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五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測試_第1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五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測試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單元 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選擇題1周積明的最初的世紀寫道: 甲午戰(zhàn)后,中國鐵路事業(yè)格局為之一變 至 1911 年,共建鐵 路 8200 公里, 其中帝國主義直接投資修建的鐵路占 46%, 貸款修建鐵路占 40%, 中國人自建鐵 路 為總率的 14%。 ”下列對材料信息的解讀正確的是 ()1甲午戰(zhàn)后,鐵路事業(yè)發(fā)展迅速 反映了列強新的侵華方式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客觀上推動了自然經濟的瓦解A B C D 2.1907 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殺害,在當時中國輿論中心的上海,幾乎沒有一家報紙不發(fā)出哀惋和抗爭之聲,僅申報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詩六首,有關秋瑾的文字達三萬多字,廣大人民進一步 認清

2、了政府的反動本質。這一現(xiàn)象表明 ()A 廣大人民肯定了報紙的教化功能B 報紙宣傳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力C 工商業(yè)發(fā)展促進報紙產業(yè)多元化D 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控制3.有人將辛亥革命后中國的某些變化戲稱為“頭上和腳上的變化 ”,從社會習俗變遷的角度來看,主要反映的是( )A 民族獨立和民主政治B 旗袍和中山裝的興起C 剪辮運動和廢止纏足D 民主共和觀念的深入地情懷一線通,有聲無影妙郵筒。 ”詞中提到的是 ( )A 有線電報B 無線電報C 固定電話D 移動電話5.清末的上海, “無論其為官為商為士為民,但稍有贏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為務,即下至娼優(yōu) 隸卒,就其外貌觀之,儼然望族之家。 ”民國初年,這

3、種杜會現(xiàn)象較之清末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種變化表明當時( )A 服飾的西化現(xiàn)象逐漸風靡上海B 政治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空前繁榮C 上海社會等級觀念日益淡化D 攀比之風盛行導致社會風氣敗壞6.葉圣陶說:坐過火車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慣家總會這么說:反正是個 到,何必急?坐了火車,一霎就趕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說:一包花生米,三個銅子白酒,得這么 一點兒醉意。橫下來呼呼一覺,待船家喊醒時,就跨上埠頭。這豈不爽快而有味?下列關于材料 中“真意味 ”的說法最準確的是 ( )A 反對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使用B 享受火車出行的便捷C 贊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D 懷念傳統(tǒng)生活的閑適7.在廣播電視出現(xiàn)以前,

4、最有效的新聞媒介是( )4.1880 年 4 月 25 日的上海申報發(fā)表了以下竹枝詞:無數關山一線通,人工巧制奪天工。”“兩A 電影B 報紙C.互聯(lián)網D.口頭傳播8.1896 年 8 月 10 日申報刊登廣告:徐園初三夜仍設文虎(燈謎)候教, 西洋影戲, 客串戲法。以下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西洋影戲”已遍布中國各地B .中國人的娛樂活動更加豐富C.西洋影戲”伴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D .中國大眾娛樂發(fā)生徹底改變A .近代交通工具首現(xiàn)中國B .國人觀念發(fā)生徹底改變C.鐵路火車影響人們生活D .廣告公司廣攬旅游業(yè)務10.下圖的標題是 吳淞火輪車”有關這幅圖的說明不正確的是()9下圖是吳淞鐵路公司于18

5、76 年發(fā)行的 鐵路火輪車”招貼畫。據記載,當火輪車”通過時,人們紛紛涌來,爭相乘坐。圖文材料說明B .說明近代交通在中國出現(xiàn)A .國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C.這有利于中國的社會和經濟進步D 體現(xiàn)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擴展11.近代以來,我國人民的社會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致這些變化的因素不包括()A 外來文化的傳入B 政治生活的影響C.社會經濟的影響D .傳統(tǒng)觀念的繼承12.下圖是當今互聯(lián)網上最受大眾歡迎的QQ 場景, 那么互聯(lián)網有哪些方面的優(yōu)勢()1集報紙、廣播、電視的優(yōu)勢于一體2雖然快捷迅速,但費用較之打電話要昂貴多了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A.B

6、.C.D.13.舉頭鐵索路行空,電器能收奪化工。從此不愁魚雁少,音書萬里一時通。近代哪一事業(y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此詩贊揚的是中A.航海事業(yè)B .鐵路運輸C 航空事業(yè)D 電報電訊14.海上竹枝詞有這樣的說法: “學界開通到女流,金絲眼鏡自由頭,皮鞋黑襪天然足,笑彼金 蓮最可羞。 ”但是服飾改易運動多集中在知識界和上海、廣州等發(fā)達地區(qū),在守舊和落后的農村, 普通民眾對學界的服飾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態(tài)度,纏足思想也仍然禁錮著眾多的女性。這反映 的實質問題是( )A 近代文明的傳播發(fā)展不平衡B 普通民眾不接受新生事物C 上海、廣州等地最為開放D 近代我國人民對西方文明的接受停留在生活層面15.

7、1912 年,全國大約有 1500 余種報刊, 1913 年由于北京國民政府的鎮(zhèn)壓一度減少至 130 余種,1919 年后又上升到 400 余種。 1921 年,全國有報刊 550 余種, 1926 年增至 628 種,通訊社增加到155 個。這一時期中國報刊業(yè)呈現(xiàn)出擴大興旺的趨勢,主要原因是 ( )A 近代印刷技術的革新和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B 教育事業(yè)迅速發(fā)展,民眾文化程度顯著提高C 各種政治勢力相互制衡,輿論界的環(huán)境相對寬松D 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國民政治熱情普遍高漲16.2008 年底,由國內 15 家主流媒體共同發(fā)起了改革開放流行語征集活動,最終選出全國十大流行 語:下海、下崗再就業(yè)

8、、農民工、黑貓白貓、上網、改革開放、北京奧運、炒股、中國特色、雄 起。這些流行語 ( )A 反映了部分公務員思想觀念轉變B 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發(fā)展C 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巨變D 表明中國互聯(lián)網普及率高17.順治元年(1644)五月初三日頒布剃發(fā)令,許多漢人誓死不從;1912 年 3 月 5 日 孫中山頒布命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令,卻有很多漢人拒絕剪辮。這表明()A .剃發(fā)與剪辮是個人自由B.社會習俗具有穩(wěn)定性凝固性C.國人反對排斥辛亥革命D .二者都屬于革除陋習的政策18.在 歐風美雨”的影響下,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生活也異彩紛呈。下列服飾既體現(xiàn)了中A.AB.BC.CD.D19.1874 年申報刊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