距離投影三種變形都有,但比較適中。2、地圖綜合分為哪幾個步驟?3、 影響地圖綜合的主要因素有

14、哪些?地圖綜合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313答:影響因素:地圖用途地圖比例尺制圖區(qū)域特點地圖資料的質(zhì)量符號最小尺寸地 圖表示方法?;痉椒ǎ旱貓D內(nèi)容的選取地圖內(nèi)容要素圖形的化簡地圖內(nèi)容要素數(shù)量和質(zhì) 量特征的概括位移。4、 專題地圖制作中地理底圖有什么作用? P233 答:地理底圖要素起著底圖作用,用以顯示制圖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區(qū)域地理背景。1) 建立專題地圖的“骨架” 2) 轉(zhuǎn)繪專題內(nèi)容的控制系統(tǒng)3) 更深入提取專題地圖的信息5、 地圖符號有哪些功能? P163答 : 地圖符號是地理空間信息的載體和傳遞的手段。2地圖符號構成的符號模型, 可以對地理空間進行不同程度的抽象、 概括和簡化, 并不受比 例

15、尺的限制,使可視化結果清晰易讀。3地圖符號可以賦予可視化極大的表現(xiàn)力。4地圖符號能再現(xiàn)客體的空間模型,或者給難以表達的現(xiàn)象建立構想模型。5能提高地圖的應用效果。6、 簡述點值法制圖的基本步驟。答:7、 地形圖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P204答:統(tǒng)一的數(shù)學基礎2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圖式符號3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編號系統(tǒng)4幾何精度高、內(nèi)容詳細8、 專題地圖由哪兩部分組成?它們之間有何關系?P233答:由地理基礎底圖要素和專題要素兩部分組成。地理基礎底圖要素起著底圖作用,用以顯示制 圖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區(qū)域地理背景。專題要素是專題地圖上突出表示的主題內(nèi)容。9、簡述我國系列地形圖分幅與編號方法。 P22 答:

16、我國七種比例尺地形圖是按經(jīng)緯線分幅的,相鄰比例尺地圖的數(shù)量成簡單的倍數(shù)關系。七種 比例尺地形圖的編號都是在 1:100 萬比例尺地圖編號的基礎上進行的 20 世紀 90 年代以前 1:100 萬比 例尺地圖采用行列式編號法(列號在前、行號在后),其它比例尺地形圖的編號都是在1:100 萬比例尺地圖編號的基礎上加自然序數(shù),稱其為舊的地形圖編號;20 世紀 90 年代以后, 1:100 萬比例尺地圖采用行列式編號(行號在前、列號在后),其它比例尺地形圖的編號都是在其后再疊加行列 號。三、名詞解釋1地圖的數(shù)學基礎 P67 地圖的數(shù)學基礎是指圖上各種地理要素與相對應的地面景物之間保持一定對應關系的經(jīng)緯

17、網(wǎng)、坐 標網(wǎng)、大地控制點、比例尺等數(shù)學要素。包括坐標、高程、地圖比例尺、地圖投影。2地圖投影 P67 不論是幾何透視法,還是數(shù)學分析法,這些將地球表面上的點、經(jīng)緯線等變換到地圖平面上的方 法稱為地圖投影。3長度比 P69投影面上某一方向上無窮小線段 ds與原面上對應的無窮小線段 ds 之比叫長度比,用卩表示,則 =ds /ds4面積比 P70投影面上某區(qū)域無窮小面積和相應原面上無窮小面積之比叫面積比,用p 表示,則 p=dF /dF。5暈渲法 P219地貌暈渲法是對光影在地面上的分布規(guī)律進行歸納總結,在地圖平面上用不同色調(diào) (墨色和彩色)的濃淡表示全部光影變化, 則可獲得圖上地貌的起伏立體感的

18、方法。 其實質(zhì)就是光影立體效果在 地圖上的應用。6專題地圖 P233 專題地圖是突出而較完備的表示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經(jīng)濟現(xiàn)象,而使地圖內(nèi)容專門化的地圖。7分層設色法 P217 分層設色法是以等高線為基礎,在等高線所限定的高程梯級內(nèi),設以有規(guī)律的顏色,表示陸地的 高低和海洋深淺的方法。8普通地圖:普通地圖是以相對平衡的詳細程度表示地面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jīng)濟要素的地圖。 普通地圖的內(nèi)容包括數(shù)學要素、 地理要素(自然要素與社會經(jīng)濟要素) 和圖廓外要素三大類。 P2029主比例尺:沒有變形的區(qū)域的比例尺。P2510斜方位定向:地圖上的某條經(jīng)線同圖紙的南北方向保持一致的,稱為“北方定向”;不一致的,

19、稱為“斜方位定向”。 P1181復合比例尺:又稱投影比例尺,是根據(jù)地圖上比例尺和地圖投影長度變形分布規(guī)律設計的一種 圖解比例尺。小比例尺地圖上,由于投影變形比較復雜,往往根據(jù)不同經(jīng)緯度的不同變形,繪制一種復式比例尺,又稱經(jīng)緯線比例尺或諾謨圖,用于不同地區(qū)長度的量算。P1202夸張:在地圖制圖實踐中,由于地圖用途、區(qū)域特征、地物特點等原因,在符號化過程中往往要突破比例尺限制,采取不依比例尺的表示方式。P3273簡化:顯示空間數(shù)據(jù)的重要特征,刪除不重要的細部。4位移:隨著地圖比例尺的縮小, 以符號表示的各個物體之間相互壓蓋,模糊了相互間的關系(甚至無法正確表達),使人難以判斷,需要采用圖解的方法即

20、采用“位移”的方法,加以正確理解。“位移”,其目的是要保證地圖內(nèi)容各要素總體結構的適應性。P3355地圖綜合 P309制圖綜合是在地圖用途、比例尺和制圖區(qū)域地理特點等條件下,通過對地圖內(nèi)容的選取、化簡、概括和關系協(xié)調(diào),建立能反映區(qū)域地理規(guī)律和特點的新的地圖模型的一種制圖方法。四、填空題1.現(xiàn)代地圖表示地貌的基本方法是等高線法,其表示地形的缺點是立體感 較差,彌補的方法有明暗等高線法和粗細等高線法。2.地圖上的注記可以分為名稱注記、文字注記、數(shù)字注記和圖幅注記。系統(tǒng)的利用注記的_、_ 、 _,地圖注記便成為空間信息歸類的手段。3.在點符號中,表達順序可以采用形狀變量,配合 尺寸、彩度或 亮度變量

21、,構成對象的強度變化。4.制約地圖綜合的主要因素有:地圖的 用途、比例尺、制圖區(qū)域特點、和圖解限制。P3165.地圖概括的方法可以歸納為 _ 、_ 、_ 和 _。P3316.地圖主比例尺是表明地圖投影時 縮小小于 1 的常數(shù) 的倍率,只適合于個別大區(qū)域小比例尺地圖上 。7.地圖投影必然產(chǎn)生 變形,采用不同的地圖投影方法,建立起來的_形狀也不同,其和_ 也不同。8.影響地圖投影選擇的因素有制圖區(qū)域的空間特征-制圖 對投影的特殊要求 -地圖的 用途和使用特點 。9.地圖投影按變形性質(zhì)可分為等角投影、等面積投影、任意投影三類。其中投影條件為 a -b=1的屬于等面積投影,該投影的特點是面積大小保持不

22、變,但 角度變形大。P7810.方位投影等變形線為 與等高圈一致的同心圓弧,這種投影適合制作區(qū)域輪廓大致為圓形區(qū)生的地圖;圓錐投影等變形線為與緯度一致的同心圓弧,該投影適合編制處于中緯度地區(qū)沿 緯線延伸 地域的地圖:正軸切圓柱投影等變形線為平行標準緯線的直線,該投影適合制作 赤道 附近沿 緯線 延伸的地圖。P85-9511.地圖的基本特征是:遵循一定的 一定的數(shù)學法則,具有完整的 符號系統(tǒng),經(jīng)過 科學概括,是 地理信息 的載體。測制地圖的方法主要有實測成圖 和 編繪成圖 兩大類。12.專題地圖的基本特性是空間特征,時間特征,屬性特征,新穎圖種多,與相關學科的聯(lián)系更密切。13點狀要素注記多用 水

23、平 字列,線狀要素多用 雁形 字列和 屈曲 字列,地圖注記不應壓蓋 地圖要素的重要特征處。14. 地圖綜合是通過對地圖內(nèi)容要素的選取、化簡、概括 和 位移 四種基本形式進行的。制圖綜合中,對負地貌為主的區(qū)域采用擴負壓正 方法,而對正地貌為主的區(qū)域,采用 擴正壓負方法。15. 我國國家系列比例尺地形圖采用高斯一克呂格 投影,為了保證地圖精度,采用 分帶投影 方法限制投影帶的寬度,我國1: 2.5 萬到 1: 50 萬地形圖采用 6。分帶,大于等于 1 : 1 萬比例尺地形圖采用 3。度分帶。16. 地圖分幅方法有 矩形 分幅和 經(jīng)緯線 分幅。我國現(xiàn)行的大于等于1: 50 萬系列比例尺地形圖統(tǒng)一采

24、用經(jīng)緯線分幅方法,行列式(行號在前、列號在后)編號法。17. 制圖綜合中,對 無明顯延伸方向的圓形孤立小山頭兩條以上等高線表示的小山頭位于山體斜坡上的小山頭等對象只能取舍不能合并。P35618. 墨卡托 投影上等角航線被投影成直線,但該直線不是最短航線, 需要與球心投影的 直線 配合使用,最后的航線實際上是大圓航線。19. 地圖的數(shù)學基礎包括 坐標網(wǎng)、 地圖比例尺、 測量控制點 。在 1:2.5 萬一 1:5 萬地形圖上, 內(nèi)圖廓是經(jīng)緯線,圖廓四個角點注 經(jīng)緯度數(shù)值,圖廓的四周還繪有 間隔為 1 分的經(jīng)緯線 短線,圖幅內(nèi)不繪 坐標網(wǎng),而要繪制 比例尺。20. 理論上,地圖上的海岸線既不是 _

25、線,也不是 _線,只有在地帶,這兩條線才是重合的。五、簡答或論述1、 試述構成地圖符號的視覺變量的因素及其作用。答:形狀、尺寸、方向、亮度、密度、色彩。視覺變量能夠引起視覺感受的多種效果,可歸納為整體感、等級感、數(shù)量感、質(zhì)量感、動態(tài)感、立體感。2、 什么是地圖綜合?為什么要進行地圖綜合?答:制圖綜合是在地圖用途、比例尺和制圖區(qū)域地理特點等條件下,通過對地圖內(nèi)容的選取、化簡、概括和關系協(xié)調(diào),建立能反映區(qū)域地理規(guī)律和特點的新的地圖模型的一種制圖方法。原因:1、任何客體都有數(shù)不清的特征,有無數(shù)個層次,許多因素交織在一起,大量的表面現(xiàn)象掩蓋著必然性的規(guī)律和本質(zhì); 2、要求實現(xiàn)地圖內(nèi)容的詳細性與清晰性的

26、對立統(tǒng)一和幾何精確性 與地理適應性的對立統(tǒng)一; 3、縮小、假話了的地圖模型與實地復雜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解決歲條件的可變性,推動制圖綜合理論和方法的發(fā)展。3、地圖學的現(xiàn)代特征有哪些?地圖學必須面對的矛盾是什么?如何解決? 答:現(xiàn)代特征:(一)地圖學的跨學科特征;(二)地圖學的信息傳輸特征;(三)地圖學的模 型化特征;(四)地圖學的高技術特征。 P33矛盾:(一)地圖平面與地球曲面之間的矛盾;(二)縮小、簡化了的地圖表象與實地復雜 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解決辦法:正對于第一個矛盾,4、注記的作用(意義)是什么?地圖注記分為哪幾種?它們能表達地理事物的那些特征? 答:作用: 標識各種制圖對象2指示制圖對象的

27、屬性3說明地圖符號的含義種類:名稱注記、說明注記(文字注記 、數(shù)字注記)和圖幅注記。1名稱注記用文字注明制圖對象專有名稱。2文字注記用文字說明制圖對象的種類、性質(zhì)或特征,以補充符號的不足。3數(shù)字注記用數(shù)字說明制圖對象數(shù)量特征。5、 地圖上注記配置的原則和方法?如何運用注記來說明地物的類別、意義和重要程度? 答:原則:注記位置應能明確說明所顯示的對象,不產(chǎn)生異義;注記的配置應能反映所顯示對象 的空間分布特征(集群式、散列式、沿特定方向);地圖注記不應壓蓋地圖要素的重要特征處。方法:自動注記和交互注記。如何:自動配置時,根據(jù)地圖注記的配置原則,由計算機自動判斷注記的字體、字大、字色 等參數(shù),確定注

28、記的定位點。然后按照優(yōu)先級順序依次對優(yōu)先方向作出判斷,看是否壓蓋其他重 要地物(境界的關鍵點、河流轉(zhuǎn)折點、重要方位物等)、是否與其他注記產(chǎn)生矛盾、是否與同種 顏色的要素重疊等,直至找到合適的注記配置位置為止。當注記不能自動配置時,可以采用交互 式的方式進行。其基本方法是,首先對注記的字大、字體、字色和字的間隔等參數(shù)進行人工設置, 然后用計算機鼠標,將注記移動到相應的位置,同時記錄相關參數(shù)和注記定位點坐標。6、 分別說出專題地圖的 10 表示方法的定義及各適用于表示那些地理事象? P234 答:定點表示法:是用以點定位的點狀符號表示呈點狀分布的專題要素各方面特征的表示方法。用于表示行政中心等。2

29、線狀符號法: 是用來表示呈線狀或帶狀延伸的專題要素的一種方法。 適用于水系、 境界線等專題要素的表示。3質(zhì)底法: 是把全制圖區(qū)域按照專題現(xiàn)象的某種指標劃分區(qū)域或各類型的分布范圍, 在各界 限范圍內(nèi)涂以顏色或填繪暈線、花紋(乃至注以注記),以顯示連續(xù)而布滿全制圖區(qū)域的現(xiàn)象 的質(zhì)的差別(或各區(qū)域間的差別)。由于常用底色或其他整飾方式來表示各分區(qū)間質(zhì)的差別, 所以稱質(zhì)底法。常用于地質(zhì)圖、地貌圖、土壤圖、植被圖、土地利用圖、行政區(qū)劃圖、自然區(qū) 劃圖、經(jīng)濟區(qū)劃圖。4等值線法:利用一組等值線表示制圖現(xiàn)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用于氣溫、降水,高程等要素P197交通網(wǎng)、5范圍法:是用面狀符號在地圖上表示某專題要素在

30、制圖區(qū)域內(nèi)間斷而成片的分布范圍和狀 況的方法。用于表示煤田的分布、森林的分布、棉花等農(nóng)作物的分布等。6點值法:用代表一定數(shù)值的大小相等、形狀相同的點,反映某要素的分布范圍、數(shù)量特征 和密度變化的方法。用于表示人口分布等。7動線法:是用箭形符號的不同寬窄來顯示地圖要素的移動方向、路線及其數(shù)量和質(zhì)量特征 的方法。用于表示自然現(xiàn)象中的洋流、風向,社會經(jīng)濟現(xiàn)象中的貨物運輸、資金流動、居民遷 移、軍隊的行進和探險路線等。8等值區(qū)域法:是以一定區(qū)域為單位,根據(jù)各區(qū)域內(nèi)某專題要素的數(shù)量平均值進行分級,通 過面狀符號的設計表示該要素在不同區(qū)域內(nèi)的差別的方法。 用于表示人口密度、 人均收入、 人 均產(chǎn)量等。9分

31、區(qū)統(tǒng)計圖表法:是一種以一定區(qū)域為單位,用統(tǒng)計圖表表示各區(qū)域單位內(nèi)地圖要素的數(shù) 量及其結構的方法。用于表示產(chǎn)品的銷售等。10金字塔圖表法:由表示不同現(xiàn)象或同一現(xiàn)象的不同級別數(shù)值的水平柱疊加組成的圖表常用 于表示不同年齡段的人口數(shù),其形狀一般呈下大上小,形似金字塔,故稱為金字塔圖表。還可 用于表示人口的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等。7、等高線的特性是什么?等高線的種類?等高線地形圖如何測繪? P215答:等高線的特性:同一條等高線上的點高程相等;等高線為閉合曲線,不在圖內(nèi)閉合就在圖外閉合,因此在圖內(nèi),除遇房屋、道路、河流等地物符號而外,不能中斷;除遇懸崖等特殊地貌,等高線不能相交;等高距相同的情況下,等

32、高線越密,即等高線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線越稀,即等高線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緩;等高線遇山脊線或山谷線應垂直相交,并改變方向。等高線法的基本特點(補充):它具有明確的數(shù)量概念,可以從地圖上獲取地貌的各項數(shù)據(jù); 可以用一組有一定間隔的等高線的組合來反映地面的起伏形態(tài)和切割程度, 使得每種地貌類型都 具有獨特的等高線圖形;另外,等高線又是其他地貌表示法的幾何基礎。等高線的種類: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和助曲線。測繪方法: 高原:一圈一圈的同心圓,越靠近中心的圓所標的數(shù)值越大,代表它的海拔越高 盆地:和高原的圖相同,數(shù)值正相反,代表中心的海拔低 丘陵:在一個區(qū)域內(nèi),有許多小的形同于高原的等

33、高線圖,其標注的值相差不會太大,否則就成 山峰了 山地:圖形也類似于高原,不一定是圓形,在一個圈內(nèi),可能有兩個或多個小圈,代表山峰8、普通地圖上的六大地理要素是哪些?分別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P17答:水系:用線狀符號、半依比例符號表示地貌和土質(zhì):用面狀符號、依比例符號表示 植被:用面狀符號、依比例符號表示 居民地:用點狀符號、不依比例符號或面狀符號、依比例符號表示 交通運輸網(wǎng):用線狀符號、半依比例符號表示境界:用線狀符號、半依比例符號表示9、地圖制作中數(shù)據(jù)的表示有哪些量表方法?各有什么特點? 答: 定名量表。特點:定名量表的一個點、線或面,僅僅說明它是一個城市或者一個測量點, 一條道路或一塊樹

34、林,不能看出城市的大小、等級,也不能看出道路或樹林的等級、質(zhì)量等信息。2順序量表。特點:順序量表的一個點、線或面,不僅說明它是一個城市或者一個測量點, 一條道路或一片糧食作物區(qū),同時還能看出城市的大小、等級,以及道路或糧食作物區(qū)的高低等 級信息。3間距量表。特點:間距量表的一個點、線或面,不僅說明它是一個城市,而且還能表達出 這個城市的大小、等級以及該城市與其他城市具體人口數(shù)的等級差別;不僅看出是一組等高線, 而且通過等高距可以得到它們之間的高差信息。4比率量表。特點:比率量表的一個點、線或面,不僅說明它是一個城市,而且還能表達出 這個城市的大小、 等級以及該城市與其他城市具體人口數(shù)的等級差別

35、以及具體的人口數(shù)量是多少; 不僅看出是一組等高線,而且通過高度表可以得到他們之間的高低情況、高程差以及高程的具體 數(shù)量值信息。10、等高線表示地貌的基本特點是什么?在制圖綜合中如何化簡地貌形態(tài)? 答:基本特點: 等高線是在滿足高程精度的前提下, 能夠反映地貌特征的近似等高程點的連線, 它既可供判斷地貌的平面位置,又可供測量地面高程。2“平面”上的一組等高線有表示“立體”的地面起伏的效果,不同的等高線圖 形,能夠相對地顯示地貌的基本形態(tài)(谷地、鞍部、山頂、山脊和斜坡等),不同等高線圖形的 組合能反映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特征。3圖上等高線的疏密(間隔大?。┡c地面坡度相適應。等高線越密,坡度越大;等高線越稀,坡度越小。4等高線的實質(zhì)是對起伏連續(xù)的地表作“分級”表示,這就使人產(chǎn)生階梯感,而 影響連續(xù)地表在圖上的顯示效果?;喎椒ǎ簩τ诮^大多數(shù)地貌,化簡其形狀的基本方法是刪除谷地;而對于某些特殊的地貌類型,化簡其形狀的基本方法是刪除小山脊。具體有:“擴正壓負”方法;“擴負壓正”方法。11 、居民地在地圖上有哪些表現(xiàn)形式?制圖綜合中如何對居民地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