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優(yōu)秀教案_第1頁
滕王閣序優(yōu)秀教案_第2頁
滕王閣序優(yōu)秀教案_第3頁
滕王閣序優(yōu)秀教案_第4頁
滕王閣序優(yōu)秀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滕王閣序【教學目的】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及駢體文的特點。2.學習本文將典故與眼前情景相結合的寫法。3.理解文中的典故。4.掌握“故”“盡”“屬”“即”“且”“矣”的用法。5.背誦課文?!窘虒W重點】理解典故;理解內(nèi)容和觀點?!窘虒W難點】駢體文的特點【教學課時】3課時【教學方法】朗讀背誦與賞析相結合的方法。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介紹作家作品,文體知識;初讀課文。教學過程:一.解題: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

2、是歌舞享樂的需要。“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于贈序類的文章。統(tǒng)觀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遞進,緊扣題意。文因餞別而作,但對于宴會之盛僅略敘數(shù)筆帶過,而傾全力寫登閣所見之景,因景而生之情,這就脫去了一般餞別文章頌揚、應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徑。二.背景: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親任六合縣縣令,王勃赴六合經(jīng)過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可佐證。還有一種說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所作,序文中內(nèi)容的博大,辭采的富贍看來,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

3、歲左右之作。課文采用這種說法。三.時人對王勃的評價: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時人認為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而語驚四座。四.關于駢體文:駢文,是魏晉后產(chǎn)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體文的表達方式與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語言上有三方面的特點:1、語句方面的特點,即駢偶和“四六”,又稱為“四六文”。2、是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3、是用詞方面的特點,即用典和藻飾。五.朗讀與預習:1.下列詞語的注音釋義全都正確的是

4、:(引導學生逐段批注)A 宇文新洲之懿范 懿:yi 美好B 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 崇阿:a 高大的丘陵C 云銷雨霽 霽:ji 天氣晴朗D 逸興遄飛 遄:chuan 迅速2.斷句品韻:A 四四對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B 六字句的斷句:(1.孟學士/之詞宗,訪風景/于崇阿 “三三式”;(2.臨/帝子之長州;窮/待遇之縈回 “一五式”;(3.鐘鳴/鼎食/之家;誰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4.響窮/彭蠡之濱;氣凌/彭澤之樽 “二四式”;(5.撫/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偉餞 “一二三式”。C.七字句的讀法(按意義劃分):(1).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 “三

5、四式”;(2.)龍光/射/牛斗之墟;賓主/盡/東南之美 “二一四式”;(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二三二式”;(4).都督/閻公/之雅望“二二三式”D.四六對四六:漁舟/唱晚,響穿/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E 六四對六四:屈賈宜/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泓/于海曲,豈乏/明時?F 主謂結構相對:雄州/霧列,俊采/星馳。G 動賓結構相對: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H 偏正結構相對: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軸。六.講讀課文第一段:(一) 第一段中有幾個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語典,來自史傳上的記載稱事典,來自典籍上的現(xiàn)成語句叫語典)。1.豫章故郡(見注釋)。2

6、.龍光射牛斗之墟(見注釋)。3.控蠻荊(見注釋)。(二)補充注釋:1.豫章故郡 故:舊2.地接衡廬 接:接壤3.襟三江而帶五湖 襟、帶:名詞用作動詞,連接、環(huán)繞的意思。4.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霧、星:名詞作狀語,像霧一樣、像星一樣。5.賓主盡東南之美 盡:全都是,形容詞作動詞。美:形容詞作名詞,俊杰。6.千里逢迎 千里: 數(shù)量詞作名詞,遠道而來的客人。7.高朋滿座 高:尊貴(三)簡析第一段:1.首句由名稱的沿革,道出歷史的久遠。2.二三句寫界域的廣大、轄境的遼闊與地理位置。3.四五句,由贊美“雄州”到稱賞“俊采”。4.六句,寫州城形勝,賓主才美(為下文的“才美”過渡)5.七八九句,贊美賓主,點

7、面結合。6.十句,自己“闖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問題:作者是如何寫洪州的地理風貌的?突出了什么特點?明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睔v史久遠“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界域遼闊?!敖笕鴰搴匦U荊而引甌越”地勢宏偉2.作者怎樣寫參加宴會的人物,照應了前文的哪個詞語?明確:作者在寫參加宴席人物時,用了“雅望”“懿范”“勝友”“高朋”“騰蛟起鳳”“紫電清霜”等詞語,極盡人物的文韜武略,照應了前文的“俊采”一詞。3.文章開始不寫樓臺,不寫宴會,而先寫地勢與人物,這樣寫有何好處?明確:文章借用鋪陳的手法,歷敘界域之大,地勢之雄,物產(chǎn)豐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樂的氛圍、宴會的高雅,同時也緊扣照應了題目

8、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7.小結:本段略寫洪州的地理風貌,極寫滕王閣的無限壯美,和周圍環(huán)境的超凡脫俗,以及閣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這樣寫,既初步寫出了滕王閣的不同凡響,又為后文詳寫做好了鋪墊。8.背誦本段。七.講讀第二三段:(一)典故理解:1.鐘鳴鼎食之家 2.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二)補充注釋:1.青雀黃龍之軸 青雀黃龍:名詞作動詞,雕有青雀黃龍頭形2.彩徹區(qū)明 徹:普照3.雁陣驚寒 驚:被驚擾4.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序:時間。屬:是。5.潦水盡而寒潭清 而:因而。盡:干涸。寒:寒冷。清:澄清6.煙光凝而暮山紫 煙光:山嵐。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現(xiàn)紫色。7.即岡巒之體勢 即:依附。體勢:

9、態(tài)勢,形勢。(三)分析第二部分:1.第二段意思:寫三秋時節(jié)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景觀。筆觸轉細,漸入佳境,讓人賞心悅目。(1.第一句:交代時令(三秋時節(jié))。(2.第二句:寫秋水即秋色的特征。(3.第三句:用四個六字句,寫來賓駕御名車駿馬,造訪滕王閣之情景。(4.第四句:用四個四字句,寫滕王閣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勢。(5.第五句:“四六”句對“四六”句,描寫滕王閣所處山水形勝之地。2.第三段意思:近距離地開始了窮微盡妙、繪聲繪色的描寫,進一步寫滕王閣環(huán)境之美,將滕王閣及周圍景色推上美的極致。(1.第一句:兩個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寫出登閣的情景,抒發(fā)喜悅之情。兩個六字句,寫登高望遠所見山川

10、之美,虛實結合。(2.第二句:四六句對四六句,極寫人煙之盛,舸艦之多,表現(xiàn)富庶祥和。(3.第三句:兩個四字句,轉寫自然景物,描繪雨后天晴的景色。(4.第四句:兩個七字句,是千古絕唱之句,把對滕王閣景物描寫推向高潮。(6.第五句:四六句對四六句,敘寫生活之樂,候鳥之樂,將各具情趣的社會與自然融為一體。問題:1.本部分是著名的寫景段落,歷來膾炙人口。請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晚秋暮色圖”的意境描述出來。明確:色彩變化之美; 遠近錯落之美; 上下渾成之美; 虛實相映之美。2.鑒賞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明確: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

11、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圖畫。課后,展開想象,將該句擴寫成百字左右的短文。3.這兩段秋景的描述與傳統(tǒng)中描寫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明確:一反傳統(tǒng)中“悲秋”的習慣寫法,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邁的情致。4. 思考:本部分是怎樣將敘事、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的?明確: “潦水盡”,清澈的潭水給人清爽的感覺。高聳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閣令人嘆為觀止?!奥湎肌钡碾鼥V秋景,“閭閻撲地青雀黃龍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著作者無比愉悅的心情。作者寫自己的喜悅心情毫不張揚,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轉地表達出來的,給人天衣無縫、妙合無垠之感。八.背誦23段。第二課時教學目標:復習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教學過程:一.復

12、習典故(略)。二.分析第四五段:(一)補充注釋: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2.而難并 并:會聚一起。3.窮睇眄于中天 窮:望盡。中:最高處。4.極娛游于暇日 極:盡情。娛游:歡樂。5.興盡悲來 興:興致。6.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悲:悲憐。失路:迷路,不得志。7.屈賈宜于長沙 屈:被貶謫。8.所賴君子見機 賴:依賴。9.老當益壯:老了應當更加有壯志。10.窮且益堅:且:反而。11.不墜青云之志 墜:拋棄。(二)典故理解:(此兩段十五個典故,參看注釋理解其作用及表現(xiàn)意義)(三)分析第四段內(nèi)容:1.第一句:過渡,由登覽之樂到宴會之樂。2.第二句:寫管弦之盛,歌聲之美。3.第三句:四六句對四六句

13、,鋪敘歡飲娛樂的場景,用典故暗示宴會的豪華,人物的高雅。4.第四句:兩個三字句,由喜悅漸生悲慨。5.第五句:把視野擴展到宴會外為下面抒情張本。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嘆宇宙之大,二是感嘆人生無常。7.第七句:是虛寫,言8.第八句:由宇宙的廣漠襯托人生之渺小,從而引發(fā)感慨。9.一問一答,流露出懷才不遇的心緒,充滿了自我悲傷的情調(diào)。10.最后兩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懷,寫自己報國無路,濟世無門,言辭哀婉。11.小結:本段集中筆墨,描寫和渲染閣中氣氛,贊美文人雅士們的氣概和風采。(四)分析第五段內(nèi)容:1.寫馮唐、李廣的目的是什么?寬慰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失意之人。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觀的句子是哪幾句?

14、“老當益壯志?!?.引用了哪兩個典故,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開朗的情懷?“酌貪泉猶歡?!?.寫孟嘗、阮籍的人生觀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堅定的意志。5.小結:本段筆鋒陡轉,由盛贊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轉為慨嘆人世艱難仕途崎嶇,大發(fā)懷才不遇之感慨,為自己也為別的文人被壓抑被埋沒深鳴不平。問題:1.這兩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飲娛樂引發(fā)的人生感慨。而在寫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讀課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明確: “長安”“帝閽”“宣室”報國無門,濟世無路“馮唐”“李廣”“賈誼”“梁鴻”慨年時易往,功業(yè)難成,流露出嗟卑嘆老的傷感和見機知命的消

15、極心理(明用)“馬援”(窮老)不因年華易逝、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貪泉”“涸轍”身處逆境,猶樂觀開懷(暗用)(五)背誦這兩段。三.分析六、七段:(一)講解典故,了解內(nèi)容。(略)(二)補充注釋:1.一介書生 介:個2.等終軍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3.有懷投筆 懷:心思。4.奉晨昏于萬里 奉:侍奉。5.接孟氏之芳鄰 接:結交。6.勝地不常,盛宴難再 勝:美好。再:第二次。7.蘭亭已矣 已:過去。8.奉承恩于偉餞 于:在。9.是所望于群公 是:這。于:對。10.敢竭鄙懷 竭:使動用法,使完全表露出來。(三)分析內(nèi)容:1.文中自謙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

16、,一介書生”。2.作者寫終軍、班超、宗愨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書生。3.作者寫孟嘗、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懷才不遇,知己難求。4.寫盡古今宴會曲終人散,無跡可尋的凄涼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5.寫及潘江、陸機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賦所懷。6.小結:第六段在繼續(xù)慨嘆人世不平的同時,又有峰回路轉之筆,抒發(fā)了作者運舛志不衰,、正視現(xiàn)實、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第七段除繼續(xù)抒發(fā)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遠大志向外,以謙恭的筆調(diào),表明了自己對知音的渴望和仰慕。四.全文內(nèi)容:詩與畫的統(tǒng)一;景與情的統(tǒng)一;神與形的統(tǒng)一;自然與社會的統(tǒng)一;環(huán)境與氣氛的統(tǒng)一;理想與現(xiàn)

17、實的統(tǒng)一;山水與人文的統(tǒng)一;歡快與凝重的統(tǒng)一;悲愴與奮進的統(tǒng)一;低沉與昂揚的統(tǒng)一。這是本文膾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五.寫作特點:1.文筆優(yōu)美,意境高遠,變化有致,起伏跌宕。2.由略到詳,由粗到細,由遠到近,由外到內(nèi),由景到情。3.長于用典,語言自然雋永,妙趣天成。4.對仗工整,富有節(jié)奏感,抑揚頓挫。5.善用借代、通感、夸張、婉曲等修辭手法,使文章饒有滋味。第三課時一再理結構: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勢雄偉、物產(chǎn)珍異、人才杰出、賓主尊貴。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閣”, 樓閣壯麗、山川勝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第四、五段:扣“餞”, 宴會勝況,人生遇合借古勉今,窮且益堅第六、七段:扣“別”

18、, 自敘遭際,謝主引賓二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著意鋪敘美景之后,以騰挪跌宕的筆勢,由逸游的豪興,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報國無門卻壯志不墜的執(zhí)著態(tài)度?!巴L安于日下”四句抒寫了遠離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著從關山難越,念及英雄失路,連用屈原、賈誼、馮唐、李廣四人的典故借懷才不遇的人物表達自己有志難伸的悲憤。至“所賴”一提,振起全篇。“老當益壯”幾句,勉勵同仁不要因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為全篇警策。接著又以“大鵬”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時,又反用“貧泉”“涸轍”、阮籍之典,說明處困頓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壯志彌堅

19、。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揚升沉的情感發(fā)展軌跡,披露了交織于內(nèi)心的希望與失望,追求與痛苦,奮進與失意的復雜情感。三本文駢儷句式有何特點?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jù)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jié)奏分明,內(nèi)容啟承轉合。駢是“兩馬并駕”的意思,儷是“男女成對”之意,駢儷就是使用對偶句,是駢文的共同特點,但這篇序文尤為突出。全篇采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即一句之中,平節(jié)和仄節(jié)交替,上下聯(lián)之間,平節(jié)與仄節(jié)相對。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20、“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如此講求音律,又不影響意義表達,寫出來的句子當然抑揚頓挫,富于樂感,富于詩意。四語言揣摩1.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 色”評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tài),表現(xiàn)樓臺壯觀,從而把讀者帶人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xiàn)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

21、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運用:(翻譯)蓄積的雨水已經(jīng)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傍晚的山巒呈現(xiàn)出紫色。2.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評析:這一句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潦水”對“寒潭”,“煙光”對“暮山”, “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運用:(翻譯) 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

22、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痹u析: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歷來有志之士對自己的理想總是能盡量克服一切困難執(zhí)著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云:“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蓖醪诖嘶茫瑥娬{(diào)“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王勃此時懷才不遇,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句中“老當益壯”“白首之心”“窮且益堅”“青云之志”現(xiàn)均可作成語使用。運用:人老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發(fā)蒼蒼之時改變自己的追求?處境艱難更應當堅強,不能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滕王閣序教案 -教學目的 1.背誦全文. 2.學習體會

23、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了解駢文的兩在特征對偶與用典,進行文言仿寫訓練. 3.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理解基礎,熟讀本文直至背誦。 通過仿寫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學步驟  一導入  : 新唐書·王勃傳中說:“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石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蓖醪艢鈴闹锌梢娨话摺U驗槿绱瞬湃A,路過洪州,參加滕王閣重陽宴會時,才能頃刻而就,文不加點,寫下在唐代已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 二教學過程 : 初步理解,打好導讀教學的基礎。 、知文體:滕王閣序是一篇駢體文,其特點是:講求對仗,一般是用四字句

24、和六字句;平仄相對;多用典故,講求藻飾。 、知經(jīng)歷:作者的人生道路與文章主旨有密切關系,“知人論世”對理解作品內(nèi)容不無益處。除課文注釋外,補充介紹下列知識:王勃歲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曾為沛王府修撰,為沛王李賢侍讀時因撰檄英王雞文而被逐,入蜀后補虢州參軍時又因擅殺官奴曹達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作者經(jīng)歷的介紹有助于提高自讀效率,幫助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典故及作者的“牢騷”。 初讀求讀準:讓學生自己搭橋過河,在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碰壁”后予以引導,記憶尤深。例如,駢文的七字句和詩句節(jié)奏不同,詩句的節(jié)奏一般是四三,而駢體文七字句的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

25、所以下列文句節(jié)奏應是: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啟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 帷暫暫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引導點撥后,舉一反三,學生自會讀出語感,有所感悟。 再讀解詞句:即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解決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重點虛詞、特殊句式這些文言語法問題。首先,要求學生邊讀邊依靠積累、依靠語感用特定的標記畫出不同詞法現(xiàn)象,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換重點,同時共同釋疑,提出難點,教師適當啟發(fā)點撥。例如:“雄州霧列,俊采星馳”的“霧”“星”學生憑語感畫出名詞作狀語的標記?!敖笕鴰搴敝械摹敖蟆薄皫А眱蓚€名詞的意動用法,可從“邑人奇之,稍稍

26、賓客其父”的“賓客”點撥而來,同時鞏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三讀通脈絡:本文篇幅較長,在上述兩步導讀之后,把握文章脈絡對于理解文意、背誦課文不無益處。理脈絡時可以由句到層,由層到段,聚零為整。 例如,第一段的內(nèi)容概括即可按此步驟進行。句,敘述洪州地理位置。句,用兩典故,盛稱洪州地方和人物的美好。句,言城池繁榮,人才眾多。句,表賓主盡東南之美及宴會盛況。句,自己與會的緣故與榮幸。 由此可歸納出第一段主要寫洪州形勢雄偉,人物云集,閣上盛宴及與會緣故。 依次可概括出其他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第二段主要寫滕王閣之宏偉壯觀以及閣上所見美麗如畫的秋景;第三段,主要寫參與宴會的多是喜飲酒、擅詩文的賓客,并由歡娛引出

27、興悲之情,抒發(fā)身世之感;第四段,抒懷才不遇之悲,勉勵自己要堅持高尚志向;第五段,寫苦于無路請纓但幸得款待,有感于盛宴不再,愿與眾賓客一同賦詩。 通過反復朗讀,在聚零為整的結構分析中,學生領略了作者寫作技巧的高超:首敘天文地理,次敘賢主嘉賓,再敘蚨景物,然后描寫閣內(nèi)近景、閣外遠景,接著用“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二句總收勝景,轉入抒情,先感慨古代失志者,再勸勉當今失志者,最后敘到自己,以遜詞結束全文,甚為得體。 四讀探主旨:即在通過朗讀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后,反復誦讀關鍵語句,表現(xiàn)在課文中,即表宴會“盛大”的語句、抒情的語句及典故的用意,要讀中見情,讀出文意。例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讀這兩句時“難”“悲”“懷”“不見”“何年”需重讀,讀出真情,讀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賞識之情?!胺钚摇钡牡涔?,巧妙地為下文“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作鋪墊,同時意在嘆息難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 通過關鍵句的朗讀,領悟文章的主題在于抒發(fā)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懷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達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