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滿井游記》“先學(xué)后教”導(dǎo)學(xué)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滿井游記》“先學(xué)后教”導(dǎo)學(xué)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滿井游記》“先學(xué)后教”導(dǎo)學(xué)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滿井游記》“先學(xué)后教”導(dǎo)學(xué)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滿井游記》“先學(xué)后教”導(dǎo)學(xué)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滿井游記導(dǎo)學(xué)案本導(dǎo)學(xué)案為“先學(xué)后教”教學(xué)模式,教師可以把此導(dǎo)學(xué)案結(jié)合多媒體進行教學(xué),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記:學(xué)生自己能學(xué)會的知識,教師不要浪費時間再去講解,一定要相信你的學(xué)生喲!一、教學(xué)目標、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寫景小品文的特點,學(xué)習賞景技巧。、 重視誦讀,力求逐步提高學(xué)生的自學(xué)能力。學(xué)習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增強自身寫作能力。3、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二、走近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xué)家,字中郎,號石公,又字無學(xué),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公安派主帥,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學(xué)成就,被稱為“公安三袁”。袁宏道始終

2、無意于仕途,萬歷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訪師求學(xué),游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游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游山?”“與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保ㄩ_先寺至黃巖寺觀瀑記)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也得到了張揚,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三、誦讀原文:燕 (yn) 地寒,花朝(zho) 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l)。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zh)返。 廿(nin)二日天稍和,偕(xi)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ji)堤(d),

3、土膏(go)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h)。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zh)明,鱗(ln)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juan)然如拭,鮮妍(yn)明媚,如倩(qin)女之靧(hu)面而髻(j)鬟(hun)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 (li) 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mng)者,罍(li)而歌者,紅裝而蹇(jin)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jng),然徒步則汗出浹 (ji) 背。凡曝 (p) 沙之鳥,呷(xi)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 (li) 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不能以游墮

4、(hu) 事,瀟(xio)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w)能無紀?己亥(hi)之二月也。 四、編輯本段譯文(意在培養(yǎng)學(xué)生自學(xué)能力,老師要充分信任學(xué)生,根據(jù)資料自己能看懂的知識,老師就無需再講,在課堂上要體現(xiàn)老師答疑的重要作用。)原文:燕 (yn) 地寒,花朝(zho) 節(jié)后,余寒猶厲。譯文:北京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jié)過后,殘留的寒冷仍然很厲害。注釋:花朝節(jié):舊時以陰歷二月十二日為花朝節(jié),據(jù)說這一天是百花生日。 猶:仍然原文: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l)。譯文:冷風時常刮起,一刮風就飛沙走石。注釋:凍風時作(zu):冷風時常刮起來。作,起。原文:局促一室之內(nèi),

5、欲出不得。譯文:我只好拘束在一間屋子里,想要出去卻不行。注釋:局促:拘束。得:能,能夠。原文: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zh)返。 譯文:每次冒著風快步出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來。注釋:馳行:快步行走。輒:就。原文:廿(nin)二日天稍和,偕(xi)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譯文: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幾個朋友一起(走)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注釋:廿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節(jié)說,所以沒寫月份。 稍和:略微暖和。 東直:北京東直門,在舊城東北角。滿井在東直門北三四里。原文:高柳夾(ji)堤(d),土膏(go)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h)。譯文:河堤兩岸生長著高大的柳樹,肥沃的土地微微

6、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曠開闊的景象,我(感覺到自己)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注釋: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若脫籠之鵠: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原文: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zh)明,鱗(ln)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也。譯文:在這時河上的冰面剛剛?cè)诨?,水波開始發(fā)出亮光,泛起一層一層像魚鱗似的浪紋,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好像剛剛打開的鏡匣,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里射出一樣。注釋:于時:在這時。 波色乍明:水波開始發(fā)出亮光。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鱗浪:像魚鱗一樣的浪紋。(鱗:名詞作狀語,像魚鱗似地)晶晶然:亮晶晶的樣子。(然:的樣子) 新開:新打

7、開。 冷光:清冷的光。 乍出于匣也:乍,突然。匣,指鏡匣。原文:山巒為晴雪所洗,娟(jun)然如拭,鮮妍(yn)明媚,如倩(qin)女之靧(hu)面而髻(j)鬟(hun)之始掠也。譯文: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美麗得如同剛剛擦過一般,嬌艷明媚,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剛梳好髻鬟似的。注釋:山巒為晴雪所洗: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 晴雪:晴空之下的積雪。 娟然:美好的樣子。 拭(sh):擦拭 。如倩女之靧(hu)面而髻(j)鬟(hun)之始掠也:像美麗的少女洗好了臉剛梳好髻鬟一樣。倩,美麗的女子。靧,洗臉。掠,梳掠。原文: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 (li) 寸許。譯文:柳條將要伸展卻尚未伸展

8、,柔嫩的梢頭在風中散開。低矮的麥苗像獸頸上的長毛,高約一寸,注釋:舒:舒展。 梢:柳梢。 披風:在風中散開。披,開、分散。麥田淺鬣(li)寸許:意思是麥苗高一寸左右。 鬣:獸頸上的長毛,這里形容不高的麥苗。 原文:游人雖未盛,泉而茗(mng)者,罍(li)而歌者,紅裝而蹇(jin)者,亦時時有。譯文:游人雖然還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見到。注釋:泉而茗(mng)者,罍(li)而歌者,紅裝而蹇(ji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裝騎驢的。茗,茶。罍,酒杯。蹇,這里指 驢。泉、茗、罍、蹇都是名詞作動詞用。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著酒杯

9、。蹇,騎驢。原文:風力雖尚勁(jng),然徒步則汗出浹 (ji) 背。譯文:風力雖然還很強勁,但是走起路來,也會汗流浹背。注釋:勁:猛、強有力。讀jng。 雖:注意,這里的雖指雖然,而不是即使。然:然而。浹(ji):濕透。原文:凡曝 (p) 沙之鳥,呷(xi)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 (li) 之間皆有喜氣。譯文:凡是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浮到水面戲水的魚,都是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一切動物身上都散發(fā)著喜悅的氣息。注釋:悠然自得:悠然,閑適的樣子。自得,內(nèi)心得意舒適。 曝(p)沙之鳥,呷(xi)浪之鱗: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戲水的魚。呷,吸,這里用其引申義。鱗,代魚。 毛羽鱗鬣:毛,指虎

10、狼獸類;羽,指鳥類;鱗,指魚類和爬行動物;鬣,指馬一類動物。合起來,泛指一切動物。原文: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譯文:(我這)才知道郊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罷了 。注釋:未始無春:未嘗沒有春天。這是對第一段“燕地寒”等語說的。未之知:是賓語前置句,“未之知”就是“未知之”,還不知道春天已經(jīng)來臨。原文:夫(f)不能以游墮 (hu) 事,瀟(xio)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譯文:(我)不因為游山玩水而耽誤公事,瀟灑地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有這個官職吧。注釋:夫(f):用于句子開頭,可翻譯為大概。墮(hu)事:耽誤公事。墮,壞、耽誤。 瀟然:悠閑自在的樣子。

11、 惟:只 。此官:當時作者任順天府教授,是個閑職。原文: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w)能無紀?己亥(hi)之二月也。譯文:而滿井這地方正好離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將從現(xiàn)在開始,怎能沒有記錄呢!這時已是己亥年二月了。注釋:而此地適與余近:適,正好。 惡(w)能:怎能。惡,怎么。 紀:通“記”,記錄。 己亥: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 古漢語常識 1、詞類活用 泉而茗者 :名詞作動詞 煮茶 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罍:名詞作動詞 舉杯 2、通假字 惡能無紀:“紀”通“記”,記錄。 3、古今異義 披風古義:在風中散開。今義:披在肩上沒有袖子的外衣 許古義:表約數(shù)。今義:許可 走古義

12、:跑。今義:行走 文章主題記敘了作者游歷滿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喜悅的心情,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寄情于山川草木的瀟灑之情。五、課文研討(一)、整體感知第一段:花朝節(jié)過后 城中余寒猶厲的景象 第二段:2月 12日滿井的早春景色 第三段:物我交融 (議論) 袁宏道生于江南(湖北公安)。北國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興。文章的第一段,就寫了這種欲游不能的苦惱。早春二月,乍暖還寒,這對北方人來說本不足為奇,但對一個在江南長大的人來說,卻是不可忍受的。作者從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則是他親身的感受和體驗了。一個“余”字,一個“猶”字,兩相映襯,把寒流不肯罷去的

13、情狀描述無遺。那么,其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極其簡練的語言來描繪:“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不說“寒風”“冷風”而說“凍風”,意在說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對“燕地寒”的敏感。這樣惡劣的天氣,只好“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從“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來看,作者不知做過多少次嘗試,都無奈而歸。 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游的所見所感?!坝霾坏谩钡膲阂植]有打消作者出游的念頭,反而激發(fā)了他出游的熱情。等待“天稍和”,作者就偕同“數(shù)友”,如脫籠之鳥,飛出城門,來到郊外。但見長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曠遼遠,一派生機。作者寫景,主要寫了水光山色,柳條麥田,以及游人的歡欣,魚鳥的“悠然自得”。其

14、中寫水寫山的部分是重點。作者先用白描的手法刻畫,“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繪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鮮妍明媚”畫出春山之態(tài)。然后,分別用兩個長句作喻,水如新開之鏡,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動。寫柳條突出其“將舒未舒”的姿態(tài),寫麥田說其“淺鬣寸許”,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寫人雖寥寥數(shù)語,卻頗為傳神?!叭?,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將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為一組鏡頭,雖曰“未盛”,已是熱鬧非凡。更有曬太陽的鳥,吸水戲浪的魚,它們的快樂不亞于游人,仿佛羽毛鱗鰭之間“皆有喜氣”。最后作者總括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边@一句回應(yīng)首段,是對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對“城

15、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文章最后一段以議論作結(jié),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興趣?!安荒芤杂螇櫴隆保@是對那些熱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無意于在政治上進取。何況他現(xiàn)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教官,當然可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拔┐斯僖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坝嘀螌⒆源耸迹瑦耗軣o記?”這完全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的口吻。但所不同的是,柳宗元果然一游再游,寫出了永州八記;袁宏道也許再沒有重游滿井,因為第二年八月,他就告假回鄉(xiāng),過上了隱居的生活。以后雖又出仕,終非所愿,年僅四十二歲病逝。 (二)、問題研討1、賞析滿井美景,學(xué)習寫景方法。(1)如:“土膏微潤”,寫冬去春來大地

16、解凍復(fù)蘇的情景,簡練而傳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一個“始”,一個“乍”,寫天氣轉(zhuǎn)暖湖冰消融的情景,突出了初春的特點,令人精神為之一振;“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寫出了初春柳枝初展的神韻;“麥田淺鬣寸許”,寫麥苗破土初芽的情景,“淺”,“寸”準確而生動。寫景指導(dǎo)一:抓住景物特征寫景乍暖還寒,萬物復(fù)蘇。(2)先寫全景:“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然后再分別描寫“冰皮”、“山巒”、“柳條”、“麥田”、“游人”、“鳥”、“魚”等種種景物,采用空間順序,由面到點,由遠及近。寫景指導(dǎo)二:按照一定順序,寫出景物的層次。(3)a白描:寫景不堆砌詞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如寫水為“波色乍明

17、,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這種表現(xiàn)方法,沒有夸張,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卻鮮明如畫。b擬人:作者寫山,用倩女新妝作喻,寫魚鳥,說它們洋溢著喜氣,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增加了景物的動感和靈氣,也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感。c比喻: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為“脫籠之鵠”;寫水波“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開明鏡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光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寫景指導(dǎo)三: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所寫景物形象生動可感。(4)作者在寫景中滲透了對春回大地的喜悅之情,對自然界重新煥發(fā)生機的欣賞和贊美。由“若脫籠之鵠”、“凡曝沙

18、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等句可看出。寫景指導(dǎo)四:在景物描寫中滲透自己的感情,情融于景。2、讀第二段最后一句,體會作者感情。教師明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一句既高度概括了一二段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的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作者的歡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對哲理的追求。從這次出游他認識到城居時所以不知有春,是因為自己“局促一室之內(nèi) ”,而實際上春已降臨人間。這是思想境界升華的表現(xiàn)。這表明:美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由于這樣那樣的限制而看不到它,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這個道理,人們才能自覺地擺脫某種限制,不斷地去擴大自己的視野,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本來就有的美好的

19、東西。六、賞析全文健若沒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 讀袁宏道滿井游記(馬瑞芳) 袁宏道(15681610)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針對前后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字摹句擬,制造贗鼎偽觚(偽造的鼎,泛指贗yn品;觚g飲酒器)的風氣,他大聲疾呼:創(chuàng)作要充分發(fā)揮自己個性,不要從人腳跟,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小修詩序)他把死學(xué)古人的做法斥之為“糞里嚼渣”“順口接屁”“一個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與張幼宇書)。他強調(diào)文學(xué)要“真”,要有真知灼見、真情實感,要從“假人假言”,也就是從“文以載道”的封建文學(xué)觀中解放出來。這種尊重個性、要求解放,反對傳統(tǒng)的文學(xué)主張,使他的創(chuàng)作充滿

20、著由儒、道、禪混合的自由放縱思想。袁宏道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山水游記,在他筆下,秀色可餐的吳越山水,堤柳萬株的柳浪湖泊,風清氣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著筆不多而宛然如畫。這些山水游記信筆直抒,不擇筆墨。寫景獨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悅性。語言清新流利,俊美瀟灑,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滿井游記可算其代表作,我們試對此文作一粗淺分析。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名為“游記”,下筆不寫游,而寫不得游,宕開一筆,背面傅粉。以“出不得”,引起人們對出游的關(guān)注。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 筆鋒一轉(zhuǎn),進入游記實寫。交代了時間

21、:廿二日,地點:滿井。滿井系北京東北郊的地名,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該地有一古井,并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時不落?!?簡捷而準確地點明游記的時間地點后,作者便由遠及近,由面及點,層次分明地記游: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這是滿井鳥瞰。只用十三個字,就凝練、灑脫、富于感情色彩地把春景勾勒出來。即景生情,初睹春光的作者感到自己像籠子中飛出來的天鵝。寥寥數(shù)語,完成了面的描繪,即移步換形,以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diào),東鱗西爪地點染滿井的秀麗風光: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

22、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始寫水;繼寫山;后寫田野。三組優(yōu)美的特寫鏡頭是點,勾魂攝魄地凸現(xiàn)了早春二月獨有的特點。作者一方面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真切觀察,抓住了最能體現(xiàn)早春生機盎然特點的景物:河面浮冰剛剛?cè)芑?;山巒積雪剛剛消融;柳條鵝黃初染,麥苗冬眠初醒。另一方面,借助于遣詞用字的高度技巧,突出這些景物的個性,加重早春色彩?!氨な冀狻?,一個“始”字,使時間性更加鮮明,柳條將舒未舒也是早春的特點,不會是暮春的景物。這些特征性景物組成一幅層冰解凍、波光粼粼,山川氤氳(yn yn氣或光混合動蕩的樣子),田野生機勃勃的圖畫,給人以高度諧和的美的享受。作者意猶未盡,更給這些景物一些生動、貼切的比

23、喻,使之可感、可觸、可信: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開之鏡、出匣寶劍;座座青山秀麗得好像晨妝少女。正寫側(cè)寫并用,辭采藻飾渲染,“如剝蕉心,愈剝愈出”,明媚秀麗的滿井如在目前。 唐朝張彥遠論畫體說:“夫畫物特忌形貌采章,歷歷具足,甚謹甚細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袁宏道的滿井游記便符合這種藝術(shù)辯證法。他不是把滿井春景纖毫畢露地一一羅列,而是攫取最具典型性的事物。只用山、水、田野三個點,與“一望空闊”的面結(jié)合,便盡形盡致地寫活了初春的滿井。 良辰美景,令作者如“脫籠之鵠”。 隨后,作者寫出了移情入景的神來之筆: 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真是

24、珠排字字圓!袁宏道的山水游記善于把人的感情與景物水乳交融,此文則采用了心境物化的手段,把無形的情思化為有形的景物,這就是黑格爾講的:“人把他的環(huán)境人化了?!薄叭税阉男撵`的定性納入自然物里。”(美學(xué))清代江彥沖畫柳燕詩說的:“柳葉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風本無質(zhì)不上紙,巧借柳枝相形容?!保ǚ迷婁洠┮杂行螤顭o形,曲徑通幽。滿井游記中“毛羽鱗鬣”的“喜氣”,曲折、巧妙而韻味十足地表達了作者對春景的欣慕喜悅之情。這也是一種夸飾手法。 古代散文家常有意無意地在文章中塑造自己的形象,散文如折光鏡,映出作者,映出時代。袁宏道清新俊逸的山水游記恰如他任性而發(fā)、狂放不羈的為人。他把做官看作是“猢猻入籠中

25、”,“世人莫道烏紗好,君獨垂頭思豐草?!保ㄊ鰞?nèi))滿井游記是他晚年之作,寫于萬歷二十七年(1599),其時,他在禮部作官,雖然官務(wù)清閑,不像當吳中縣令時“苦瘦苦忙”“進退狼狽”,但污濁的官場仍使他嘗盡百暖百寒、乍陰乍陽的人間惡趣。春在溪頭芥菜花,當他偶見嫩柳迎風、魚翔淺底的青山綠水時,他仿佛恍然大悟:人間不是沒有春光,人生不是沒有樂趣!在游記的最后,他便直抒感興: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之弟袁中道說中郎的文章“出自靈竅,吐于慧舌,寫于穎,蕭蕭泠泠皆足以蕩滌塵情,消

26、除熱惱?!鄙踔琳f袁中郎晚年之作“無一篇不警策”。這或許愛屋及烏,有過譽之嫌。但滿井游記的確當?shù)闷稹敖∪魶]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的贊語,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山水小品。練習說明一、作者在這樣的描寫中滲透了怎樣的感情這篇游記寫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fù)蘇的特點。如“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一句,寫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韻。熟讀課文,試找出幾處這樣的景物描寫,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這樣的描寫中滲透了怎樣的感情。 設(shè)題目的是讓學(xué)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體會本文寫景的特點。 文中這樣的景物描寫還有幾處,如“土膏微潤”,寫冬去春來大地解凍復(fù)蘇的情景,簡練而傳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寫天氣轉(zhuǎn)暖湖冰消融的情

27、景,令人精神為之一振;“麥田淺鬣寸許”,寫麥苗破土初芽的情景,準確而生動。作者在這樣的描寫中,無不滲透了對春回大地的喜悅之情,對自然界重新煥發(fā)生機的欣賞和贊美。 二、你能從本文描寫中再找出幾例運用比喻嗎本文在記敘描寫中多處運用比喻,比如作者將初春曠野中的自己比作“脫籠之鵠”。你能從文中再找出幾例嗎?結(jié)合上下文體會其表達效果。 本題目的是讓學(xué)生注意課文中比喻句的用法,體會其恰切生動的表達效果。 文中這樣的比喻句還有幾處,如“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光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如“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 三、課文中助詞“之”的用法現(xiàn)在是否還在用下列三組短語中的“之”字,有的表示修飾關(guān)系,可譯成“的”;有的表示限定關(guān)系,可譯成“以”;有的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試加以辨析,并說說這些用法現(xiàn)在是否還在用。 設(shè)題目的是讓學(xué)生注意課文中助詞“之”的用法,體會它在結(jié)構(gòu)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