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五疊合梁彎曲的應力分析實驗_第1頁
實驗五疊合梁彎曲的應力分析實驗_第2頁
實驗五疊合梁彎曲的應力分析實驗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實驗五 疊(組)合梁彎曲的應力分析實驗、實驗目的和要求1進一步掌握電測法的基本原理,及應變儀的操作與使用。2測定疊梁在純彎曲時,梁高度各點正應力的大小及分布規(guī)律,并與理論 值作比較。3通過實驗測定和理論分析,了解兩種不同組合梁的內(nèi)力及應力分布的差 別。4學習多點測量技術(shù)。二、實驗設(shè)備和儀器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靜態(tài)應變儀,游標卡尺等。三、實驗原理和方法在實際結(jié)構(gòu)中,由于工作需要,把單一的梁、板、柱等構(gòu)件組合起來,形成 另一種新的構(gòu)件形式經(jīng)常被采用。 如支承車架的板簧, 是由多片微彎的鋼板重疊 組合而成; 廠房的吊車的承重梁則是由鋼軌、 鋼筋混凝土梁共同承擔吊車和重物 的重量。實際中的組合梁的

2、工作狀態(tài)是復雜多樣的, 為了便于在實驗室進行實驗, 實驗僅選擇兩根截面積相同的矩形梁, 按以下方式進行組合: (1)用相同材料組 成的疊梁;(2)楔塊梁。用電測法測定其應力分布規(guī)律,觀察兩種形式組合梁與 單一材料梁應力分布的異同點。疊梁在橫向力作用下,若上、下梁的彎矩分別為 Mi和M2,由平衡條件可 知,M1+ M2 =M若變形后,每根梁中性層的曲率半徑分別為p 1 , p 2 ,且有h1 h2則由梁的平面彎曲的曲率方程可知:1M 1丄M 2P E I, P E I11 1 1 22 2式中EiIi和E2I2分別是上、下梁的抗彎剛度。在小變形情況下(忽略上、下梁之間的摩擦,兩者的變形可認為一致

3、),它們的曲率半徑遠遠大于梁的高度,因此可以認為'2二:? 1,故有M 1 M 2E111 E 212(1)當疊合梁材質(zhì)和幾何尺寸相同,即 Ei = E2,Ii= I2,有E1IE212, M = M 2(2)當疊合梁分別為鋼和鋁時,且鋼材與鋁材的彈性模量分別為Ei =2.07X 105Mpa,E2= 069x 105MPa,即 Ei= 3E?,同時 Ii =M1 M 23E211E212由此可知,當疊合梁的材質(zhì)和慣性矩相同時,彎矩是由參與疊合梁的根數(shù)進 行等分配的;當材料不同時,其彎矩是依據(jù)抗彎剛度來進行分配的。因此,材質(zhì) 不同的兩根梁組成的疊合梁(慣性矩相等),在離各自中性層等距離

4、點的應力是 不等的。彈性模量大的材質(zhì)應力較大,反之,彈性模量小的材質(zhì),應力較小。本實驗采用鋼一鋼疊合梁和鋼一鋼材料組成的楔梁(在試樣的兩端,在兩根 梁的接合面上各加一個楔塊)以及整梁。材料的彈性模量 E相等,所有單根梁 的截面幾何尺寸相等。圖7-1l 一純彎曲壓頭;2 一上梁;3-T梁;4 一彎曲臺實驗時,在梁的純彎曲段間某一截面沿高度布置 8枚電阻片(見圖7 1),測 定各測點的正應力,其中任一點的正應力值為式中匚i疊合梁i點的實測應變;E 疊合梁材料的彈性模量。實驗過程中,在彈性極限內(nèi)仍采用分段等間距加載的方法, 即在每施加載荷 增量'Fj,測定對應的應變增量'“,從而得到

5、各測點的實測應力值為各測點的理論值A(chǔ) CTiMyI式中'一一第i測點應變增量的平均值;Yi第i測點到每根疊梁各自中性層 乙的距離四、實驗步驟1 測量疊梁、整梁的尺寸:高度 h和寬度b,支座與壓頭支點間距離,測 量各電阻片位置到中性層的距離;2將疊梁安裝在試驗機的彎曲臺上;3 進入POWERTEST30件,確定加載方案,逐級加載測讀';i ;4 采用單片測量的接線方法,即AB橋臂接工作片,BC橋臂接溫度補償片(另兩臂為儀器內(nèi)的標準電阻) ,接好線后打開電阻應變儀電源開關(guān), 調(diào)平儀器, 待儀器穩(wěn)定后,開始正式測讀;5完成一種組合梁 (例如鋼鋼組合梁 )測試后,更換另一種組合梁(整梁) 重復步驟15進行測試。6完成全部實驗,經(jīng)教師檢查合格后,清理實驗現(xiàn)場,關(guān)閉電源。五、思考題1 分析整梁(矩形截面H二2h, B= b),同種材料疊梁,在相同支撐和加載 條件下承載能力的大小。2上述二種梁的應力沿截面高度是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