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脾胃學說的內(nèi)涵及臨床應用組員:崔延軍、蘇宇祥、李寶寶、鄒淑萍、秦美萍、鄭海山關鍵詞:脾胃學說 元氣 脾陰學說 胃陰學說一、脾胃學說沿革簡介脾胃學說在中醫(yī)學中起源較早, 歷代均有發(fā)展, 至今仍在中醫(yī)學 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關于脾胃論的論述,最早可追溯到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其中對脾胃的位置,性質(zhì),功能,分工及聯(lián)系多有論述, 對后世脾胃學說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厚的基礎。 此后,歷代學家均有論述, 如張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 ,脾胃不虛而五臟皆旺, 免生疾病。 唐孫思邈認為“五臟不足,調(diào)于胃” ,認為脾胃是治療五臟不足的根 本。至宋之前, 各家對脾胃學說的發(fā)展一直以內(nèi)經(jīng)為根本,多以單一 臟腑的寒熱虛實為主線。
2、金元以后脾胃學說得以迅速發(fā)展。 李杲在其 師張元素的學術影響下, 專門系統(tǒng)闡述了脾胃學說,認為“脾胃內(nèi)傷,百病由生”,強調(diào)了脾胃生發(fā)的重要性,由陰虛火旺提出了“甘溫除 熱”的療法,其代表作脾胃論更是成為脾胃學說的經(jīng)典之作。明清時期,溫補學派進一步發(fā)展了脾胃學說。薛己強調(diào)“補火生土” , 即腎命門對脾胃的溫煦作用; 李中梓創(chuàng)立先天后天根本論, 主張脾腎 兼補;葉天士提出重視胃陰等等。此時,脾胃學說已由由單一模式發(fā) 展到了多元模式,注重各臟腑之間的聯(lián)系,逐漸日臻完善。近年來, 中西醫(yī)學的結(jié)合研究,又將會使脾胃學說得到新的發(fā)展。二、脾胃學說的內(nèi)涵1脾胃為元氣之本 脾胃同屬中焦,脾主運化,主升清,主統(tǒng)
3、血,主肌肉四肢;胃主 受納,腐熟水谷,主通降。二者相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稱,五 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以所養(yǎng)。脾為太陰濕土之臟,喜溫燥而惡寒濕,得陽氣溫煦則運化健旺。 胃有喜潤惡燥的特性,胃不僅需要陽氣的蒸化,更需要陰液的滋潤,胃中陰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通降胃氣。人體元氣由先天所生,后天所長,正如李杲在脾胃論脾胃虛 實傳變論中所說“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 。由此可見, 脾胃的盛衰直接決定元氣的盛衰,亦即“脾胃為血氣陰陽之根蒂 ”2脾胃為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 以天地四時之氣而言,春夏主升浮,萬物由初萌而趨蔚茂,秋冬 主沉降, 萬物由收斂而至潛藏。 氣機之升降有了春夏之氣的正常升浮 才有
4、秋冬之氣的正常沉降。長夏屬土,土旺于四時,四時之中皆有土 氣,所以土在升降沉浮和萬物生長收藏過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人體氣機之升降出入,脾胃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脾主升舉, 脾氣升騰運動, 上輸水谷精微于心肺。 胃主通降,以下傳水谷及糟粕。 脾的升清與胃的降濁是相對而言的,二者相互為用,相反相成,正如 葉桂在臨證指南醫(yī)案脾胃門中云“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脾胃之氣升降協(xié)調(diào)平衡,共同維持著臟器位置的恒定不移??傊?,脾 胃健運,升則上輸心肺,降則下歸肝腎,才能維持“清陽出上竅,濁 陰出下竅;清陽發(fā)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的 正常升降運動。3脾胃內(nèi)傷,百病由生脾胃為滋養(yǎng)元氣的本
5、源,故脾胃損傷必然導致元氣不足而產(chǎn)生各 種病變。東垣說“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 也”(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這是脾胃內(nèi)傷學說的的基本觀 點。脾胃內(nèi)傷可使人體升降浮沉的氣化活動發(fā)生異常。 李杲謂“或下 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乃生長之用陷于殞殺之氣,而百 病皆起,或久升而不降亦病焉”(脾胃論天地陰陽生殺之理在升降 浮沉之間論)。由于升降的失常,便影響了正常的沉降,以致“清氣 不升,濁氣不降,清濁相干,亂于胸中,使周身氣血逆行而亂”(脾 胃論清暑益氣湯),故脾胃氣虛,升降失常,便會產(chǎn)生種種疾病。脾胃內(nèi)傷必然破壞臟腑之間的協(xié)調(diào), 同時脾胃虛弱則經(jīng)絡、 四肢、 九竅均失
6、所養(yǎng),總之內(nèi)傷元氣不足的發(fā)病情況頗為復雜, 而脾胃虛弱, 陽氣不升是其根本。4脾陰學說及胃陰學說 李東垣主要將脾胃合論,詳于治脾而略于治胃,強調(diào)脾陽,論述 脾胃氣虛、中氣下陷等證, 大多以補益脾陽為主,制益氣升陽甘溫治 法。后世受其影響,往往以治脾而統(tǒng)治胃,弊端甚多。后來醫(yī)家逐漸提出了脾陰及胃陰學說?!捌㈥幷摗弊钤缈伤萦趦?nèi)經(jīng),其平人氣象論中有“臟真 濡于脾”之說。后傷寒論 其陽明病篇的脾約證, 是由于脾陰虧損, 不行其津液于腸,從而出現(xiàn)大便難,故仲景名之曰“脾約” 。朱丹溪 有“脾具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脾土之陰受傷則傳輸之官失職” 的論述雖未見脾陰之名,但以含脾陰之意臨床表現(xiàn)醫(yī)家多總結(jié)為脾
7、虛之癥加陰虛見證。用藥有甘寒法養(yǎng)陰 液、益陰血而助脾運及芳香甘平之法,培中宮、資化源而復陰。前者 宜于脾陰不足而陰虧顯著者,后者宜于脾陰虧而脾氣虛乏者。胃陰學說也是脾胃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于葉桂提出“脾喜剛 燥,胃喜柔潤”、強調(diào)脾胃分治、重視滋養(yǎng)胃陰之后臻于完善。滋養(yǎng)胃陰古已有之,如內(nèi)經(jīng)“燥者濡之”,仲景創(chuàng)竹葉石膏湯、 白虎加人參湯大都以滋養(yǎng)胃陰立方, 此后劉河間提出了 “胃潤澤論”, 東垣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 張元素認為“脾喜溫運, 胃宜潤降”,朱丹溪主張“清和之法養(yǎng)脾胃”,喻嘉言強調(diào)保護胃中津液,都在一 定程度上影響了葉天士。但真正系統(tǒng)地提出胃陰學說的應首推葉天 士,他認為脾胃雖同
8、屬中土,但它們的生理功能及特性有別,他在臨 證指南醫(yī)案中指出,“臟宜藏,腑宜通”“納食物主胃,運化主脾” “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 陰自安”“脾喜剛燥,胃喜柔潤” “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東垣大 升陽氣,其治在脾”,脾屬陰土,胃屬陽土,明確了脾胃分治的思想, 為胃陰學說奠定了堅實基礎。三、脾胃學說的應用(一)臟腑病從脾胃論治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主統(tǒng)血,脾運化水谷功能失常,則五臟 失養(yǎng),五臟氣血陰陽化生不足;脾主運化水液功能失常,則生痰飲水 濕而發(fā)??;脾主統(tǒng)血功能失常,則血運行障礙,則生瘀血。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腐熟。胃受納腐熟水谷功能失常,則五 臟之
9、精不得及時充養(yǎng)。胃腐熟功能障礙還易生熱。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中總結(jié)“元氣之充足,皆 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yǎng)元氣。脾胃之氣本弱。飲食自倍,則 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臟腑之病與脾 胃關系密切,故臟腑病的治療可以從脾胃入手。1、心(1) 心氣虛弱臨床表現(xiàn):心悸怔忡,動輒加劇,神疲倦怠,自汗,面色恍白, 舌淡嫩,脈結(jié)代或細弱。投炙甘草湯無效。脾為后天之本,胃為水谷之海。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腐熟水谷, 化生精微以充養(yǎng)五臟六腑。 五臟氣有賴于后天之氣的充養(yǎng)。 且心在五 行屬火,脾為心之子,子不足則盜母氣。子不實,補母隨補隨瀉,應 補子以實母。且伴有倦怠,自汗,面色恍
10、白,舌淡嫩等中氣不足的癥 狀,可以四君子湯合養(yǎng)心湯補脾益氣,以充心氣,并佐以養(yǎng)心安神。(2) 痰濁乘心臨床表現(xiàn):心胸疼痛,以左胸為劇,甚至痛引左肩,咯吐痰涎, 形體肥胖,舌苔厚膩或厚濁,脈象弦滑或結(jié)代。投瓜蔞薤白半夏湯無 效。脾主運化水濕, 為生痰之源。 單純化痰宣痹無效, 考慮治痰之源, 以六君子湯合神術煮散(3)心血瘀阻臨床表現(xiàn):心悸胸痛如針刺,或引左肩臂,氣短,神疲無力,舌 質(zhì)紫暗或瘀點,脈象細澀或結(jié)代,投血府逐瘀湯無效。心主血,脾主生血統(tǒng)血。脾氣旺則營血充足。血運行脈中,賴脾 氣之統(tǒng)攝。血證論 臟腑病機論“血之運行上下,全賴乎脾,脾 陽虛則不能統(tǒng)血,脾陰虛又不能滋生血脈” 。且氣為血之
11、帥,氣行則 血行,氣滯則血停。單純活血無效,考慮脾氣不足、統(tǒng)血乏力,氣不 足以行血,以人參三七湯補脾益氣,振奮心陽,兼以活血化瘀。(4)心火亢盛臨床表現(xiàn):心中煩熱,面赤口渴,不寐或寐后亂夢驚擾,口舌生 瘡,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投導赤散療效不顯著。胃為多氣多血之臟, 胃熱熏蒸則上助心火。 用瀉心湯清胃熱使火 由下走,引心火下行而消。2、肺燥邪傷肺臨床表現(xiàn):咳嗆少痰,痰粘難于咯出,鼻燥咽干,或胸痛,痰中 帶血,發(fā)熱,微惡寒,頭痛,舌紅苔黃,脈多滑數(shù),服桑菊飲,或桑 杏湯無效。肺清虛而為嬌臟,不耐寒熱燥濕諸邪之侵。肺在五行屬金,通于 秋氣,喜潤惡燥。秋季多清涼干燥,故燥邪傷人,多首犯于肺,若單
12、 補肺潤燥療效不顯著,可益胃湯配潤燥之方,清胃生津以潤肺燥。脾 胃為后天之本,五臟之精賴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的充養(yǎng), 且脾胃為土臟, 為金之母,虛則補其母,達到培土生金的目的。3、肝肝氣郁結(jié)臨床表現(xiàn): 情志抑郁,胸脅脹痛, 脘腹痞滿,不思飲食,苔薄白, 脈弦,投柴胡疏肝散無效。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在五行中屬木,通于春氣。肝氣郁 結(jié),則肝不能疏通暢達全身氣機。單純疏肝解郁不效,以枳術丸健脾 和胃,調(diào)和升降氣機,以舒肝經(jīng)氣郁。脾胃與肝同屬中焦,脾升胃降 為全身氣機升降的樞紐,樞紐暢達則一身氣機通條, 則肝疏泄之職自 復。4、腎腎虛水泛臨床表現(xiàn):尿少身腫,腰以下腫甚,按之沒指,腰酸肢冷,胸腹 脹滿
13、,或兼心悸氣短,喘咳痰鳴,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沉弦。投濟生 腎氣丸無效。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納氣,腎在五行屬水,通于冬 氣。腎氣不足,則調(diào)節(jié)水液代謝的功能減弱,故水泛于內(nèi)。水不制火 則水氣凌心,心悸。單純補腎利濕無效,則以實脾散溫陽健脾以制腎 水。脾主運化水液位于中焦,脾氣健則運化之力強,有利于水液,輸 布排泄。且脾為土臟,土能克水,實脾以制腎水,一阻一通,水液自 安。總體來說,臟病從脾胃論治,以虛證為多;從胃論治,以實證或 本虛標實證為多。脾氣主升,升舉之力不足,則出現(xiàn)一系列下陷之證,行散之力不 足,易濕聚困脾。脾為太陰濕土,喜燥惡潤,易為濕困。脾為濕困, 則升舉之能亦不行。胃氣以通
14、為降, 胃失通降則聚而生熱,熱灼津液易傷胃陰。胃為 陽明燥土,多氣多血之臟,喜潤而惡燥,則易傷胃陰。陰虛則又助火 生。脾胃居中,脾升胃降為臟腑氣機之樞紐。脾不升發(fā),胃不通降則 一身氣機紊亂。5、膽膽經(jīng)實火 臨床表現(xiàn):,頭痛兩側(cè)及目銳眥皆疼痛,眼瞼紅腫,口苦而干,或兼畏風無汗,舌苔薄黃,脈弦數(shù)。投龍膽瀉肝湯無效。脾氣主升,氣不足則脾胃之氣下流,使谷氣不得升浮,春生之令 不行。且火性炎上,宜發(fā)之散之。 以升陽散火湯升發(fā)脾氣, 以散膽火, 使陽氣升達則火散。正如李東垣在脾胃論中的描述“胃虛過食冷 物,抑惡陽氣于脾土,火郁則發(fā)之” 。另外,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對大黃甘草湯進行描述的時候, 說道“肝膽無
15、出路,故用大黃,借胃腑以為出路也” 。故膽經(jīng)實熱, 可以清胃火以達到瀉膽火的目的。6、大小腸濕熱證大腸濕熱會出現(xiàn)大便秘結(jié), 腹痛拒按,并有燥屎觸及, 舌苔黃膩, 脈象沉實,用蜜煎導法等灌腸不能全通大便者。小腸濕熱會出現(xiàn)臍腹疼痛,口苦,小便赤澀,或大便血痢,但無 里急后重,心煩,口瘡,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投導赤散無效。黃帝針經(jīng)云:“手陽明大腸,手太陽小腸,皆屬足陽明胃。 “大腸主津, 小腸主液。大腸、小腸受胃之榮氣, 乃能行津液于上焦, 溉灌皮毛,充實腠理。若飲食不節(jié),胃氣不及,大腸、小腸無所稟受,故津液涸竭焉?!惫蚀笮∧c出現(xiàn)濕熱,單純針對本腑治療無效,可以 用瀉心湯或黃芩湯清胃以理腸。7、膀胱(
16、1)脬氣不固 臨床表現(xiàn):小便頻數(shù),甚則小便失禁,面色恍白,或小腹墜脹,舌質(zhì)淡,脈小弱,投縮泉丸無效。膀胱的氣化,是水液代謝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脾主水液代謝,且脾 氣主升。脬氣不固為其升舉之力不足。脾胃為氣機升降的樞紐,脾健 氣充則一身升舉之力充足。故用舉中湯補益脾氣,以固膀胱。(2)膀胱氣閉臨床表現(xiàn):小便困難,或閉塞不通,小腹脹滿,舌苔薄白,脈象 弦滑或緩滑。投滋腎通關丸等療效不顯著。膀胱氣閉,小便閉塞不通為膀胱之氣下行不利。胃主通降,為氣 機升降的樞紐, 胃氣不降則一身之氣不得下行。 故用沉香湯加蔥通降 胃氣,以利膀胱??偟膩碚f,腑病從脾論治,以脾陽不足、脾陽不升為多;腑病從 胃論治,以火熱實證
17、或濕熱證為多。(二)脾胃病從其他臟腑論治脾胃病在其它臟腑論治, 常常因兩種情況:一是脾胃本身的病證, 治其本身無效,在整體觀念之下,調(diào)治與脾胃相關的臟腑;二是脾胃 病變牽連其它臟腑,導致多個臟腑兼病。1、水液?。?)從肺論治。肺為水之上源,可通調(diào)水道。脾病不能運化水液, 水濕困阻于脾,癥見遍身浮腫,面色黃滯,肢體沉重,小便短少,用 五苓散、五皮飲治之不效。若兼見無汗、畏寒、氣促等肺衛(wèi)癥狀時, 可考慮宣散肺氣以利水濕,即“提壺揭蓋法” ,選用越婢加術湯,亦 可適加杏仁、桑白皮肅肺導水下行。若水液停聚于胃, 癥見嘔吐清涎, 胃脘水聲漉漉,用五苓散治之不效。若兼見頭暈、氣短、咳痰稀薄等 癥,可肅肺行
18、水,化飲和中,方用二陳湯加厚樸、杏仁、蘇子。(2)從腎論治。腎為水之下源,主司水液。中焦陽氣不足不能溫化 水液,水液停聚于全身則身腫,停于胃脘則嘔泛清水。水液不化亦可 再損傷腎陽乃至一身之陽氣,導致大便不實,神疲肢冷,自汗,脈沉 等。實脾飲等方治療不效,可用真武湯溫腎化氣,以振中陽,分利水 濕。亦可合用五苓散。(3)從膀胱論治。膀胱為津液之府,主氣化水液。寒濕阻于脾致脘 腹痞滿,或水濕停于胃致嘔吐清水,飲水即吐者,用溫中健脾燥濕法 不效,可從膀胱論治,用五苓散,導水濕從小便去。4)從大腸論治。大腸主津。濕濁壅脾致脘腹脹滿疼痛,不思飲食, 大便不通,舌苔厚膩,燥化濕邪不效可從大腸論治,用小承氣湯加干 姜、木香攻下,使?jié)駶釓拇蟊闩懦觥?、氣機失調(diào)(1)從肝治。肝主疏泄,條暢全身氣機,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又 肝為脾的克我之臟,故肝膽與脾胃常常因氣機失?;ハ嘤绊?。脾氣不 舒不能運化水谷,見脘腹痞脹,食后更甚,胸脅不舒,納谷無味,用 枳術丸類不效,可用柴胡疏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貴州大學《全媒體新聞寫作與編輯》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財經(jīng)職業(yè)學院《辦公室空間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陡叻肿硬牧戏治鰷y試與研究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黑龍江省安全員考試題庫
- 貴陽信息科技學院《現(xiàn)代基礎醫(yī)學概論Ⅰ》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硅湖職業(yè)技術學院《社會網(wǎng)絡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貴陽學院《微生物基因工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安徽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廣州新華學院《學術規(guī)范與科技論文寫作車輛》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與微格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3-2024學年浙江省富陽市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期末通關試題
- TTAF 092-2022 移動終端融合快速充電測試方法
- GB/T 9410-2008移動通信天線通用技術規(guī)范
- GB/T 5343.2-2007可轉(zhuǎn)位車刀及刀夾第2部分:可轉(zhuǎn)位車刀型式尺寸和技術條件
- GB/T 32285-2015熱軋H型鋼樁
- GB/T 13772.2-1992機織物中紗線抗滑移性測定方法模擬縫合法
- SVG運行與維護課件
- 企業(yè)大學商學院建設方案
- 部編人教版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堂作業(yè)(含答案)
-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長頸鹿的水果店》 課件
- 獨生子女證明(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