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電源輸入濾波電路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_第1頁
開關電源輸入濾波電路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_第2頁
開關電源輸入濾波電路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_第3頁
開關電源輸入濾波電路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_第4頁
開關電源輸入濾波電路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開關電源輸入濾波電路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 摘 要:原有的輸入濾波電路結構復雜,所用元器件較多,卻還不能達到EMC指標要求。為此,本文提出了一個簡單實用的拓撲結構,并詳細介紹了輸入濾波電路的設計方法,理論分析和測試結果證明了該方法的可行性和實用性。關鍵詞:電磁干擾 電磁兼容 輸入濾波電路 開關電源 引言開關電源是通訊系統(tǒng)的動力之源,已在通信領域中達到廣泛應用。但由于其高頻率、寬頻帶和大功率,它自身就是一個強大的電磁干擾(EMI)源,嚴重時會導致周圍的電子設備功能紊亂,使通訊系統(tǒng)傳輸數(shù)據(jù)錯誤、出現(xiàn)異常的停機和報警等,將造成不可彌補的后果;同時,開關電源本身也置身于周圍電磁環(huán)境中,對周圍的電磁干擾也很敏感

2、(EMS),如果沒有很好的抗電磁干擾能力,它也就不可能正常工作。因此,營造一種良好的電磁兼容(EMC)環(huán)境,是確保電子設備正常工作的前提,且也成為電子產(chǎn)品設計者的重要考慮因素。不僅如此,國內外已有多種法規(guī)和標準對電子產(chǎn)品的電磁干擾限值和靈敏度作出規(guī)定和限制。歐共體有關EMC的委員會于92年制定了相關法令,96年開始生效,法令規(guī)定不符合EMC標準的產(chǎn)品不得進入市場,同時將EMC認證和安規(guī)認證作為產(chǎn)品認證的首要條件。我國信息產(chǎn)業(yè)部也多次召開電磁兼容標準論證會,并作出規(guī)定:2001年1月1日以后進入市場的產(chǎn)品必須有EMC標志。可見,電磁兼容(EMC)認證已是產(chǎn)品順利進入市場并走出國門最基本的要求。但

3、是,由于以前設計的電源產(chǎn)品,對EMC重視不夠,致使所有的電源產(chǎn)品幾乎均超標,已經(jīng)影響到公司電源產(chǎn)品的銷售,因此,解決這一問題已是迫在眉睫。而影響電源EMC超標的主要原因就是:輸入濾波電路的設計不合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介紹電源輸入濾波電路設計方法的報道。本文首次對電源輸入濾波電路設計方法進行全面、詳細的討論,提出了一套簡單實用的濾波電路,并應用到我司的電源產(chǎn)品中。給出的測試結果和理論分析證明了該設計方法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輸入濾波電路的拓撲結構優(yōu)化設計輸入電路中主要包含五個元件:共模、差模電感,X、Y電容,放電電阻。輸入濾波電路的設計,事實上就是將這些元件如何進行組合的問題,但在進行組合時必須

4、遵循一定的原則。1、 對輸入濾波電路的要求11 雙向濾波功能。對電網(wǎng) 開關整流器及開關整流器 電網(wǎng)的干擾信號均有很好的濾波效果。12 能抑制共模和差模干擾。能抑制相線與相線、相線與中線之間的差模干擾及相線、中線與大地之間的共模干擾。工程設計中重點考慮共模干擾的抑制。為了抑制差模和共模干擾,通常的在濾波電路中同時包含有差模和共模電感,但基于以下原因差模電感可去掉:(1) 共模干擾的影響更大,而差模干擾的影響要小得多。一方面同樣程度的共模和差模干擾,共模干擾所產(chǎn)生的電磁場輻射高出差模34個量級;另一方面,共模干擾信號通過機殼或地阻抗的傳導和耦合對其它的電源和系統(tǒng)也會產(chǎn)生干擾。(2) 共模電感中含有

5、差模的成分。共模電感存在漏感且其兩線圈不可能完全對稱,所以其本身就可起到差模電感的作用,能抑制電路中的差模干擾。(3) 電容的選擇有利于抑制差模干擾。差模(X)電容通常比共模(Y)電容大得多。13 滿足最大阻抗失配原則。這里的阻抗是指相對工頻而言頻率較高的干擾信號來說的。對輸入濾波電路而言電網(wǎng)相當于源,而開關整流器則相當于負載。所謂阻抗最大失配就是:當源或負載對高頻干擾信號的等效內阻為低阻時,輸入濾波器應呈高阻;反之則應呈低阻。通常電網(wǎng)是一電壓源,而開關整流器本身從輸入端看進去,就共模干擾信號而言等效于一個電容和電流源的并聯(lián),因此,對高頻信號二者均屬于低阻。14 工頻等效阻抗盡可能低,高頻(高

6、于某一截止頻率的信號)等效阻抗盡可能高(插入損耗盡可能大)。頻段范圍為幾十KHZ幾百MHZ。這一點主要取決于元器件、原材料的選擇及其參數(shù)。2、 優(yōu)化的輸入濾波電路根據(jù)上面的要求,可得到優(yōu)化的輸入濾波電路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看出:與傳統(tǒng)的輸入濾波電路相比,該濾波電路去掉了差模電感,濾波器的輸入輸出也不需再加共模電容。圖1. 優(yōu)化的輸入濾波電路 上圖中:R1為放電電阻;L1、L3為低頻共模電感;L2為高頻共模電感;CX1、CX4為X電容;CY1CY4 為Y電容。輸入濾波電路元器件選擇和參數(shù)計算 濾波電路的拓撲結構確定以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元器件的選擇及其參數(shù)的計算,下面將以50A單體為例,詳細介

7、紹元器件和原材料的選定原則、參數(shù)計算方法及電感的繞制工藝要求等。1 放電電阻放電電阻R1的選擇原則是:在容許的情況下,阻值越小越好,以給X電容容量的選擇留下足夠的空間。R1的選擇還應考慮耐壓(通常選金屬氧化膜電阻,電壓按0.75降額)和功耗(按額定功率的0.6降額)。假設,所選電阻的額定功率為Pr,承受的最高輸入電壓有效值為Vinmax,則有: R1> (Vinmax)2/(0.6×Pr) (1)如:設Pr=2W,Vinmax=300V,則R1>75K,可取R1=100K。R1的另一限制是:其承受的瞬時功耗不能超過額定功率的四倍。R1承受的瞬時最大功耗與浪涌或雷擊經(jīng)過防護

8、電路后的殘壓有關。設殘壓為1200V,則R1還應滿足: R1> 12002/(4×Pr) (2)將Pr=2W代入上式得R1>180K,所以取R1=100K不滿足這一條件,綜合考慮應取R1=200K較合理。在此要注意:從放電電阻R1承受的瞬時功耗方面考慮,R1的位置也很重要,放在最前面顯然不合適,放在中間某一位置或后面較好。如果想要將R1進一步減小,可采用兩個或多個電阻并聯(lián)的形式,這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對于50A單體采用兩個電阻并聯(lián),則放電電阻為R1=100K。2、 X、Y電容21 X電容(1) X電容容量的選定X電容容量的選擇受到放電時間的限制,根據(jù)安規(guī)要求,斷電后輸入端

9、口電壓放電到安全電壓峰值42.4V的時間不超過1S,可根據(jù)下面的經(jīng)驗公式估算:設Cx為所有X電容的總和。 Cx<1/(2.2×R1) (3)將R1=100K代入上式得:Cx<4.5uF,可取Cx=4.4uF,如圖4所示的電路中,X電容共有兩個,每個X電容的容量為2.2uF。(2) X電容的耐壓要求X電容的選擇還要考慮耐壓能力(按額定電壓的0.6降額):由于X電容靠近電源線輸入端,所以必須具備承受瞬時高電壓(高達1200V)的能力。(3) X電容的頻率特性(低的ESR和ESL):對同樣材質的電容器,容量越小,頻率特性越好。電容器典型的頻率特性是:隨著頻率的增加,電容總的等效

10、容抗減小,但當頻率增加到某一值時,容抗卻反而開始增加。假設把這一頻率定義為電容容抗的轉折頻率,則電容容量越小,轉折頻率越高即頻率特性越好。因此,為得到相同的電容量,可采用將若干小容量電容并聯(lián)的方式,這樣可提高電容的高頻特性。綜上所述,在圖4.所示的電路中的X電容,可選“金鞍”電容(R.46),每個X電容可選用2.2uF電容。其額定電壓為275Vac,瞬時耐壓為:1500Vac/1S,2500Vac/0.1S。22 Y電容(1) Y電容容量的選定Y電容容量的選擇受到漏電流的限制,根據(jù)安規(guī)要求,在額定輸入電壓下,相線或零線對地的漏電流不超過3.5mA。假設相線或零線分別對地的電容為Cy,則有:22

11、0×2fo×Cy<3.5mA (4) 上式中:fo=50HZ為工頻頻率,代入上式可得Cy=(Cy1+Cy3)=(Cy2+Cy4)<0.056uF,考慮到設備本身還有一定的漏電流,取Cy=0.02uF。則圖4中的每個Y電容為0.01uF。(2) Y電容對頻率特性的要求參考X電容的選擇。在選擇X、Y電容時,用相對較小的電容通過并聯(lián)獲得滿足要求的容量較大的電容尤為重要,這將大大改善電容的高頻特性。電容的頻率特性還有一重要特點就是:在低于轉折頻率時,容抗和頻率的關系為:Zc=1/(2fC)即單個電容的容量越大容抗越小;但是在頻率超過轉折頻率后,隨著頻率的增加,不同容量的

12、電容的總的容抗趨于相同。也就是說,對于超高頻(頻率大于50MHZ)的信號而言,不同容量的電容(對單只而言),抑制高頻干擾的效果是一樣的,如0.1uF等同于0.001uF。所以,僅依靠增加單只電容容量想要提升電路抑制干擾的能力是不可能的,相反采用多個電容的并聯(lián)卻能得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圖4.所示的電路中的Y電容,可選“金鞍”電容(R.41),每個Y電容可選用兩個4700PF或三個3300PF電容并聯(lián)。其額定電壓為275Vac,瞬時耐壓為:2500Vac/1S,5000Vac/0.1S。3、 共模電感31 磁性材料的選擇在選擇磁芯材料時,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工作頻率范圍寬(幾十K1GHZ

13、),即在很寬的頻率范圍內,有比較穩(wěn)定的磁導率;二是磁導率較高,這可在保證相同的電感量的同時,減小繞制線圈的匝數(shù),最大程度地減小分布電容。但是,對同一磁芯材料而言很難同時滿足上述兩個要求,二者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要使共模電感能在要求的頻率范圍內正常工作,不得不分段選擇磁芯。共模電感的磁芯通常選擇鐵氧體材料。鐵氧體主要分成兩類:NIZN和MNZN。NIZN的磁導率較低(小于1000),但在很高的頻率時(大于100MHZ),磁導率仍保持不變;而MNZN有較高的磁導率,但在較低的頻率(不到20KHZ)時,磁導率就開始有下降的趨勢。由于NIZN初始磁導率較低,低頻時不可能產(chǎn)生很高的阻抗,因此他們通常用來抑

14、制10MHZ到20MHZ以上的噪聲。而MNZN在低頻時,有很高的磁導率,用來抑制10KHZ50MHZ范圍的EMI噪聲,非常合適。因此,用于繞制抑制較低頻率干擾的共模電感通常選用MNZN材料;而抑制超高頻干擾則選用NIZN材料較為合適。對圖1所示的電路,L1、L3選用MNZN材料,L2則選用 NIZN材料。32 共模電感量的計算 在Y電容Cy選定以后,再根據(jù)要求(最好能知道開關整流器的頻譜特性)確定一截止頻率f0,則LS可根據(jù)下式求得: LS=1/(2f0)2Cy (6)(1) L1、L3的確定前面已提到L1、L3適用于頻率較低的范圍。假設fo=20KHz,Cy=Cy1+Cy3=0.02uF代入

15、(6)式得:LS=3.2mH。因此,可取L1=L3=3.2mH。(2) L2的確定前面已提到L2適用于頻率較高的范圍。假設fo=200KHz,Cy=Cy1=0.02uF代入(6)式得:LS=32uH。33 磁芯尺寸的選擇和繞制匝數(shù)的計算磁芯的選擇原則是:對L1和L3,磁導率盡可能高,在容許的情況下,尺寸盡可能大;對繞制L2的磁芯,必須保證有很好的高頻特性,在這一條件下,磁導率盡可能高,尺寸盡可能大。下面是磁芯尺寸的選定和匝數(shù)計算步驟: 第一步 輸入電流線圈尺寸的確定:輸入電流將決定繞制線圈的直徑,電流密度通常定為46A/mm2,當然還要考慮所能容許的溫升。繞制線圈采用單股線,一方面可減少成本;

16、另一方面,可通過集膚效應進一步抑制噪聲。假設流過電感線圈的最大電流有效值為Iinmax,電流密度為6A/mm2,則繞制線圈的直徑為: (mm) (7) 第二步:選擇滿足尺寸要求的磁芯。如果對磁芯的尺寸有特殊要求,根據(jù)要求選定,否則可根據(jù)經(jīng)驗選定。第三步:計算磁芯能繞下的最大匝數(shù)。共模電感的繞制通常為單層,包含有兩組線圈,為了絕緣,兩組線圈分布在磁芯的兩邊,分別所占據(jù)的弧度不能超過160度。多層繞制很少見,因為這將使分布電容增加,影響共模電感的高頻性能。前面已根據(jù)輸入電流確定了線圈的尺寸,再依據(jù)所選定的磁芯,就可計算最大匝數(shù)了。如果選定磁芯內徑為Df,繞制電感的線徑為D,則該磁芯能繞下的最大匝數(shù)

17、為Nmax: Nmax=160××(Df-D)/(360×D) (8)第四步:根據(jù)磁芯的磁導率或電感因子,估算電感。如果磁芯磁導率為,對應的電感因子為AL,單位為:nH/N2,則電感可根據(jù)下式進行估算: L=Nmax2×AL/106 (mH) (9)第五步:校正電感。如果上式計算的電感小于LS,則應選磁導率更大或磁芯尺寸更大的材料,重復上述過程,直到L>Ls為止。當然也可在磁芯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減小線圈尺寸,增加匝數(shù),以使電感量變大,但這會增加銅損(建議盡可能不采用此方法)。再補充一點:在體積容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選用大一些的磁芯,這可在保證相同的電

18、感量時,減少線圈匝數(shù),使分布電容減小。*下面我們就以50A單體為例說明磁芯材料的選擇和匝數(shù)計算方法:(1) L1=L3=3.2mH,輸入最大電流有效值為Iinmax=18A.設計步驟如下:第一步:確定繞線尺寸。=2mm第二步:選擇滿足尺寸要求的磁芯。選用環(huán)形Mn-Zn鐵氧體材料MAO7A,型號為R48×30×15,AL=9870(nH/N2),內徑為Df=30±0.5mm=29.5mm。第三步:計算磁芯能繞下的最大匝數(shù)。 Nmax=160××(Df-D)/(360×D) =160××(29.5-2)/(360

19、15;2)=19.2N 取Nmax=18N第四步:根據(jù)磁芯的磁導率或電感因子,估算電感。 L=Nmax2×AL (mH)= 182×9870/106 (mH)=3.2mH第五步:校正電感。從上式可得計算的電感等于LS, 磁芯選擇正確。(2) L2的計算,L2=30uH, 輸入最大電流有效值為Iinmax=18A.設計步驟如下:第一步:確定繞線尺寸。=2mm第二步:選擇滿足尺寸要求的磁芯。選用環(huán)形NI-Zn鐵氧體材料B8#,型號為RH28.3×28.5×13.8,內徑為Df=13.8mm,磁導率為800。第三步:計算磁芯能繞下的最大匝數(shù)。 Nmax=160

20、××(Df-D)/(360×D) =160××(13.8-2)/(360×2)=8N 取Nmax=8N第四步:根據(jù)磁芯的磁導率或電感因子,估算電感。 Ae =2.07cm2,Le=6.61cm L=Nmax2×µr µ0 Ae /le= 82×800×2.07×4×3.14×10-7×10-4/(6.61×10-2 )(mH)=200uH第五步:校正電感。從上式可得計算的電感大于LS,為減小分布電容,磁芯不變,減少匝數(shù)。設為3匝,重復上

21、述計算可得:L=30uH=Ls.3 4 電感的繞制工藝(1) 單層繞制:采用單層繞制,可有效的減小分布電容。在選用材料時,環(huán)形磁芯的體積應足夠大,以確保單層繞制時的線圈匝數(shù)。(2) 繞制線圈采用單股線:采用單股線,可利用集膚效應有效的抑制高頻干擾信號。頻率越高,由于集膚效應產(chǎn)生的等效高頻阻抗就越大。(3) 線圈的繞制范圍:由于共模電感在一個環(huán)形磁芯上繞制了兩組線圈,為了保證兩組線圈的絕緣性能,兩組線圈分別占據(jù)的弧度不能超過160度。(4) 溫度和應力的影響:一個共模電感除了磁芯外,還包含了三種材料,線圈、絕緣材料和密封材料(清漆)。(a) 絕緣材料是包裹在磁芯上的,用于使磁芯和電感線圈絕緣。共

22、模電感在工作時,會有較高的溫升,由于絕緣材料有自身的溫度限制,很容易因溫度過高而損壞,以至影響絕緣性能,所以在選擇絕緣材料時,要注意其耐高溫的性能。(b) 密封材料是電感線圈繞制完成后,最后一道工序例如清漆等所使用的材料、灌封的環(huán)氧等,用于加強絕緣和防潮。如果這些密封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與鐵氧體材料有差異,就會對鐵氧體產(chǎn)生應力。但是鐵氧體材料的性能對機械應力尤為敏感,特別是高導磁率的材料,在很小的應力下,磁導率就會減少許多。因此在選用密封材料時,一定要使它與鐵氧體材料有盡可能相同的熱膨脹系數(shù)。(c) 在繞制線圈時也會產(chǎn)生較大的應力:通常在鐵氧體磁芯上繞制線圈時,線圈拉得很緊,加之溫度變化引起的熱長冷縮均會產(chǎn)生較大的應力,影響鐵氧體材料的性能。為了減小由此產(chǎn)生的應力,可在磁芯上墊一種類似橡膠的軟材料,以減小應力。四、 輸入濾波電路印板設計印板的布線設計與濾波器所使用的元器件(如:X、Y電容,共模電感和放電電阻等)的布置有關,在進行設計時需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 濾波器的輸入輸出線要分開,最好分別從印板的兩邊引出,以免相互耦合或形成環(huán)路,而且引線要盡可能短。(2) 元器件布置要合理,引腳或引線盡可能短而粗。每個元器件的輸入或輸出必須嚴格分開,分別從兩側引出,如果從兩側引出受到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