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史學與文獻(二)(1) 二、古代文獻與歷史典籍 反映中華古代文明的中國古代文獻,通常是指1911年以前歷代的刻本、寫本、稿本、拓本等,一般也稱為古籍。中國的古代文獻,浩如煙海。其數(shù)量之多,至今也沒有一個精確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據(jù)有關專家估計,不少于8萬種,也有估計為15萬種左右的。下面,先論述古代文獻的概貌,然后再考察歷史典籍。(一)古代文獻的分類中國古代,適應圖書的日益繁富,產(chǎn)生了一套根據(jù)學術淵源、著述流別的圖書分類法,逐漸形成為專門之學目錄學。1、七略到“四部”中國目錄學的源流,一般都從西漢末劉向、劉歆父子校理群書算起。漢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
2、26年),以圖書散亡,召劉向等校理各種圖書。每校一種,都著錄書名和篇名,介紹作者生平及思想,辨別真?zhèn)?,評說價值,寫成敘錄,上奏皇帝。后來這些敘錄匯集一起,稱為別錄。劉向死后,哀帝命劉向子劉歆續(xù)其父業(yè)。劉歆綜合群書編成七略,為輯(集)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shù)(數(shù)術)略、方技略,著錄圖書約13000卷。其中,輯略是綜述學術源流的緒論,另外六略才是分類目錄。漢書·藝文志“刪其要”,成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文獻目錄。其類目如下:六藝略 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jīng)、小學諸子略 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小說詩賦略 屈原賦
3、等25家、陸賈賦等21家、孫卿賦等25家、雜賦12家、歌詩28家兵書略 權謀、形勢、陰陽、技巧數(shù)術略 天文、歷譜、五行、耆龜、雜占、形法方技略 醫(yī)經(jīng)、經(jīng)方、房中、神仙魏晉之際,圖書分類有了新的發(fā)展。三國魏秘書郎鄭默根據(jù)皇家藏書編成中經(jīng),因已亡佚,分類不詳。西晉武帝時,秘書監(jiān)荀冒力因中經(jīng)另編中經(jīng)新簿,分群書為四部:甲部 六藝及小學等書乙部 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shù)丙部 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丁部 詩賦、圖贊、汲冢書這表明,從魏晉開始,圖書分類體系出現(xiàn)重
4、大變革。東晉初,著作郎李充整理圖書,“以類相從,分為四部”,編成晉元帝書目,“秘閣以為永制”。與中經(jīng)新簿不同的是,它換其乙、丙,“史記為乙部,諸子為丙部”1。這是最早以經(jīng)、史、子、集順序排列的圖書四分法,但四部名稱仍是甲、乙、丙、丁。南北朝期間,圖書分類大體是四分與七分兩個系統(tǒng)并存。官府藏書分類,基本采用四分,多沿襲晉元帝書目;私人藏書分類,大抵七分。七分圖書目錄,以南朝宋王儉七志和梁阮孝緒七錄為代表。王儉七志為經(jīng)典志、諸子志、文翰志、軍書志、陰陽志、術藝志、圖譜志,佛經(jīng)、道書附見,實為九類。阮孝緒七錄為經(jīng)典錄、記傳錄、子兵錄、文集錄、技術錄、佛錄、道錄,前四錄實際也是經(jīng)、史、子、集的排列順序
5、。唐初,魏征在高祖、太宗兩次大規(guī)模搜集、整理圖書的過程中,主持編制了流傳至今的皇家藏書目錄隋書·經(jīng)籍志4卷,把圖書分類的方法和理論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確定了中國文獻四方法的主導地位。隋書·經(jīng)籍志第一次正式用經(jīng)、史、子、集給四部命名,逐漸取代了甲、乙、丙、丁的名稱。每部又分若干類,共40類:經(jīng)部10類 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jīng)、論語、圖緯、小學史部13類 正史、古史、雜史、霸史、起居注、舊事、職官、儀注、刑法、雜傳、地理、譜系、簿錄子部14類 儒、道、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小說、兵、天文、歷數(shù)、五行、醫(yī)方集部3類 楚辭
6、、別集、總集道經(jīng)(附)佛經(jīng)(附)這一分類方法,基本為此后1300年各代官修書目所沿用。清修四庫全書總目的分類,也是以此為基礎進行增益的。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的著錄,大體反映了我國古代文獻發(fā)展的脈絡。2、經(jīng)、史、子、集述評(1)經(jīng)部述評經(jīng)部的形成,是中國封建社會尊崇儒術的產(chǎn)物。本來,這類圖書僅僅是一批古代文獻。相傳孔子收集魯、周、宋、杞等國文獻,整理出六部書,即所謂“丘治詩、書、易、禮、樂、春秋六經(jīng)”2。春秋戰(zhàn)國,諸侯爭霸,反映在學術上是百家爭鳴,沒有哪一種學說在社會上占絕對的統(tǒng)治定位。秦始皇在政治上統(tǒng)一了中國,但在思想上未成一統(tǒng)。漢武帝時,政治上中央集權
7、,思想上開始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思想長期一統(tǒng)于儒的局面?!傲?jīng)”因此被列居古代文獻之首。當時以通行文字隸書書寫的傳世“五經(jīng)”(樂已亡),后來稱為“今文經(jīng)”。秦始皇焚書時私藏的這類書,此時陸續(xù)出世,因是用未統(tǒng)一文字之前的篆文書寫,故稱“古文經(jīng)”。文字、版本的區(qū)別,因門戶之見,漸漸成為水火不相容的兩個對立學派。今文經(jīng)學派尊奉孔子,盛于西漢,至西晉末走向衰落。古文經(jīng)學派崇奉周公,始盛于東漢后期,其后2000年基本處于優(yōu)勢地位?!傲?jīng)”排列順序,兩派也有爭論。今文經(jīng)學認為“六經(jīng)”是孔子作以教人的,有微言大義,應按深淺程度為序,主張詩、書、禮、樂、易、春秋的次第。古文經(jīng)學認為
8、“六經(jīng)”是周公舊典,應按時代先后為序,主張易、詩、書、樂、春秋的次第。易本是古代占卜的書,相傳有三種:一是夏代的易,叫連山;一是商代的易,叫歸藏;一是周代的易,叫周易。各代目錄中,所著易,實即周易。其書分“辭”、“傳”兩部分,“辭”是釋卦的文字,“傳”是釋辭論卦的文字。全書多涉天地萬物變化的道理,包含諸多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書即尙書,指“上古的書”而言,是戰(zhàn)國以前各個時代的官方文件匯編。該書是“六經(jīng)”中問題最多的一部,不僅有今文、古文之分,更有真、偽之別。歷代學者,分成兩派,各執(zhí)一端,爭論不休。清代閻若璩作古文尙書疏證,才算是將真?zhèn)螁栴}搞清楚。今文尙書28篇,不僅記述了當時的重要歷史事件,也反映
9、了古代的社會制度、階級關系,還有古代天文、地理方面的重要史料。詩是西周詩歌的名篇選集,選收305篇,分風、雅、頌三大類。“風”亦稱“國風”,多為民歌,反映社會風俗和民情?!把拧睘閷m廷樂歌,反映部分政治情況?!绊灐笔羌漓牍砩竦捻炘~,反映其先祖的部分事跡。禮包括儀禮、禮記、周禮,又稱為“三禮”。儀禮是古代禮儀匯編,包括冠、婚、喪、祭、朝聘、宴享等禮儀程序,從中可以了解古代親屬關系、宗法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統(tǒng)治者生活情況。禮記是專門討論禮制的專集。漢書·藝文志稱其為“七十子后學所記”。西漢傳禮儒生戴德所穿85篇稱大戴禮記,戴圣所傳49篇稱小戴禮記。“十三經(jīng)”中的禮記是小戴禮記。周禮最早稱周官
10、,唐代始稱周禮。該書主要記載古代官制,是關于春秋戰(zhàn)國重要國家周、魯、宋等官制的匯編。全書六篇,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秦以后失冬官一篇,漢河間獻王以考工記一篇補入。春秋是中國古代編年體史的雛型,因文字過于簡短,缺乏對史事的完整記述,后來注家蜂起。傳春秋的有左氏、公羊、谷梁、鄒氏、夾氏等五家。漢代僅存“三傳”,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大體以春秋編年為據(jù),記述這一時期的歷史。公、谷二傳,專釋春秋體例和“微言大義”。漢代因樂經(jīng)已亡,有易、書、詩、禮、春秋稱為“五經(jīng)”,又以論語、孝經(jīng)、小學為讀“五經(jīng)”的基礎。唐初,顏師古考訂“五經(jīng)”文字,形成“五經(jīng)”定本;孔穎達撰五經(jīng)正義,成為官方權
11、威解釋。同時,將易、詩、書、“三禮”、“三傳”合稱“九經(jīng)”。唐文宗時,又加孝經(jīng)、論語、爾雅為“十二經(jīng)”,刻于國子學。宋代,增列孟子于經(jīng)部,是為“十三經(jīng)”。由于經(jīng)學的新變化,至南宋,朱熹極力推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和論語、孟子,認為是經(jīng)典基礎,為學之本,并親自作注,稱為四書集注。由此,經(jīng)部中又出現(xiàn)了一個“四書”的名目。如果說中國古代文獻中經(jīng)部的基本著作是“十三經(jīng)”的話,那么注釋、發(fā)揮它們的著述則多如牛毛。以論語而言,它是后來才列入“經(jīng)典”的,又不是“經(jīng)典”中的一流論著,注釋、發(fā)揮它的書竟達3000多種。這種奇特的現(xiàn)象,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這正是思想一統(tǒng)后的墨守成規(guī)和對學術思想限制的必然結果。它使思
12、想理論難以獲得新的發(fā)展,使學術研究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隨著這種書籍的繁多,注釋、發(fā)揮經(jīng)典的體裁也是五花八門,并在唐代以前基本齊備。南宋光宗時,選擇了有代表性的注釋,合刊群經(jīng)注疏,成為十三經(jīng)注疏。此后500多年,就連注釋、發(fā)揮“十三經(jīng)”有成就的著述也幾乎絕跡,更加表明思想一統(tǒng)帶來的僵化的趨勢。清代考據(jù)之學興盛,經(jīng)部書是其研治群經(jīng)之作,名為皇清經(jīng)解。光緒時,王先謙又補刻了皇清經(jīng)解續(xù)編。經(jīng)部書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主體,不乏糟粕。但其中又保存了不少有價值的歷史材料,為我們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哲學、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歷史學者對經(jīng)部書的研治,多少也反映了各個時期的政治思想和社
13、會狀況,同樣提供了研究中國封建社會歷史的有用材料。我們應當以嚴肅認真、科學客觀的態(tài)度,進行切實的批判總結。關于史部書,第一節(jié)已敘其形式多樣,后面還將著重考察史籍的基本系列,此處從略。(2)子部述評子部書,起初是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爭鳴之作。當時,儒家僅是諸子中的一家。漢武帝搞“獨尊儒術”以后,儒家重要著作被視為經(jīng)典,其它各學派的代表作被降到次要地位。但是,由于先秦諸子是在社會大變革時期陸續(xù)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的,他們紛紛闡述各自的種種主張,以應社會變革之需,因而諸子學說的內容包羅廣泛,政治、經(jīng)濟、軍事、教育、文學,等等,皆有論說。漢書·藝文志中的“諸子略”專收當時各學派的論著,共九家
14、,反映東漢以前諸子學說“各推所長”的情況以及“諸子之言”與“六藝之術”“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的關系。東漢以后,在尊儒的一統(tǒng)形勢下,百家之言不得發(fā)展,日漸衰落。但科學技術并不因統(tǒng)治思想的一統(tǒng)而停止發(fā)展,反映科學技術成就的圖書則在不斷增多。唐初編制隋書·經(jīng)籍志時,認為漢書·藝文志中的“諸子略”雖為“圣人之教”,“而有所偏”,兵書、天文、歷數(shù)、醫(yī)方等也是“圣人之政”,只不過“所施各異”?!叭羰箍偠贿z,折之中道,亦可以興化致治”。基于這樣的認識,隋書·經(jīng)籍志便把漢書·藝文志中的諸子、兵書、術數(shù)、方技四略一并歸入了子部。這表明唐初是將科技書與諸子書等同看
15、待的,因而擴大了子部著錄的范圍。概括地講,子部14家,儒家“紀仁義教化”,道家“紀清凈無為”,法家“紀刑法典制”,名家“紀循名責實”,墨家“紀強本節(jié)用”,縱橫家“紀辯說詭詐”,雜家“紀兼敘眾說”,農(nóng)家“紀播植種藝”,小說家“紀芻辭輿誦”,兵家“紀權謀制度”,天文“紀星辰象緯”,歷數(shù)“紀推步氣朔”,五行“紀卜筮占候”,醫(yī)方“紀藥餌針灸”。3其后,一方面隨著集權政治的強化、思想控制的嚴密,非儒學派或被視為“離經(jīng)叛道、顛倒是非”,或被指為“懷詐狹私,熒惑視聽”,都要遭到嚴厲的“掊擊”、“屏斥”。4另方面,又認為“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5,科學技術長期不受重視,置于可有可無的地位。鑒于此二者,
16、凡是君子所不為的經(jīng)、史、集三部之外的書,都納入子部。因此,子部書在四部中最為龐雜。清修四庫全書總目對此有一番理論論述,并調整了排列順序,以儒家(經(jīng)以外用儒家觀點講學論事以及闡釋孔孟學說之書)、兵家、法家(論法制理論之書)、農(nóng)家、醫(yī)家、天文算法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術數(shù)、藝術二家“皆小道之可觀者”,譜錄、雜家、類書、小說“皆勞資參考者”,釋家、道家二氏為“外學”。同時強調,“儒家尚矣”,其它各家“皆儒之失其本原者各以私智變?yōu)殡s學而已”。6對于子部書的研究,在四部中可謂最薄弱了,同經(jīng)部的情況出現(xiàn)強烈的反差,這很值得深思和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3)集部述評不少學者認為集部主要是文學方面的書籍,
17、似有絕對化之嫌。最初,七略有“詩賦略”專收詩賦,可以說是文學性質的。南朝梁阮孝緒七錄有文集錄,分楚辭、別集、總集、雜文四部,圖書分類中文集之名始于此。隋書·經(jīng)籍志集部分楚辭、別集、總集三類,略去雜文一類。大約自東晉始,集部書已不再單單是文學作品,而是帶匯集性、綜合性的個人作品和諸家作品。按傳統(tǒng)說法,中國古代文學有兩大源頭,一是詩,二是楚辭。詩被列入經(jīng)部,剩下只有楚辭。楚辭作為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文學,到西漢不少文人寫下類似作品,楚辭便成為全國性的文學。劉向輯錄屈原至西漢諸家的這類作品,為楚辭16篇。東漢王逸在劉向楚辭基礎上加進他本人和班固的作品,編成了楚辭章句,逐篇注釋。宋洪興祖又撰楚辭
18、補注,在王逸基礎上一一疏通證明,補注于其后,并多闡發(fā),“于楚辭諸注之中,特為善本”7。朱熹認為王、洪二家均詳于訓詁,未得意旨,特著意闡發(fā)意旨,這與理學家注經(jīng)的精神是一致的。別集,指個人作品的綜合集。隋書·經(jīng)籍志認為“別集,蓋漢東京之所創(chuàng)”。四庫全書總目同意此說,亦認為“集始于東漢”。章學誠則以東漢“文集之名猶未立”,“實仿于晉代”8。別集的編輯,有自編、門人后學編及后人、親朋編。一般說來,自編較之他人所編謹嚴。自編別集始于六朝,唐末已有專集刊版印行。其編輯方法,有依體裁分為前集、后集的,又有依精粗分為正集、外集的,也有依多少分為全集、選集的,等等。一集中還有內、外,正、續(xù)等編排方法。至于別集取名,章學誠也有過評論:“人心好異而競為標題”,“巧立名目,橫分字號”,“遂使一人詩文,集名無數(shù)”。9總集,指諸家作品的綜合集。作為文學總集,起源很早。詩、王逸所輯楚辭,便是古代詩歌、楚辭一體的總集。就各體綜合性總集而言,隋書·經(jīng)籍志、四庫全書總目都以西晉摯虞文章流別集為始。文章流別集分體選集古今文章,并按篇論其優(yōu)缺點。其書今已不傳。現(xiàn)存最早的總集,便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所編文選,又稱昭明文選。蕭統(tǒng)所選,上起周代,下至梁朝,“事出于沈思,義歸乎翰藻”10者,即收錄的是藝術構思深沉、文章詞藻華麗的文學作品。全書分文體為38類。文選一書對于后世頗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土方工程承包合同附地質勘察及風險評估條款3篇
- 一級醫(yī)院醫(yī)保工作總結(12篇)
- 2024年圍擋材料環(huán)保認證銷售與服務合同3篇
- 招標文件審批示例
- 電腦設備批量采購合同模板
- 房建項目勞務分包條約
- 房屋買賣合同爭議再上訴
- 短期信用借款合同樣式
- 園林工具購銷合同
- 綠植維護管理合同
- 線路工程灌注樁施工作業(yè)指導書施工方案
- 重力壩的分縫與止水
- 三重管高壓旋噴樁施工工藝規(guī)程與施工方案
- 個體診所藥品清單
- 藥品招商流程
- PFMEA的嚴重度SOD的評分和優(yōu)先級別
- 國網(wǎng)基建國家電網(wǎng)公司輸變電工程結算管理辦法
- 100道遞等式計算(能巧算得要巧算)
- 中國地圖含省份信息可編輯矢量圖
- 路政運政交通運輸執(zhí)法人員考試題庫
- 企業(yè)技術標準化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