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文學的含義、 要素和特征_第1頁
京味文學的含義、 要素和特征_第2頁
京味文學的含義、 要素和特征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京味文學的含義、 要素和特征                         說起京味文學,不能不弄明白它的含義。隨著京味和京味文學近十年來在學術界內外持續(xù)升溫,這個術語自然被許多人談論,但我感覺談論中仍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由此引發(fā)種種誤解。出于這種考慮,這里嘗試對京味文學的含義作點梳理工作,并進而就其要素和特征做點初步探討,以就教于方家。1

2、 一 關于“京味”的界說與質疑談論京味文學的含義,當然首要的是辨明京味文學一詞中“京味”的含義。學者趙園在 北京:城與人中對此有著開創(chuàng)性界說。她把京味文學與寫北京的文學、 京派文學等外在概念清晰地區(qū)分開來,并著重對京味文學本身做了具體分析。在她看來,“老舍是使京味成為有價值的風格現象的第一人,京味小說這名目,卻只是在新時期的當下才被叫了開來?!? 同時,趙園還對京味文學的含義和特質作了富有洞見的界說:“京味是由人與城間特有的精神聯系中發(fā)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京味尤其是人對于文化的體驗和感受方式?!? 她揭示了京味文學中(1)人與城的精神聯系、 (2)人的文化體驗、 (3)

3、人對于城的文化意味的感受等。進而她認定,需要(4)把“京味作為一種風格現象” 去把握。4這四方面在今天看來對把握京味文學仍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值得注意的是,她清晰地回答了有關京味文學的四個重要問題:第一,老舍是京味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第二,京味文學這術語是后起的,產生于“新時期的當下” 即20 世紀70 至80年代;第三,京味是指人所感受到的北京城的文化意味,或是人對于北京城的文化的體驗和感受方式;第四,京味是一種文學風格現象。對頭兩個問題,她的界說是沒有疑問的,然而,對后兩個問題,就存在著需要質疑并重新考慮的地方了。首先,所謂“人所感受到的城” 中的“ 城” 是指什么?是指古代的北京城還是指現代的北

4、京城?這里的“古代” 與“ 現代” 之關系是值得重視的。其次,“城的文化意味” 中的“文化” 是指何種文化,古代的北京城文化還是現代的北京城文化?這里的“ 文化” 的所指同樣需要關注。再次,京味中的味是指什么?如果是指“文化意味” ,那么這種“意味” 究竟是指什么?是指“ 人對于文化的體驗和感受方式” 本身,還是指人所“體驗和感受” 到的“文化” ?最后,京味的特質究竟在“ 風格” 還是在別的什么?它是一種古往今來的地域文學風格,還是一種只在歷史的某一時段才出現的特定現象?這四個問題其實是相互聯系著的,難以分開。繼趙園女士的開創(chuàng)性探討之后,我們有必要繼續(xù)前行,從一個新視角對京味文學現象做進一步

5、把握。 二 京味文學的含義與特質要明確京味文學的含義和特質,需要依次回答如上提出的相互聯系著的四個問題。首先,北京城是指什么。京味文學,顧名思義,當然是指能讓人體驗到北京城意味的文學。但這里的北京城有三不是:第一,不是指非古非今的籠統(tǒng)或抽象的北京城(北京概念),如果是,抽象的北京城還能有什么京味呢?第二,不是專指古典的北京城(老北京),如果是,古典北京與現在有什么相干呢?三不是專指現代的北京城(新北京),如果是,現代北京有啥京味兒可言?北京城其實是一面包含著上述三義(北京概念、 老北京和新北京),一面又另有更為豐富而復雜的特定所指。京味文學中的北京城,確切地說,應當是指古都或故都北京

6、城在現代的特定存在風貌。由于如此,它內部絕非簡單的和諧,而是存在雙重悖論。第一重是指故都與現代的悖論,即它看來是故都北京,卻正在現代衰頹著;它看來是現代北京,卻處處可見其古典遺存。它既是古典的又是現代的,是古典的現代遺存。第二重是指生長與衰頹的悖論,即它既是生長著的又是衰頹著的,是生長的現代中的古典衰頹。從而,北京城是一座充滿故都與現代、 生長與衰頹的悖論的“城”。這樣的“城”當然不僅僅是指地理學上的隨便什么地點,而是富于文化意味的地點。那么,“文化” 指什么呢?其次,北京城的文化是指什么。由于存在上述雙重悖論,北京城的文化就不是簡單地僅僅指向古典或現代,而是指現代文化中的古典文化,確切點說,

7、是現代性文化中的古典性文化遺存,或是古典性文化的現代性遺存狀態(tài)。再次,京味的味是指什么。京味的味,不是簡單地指靜態(tài)或籠統(tǒng)的北京“城的文化意味”,而是包含如下兩重意思:一是文化在這里僅僅是指故都北京城特有的古典性文化傳統(tǒng)在現代的遺存,屬于現代中的古典;二是味在這里主要是指故都北京在現代的可以回瞥到的感興流溢狀況,是它在現代無可挽回地走向衰頹時散溢的最后的殘留光華,屬于故都流興。所以,京味的味應當是指故都北京在現代衰頹時散溢的最后的流興,而這種流興是通過現代人的回瞥領略到的。汪曾祺在 胡同文化中感嘆道:“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宅門還在那里挺著,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

8、至已經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門外還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棱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吊。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但正是這些“衰敗”、“沒落”卻令人情不自禁地回瞥,從而“ 產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5最后,京味的特質是指什么。把京味定性為“風格”,誠然具有合理因素,但基于上述原因,不如說,京味的特質在于,它是故都北京在其現代衰頹過程中讓人回瞥到的一種獨一無二的和不可重復的地緣文化景觀。京味文學作為一種文學現象,當然可以被視為文化現象的一部分。不過,京味文學畢竟是故都北京地域產生的特定文化現象,因而這種文化不能

9、不與北京地緣或地理結下不解之緣。按照克朗的文化地理學觀點,“不論文化如何被定義,我們都應該把它放在現實生活的具體情景中,放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去進行研究?!?任何文化都是發(fā)生在特定時空情境中的文化。在這個意義上,文化總是一種在特定時間內的“可定位的特定的現象”。7如此,京味可以說是一種定位于故都北京、 定時于它的現代衰頹時段的地緣文化景觀。這樣,就可以來說說京味文學的含義和特質了。京味文學,是能讓人回瞥到故都北京城在現代衰頹時散溢出的流興的文學。這個界說想突出如下幾層意思:第一,人的回瞥體驗。京味文學中顯然包含著一種體驗回瞥體驗。這種體驗是回瞥而不是感受、更不是想象。與感受指向現在、想象指向未

10、來不同,回瞥體驗著眼于過去,是要在回憶中體驗過去。置身在當代的北京人,為什么不是全身心投入現在的新北京體驗,而是偏偏分出心思,熱切地回瞥那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故都北京城?這種發(fā)自當下的回瞥體驗行為本身耐人尋味。第二,故都北京城。京味文學之“京” 不是簡單地指現在的北京城,而是指故都北京城。這顯然是與今都即現在的首都北京相對來說的,是突出古代的都城,它的人、事、情等。過去的故都北京有什么?衰頹的城墻、殘存的京腔京韻、亟待搶救的胡同風俗等等?它們何以引人回瞥?第三,在現代。雖然突出故都北京城,但又強調它在現代?,F代,在這大致是指鴉片戰(zhàn)爭以來至今的時段。在現代,既包含故都北京城在現代的殘留狀況,又包含它

11、在現代并對現代呈現的特定意義。這里就有著故都與現代、古與今、新與舊等的比較、交會、沖突、調和、互滲等問題了。第四,衰頹。這應當是“京味” 中包含的“味” 之實質所在了。此味當然屬于有價值的東西,但它并非來自正在上升的、興起的有價值之物,而只能是正在下降的、 衰頹的有價值之物。它屬于有價值的,但畢竟已經衰頹或正在衰頹了。正是有價值之物的衰頹,有理由喚起人的回味之沖動。京味,不正是從故都北京城在現代的衰頹中散溢出來的特殊意味么?第五,散溢。這是指散發(fā)、流溢,是堂皇的東西在衰頹中的無可挽回的凋殘和零落。那是一種特殊的引人回味的氣息散落。第六,流興。這是從中國古典“感興”在現代的流溢狀態(tài)來說的。流興就

12、是流動、流溢的感興。對于我自己選用的特定術語“流興”,這里有必要做點解釋?!?流興之流應是指一種流動不息、流溢不止狀態(tài);而流興之興正是指富于深長余興的古典感興。感興是中國古典文化場所生長的一種基本而又獨特的審美氣質或品格。流是指流變、流溢或流散,是原有的某種東西正在散落、播散或消散狀況。流興,是中國古典感興在現代性語境中遭遇裂變后的流變物。當原來生氣勃勃的自足的感興整體被無情地肢解、散落為碎片時,這些屬于中國深厚文化傳統(tǒng)的古典感興碎片并不會輕易走向寂滅,而是會在現代性語境中重新流溢開來,生成新的流溢不絕的審美對象。讀者在閱讀現代文學文本時,會從中發(fā)現并欣賞那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流興??傊?,流興是現

13、代文學文本特有的一種興象類型,是由興辭所建構的流溢不息而又余興悠長的感興變體。” 8作為古典“ 感興” 的現代傳承方式,現代文學的“流興” 具有重要的現代性價值?!傲髋d對于現代人具有雙重美學功能:既能讓他們重新接續(xù)那被迫斷裂的古典性傳統(tǒng),又能特別滿足他們在現代生活境遇中的新訴求。流興是現代情境中的古典流變物?!? 由上面的論述可見,京味說到底就是一種流興,或者就是流興的一種呈現狀態(tài)。完整而渾融的故都感興在現代衰頹了,散落成流興,盤桓在京城的胡同、大院、公園、廢墟。由此看來,京味文學的特質在于,它是一種回瞥到的故都北京的地緣文化景觀,確切點說,是定位于故都北京、定時于它的現代衰頹時段、借助具體的

14、北京人情風俗 通過回瞥方式去體驗到的一種地緣文化景觀。                              三 京味文學的要素和特征根據上面有關京味文學特質的認識(“是定位于故都北京、定時于它的現代衰頹時段、借助具體的北京人情風俗、通過回瞥方式去體驗到的一種地緣文化景觀”),這里不妨梳理出京味文學的要素??梢哉f,上述認識已經內在地包含京味文學五要素:地、事、風、話、性。第一,地,是指京味文學總是要再現故都北京城特有的地點景觀;第二,事,是指京味文學總是要講述發(fā)生在故都北京城的事件;第三,風,是指京味文學要描繪故都北京城的風俗民情;第四,話,是指京味文學總是要講故都北京特有的語言;第五,性,是指京味文學要刻畫生長在故都北京的人們的性格特征。這五要素支撐起這種地域文學的一種總的回味流興。也就是說,京味文學要回瞥出故都北京在其衰頹中散溢的現代流興。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