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細則[2012]35號_第1頁
河北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細則[2012]35號_第2頁
河北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細則[2012]35號_第3頁
河北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細則[2012]35號_第4頁
河北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細則[2012]35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1河北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細則為進一步規(guī)范全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提高項目建設質量,依據國家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國農辦200448號)、國家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建設標準(試行)(國農辦2009163號)和河北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冀農開辦20074號),參照國家有關行業(yè)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了高標準農田、中低產田改造、生態(tài)綜合治理和中型灌區(qū)改造等項目建設標準細則。凡國家投資立項的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均須按照本建設標準細則進行規(guī)劃設計、施工建設和檢查驗收。本建設標準細則未能涵蓋的,參照國家有關行業(yè)標準和技

2、術規(guī)范執(zhí)行。高標準農田項目標準一、綜合標準(一)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須做到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效益運行。(二)項目區(qū)達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yōu)質高產高效”的總體目標。按照現代農業(yè)要求,統(tǒng)籌考慮新建工程和維修、更新、利用原有工程,采取水利、農業(yè)、林業(yè)和科技等綜合配套措施,進行田、水、路、林、山綜合治理。開發(fā)治理后,項目區(qū)與非項目區(qū)有明顯區(qū)別,與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區(qū)相比有突出特點,平原地區(qū)的項目區(qū)基本實現園田化;丘陵山區(qū)的項目區(qū),川地基本實現園田化,坡地基本實現梯田化。(三)項目區(qū)全面推廣先進實用技術。依據當地自然條件,優(yōu)先利用地上

3、水,合理開采地下水,采取工程、農藝、管理等綜合節(jié)水措施節(jié)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大力推廣優(yōu)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提高項目區(qū)農業(yè)科技貢獻率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四)項目區(qū)應與當地主導產業(yè)相結合,與產業(yè)化龍頭基地相結合,與科技推廣措施相結合,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實行區(qū)域化規(guī)模種植。積極支持農民協(xié)會、農民用水者協(xié)會、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等。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yè)發(fā)展、組織管理等各方面探索各具特色的行之有效的開發(fā)管理模式,實現規(guī)模效益,帶動產業(yè)發(fā)展、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繁榮。(五)充分尊重項目區(qū)農民群眾意愿,主動讓農民參與項目規(guī)劃、建設和運行的全過程,讓農民充分享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嚴格資金和

4、項目管理,提高科學化、精細化、規(guī)范化管理水平;落實工程管護責任,健全管護機制,確保建成工程長期發(fā)揮效益。(六)項目區(qū)公示牌及工程標志。在項目區(qū)視野開闊、交通便利、工程規(guī)模相對集中的地方設置公示牌;所有工程應設置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標志。公示牌及工程標志的規(guī)格和標準按照冀農開辦2010137號文件要求執(zhí)行。(七)項目分區(qū)與項目規(guī)模。依據自然地理條件將全省分為三個類型區(qū):山前及冀東平原區(qū)、黑龍港低平原區(qū)和山地丘陵區(qū)。山前及冀東平原區(qū)、黑龍港低平原區(qū)規(guī)劃連片開發(fā)面積不低于50000畝,每年單片面積不低于10000畝。山地丘陵區(qū)規(guī)劃連片開發(fā)面積不低于20000畝,每年單片面積不低于3000畝。二、水利措施標準

5、 (一)灌溉工程1.灌溉系統(tǒng)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證,灌溉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采用科學合理的灌溉模式,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進。地上水灌區(qū)固定輸水渠道原則上全部硬化;地下水灌區(qū)全部采用防滲管道輸水,并根據實際情況推廣噴灌、滴灌等灌溉方式。有條件的地方,根據管理需要應在支渠斗口或井首處安裝量水設施。2.農田灌溉設計保證率。渠灌區(qū)大田作物不低于50%,井灌區(qū)大田作物不低于75%。3.灌溉水利用系數。渠灌區(qū)不低于0.7,井灌區(qū)不低于0.8。4.水分生產率。項目后比項目前提高20%以上。5.新建、除險加固和更新改造的排灌站、塘壩及引水渠道等工程,符合國家和水利行業(yè)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的設計標準和技術要求。

6、6.黑龍港低平原區(qū)、濱海平原區(qū)應推廣咸淡水混澆技術。開發(fā)利用微咸水和再生水須符合有關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要求。7.機井(1)機井工程符合機井技術規(guī)范要求,泵、機、電、管及其配套設施規(guī)范完整。機泵上水管采用鐵管,機泵與防滲管道鐵管固定連接,并設置進、排氣閥,深井應加裝回止閥。(2)機井房。采用尖頂形式,長寬高分為3m×3m×2.5m或2m×2m×2.3m兩種規(guī)格,同一年度項目區(qū)應采用同一種規(guī)格。尖頂井房墻體采用磚混結構,安裝彩鋼瓦尖頂,室內地面素混凝土或集磚處理,安裝防盜鐵門,門表面刷成鐵紅色,有條件的地方設置照明設施。井房應建散水工程,內、外墻水泥砂漿抹面,刷

7、白色防水涂料。距路邊5m以內的井房,井房與道路之間應修建與道路相同材料和結構的人行通道,通道寬度不小于1m。(3)井池。分為地上型和下臥型,每種形式有方型和圓型兩種,地上方型井池長寬高為2m×2m×1.2m,墻體采用磚混結構,高出地面1.2m,頂部設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地上圓型井池外徑1.2m,高出地面0.8m,頂部設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下臥型井池,結構尺寸與地上型相同,地上部分高出地面0.4m,頂部設混凝土預制蓋板,泵管直接與地下防滲管道水平連接,井池外部表面涂白色防水涂料。 距路邊5m以內的井池,井池與道路之間應修建與道路相同材料和結構的人行通道,通道寬度不小于1m。

8、(4)井臺。露天井臺采用混凝土現澆結構,分方型和圓型兩種,方型外部尺寸0.9m×0.9m,圓型直徑0.9m。井臺高出地面0.4-0.6m,混凝土強度不得低于C20,井臺周圍0.3m之內的地面做硬化處理。機泵不長期安裝在機井內的井臺應設置井蓋。井臺、井蓋刷白色防水涂料。井房內井臺采用圓型混凝土現澆結構,外部直徑0.6m,高出地面不低于0.1m,混凝土強度不低于C20。同一年度項目區(qū)應采用同一種形式,對于成孔直徑較特殊的機井,井臺外部尺寸可據實設計。8.防滲管道(1)管道。符合國標標準。一般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管材工程壓力大于設計工作壓力,并不低于0.25Mpa。壓力較大的

9、上水管道可采用鐵管。山前及冀東平原區(qū)、黑龍港低平原區(qū)管道長度平均每畝不少于8m。山地丘陵區(qū)不少于6m。地下輸水管道埋深一般應在凍土層以下,特別寒冷地區(qū),埋深在凍土層以上的,應設置泄水閥、滲水井等排空設施。一般采用兩級或多級固定管道輸水,對于土壤滲透性強的沙質土灌區(qū),末級應增設地面移動管道。管道安裝時應插口在上游,承口在下游,順水流方向施工,承插長度達到管徑的1.5倍以上。(2)出水口。一般采用鋼管焊接或鑄鐵結構,出水口帽采用固定或分離式防盜裝置,出水口間距原則上不大于50m,出水口距邊溝外沿不少于1m。同一條管道上的出水口原則上應在一條直線上。(3)出水口保護裝置。采用圓型、方型混凝土預制件或

10、現場澆筑,外部尺寸0.6m,壁厚60mm,高度0.6m,兼作消力池使用的,側面預留出水口,同一年度項目區(qū)應采用同一種形式。安裝時高出地面不小于0.3-0.4m,并用混凝土固定,同一條管道的保護裝置應在一條直線上,且擺放方向一致,表面刷白色防水涂料。出水口立管一般位于保護裝置中央,作為消力池使用的可在保護裝置一側。9.防滲渠道。地上防滲渠一般采用梯形、矩形和U型等形式;現澆混凝土、預制混凝土件砌筑、漿砌石等結構。混凝土標號不低于C20號。渠道順直、表面光滑、基礎堅實。平均每畝長度不少于5m。對于地理條件復雜,渠道斷面較大,渠系建筑物和其它配套工程較多的項目區(qū),可適當減少畝均渠道長度,但最低不少于

11、每畝3m。10.農橋。單孔跨度大于6m的橋,采用鋼筋混凝土井柱樁T型梁橋,引橋用漿砌石砌筑,欄桿用鋼管焊接,刷藍白相間色彩漆。單孔跨度小于6m的橋,采用漿砌石重力墩板式橋面結構,兩側砌筑0.25m高、0.25m寬的護輪帶,粉刷紅白相間外墻防水涂料。橋梁承重一般不低于20噸。橋頭設立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制式公示牌,橋身顯著位置設置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標志。11.涵。涵管采用鋼筋混凝土管,強度不低于C20,直徑0.3-1.5m,寬度不小于4m。擋土墻采用漿砌磚、漿砌石或混凝土等材料制作,漿砌磚結構地上部分以0.24m厚為宜,漿砌石可適當加厚,混凝土可適當薄一些,但不應少于0.15m。擋土墻采用外八字結構,高出路面

12、不低于0.12m,水泥砂漿抹面,墻面涂白色防水涂料。12.水閘。按照有關行業(yè)標準執(zhí)行,斗渠以上設固定閘門。邊坡采用漿砌石或混凝土結構,外露墻體涂白色防水涂料。13.揚水站點設置在水源較為充沛的灌渠、水庫、塘壩和河流旁邊或者直接從機井揚水。不從機井直接揚水的,應合理設置淹泵池、攔污柵、護坡、機座平臺、井房等設施,從機井直接揚水的應設置井房。揚水點應與地下防滲管道或防滲渠銜接,外露墻體涂白色防水涂料。本著節(jié)約土地、降低成本、使用安全、便于管理的原則,鼓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有效保護機井等工程,逐步推廣智能配電箱的應用,實現機電一體化、智能化。(二)排水工程1.防洪標準符合有關行業(yè)規(guī)定。2.

13、設計暴雨重現期不少于5年一遇。設計暴雨歷時和排出時間應達到:旱地1-3天暴雨,1-3天排除;水田1-3天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排水系統(tǒng)健全,排水出路通暢,排水系統(tǒng)與灌溉系統(tǒng)合理配套,規(guī)格布局協(xié)調。末級固定排水溝的深度和間距,符合當地機耕作業(yè)、農作物對地下水位的要求等條件。3.橋、涵、閘等建筑物的建設標準,與灌溉標準相同。 (三)電力配套工程1.變壓器。采用S11及以上系列的低損耗變壓器,容量應根據供電區(qū)域內機井的數量和電機功率確定,單臺不宜大于160KVA。安裝防盜裝置或采取防盜措施。2.輸電線。低壓輸電線宜采用鎧裝線(纜),地埋敷設。特殊情況按照有關行業(yè)標準架空安裝。3.井首配電裝置。

14、有井房的機井,配電裝置一般安裝在井房內,設置配電柜或在墻面合適部位安裝標準配電箱。沒有井房的機井,配電裝置安裝在機井旁, 設置標準配電箱,同一項目區(qū)的配電裝置應高度一致、朝向一致,與水泵之間的輸電線采用地埋線,配電裝置周圍0.5m之內的地面作硬化處理。配電柜或配電箱的外表面為藍色。整合電力公司資金安裝的配電裝置,可按照關于加強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排灌電力設施配套工程建設的意見(冀農開辦2009119號)執(zhí)行。三、農業(yè)措施標準(一)土地平整山前及冀東平原區(qū)和黑龍港低平原區(qū),以有林道路或較大溝渠為基準形成方田,單塊方田面積一般200-400畝,最大不超過500畝。特殊不宜分割,無需新開農路且沒有較大溝

15、渠的地塊依地形地貌而定。方田四周規(guī)整,田塊平整,灌排順暢。山地丘陵區(qū),以有林道路、較大溝渠或自然地貌為基準形成治理單元(方田),或以單個機井、單個揚水工程為治理單元,單元面積一般為200-400畝,最大不超過600畝。特殊不宜分割,無需新開農路且沒有較大溝渠的地塊依地形地貌而定。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要求,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地),田面平整,寬度達到3m以上,并構成反坡,田(地)埂穩(wěn)定牢固,防止水土流失。(二)土壤改良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深松(耕)技術等措施,土壤耕作層有機質含量提高0.15個百分點以上。(三)良種繁育與推廣在有條件而又需要的項目區(qū)建立優(yōu)質良種繁育基地,修建種子晾

16、曬、倉儲設施,配備必要的種子加工檢測設備。良種繁育能力設計或區(qū)域內已具備的繁育能力,能夠滿足項目區(qū)內優(yōu)勢農產品生產的需要,具備優(yōu)良品種的覆蓋率達到100%水平的基礎性條件。項目區(qū)應大力推廣優(yōu)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統(tǒng)一供種率達到100%。(四)農業(yè)機械化積極推廣農業(yè)機械化作業(yè)。主要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基本實現機械化,主要農作物實現全程機械化。(五)糧食產量。項目后比項目前提高20%以上。四、田間道路標準(一)田間道路田間道路分干道、支路兩級,干道與鄉(xiāng)、村公路連接。干道采用水泥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硬化,路面寬度為4-6m,硬化面寬度不小于3m;支路原則上全部硬化,宜采用扎磚路或泥結碎石路。路面寬度為3-5m,硬

17、化面寬度不小于2.5m。 1.混凝土路面。基層可采用三七灰土、泥結碎石、工業(yè)廢渣等建筑材料,分兩步實施,每層厚度不小于15cm;面層厚度平原區(qū)不小于18cm,山地丘陵區(qū)不小于15cm。保證晴雨天暢通,能滿足農產品運輸和中型以上農業(yè)機械的通行;應配套橋、涵和農機作業(yè)通道,便于農機進出田間作業(yè)和農產品運輸。2.瀝青路面?;鶎涌刹捎萌呋彝痢⒛嘟Y碎石等建筑材料,分兩步實施,每層厚度不小于15cm;面層厚度不小于3cm。硬化面與路肩之間須加裝路牙磚。3.扎磚路。采用MU10普通燒結磚,呈人字形排列,厚度12cm,基層可采用三七灰土等建筑材料。4.泥結碎石路。泥結碎石路面面層可用碎石,粒徑1-3cm,基

18、層鋪墊碎石,厚度10-30cm。硬化面與路肩之間須加裝路牙磚。5.田間土路。軋實處理,能滿足中、小型農業(yè)機械通行。6.轉彎護墻,轉彎護墻為磚混結構,長度不小于4m,高出地面25cm,水泥抹面,外涂紅白相間外墻涂料或粘貼紅白相間瓷磚。7.路面路弓最高點應高于田面30cm以上,達到路面平坦,順直,路弓明顯。(二)路邊溝田間道路兩側設置路邊溝。承擔排澇任務的按排澇標準設計。不承擔排澇任務的,上口寬不小于80cm,下口寬不小于40cm,溝深40cm。山地丘陵區(qū)位于山、坡地邊的道路以及其它特殊路段,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邊溝。原來有溝渠的道路,維持原有設計斷面,邊溝順直規(guī)整,寬窄一致。五、林業(yè)措施標準(一)

19、項目區(qū)內主要道路、溝渠、河流等兩側,要適時、適地、適樹進行植樹造林,長度達到適宜植樹造林長度的90%以上,防護林網控制面積占宜建林網農田面積的比例達到85%以上。造林成活率達到95%以上,保存率達到90%以上。造林時應預留農機作業(yè)通道。 (二)大田區(qū)樹種以喬木為主,特殊路段或林果區(qū)、經濟作物區(qū)可栽植小喬木或灌木樹種,但林相應整齊。喬木胸徑4-5cm,春季、雨季造林修剪側枝和定干,株高3.5m左右,根系完整,主根無損傷,根幅不少于50cm。樹坑60cm×60cm×60cm,采用機械施工的,直徑不小于60cm,深60cm以上。(三)項目區(qū)內主要道路旁至少栽植兩行樹,一般栽植在道

20、路兩側邊溝內,也可根據實際需要栽植在道路一側,株距3m以內,行距視路況而定,可三角形或品形布置,株距均等。樹干距地面1.2m處涂紅圈,紅圈下涂白灰。六、科技措施標準(一)儀器設備。按有關政策要求和實際需要購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強化科技服務功能。(二)技術推廣。項目區(qū)應積極調整種植結構,進行區(qū)域化種植。項目建設期間,在項目區(qū)內至少推廣1項先進適用技術,重點是農業(yè)節(jié)水、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技術。有重點科技推廣項目的村,在村內適當位置設置公示牌和品種技術宣傳推廣專欄。(三)技術培訓。對項目區(qū)基層干部、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范戶進行培訓,每年不少于1次。重點進行優(yōu)良品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作

21、物病蟲害防治、節(jié)水灌溉等先進適用技術培訓。(四)扶持農技服務組織。適當扶持原有農技服務體系,重點支持具有技術推廣服務功能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通過為其配備必要的儀器設備、補助適量服務經費等方式,明確其在項目建設中的具體任務,并嚴格進行考核。七、管護標準(一)管護組織及管護制度。項目竣工驗收后,應及時進行產權移交,明晰產權,明確管護主體。管護主體應建立完善的管護組織和管護制度,做到組織健全、制度嚴密、責任明確、管護到位。(二)工程管護標準。工程管護主體應及時修補損毀的道路,清理堵塞的邊溝,維護田間水利工程,補栽損毀的樹木等,保持項目區(qū)整體形象完好,機井、管道、渠道、灌排站、橋、涵、閘、機耕路等

22、工程能夠正常使用,發(fā)揮應有效益。(三)管護裝備。有條件的地方可為現場管護人員配備必要的管護裝備。如自行車、簡易服裝等,裝備上印制“農業(yè)綜合開發(fā)管護”標識。 (四)管護費用。按照國家農發(fā)辦有關文件要求提取、使用工程管護費用。中低產田改造項目標準一、綜合標準(一)項目區(qū)農業(yè)生產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善,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農業(yè)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旱澇保收、節(jié)水高效、穩(wěn)產高產。項目區(qū)與非項目區(qū)有明顯區(qū)別,平原地區(qū)的項目區(qū)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基本實現園田化,丘陵山區(qū)和川地基本實現園田化,坡地基本實現梯田化。(二)項目區(qū)范圍明確,并按灌區(qū)、流域統(tǒng)

23、籌規(guī)劃,規(guī)模開發(fā)。統(tǒng)籌考慮新建工程和維修、更新原有工程,采取水利、農業(yè)、林業(yè)和科技等綜合配套措施,進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優(yōu)先利用地上水,合理開采地下水,采取工程、農藝、管理等綜合節(jié)水措施,節(jié)約水資源。大力推廣優(yōu)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提高項目區(qū)農業(yè)科技貢獻率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結合當地產業(yè),發(fā)展具有產業(yè)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讓農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三)項目分區(qū)與項目規(guī)模。依據自然地理條件將全省范圍劃分成五個類型區(qū):山前及冀東平原區(qū)、黑龍港低平原區(qū)、濱海平原區(qū)、山地丘陵區(qū)、壩上高原區(qū)。山前及冀東平原區(qū)、黑龍港低平原區(qū)、濱海平原區(qū)規(guī)劃連片開發(fā)面積不低于5000

24、0畝;壩上高原區(qū)、山地丘陵區(qū)規(guī)劃連片開發(fā)面積不低于10000畝。(四)項目區(qū)公示牌及工程標志。在項目區(qū)視野開闊、交通便利、工程規(guī)模相對集中的地方設置公示牌;所有工程應設置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標志。公示牌及工程標志的規(guī)格和標準按照冀農開辦2010137號文件要求執(zhí)行。二、水利措施標準(一)灌溉工程1.灌溉系統(tǒng)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證,灌溉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實行科學合理的灌溉工程形式、灌水方法和灌溉制度。地上水灌區(qū)固定輸水渠道全部硬化;地下水灌區(qū)全部采用防滲管道輸水。根據管理需要,可在支渠斗口或井首處安裝量水設施。2.農田灌溉設計保證率。渠灌區(qū)大田作物不低于50%,井灌區(qū)大田作物不低于75%。3.灌溉

25、水利用系數。渠灌區(qū)不低于0.65,井灌區(qū)不低于0.75。4.水分生產率。項目后比項目前提高15%。5.新建、除險加固和更新改造的排灌站、塘壩及引水渠道等工程,符合國家和水利行業(yè)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的設計標準和技術要求。6.黑龍港低平原區(qū)、濱海平原區(qū)應推廣咸淡水混澆技術。開發(fā)利用微咸水和再生水須符合有關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要求。7.機井(1)機井工程符合機井技術規(guī)范要求,泵、機、電、管及其配套設施規(guī)范完整。機泵上水管采用鐵管,機泵與防滲管道鐵管固定連接,并設置進、排氣閥,深井應加裝回止閥。(2)大口井。一般為砌石或砌磚結構。直徑一般為5-10m。井沿上部高出地面不小于1m,井沿刷白色防水涂料。井口周圍地面平整

26、,0.6m以內地面硬化。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必要時加裝防護欄。(3)井房。采用尖頂形式,長寬高分為3m×3m×2.5m或2m×2m×2.3m兩種規(guī)格,同一年度項目區(qū)應采用同一種規(guī)格。尖頂井房墻體采用磚混結構,安裝彩鋼瓦尖頂,室內地面素混凝土或集磚處理,安裝防盜鐵門,門表面刷成鐵紅色,有條件的地方設置照明設施。井房應建散水工程,內、外墻水泥砂漿抹面,刷白色防水涂料。(4)井池。分為地上型和下臥型,每種形式有方型和圓型兩種,地上方型井池長寬高為2m×2m×1.2m,墻體采用磚混結構,高出地面1.2m,頂部設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地上圓型井池

27、外徑1.2m,高出地面0.8m,頂部設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下臥型井池,結構尺寸與地上型相同,地上部分高出地面0.4m,頂部設混凝土預制蓋板,泵管直接與地下防滲管道水平連接,井池外部表面涂白色防水涂料。 (5)井臺。露天井臺采用混凝土現澆結構,分方型和圓型兩種,方型外部尺寸0.8m×0.8m,圓型直徑0.8m。井臺高出地面0.4-0.6m,混凝土強度不得低于C20。機泵不長期安裝在機井內的井臺應設置井蓋。井臺、井蓋刷白色防水涂料。井房內井臺采用圓型混凝土現澆結構,外部直徑0.6m,高出地面不低于0.1m,混凝土強度不低于C20。同一年度項目區(qū)應采用同一種形式,對于成孔直徑較特殊的機井,

28、井臺外部尺寸可據實設計。8.防滲管道(1)管道。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一般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管材工程壓力大于設計工作壓力,并不低于0.25Mpa。壓力較大的上水管道可采用鐵管。山前及冀東平原區(qū)、黑龍港低平原區(qū)管道長度平均每畝不少于6m。濱海平原區(qū)、山地丘陵區(qū)、壩上高原區(qū)一般不少于4m。地下輸水管道埋深一般應在凍土層以下,特別寒冷地區(qū),埋深在凍土層以上的,應設置泄水閥、滲水井等排空設施。一般采用兩級或多級固定管道輸水,對于土壤滲透性強的沙質土灌區(qū),末級應增設地面移動管道。管道安裝時應插口在上游,承口在下游,順水流方向施工,承插長度達到管徑的1.5倍以上。(2)出水口。一般采用鋼管焊接

29、或鑄鐵結構,出水口帽采用固定或分離式防盜裝置,出水口間距原則上不大于50m,出水口距邊溝外沿不少于1m。同一條管道上的出水口原則上應在一條直線上。(3)出水口保護裝置。采用圓型、方型混凝土預制件或現場澆筑,外部尺寸0.6m,壁厚60mm,高度0.6m,兼作消力池使用的,側面預留出水口。同一年度項目區(qū)應采用同一種形式,安裝時高出地面不小于0.3-0.4m,并用混凝土固定,同一條管道的保護裝置應在一條直線上,且擺放方向一致,表面刷白色防水涂料。出水口立管一般位于保護裝置中央,作為消力池使用的可在一側。9.防滲渠道。地上防滲渠一般采用梯形、矩形和U型等形式;現澆混凝土、預制混凝土件砌筑、漿砌石等結構

30、?;炷翗颂柌坏陀贑20號。渠道順直、表面光滑、基礎堅實。平均每畝長度不少于4m。對于地理條件復雜,渠道斷面較大,渠系建筑物和其它配套工程較多的項目區(qū),可適當減少畝均渠道長度,但最低不少于每畝3m。10.農橋。單孔跨度大于6m的橋,采用鋼筋混凝土井柱樁T型梁橋,引橋用漿砌石砌筑,欄桿用鋼管焊接,刷藍白相間色彩漆。單孔跨度小于6m的橋,采用漿砌石重力墩板式橋面結構,兩側砌筑0.25m高、0.25m寬的護輪帶,粉刷紅白相間外墻防水涂料。橋梁承重一般不低于20噸。橋頭設立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制式公示牌,橋身顯著位置設置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標志。11.涵。涵管采用鋼筋混凝土管,強度不低于C20,直徑0.3-1.5m,

31、寬度不小于4m。擋土墻采用漿砌磚、漿砌石或混凝土等材料制作,漿砌磚結構地上部分以0.24m厚為宜,漿砌石可適當加厚,混凝土可適當薄一些,但不應少于0.15m。擋土墻采用外八字結構,高出路面不低于0.12m,水泥砂漿抹面,墻面涂白色防水涂料。12.水閘。按照有關行業(yè)標準執(zhí)行,斗渠以上設固定閘門。邊坡采用漿砌石或混凝土結構,外露墻體涂白色防水涂料。13.揚水站點。設置在水源較為充沛的灌渠、水庫、塘壩和河流旁邊或者直接從機井揚水。不從機井直接揚水的,應合理設置淹泵池、攔污柵、護坡、機座平臺、井房等設施,從機井直接揚水的應設置井房。揚水點應與地下防滲管道或防滲渠銜接,外露墻體涂白色防水涂料。14.蓄水

32、池。一般容量為50m3、100m3、200m3。池壁采用漿砌磚、漿砌石或混凝土澆筑結構,砂漿抹面,并作防水處理。外表面上沿刷15-30cm白色防水涂料,其余部分刷天藍色防水涂料。工程周圍規(guī)范整潔,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必要時加裝防護欄。15.塘壩及坑塘。山地丘陵區(qū)塘壩工程由擋水壩、溢洪道、泄水洞三部分組成,庫容10萬m3以下。具體設計按行業(yè)有關規(guī)范進行。平原區(qū)坑塘外形規(guī)整,宜采取防滲措施。16.水窖。山地丘陵區(qū)選擇在雨季容易形成地表徑流的下端建設水窖,容量一般為30m3。池壁采用漿砌磚、漿砌石或混凝土澆筑結構,砂漿抹面,并作防水處理;進水口設攔污過濾裝置;窖蓋采用鋼筋混凝土預置板。工程周圍規(guī)范整

33、潔,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本著節(jié)約土地、降低成本、使用安全、便于管理的原則,鼓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有效保護機井等工程,逐步推廣智能配電箱的應用,實現機電一體化、智能化。(二)排水工程1.排澇工程設計標準3-5年一遇,主要建筑物設計標準不低于10-20年一遇。2.排水系統(tǒng)健全,排水出路通暢;排水渠縱橫斷面設計合理、規(guī)整,橋、涵、閘等建筑物配套齊全、實用、安全,建筑物的建設標準與灌溉標準相同。末級固定排水溝的深度和間距符合當地機耕作業(yè)、農作物對地下水位的要求等條件。3.濱海平原區(qū),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tǒng),確保在返鹽(堿)季節(jié)和農作物生長關鍵期,將地下水位降到臨界深度以下,以不危害農作物正常生長為

34、限。(三)配電工程1.變壓器。采用S11及以上系列的低損耗變壓器,容量應根據供電區(qū)域內機井的數量和電機功率確定,單臺不宜大于160KVA。安裝防盜裝置或采取防盜措施。2.輸電線。低壓輸電線宜采用鎧裝線(纜),地埋敷設。特殊情況按照有關行業(yè)標準架空安裝。3.井首配電裝置。有井房的機井,配電裝置一般安裝在井房內,設置配電柜或在墻面合適部位安裝標準配電箱。沒有井房的機井,配電裝置安裝在機井旁, 設置標準配電箱,同一項目區(qū)的配電裝置應高度一致、朝向一致,與水泵之間的輸電線采用地埋線。配電柜或配電箱的外表面為藍色。整合電力公司資金安裝的配電裝置,可按照關于加強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排灌電力設施配套工程建設的意

35、見(冀農開辦2009119號)執(zhí)行。三、農業(yè)措施標準 (一)農田工程1. 山前及冀東平原區(qū)、黑龍港低平原區(qū)、濱海平原和壩上高原區(qū),以有林道路或較大溝渠為基準形成方田,單塊方田面積一般200-400畝,最大不超過500畝。特殊不宜分割,無需新開農路且沒有較大溝渠的地塊依地形地貌而定。方田四周規(guī)整、田塊平整,灌排順暢。2. 山地丘陵區(qū),以有林道路、較大溝渠或自然地形地貌為基準形成治理單元(方田),或以單個機井、單個揚水工程為治理單元,單元面積一般為200-500畝,最大不超過800畝,特殊不宜分割,無需新開農路且沒有較大溝渠的地塊依地形地貌而定。方田四周規(guī)整、田塊平整,梯田田面寬度達到3m以上。(

36、二)土壤改良 1.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深松(耕)技術等措施,土壤耕作層有機質含量提高0.1個百分點以上。2.瘠薄地應加厚土層,土壤活土層厚度一般不小于25-30cm。改造砂姜黑土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塊應清除砂姜卵石并摻合粘土。(三)良種繁育與推廣在有條件而又需要的項目區(qū)建立優(yōu)質良種繁育基地,修建種子晾曬、倉儲設施,配備必要的種子加工檢測設備。良種繁育能力設計或區(qū)域內已具備的繁育能力,能夠滿足項目區(qū)內優(yōu)勢農產品生產的需要,具備優(yōu)良品種的覆蓋率達到100%水平的基礎性條件。項目區(qū)應大力推廣優(yōu)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四)農業(yè)機械化積極推廣農業(yè)機械化作業(yè)。平原地區(qū)主要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基本實現機械化,主要

37、農作物實現全程機械化。山地丘陵區(qū)、壩上高原區(qū)農業(yè)機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提高。(五)糧食產量。項目建成后比項目實施前提高15%以上。(六)田間道路1.田間道路。田間道路分干道、支路兩級,干道與鄉(xiāng)、村公路連接。田間道路應布局合理,順直暢通,轉彎半徑大于相交干道路寬的1/2,主要路口加裝轉彎護墻,預留農機作業(yè)通道,以適應農業(yè)機械作業(yè)和田間管理的需要。山前及冀東平原區(qū)、黑龍港低平原區(qū),硬化路長度不低于田間路總長度的30%,干道全部硬化,路面寬度4-6m,硬化面寬度不小于3m;支路路面寬度3-5m,硬化面寬度不小于2.5m;濱海平原區(qū)、山地丘陵區(qū)、壩上高原區(qū)硬化路長度不低于田間路總長度的20%。干

38、道路面寬度4-6m,硬化路面寬度不小于3m,在適當位置設置錯車區(qū);支路路面寬度不小于3m。路面路弓最高點應高于田面30cm以上。達到路面平坦,順直,路弓明顯。(1)扎磚路。采用MU10普通燒結磚,呈人字形排列,厚度12cm,基層可采用三七灰土等建筑材料。(2)泥結碎石路。泥結碎石路面面層可用碎石,粒徑1-3cm,基層鋪墊碎石,厚度10-30cm。硬化面與路肩之間須加裝路牙磚。(3)碎石路。基層上面均勻鋪撒石屑,厚度不小于2cm?;鶎涌刹捎萌呋彝?、泥結碎石、工業(yè)廢渣等建筑材料,厚度不小于15cm。硬化面與路肩之間須加裝路牙磚。(4)田間土路。軋實處理,能滿足中、小型農業(yè)機械通行。2.路邊溝。田

39、間道路兩側設置路邊溝。承擔排澇任務的按排澇標準設計。不承擔排澇任務的,上口寬不小于60cm,下口寬不小于30cm,溝深30cm。山地丘陵區(qū)位于山、坡地邊的道路,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邊溝。原來有溝渠的道路,維持原有設計斷面,邊溝順直規(guī)整,寬窄一致。四、林業(yè)措施標準(一)項目區(qū)內主要道路、溝渠、河流等兩側,要適時、適地、適樹進行植樹造林,長度達到適宜植樹造林長度的90%以上,防護林網控制面積占宜建林網農田面積的比例達到85%以上,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保存率達到85%以上。造林時應預留農機作業(yè)通道。(二)大田區(qū)樹種以喬木為主,特殊路段或林果區(qū)、經濟作物區(qū)可栽植小喬木或灌木樹種,但林相應整齊。喬木

40、胸徑3-5cm,春季、雨季造林修剪側枝和定干,株高3.5m左右,根系完整,主根無損傷,根幅不少于40cm。平原區(qū)及山地丘陵區(qū)樹坑50cm×50cm×50cm,采用機械施工的,直徑不得小于50cm、深50cm以上;壩上高原區(qū)樹坑80cm×80cm×80cm。(三)項目區(qū)內主要道路旁至少栽植兩行樹,一般栽植在道路兩側邊溝內,也可根據實際需要栽植在道路一側,株距3m以內,行距視路況而定,可三角形或品形布置,株距均等。樹干距地面1.2m處涂紅圈,紅圈下涂白灰。五、科技措施標準(一)儀器設備。按有關政策要求和實際需要購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強化科技服務功能。(二)技術

41、推廣。項目區(qū)應積極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有條件的地方推行區(qū)域化種植。項目建設期間,在項目區(qū)內推廣先進適用技術,重點是農業(yè)節(jié)水、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技術。鼓勵采用經濟適用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提高工程建設質量。(三)技術培訓。對項目區(qū)基層干部、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范戶進行培訓,每年不少于1次。重點進行優(yōu)良品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節(jié)水灌溉等先進適用技術培訓。六、管護標準(一)管護組織及管護制度。項目竣工驗收后,應及時進行產權移交,明晰產權,明確管護主體。管護主體應建立完善的管護組織和管護制度,做到組織健全、制度嚴密、責任明確、管護到位。(二)工程管護標準。工程管護主體

42、應及時修補損毀的道路,清理堵塞的邊溝,維護田間水利工程,補栽損毀的樹木等,保持項目區(qū)整體形象完好,機井、管道、渠道、灌排站、橋、涵、閘、機耕路等工程能夠正常使用,發(fā)揮應有效益。(三)管護裝備。有條件的地方可為現場管護人員配備必要的管護裝備。如自行車、簡易服裝等,裝備上印制“農業(yè)綜合開發(fā)管護”標識。(四)管護費用。按照國家農發(fā)辦有關文件要求提取、使用工程管護費用。生態(tài)綜合治理項目標準一、綜合標準(一)堅持開發(fā)與保護相結合,工程措施與農藝措施、管理措施相結合,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果則果、宜糧則糧的原則,對項目區(qū)進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逐步建立產業(yè)發(fā)展趨

43、勢明顯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良性生態(tài)系統(tǒng)。(二)按照流域統(tǒng)一規(guī)劃,科學設計,規(guī)模治理、連片開發(fā)。項目區(qū)單片小流域治理面積、人工草場面積不低于1000畝,土地沙化和天然草場面積不低于5000畝。(三)項目實施后,川平地項目區(qū)田規(guī)整、林配套,管(渠)相通、路便利,基本實現田園化;坡耕地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基本實現小雨不出田、大雨不下山,水土不流失;荒山、荒坡(裸巖除外)修建水平階、魚鱗坑等工程,基本實現林果化;草場退化、沙化趨勢得到有效控制,草畜發(fā)展后勁增強。工程產權明晰,管護制度完善,組織健全,責任明確,措施得力。(四)項目區(qū)公示牌及工程標志。在項目區(qū)視野開闊、交通便利、工程規(guī)模相對集中的地方設置公示牌

44、;所有工程應設置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標志。公示牌及工程標志的規(guī)格和標準按照冀農開辦2010137號文件要求執(zhí)行。二、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標準項目區(qū)規(guī)模在5000畝以下的,行政管理范圍不超出2個鄉(xiāng)鎮(zhèn),5000畝以上的,不超出3個鄉(xiāng)鎮(zhèn),項目區(qū)原則上分布在3-5倍項目區(qū)面積之內。方田面積一般200-500畝,最大不超過800畝。特殊不宜分割,無需新開農路且沒有較大溝渠的地塊依地形地貌而定。工程防御標準10-20年一遇。(一)川平地標準1水利措施標準(1)灌溉系統(tǒng)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證,灌溉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進。灌溉用水應優(yōu)先攔、蓄、引地上水,其次合理開采淺層地下水,嚴格控制開

45、采深層地下水。(2)灌溉設計保證率。渠灌區(qū)不低于50%,井灌區(qū)不低于75%。(3)灌溉水利用系數。渠灌區(qū)不低于0.65,井灌區(qū)不低于0.75。 (4)水分生產率。項目后比項目前提高15%以上。(5)新建、除險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庫、排灌站、塘壩及引水渠道等工程,符合國家和水利行業(yè)的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的設計標準和技術要求。(6)機井。機井工程符合機井技術規(guī)范要求,泵、機、電、管及其配套設施規(guī)范完整。機泵上水管采用鐵管,機泵與防滲管道鐵管固定連接,并設置進、排氣閥,深井應加裝回止閥。(7)大口井。一般為砌石或砌磚結構。直徑一般為5-10m。井沿上部高出地面不小于1m,井沿刷白色防水涂料。井口周圍地面平

46、整,0.6m以內地面硬化。(8)井房。采用尖頂形式,長寬高分為3m×3m×2.5m或2m×2m×2.3m兩種規(guī)格,同一年度項目區(qū)應采用同一種規(guī)格。尖頂井房墻體采用磚混結構,安裝彩鋼瓦尖頂,室內地面素混凝土或集磚處理,安裝防盜鐵門,門表面刷成鐵紅色,有條件的地方設置照明設施。井房應建散水工程,內、外墻水泥砂漿抹面,刷白色防水涂料。(9)井臺。露天井臺采用混凝土現澆結構,分方型和圓型兩種,方型外部尺寸0.8m×0.8m,圓型直徑0.8m。井臺高出地面0.4-0.6m,混凝土強度不得低于C20。機泵不長期安裝在機井內的井臺應設置井蓋。井臺、井蓋刷白色

47、防水涂料。井房內井臺采用圓型混凝土現澆結構,外部直徑0.6m,高出地面不低于0.1m,混凝土強度不低于C20。同一年度項目區(qū)應采用同一種形式,對于成孔直徑較特殊的機井,井臺外部尺寸可據實設計。(10)管道。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一般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管材工程壓力大于設計工作壓力,并不低于0.25Mpa。壓力較大的上水管道可采用鐵管。管道長度平均每畝不少于5m。地下輸水管道埋深一般應在凍土層以下,特別寒冷地區(qū),埋深在凍土層以上的,應設置泄水閥、滲水井等排空設施。一般采用兩級或多級固定管道輸水,對于土壤滲透性強的沙質土灌區(qū),末級應增設地面移動管道。管道安裝時應插口在上游,承口在下游,順

48、水流方向施工,承插長度達到管徑的1.5倍以上。(11)出水口。采用鋼管焊接或鑄鐵結構,出水口帽采用固定或分離式防盜裝置,出水口間距原則上不大于50m,出水口距邊溝外沿不少于1m。同一條管道上的出水口原則上應在一條直線上。(12)出水口保護裝置。方型或圓型,混凝土現場澆筑或預制,同一年度項目區(qū)應采用一種形式。方型規(guī)格為0.4m×0.4m×0.6m,圓型直徑0.4m,高0.6m。兼作消力池使用的,側面預留出水口。安裝時高出地面0.3m-0.4m,用混凝土固定。同一條管道上的保護裝置應排列整齊,且安裝方向一致,表面刷白色防水涂料。出水口立管一般位于保護裝置中央,兼作消力池用的可在

49、一側。(13)操作井。閘閥、放水閥等地方修建操作井,井體采用磚砌結構,井蓋鋼筋混凝土結構。井內底部直徑為110cm,井口直徑65cm,井深120cm,井壁24cm磚砌結構。井蓋直徑100cm,厚8cm,混凝土強度為C20。井蓋及井臺外表面刷白色防水涂料。(14)防滲渠道工程。地上防滲渠一般采用梯形、矩形和U型等形式;現澆混凝土、預制混凝土件砌筑、漿砌石等結構。混凝土標號不低于C20號。渠道順直、表面光滑、基礎堅實。平均每畝長度不少于5m。對于地理條件復雜,渠道斷面較大,渠系建筑物和其它配套工程較多的項目區(qū),可適當減少畝均渠道長度,但最低不少于每畝3m。(15)揚水站、點。設置在水源較為充沛的灌

50、渠、水庫、塘壩和河流旁邊或者直接從機井揚水。不從機井直接揚水的,應合理設置淹泵池、攔污柵、護坡、機座平臺、井房等設施,從機井直接揚水的應設置井房。揚水點應與地下防滲管道或防滲渠銜接,外露墻體涂白色防水涂料。(16)農用橋。采用漿砌石重力墩板式橋面型橋。兩側砌筑0.25m高、0.25m寬的護輪帶,粉刷紅白相間外墻防水涂料。橋梁承重一般不低于20噸。橋頭設立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制式公示牌,橋身顯著位置設置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標志。(17)涵。涵管采用鋼筋混凝土管,強度不低于C20,直徑0.3-1.5m,寬度不小于4m。擋土墻采用漿砌磚、漿砌石或混凝土等材料制作,漿砌磚結構地上部分以0.24m厚為宜,漿砌石可適當加

51、厚,混凝土可適當薄一些,但不應少于0.15m。擋土墻采用外八字結構,高出路面不低于0.12m,水泥砂漿抹面,墻面涂白色防水涂料。(18)水閘。按照有關行業(yè)標準執(zhí)行,斗渠以上設固定閘門。邊坡采用漿砌石或混凝土結構,外露墻體涂白色防水涂料。(19)變壓器。采用S11及以上系列的低損耗變壓器,容量應根據供電區(qū)域內機井的數量和電機功率確定,單臺不宜大于160KVA。安裝防盜裝置或采取防盜措施。(20)輸電線。低壓輸電線宜采用鎧裝線(纜),地埋敷設。特殊情況按照有關行業(yè)標準架空安裝。(21)井首配電裝置。有井房的機井,配電裝置一般安裝在井房內,設置配電柜或在墻面合適部位安裝標準配電箱。沒有井房的機井,配

52、電裝置安裝在機井旁, 設置標準配電箱,同一項目區(qū)的配電裝置應高度一致、朝向一致,與水泵之間的輸電線采用地埋線。配電柜或配電箱的外表面為藍色。整合電力公司資金安裝的配電裝置,可按照關于加強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排灌電力設施配套工程建設的意見(冀農開辦2009119號)執(zhí)行。本著節(jié)約土地、降低成本、使用安全、便于管理的原則,鼓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有效保護機井等工程,逐步推廣智能配電箱的應用,實現機電一體化、智能化。2農業(yè)措施標準(1)土壤改良。項目區(qū)因地制宜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施用農家肥、秸稈還田、深耕土壤,活土墊地等土壤改良措施。(2)良種推廣。項目區(qū)糧食產區(qū)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100%。(3

53、)田間路。全部砂石硬化,路面寬度3-4m,硬化面寬不小于2.5m,路面中心高出地面30cm以上。路基底層一般為素土夯實,中層為15cm厚碎石或粒徑5-10cm天然級配渣石,分層填筑并軋實,上層采用粒徑1-1.5cm碎石鋪墊碾壓。地面坡度較大,地質條件較差,容易水毀的地方,可水泥硬化,路面寬度及構造據實設計。路面平坦,順直,路弓明顯。合理位置設置錯車區(qū)。3林業(yè)措施標準項目區(qū)原則上在主要道路、溝渠、河流兩側營造農田防護林,苗木胸徑3cm以上,樹高3.5-4m,根系完整,主根無損傷,根幅不少于40cm。樹坑0.8m×0.8m×0.8m,株距3m以內,行距視路況而定,可三角形或品形

54、布置,株距均等。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保存率達到85%以上。樹干距地面1.2m處涂紅圈,紅圈下涂白灰。(二)坡耕地標準1.水利措施標準(1)蓄水池。一般容量為50m3、100m3、200m3。池壁采用漿砌磚、漿砌石或混凝土澆筑結構,砂漿抹面,并作防水處理。外表面上沿刷15-30cm白色防水涂料,其余部分刷天藍色防水涂料。工程周圍規(guī)范整潔,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如果需要應加裝防護欄。(2)護村護地壩。防御標準10年一遇。壩體為混凝土、漿砌石、干砌石結構,依據行業(yè)規(guī)范據實設計。(3)谷坊壩。防御暴雨標準10-20年一遇。多為土壩、干砌壩、漿砌壩等形式。高度小于5m,設置溢水口、消力池等,自上而下

55、,小多成群,分散水勢,節(jié)節(jié)攔蓄。(4)塘壩。山地丘陵區(qū)塘壩工程由擋水壩、溢洪道、泄水洞三部分組成,庫容10萬m3以下。具體設計按行業(yè)有關規(guī)范進行。(5)水窖。山地丘陵區(qū)選擇在雨季容易形成地表徑流的下端建設水窖,容量一般為10-30m3。池壁采用漿砌磚、漿砌石或混凝土澆筑結構,砂漿抹面,并作防水處理;進水口設攔污過濾裝置;窖蓋采用鋼筋混凝土預置板。工程周圍規(guī)范整潔,設置安全警示標志。2.農業(yè)措施標準(1)梯田。5-25度坡耕地,按照水土保持要求建成等高水平梯田。田塊布設順山坡地形,大彎就勢,小彎取直,沿等高線修建,田面平整,田坎堅固,形成反坡。土壤活土層一般不小于20cm,梯田田面寬度不小于3m

56、,防御暴雨標準不低于10年一遇。(2)田間道路。合理位置設置錯車區(qū) 。全部砂石硬化,路面寬不小于2.5m。路基底層一般為素土夯實,中層為15cm厚碎石或粒徑5-10cm天然級配渣石,分層填筑并軋實,上層采用粒徑1-1.5cm碎石鋪墊碾壓。地面坡度超過15%的地方,道路采用S形,減小路面比降。地面坡度較大,地質條件較差,容易水毀的地方,可水泥硬化,路面寬度及構造據實設計。路面平坦,順直,路弓明顯。合理位置設置錯車區(qū)。3.林業(yè)措施標準(1)樹下水盆。為便于澆灌和截存天然來水,樹下修水盆,標準為長1.5m,寬1.2m,深0.3m,外緣高0.2m,寬0.2m呈半環(huán)形。(2)防護林。在主要道路、溝渠、梯

57、田地坎、溝道營造農田防護林,林木當年成活率達到90%以上,三年后保存率達到85%以上。其它技術要求與川平地防護林工程相同。4.其它。機井、揚水站、防滲管(渠)道、輸變電及土壤改良、良種繁育與推廣等工程措施與川平地相應標準相同。(三)陡坡、山頂治理標準1.水平階。沿等高線將坡面修筑成窄條的臺階狀臺面,臺面水平或稍向內傾斜,具體寬度根據坡面、樹木栽植情況適當調整,一般大于1.5m,臺面外沿做0.3m高0.3m寬土埂,并夯實。水平階防御暴雨標準為10年一遇3-6小時最大降雨。2.魚鱗坑。對較陡的梁脊、荒坡等不適于挖水平溝、修水平梯田的零散地塊,可挖魚鱗坑,防止水土流失。魚鱗坑沿等高線自上而下,成月牙

58、形,上下錯綜排列成“品”字形。內徑0.6m,外徑1.2m,埂高0.3m,坑深0.6m。3.造林工程。項目區(qū)治理范圍內遠離水源的山地及水平階、魚鱗坑內栽植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yǎng)林。太行山區(qū)以側柏、刺槐、油松等為主,燕山山脈以油松、落葉松、刺槐、側柏、山杏等為主。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保存率85%以上。(四)科技措施標準項目區(qū)內,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yè)技術,達到種植優(yōu)種化。同時采取多種形式,積極對項目區(qū)基層干部、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范戶進行培訓,提高項目區(qū)農民科學種田水平和科技貢獻率。三、草原(場)建設標準(一)綜合標準項目區(qū)相對集中連片,天然草場成片面積5000畝以上,人工草地1000畝以上,人工草地覆蓋度達到95%以上,畝產優(yōu)質青干草250kg以上。天然草場退化草地改良治理后,優(yōu)良牧草占40%以上,牧草產量在原基礎上提高30%以上,草地覆蓋度達到90%以上。沙化草地經治理后,草地覆蓋度達到90%以上,優(yōu)良牧草占40%以上,畝產青干草達到150kg以上。天然草場劃區(qū)輪牧,牧草產量增加20%以上,載畜量提高0.8倍以上;飼料基地畝產青貯飼料2500kg以上,精飼料200kg以上,多汁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