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條例_第1頁
測量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條例_第2頁
測量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條例_第3頁
測量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條例_第4頁
測量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條例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測量工程)內容提要:專業(yè)工程特點監(jiān)理工作流程監(jiān)理工作要點監(jiān)理工作方法及措施項目監(jiān)理機構(章): 專業(yè)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 總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執(zhí)業(yè)印章): 日 期: 第六版表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監(jiān)制11第一章 本工程測量專業(yè)特點一、工程概況二期項目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秦淮河北岸,建康路以南,平江府路以西,金陵西街東側,科舉博物館一期以北范圍,規(guī)劃用地面積約公頃。本項目作為夫子廟地區(qū)文化品質提升項目,總建筑面積約99100,其中地上總建筑面積約37500,地下總建筑面積約61600。地上建筑主要為位于北側61-08地塊的1-1、1-2、1-3、1-4和連接北側的連廊及內院的

2、四角亭,南側61-31地塊的2-1、2-2建筑及其連接的回廊組成。地下室建筑連成整體并且與一期一期一區(qū)及一期二區(qū)共墻連接,且通過連通道與北側地鐵站廳層及西側人防地下空間連通。其中:61-08地塊:地塊用地面積公頃,地塊位于基地北側,東側為金陵東路,西側為金陵西路,北側為金陵北路,南側為規(guī)劃路。地塊東北角緊鄰地鐵夫子廟地鐵站3、4號口。地上建筑分為保留建筑與新建建筑兩部分。其中保留建筑為原南京市中醫(yī)院病房樓、綜合樓及肛腸樓,保留建筑功能置換、外立面提升改造,建筑高度不變,保留建筑面積25500。沿地塊西側新建國學交流培訓中心配臺用房,并設置連廊與保留綜合樓連接,建筑層數(shù)3層,建筑屋頂檐口高度12

3、m。地塊東北角新建三層建筑,使保留肛腸樓與綜合樓能夠有效聯(lián)通,建筑高度12m。內院東南角新建一四角古亭。61-08 地塊新建建筑面積總計8330。61-31 地塊:地塊用地面積公頃,地塊位于基地南側,東側為金陵東路,西側為金陵西路,北側為規(guī)劃路,南側為科舉博物館一期一區(qū),西側隔規(guī)劃路為61-08地塊。地上部分沿金陵東路和金陵西路設置建筑局部兩層“文化旅游配套用房”,屋頂檐口高度為;地上北側、南側及沿61-11地塊周圍設置回廊。地上新建建筑面積3670。地下部分:項目地下室跨越規(guī)劃路,并部分位于金陵東路下方。本項目將原中醫(yī)院“肛腸樓”和“綜合樓”整體托換,保證了地下各層空間的完整性。B1層設置“

4、文化旅游配套用房”并于周邊地下空間形成有效聯(lián)通,利用局部凈高較高部位設置局部夾層,設置“文化旅游配套用房”及“非機動車庫”。B2 層除西北角設置國學交流培訓中心配套用房外,其它區(qū)域及B3層均為機動車停車庫及設備用房。地下建筑面積約61600平方米。圖1 場地及塔樓單體示意圖二、工程測量放線的特點1、 本工程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地上新建最多三層。由于地下主體須與一期地下室以及地鐵地下通道口連接臨近的地下人防工程較近,對測量精度要求較高。2、 場內3棟保留建筑的遮擋導致布點引測難度加大。3、 本工程地處市中心繁華地段,外側必須采用腳手架及防護網圍護,不能從外測實施垂直度和垂直標高測量,必須采用內控

5、點作為平面控制的方法。4、 本工程兩棟樓基礎采用托換工藝臨時頂撐,原地下室須拆除重新與地下室連通,在測量過程中標高及坐標點多,對閉環(huán)復核及累計誤差消除要求較高。第二章 監(jiān)理工作的流程一、監(jiān)理依據(jù):1、工程測量規(guī)范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程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4、本工程設計圖紙5、鋼卷尺檢定規(guī)程(JJG4-89)6、經緯儀檢定規(guī)程(JJG414-86)7、水準儀檢定規(guī)程(JJG425-86)二、監(jiān)理驗收程序:1、審查施工單位申報的工程測量施工方案,確認符合工程測量要求,同意并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執(zhí)行。2、審查施工單位測量人員上崗證、對施工單位測量儀器標定情況進行檢查,符合要求方

6、可同意其開始測量工作。3、請業(yè)主提供工程施工放線的原始點,與施工單位辦理交接手續(xù),提供書面文件,并要求施工單位在交接過程中對原始點進行閉合,滿足規(guī)范要求后簽字確認。2、要求施工單位根據(jù)施工情況及時設置臨時控制點,要求做到控制點堅固可靠,保證使用過程中不移位,并在使用前進行閉合,滿足要求后才能使用。3、施工單位測量放線,經測量復核滿足要求,填報測量放線報驗單到監(jiān)理部,請監(jiān)理驗收。4、監(jiān)理使用監(jiān)理公司的測量儀器,采用與施工單位不一樣的方法進行閉合驗收,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后同意報驗。5、在結構每完成一定量的時候,要求施工單位做相應實體驗收,驗證檢查放線中的問題。 (二)測量工序檢查驗收程序圖:平面控

7、制網點驗收建筑物紅線或城市測量控制點復核下一層測量樓層標高驗收建筑物主軸線驗收如重設置控制點,控制點驗收第三章 監(jiān)理工作的控制要點及目標一、 場地平面控制網和建筑物主軸線,應根據(jù)復核后的建筑紅線樁或城市測量控制點準確定位測量,并應作好樁位保護。平面控制網樁位間距不應大于所用鋼尺長度,并應組成閉合圖形,其測量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表1 場地平面控制網允許偏差等級適用范圍邊長(m)測角允許偏差()邊長相對允許偏差一級重要高層建筑100300±151/15000二級一般高層建筑50200±201/10000二、 應根據(jù)場地平面控制網向混凝土底板墊層上投測建筑物外廓軸線,經閉合

8、校測合格后,再放出細部軸線及有關邊界線?;A放線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表2 基礎放線尺寸允許偏差 長度L、寬度B(m)允許偏差(mm)L(B)3030L(B)6060L(B)90L(B)90±5±10±15±20注:軸線的對角線尺寸的允許偏差應為邊長偏差的*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偏差應為±1。3、 首層放線驗收后,應將控制軸線引測至結構外表面上,并作為各施工層主軸線豎向投測的基準。軸線的豎向投測,應以建筑物軸線控制樁為測站。豎向投測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表3 軸線豎向投測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每層3總高H(m)H30530

9、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H150304、 控制軸線投測至施工層后,應組成閉合圖形,且其間距不應大于所用鋼尺長度??刂戚S線應包括: l 建筑物外廓軸線; l 變形縫、沉降縫兩側軸線; l 電梯間、樓梯間兩側軸線; l 單元、施工流水段分界軸線。 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再測設細部軸線和墻、柱、梁、門窗洞口等邊線,放線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 表4 施工層放線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偏差(mm)外廊主軸線長度L(m)L30±530L60±1060L90±15L890±2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

10、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5、 場地標高控制網應根據(jù)復核后的水準點或已知標高點引測,引測標高宜采用附合測法,其閉合差不應超過±6mm(n為測站數(shù))或±20mm(L為測線長度,以km為單位)。 6、 標高的豎向傳遞,應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且每棟建筑應由三處分別向上傳遞。當三個點的標高差值小于3mm時,應取其平均值;否則應重新引測。標高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 的規(guī)定。 表5 標高豎向傳遞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每層±3總高H(m)H30±530H60±1060H90±1590H120

11、77;20120H150±25H150±307、 建筑物圍護結構封閉前,應將控制軸線引測至結構內部,作為室內裝飾與設備安裝放線的依據(jù)。 8、在場地平面控制測量中,宜使用測距精度不低于±(3mm2×l0-6×D)、測角精度不低于土5級的全站儀或測距儀(D為測距,以mm為單位)。 在場地標高測量中,宜使用精度不低于S3的自動安平水準儀。 在軸線豎向投測中,宜使用±2級激光經緯儀或激光自動鉛垂儀。9、嚴格控制轉換控制點的行為,盡量減少控制點的轉換,如必須轉換,嚴格控制轉換驗收,減少累計誤差。10、每隔3層從上一級控制點或其他程序,復核測量放

12、線,確保沒有系統(tǒng)偏差。第四章 監(jiān)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1、本工程在施工前,監(jiān)理方應要求承包方針對本工程的特點編制“工程測量專項施工方案”,以保證工程測量工作的順利進行;監(jiān)理方將組織相關監(jiān)理工程師甚至有關測量專家對承包方提交的“工程測量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審核,審核的重點應放在施工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上。2、進行工程測量前,監(jiān)理方應檢查承包方的測量儀器和工具是否在檢定有效期內,檢定單位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等級;同時確保監(jiān)理方復核用的儀器和工具也在檢定有效期內;并進行雙方量具的比對工作,確保量具的準確性。另外監(jiān)理方還應檢查承包方測量人員是否經過測量專業(yè)培訓,確保測量人員能正確使用測量儀器和工具,

13、所測結果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3、監(jiān)理方將對承包方提交的中間測量計算結果進行復核;并在現(xiàn)場用本公司的高精度測量儀器對承包方的測量結果進行復查,保證測量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和精確度。4、對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的選擇和布置,或對控制點的標樁設置和管理應有較高要求,以保證這些控制網、點在結構施工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以保證達到結構施工精度的要求。5、對于曲線和曲面的施工測量,需要根據(jù)曲線或曲面的變化規(guī)律(如點或線的軌跡的數(shù)學方程式等),進行數(shù)學計算,測點的間距應能保證施工的要求,施測時至少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測量,另一種方法進行復核,只有兩種方法的測量結果一致時,該測量結果才有效,確保施工精度。6、施工中應定期按要求觀測建筑物的沉降量,如發(fā)現(xiàn)建筑物的沉降量有異常,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分析沉降量異常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后,方可繼續(xù)施工,以保證建筑物的最終沉降量在規(guī)范范圍內。7、建筑物必須要滿足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的允許偏差。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允許偏差表項目允許偏差(mm)軸線位置5重直度每層5m8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