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漢簡兩組字考察(1)_第1頁
居延漢簡兩組字考察(1)_第2頁
居延漢簡兩組字考察(1)_第3頁
居延漢簡兩組字考察(1)_第4頁
居延漢簡兩組字考察(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居延漢簡兩組字考察(1)    一 “並”和“并” 古漢語“並、并” 二字,均可作動詞、副詞、連詞等,用法相近,在某些古籍中可以交替使用,難以看出二字的區(qū)別;現(xiàn)代漢語它們構(gòu)成繁簡字的關(guān)系。但居延漢簡中它們用法不同?!皝K”主要用為人名用字,此外還可作時間副詞和介詞;“并”主要用作范圍副詞和時間副詞。 目前學(xué)術(shù)界對居延漢簡“並、并”二字的處理 居延漢簡是我國漢代居延和肩水兩都尉府的行政文書檔案。已發(fā)表的有兩部分,習(xí)慣上將1930年居延發(fā)現(xiàn)的漢簡稱為居延舊簡,或舊居延漢簡;將19721982年居延發(fā)現(xiàn)的漢簡稱為居延新簡。論文材料來自舊簡和新簡兩部分。 舊簡發(fā)現(xiàn)

2、時代較早,已取得很大的研究成果,釋文版本也較多,目前較為通用的是居延漢簡甲乙編2(以下簡稱甲乙編)和居延漢簡釋文合校(以下簡稱合校)。甲乙編將圖板、釋文、附錄、附表結(jié)合在一起,給研究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且釋文文字依圖版照錄,沒有作簡化處理。 “并、並”二字一般依圖版照錄,但有個別地方誤釋。合校是舊居延漢簡釋文較為普及的版本,參照多種底本,釋文準(zhǔn)確性高,但無圖板,且“釋文盡量使用現(xiàn)代簡化字,只有極少必要的字保留繁體字”,1舊居延漢簡中的“并、並”合校一律釋作“并”。新簡釋文版本主要有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的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燧和居延新簡甲渠候官(以下簡稱新簡);前者也采用了簡

3、體釋文的方式,無圖板。新簡除收錄甲渠候官與第四燧遺址出土簡牘的釋文和圖板外,又增加了1972年至1982年間在居延地區(qū)及復(fù)查甲渠候官遺址時所獲簡牘的釋文和圖板,資料集中,圖板清晰,影響較大。3 但甲乙編和新簡對這兩個字存在著個別誤釋現(xiàn)象。中國簡牘集成·甘肅、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卷4(以下簡稱集成)收錄了新舊居延漢簡的釋文,集成晚出,吸收了近幾年有關(guān)論文對文字的考校內(nèi)容,并參照居延漢簡補(bǔ)編5補(bǔ)充了甲乙編未曾收錄的編號簡和未有編號的簡牘。但釋文將舊簡中的“并”一律釋作“並”,對新簡“并、並”二字的處理體例不統(tǒng)一,有將“并”釋作“並”的,也有將“並”字釋作“并”的。6研究居延漢簡的學(xué)者多以合校和新

4、簡為底本,所引用的簡牘出現(xiàn)“並”字時,或者舊簡釋文材料作“并”,而保留新簡中的“並”;或者將新舊簡中的“並”都釋作“并”。這些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研究者對居延漢簡中這兩個字關(guān)系的認(rèn)識還不是十分清楚,因而對這兩個字有進(jìn)一步研究的必要。 居延漢簡“并、並”二字用法介紹 我們調(diào)查居延漢簡的“並”、“并”二字用法時,舊簡材料將合校中的所有“并”字與甲乙編的圖板一一核對,并參考集成增加了甲乙編沒有收錄的釋文。新簡材料以新簡釋文為依據(jù),將新簡釋文中的“並”、“并”字與圖板逐一核對。文中引文,出自舊簡的,均采用合校的編號,出自居延漢簡補(bǔ)編的釋文,前加,以示區(qū)別;出自新簡的,采用新簡的編號。 (一)“並”

5、居延漢簡“並”字共出現(xiàn)118次:舊簡53次,新簡65次。 第一、人名用字,有100例。 人名用字除李振宏、孫英民先生居延漢簡人名編年中提到的神爵年間的甲渠令史並,建昭年間的令史並,河平年間的王並,元延年間的蕭並,元壽年間的並,元始年間的垣並,元始年間的並,天鳳年間的並,王莽時期的張並,周並,郭並,徐並外8,還有時代難以判斷的74例。舉例如下: (1)責(zé)錢善食,馬並曰:諾。即持程書因細(xì)君取馬及責(zé)錢五千。35.12,135.21 (2)甲渠官 張並印,六月丁酉門卒同以來55.19,137.1,254.20 (3)當(dāng)陽里唐並年十九長七尺三寸黃黑色,八月辛酉出。62.34 (4)千人令史居延廣都里公乘

6、屈並75.23 (5)第一燧長趙並初除詣官287.22 (6)呂尚桼月重,一八月壬申自取,一桼月癸卯張並取。史監(jiān)入脂谷桼斗五升,廩望桐隊長傅育十二月食。EPT4.44 (7)武賢燧卒郭並 見 EPT43.71 (8)尉史並白:教問木大小賈謹(jǐn)問木大四韋長三丈韋七尺長二丈五尺 毋櫝漸EPT65.120 (9)出粟三石三斗三升少 給伏胡隊長纂臨五月食 四月戊午卒成並取ESC.31 (10)卒史淖並 八月奉千二百ESC.82 此外“並”字人名還見于簡27.4;73.14;122.18;123.24;155.14B ;163.20;163.21;178.24;188.35;215.3;234.1;336

7、.23;339.11;350.62;EPT43.298;EPT44.30AB;EPT51.574;EPT52.278A ;EPT52.620;EPT59.182;EPT59.514;EPT59.533;SC.48;ESC.58;ESC.110A等。 第二、地名用字,有10例。其中“並山燧”9例,“並延里”1例。 (1)肩水候官並山燧長公乘司馬成中勞二歲八月十四日,能書會計治官民,頗知律令武。13.7 (2)肩水並山燧長觻得成漢里王步光403.6 (3)昭武騎士並延里蘇憲十四562.23 “並山(燧)”還見于簡177.15;182.28;349.11;387.5;433.25;502.3等。 &

8、#160;   第三、用作時間副詞,表示同時、一起義,有4例。 (1)囗有大眾不去,欲並入為寇108.20 (2)寫移疑虜有大眾不去,欲並入為寇。278.7A (3)候長只、未央、候史包、燧長畸等疑虜有大眾欲並入為寇。檄到,只等各循行部界中。278.7B (4)欲並入為寇,檄到308.32 這四枚簡都出土于瓦因托尼,簡文敘述事件相同,或?yàn)橐淮问录募o(jì)錄,其中例(2)、例(3)為同一枚簡正反面的文字。 第四、可能用作介詞,有2例9: (1)居延候官定居燧長王 食告曰肩水吏逐亡卒,它毋所過邸,並河囗囗囗41.35 (2)並縣索隨車道東北248.8 楊樹達(dá)先生將這種用法

9、的“並”稱作“方所介詞”,認(rèn)為其用法與“旁”字相同。10 第五、簡文殘缺厲害,“並”意義不明,2例。 (1)囗並52.11 (2)君囗等並囗100.16 (二)“并” 居延漢簡“并”共出現(xiàn)47次:舊簡20次,新簡27次。7用法如下: 第一、用作范圍副詞,有26例。 1與“凡”用法相近,用于統(tǒng)計數(shù)量。有19例。 (1)凡并重廿斤一兩半兩 25.7A (2)戍卒魏郡貝丘里楊通 貰賣八 布八匹,匹直二百卅,并直千八百卌。311.20 (3)二賈六十,檠繩十四賈廿八,萆一賈廿,白葦三利賈六。 凡并直二百九十四317.24 (4)第廿五燧卒唐熹自言貰賣白紬褥一領(lǐng)直千五百,交錢五百。凡并直二千EPT51.

10、302    (5)四尺、下廣丈二尺、深四尺,積卅二萬一千卌八尺,秩程土并出人功四百卌一尺六寸。EPT58.37 (6)恩糴大麥二石付業(yè)直六千,又到北部為業(yè)賣肉十斤直谷一石,石三千,凡并為錢二萬四千六百,皆在粟君所。EPF22.13- EPF22.14 這種用法的“并”還見于以下簡239.15;286.19A ;EPT50.58;EPT53.103;EPT59.401;EPT59.548A ;EPT59.858等。 用來統(tǒng)計數(shù)量的“并”與“凡”用法相同,“凡”、“并”同義可連用。居延漢簡中“凡并”連用的有7例。 另有1例殘簡“凡已得并117.42”,其中

11、“并”或可用作統(tǒng)計數(shù)量的范圍副詞。 “并”用于統(tǒng)計數(shù)量,在傳世文獻(xiàn)中不多見,現(xiàn)有虛詞辭典、古漢語語法方面的著作很少提及“并”的這種用法。 2只用來表示范圍的全部,不統(tǒng)計數(shù)量,與“皆”、“俱”等用法相同,表示全部、完全之義。有7例。 (1)百七十,謹(jǐn)并勞付吏等145.12 (2)出小囗付豐,嬰中有米七斗及鞏中皆并遣豐,愿以寧卿印封之。287.15A (3)并合和,以方寸匕497.20 (4)臣謹(jǐn)案,令曰發(fā)卒戍田,縣侯國財令史將二千石官、令長吏并將至戍田所。EPT51.15 (5)放毋狀,當(dāng)并坐叩頭死罪死罪。EPF22.201 這種用法的“并”還見于簡127.13A ; EPT11.6B 例(3)

12、簡文列舉幾種藥物后,指出對這幾種藥物集中調(diào)和配制時用“并”,簡EPT56.228句式與之相同,副詞用“皆”: 一分,栝樓、 瞇四分,麥丈句厚各三分,皆和。以方寸匕取藥一,置杯酒中,飲之,出矢鍭。 “皆”、“并”同義,可連用。居延漢簡“皆并”連用見于簡287.15A。 第二,用作時間副詞,表示同時,有12例。 (1)令史三人并居第二燧89.18 (2)腆毋狀,當(dāng)并坐罪,當(dāng)死290.4 (3)臣謹(jǐn)案,令曰發(fā)卒戍田,縣侯國財令史將二千石官、令長吏并將至戍田所。EPT51.15 (4)長偏齋事,并將車父卒董利EPT52.167 (5)放毋狀,當(dāng)并坐叩頭死罪死罪。EPF22.201  

13、0;  時間副詞“并”還見于簡 EPT6.89;EPT57.64;EPF22.264;EPF22.265;EPF22.278;EPS4T1.3;EPS4T2.105     當(dāng)強(qiáng)調(diào)多個主體同時進(jìn)行某種動作時,“并”便由范圍副詞的用法引申出了時間副詞的用法。雖然“並”“并”都可以作時間副詞,但“並”尤其強(qiáng)調(diào)時間上的一致性,而“并”對時間共時性的要求不是很嚴(yán)格,只要在一個大的時間段內(nèi)共同行動即可,如上例(1)“并居”,例(2)“并坐”等。其中“并居”,居延漢簡又作“俱居”(簡),說明“并”的時間副詞與范圍副詞之間關(guān)系的密切。 第三、用作連

14、詞,有6例。 (1)今寫所治亭別被兵籍,并編移書到。光以籍閱具卒兵。7.7A (2)恩到觻得賣魚盡,錢少,因賣黑牛,并以錢卅二萬付粟君妻業(yè),少八(萬)。EPF22.10- EPF22.11 連詞“并”還見于簡EPT48.22AB ;EPF22.24;EPF22.27等。 第四、用作動詞,有1例。 漢兼天下,海內(nèi)并廁 9.1C 此簡為倉頡篇?dú)埡啞?第五、文意不明,有2例。 (1)書甚并武77.59A (2)五斗二升廿七分升廿六術(shù)曰并上下126.5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居延漢簡“并”“並”用法不同,“并”主要用作范圍副詞,“並”主要為人名、地名用字。兩字同簡出現(xiàn)時,尤其能體現(xiàn)出它們的這種區(qū)別。

15、如: 元壽二年十二月庚寅朔戊申,張掖居延都尉府博、庫守丞賢兼行丞事,謂甲渠鄣候,言候長楊裦私使卒,并積一日,賣羊部吏故貴卌五,不日跡一日以上;燧長張譚毋狀,請斥免。府書案:裦私使卒,并積一日,燧長張。掾宣首屬長書佐並。 EPT59.548AB 此簡文是一份西漢哀帝時期的官文書,內(nèi)容是張掖居延都尉博、庫守丞賢兼行丞事因候長楊褒犯有私自使用戍卒為自己做私事、將羊以超過時價45錢的價格賣給部吏、不履行“日跡”職責(zé),缺勤一天三項罪,而向甲渠鄣候請求“斥免”候長楊褒的一份報告?!安ⅰ?、“並”同時出現(xiàn)在這枚簡的正反兩面,很明顯“並”是都尉府書佐的人名,“候長楊裦私使卒并積一日”句中的“并”字,不是卒名,而

16、是范圍副詞,與“凡”的用法相同。如: 卒蘇漢癸卯日跡盡壬子,積十日毋人馬蘭越塞天田出入跡,凡積卅日。EPT43.32 居延漢簡人名編年在敘述元壽年間人名時引有該段文字,作者認(rèn)為這段文字“居延都尉博、居延庫守丞賢、候長楊褒、燧長張譚、掾宣、守屬長、書作并等七人,同見于一枚紀(jì)年檢”。11沒有把前一“并”字當(dāng)作戍卒的人名,這是很正確的。     即使同是作為副詞,它們的意思也稍有差別,“并”強(qiáng)調(diào)的是歸總、范圍的全部或是動作大體上的同時進(jìn)行;“並”強(qiáng)調(diào)動作的同時發(fā)生。例見上文。 不區(qū)分這兩個字,有時容易引起對句子的誤解,除上文已討論EPT59.548AB簡,我們

17、再舉幾個例子。 以下二例中的“並”不用作范圍副詞: 第十候長忠將蕭並詣官三123.24 將,帶領(lǐng)。此句不當(dāng)在“蕭”后點(diǎn)斷,“蕭並”為人名。 第十六燧長顧並已得七百一十,少三百九十180.38 此句“顧並”為人名,“並”與“凡”用法不同,“並已得”不是“凡已得”的意思。 以下二例中的“并”不是人名用字。 令史三人并居第二燧89.18 甲乙編、集成作“并居”作“並居”,此句如果標(biāo)點(diǎn)作“令史三人,並居第二燧?!眲t“並”依居延漢簡“並、并”二字的用法推測,有誤認(rèn)為人名的可能。 囗見 十七燧卒槐里常見 長趙匡并十七燧,為吏卒載食EPT48.22AB 集成“并”作“並”。居延漢簡“並”字人名多為二字,三字

18、人名的,也作“並”。如:簡178.24中的“張囗並”,敦煌漢簡2031的“周生並”?!摆w匡”又見于簡71.6和EPF22.258,“趙匡”為第三燧長。該句“并”為連詞,是一起的意思,“十七燧”后省略“卒槐里常見”,該簡的意思是(第三燧長)趙匡與十七燧卒槐里常見一起為吏卒運(yùn)載糧食。    以下二例中的“並”不用作連詞。 謹(jǐn)驗(yàn)問守候長就辭:燧長垣並、卒梁不示坐常相婢亡越囗部塞天田。133.11 “垣並”又見於簡163.20,“垣並”為人名。 即日候長薌良、傅育、並妻、業(yè)責(zé)已決,遣。EPT4.1 集成“並”作“并”。此句“薌良、傅育、業(yè)”均為人名,“並”為人名

19、用字,不是連詞。通過相關(guān)簡EPT4.44 ,EPT4.46,可知“並”即“張並”,“業(yè)”即“常業(yè)”。 二 “乃”和“迺” 古漢語“乃、迺”二字,均可作代詞、副詞、連詞等,一些辭書和訓(xùn)詁著作將“迺”、“乃”二字互訓(xùn);現(xiàn)代漢語將這兩個字作為異體字處理。居延漢簡中它們用法不同:“乃”主要用作時間副詞,“迺”主要用作指示代詞。 目前學(xué)術(shù)界對居延漢簡“乃、迺”二字的處理 甲乙編、合校、新簡等居延漢簡幾種釋文版本對居延漢簡“乃”、“迺”二字的處理情況,概括來講,即:合校和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燧“迺”字全部作“乃”;集成將簡體釋文版本的“乃”全部改釋為“迺”,而保留繁體釋文的“乃”字;12甲乙編和新簡照錄

20、圖板文字。目前研究居延漢簡的學(xué)者,所引用的簡牘出現(xiàn)“迺”字時,或者徑寫作“乃”字,或保留新簡釋文的“迺”字。 居延漢簡“乃、迺”二字用法介紹 與調(diào)查“並”、“并”用法相同,通過調(diào)查,我們得出“乃”、“迺” 二字在居延漢簡中用法不同。下面分別介紹: (一)“乃” 居延漢簡“乃”共出現(xiàn)51次:舊簡16次,新簡35次。 第一、用作副詞,有42次。 1表示動作行為在具備了一定的條件之后才發(fā)生、出現(xiàn)??勺g為“才”、“才能”等,有15次。 (1)積七日,乃詣隧,解何?484.3 (2)若貪利,欲不盡予安定等錢,今安定等自言,乃予錢。EPT51.120 (3)家毋見穀,當(dāng)買車及牛,乃及能自起田作。EPT65

21、.41A (4)諸有功,校皆有信,驗(yàn)?zāi)诵匈徺p。EPF22.230 (5)諸有功者校皆有信,乃得行購。EPF22.692 (6)人立不止,使女百歲立乃止。王問人何為。人曰生狂士死,早歸土耳。EPT65.334A 這種用法的“乃”還見于簡123.53;332.12;486.107;EPT52.352;EPF22.520;EPF22.580等。 2、表示動作行為前后有時間上的相承關(guān)系,有13次。 (1)先以證不言請出入罪人辭乃爰書3.35 (2)廩諸當(dāng)之延城,甚赴難一也。至乃踰法度護(hù)辟客久。505.25 (3)詔書律變告,乃訊問,辭EPT51.270 (4)而不更言請辭所出入罪反罪之律辨告,乃爰書驗(yàn)

22、問。EPF22.330 這種用法的“乃”經(jīng)常與“先”配合使用,構(gòu)成“先乃”的格式??勺g為“先然后”、“先再”等。除上舉例(7)外,再如: (5)建武三年十二月癸丑朔乙卯都鄉(xiāng)嗇夫?qū)m以廷所移甲渠候官書召恩詣鄉(xiāng),先以證財物故不以實(shí)臧五百以上,辭已定,滿三日而不更言,請者以辭所出入罪反罪之律辨告,乃爰書驗(yàn)問。EPF22.1- EPF22.3 (6)建始元年四月甲午朔乙未,臨木候長憲敢言之。爰書雜與候史輔驗(yàn)問燧長忠等七人。先以從所主及它部官卒買三日而不更言請書律辨告,乃驗(yàn)問燧長忠、卒賞等。EPT51.228 上舉例(3)、(4)當(dāng)為“先乃”的殘簡。 這種用法的“乃”還見于簡EPT58.65;EPT59.

23、660;EPF22.21;EPS4T2.97等。 3、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發(fā)生、出現(xiàn)比預(yù)想或希望來得晚??勺g為“才”,有8次。 (1)會月十日,何故至今乃詣官,又後假千人。EPT51.464 (2)根前白候爰書,言敞後不欲言,今乃言。EPT52.178 (3)第廿一燧舉堠上一苣火和,受第廿桼燧,不知數(shù),傳到乃舉火囗受第十五燧。EPF16.57B,EPF16.57C (4)官去府七十里,書一日一夜當(dāng)行百六十里,書積二日少半日乃到。解何?EPS4T2.8A 這種用法的“乃”還見于簡EPT51.511;EPT52.161;EPT53.77;EPT65.366 4、起加強(qiáng)反問語氣的作用,有1次: (1)

24、前日掾?yàn)閺埍姘l(fā)喪,失不知。皆詣乃守之? EPF22.776A     5、雖然可以判斷“乃”為副詞,但由于簡文殘缺,不好判斷具體用法,有5次。分別見于簡:37.62;140.4B;484.20;EPT48.34B;EPT57.38 第二、用作第二人稱代詞,有1次。 乃翁張居非前張囗EPF22.524 第三、人名用字,有3次,出現(xiàn)在同一枚簡中,為同一個人的人名。 葉、宋乃始張伯丈叩頭言/子翹、子玉足下善毋恙間者久不相見良苦迫塞上,甚邑邑毌己年時去囗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子翹、子玉囗囗乃始囗。EPT50.42A/EPT50.42B 敦煌漢簡簡1301有“張乃始”,漢書有“江乃始”。 還有4例殘簡,1例簡文語義較為模糊。 (二)“迺” 居延漢簡“迺”字出現(xiàn)115次:舊簡37次,新簡78次。除殘簡11次,習(xí)字簡1次外,103次“迺”都用作指示代詞。楊樹達(dá)先生認(rèn)為此種用法的“迺”為“指示形容詞”,意思是“是也,此也?!?3我們認(rèn)為這種用法的“迺”字為指示代詞,居延漢簡指示代詞“迺”用法如下: 第一、出現(xiàn)在時間詞語前。時間詞可以是年、月、日,也可以是一天中的某個時辰。 (1)戍卒東郡畔戍里靳龜 坐迺四月中不審日行道到屋蘭界中,與戍卒函何陽爭言斗以劍擊。傷右手指二所。地節(jié)三年八月己酉械系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