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內(nèi)容匯總(2020春季)_第1頁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內(nèi)容匯總(2020春季)_第2頁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內(nèi)容匯總(2020春季)_第3頁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內(nèi)容匯總(2020春季)_第4頁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內(nèi)容匯總(2020春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三年級下冊課文內(nèi)容匯總第一單元1 古詩三首絕句 唐 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遲日春季太陽落山漸晚,所以說“遲日”。泥融這里指泥土濕軟。鴛鴦一種鳥,常在水邊嬉戲,雄鳥與雌鳥常結(jié)對生活。詩人簡介:杜甫(712 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鞏縣(河南鄭州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釋義:江山沐浴著春光, 多么秀麗, 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 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賞析:詩一開始, 就從大處著墨, 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 浣花溪

2、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斑t日”即春日,語出豳風(fēng)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tǒng)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xiàn)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fēng), 初放的百花, 如茵的芳草, 濃郁的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為詩人把春風(fēng)、 花草及其散發(fā)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 所以讀者通過聯(lián)想,可以有惠風(fēng)和暢、百花競放、風(fēng)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shù)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zhuǎn)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 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tài)景物來勾畫。 春暖花開

3、, 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tài)美。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 “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第四句是勾勒靜態(tài)景物。 春日沖融, 日麗沙暖, 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 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yīng),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 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 是那樣悠然自適。 從景物的描寫來看, 和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

4、配合, 使整個畫面和諧統(tǒng)一, 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 生意勃發(fā),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 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 反映了詩人經(jīng)過 “一歲四行役” 、 “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惠崇春江晚景 宋 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詩善畫。這首詩是蘇軾為惠崇的畫作春江晚景所寫的題畫詩。 蘆芽 蘆葦?shù)哪垩俊?河豚 一種肥而味美的魚,有毒。詩人簡介:蘇軾( 1037 年 1 月 8 日 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xué)家

5、、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釋義:竹兩三枝桃花初放, 鴨子在水中游戲, 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jīng)滿是蔞蒿, 蘆葦也開始抽出嫩芽, 這些可都是烹調(diào)河豚的好佐料, 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 上,從大?;赜蔚浇永飦砹恕Yp析:好的題畫詩, 既要扣合繪畫主題, 又不能拘于畫面內(nèi)容, 既要能再現(xiàn)畫境, 同時又能跳出畫外, 別開生面, 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shù)生命。 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一 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 最后一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lián)想。 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dāng)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xiàn)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 ( 溫度 ) 、 “鴨

6、先知” ( 知覺 ) 云云,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于畫。 這是因為繪畫屬于視覺藝術(shù), 而詩是語言藝術(shù), 有著表現(xiàn)上的絕對自由。最后一句進一步發(fā)揮聯(lián)想, 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chǔ)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 從而增添了南方風(fēng)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三衢道中 宋 曾幾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三衢 即浙江衢州,境內(nèi)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小溪泛盡 乘小船到小溪的盡頭。 卻 再,又。 陰 樹蔭。詩人簡介:曾幾( 1085-1166 ),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詩人。曾幾學(xué)識淵博,勤于政事。其詩的特點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

7、用奇字、僻韻,風(fēng)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釋義:梅子黃透了的時候, 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 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 走到了小溪的盡頭, 再改走山路繼續(xù)前行。 山路上綠樹蔭成,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 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加添了些幽趣。賞析:這是一首紀行詩, 全詩明快自然, 極富有生活韻味。 寫詩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 “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jié)(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游興。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

8、,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 “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 “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gòu)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dāng)。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 寫得錯落有致, 平中見奇, 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fēng)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lǐng)略到平的意趣。詩還有個特點, 就是通過對比融入感情。 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 將來時的綠樹及山林的幽靜與眼前的綠樹與黃鶯叫聲對比, 于是產(chǎn)生了起伏, 引出了新意。 全詩又全用景語, 渾然天成, 描繪了浙西山區(qū)初夏的秀麗景色; 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

9、己愉快歡悅的心情。2 燕子 鄭振鐸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二三月的春日里,清風(fēng)微微地吹拂著,如毛的細雨由天上灑落著,千條萬條的柔柳,紅的白的黃的花,青的草,綠的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這時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愛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飛來,加入這光彩奪目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生趣。小燕子帶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 在陽光滿地時, 斜飛于曠亮無比的天空,嘰的一聲,已由這里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高柳下了。賞析: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 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 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10、。這篇課文不長, 但是用到的修辭手法有很多。正是這些修辭使文章增色添彩。如課文中用“剪刀似的尾巴”突出燕子尾巴的特點 ; 用“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突出青草綠葉、各色鮮花的多而集中 , 表現(xiàn)了春天萬物吐翠、百花爭艷的美好景色。在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可以抓住“斜”,讓學(xué)生感受燕子的飛行姿勢,以及它飛行時靈活、自由自在的身影;抓住“掠”,體會燕子飛行速度之快;抓住“嘰的一聲”,感受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 把以上幾方面聯(lián)系起來, 學(xué)生就能感受到, 這些自由飛翔的美麗的小燕子,為這湖光春色增添了動勢和情趣,使這早春美景生氣勃勃,令人神往。課文中所描寫的草、葉、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幾痕細線”“小黑點”

11、等,都要能使學(xué)生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仿佛見到了這樣的景象。3 荷花 葉圣陶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這么多的白荷花, 一朵有一朵的姿勢。 看看這一朵, 很美; 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lǐng)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fēng)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fēng)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封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

12、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作者簡介:葉圣陶(18941988),原名、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蘇蘇州,現(xiàn)代作家、教育家、文學(xué)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shù)家”之稱。賞析:本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 以及 “我” 沉浸在此景中, 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 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 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 展現(xiàn)了一幅各具姿態(tài)、 色 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課文是按看荷花的順序來寫的。全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段講清早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荷花的清香。這里的“一就”說明 荷花的香味傳得很遠。第二、 三自然段講看荷花。

13、 課文先介紹了荷葉的樣子。 “挨挨擠擠” 說明荷葉數(shù)量多,長勢旺盛。“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說明了荷葉的顏色、樣子。接著介紹白荷花的千姿百態(tài),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組排比句分別描繪了荷花剛開時、全開時、未開時的樣子??梢韵胂蟮贸鰜恚簼M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態(tài),該有多么迷人啊! “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 那畫家的本領(lǐng)可真了不起” 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是作者對荷花的贊美。 贊美了荷花千姿百態(tài), 并充滿了生機; 第二層是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 因為只有大自然才能賦于各種植物以頑強的生命力,才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畫”。第四自然

14、段講看荷花引起的想象。想象是一種心理活動。 作者為什么覺得 “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 ?因為面對這滿池如詩如畫的荷花, 作者看得入了迷, 如癡如醉, 和眼前的景物融為了一體。因此,一陣風(fēng)吹來, “我”仿佛與花共舞;風(fēng)停了, “我”仿佛與蟲共語。這種想象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把學(xué)生帶入到童話的意境之中, 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第五自然段講過了好一會兒,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這說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1.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句話把荷葉比作碧綠的大圓盤, 突出了荷葉又綠又大又圓的特點。 挨挨擠擠, 一個 緊靠著一個,說明

15、荷葉密密層層,數(shù)量很多。這句話寫出了荷葉旺盛的生命力。2.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中的: “冒” 字用得好, 荷花不是偷偷地鉆出, 也不是自然地長出, 而是 “冒”出,這不但與上句話中“荷葉挨挨擠擠”相呼應(yīng),而且說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3. 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 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 露出嫩黃的小蓮蓬; 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這是一組排比句, 寫出荷花剛開、 全開、 未開時的三種狀態(tài)。 這句話中用 “兩三瓣兒”“嫩黃色”“展開” “飽脹”等詞語,寫出了荷花花瓣的數(shù)量,花芯的顏色,以及花的樣子,十分生動形象。4. 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

16、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這句話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沒有真的變成荷花。為什么會有這種“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的感覺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這種想象呢?因為作者鼻子聞到的是荷花的清香, 眼前出現(xiàn)的滿池的荷花, 作者被陶醉了, 看得入迷了, 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著雪白的衣裳”。4 昆蟲備忘錄 汪曾祺作者簡介:汪曾祺,江蘇人, 1920 年 3 月 5 日出生,作家、戲劇家、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者,中國最后一個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作品有 晚

17、飯花集 逝水 晚翠文談等。語文園地一憶江南 唐 白居易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詩人簡介:772 年 846 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 曾祖父時遷居下邽, 生于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釋義:江南的風(fēng)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fēng)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來時, 太陽從江面升起, 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賞析:一開口即贊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fēng)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fēng)景之

18、“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dāng)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fēng)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薄叭粘觥?、“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綠, 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 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于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第二單

19、元5守株待兔選自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 株 樹樁。 走 跑。 因 于是。 釋 放下。 耒 古代用來耕田的一種農(nóng)具。 冀 希望。釋義:有個農(nóng)民, 他的田地中有一截。 一天, 一只跑得飛快的撞在了樹樁上, 扭斷了脖子死了。 于是, 農(nóng)民便放下他的農(nóng)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 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待兔” 比喻妄想不勞而獲, 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 不知變通。 本文告訴我們不能死守狹隘經(jīng)驗、墨守成規(guī)。6 陶罐和鐵罐黃瑞云賞析: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櫥柜里的鐵罐自恃堅硬,

20、 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 鐵罐卻化為泥土, 不復(fù)存在。 故事告訴人們,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現(xiàn)情節(jié)、推動故事發(fā)展,塑造人物形象,說明道理。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 鐵罐的傲慢、 蠻橫無禮和陶罐的謙虛、 友善、 克制均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xiàn)。此外,具體生動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使鐵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這篇寓言故事還給我們許多啟示, 比如, 由于時間的變化, 事物的命運也會變化的道理, 要有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7 鹿角和鹿腿選自伊索寓言賞析:這篇課文講的是

21、在叢林中, 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 平時, 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 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 當(dāng)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 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 險些喪了性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物各有所長、 所短; 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 還告訴我們, 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 更要講實用; 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的, 先寫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的兩束美麗的角, 抱怨自己細長的腿, 接著寫?yīng){子撲來, 細長的腿幫它脫離險境, 而美麗的角差點讓它送了命。 全文情節(jié)緊湊,前

22、后對比鮮明突出,語言豐富優(yōu)美,在生動的故事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8 池子與河流 俄 克雷洛夫賞析:詩歌諷刺了池子的懶惰與滿足, 贊美了河流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告訴我們, 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廢年華, 應(yīng)當(dāng)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社會多做貢獻, 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同時也告訴我們,只顧享受眼前的舒適,只能換來以后的毀滅。第三單元9 古詩三首元日 宋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 屠蘇這里指一種酒,根據(jù)古代風(fēng)俗,常在元日飲用。 曈曈太陽剛出來時光輝燦爛的樣子。 新桃換舊符 用新桃符換下舊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繪有神像,據(jù)說掛在門上可以求福避

23、禍。詩人簡介:王安石( 1021 年 12 月 18 日 1086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釋義: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 舊的一年已經(jīng)過去; 和暖的春風(fēng)吹來了新年, 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 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 換上新的桃符。賞析:這首描寫新年元日熱鬧、 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 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fēng),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

24、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jié)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dāng)時的民間習(xí)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 “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yīng),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清明 唐 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掃墓、踏青等習(xí)俗。詩人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 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

25、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釋義: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 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dāng)?shù)刂撕翁庂I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賞析:這首小詩, 一個難字也沒有, 一個典故也不用, 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 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jīng)營造作之痕。音節(jié)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yōu)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zhuǎn)”,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 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 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 在藝術(shù)上, 這是由低而高、 逐步上

26、升、 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 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 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 山東此處指華山以東。 登高重陽節(jié)有登高的習(xí)俗。 茱萸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jié)有插戴茱萸的習(xí)俗。詩人簡介:王維( 701 年 761 年,一說 699 年 761 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釋義:獨自遠離家鄉(xiāng)無法與家人團聚, 每到重陽佳節(jié)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 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

27、人而生遺憾之情。賞析:本詩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 王維家居蒲州, 在華山之東, 所以題稱 “憶山東兄弟” 。 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dāng)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 但對一個少年游子來說, 畢竟是舉目無親的 “異鄉(xiāng)” ; 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里面。 “異鄉(xiāng)為異客”,不過說他鄉(xiāng)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shù)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xiāng)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jīng)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fēng)土、人情、語言、生活習(xí)慣

28、差別很大, 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xiāng)到異地去, 會感到一切都陌生、 不習(xí)慣, 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 “異鄉(xiāng)” “異客”,正是樸質(zhì)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作客他鄉(xiāng)者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 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 但一且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jié)”就很容易爆發(fā)出來,甚至一發(fā)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xiāng)風(fēng)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lián)結(jié)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 但在王維之前, 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zé)o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xiàn)過。而一經(jīng)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xiàn)客

29、中思鄉(xiāng)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jīng)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 出現(xiàn)警句。 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后兩句難以為繼, 造成后勁不足。 這首詩的后兩句, 如果順著 “佳節(jié)倍思親” 作直線式的延伸, 就不免蛇足; 轉(zhuǎn)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取另一種方式: 緊接著感情的激流, 出現(xiàn)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 看似平靜, 實則更加深沉。10 紙的發(fā)明賞析: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紙的發(fā)展。蔡倫(東漢時代)的造紙術(shù):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 再把漿撈出來曬干, 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 原料容易得到, 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

30、便宜。11 趙州橋賞析:趙州橋的設(shè)計者是隋朝石匠李春。課文對趙州橋各部分的設(shè)計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讓學(xué)生認識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以及設(shè)計上的特點。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本課的重點是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以及設(shè)計上的特點。第二自然段先講趙州橋非常雄偉, 是用它的具體長度和寬度來說明的。 “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是對橋?qū)挼拿鑼懞瓦M一步說明。接著介紹趙州橋在設(shè)計上有兩個特點:1 橋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2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然后說明大小橋洞的作用和這種設(shè)計的優(yōu)點。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個長句子?!凹扔帧睆膬蓚€方面說明了這

31、種設(shè)計的優(yōu)點:一是堅固,二是節(jié)省石料。這種高超巧妙的設(shè)計稱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說它是建橋史上的創(chuàng)舉。12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賞析:清明上河圖北宋畫家張擇端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在我國燦爛的藝術(shù)瑰寶中, 清明上河圖 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 這篇課文, 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幅名揚中外的古代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作者先對清明上河圖做了簡單的介紹:圖畫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nèi)容,目前保存的情況。短短的幾句話,所含信息量卻很大。后面的幾段, 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畫面上的內(nèi)容。 先是概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 主要是從人物所從事的行業(yè)之多來表現(xiàn)的; 然后講畫上的街市熱

32、鬧非凡, 介紹了畫面上各種人物的形態(tài);之后,選擇了一個小的場景加以具體生動的描繪;最后,簡單寫出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第四單元13 花鐘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一天之內(nèi),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男±龋晃妩c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花了;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 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 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xiàn)賞析:第一自然段通過描寫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這一自然段, 引出第二自然段, 及第三段人們根據(jù)這一自然現(xiàn)象

33、進行實際運用修建“花鐘”。第一段介紹了 9 種花開的時間,卻又讓人讀來不覺厭煩, 這就是因為文中的描寫方法很獨到, 根據(jù)各自特點擬人但又不貪乏。 如: 睡蓮從夢中醒來, 好像睡蓮睡著后醒來, 與它的名字很相符; “萬壽菊欣然怒放”菊花散花瓣散開有一種力量,因此要叫“怒放”14 蜜蜂 法 法布爾 選自昆蟲記賞析:本文以第一人稱寫了法布爾做的一個試驗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shù)目茖W(xué)態(tài)度和求實作風(fēng)。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jié)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捉20 只左右的蜜蜂,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

34、“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后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jié)果。結(jié)果第二天有至少 15 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zhǔn)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后寫結(jié)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15 小蝦 菁莽賞析:本文通過對小蝦的外形動作以及生活習(xí)性的描寫 , 生動地展現(xiàn)了小蝦有趣、脾氣壞的特征。表達了對小蝦的喜愛之情。語文園地四滁州西澗 唐 韋應(yīng)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詩人簡介:韋應(yīng)物( 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 卷本韋蘇州集。釋義: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 還

35、有那樹叢深處婉轉(zhuǎn)啼唱的黃鸝。 春潮不斷上漲, 還夾帶著密密細雨?;囊岸煽跓o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賞析: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 描寫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 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jié),而嫉高媚;后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前兩句詩寫暮春景物, 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際, 群芳已過,詩人閑行至澗,但見一片青草萋萋。這里幽草,深樹,透出境界的幽冷,雖然不及百花嫵媚嬌艷, 但它們那青翠欲滴的身姿, 那自甘寂寞、 不肯趨時悅?cè)说娘L(fēng)標(biāo), 與作者好靜的性

36、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贏得了詩人的喜愛。這里, “獨憐”二字,感情色彩至為濃郁, 是詩人別有會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閑適恬淡的心境。 首句, 寫靜; 次句, 則寫動。鶯啼婉囀, 在樹叢深處間關(guān)滑動。 黃鸝似乎打破了剛才的沉寂和悠閑, 其實在詩人靜謚的心田蕩起更深一層漣漪。次句前頭著一“上”字,不僅僅是寫客觀景物的時空轉(zhuǎn)移,重要的是寫出了詩人隨緣自適、怡然自得的開朗和豁達。接下來兩句側(cè)重寫荒津野渡之景。 景物雖異, 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兩句是說:到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郊野渡口,本來就荒涼冷漠,此刻愈發(fā)難覓人蹤。只有空舟隨波縱橫。

37、“春潮”與“雨”之間用“帶”字,好像雨是隨著潮水而來,把本不相屬的兩種事物緊緊連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寫出了潮和雨的動態(tài)。結(jié)尾句。用“無人”一說明渡口的“野”。二句詩所描繪的情境,未免有些荒涼,但用一“自”字,卻體現(xiàn)著悠閑和自得。韋應(yīng)物為詩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釋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賞”、“自我憐愛”的意蘊。 “野渡”句當(dāng)作如是解。舍此,便與一二句相悖謬了。這兩句以飛轉(zhuǎn)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第五單元16 小真的長頭發(fā) 日 高樓方子賞析:課文主要講留著妹妹頭的小真,在有著漂亮長頭發(fā)的兩位好朋友面前一點兒也不服輸。 她津津有味地描述著當(dāng)自己的頭

38、發(fā)長得 “老長老長老長” 時的情景, 那些奇特的用途讓兩個好朋友聽得入了神,原本有著長頭發(fā)的她們也開始羨慕起小真的“長頭發(fā)”來。本文用單色與彩色畫面相交替的方式串起現(xiàn)實與想象的不同場景。 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充滿天真稚趣的問答, 使得整個故事充滿了戲劇張力。 鮮艷明快的畫面、 妙趣橫生的情節(jié)、智慧幽默的對白,帶領(lǐng)我們走進了一個美好的童趣世界。17 我變成了一棵樹顧鷹賞析:課文主要講“我”因為不想在玩的時候被叫去吃飯而幻想自己變成一棵樹后的故事。全文想象獨特新奇,富有童趣。第六單元18 童年的水墨畫 張繼樓賞析: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xiàn)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溪邊釣魚的孩子,那樣

39、的快樂,靜靜的溪水映著愛美的柳樹,映著釣魚孩子的倒影, 靜靜的釣魚竿, 立著紅蜻蜓, 我們仿佛覺得空氣都停止了流動, 似乎大家都怕魚受驚,而魚上鉤的一剎那,這種靜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動了,人影碎了,魚躍人歡,寥寥幾句,勾勒出一個現(xiàn)代垂釣兒童的形象。江上戲水的孩子,那樣的調(diào)皮,一群孩子像鴨群一樣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潑我濺地嬉戲, 就在這嬉戲中, 一個孩子鉆入水中, 不見了, 突然一陣水花, 他出現(xiàn)了,調(diào)皮地笑著, 露出兩對小虎牙。 一群孩子的嬉戲和一個孩子的特寫, 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林中戴著斗笠的孩子,那樣的活潑,在雨后沾滿雨珠的松林中,像一個個小蘑菇,雨后鉆出泥土的蘑菇像戴著斗笠,相映成趣。

40、與古詩不同, 這首詩里洋溢著的濃濃的現(xiàn)代氣息, 現(xiàn)代兒童生活得更加幸福, 或在雨后林中采蘑菇,或呼朋喚友去釣魚、游泳,時時享受著童年生活的快樂。讀著它,那孩子嘴邊的笑意,那陣陣快樂的笑聲,仿佛就在眼前閃爍著,就在耳邊充盈著。19 剃頭大師 秦文君作者簡介:秦文君, 1954 年生于上海,兒童文學(xué)作家,現(xiàn)任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作家 協(xié)會全委會會員,中國兒童文學(xué)主編。賞析:本文主要講“我”的表弟小沙與剃頭師傅的恩怨故事和“我”給表弟剃頭的故事。通過動作、語言等刻畫了一個可愛的表弟形象和“我”作為“剃頭大師”的搞笑故事。20 肥皂泡 冰心作者簡介:冰心( 1900年 10 月 5 日 1999

41、年 2 月 28 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人 ,()成 員。中國詩人,現(xiàn)代作家、兒童文學(xué)作家、。筆名冰心取自“”。賞析:本課是一篇非常貼近學(xué)生生活而又高于學(xué)生生活的文章, 文筆清新自然, 情感真摯淳樸,意境深邃精美。童年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快樂,吹出了情趣,還吹出了夢想,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1 我不能失信牟文正賞析:宋慶齡( 1893年 1 月 27 日-1981 年5 月 29 日),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 一個星期天, 宋慶齡全家準(zhǔn)備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家去。 可是宋慶齡想起要在當(dāng)

42、天教朋友小珍疊花籃, 雖然父親和母親都勸她 改天再教,可是宋慶齡還是留了下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要使學(xué)生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zhì), 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第七單元22我們奇妙的世界英彼得西摩賞析:本文整體是總分結(jié)構(gòu)的,按照空間順序,先寫天空后寫大地來體現(xiàn)這個世界的奇妙。在寫天空時是按照一天的時間順序敘述的,在寫大地時是按照一年四季的時間順序敘述的。文中多次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表現(xiàn)出世界事物的奇妙。23 海底世界 石友賞析: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chǎn),能激發(fā)學(xué)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并使學(xué)生在感受美、欣

43、賞美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課文從海底的光線、 海底的聲音、 海底動物的行動和遷徙、 海底地貌和植物、 海底礦藏等幾個方面,有詳有略、重點突出地介紹了“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海底世界。 課文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介紹海底的動物, 另一部分是介紹海底植物、 地貌、礦藏等,脈絡(luò)分明、層次清楚。對海底動物的介紹,是本文的重點部分。24 火燒云 蕭紅 選自呼蘭河傳作者簡介:蕭紅(1911-1942 ),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 世紀30年代的文學(xué)洛神”。乳名榮華,學(xué)名張秀環(huán),后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如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賞析:“變”,由動態(tài)透出靈動?!白儭笔?/p>

44、火燒云一文最凸顯的內(nèi)容,從題目上來看,一個“燒”字把晚霞的云彩特征刻畫得淋漓盡致。 “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币痪湓挘鸦馃泼鑼懙们迩宄?,動感十足??v覽全文,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火燒云的變化, 一是霞光照來, 人和物的色彩都變了, 二是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很多,三是天上的火燒云形狀變得多而快。正是一個“變”字,讓整篇課文充滿動態(tài),充滿靈動?!懊馈保瑥淖兓每吹矫利?。那么多變化的背后是一個“美”字,“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黃、 茄子紫” 那么多的色彩,怎一個 “美” 字了得!更何況“還有些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毕脊庹丈湎拢厣系娜撕臀锿瑯用利?。那是怎樣一種美?這樣的美只有在童話里才能出現(xiàn)。 天上的云彩不斷地變化, 又是另外一種美,馬變狗,狗變獅子“恍恍惚惚”,好像是這個,又好像不是這個,美在變幻,美在朦朧?!叭ぁ?,平淡中見到趣味。欣賞火燒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