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fā)地震及冰川形成時的造海作用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4/9961e9d0-483e-4561-927e-5894f980c369/9961e9d0-483e-4561-927e-5894f980c3691.gif)
![誘發(fā)地震及冰川形成時的造海作用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4/9961e9d0-483e-4561-927e-5894f980c369/9961e9d0-483e-4561-927e-5894f980c3692.gif)
![誘發(fā)地震及冰川形成時的造海作用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4/9961e9d0-483e-4561-927e-5894f980c369/9961e9d0-483e-4561-927e-5894f980c3693.gif)
![誘發(fā)地震及冰川形成時的造海作用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4/9961e9d0-483e-4561-927e-5894f980c369/9961e9d0-483e-4561-927e-5894f980c3694.gif)
![誘發(fā)地震及冰川形成時的造海作用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4/9961e9d0-483e-4561-927e-5894f980c369/9961e9d0-483e-4561-927e-5894f980c36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球科學原理之 12 誘發(fā)地震及冰川形成時的造海作用廣東海洋大學廖永巖(電子信箱:rock6783根據(jù)前一回的“ 地幔浮力面理論” , 我們現(xiàn)在來分析冰川形成時的造海作 用。為了便于理解冰川作用的機理,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誘發(fā)地震。誘發(fā)地震是人類 活動引發(fā)的地震。主要有水庫地震、礦山地震等。水庫蓄水時, 大量水轉入, 在水庫處形成巨大荷載。 根據(jù)“地幔浮力面平衡” 原理,水庫處將相對“地幔浮力面”下降,這樣就引起水庫處地面下陷而形成 地震。礦山開采時,大量礦物(如煤炭轉出,在礦山處形成巨大卸載。根據(jù)“地 幔浮力面平衡”原理,礦山處將相對“地幔浮力面”上升,這樣就引起礦山處 地面上升而形成地震。石油
2、開采形成的地震和礦山地震類似。雖然水庫地震和礦山地震的發(fā)震機理,目前尚有爭議 (Gupta, 1992;Gupta, 2002; 秦四清和張倬元 , 1995。但地震界一致公認,印度的 Koyna 水庫 6.4級 (11-12-1967 (Gupta, 1985; Agrawal, 1972; Murthi, 1968和中國的新豐江水庫 6.1級(19-03-1962地震 (Chen and Talwani, 1998; Rui 1978,都是由于水庫蓄 水后引發(fā)的地震;德國東部 Suna 鉀堿礦區(qū) 5.2級(24-06-1975和波蘭 Lublin 銅礦區(qū) 4.5級(24-03-1977 (
3、張少泉等 , 1994及中國湖南邵東煤礦 3.2級(04-09-1997地震,都是由于采礦或采煤引起的地震 (Gibowicz and Guterch, 1982; Gibowicz, et. al., 1981; Cook, 1970;肖和平 , 1998。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1981 :10m<壩高 90m 的 11000座大壩,發(fā)生水庫地震的概 率為 0.63%; 90m<壩高 140m 的大壩,發(fā)生水庫地震的概率為 10%;壩高 140m 的大壩,發(fā)生水庫地震的概率為 21%(易立新等 , 2003。這說明,水庫 地震的發(fā)生,明顯與壩高和庫容呈正相關;壩越高,庫容越大,發(fā)生水庫地震
4、 的可能性就越大。 礦山地震, 也與礦井深度和開采量正相關 (肖和平 , 1998;陳德 貽等 , 1996。Koyna 水庫蓄水 5年后發(fā)最大震(震源深度 27 km ,新豐江水庫蓄水 2年后發(fā) 最大震(震源深度 5 km (易立新和車用太 , 2000。水庫地震,具有明顯的滯后 性,這說明水體對巖石的作用,是一種緩慢作用過程。水庫區(qū)域能發(fā)生地震, 就說明水庫水體作用于巖石, 已引起了巖石層的斷裂。 Koyna 水庫, 庫深 100m , 庫容 2.78×109m 3, 庫面積 1.15×102km 2, 玄武巖底質; 新豐江水庫, 庫深 97m , 庫容 1.15
5、15;1010m 3(約 1.15×1013kg , 庫面積 3.9×102km 2, 花崗巖底質 (易立新和車用太 , 2000;楊清源等 , 1996。 這說明, 象 Koyna 和新豐 江水庫這樣的水深和庫容(水體質量 ,能引起玄武巖或花崗巖巖石層斷裂, 引發(fā) 6級以上的地震 (楊清源等 , 1996。從以上可以看出, 雖然水庫蓄水和礦山采礦, 致巖石層斷裂發(fā)生地震的機理, 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秦四清和張倬元 , 1995, 但水庫蓄水和礦山采礦能致玄武巖或花崗巖層斷裂,已是不爭的事實。和誘發(fā)地震一樣,冰川引起造海作用,也 是由于巨大質量的轉移造成的 (Kivioja
6、, 1967。 因為水庫地震的發(fā)生, 明顯與壩 高和庫容呈正相關;壩越高,庫容越大,發(fā)生水庫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梢?想象一下, 假設南極不是冰蓋而是一個水庫, 當一個水庫貯水高度達到 2450米, 也就是 Koyna 水庫或新豐江水庫的壩高的 24倍, 你能保證這個超級“水庫”不 會引發(fā)地震嗎?你能保證這個超級“水庫”處不下沉嗎?因為 90m<壩高 140m 的大壩,發(fā)生水庫地震的概率為 10%;壩高 140m 的大壩,發(fā)生水庫 地震的概率為 21%(易立新和車用太 , 2003,你估計一下,這個“壩高” 2450米 的南極巨無霸“水庫”發(fā)生地震的概率是多少?所以,當面積 1.4
7、15;107km 2、 重約 2.64×1019kg 、平均厚 2450m 、最厚處 4645m 的南極冰蓋形成時 (秦大河和 任賈文 , 2001,引起南極下陷,及引起地球巖石圈最易破裂處的花崗巖或玄武 巖質巖石圈開裂,是很自然的。現(xiàn)以南極冰蓋為例,分析冰川形成時的造海作用。南極冰蓋未形成時,巖石圈和地幔處于流體靜力學平衡狀態(tài)(見圖 3, a 。 當南極冰蓋形成時, 2.64×1019kg 的海洋水轉移至南極,引起海退;海洋巖石 殼上的重量將減少,南極大陸巖石殼上的重量將大大增加(見圖 3, b 。因這 種作用是緩慢進行的, 地球將表現(xiàn)出明顯的塑性 (劉本培和蔡運龍 ,
8、2000(見圖 3, c-f 。根據(jù)“地幔浮力面平衡”原理,南極冰蓋下的巖殼將大幅度下降(見 圖 3, c-f 。圖 3. 南極冰川形成引起的造海過程 . A,巖漿從洋中脊涌出; B ,南極冰川; C ,老巖石殼; D ,軟流層; E ,由洋中脊處涌出巖漿形成的新海洋巖石殼 .地球是一個密閉流體球體,巖石圈就是這個密閉流體的容器(見圖 2 。根據(jù) 流體力學原理,密閉流體在外力的作用下,流體不會或幾乎不會被壓縮;根據(jù) 巴斯噶原理:“施加壓強于密閉容器內的流體,此壓強無變化地傳到流體的各 部分及容器的器壁” (趙景員, 五淑賢 , 1981。 所以, 當巨大重量的冰川引起南 極巖石殼下陷時,將產生
9、巨大的壓強,流體地幔會把這個壓強傳至地幔的任何 地方,并傳至垂直于地殼的任何方向,且壓強不變,方向向外(見圖 3, b 。 這樣,地球將在這個巨大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外膨脹(圖 3, c-f 。圖 4. 洋中脊形成和海底擴張 . A,海洋巖石殼外側; B ,海洋巖石殼內側; C ,巖漿流動方向; D ,海底擴張方向; E ,老洋底; F ,早期形成的新洋底; G ,較遲形成的新洋底; H ,最后形成的新洋底 . 地球向外膨脹時,地球表面積將增加;也就是說,冰川形成的巨大作用力,將 利用類似水庫地震或礦山地震形成時, 致巖石斷裂的機制, 在巖石圈的某處 (最 易破裂處,一般為洋中脊 ,將其撕裂(圖
10、 3, c-e 。為了釋放壓力,巖漿將會 從破裂處流出(圖 3, c-e 。這樣就形成了洋中脊,從而使海洋得到擴張(見圖 4 。洋中脊逐漸流出巖漿(見圖 4, b-e , 直至把冰川施加的壓力全部釋放完為 止。這就是造海運動(見圖 4, b-e 。因洋中脊處巖漿的噴出,是由于流體的壓力造成的,所以,洋中脊處噴出的 巖漿,是比較容易流動的地幔深處類玄武巖巖漿的巖漿(見圖 2, C ,形成的 巖石是玄武巖。其實,大陸巖石殼處也有巖漿上涌,只是大陸巖石殼較厚,巖 漿不可能涌出地面,只會浸入陸殼的裂隙而形成浸入巖。但這種巖石大多由地 幔淺處較輕的中性或酸巖漿形成 (見圖 2, B , 多為高 SiO
11、2巖石類, 如花崗巖。 冰川是逐漸形成的,洋中脊處的巖漿噴出,也是緩慢進行的,玄武巖巖漿噴 出后凝固 (圖 4, b-c , 再噴出再凝固 (圖 4, c-e 。 從而使地殼擴張 (圖 4, b-e 。 南極冰蓋對地球的作用,屬于單極冰川作用,因北冰洋是海洋,冰川只能從 一極擠壓地球。若是雙極冰川,冰川將從二極擠壓地球。冰川一旦形成, 冰川就會流動, 巨大冰川的流動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 所以, 當在一極或二極形成的冰川, 它流動時產生的力量一旦大于位于它下面的地殼 的抗張力,將造成地殼的破裂。大陸板塊一旦破裂,就會產生和海洋洋中脊一 樣的造海作用。隨著新海洋的形成,引起原來大陸板塊的解體。受不
12、同巖石殼抗張力大小不同的影響, 有的地方容易形成洋中脊式的海洋巖 石殼擴張。有的海洋巖石殼或大陸巖石殼,只有當壓力足夠大時,才可能形成 洋中脊擴張。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海洋的洋中脊都一定是同時或同等強度 地噴發(fā)巖漿而形成造海運動。有的先,有的后,有的快,有的慢。先形成洋中 脊的,洋底先擴張,后形成的,洋底后擴張,不形成洋中脊的不擴張。形成洋 中脊強度大的,洋底擴張快,形成洋中脊強度小的,洋底擴張慢。在新解體的 板塊之間形成的洋中脊,也一樣符合以上的變化規(guī)律。這樣,地球表面海洋的 分布和大小,將重新進行調整。有的海洋大小不變,有的海洋增大,有的海洋 縮小;在原來沒有海洋的地方,也會重新形成海洋
13、。冰川的形成時具有造海作用, 那冰川消融時會有什么作用呢?這種作用又是 怎么起作用的?且聽下回分解。未完,待續(xù)。下回預告 :地球科學原理之 13 冰川消融時的造山運動參考文獻:陳德貽,劉奇武,楊建明 . 湖南婁底煤田礦山誘發(fā)地震的分析 . 中國地震, 1996, 12(3 :325-330劉本培,蔡運龍 . 地球科學導論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 8-303秦大河,任賈文主編 . 南極冰川學 .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1. 1-220秦四清, 張倬元 . 水庫誘震機制新理論的探索斷層帶弱化與巖體軟化效應誘 震理論 . 工程地質學報, 1995, 3(1 :35-44肖和平 . 煤礦誘發(fā)地震研究 . 華南地震, 1998, 18(4 :83-87楊清源,胡毓良,陳獻程,陳凌岳 . 國內外水庫誘發(fā)地震目錄 . 地震地質, 1996,18(4 :453-461易立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粵人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二節(jié)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聽課評課記錄1
-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 3.1.2 《等式的性質》聽評課記錄
- 七年級(人教版)集體備課聽評課記錄: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類項與移項1》
- 新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聽評課記錄
- 三年級語文上聽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10.2《二元一次方程組》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十章《極地地區(qū)》聽課評課記錄1
- 人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19.3 課題學習 選擇方案》聽評課記錄
-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1.3.2《有理數(shù)的減法》聽評課記錄2
-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聽課評課記錄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
- 2023年MRI技術操作規(guī)范
- 辦公用品、易耗品供貨服務方案
- 病史采集評分標準-純圖版
- 自行聯(lián)系單位實習申請表
- 醫(y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guī)范
- 沖動式與反動式汽輪機的優(yōu)劣比較
- 國有企業(yè)內部審計工作制度(3篇)
- 媒介社會學備課
- 2023年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手冊(依據(jù)2023年版評審準則編制)
- 興??h索拉溝銅多金屬礦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三相分離器原理及操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