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語法_第1頁
(完整版)文言文語法_第2頁
(完整版)文言文語法_第3頁
(完整版)文言文語法_第4頁
(完整版)文言文語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斷句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判斷句。1、“者也”式。女口: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2、“者”式?!罢摺辈蛔g,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判斷詞“是”。如口:柳敬亭者,揚州之泰州人,本性曹。3、“,者也”式。如口: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4、 “,也”式?!耙病辈蛔g,翻譯時只在主謂之間加“是”。如口:和氏壁,天下所共傳寶也。5、“,”式。 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只需在主謂語之間加“是”。女口:劉備,天下梟雄。6、 “為”式。女口:人方為 刀俎,我為魚肉。(司馬遷鴻門宴)7、用“乃、即、則、皆、必”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2、。女口:今公子有急,此乃 臣效命之秋也。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8、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現(xiàn)較晚并且少見。女口:巨是.凡人,偏在遠郡。(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二、被動句1. “謂語+于”.用介詞“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如口: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觸龍說趙太后)2. “見+謂語”在動詞前邊用“見”表示被動。女口: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司馬遷屈原列傳)“見+謂語+于”:把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介紹出來,在動詞后加介詞“于”如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3. “受+謂語”在動詞前用“受”字來表示被動,女如:( 1)有罪受

3、貳。如果需引進主動者,就構(gòu)成了“ 受+ 謂語+于”的形式。女如 :( 2)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 制于人。4. “為+動詞”在動詞前邊加介詞“為”。這種句式的“為”和“見”不同:“見“是助詞,不能帶賓語,所以它總是緊挨著動詞;“為”是介詞,它可以緊挨著動詞(省略了賓語),也可以引岀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女口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5. “為所”式 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女口: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為”的行為主動者有時不出現(xiàn),或被承前省略了,變?yōu)椤盀樗比缈冢翰徽?,若屬皆且為所虜?。ㄋ抉R遷鴻門宴)6. “被+動詞”如口:舞榭歌臺,風(fēng)

4、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三、省略句1. 省略主語(1)承前省 廉頗為趙將,(廉頗)伐齊,大破之。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2)蒙后省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 .乃入?!保ㄋ抉R遷鴻門宴)(3)對話省 (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今日這事)甚急。”(司馬遷鴻門宴)2. 省略謂語(1)承上文謂語而省略,女口: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司馬遷鴻門宴)(2)蒙下文謂語而省略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豎追之。(3)喻省略,

5、即根據(jù)上下文一看便會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女口:后公改(任)兩廣,太監(jiān)泣別,贈大珠四枚。3. 省略賓語(所省多是代詞“之”。)(1)省略動詞后的賓語,如口: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詞后的賓語,如口: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4省略介詞j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詞“于”,還有介詞“以”“自”等,這些介詞與后面的賓語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當(dāng)這個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語時,這個介詞 常常被省掉。(1)省略介詞“于”,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2)省略介詞”以”,女口 :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3 )介詞“自”也可省略,如口:

6、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自)白帝,暮到江陵。(酈道元三峽)四、謂語前置(通常岀現(xiàn)在感嘆句和疑問句中。 )女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五、賓語前置1. 動詞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于動詞前。所謂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詞“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動詞“無”或無定代詞“莫”,這種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賓語是代詞,一般放在動詞謂語 之前。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屈原離騷)(2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在古漢語里,使用頻率高的疑問代詞為“何”字,其他還有“誰、孰、惡、安、焉、胡、奚、曷”等,它們作賓語

7、時,也放在 動詞謂語之前。如: 良問曰:“大王來何 操?”(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司馬遷鴻門宴)(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 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聽。表示動作對象的單一性和強調(diào)賓語, 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將副詞“唯(惟) ” 譯成“只”“只是”或“?!?“一定”等,而助詞“之” “是”是提賓的標志,不譯。 如成語“唯利是圖” “惟命是從” “唯 你是問”“唯才是舉”等,就是這種格式。2. 介詞賓語前置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與”、“從”、“自”、“向”等,它

8、們往往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結(jié)合,組成介詞結(jié)1構(gòu)。這些在介詞后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叫介詞賓語。ii tlJ t(1)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前。 王問:“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2)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diào)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 余是以記之。 一言以蔽之。(成語)(3)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一一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司馬遷鴻門宴)六、定語后置1. 構(gòu)成“中心詞+定語+者”。(相當(dāng)于結(jié)構(gòu)助詞“的”。)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 計未定,求 人可使報秦

9、者.,未得。2. 中心詞+之+定語+者 ”。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韓愈馬說)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3、中心詞+而+定語+者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張溥五人墓碑記)4、 “中心詞+之+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xué)) 1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 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七、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1. 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于”常放在謂語動詞后作補語,翻譯的時候,就把它作了狀語) 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2. 后置狀語:(介詞結(jié)構(gòu)“以”放在謂語后) 乃取蒙

10、沖斗艦十艘,載燥獲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特殊句式一、表陳述語氣1“有以”“無以”,分別譯為“有用來的辦法”“沒有用來的辦法”。如: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書博雞者事)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xué))2“有所一”“無所”,分別譯為“有的人(事、物)” “沒有的人(事、物)”。如: 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司馬遷鴻門宴)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司馬遷鴻門宴)3“何以.”,表示詢問行為所憑借的方式 方法,譯為“憑什么”“依據(jù)什么”。女口:君何以知燕王。(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4“比及一”譯為“等到的時候”。如: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11、,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5“以為” “以二二為”譯為“認為” “把當(dāng)作” “用做”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蘇軾石鐘山記)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蘇洵六國論)6“之謂也”“其之謂也”,譯為“說的就是啊”。女口: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其李將軍之謂也。(司馬遷史記李廣列傳)7“不亦二乎一譯為“不是嗎”女口: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樂乎。(論語)8“非不得”,表強調(diào),譯為“非不可”。如:則謂非草木不得。(芙?。┒?、表疑問語氣1“如何”“若何”“奈何”分別譯為“怎么”“怎么樣” “怎么辦”。女口:iy |W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司馬遷廉頗

12、藺相如列傳 )2“如二何一“奈二何“若二.何表示對事情不知道如何處置、對付,譯為“對怎么樣”“對該怎么辦呢”。女口: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西門豹顧曰:“巫嫗、三老不來還,奈之何?”(西門豹治鄴)則較死為苦也,將若之何?(林覺民與妻書 )3“何為”“何(奚)以為”,譯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 ”或“怎么(為什么)用得著呢” ” in m ” ” ii ii” n m 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4“何以二二耶譯為“怎么能呢”女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種樹郭橐(tu o)駝傳)三、表反問語氣

13、1“況乎“,譯為“何況呢”。女口: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蘇軾石鐘山記)2“豈二週匚” “豈二乎”“獨哉”,可譯為“難道嗎”。如:趙豈敢留璧得罪大王乎?(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 獨畏廉將軍哉。(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5“安得也哉”,譯為“怎么能夠呢”。女口:安得使予多暇日,以療梅也哉。(龔自珍病梅館記)6“安哉”,譯為“怎么呢”。女口: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張溥五人墓碑記)7“況歟”,譯為“何況呢”。女口:況草野之無聞?wù)邭e。(張溥五人墓碑記)8. “無乃與”譯為“難道不是嗎”。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9.

14、“何之有”,譯為“有什么呢”。女口: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 姜氏何厭之有?(鄭伯克段于鄢)四、表感嘆語氣1“何其.”“一何”,譯為“多么”“何等”。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歐陽修伶官傳序)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杜甫石壕吏)2“亦哉”,譯為“也啊”。如:亦盛矣哉。(張溥五人墓碑記)五、表推測語氣1“得無二二乎”“得無二耶”,表推測語氣,譯為“恐怕吧”。女口:吾輩得無苦貧乎。(記王忠肅公翱事)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蒲松齡促織)2“其二二乎一”除了表反問語氣外,也可以表委婉的推測預(yù)期,譯為“大概吧”。女口: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六、表判斷語氣

15、“唯(顧、.直I.:二.耳_ ”譯為“只是罷了 ”。如:此唯師心自用耳。(問說) 顧未有路耳。(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直好世俗之樂耳。(孟子見梁襄王)七、表選擇語氣“與使二亠一無寧二二.一”“與其一一寧”一“與其一孰若一”,表選擇,譯為“與其,不如”如: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林覺民與妻書)與其不遜也寧固。(訓(xùn)儉示康)八、表比較“二二孰與二二一”“二二與孰二二”,譯為“與相比,誰”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文言文18個虛詞文言虛詞“其”用作代詞1“他的”“它的”他""它"(包括復(fù)數(shù)) 其聞道也固先乎

16、吾。師說“我的”“我(自己)”“你的” “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那” “那個”“那些”“那里”及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這”“這個”“這些”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可”“還是”“恐怕”“或許”“難道” “怎么用作副詞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用作連詞“是還是”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如果”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

17、王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固定搭配【何其】譯為“多么”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文言虛詞“且”連詞遞進,“而且”“況且”肅宣權(quán)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赤壁之戰(zhàn)讓步,尚且,還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并列,又,又又,一面,一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鐘山記副詞將,將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狀語 暫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固定搭配【且夫】句首助詞“況且”“再說”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文言虛詞“若”動詞: 像,好像 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

18、良促織代詞:第二人稱代詞”你""你們”作定語時”你的”若入前為壽 ,壽畢 ,請以劍舞鴻門宴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若屬:你們這些 連詞/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假設(shè)":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赤壁之戰(zhàn)I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表選擇,相當(dāng)于”或""或者”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L表他轉(zhuǎn),至,至于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 固定搭配【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要說那”“像那”若夫霍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指揮若定。赤壁之戰(zhàn)【若何】怎么樣 .以閑敝邑,

19、若何?崤之戰(zhàn)虞兮虞兮奈若何文言虛詞“乎”表疑問”嗎""呢".表反問“嗎”.,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zhàn)“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鴻門宴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表測度或商量”吧”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感嘆句或祈使句”啊""呀”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赤壁賦 I句中的停頓處于是乎書介詞:"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乎:于)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師說(前一個“乎”:在;后一個“乎”:比)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20、勸學(xué)(乎:對)詞尾 “的樣子”“地”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文言虛詞“所”名詞;處所,地方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助詞;在v前與v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 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促織固定搭配【為所】“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表被動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舅浴勘硎拘袨樗鶓{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dāng)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表示原因。相當(dāng)于“的原因(緣故)”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所謂】: 所說的此所謂戰(zhàn)勝

21、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所在】(到處 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所在之處,處所 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促織練習(xí)鞏固1.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2. 臣所過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3. 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4. 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5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報任安書6.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7.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文言虛詞“之”動詞第三人稱代詞 他她它(們)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之:我)廉頗藺相如列傳 指示代詞,這,此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伐顓臾

22、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勾踐滅吳 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后置的標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后面,湊足音

23、節(jié),沒有實在意義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頃之,煙炎張?zhí)?。赤壁之?zhàn)去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文言虛詞“為”動詞J有“做”“作為” “充當(dāng)”“變成”“成為”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1以為,認為。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I判斷詞,是。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介詞f 表被動,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表目的。為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貨殖列傳序1 表原因。因為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⑶鹩汭表對象。給,替為君翻作琵琶行。I表示動作

24、.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對,向,跟等 。為之奈何?鴻門宴高中語文文言文語法講解文言特殊句式,第15頁,共14頁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呢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練習(xí)鞏固1. 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過秦論)2.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3. 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4. 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5.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貨殖列傳序6.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7.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8.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9.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鴻門宴)10.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11. 公為我獻之。

25、(鴻門宴)文言虛詞兼詞代詞語氣詞練習(xí)鞏固“焉”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谄渲校?。論語J 相當(dāng)于“于何”“在哪里”“從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相當(dāng)于“之” 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疑問代詞,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句末語氣詞,了,啊,呢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也_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師說 詞尾,相當(dāng)于“然 ”“的樣子”“地”盤盤焉,囷囷焉萬落阿房宮賦(盤盤焉:盤旋的樣子。焉,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囷囷焉:屈曲的樣子。囷,圓式倉廩,這里指回旋。)1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從這里)。(勸學(xué))2 .

26、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3 .割雞焉用牛刀(論語)4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5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文言虛詞“也”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句末語氣詞,(表判斷語氣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表肯定.陳述語氣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表感嘆語氣 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過秦論 表疑問或反詰語氣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句中語氣詞,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師說注意:1.看位置句中與句尾2. 看標點明確句子表達的語氣練習(xí)鞏固請給下列句子的句末加上標

27、點1.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2. 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3.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文言虛詞“以”介詞 表憑借,拿,用,憑著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表時間處所,于,在,從以八月十三斬于市。表原因,因為,由于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連詞表并列“而”“又”“而且”“并且”或省去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目的“而” “來”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表修飾,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而” “地”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榮表承接,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而"

28、;或省去動詞 :以為,認為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后)通假通“已”,已經(jīng)日以盡矣。通“已”,止 無以,則王乎?助詞(略)固定搭配 【以為】:認為,把 當(dāng)作或看作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把 作為或制成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以為:把它設(shè)為。)【以是】 【是以】卜相當(dāng)“因此”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兀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無以】:無法,沒有什么辦法用來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xué)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陳情表練習(xí)鞏固1.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鐘山記)2.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29、)3. 樊噲側(cè)其盾以撞。(鴻門宴)4.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5.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6. 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8.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9. 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10. 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11.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石鐘山記)文言虛詞因【見于】表示被動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愚溪詩序依照,根據(jù) 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依,憑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趁著,趁此 不如因而厚遇之。鴻門宴通過,經(jīng)由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鴻門宴因為,由于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

30、十思書畐恫:順承關(guān)系:于是,就;因而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I動詞:沿襲,繼續(xù)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文言虛詞于”"于"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guān)系。r 一.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 “在中”“向” “到” “自” “從” “跟” “同” “對” “對于” “給” “由于”等。在,從,到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xué)“在方面”“從中”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悔。游褒禪山記由于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學(xué)解向,對,對于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與,跟,同莫若遣心腹自結(jié)于東,以共濟世業(yè)。赤壁之戰(zhàn)

31、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二放在形容詞之后,表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xué) 三.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yīng)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固定句式【于是】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相當(dāng)于“于+此”,可根據(jù)”于"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在這時”“從此” “在這種情況下” “對此”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種情況下)捕蛇者說 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罅。廉頗藺相如列傳 于是余有嘆焉。(因此)游褒禪山記連詞,

32、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代漢語“于是”相同。一般位于句首。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練習(xí)鞏固1. 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2. 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quán)曰(赤壁之戰(zhàn))3.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4.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5. 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6.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7.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 受制于人 (赤壁之戰(zhàn))文言虛詞與.介詞和,跟,同。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彳給,替。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伶官傳序 I比,和比較。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連詞:連詞,表并列,和,跟,同然謀臣與爪

33、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勾踐滅吳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勾踐滅吳動詞 給予,授予。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I 結(jié)交,親附。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通假,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或疑問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固定搭配【孰與】【與孰】表示比較與選擇,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練習(xí)鞏固1. 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六國論)2. 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3.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4.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犢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5.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門宴)文言虛詞貝連詞f 表示承接關(guān)系。譯為“就”“便”,或譯為“原

34、來是”“已經(jīng)是”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鴻門宴)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表示條件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假使”“如果” “要是就”“那么” “就”“便”/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表示并列關(guān)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勺g為“就”,或不譯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guān)系。表示轉(zhuǎn)折時,用在后一分句,譯為“可是”“卻”;表示讓步時, 用在前一分句,譯為“雖然”“倒是”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35、。師說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名詞: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shù)論語六則。 準則,法則。 以身作則。文言虛詞者助詞 指人物事.時地“的”“的(人 東西事情)”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 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用在數(shù)詞后面“個方面”“樣?xùn)|西”“件事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放在后置的定語后面,相當(dāng)于“的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頃之,煙炎張?zhí)欤笋R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用在“今” “昔”等時間

36、詞后面,不必譯出近者奉辭伐罪。赤壁之戰(zhàn)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氣詞 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練習(xí)鞏固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文言虛詞而用作連詞1 表示并列關(guān)系,有時可譯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xué)2 表示遞進關(guān)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3 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37、4 .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但是""卻”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xué)5 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刹蛔g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6 表示因果關(guān)系,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7 表示目的關(guān)系,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固定搭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 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虎丘記【而后】才,方才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径鴽r】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既而】不久,一會兒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練習(xí)鞏固1.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蜀道難)2.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3.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4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5.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6.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