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架空絕緣線使用_第1頁
10KV架空絕緣線使用_第2頁
10KV架空絕緣線使用_第3頁
10KV架空絕緣線使用_第4頁
10KV架空絕緣線使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架空絕緣配電線路設計技術(shù)規(guī)程2007-11-7 11:40:26 【大 中小】【您是本文第 位讀者】1范圍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架空絕緣配電線路、變壓器臺、開關設備和接戶線設計的技術(shù)規(guī)則。本規(guī)程適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額定電壓為610kV(中壓)和額定電壓為1kV及以下(低壓)架空絕緣配電線路工程設計。2引用標準下列標準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的引用而構(gòu)成為本標準的條文。在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00088高壓線路針式瓷絕緣子GB1001 86盤形懸式瓷絕緣子技術(shù)條件GB12527 90額定電壓1kV及以下架空絕緣電纜GB

2、14049 92額定電壓10kV、35kV架空絕緣電纜DL/T464.1592額定電壓1kV及以下架空絕緣電線金具和絕緣部件SDJ3 87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shù)規(guī)程SDJ206 87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shù)規(guī)程3總則3.1 架空絕緣配電線路的設計應與城市的總體規(guī)劃相協(xié)調(diào)。如無地區(qū)配網(wǎng)規(guī)劃,導體截面宜按20a用電負荷發(fā)展規(guī)劃確定。3.2 下列地區(qū)在無條件采用電纜線路供電時應采用架空絕緣配電線路:a深空線與建筑物的距離不能滿足SDJ206要求的地區(qū);b)高層建筑群地區(qū);c)人口密集,繁華街道區(qū);d)綠化地區(qū)及林帶;e虧穢嚴重地區(qū)。3.3 低壓配電系統(tǒng)宜采用架空絕緣配電線路。4氣象條件4.1 架空絕緣配電

3、線路設計所采用的氣象條件,應根據(jù)當?shù)氐臍庀筚Y料(采用10a一遇的數(shù)值)和附近已有線路的運行經(jīng)驗確定。如當?shù)氐臍庀筚Y料與附錄A典型氣象區(qū)接近,宜采用典型氣象區(qū)所列的數(shù)值。4.2 架空絕緣配電線路的最大設計風速值,應采用離地面 10m高處、10a一遇10min平均最大值。如無可 靠資料,在空曠平坦地區(qū)不應小于 25m/s。在山區(qū)宜采用附近平坦地區(qū)風速的 1.1倍,且不應小于25m/s。4.3 電桿、絕緣導線的風荷載按下式計算:(1)式中:W電桿或絕緣導線的風荷載,N ;C風載體型系數(shù),采用下列數(shù)值:圓形截面的鋼筋混凝土桿,0.6;矩形截面的鋼筋混凝土桿,1.4;絕緣導線外徑小于17mm,1.2;絕

4、緣導線外徑不小于 17mm, 1.1;絕緣導線復冰(不論直徑大?。?,1.2;F 電桿桿身側(cè)面的投影面積或單根絕緣導線外徑、集束線外切圓直徑與水平檔距的乘積,m2;v設計風速,m/so應按風向與線路走向相垂直的情況計算風荷載(轉(zhuǎn)角桿按線路夾角等分線方向)。4.4 絕緣配電線路設計冰厚,應根據(jù)附近已有線路的運行經(jīng)驗確定。如無資料,除第I氣象區(qū)外,見附錄Ao5導線5.1 架空絕緣配電線路所采用的導線應符合GB12527、GB14049的規(guī)定。供計算用的導線性能參數(shù)見附錄B。5.2 絕緣導線及懸掛絕緣導線的鋼絞線的設計安全系數(shù)均不應小于3。5.3 絕緣導線截面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5.3.1 應結(jié)合地

5、區(qū)配電網(wǎng)發(fā)展規(guī)劃選定導線截面,無配電網(wǎng)規(guī)劃城鎮(zhèn)地區(qū)的絕緣導線設計最小截面見表15.3.2 采用允許電壓降校驗時:a)中壓絕緣配電線路,自供電的變電所二次側(cè)出口至線路末端變壓器或末端受電變電所一次側(cè)入口的允許電壓降為供電變電所二次側(cè)額定電壓(6、10kV)的5%;b)低壓絕緣配電線路,自配電變壓器二次側(cè)出口至線路末端(不包括接戶線)的允許電壓降為額定低壓配電電壓(220、380V)的 4%。5.4 校驗導線的載流量時,PE、PVC絕緣的導線的允許溫度采用 +70 C, XLPE絕緣的導線的允許溫度采 用+90C。絕緣導線載流量的參考數(shù)據(jù)見附錄Co5.5 三相四線制低壓絕緣配電線路的最小零線截面見

6、表2。單相制的零線截面,應與相線截面相同。表2三相四線制低壓絕緣配電線路的最小零線截面mm2導線種類相線截面最小零線截面鋁或鋁合金芯絕緣線50及以下與相線截面相同705095及以上不小于相線截面的50%銅芯絕緣線35及以下與相線截面相同503570及以上不小于相線截面的50%5.6 懸掛絕緣線的鋼絞線的自重荷載應包括絕緣線、鋼絞線、絕緣支架質(zhì)量及200kg施工荷重。鋼絞線的最小截面不應小于 50mm2。5.7 絕緣導線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5.7.1 不同金屬、不同規(guī)格、不同絞向的導線及無承力線的集束線嚴禁在檔距內(nèi)連接5.7.2 在一個檔距內(nèi),每根導線不應超過一個承力接頭。5.7.3 接頭距

7、導線的固定點,不應小于 500mm o5.8 絕緣導線的弧垂應根據(jù)計算確定。導線架設后塑性伸長率對弧垂的影響,宜采用減少弧垂法補償,弧垂減少的百分數(shù)為:鋁或鋁合金芯絕緣線,20%;銅芯絕緣線,7%8%。6絕緣子、金具及絕緣部件6.1 絕緣配電線路絕緣子應符合GB1000和GB1001的規(guī)定。6.2 低壓絕緣配電線路采用的金具及絕緣部件,應符合 DL/T464.15的規(guī)定。6.3 中壓絕緣配電線路緊湊型架設所使用的絕緣支架、絕緣拉棒應符合下列要求:6.3.1 表面泄漏距離不小于 370mm, IV級污穢區(qū)可適當加大泄漏距離。6.3.2 交流耐壓 42kV, 1mino6.3.3 絕緣支架的安全系

8、數(shù)不應小于5,絕緣拉棒的破壞拉力不小于導線計算拉斷力的90% o且絕緣支架及絕緣拉棒的破壞應力均應滿足最大短路電動力的要求。6.4 不同電壓等級、不同敷設方式的絕緣配電線路的絕緣子、金具及絕緣部件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要求。6.4.1 單根敷設的中壓絕緣配電線路:a)直線桿宜采用針式絕緣子或棒式絕緣子;b)耐張桿宜采用一個懸式絕緣子和一個蝶式絕緣子或兩個懸式絕緣子組成的絕緣子串及耐張線夾。6.4.2 緊湊型敷設的中壓絕緣配電線路:a)直線桿應采用懸掛線夾;b)耐張桿承力鋼絞線采用耐張線夾,絕緣導線采用絕緣拉棒及耐張線夾;c)檔距中應采用絕緣支架。6.4.3 單根敷設的低壓絕緣配電線路:a)直線桿應采

9、用低壓針式絕緣子、低壓蝶式絕緣子或低壓懸掛線夾;b)耐張桿應采用低壓蝶式絕緣子、一個懸式絕緣子或低壓耐張線夾。6.4.4 集束敷設、帶承力線的低壓絕緣配電線路:a)直線桿應采用低壓懸掛線夾;b)耐張桿應采用低壓耐張線夾。6.4.5 集束敷設、不帶承力線的低壓絕緣配電線路:a)直線桿應采用低壓集束線懸掛線夾;b)耐張桿應采用低壓集束線耐張線夾。6.5 絕緣配電線路的電瓷外絕緣應根據(jù)運行經(jīng)驗和所處地段外絕緣污穢等級選取,如無運行經(jīng)驗,應按附 錄D所規(guī)定的數(shù)值進行設計。6.6 絕緣子機械強度的使用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值:棒式絕緣子,2.5;針式絕緣子,2.5;懸式絕緣子,2.0;蝶式絕緣子,2.

10、5。絕緣子機械強度的安全系數(shù)K應按下式計算:K=T/Tmax式中:T針式絕緣子的受彎破壞荷載,N;懸式絕緣子的1h機電試驗的試驗荷載,N;蝶式絕緣子的破壞荷載,N;T max絕緣子最大使用荷載,N。6.7 絕緣子的組裝方式應防止瓷裙積水。6.8 金具的使用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2.5。7導線排列7.1 分相架設的中壓絕緣線三角排列、水平排列、垂直排列均可,中壓絕緣線路可單回架設,宜可以多回 路同桿架設。集束型低壓架空絕緣電線宜采用專用金具固定在電桿或墻壁上;分相敷設的低壓絕緣線宜采用水平排列 或垂直排列。7.2 城市中、低壓架空絕緣線路在同一地區(qū)同桿架設,應是同一區(qū)段電源。7.3 分相架設的低壓絕緣

11、線排列應統(tǒng)一,零線宜靠電桿或建筑物,并應有標志,同一回路的零線不宜高于 相線。7.4 低壓架空絕緣線臺區(qū)中的路燈線也應是架空絕緣電線,低壓路燈絕緣線在電桿上不應高于其它相線或 零線。7.5 沿建筑物架設的低壓絕緣線,支持點間的距離不宜大于6m。7.6 中、低壓架空絕緣線路的檔距不宜大于50m,中壓耐張段的長度不宜大于1km。7.7 中壓架空絕緣配電線路的線間距離應不小于0.4m,采用絕緣支架緊湊型架設不應小于0.25mo7.8 同桿架設的中、低壓絕緣線路,橫擔之間的最小垂直距離和導線支承點間的最小水平距離見表3。表3同桿架設的中低壓絕緣線路橫擔之間的最小垂直距離和導線支承點間的最小水平距離m類

12、別垂直距離水平距離中壓與中壓0.50.5中壓與低壓1.0一低壓與低壓0.30.37.9 中壓架空絕緣電線與35kV及以上線路同桿架設時,兩線路導線間的最小垂直距離見表4表4中壓架空絕緣電線與 35kV及以上線路同桿架設時的最小垂直距離m電壓等級垂直距離35kV2.060110kV3.07.10 中壓架空絕緣線路的過引線、引下線與鄰相的過引線、引下線及低壓線路的凈空距離不應小于0.2m中壓架空絕緣電線與電桿、拉線或構(gòu)架間的凈空距離不應小于0.2m。7.11 低壓架空絕緣導線與電桿、拉線或構(gòu)架的凈空距離不應小于0.05m。8電桿、拉線和基礎8.1 架空絕緣配電線路的桿塔分為直線桿型、耐張桿型和混合

13、桿型三類。直線桿型包括直線桿、直線轉(zhuǎn)角桿;耐張桿型包括耐張桿、轉(zhuǎn)角桿和終端桿;混合桿型包括T接桿、十字桿、電纜桿等。直線轉(zhuǎn)角桿桿的轉(zhuǎn)向不宜大于15o8.2 絕緣線路一般采用水泥桿,條件不允許時亦可采用鐵塔和鋼管塔8.3 各種電桿,應按下列荷載條件進行計算:a)l大風速、無冰、未斷線;b)覆冰、相應風速、未斷線;c)最低氣溫、無冰、無風、未斷線 (適用于轉(zhuǎn)角桿和終端桿)。8.4 耐張桿和T接桿應考慮斷線情況,采用下列荷載進行計算:a府同一檔內(nèi)斷兩相導線,無風、無冰(適用于分相架設單回或多回線路 );b)在同一檔內(nèi)斷一根承力索,無風、無冰(適用于用承力索架設單回或多回線路 ),斷線情況下,所有導線

14、張力均取導線最大使用張力的70%,所有承力索張力均取承力索最大使用張力的80%。8.5 配電線路的鋼筋混凝土桿,應盡量采用定型產(chǎn)品,電桿構(gòu)造的要求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8.6 鋼筋混凝土桿的強度計算,應采用安全系數(shù)計算方法。普通鋼筋混凝土桿的強度設計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1.7 ;預應力混凝土桿的強度設計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1.8。混凝土及鋼材的設計強度應符合SDJ3的規(guī)定。8.7 需要接地的普通鋼筋混凝土桿,應設置接地螺母。接地螺母與主筋應有可靠的電氣連接。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桿時,其主筋不應兼作接地引下線。8.8 轉(zhuǎn)角桿的橫擔,應根據(jù)受力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15以下轉(zhuǎn)角桿,可采用單橫擔;1545轉(zhuǎn)

15、角桿,宜采用雙橫擔;45以上轉(zhuǎn)角桿,宜采用十字橫擔。轉(zhuǎn)角桿宜可不用橫擔,導線垂直單列式。8.9 配電線路的金屬橫擔及金屬附件應熱鍍鋅。橫擔應進行強度計算,選用應規(guī)格化,鐵橫擔的最小規(guī)格見附錄E。8.10 拉線應采用鍍鋅鋼絞線,其強度設計安全系數(shù)應不小于2,最小規(guī)格不小于35mm2。8.11 拉線應根據(jù)電桿的受力情況裝設。拉線與電桿的夾角宜采用45。,如受地形限制,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于30??缭降缆返睦€,對路面中心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m,對路面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 4.5m,拉樁桿的傾斜角宜采用1020。8.12 跨越電車行車線的水平拉線,對路面中心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 9m。8.13 鋼筋混

16、凝土電桿的拉線從導線之間穿過時,必須裝設拉線絕緣子或采取其它絕緣措施,拉線絕緣子距地面不應小于2.5m。8.14 拉線棒的直徑應根據(jù)計算確定,但其直徑不應小于16mm。拉線棒應熱鍍鋅。嚴重腐蝕地區(qū),拉線棒直徑應適當加大24mm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防腐措施。8.15 電桿基礎應結(jié)合當?shù)氐倪\行經(jīng)驗、材料來源、地質(zhì)情況等條件進行設計。8.16 電桿的埋設深度,應進行傾覆穩(wěn)定驗算,單回路的配電線路,電桿最小埋設深度見表5表5電桿的最小埋設深度m桿高8.09.010.011.012.013.015.018.0埋深1.51.61.71.81.92.02.32.6 3.0遇有土松軟、流沙、地下水位較高等情況時,

17、應做特殊處理。8.17 電桿基礎的上拔及傾覆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值:a)直線桿,1.5;b)耐張桿,1.8;c)轉(zhuǎn)角桿、終端桿,2.0o8.18 鋼筋混凝土基礎的強度設計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1.7,預制基礎的混凝土標號不宜低于200號。8.19 絕緣配電線路采用鐵塔或非定型產(chǎn)品混凝土桿時,可按 SDJ3執(zhí)行。9變壓器臺和開關設備9.1 配電變壓器臺應設在負荷中心或重要負荷附近,且便于更換和檢修設備的地方,其配電變壓器容量應 考慮負荷的發(fā)展、運行的經(jīng)濟性等。9.2 下列電桿不宜裝配配電變壓器臺:a芹專角桿、分支桿;b)設有中壓接戶線或中壓電纜的電桿;c)設有線路開關設備的電桿;d)交叉路口的電

18、桿;e氐壓接戶線較多的電桿。9.3 柱上式變壓器臺宜安裝 315kVA及以下變壓器。315kVA以上的變壓器宜采用室內(nèi)布置或與其它高低壓 元件組成箱式變電站布置。9.4 柱上配電變壓器臺的底部距地面高度不應低于2.5m。安裝變壓器后,配電變壓器臺的平面坡度不大于1/10009.5 柱上配電變壓器的一、二次進出線均應采用架空絕緣線,其截面應按變壓器額定容量選擇,但一次側(cè) 引線銅芯不應小于 16mm2,鋁芯不應小于 25mm2。變壓器的一、二次側(cè)應分別裝設熔斷器, 一次側(cè)熔斷器的底部對地面的垂直高度應不低于4.5m;二次側(cè)熔斷器的底部對地面的垂直高度應不低于 3.5m。各相熔斷器間的水平距離: 一

19、次側(cè)不應小于0.5m,二次側(cè) 不應小于0.2m。9.6 熔斷器、避雷器、變壓器的接線柱與絕緣導線的連接部位,宜進行絕緣密封。9.7 熔斷器應選用國家定型產(chǎn)品,并應與負荷電流、運行電壓及安裝點的短路容量相配合。9.8 配電變壓器的熔絲選擇宜按下列要求進行: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一次側(cè)熔絲額定電流按變壓器容量額定電流的23倍選擇。容量在100kVA以上者,一次側(cè)熔絲額定電流按變壓器容量額定電流的1.52倍選擇。變壓器二次側(cè)熔絲(片)按二次側(cè)額定電流選擇。9.9 中壓絕緣配電線路在下列地區(qū)宜裝設開關設備:a腋長的主干線或分支線;b)環(huán)形供電網(wǎng)絡;c)管區(qū)分界處。設備與絕緣導線的連接部位應裝設專

20、用絕緣罩。9.10 在配電線路上裝設電容器時,應按有關行業(yè)標準的規(guī)定執(zhí)行。10防雷和接地10.1 中壓絕緣線路,在居民區(qū)的鋼筋混凝土電桿宜接地,鐵桿應接地,接地電阻均不應超過30 Qo10.2 帶承力線的架空絕緣配電線路其承力線應接地,其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 Qo10.3 柱上開關應裝設防雷裝置,經(jīng)常開路運行的柱上開關兩側(cè),均應裝設防雷裝置,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 阻不應大于10Q。開關金屬外殼應接地,接地電阻不大于10Q。10.4 配電變壓器應裝設防雷裝置,該防雷裝置應盡量靠近變壓器,其接地線應與變壓器二次側(cè)中性點及變壓器的金屬外殼相連接。10.5 多雷區(qū),宜在變壓器二次側(cè)裝設避雷器。10.6

21、為防止雷電波沿低壓絕緣線路侵入建筑物,接戶線上絕緣子鐵腳宜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大于30 Qo10.7 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絕緣線的零線,應在電源點接地。在干線和分支線的終端處,應將零線重復接地。三相四線供電的低壓絕緣線在引入用戶處,應將零線重復接地。10.8 中、低壓絕緣配電線路在聯(lián)絡開關兩側(cè),分支桿、耐張桿接頭處及有可能反送電的分支線點的導線上 應設置停電工作接地點。線路正常工作時停電工作接地點應裝設絕緣罩。10.9 容量為100kVA以上的變壓器,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Q,該臺區(qū)的低壓網(wǎng)絡的每個重復接地的電阻不應大于10Q。容量為100kVA及以下的變壓器,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

22、于10 Q,該臺區(qū)的低壓網(wǎng)絡的每個重復接地的電阻不應大于 30Q o10.10 接地體的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6m,接地體不應與地下燃氣管、送水管接觸。10.11 接地體宜采用垂直敷設或水平敷設,接地體和接地線的最小規(guī)格見表6。銹蝕嚴重地區(qū)的接地體宜加大24mm的圓鋼直徑或扁鋼厚度。表6接地體和接地線的最小規(guī)格圓5車1稱可直徑 mm截 面mm2厚mm地 上8484地下|8 1484角 鋼 厚 mm一4鋼管壁厚mm一3.5鍍鋅鋼絞線或銅線截面mm225一11接戶線11.1 本章適用于架空絕緣線配電線路與用戶建筑物外第一支持點之間架空絕緣線的設計。11.2 中壓接戶線的檔距不宜大于 30m。檔距超過

23、30m時,應按中壓架空絕緣配電線路設計。低壓接戶線的檔距不宜大于25m。檔距超過25m時,應按低壓架空絕緣配電線路設計。11.3 絕緣接戶線導線的截面不宜小于下列數(shù)值。11.3.1 中壓:a)t 同芯線,25mm2;b)鋁及鋁合金芯線,35mm2。11.3.2 低壓:a)t 同芯線,10mm2; 2b)鋁及鋁合金心線,16mm。11.4 中壓絕緣接戶線的線間距離應按7.7規(guī)定。分相架設的低壓絕緣接戶線的最小線間距離見表7表7分相架設的低壓絕緣接戶線的最小線間距離m架設方式11檔距線間距離自電桿上引下25及以下0.15沿墻敷設水平排列4及以下0.10垂直排列6及以下0.1511.5 絕緣接戶線受

24、電端的對地面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值:a)中壓,4m;b)低壓,2.5m。11.6 跨越街道的低壓絕緣接戶線,至路面中心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值:a短車街道,6m;b)通車困難的街道、人行道,3.5m;c)胡同(里、弄、巷),3m。11.7 中壓絕緣接戶線至地面的最小距離應按12.2規(guī)定。11.8 低壓絕緣接戶線與建筑物有關部分的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值:a方接戶線下方窗戶的垂直距離,0.3m;b)與接戶線上方陽臺或窗戶的垂直距離,0.8m;c)與陽臺或窗戶的水平距離,0.75m;d)與墻壁、構(gòu)架的距離,0.05m。11.9 低壓絕緣接戶線與弱電線路的交叉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值:aX壓接戶線在

25、弱電線路的上方,0.6m;b)低壓接戶線在弱電線路的下方,0.3m。如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應采取隔離措施。11.10 中壓接戶線與弱電線路的交叉應按12.7規(guī)定。11.11 中壓接戶線與道路、管道的交叉或接近,應按 12.9規(guī)定。11.12 中、低壓接戶線不應從中壓引下線間穿過,且嚴禁跨越鐵路。11.13 自電桿上引下的低壓接戶線,應使用懸掛線夾或低壓蝶式絕緣子。11.14 不同金屬、不同規(guī)格、不同絞向的接戶線,嚴禁在檔距內(nèi)連接??缭酵ㄜ嚱值赖慕討艟€,不應有接頭。11.15 接戶線與主干、分支絕緣線如為銅鋁連接,應有可靠的銅鋁過渡措施。12對地距離及交叉跨越12.1 絕緣導線對地面、建筑物、樹木

26、、鐵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種架空線路的距離,應根據(jù)最 高氣溫情況或最大垂直比載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風速情況求得的最大風偏計算。計算上述距離,不應考慮由于電流、太陽輻射以及覆冰不均勻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應計及導線架線后 塑性伸長的影響和設計施工的誤差。12.2 絕緣導線與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離見表8。表8導線與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離m線路經(jīng)過地區(qū)線路中 壓電壓低 壓居民區(qū)|6.56.0非居民區(qū)|5.55.0不能通航也不能浮運的河、湖(至冬季水面)5.05.0不能通航也不能浮運的河、湖 (至50a 一遇洪水面)3.03.012.3 絕緣配電線路應盡量不跨越建筑物,如需跨越,導線與建筑物的垂直距

27、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據(jù):a)中壓,2.5m;b)低壓,2.0m。線路邊線與永久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在最大風偏的情況下,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值:a)中壓,0.75m(人不宜接近時可為 0.4m);b)低壓,0.2m。12.4 中壓絕緣配電線路通過林區(qū)應砍伐出通道。通道凈寬度為線路兩側(cè)向外各3m。在下列情況下,如不妨礙架線施工,可不砍伐通道。12.4.1 樹木年自然生長高度不超過2m;12.4.2 導線與樹木(考慮自然生長高度)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小于 3m。配電線路通過公園、綠化區(qū)和防護林帶,導線與樹木的凈空距離在最大風偏情況下不應小于1m配電線路的導線與街道行道樹之間的最小距離見表9 o

28、表9導線與街道行道樹之間的最小距離m最大弧垂情況下的垂直距離最大風偏情況下的水平距離中 壓低壓中壓低壓0.80.21.0 .0.5校驗導線與樹木之間垂直距離,應考慮樹木在修剪周期內(nèi)生長的高度。12.5 絕緣配電線路與特殊管道交叉,應避開管道的檢查井或檢查孔,同時,交叉處管道上所有部件應接地。12.6 絕緣配電線路與甲類火災危險性的生產(chǎn)廠房、甲類物品庫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場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氣)體貯罐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桿塔高度的1.5倍。12.7 絕緣配電線路與弱電線路交叉,應符合下列要求。12.7.1 交叉角應符合表10規(guī)定。表10絕緣配電線路與弱電線路的交叉角II弱電線路等級交 叉

29、角一級45二級300三級不限制12.7.2 絕緣配電線路一般架設在弱電線路上方。絕緣配電線路的電桿,應盡量接近交叉點12.8 絕緣線與絕緣線之間交叉跨越的最小距離見表11。表11絕緣線與絕緣線之間交叉跨越最小距離m線 路 電 壓中壓低 壓中壓1.01.0低壓1.00.512.9 絕緣配電線路與鐵路、道路、通航河流、管道、索道、人行天橋及各種架空線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見表12。表12絕緣配電線路與鐵路、道路、通航河流、管道、索道、人行橋及各種架空線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垂線線面力水位直路或索距電承或離壓力接m索觸線電力線在下面至最高至至航行水電力電路位的最線在一力面高船桅下面線頂上的保護設施平

30、原中地7.56.07.02.0223454.0壓區(qū)配.電線路入地1平原地區(qū)低7.56.0配6.01.0123453.0壓電線路入地桿中導心電至線最桿路與拉纖邊項與路徑小中面小路平與路徑線目受限制水心|邊行的線受限制至線電桿外緣至軌與路徑受限制地區(qū),1為線路邊導線地區(qū),至平至路,邊地區(qū),兩人路道中心緣間管、索道距線導線至線路邊行電桿任何部離路斜坡上導線間天壓外分m邊緣橋緣緣邊至緣軌1道附錄A典型氣象區(qū)典型氣象區(qū)見表A1表A1典型氣象區(qū)氣 象區(qū)1 1口山1VVIW大氣溫度C最高+40最低-5-10ILlI山-40IMF線覆冰一-51最大風+10+10-5-5-5-5-5風速m/s最大風302525

31、25252525導線覆冰10最高、最低氣溫0覆冰厚度mm-555101015冰的比重0.9附錄B導線的性能參數(shù)B1鋁線的性能參數(shù)見表 B1o表B1鋁線的性能參數(shù)單線根數(shù)7最終彈性系數(shù)2/2N/mm59000線膨脹系數(shù)1/C23.0 10-6195600023.0 10-63756000-623.0 10 66154000-623.0 10注:1.彈性系數(shù)值的精確度為 3000N/mm2;2.彈性系數(shù)適用于導線受力在15%50%導線計算拉斷力時。B2鋁合金線的性能參數(shù)見表 B2。表B2鋁合金線的性能參數(shù)導線種類最終彈性系數(shù)N/mm2線膨脹系數(shù)1/C鋁合金線54900 6570023.0 X10-

32、6注:1.鋁合金線根據(jù)其所含合金成分不同而最終彈性系數(shù)有差別,故可在此范圍內(nèi)選擇。2.彈性系數(shù)適用于導線受力在 15%50%導線計算拉斷力時。B3銅線的性能參數(shù)見表 B3。表B3銅線的性能參數(shù)導線種類最終彈性系數(shù)N/mm2線膨脹系數(shù)1/C硬銅線12700017 X10-6軟銅線9800017 X10-6注:1.彈性系數(shù)值的精確度為 3000N/mm2;2.彈性系數(shù)適用于導線受力在15%50%導線計算拉斷力時。附錄C架空絕緣電線長期允許載流量及其校正系數(shù)C1低壓單根架空絕緣電線在空氣溫度為30 c時的長期允許載流量見表C1。表C1低壓單根架空絕緣電線在空氣溫度為30c時的長期允許載流量導體標稱截

33、面2 mm銅導體鋁導體鋁合金導體PVCAPEAPVCAbdPVCAPEA1610210479817375251381421071119910235170175132136122125502092161621681491547026627520721419119895332344257267238247120384400299311276287150442459342356320329185515536399416369384240615641476497440459C2低壓集束架空絕緣電線的長期允許載流量為同截面同材料單根架空絕緣電線長期允許載流量的0.7倍C3 10kV、XLPE絕緣架空絕緣

34、電線(絕緣厚度3.4mm)在空氣溫度為30c時的長期允許載流量見表C2。表C2 10kV、XLPE絕緣架空絕緣電線(絕緣厚度3.4mm)在空氣溫度為30 c時的長期允許載流量導體標稱截面2 mm銅導體A鋁導體A鋁合金導體A導體標稱截面2 mm銅導體A鋁導體A鋁合金導體A25174134124 I120454352326 |35211164153150520403374 |1 50 255198183 185 6001 465 |D301 70 1 320249225240712| 553 |95393 3042823008241 639 |1 608 |C4 10kV、XLPE絕緣薄絕緣架空絕緣電線(絕緣厚度2.5mm)在空氣溫度為30c時的長期允許載流量參照絕緣厚度3.4mm, 10kV、XLPE絕緣架空絕緣電線長期允許載流量。0.7C5 10kV集束架空絕緣電線的長期允許載流量為同截面同材料單根架空絕緣電線長期允許載流量的C6當空氣溫度不是30c時,應將表C1、表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