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試驗報告_玉米花生大豆棉花_第1頁
田間試驗報告_玉米花生大豆棉花_第2頁
田間試驗報告_玉米花生大豆棉花_第3頁
田間試驗報告_玉米花生大豆棉花_第4頁
田間試驗報告_玉米花生大豆棉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園藝104 劉美君 1001081009 白菜:行長5.58m,行距0.85m,株距0.4m,一行14顆。大豆:行長5m,行距0.5m,每行33株大豆。蘿卜:行長4.75m,行距0.5m,每行22顆。棉花:大行行距40cm,小行行距40cm,株距30cm。玉米:1.5m內(nèi)有6株玉米,一行株數(shù):16,行距0.6m。大蔥:行長:0.41m,行距0.95m,顆數(shù):47。這是我記錄的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哈 玉米性狀考察及測產(chǎn)報告1 實驗目的 通過對玉米的性狀考察及測產(chǎn),綜合分析出玉米產(chǎn)量質量。2 實驗原理及步驟1. 測產(chǎn): 選點取樣:5-10個點,每點取代表性植株10-20株。 測單位面積株數(shù)和穗數(shù) 株數(shù)

2、/畝=株數(shù)/行距(m)×株距(m) ×666.7(m2) 穗數(shù)/畝=株數(shù)/畝× 單株成穗率 測每穗粒數(shù)和粒重 預測畝產(chǎn)(kg)=(畝穗數(shù)× 穗粒數(shù)× 千粒重(g)÷106 實測畝產(chǎn)(kg)=取樣粒重÷取樣株數(shù)×畝實際株數(shù)2. 選取玉米考察性狀1) 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著生節(jié)的高度。2) 莖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節(jié)間中部的短徑(不帶葉鞘)。3) 主莖葉數(shù):指出苗第一片葉至頂葉主莖上的總葉數(shù)。4) 倒伏:玉米抽穗后,因風雨等災害,主莖傾斜度大于45的植株,在1/3以下為輕, 1/3-2/3 為中,2/3

3、為重。5) 倒折率:玉米抽雄穗后,果穗以下部位折斷的植株占總株數(shù)的百分率。6) 雙穗率():成熟期有效雙穗株占總株數(shù)的百分率。7) 果穗長度(cm):指最上部果穗去除苞葉后包括禿尖的長度。8) 穗粗(cm):指果穗中部的最小直徑。9) 單株有效穗數(shù):平均一株結實的穗數(shù)(每穗結實30粒以下的不計)。 10) 果穗長度:果穗基部至頂端的距離(cm)。11) 穗粗:以周長表示,用線圍距果穗基部1/3處的圓周,然后測量線的長度(cm)。12) 禿尖長度:果穗頂端沒有結實或結實未成熟部分的長度(cm),并計算禿尖率(禿尖 長占果穗長度的百分數(shù))。13) 穗行數(shù):數(shù)計果穗中部子粒行數(shù),求平均數(shù)。14) 每

4、穗粒數(shù):每一果穗上的總粒數(shù),求平均數(shù)。15) 果穗重:風干果穗的重量(g),求平均數(shù)。16) 穗粒重:果穗上全部子粒的風干重量(g),求平均數(shù)。17) 穗軸率(%)=穗軸重/ 穗重× 10018) 出籽率(%)=穗粒重/ 穗重× 10019) 千粒重:分別數(shù)取兩個1000粒(風干)稱重。兩次重量相差不能超過4-5克。三實驗結果 穗位:10 穗位高度:114cm 莖粗:9.4cm 主莖葉數(shù):20 倒伏:0 倒折率:6.25% 雙穗率():0% 果穗長度(cm):18 穗粗(cm):15.3 單株有效穗數(shù):1 果穗長度:17.2cm 穗粗:15.3cm 禿尖長度:0 穗行數(shù):1

5、4+18+16+14+18=80 每穗粒數(shù):593 果穗重:957g 穗粒重:957-78.5=878.5g 穗軸率(%):8.20% 出籽率(%):91.80% 千粒重:30.1g測產(chǎn): 株行距:株距0.3m 行距0.6m 株數(shù)/畝=株數(shù)/行距(m)×株距(m) ×666.7(m2) =666.7÷0.3÷0.6×1 =3703.89 穗數(shù)/畝=株數(shù)/畝× 單株成穗率 =3703.89×3 =11111.67 預測畝產(chǎn)(kg)=(畝穗數(shù)× 穗粒數(shù)× 千粒重(g)÷106 =(11111.67&

6、#215; 593× 30.1(g)÷106 =198.33(kg) 花生測產(chǎn)與植株性狀調查一實驗目的 通過對花生的植株性狀考察及測產(chǎn),綜合分析出花生產(chǎn)量及質量。2 實驗原理1、生育時期發(fā)芽出苗期:發(fā)芽最低溫度12-15 ;幼苗期(團棵期):從種子出苗到50%植株第一朵花開放。生長特點:主要結果枝已經(jīng)形成;大批花芽分化完畢;大量根系發(fā)生。開花下針期 :營養(yǎng)與生殖生長并進,開花50-60%以上,其中30-50%形成果針。結莢期 果針發(fā)育形成莢果,營養(yǎng)生長最盛;果數(shù)占最終單株總果數(shù)的60-70。飽果成熟期 生殖生長為主,莢果增重。北方春播中熟品種約需4050d,晚熟品種約需60

7、d,早熟品種約3040d。北方夏播一般需2030d。溫度低于15莢果生長停止,若遇干旱已無補償能力,會縮短飽果期而減產(chǎn)。 2、花生果針與莢果形成果針由子房柄及其先端的子房組成。子房柄伸長彎曲,把子房推入土中,稱下針。3、莢果發(fā)育的過程莢果膨大階段: 莢果體積急劇增大,果針入土后10天左右即成雞頭狀幼果,入土后20-30天莢果體積達最大。莢果充實階段: 莢果干重迅速增大,含油量顯著提高,入土后50-60天干重增長停止,果殼變厚變硬,種皮逐漸變薄,顯現(xiàn)品種本色。莢果成熟: 果皮與種皮分開;莢果表面出現(xiàn)網(wǎng)紋,有果喙、果腰。4、花生成熟的特征(1)形態(tài)特征地上植株停止生長,中、下葉片脫落,上部葉片變黃

8、。莢果外殼表皮由黃褐色變青褐色;內(nèi)果皮海綿組織變薄而破裂,并由白色變褐色;籽仁充實飽滿,種皮呈固有色。(2)生理特征葉色逐漸變黃,凈光合生產(chǎn)率下降干物質積累量減少。根系吸收能力顯著下降,根瘤不再固氮。莖葉中的氮、磷營養(yǎng)物質大量向莢果轉運,莢果迅速增重 5、花生收獲時期的確定飽果指數(shù)珍珠型:飽果率大于75%中間型中熟:飽果率大于65%普通型:飽果率大于45% 莢果發(fā)育要求結莢層的溫度在15以上,而以18-30最有利于莢果發(fā)育,溫度降至12,莢果即停止發(fā)育。果針入土到莢果充分發(fā)育成熟約需50-60天花生成熟期北方花生區(qū)一般不晚于10月上、中旬收獲東北早熟花生區(qū)收獲期在9月上、中旬南方春花生區(qū)收獲8

9、月下旬-9月上旬,夏花生在10月上中旬,秋花生在11月中旬-12月種子安全貯藏含水量小于8%三實驗內(nèi)容1 主莖高:從第一對側枝分生處至頂葉節(jié)的長度2 總分枝數(shù):除主莖外,全株所有長于5厘米的分枝的總和3 有效側枝長:第一對側枝上最遠結實節(jié)與主莖連接處的距離4 株型指數(shù):第一對側枝長與主莖高的比值5 有效果枝數(shù):全株所有結果枝數(shù)的總和6 果針數(shù):全株入土與未入土子房柄的總數(shù)7 飽果數(shù):殼外皮發(fā)黃、殼內(nèi)海綿體變黑褐色、籽仁飽滿的單、雙仁莢果數(shù)8 飽果率:單雙仁飽果數(shù)占總結果數(shù)的百分數(shù)9 百果重10 百仁重11 出仁率 測定畝株數(shù):3-5點,20行/點,20-50穴的穴距。 株數(shù)/畝=666.7(m

10、2)÷ (平均行距(m)×平均株 距(m) )×平均每穴株數(shù) 測定每株莢果數(shù): 預測產(chǎn)量: 畝產(chǎn)量(kg)=畝株數(shù)×單株莢果(飽果)數(shù)×莢果重( × 出仁率)四實驗結果 性狀: 主莖高: 67 總分枝數(shù):5 有效側枝長:31 株型指數(shù):80/67=1.19 有效果枝數(shù):4 果針數(shù):43 飽果數(shù):12 飽果率:97.8% 百果重:213.2g 百仁重:55.2g 出仁率:95.15% 測產(chǎn): 株數(shù)/畝=666.7(m2)÷ (平均行距(m)×平均株 距(m) )×平均每穴株數(shù) =666.7÷0.2

11、5÷0.6×2 =22223.33 預測產(chǎn)量: 畝產(chǎn)量(kg)=畝株數(shù)×單株莢果(飽果)數(shù)×莢果重( × 出仁率) =20203.03x12x82.15%x1.92g/1000 =382.39 (Kg) 大豆考種及測產(chǎn)一實驗目的 通過對大豆的植株性狀考察及測產(chǎn),綜合分析出大豆產(chǎn)量及質量。2 實驗原理內(nèi)容1) 株高:子葉節(jié)到植株頂端最后一節(jié)的高度。2) 主莖節(jié)數(shù):子葉節(jié)到頂端節(jié)的數(shù)目,不包括子葉節(jié)和頂花序的節(jié)。3) 結莢高度:子葉節(jié)到最下部豆莢的高度。4) 有效分枝數(shù):主莖上結莢的分枝數(shù),有效枝上至少1-2個節(jié),不計二次分枝。5) 節(jié)間長度6)

12、單株粒重:10株的豆粒篩去雜質,包括所有未熟粒、蟲蝕粒、病粒。計算均重,g/株。7) 單株粒數(shù):除未成型的粒以外,所有未熟粒、蟲蝕粒、病粒均包括。8) 單株莢數(shù):有效莢和無效莢之和。9) 單株莢重 10) 分枝莢數(shù)11) 每節(jié)莢數(shù)12) 單株秕莢數(shù)13) 百粒重:隨機取出100粒完整粒稱重,兩次重復,取平均值,以“g”表示,重復間誤差不得超過0.5g14) 粒色:分白黃、黃、深黃、綠、褐、黑、雙色15) 臍色:分白黃、黃、淡褐、褐、深褐、藍、黑16) 粒形:分圓、橢圓、扁圓17) 光澤:分有、微、無18) 蟲食率: 從未經(jīng)粒選種子中隨機取1000粒(單株考種取100粒),挑出蟲食粒 19) 病

13、粒率:從未經(jīng)粒選的種子中隨機取1000粒(單株考種時取100粒),挑出病粒 3 實驗結果: 性狀: 株高:82.3cm 主莖節(jié)數(shù):18 結莢高度:15.2cm 有效分枝數(shù):0 節(jié)間長度:4.6 單株粒重:53g/株 單株粒數(shù):153 單株莢數(shù):67 單株莢重18g 分枝莢數(shù):0 每節(jié)莢數(shù):5 單株秕莢數(shù):38 百粒重:22.5g 粒色:白黃 臍色:褐 粒形:橢圓 光澤:微 蟲食率:7/160=4.4% 病粒率:13/160=8.1%測產(chǎn):測定畝株數(shù):株數(shù)/畝=666.7(m2)÷ (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 ) =666.7/0.12/0.45 =12346.30 (

14、株/畝)測定每株粒數(shù):153預測產(chǎn)量:畝產(chǎn)量(kg)=畝株數(shù)×單株粒重=12346.3*0.053=654.35(kg) 大蔥生物學調查一實驗目的 通過對大蔥的植株性狀考察及測產(chǎn),綜合分析出大蔥產(chǎn)量及質量2 實驗內(nèi)容 植株:株高(捋直,從根到葉片最高處)、重量 葉片:葉片數(shù)、葉鞘長、葉片長; 假莖:長度(根到出葉口的距離)、粗細、重量 產(chǎn)量測定: 種植密度(株/667m2)=666.7÷株距÷行距 產(chǎn)量=平均單株重×種植密度3 實驗結果 植株: 株高 129 cm 重量493g 葉片: 葉片數(shù)9 葉鞘長 58.5cm 葉片長71cm 假莖: 長度30cm

15、 粗細 10.3cm 重量362g 產(chǎn)量測定: 種植密度(株/667m2)=666.7÷株距÷行距=666.7÷0.09÷1=7407.78 產(chǎn)量=平均單株重×種植密度=3652.03kg 棉花考種及測產(chǎn)一實驗目的 通過對棉花性狀調查及測產(chǎn),掌握棉花主要經(jīng)濟性狀考察方法,及乙烯利催熟方法二實驗原理及內(nèi)容 1.棉花田間測產(chǎn)測定畝株數(shù):3-5點,20行/點,20-50穴的穴距。株數(shù)/畝=666.7(m2)÷ (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 )×平均每穴株數(shù)測定每株莢果數(shù):預測產(chǎn)量:畝產(chǎn)量(kg)=畝株數(shù)×單

16、株莢果(飽果)數(shù)×莢果重( 總果重× 出仁率)子棉產(chǎn)量=株數(shù)×單株鈴數(shù)×平均單鈴子棉重皮棉產(chǎn)量=株數(shù)×單株鈴數(shù)×平均單鈴子棉重×衣分 (或×平均單鈴皮棉重)鈴數(shù)=株數(shù)×單株鈴數(shù)2.性狀調查1) 鈴重:23次收花,50個的平均值。陸地棉一般為47克。2) 衣分(%)=(皮棉重量/子棉重量)×1003) 衣指:100粒子棉中纖維的重量,陸地棉一般為47克。4) 子指:100粒子棉脫去纖維后棉籽的重量,陸地棉一般為912克。5) 不孕子數(shù)6) 正常種子數(shù)7) 不孕子率(%)=不孕子數(shù)/總種子數(shù) 

17、15;100 3.棉花纖維品質指標 1. 纖維長度: 棉花纖維在長度上存在著天然的差異。 纖維長度和長度均勻性影響紗線強度、棉紗均勻度以及紡紗效率。 伸直長度:伸直纖維兩端間的距離 自然長度:自然伸展時兩端間的距離。纖維長度的測定(檢驗)方法: (1) 手扯尺量法 (2) 儀器測試法 (3)子棉分梳法2. 纖維長度整齊度=(平均纖維長度±2mm)的子棉數(shù)/考查子棉總數(shù)×100%。3.棉花纖維的其他品質指標: 色澤 、凈度、含水率(回潮率)、纖維粘性、纖維細度、纖維強度、纖維成熟度細度:纖維的直徑或截面面積的大小。 規(guī)定細度法定計量單位為特克斯。成熟度:棉纖維細胞壁的加厚程度

18、。強力:纖維拉伸到斷裂所需的外力。強度:拉斷單位細度纖維所需的外力。4.分別測定地膜棉與露地棉單位面積株數(shù)、單株鈴數(shù)(2株)、單株鈴重和單位面積產(chǎn)量。5. 分別測定地膜棉與露地棉下、中、上三個部位(共6個“處理”)的鈴重、衣分、衣指、子指、不孕子率、纖維長度(5粒)和纖維長度 、整齊度。4.乙烯利催熟 乙烯利的通用名稱是ethephon,化學名稱為2-氯乙基膦酸,結構式為Cl-C2H4PO(OH)2,純品為無色結晶,熔點為75,它是有機酸,pH約為1。在室溫及pH=3以下時較穩(wěn)定,隨著溫度及pH值升高,它在溶液中就變得不穩(wěn)定,并釋放出乙烯。乙烯利作為外源激素用在棉花上,能迅速被棉植株各器官吸收,在體內(nèi)分解產(chǎn)生乙烯,促進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