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25、古詩三首_第1頁
四下、25、古詩三首_第2頁
四下、25、古詩三首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下、 25、古詩三首第七單元 本組一共有四篇課文。 古詩三首之一 (贈汪倫描繪了汪 倫趕來送李白的動人情景,贊頌了友情的深厚與可貴。 古詩三首之二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描繪了李白送孟浩 然去廣陵的動人場面,表現(xiàn)了古人間的依依惜別,贊頌了友 情的深厚。古詩三首之三的回鄉(xiāng)偶書描繪了詩人少 小離家老大回時遇到的兒童相見不相識的事情,表現(xiàn)了歲月 的流逝流下的衰老與不變的故鄉(xiāng)情。桂花雨回憶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樂與幸福表達 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她是我的朋友記敘了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一 個小姑娘被作傷,急需輸血,但無人愿意幫助。一個叫阮恒的小朋 友同意輸血給小姑娘,他以為輸血會致人于死,但他還是愿意為小

2、姑娘 輸血,他的回答是: “她是我的朋友。 ”一句話體現(xiàn)了阮恒的高尚,表現(xiàn) 了友情的純潔與珍貴。爭吵記敘了我和克萊諦之間爭吵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了克來諦 的高尚。尤其是父親的話語起到點題的作用。告訴人們要知錯即改。本組課文大多反映了兒童的生活,內(nèi)容豐富,感情真摯。文 字中藥 含著濃郁的多情和友情,希望在閱讀中仔細體會。學習古詩要多誦讀,結合注釋或查字典、詞典、了解詩句 的意思。學習三篇記人寫事的文章,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以便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啟發(fā)、教 育。25 古詩三首 教學要求1. 掌握生字詞。2. 朗讀、背誦詩歌。3. 體會詩句的含義。4. 體會詩歌的感情

3、。5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重難點1體會詩句的含義。2體會詩歌的感情。3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課時劃分三課時預習作業(yè)搜集與詩歌、作者有關的資料。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要求1根據(jù)字典體會詩句的含義。2體會詩歌的感情。3. 朗讀、背誦、默寫詩歌。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一、導入。1.了解李白 李白:唐代大詩人四川人,一生遍游祖國名山大川寫下 無數(shù)風浪漫的詩。學過他的詩有望廬山瀑布 夜宿山寺靜夜 詩,背誦這些詩。2贈汪倫一詩有一個傳說。(汪倫十分敬慕李白 想邀請他來做客, 于是他寫信告訴李白: 這里 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家。李白慕名而來,一看才曉得所謂 ” 十里桃花 ”描寫的是方園十里的桃花潭, “萬家酒家

4、”描寫的是 姓萬的一家酒店。汪倫迎來了李白,盛情款待,臨走時李白 正要踏上渡船,忽聞岸上傳來踏歌之聲,原來是汪倫趕來送 行,邊趕邊唱著送行歇。李白大為感動揮 筆寫下了贈汪倫 )二、學習詩歌。(一)學生字、贈(z曲g):贈送饋(ku無贈贈物贈品(二 ) 自由學詩。 1自由讀,理解詩意 2自由議,互幫互學。3. 提出不解的詞、句(可能出現(xiàn)如下) :() 贈:(2)將欲行:(3) 踏歌聲:(4) 不及:4請幾個水平高的上臺當老師。贈送給。 將欲行:將要出發(fā)。 踏歌聲:踏著步子唱著歌。 不及:不如,比不上。 5串講詩句意思。(1) 學生四個上臺講詩意。獎勵( 2 )下面評議學生講課的準確性及教態(tài)、語言

5、情況。(敢上臺 的同學。 )(3)師予以歸納。贈送給汪倫 李白乘船就要出發(fā), 忽聽岸上傳來踏步唱歌的聲音。李白覺得桃花潭水千尺深, 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意深。(4)學生再組成對子反講。 6朗讀詩句 (邊讀邊悟 )(1)畫朗讀節(jié)奏 贈 汪 倫 唐 李 白 李白來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我情 ”也可一口氣讀 )(2)悟詩句包含的情感。 自由講。 歸納。 (詩歌表現(xiàn)了李白與汪倫之間深厚的友情。 ) 找出表情感的句子。 (桃花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 怎樣才能讀出他們之間的深情,學生A :重讀 將欲行”、踏歌聲”、深千遲”、送我情”。 學生 D

6、;要用贊美友情的語調(diào)朗讀。學生C:后面兩句要拉長語調(diào)長朗讀。 師范讀。 生齊讀。(三)(小黑板)出示幾首寫友情的詩句。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雷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黃鶴樓送孟潔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以上詩歌僅供朗讀,以擴大見識了解寫友情的詩句有哪些)(四 )背誦詩歌。三、小結。 友情是珍貴的,自古以來就是詩人愛寫的題材。我們學了詩 歌要珍視友情。四、作業(yè)。默寫詩歌贈汪倫 。板書設計:贈汪倫 唐 李白不及送深我 將欲行 千 情深意厚情 踏歌聲 尺第二課時教學要求 1根據(jù)字典理解詩句的含義。2體會詩歌酌情感。 3

7、朗瀆、背誦、默寫詩歌 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一、導入。1誦讀李白寫的詩贈汪倫 。 2誦讀寫友情的詩。二、學詩。過渡:昨天剛學了李白寫的贈汪倫 ,今天再學一首李白 寫給盂浩然的詩。(一)了解盂浩然。 孟浩然:湖北省襄陽縣人,壯年時曾漫游江浙一帶,后又赴 長安謀 求官職,失意后,還歸故園,過隱居生活。他的五言律詩成 就最高,大多描寫個人情懷和田園風光。他是唐代詩人,其 作品生活氣息濃厚,當時事有盛名。有孟浩然集 。與李 白是好友。(二)自由讀詩歌 1掌握生字詞孟(mOng)帆(f a)n 惟(wei)2畫節(jié)奏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唐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

8、江天際流。 3根據(jù)字典理解詩意。(1)自由議論。(2)自由匯報。(3)解決疑難問題。(4)請理解的學生上六當老師。在 ( ) 內(nèi)填上正確的意思。 之廣陵: (去廣陵 ) 故人: (老朋友 ) 西辭: (向西邊離開 ) 煙花: (花開得繁茂,像浮動的煙霧,即花開如霧) 下?lián)P州: (去揚州 ) 孤帆遠影: (孤獨的一只船帆,遠去的 影子) 天際流: (在天邊流 )(5)串講詩意(6)師歸納 在黃鶴樓送孟治然去廣陵 李 白 老朋友在西邊告辭了我,離開了黃鶴樓, 在花開如煙霧的三月,去了揚州。 一片孤帆遠去,影子消失在天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之水在天邊滔滔流淌4體會情感。(1)師過渡:名友就要遠去他方,

9、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用你們的語言描繪一番。依依不舍 戀戀不舍 難分難舍 情深意長 依依 惜別(2) 這情景體現(xiàn)在哪兩句詩中,讀出來。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3) 師過渡;大家說得好,說得對,正是這兩句詩寫出詩人佇 立江岸,望斷春水,不舍君 (友 )去,心中會默念什么 ?(4) 學生發(fā)揮想象或運用積累的語言進行表達。 勸君更盡一杯酒,例句: 西出陽關無故人。 平時可預先積累或上課前先背 莫愁前路無知己, 誦。 天下誰人不識君。學生語言例: 放心去吧,我會想著你。 江水啊,你平安地送友遠去吧: 朋友啊,早日歸來,我們再相聚。 這一別,何時能相見。(5) 詩人在詩中點明了分別的時

10、間與地點是三月、黃鶴樓。 目的地是廣陵在哪兩句中體現(xiàn)?(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 月下?lián)P州。)5朗讀詩歌。(1)師引導:在這樣美好的春光里,在這優(yōu)美的黃鶴樓,故人 歸去,依依惜別,這情比江水長,江水深,比江水遠,該怎 樣讀,才能讓兩位詩人滿意 ?(2)學生讀 (齊讀、個別讀、小組讀 )6背誦詩歌。三、拓展延伸。再學一首寫黃鶴樓的詩。 (只讀不講 )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來黃鶴去, 黃鶴一去不復返, 晴川歷歷漢陽樹,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四、小結。此地空余黃鶴樓。 白云千載空悠悠。 芳草萋萋鸚鵡洲。 煙波江上使人愁。悠悠黃鶴樓,依依送友去、寫不盡的情與意,盡隨江流去, 現(xiàn)我們用深情的朗讀替李白再送一次孟浩

11、然,讓滔滔江水平 安送達友人。五、作業(yè)。1. 朗讀、背誦詩歌2. 給詩歌畫上朗讀節(jié)奏。3. 抄出點明時間的詩句。4抄出點明別離地點的詩句5抄出表達依依不舍之情的詩句。 板書設計:在黃鶴樓送孟治然去廣陵惟見長江孤帆遠影鶴 揚州樓 故人西辭依依惜別第三課時教學要求1掌握生字詞。2. 理解詩句的意思。3. 體會詩歌的情感。 教具準備 朗讀錄音。教學過程一、導入。1了解賀知章。賀知章:字季真,今浙江省蕭山縣人。少年時文詞出眾,知 名于此。二十六歲時考中進士,經(jīng)張說推薦,入麗正殿書院修書,后 遷札部侍郎, 官至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天寶初,歸隱鏡湖?,F(xiàn)僅存詩二十 首,其中回鄉(xiāng)偶書和詠柳歷來為人稱道。2題目回

12、鄉(xiāng)偶書(賀知章在年輕的時候離開故鄉(xiāng), 辭官回鄉(xiāng)已經(jīng)八十多歲, 他離鄉(xiāng)時已有五十多年,偶書:偶然寫下來的意思。 )二、學習詩歌。(一)學習生字詞。偶(6U 偶然、木偶、偶爾、玩偶、偶數(shù)。 鬢(bn):鬢毛、鬢角、雙鬢。(二)自由學詩。l. 自由讀詩,讀通、讀順。2. 聽錄音讀,畫節(jié)奏。 ( 請一學生上臺演示 ) 回鄉(xiāng)偶書 賀之章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 /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3自由讀詩,提出疑難?!袄洗蠡?”“鬢毛衰 ” 4學生解疑師歸納。 老大回:年老了才回來。鬢毛衰;鬢毛疏落。5串講詩意。(1)學生組成小組悟、議。(2)學生匯報。(3) 教師歸納。 回鄉(xiāng)偶然寫下的詩 年輕的時候離開家鄉(xiāng),年老了才回家, 家鄉(xiāng)的口音沒有改變,兩鬢的毛越來越疏落。 兒童相見不認得我,笑著問我是從哪里來的。(4) 學生結對子再自由串講。(5) 請一生上臺串講、朗讀。6體會情感。 從詩中可以體會作者覺得家鄉(xiāng)的兒童是可愛、講禮貌的,而 自已是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從詩的“鄉(xiāng)音無改 ”與“鬢毛衰”可以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