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所有圖線都要清晰光潔、均勻,寬度應符合要求。平行線間距至少要大于1.5mm,以保證復制件上的圖線不會分不清或重疊。 (2)圖線寬度 圖線寬度分三種:粗線0.91.2mm;中粗線0.50.7mm;細線0.150.3mm。設備輪廓用粗線,設備支架及設備基礎用中粗線,其它用細線。動設備(機泵等)如只繪出設備基礎,圖線寬度用0.9mm。注:凡界區(qū)線、區(qū)域分界線、圖形接續(xù)分界線的圖線寬度均用0.9mm。 (3)圖紙和表格中所有文字(包括數字)書寫必須字體端正,筆劃清楚,排列整齊,間距均勻,粗細均勻。應符合國標GB4457.3中的要求。書寫內容 推薦字號(mm) 圖標中的圖名及視圖符號工程名稱圖紙
2、中的文字說明及軸線號圖紙中的數字及字母圖名表格中的文字表格中的文字(格子小于6mm時) 7553,3.5753.5 一些常用設備布置的設計規(guī)定 HG20546.592跳至區(qū)域內容最小凈距()控制室、配電室至加熱爐15000管廊下或兩側兩塔之間(考慮設置平臺,未考慮基礎大?。┧愒O備的外壁至管廊(或構筑物)的柱子容器壁或換熱器頂部至管廊(或構筑物)的柱子兩排泵之間維修通道相鄰兩臺泵之間(考慮基礎及管道)2400300020003000800建筑物內部兩排泵之間或單排泵至墻的維修通道泵的端面或基礎至墻或柱子20001000任意區(qū)兩個臥式換熱器之間維修凈距兩個臥式換熱器之間有操作時凈距(考慮閥門、管
3、道)臥式換熱器外殼(側向)至墻或柱(通行時)臥式換熱器外殼(側向)至墻或柱(維修時)臥式換熱器封頭前面(軸向)的凈距臥式換熱器法蘭邊周圍的凈距換熱器管束抽出凈距(:管束長)兩個臥式容器(平行、無操作)兩個容器之間立式容器基礎至墻立式容器人孔至平臺邊(三側面)立式換熱器法蘭至平臺邊(維修凈距)壓縮機周圍(維修及操作)壓縮機60075010006001000450L+50075015001000750600200024001 2 3 4 5 6 7 8項目說明尺寸(mm)道路主要車行道路(通過大型車輛)一般道路5500注14500鐵路鐵路軌頂算起終端或側線60005200通道、走道和檢修所需凈空高
4、度操作通道、平臺管廊下泵區(qū)檢修通道兩層管廊之間管廊最下面梁底斜梯:一個梯段間休息平臺的垂直距離直梯:一個梯段間休息平臺的垂直距離重疊布置得換熱器或其它設備法蘭之間需要的維修空間管墩210033001500(最小)4000(最?。?500 (最大)9000 (最大)450 (最小)300爐子爐子下面用于維修的空間750立式容器殼體容器頂部封頭臥式換熱器立式換熱器、塔類人孔中心線與下面平臺之間距離人孔法蘭面與下面平臺之間距離法蘭邊緣與平臺之間的距離器身或蓋的頂法蘭面與下面平臺之間距離600130018012004501500(最大)平臺注:對于任何架空的輸電線路,凈空高度至少應為6500mm返回項
5、目距基準點的高度(室外)室外標高(m)室內標高(m)地坪高點0100.000注3 E注5低點-15099.850100.000柱腳的底板底面(基礎頂面)150100.150E+0.150離心泵的底板底面大泵150100.150E+0.150中、小泵300100.300注4E+0.300斜梯和直梯基礎頂面100100.100E+0.100臥式容器和換熱器注7底面600(最?。?00.300(最小)E+0.600(最小) 立式容器和特殊設備環(huán)形底座或支腿底面200100.200E+0.200樁臺基礎及連接梁頂面-30099.700注6管廊柱子基礎和基礎梁注6頂面-45099.550注6爐子底部平臺
6、的底面?zhèn)葻蝽敓?100101.100爐底需要操作通道的2300102.300爐底需要操作通道的1100101.100鼓風機、往復泵、臥式和立式的壓縮機按需要按需要按需要返回 4.1.1 布置時要考慮換熱器抽管束或檢修所需的場地(包括空間)和設施。當檢修時,汽車吊不能接近換熱器時,應設吊車梁。地面軌道或其它檢修用設施。 4.1.2 換熱器管束抽出端可布置在檢修通道側。所需凈距見HG20546.292第3章規(guī)定。 4.1.3 盡量避免直徑較大的兩個以上的換熱器疊放在一起布置。若工藝有特殊要求或考慮節(jié)省土地面積起見,可考慮將換熱器疊放布置。但不應有維修困難的問題存在。 4.1.4 操作溫度高于物料
7、自燃點的換熱器上方如無樓板或平臺隔開,不應布置其它設備。4.2.1 臥式換熱器4.2.1.1 布置時應避免換熱器中心線正對管架或框架柱子的中心線,以利換熱器管程的污垢清理及更換單根管子。4.2.1.2 在管廊兩側成組換熱器的布置要求所有換熱器封頭與管廊之間的距離幾乎一樣。根據換熱器的管程管口取齊的布置方式,個別較長的換熱器不宜伸入管廊太多,同時兼顧管廊下通道要求及美觀。4.2.1.3 換熱器與相鄰換熱器或臥式容器之間,支座基礎或外殼之間及法蘭的周圍最小凈距應符合HG20546.292第3章的規(guī)定。4.2.1.4 臥式換熱器的安裝高度應保證其底部連接管道的最低點凈空不小于150mm。4.2.1.
8、5 框架平臺上換熱器的的布置應滿足下列要求:(1)不可在臥式換熱器的管子抽出區(qū)內設置障礙物,并向土建專業(yè)提出在平臺抽出管子的一側應采用可拆卸式欄桿。(2)換熱器的管束可采用汽車吊抽出,如果不允許采用這種方法,則考慮采用單軌吊車或其它固定式的起吊設施。(3)換熱器端軸向前方與平臺欄桿凈距見HG20546.292第3章規(guī)定。(4)換熱器支承點標高,除考慮底部管口及排液閥的配管所需凈空外,對于鋼平臺設備支承點,至少要高出平臺20mm。對于混凝土樓面,設備支承點至少要高出平臺50mm,當支承點高出樓面(平臺)太多時,應由土建專業(yè)增加可承受水平力的鋼支架。(5)在換熱器外殼(側向)與管廊柱子之間通行或檢
9、修的最小間距見HG20546.292第3章規(guī)定。(6)平臺上并排布置兩個換熱器時,支座的位置應按設備長度及土建布梁的情況進行協(xié)調,并與土建設計人員協(xié)商決定。(7)換熱器支座的固定側及滑動側應按管道柔性計算要求決定。4.2.2 立式換熱器4.2.2.1 立式浮頭式換熱器布置在框架平臺上時,其上方應有抽管束的空間。4.2.2.2 位于立式設備附近的換熱器,其間應有1m的通道。4.2.2.3 立式換熱器尾氣冷凝器的布置可參照容器的布置;再沸器的布置可參照塔的布置。4.2.2.4 立式換熱器頂部如有液相中的小排氣閥時,操作人員應能夠接近它。如不易接近,則應設置直梯。4.2.3 對于有保溫層的換熱器,其
10、相關的間距值應是指保溫后外殼的凈距。4.2.4 換熱器的介質為氣體并在操作過程中有冷凝液生成時,換熱器的出口管一般應為無袋形管,并使冷凝液自流入受槽內。此時,換熱器的標高應與受槽有關,設備布置時應核對。5.1.1 敞開、半敞開與室內布置 5.1.1.1 年級端最低溫度在38以下的地區(qū),宜采用室內布置。其它地區(qū)可根據雨雪量和風沙情況等采用敞開或半敞開布置。 5.1.1.2 輸送高溫介質的熱油泵和輸送易燃易爆或有害(如氨等)介質的泵,要求通風環(huán)境的,一般宜采用敞開或半敞開布置。5.1.2 集中或分散布置 5.1.2.1 集中布置是將泵集中布置在泵房或露天、半露天的管廊下或者框架下,呈單排或雙排布置
11、形式。 對于工藝流程中塔類設備較多時,常將泵集中布置在管廊下面,在寒冷地區(qū)則集中在泵房內。 5.1.2.2 分散布置是按工藝流程將泵直接布置在塔或容器附近。泵的數量較少時 ,從經濟上考慮集中不合理,或工藝有特殊要求,或因安全方面等原因,可采用分散布置。5.1.3 排列方式 泵的布置首先要考慮方便操作與檢修,其次是注意整齊美觀。由于泵的型號、特性、外形不一,難于布置得十分整齊。因此,泵群在集中布置時,一般采用下列兩種布置方式。5.1.3.1 離心泵的排出口取齊,并列布置,使泵的出口管整齊,也便于操作。這是泵的典型布置方式。5.1.3.2 當泵的排出口不能取齊時,則可采用泵的一端基礎取齊。這種布置
12、方式便于設置排污管或排污溝。5.1.4 當移動式起動設施無法接近重量較大的泵及其驅動機時,應設置檢修用固定式起重設施,如吊梁、單軌吊車或橋式吊車。在建、構筑物內要留有足夠的空間。5.1.5 布置泵時要考慮閥門的安裝和操作的位置。5.1.6 泵前沿基礎邊應設置帶蓋板的排水溝。為了防止可燃氣體沿排水溝竄入,也可使用排水漏斗和埋地管以取代排水溝。5.1.7 泵房設計應符合防火、防焊、安全、衛(wèi)生等有關規(guī)定,并應考慮采暖、通風、采光、噪聲控制等措施。 5.2.1 在管廊下泵的布置 5.2.1.1 管廊上部安裝空冷器時,若泵的操作溫度340,則泵出口管中心線在管廊柱中心外側600mm。若泵的操作溫度340
13、,則泵不應布置在管廊下面。 5.2.1.2 管廊上部不安裝空冷器時,泵出口管中心線一般在管廊柱中心線內側600mm。 5.2.1.3 布置在管廊下的泵,其方位為泵頭向管廊外側,驅動機朝管廊下的通道一側。但大型泵底板較長時,可轉90o布置(即沿管廊的縱向布置)。 5.2.1.4 對于大的裝置管廊的跨度很大時,泵出口管中心線可不受5.2.1.2的限制。5.2.2 泵的維修與操作通道 5.2.2.1 泵的維修通道的寬度,泵之間和泵至建、構筑物的凈距,見HG20546.292;構筑物內泵的布置凈距可參照建筑物內部泵的布置凈距進行設計,見HG20546.2-92規(guī)定。 5.2.2.2 泵前方的檢修通道可
14、考慮用小型叉車搬運零件時所需寬度,一般不應小于1250mm,對于大泵應適當加大凈距。 5.2.2.3 兩臺相同的小泵可布置在同一基礎上,相鄰泵的突出部位之間最小間距為400mm 5.2.3 泵房內泵的布置5.2.3.1 如泵房靠管廊時,柱距宜與管廊的柱距相同。一般為4m和6m??缇嘁话悴捎?.5m、6m、9m、12m。可采用單排布置或雙排布置。其凈距見HG20546.2-92規(guī)定。5.2.3.2 泵房的層高(梁底標高)應由進出口管線和設備檢修用起重設施所需的高度來確定,一般層高為4.05.0m。5.2.3.3 罐區(qū)泵房一般設置在防火堤外,距防火堤外側的距離不應小于5m。與易燃、易爆液體貯罐的距
15、離應滿足防火要求。5.2.4 泵的標高5.2.4.1 泵的吸入口標高與貯槽或塔類設備的標高的關系應滿足NPSH的要求。5.2.4.2 確定泵吸入口標高時,一般要求吸入管線應無袋形(指露天布置時)。對于可能產生聚合的物料,應在停車時必須完全排放干凈。因此,要求吸入管帶有坡度,坡度坡向泵的方向,并按照此要求決定泵的標高。5.2.4.3 地下槽用離心泵,一般應放在與地下槽同層的高度。5.2.5 對于需設置移動式泵的場合,應考慮同類型泵集中布置,并在附近布置移動式泵,使移動泵處在易通行又不妨礙操作與檢修作業(yè)的區(qū)域。如需要以移動泵替代泵群中某臺泵時,此泵應留有切換管道作業(yè)的位置。 6.1.1 多臺臥式容
16、器集中布置時,可按支座中心線或封頭頂端對齊的方式布置。地面上的容器以封頭頂端對齊的方式布置為宜。 6.1.2 臥式容器的安裝高度應根據下列情況之一來決定: 6.1.2.1 流程上該容器位于泵前時,應注意泵的凈正吸入壓頭的要求。 6.1.2.2 底部帶集液包的臥式容器,其安裝高度應保證操作和檢測儀表所需的足夠空間,以及底部排液管線最低點與地面或平臺的距離不小于150mm。6.2.1 臥式容器支承高度在2.5m以下時,可直接將支座(鞍座)放在基礎上;支承高度大于2.5m時,宜放在支架、框架或樓板上。6.2.2 臥式容器的間距要求見HG20546.292規(guī)定。6.2.3 為使容器接近儀表和閥門,可將
17、其布置在杠架內。如容器的頂部需設置操作平臺時,應研究操作平臺上配管后的合理凈空。6.2.4 容器內帶加熱或冷卻管束時,在抽出管束的一側應留有管束長度在0.5m的凈空。6.2.5 集中布置的臥式容器設置聯(lián)合平臺時,為便于安裝與檢修,設備管口法蘭至少高于平 臺面150mm。6.2.6 當容器支座(鞍座)用地腳螺栓直接連接到基礎上,其操作溫度低于凍結溫度時,應在支座(鞍座)與基礎之間墊一塊150200mm厚的木塊隔冷層。6.2.7 臥式容器支座(鞍座)的滑動側和固定側應按有利于容器上所連接的主要管線的柔性計算來決定。(注:主要管線指溫度高、管徑大的管線。)6.2.8 單獨支承容器的框架,柱間中心距應
18、比容器的直徑至少大0.8m。6.2.9 臥式容器下方需通行時,其凈空高度不小于2.2m 7.1.1 大型反應器維修側應留有運輸和裝卸觸媒的場地。 7.1.2 反應器支座或支耳與鋼盤混凝土構件和基礎接觸的溫度不得超過100,鋼結構上不宜超過150,否則應作隔熱處理。 7.1.3 流程上該容器位于泵以前時,其安裝高度應符合泵的NPSH的要求。 7.1.4 布置在地坑內的容器,應妥善處理坑內積水和防止有毒、易燃易爆、可燃介質的積累。地坑尺寸應滿足操作和檢修要求。7.2.1 立式容器和反應器距建筑物或障礙物的凈距和操作通道、平臺的寬度見HG20546.292規(guī)定。7.2.2 樓面或平臺的高度7.2.2
19、.1 決定樓面(平臺)標高時,應注意檢查穿樓板安裝的容器和反應器的液面計和液位控制器、人孔、手孔、設備法蘭、視鏡和接管管口等的標高,不得位于樓板或梁處。7.2.2.2 決定樓面標高時,應符合HG20546.2-92中人孔中心線距樓面高度范圍的要求。如不需考慮其它協(xié)調因素時,人孔距平臺最適宜的距離為900mm。7.2.2.3 在容器和反應器頂部人工加料的操作點處應有樓面或平臺,加料點不應高出樓面1m。否則,需增設踏步或加料平臺。7.2.2.4 容器頂部有安全閥時,應加局部平臺或直梯。7.2.3 在管廊側兩臺以上的容器或反應器,一般按中心線對齊成行布置。7.2.4 觸媒的裝卸要求7.2.4.1 大
20、型釜式反應器底部有固體觸媒卸料時,反應器底部需留有不小于3m的凈空,以便車輛進入。7.2.4.2 為便于檢修和裝填觸媒,反應器頂部可設單軌吊車或吊柱。7.2.5 大型容器和帶攪拌的大型反應器應盡量在地面上支承,以減少設備的振動和樓面的荷載。7.2.6 帶有攪拌裝置的容器具反應器,應有足夠的空間確保攪拌軸順利取出。7.2.7 容器內帶加熱或冷卻管束時,在抽出管束的一側應留有管束長度加0.5m的凈距,并與配管專業(yè)協(xié)商抽出的方位。7.2.8 一般設備基礎高度應符合HG20546.292的要求。當設備底部需高隔冷層時,基礎面至少高于地面100mm,并按此核算設備支承點標高。 8.1.1布置塔時,應以塔為中心把與塔有關的設備如中間槽、冷凝器、回流泵、進料泵等就近布置,盡量做到流程順、管線短、占地少、操作維修方便。 8.1.2 根據生產需要,塔有配管側和維修側,配管側應靠近管廊,而維修側則布置在有人孔并應靠近通道和吊裝空地;爬梯宜位于兩者之間,常與儀表協(xié)調布置。8.2.1 大直徑塔宜用裙座式立地安裝,有法蘭連接的多節(jié)組合塔以及直徑小于等于600mm的塔一般安裝在框架內。8.2.2 塔和管廊之間應留有寬度不小于1.8m的安裝檢修通道。8.2.3 管廊柱中心與塔設備外壁的距離應不小于3m。塔基礎與管廊柱基礎間的凈距不應小于300mm。8.2.4 塔的冷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智慧工地與智能施工設備》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經典文論批評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民辦合肥財經職業(yè)學院《法語口語結構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財經職業(yè)學院《普通化學及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資陽口腔職業(yè)學院《心血管藥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高等傳熱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瀟湘職業(yè)學院《數字電子技術I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早期教育職業(yè)學院《單片機原理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醫(yī)科大學海源學院《建筑學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買賣房屋定金交易合同
- 化學中考試題及答案寧夏
- 【2025 中考模擬】3月石家莊十八縣初三摸底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寓言故事中的對比》群文閱讀(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2025屆3月高三山東濰坊一模英語試題
-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yè)論文-數字政府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研究
- 家庭營養(yǎng)師課件
- 食品安全自查、從業(yè)人員健康管理、進貨查驗記錄、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保證食品安全的規(guī)章制度
- 成人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護理課件
- 鐵路護路工作培訓
- 玉蘭采購及包栽包活合同范本
- 電信運營商網絡升級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