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文字學》復習思考題_第1頁
(0209)《文字學》復習思考題_第2頁
(0209)《文字學》復習思考題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格式(0209) 文字學復習思考題一、分析漢字的結(jié)構(gòu)。1.人 2.女 3.首 4.目 5.自 6.馬 7.牛 8.木9.水10.泉11. 舟 12. 日13. 月 14. 弓 15. 斤 16. 衣 17.眉18.電 19.一20.二21. 三 22. 亦23. 上 24. 下 25. 寸 26. 刃 27.本28.末 29.朱30.取31. 各 32. 出33. 即 34. 既 35. 戒 36. 析 37.伐38.及 39.光40.宗41. 男 42. 從43. 步 44. 武 45. 北 46. 友 47.比48.歪 49.棋50.逆51. 唯 52. 政53. 在 54. 江

2、55. 河 56. 院 57.打58.訓 59.購60.問61. 悶 62.徒 63.郎 64.圍 65.胡二、用楷書轉(zhuǎn)寫古文字。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18. 19.20. 21. 22. 23. 24. 25.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26.27. 28. 29. 30.31. 32. 33.34.35. 36. 37.38. 39. 40. 41.42. 43. 44. 45.46. 47. 48.

3、49.50.三、名詞解釋。1.漢字2.文字3.文字學4. 異體字5. 古文字6.今文字7.現(xiàn)代漢字 8.象形字9. 會意字10. 通假字11. 六國文字 12. 形聲字 13. 大徐本 14. 小徐本 15. 六書說16. 三書說17. 指事字18. 合體字19. 獨體字20. 繁簡字四、簡答。1. 簡論文字與語言的關系。專業(yè)資料整理2. 簡述漢字形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3. 簡述有關漢字的起源的傳說。4. 簡述從時間角度的古文字分類。5. 舉例說明假借的類型。6. 簡述甲骨文的特點。7. 簡述西周金文的特點。8. 簡述六國古文在形體上的特點。9. 簡述大篆的特點。10. 簡述小篆的特點。11. 簡

4、述隸書的特點。12. 簡述章草的特點。13. 簡述今草的分類。14. 簡述行書的特點。15. 列舉五部文字學著作。16. 列舉五位文字學家。17. 簡介說文解字。18. 說文解字中有哪些字體。19. 三體石經(jīng)有哪些字體。20. 花草的“花”和花錢的“花”在結(jié)構(gòu)上有何不同 ?五、論述。1. 談談漢字從古到今字體演變的大致過程。2. 談談你對漢字前途的認識。3. 舉例說明形聲字產(chǎn)生的途徑。4. 舉例闡述古代文獻中漢字與漢語詞的關系。5. 談談你對漢字起源的認識。6. 談談你對唐蘭先生、陳夢家先生、裘錫圭先生三書說異同的認識。7. 談談你對漢字與文化關系的認識。(0209) 文字學復習思考題答案一、

5、分析漢字的結(jié)構(gòu)。1. 象形 2. 象形 3. 象形 4. 象形 5. 象形6. 象形 7. 象形 8. 象形 9. 象形 10. 象形11. 象形 12. 象形 13. 象形 14. 象形 15. 象形16. 象形 17. 象形 18. 象形 19. 指事 20. 指事21. 指事 22. 指事 23. 指事 24. 指事 25. 指事26. 指事 27. 指事 28. 指事 29. 指事 30. 會意31. 會意 32. 會意 33. 會意 34. 會意 35. 會意36. 會意 37. 會意 38. 會意 39. 會意 40. 會意41. 會意 42. 會意 43. 會意 44. 會意 4

6、5. 會意46. 會意 47. 會意 48. 會意 49. 形聲 50. 形聲51. 形聲 52. 形聲 53. 形聲 54. 形聲 55. 形聲56. 形聲 57. 形聲 58. 形聲 59. 形聲 60. 形聲61. 形聲 62. 形聲 63. 形聲 64. 形聲 65. 形聲二、用楷書轉(zhuǎn)寫古文字。1.雲(yún) 2.山 3.雨 4.木 5.水6.象 7.羊 8.牛 9.又 10.人11. 犬 12. 口 13. 耳 14. 禾 15. 元16. 王 17. 月( 肉)18. 弓 19. 舟 20. 目21. 自 22. 我 23. 手 24. 井 25. 斤26. 足 27. 武 28. 相 2

7、9. 皿 30. 力31. 西 32. 南 33. 大 34. 學 35. 文36. 院 37. 特 38. 立 39. 漢 40. 語41. 言 42. 中 43. 華 44. 共 45. 國46. 天 47.安 48.門 49.長 50.城三、名詞解釋。1. 漢字是漢民族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自發(fā)形成的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2.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工具 , 使最重要的輔助交際系統(tǒng)。3. 文字學是研究文字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4. 異體字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形體不同而讀音和意義完全相同 , 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 也稱為或體、重文、俗字。5. 古文字是指自漢字產(chǎn)生以來到小篆等一系列字體

8、 , 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國古文、小篆等。6. 今文字指秦隸以后的字體 , 包括隸書 , 草書、行書、楷書。7. 現(xiàn)代漢字指現(xiàn)代漢語用字 , 主要是指現(xiàn)代白話文用字。8. 象形字指依照字義描摹事物的形象而創(chuàng)造的字 , 如日、月。9. 會意字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表意符號組合而成的合體字。10. 通假字是指在文字使用中 , 不寫本字 , 而借用一個同音字或音近字來表示 ,這個同音字或音近字就叫做通假字。11. 六國文字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東方六國所使用的文字 , 即說文解字 所說的古文。12. 形聲字指用一個表意符號和一個表音符號組合創(chuàng)造的字。如江、河。13. 大徐本指北宋徐鉉校訂的說文解字。14.

9、 小徐本指南唐徐鍇的說文解字系傳中記錄的說文解字。15. 六書說指許慎在 說文解字里定義的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 : 指事 , 象形 ,會意 , 形聲, 轉(zhuǎn)注 , 假借。16. 三書說是新興的漢字構(gòu)造理論 , 唐蘭在古文字學導論和中國文字學里談到的三書說 , 將漢字分為象形文字 , 象意文字 , 形聲文字三類;陳夢家在殷墟卜辭綜述中指出了唐蘭三書說的問題 , 并提出自己的三書說 , 象形 , 假借 , 形聲;裘錫圭的三書說把漢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聲字三類。17. 指事字指通過在象形符號的基礎上加上標識符號創(chuàng)造的字。18. 合體字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件構(gòu)成的字 , 分形聲字和會意字兩類。19.

10、 獨體字指由一個構(gòu)字部件構(gòu)成的字 , 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兩類。20. 繁簡字指同一個詞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筆畫多少不同 , 可以通用的字。四、簡答。1. 文字和語言是兩種不同的符號體系; 文字是語言的記錄符號; 文字是語言的最重要的輔助工具。2. 字形表意性消弱而示音性加強; 由日益繁化變?yōu)橹饾u簡化; 不斷變異又不斷規(guī)范。3. 結(jié)繩說;八卦說;倉頡造字說等 ( 略加評述 ) 。4. 原始文字 , 殷商文字 , 西周春秋文字 , 戰(zhàn)國文字。5.(1) 無本字的假借。例 : 語氣詞“耳”假借耳朵的“耳”字, 沒有本字;疑問代詞“奚”假借本來當一種奴隸講的“奚”字, 沒有本字。(2) 本字后造的假借。例

11、 : 師獅 , 為了表示獅子的獅加注犬旁;倉庚鸧鹒 , 為了表示倉庚鳥 , 加注鳥旁(3) 本有本字的假借。 例: 艸草 , 借“草”為“艸”; 冊策 , 借“策”為“冊”。6. 象形性強 , 但已經(jīng)符號化;結(jié)構(gòu)上六書皆備;字形不固定 , 異構(gòu)多;合文多;筆畫瘦硬奪方折;行款自由。6. 象形性強 , 但已經(jīng)符號化;結(jié)構(gòu)上六書皆備;字形不固定 , 異構(gòu)多;合文多;筆畫瘦硬奪方折;行款自由。7. 合體字明顯增加;字形較甲骨文穩(wěn)定;合文數(shù)量減少;筆畫逐漸線條化、平直化;行款基本固定。8. 形聲字多;假借現(xiàn)象多;省變 , 訛變多 , 難以盡用六書分析;偏旁不固定;仍有合文;文字美術化。9. 上承西周金

12、文 , 下啟小篆;筆畫線條化;形體定型化;合體字多。10. 形體定型;字體符號化;字形簡化;筆畫圓潤無方折;形聲字多。11. 全面符號化;徹底筆畫化;變體字多;筆畫多波折;方塊化。12. 保存了隸書的筆勢;許多筆畫勾連不斷;字形較隸書簡單。13. 筆畫勾連 , 上下字牽連;沒有波勢;藝術化 , 實用性淡化。14. 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筆畫連綿 , 各字獨立;實用性強。15. 說文解字、玉篇、類篇、漢簡、隸釋( 任意五部 )16. 許慎、徐鉉、楊樹達、陳夢家、裘錫圭 ( 任意五位 ) 。17. 作者東漢大學者許慎;首創(chuàng)部首編排法;以形說義;我國第一部字典;我國文字學誕生的標志。18. 小篆;古文

13、 ( 六國文字 ) ;籀文 ( 大篆 ) 。19. 古文 ( 六國文字 ) ;小篆;隸書。20. 花草的“花”中“艸”是義符 , “化”是音符;花錢的“花”是假借字。五、論述。1. 古文字階段從商代到秦代 ( 公元前 1300前 206 年 ), 古文字階段主要有四類 , 即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國文字、秦系文字。商代文字主要有兩類:甲骨文和金文 , 商代文字有正體俗體之分 , 甲骨文字形還很不固定 , 象形程度仍然很高。西周春秋文字 , 這一階段使勁穩(wěn)鼎盛階段 , 西周金文形體演變出現(xiàn)字體整齊化 , 西周后期 , 字形線條化、平直化。六國文字主要在戰(zhàn)國時代 , 在這一時期 , 俗體流行

14、, 各國文字異形 , 目前已失傳。秦系文字主要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秦國文字及小篆 ,秦文字的正體演變?yōu)樾∽?, 而秦文字的俗體演變?yōu)殡`書 , 隸書是戰(zhàn)國晚期在秦文字的俗體基礎上形成的 , 也就是古隸。進入隸楷階段后 , 在昭宣之際產(chǎn)生了八分 , 八分在東漢中期逐漸演變?yōu)樾码`體 , 東漢晚期早期行書形成 , 直至漢魏之際出現(xiàn)鐘王楷書 , 到唐初時形成成熟的楷書。此外 , 鐘王楷書在南北朝時演變?yōu)槲罕w , 最終成為成熟的楷書。古隸在宣元成時期演變?yōu)檎虏?, 魏晉時期形成今草。早期行書在東晉演變?yōu)樾袝?. 漢字不是低級文字; 文字發(fā)展三階段說是錯誤的; 漢字時成熟而有生命力的文字;表音文字與漢字沒有優(yōu)

15、劣之分; 清末以來否定漢字有認識上的偏誤; 建國以來的簡化漢字運動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漢字的前途應該讓歷史來回答 , 不應該人為規(guī)定;目前看不出漢字被拼音文字取代的傾向 , 但是要警惕矮化漢字和神化漢字的不良現(xiàn)象。3.(1) 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例: 雞簡化字作雞 , 雞的初文是象物字 , 加注了音符“奚” , 象雞的形符被換成了鳥 , 成了一般的形聲字。(2) 表意字字形上部分改換成音符。例 : 何是負荷的“荷”的本字 , 何的表意初文象人肩荷一物 , 后來人形簡化為一般的人旁 , 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 , 成為從人可聲的形聲字。(3) 在已有文字上加注意符。a. 為明確假借意而加

16、意符。 例: 師, 本當師眾講 , 漢代假借它表示獅子 , 后來加注犬旁分化出從犬師聲的獅字。b. 為明確引申義而加意符。 例: “取”字引申有娶妻的意思, 后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表示這個引申義。c. 為明確本義而加意符。例 : “它”是“蛇”的初文 , “蛇”為了明確“它”的本意 , 在本字上加注意符而成后起本字。c. 為明確本義而加意符。 例: “它”是“蛇”的初文 , “蛇”為了明確“它”的本意 , 在本字上加注意符而成后起本字。(4) 改換形聲字偏旁。例 : 振起的“振”有賑濟的意思 , 后來就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貝”旁 , 分化出“賑”字來專門表示這種意義。(5) 意符音

17、符組合而成。例如“梅”、“鎂”等。4. 古代文獻中的漢字與漢語詞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 :(1) 同詞異字 : 古今字 , 如反與返;通假字 , 如蚤與早;異體字 , 如群與羣;繁簡字 , 如國與國。(2) 異詞同字 : 主要由假借形成 , 如蚤代表早晨的早和跳蚤的蚤; 由音譯形成 ,如佛用在仿佛一詞中 , 也用在佛經(jīng)一詞中。 ( 回答時各舉 2 例)5.(1) 漢字起源有很多傳說 , 影響比較大的有結(jié)繩記事說, 八卦說 , 倉頡造字說 , 這些說法是不科學的; (2) 漢字不是一時一地由某個人創(chuàng)造的 , 漢字是由漢族先民集體創(chuàng)造的 , 起源于 6000 年前 , 成熟于 4000 年前;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