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6/b4e9b370-a0b2-41b1-9644-da00bad5202d/b4e9b370-a0b2-41b1-9644-da00bad5202d1.gif)
![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6/b4e9b370-a0b2-41b1-9644-da00bad5202d/b4e9b370-a0b2-41b1-9644-da00bad5202d2.gif)
![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6/b4e9b370-a0b2-41b1-9644-da00bad5202d/b4e9b370-a0b2-41b1-9644-da00bad5202d3.gif)
![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6/b4e9b370-a0b2-41b1-9644-da00bad5202d/b4e9b370-a0b2-41b1-9644-da00bad5202d4.gif)
![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6/b4e9b370-a0b2-41b1-9644-da00bad5202d/b4e9b370-a0b2-41b1-9644-da00bad5202d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13.060CCS C 5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8204.1XXXX代替 GB/T18204.12013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Examination methods for public places Part 1: Physical parameters(征求意見稿)XXXX - XX - XX發(fā)布XXXX - XX - XX實施衛(wèi)生標準系統(tǒng)自動生成(No.002)GB/T 18204.1XXXX目次前言II1范圍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3空氣溫度14相對濕度25風速56新風量57噪聲98照度109自然采光系數(shù)1010大氣壓1111輻射熱1212熱舒適1413
2、電磁輻射1414紫外線輻射1515空氣中氡濃度1616池水溫度1617池水透明度16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現(xiàn)場檢測布點要求18附錄B(資料性附錄)示蹤氣體環(huán)境本底及毒性水平表20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GB/T 18204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分為以下部分:第1部分:物理因素;第2部分:化學污染物;第3部分:空氣微生物;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第5部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第6部分:衛(wèi)生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本文件代替GB/T 18204.12013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與GB/T 18204.12013
3、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增加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調整了2013版本中室內風速、室內新風量、采光系數(shù)、熱舒適PMV指數(shù)等指標名稱;刪除相對濕度檢測的“氯化鋰露點法”(見2013版本4.2);增加了采光系數(shù)(見9.2)、熱舒適(見12.2)、空氣中氡濃度(見15)的測量方法。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huán)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清華大學、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孝元、王秦、張寅
4、平、劉金忠、張永、張建鵬、常君瑞、李娜、徐春雨、劉喆。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2013年首次發(fā)布為GB/T 18204.1-2013;本次為第一次修訂。20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1 范圍GB/T 18204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公共場所中物理因素的測定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公共場所中物理因素的測定,其他場所、居室等室內環(huán)境可參照執(zhí)行。注:本部分中除新風量檢驗方法外,同一個指標如果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檢驗方法時,可根據(jù)技術條件選擇使用,但以第一法為仲裁法。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
5、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18049 熱環(huán)境的人類工效學 通過計算PMV和PPD指數(shù)與局部熱舒適準則對熱舒適進行分析測定與解釋GB/T 18883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HJ 1212 環(huán)境空氣中氡的測量方法HJ/T 10.2 輻射環(huán)境保護管理導則 電磁輻射監(jiān)測儀器和方法3 空氣溫度3.1 玻璃液體溫度計法3.1.1 原理玻璃液體溫度計是由容納溫度計液體的薄壁溫包和一根與溫包密封連接的玻璃細管組成??諝鉁囟鹊淖兓瘯饻匕鼫囟鹊淖兓瑴匕鼉纫后w體積則隨之變化。當溫包溫度增加時液體膨脹,細管內液柱上升;反之亦然。玻璃細管上標以刻度,以指示
6、管內液柱的高度,液柱高度讀數(shù)準確地指示了溫包的溫度。3.1.2 儀器3.1.2.1 玻璃液體溫度計:刻度最小分值不大于0.2,測量精度±0.5。3.1.2.2 溫度計懸掛支架。3.1.3 測量步驟3.1.3.1 測點布置見附錄A.2。3.1.3.2 經5min10min后讀數(shù),讀數(shù)時先讀小數(shù)后再讀整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溫度計標尺垂直,水銀溫度計按凸月面的最高點讀數(shù),酒精溫度計按凹月面的最低點讀數(shù)。3.1.3.3 讀數(shù)應快速準確,以免人的呼吸氣影響讀數(shù)的準確性。3.1.3.4 由于玻璃的熱后效應,玻璃液體溫度計零點位置應經常用標準溫度計校正,如零點有位移時,應把位移值加到讀數(shù)上。3.1.
7、3.5 為了防止日光等熱輻射的影響,必要時溫包需用熱遮蔽。3.1.4 結果計算3.1.4.1 溫度計算:見式(1),(2)。(1)式中:t實 實際溫度,;t測 測定溫度,;d 零點位移值,。(2)式中:a 溫度計所示零點;b 標準溫度計校準的零點位置。3.1.4.2 結果表達:一個區(qū)域的測定結果以該區(qū)域內各測點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給出。3.1.5 測量范圍空氣溫度0 50 。3.2 數(shù)顯式溫度計法3.2.1 原理采用PN結熱敏電阻、熱電偶、鉑電阻等作為溫度計的溫度傳感器,通過傳感器自身隨溫度變化產生電信號經放大、A/D變換后,由顯示器直接顯示空氣溫度。3.2.2 儀器數(shù)顯式溫度計:最小分辨率為0
8、.1 ,測量精度±0.5 。3.2.3 測量步驟3.2.3.1 按要求對儀器進行期間核查和使用前校準。3.2.3.2 測點布置見附錄A.2。3.2.3.3 根據(jù)儀器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3.2.3.4 待顯示器顯示的讀數(shù)穩(wěn)定后,即可讀出溫度值。3.2.4 結果計算結果表達見3.1.4.2。3.2.5 測量范圍空氣溫度0 60 。4 相對濕度4.1 電阻電容法4.1.1 原理利用濕敏元件的電阻值、電容值隨環(huán)境濕度的變化而按一定規(guī)律變化的特性進行濕度的測量。4.1.2 儀器采用電阻式或電容式濕敏元件的各種濕度計:25°C條件下,最大允許誤差不大于±5%。4.1.3 測量
9、步驟4.1.3.1 測點布置見附錄A.2。4.1.3.2 儀器操作按使用說明書進行,待儀器示值穩(wěn)定后直接讀出相對濕度值。4.1.3.3 儀器濕敏元件的感濕部分不能以手觸摸,并避免受灰塵污染、有害氣體腐蝕或凝露。4.1.3.4 按要求對儀器進行期間核查和使用前校準。4.1.4 結果計算結果表達:一個區(qū)域的測定結果以該區(qū)域內各測點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給出。4.1.5 測量范圍在0 60 條件下,電阻式濕度計的測量范圍為10 % 90 %,電容式濕度計的測量范圍為0 % 100 %。4.2 干濕球法4.2.1 原理將兩支完全相同的水銀溫度計都裝入金屬套管中,水銀溫度計球部有雙重輻射防護管。套裝頂部裝有
10、一個用發(fā)條或電驅動的風扇,風扇啟動后抽吸空氣均勻地通過套管,使球部處于2.5 m/s的氣流中(電動可達3 m/s),測定干濕球溫度計的溫度,然后根據(jù)干濕球溫度計的溫差,計算出空氣的相對濕度。4.2.2 儀器4.2.2.1 機械通風干濕表:溫度刻度的最小分值不大于0.2 ,測量精度±3%。4.2.2.2 電動通風干濕表:溫度刻度的最小分值不大于0.2 ,測量精度±3%。4.2.3 測量步驟4.2.3.1 測點布置見附錄A.2。4.2.3.2 機械通風干濕表通風器作用時間校正:根據(jù)使用說明書操作,其通風器的全部作用時間不得少于6 min。4.2.3.3 用吸管吸取蒸餾水送入濕球
11、溫度計套管內,濕潤溫度計頭部紗條。4.2.3.4 機械通風干濕表上滿發(fā)條,電動通風干濕表則應接通電源,使通風器轉動。4.2.3.5 通風5min后,讀取干、濕溫度表所示溫度。4.2.4 結果計算4.2.4.1 相對濕度計算:見式(3)。 (3)式中:F 相對濕度,%;Pe 空氣中的水氣壓,Pa;PE 干球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氣壓,查表得出,Pa。水氣壓e的計算見式(4)。 .(4)式中:e 測定時空氣的水氣壓,Pa; Bt 濕球溫度下的飽和水氣壓,Pa; P 測定時大氣壓力,Pa;A 溫度計系數(shù),與濕球溫度計頭部風速有關,通常取0.000677°C-1;t 干球溫度,°C;t
12、 濕球溫度,°C。4.2.4.2 結果表達:一個區(qū)域的測定結果以該區(qū)域內各測點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給出。4.2.5 測量范圍在-10 45 條件下,相對濕度的測量范圍為10 % 100 %。5 風速(電風速計法)5.1 原理熱電式電風速計由測頭和測量儀表組成,測頭的加熱圈(絲)暴露在一定大小的風速下,引起測頭加熱電流或電壓的變化,由于測頭溫度升高的程度與風速呈負相關,故可由儀表顯示(指針式)或通過顯示器顯示(數(shù)顯式)風速值。5.2 儀器指針式熱電風速計或數(shù)顯式熱電風速計;最低檢測值應不大于0.05 m/s。5.3 測量步驟5.3.1 測點布置見A.2.5.3.2 使用指針式熱電風速計時
13、使用說明書調整儀表的零點和滿度,使用數(shù)顯式熱電風速計時需進行自檢或預熱。5.3.3 輕輕將測桿測頭拉出,測頭上的紅點對準來風方向,讀出風速值。5.3.4 按要求對儀器進行期間核查和使用前校準。5.4 結果計算結果表達:一個區(qū)域的測定結果以該區(qū)域內各測點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給出。5.5 測量范圍和測量誤差測量范圍0.1 m/s10 m/s;在0.1 m/s2 m/s范圍內,其測量誤差不大于±10 %。6 新風量6.1 示蹤氣體法 6.1.1 原理示蹤氣體法即示蹤氣體(tracer gas)濃度衰減法,常用的示蹤氣體有CO2和SF6。在待測室內通入適量示蹤氣體,由于室內、外空氣交換,示蹤氣
14、體的濃度呈指數(shù)衰減,根據(jù)濃度隨著時間的變化的值,計算出室內的新風量和換氣次數(shù)。6.1.2 儀器和材料6.1.2.1 袖珍或輕便型氣體濃度測定儀。6.1.2.2 直尺或卷尺、電風扇。6.1.2.3 示蹤氣體:無色、無味、使用濃度無毒、安全、環(huán)境本底低、易采樣、易分析的氣體,裝于10 L氣瓶中,氣瓶應有安全的閥門。示蹤氣體環(huán)境本底水平及安全性資料見附錄B。6.1.3 測量步驟6.1.3.1 用尺測量并計算出室內容積V1和室內物品(桌、沙發(fā)、柜、床、箱等)總體積V2。6.1.3.2 計算室內空氣體積,見式(5)。(5)式中:V 室內空氣體積,m3;V1 室內容積,m3;V2 室內物品總體積,m3。6
15、.1.3.3 按測量儀器使用說明校正儀器。6.1.3.4 如果選擇的示蹤氣體是環(huán)境中存在的(如CO2)應首先測量本底濃度。6.1.3.5 關閉門窗,用氣瓶在室內通入適量的示蹤氣體后將氣瓶移至室外,同時用電風扇攪動空氣3 min5 min,使示蹤氣體分布均勻,示蹤氣體的初始濃度應達到至少經過30 min.衰減后仍高于儀器最低檢出限。6.1.3.6 打開測量儀器電源,在室內中心點記錄示蹤氣體濃度。6.1.3.7 根據(jù)示蹤氣體濃度衰減情況,測量從開始至30 min60 min時間段示蹤氣體濃度,在此時間段內測量次數(shù)不少于5次。6.1.3.8 調查檢測區(qū)域內設計人流量和實際最大人流量。6.1.3.9
16、按要求對儀器進行期間核查和使用前校準。6.1.4 結果計算6.1.4.1 換氣次數(shù)計算見式(6)。(6)式中:A 換氣次數(shù),單位時間內由室外進入到室內的空氣總量與該室內空氣總量之比;C0 示蹤氣體的環(huán)境本底濃度,mg/m3或%;C1 測量開始時示蹤氣體濃度,mg/m3或%;Ct 時間為t時示蹤氣體濃度,mg/m3或%;t 測定時間,h。6.1.4.2 新風量計算見式(7)。(7)式中:Q 新風量,單位時間內每人平均占有由室外進入室內的空氣量,m3/(人h);A 換氣次數(shù);V 室內空氣體積,m3;P 取設計人流量與實際最大人流量兩個數(shù)中的高值,人。6.1.5 測量范圍本法規(guī)定了用示蹤氣體法測量非
17、機械通風且換氣次數(shù)小于5/h的公共場所(無集中空調系統(tǒng)的場所)室內的新風量和換氣次數(shù)。6.2 風管法本法規(guī)定了直接在新風管道上用皮托管或電風速計測量帶有集中空調系統(tǒng)等機械通風公共場所室內的新風量和換氣次數(shù),皮托管法測量風速范圍為2m/s30m/s,電風速計法測量風速范圍為0.1m/s10m/s。6.2.1 原理在機械通風系統(tǒng)處于正常運行或規(guī)定的工況條件下,通過測量新風管某一斷面的面積及該斷面的平均風速,計算出該斷面的新風量。如果一套系統(tǒng)有多個新風管,每個新風管均要測定風量,全部新風管風量之和即為該套系統(tǒng)的總新風量,根據(jù)系統(tǒng)服務區(qū)域內的人數(shù),便可得出新風量結果。6.2.2 儀器6.2.2.1 標
18、準皮托管: Kp=0.99 ± 0.01,或S型皮托管 Kp=0.84 ± 0.01。6.2.2.2 微壓計:精確度不低于2 %,最小讀數(shù)不大于1 Pa。6.2.2.3 熱電風速儀:最小讀數(shù)不大于0.1 m/s。6.2.2.4 玻璃液體溫度計或電阻溫度計:最小讀數(shù)不大于1 。6.2.3 測點要求6.2.3.1 檢測點所在的斷面應選在氣流平穩(wěn)的直管段,避開彎頭和斷面急劇變化的部位。6.2.3.2 圓形風管測點位置和數(shù)量:將風管分成適當數(shù)量的等面積同心環(huán),測點選在各環(huán)面積中心線與垂直的兩條直徑線的交點上,圓形風管測點數(shù)見表1。直徑小于0.3 m、流速分布比較均勻的風管,可取風管
19、中心一點作為測點。氣流分布對稱和比較均勻的風管,可只取一個方向的測點進行檢測。表1 圓形風管測點數(shù)風管直徑(米)環(huán)數(shù)(個)測點數(shù)(兩個方向共計) 112481223812233412166.2.3.3 矩形風管測點位置和數(shù)量:將風管斷面分成適當數(shù)量的等面積矩形(最好為正方形),各矩形中心即為測點。矩形風管測點數(shù)見表2。表2 矩形風管測點數(shù)風管斷面面積(m2)等面積矩形數(shù)(個)測點數(shù)(個) 12×24143×39493×4129164×4166.2.4 測量步驟6.2.4.1 測量風管檢測斷面面積(S),按表1或表2分環(huán)/分塊確定檢測點。6.2.4.2皮托
20、管法測定新風量6.2.4.2.1檢查微壓計顯示是否正常,微壓計與皮托管連接是否漏氣。6.2.4.2.2將皮托管全壓出口與微壓計正壓端連接,靜壓管出口與微壓計負壓端連接。將皮托管插入風管內,在各測點上使皮托管的全壓測孔對著氣流方向,偏差不得超過10°,測量出各點動壓(Pd)。重復測量一次,取算術平均值。6.2.4.2.3將玻璃液體溫度計或電阻溫度計插入風管中心點處,封閉測孔待溫度穩(wěn)定后讀數(shù),測量出新風溫度(t)。6.2.4.2.4調查機械通風服務區(qū)域內設計人流量和實際最大人流量。6.2.4.3風速計法測定新風量6.2.4.3.1按照熱電風速儀使用說明書調整儀器。6.2.4.3.2將風速
21、儀放入新風管內測量各測點風速,以全部測點風速算術平均值作為平均風速。6.2.4.3.3將玻璃液體溫度計或電阻溫度計插入風管中心點處,封閉測孔待溫度穩(wěn)定后讀數(shù),測量出新風溫度(t)。6.2.4.3.4調查機械通風服務區(qū)域內設計人流量和實際最大人流量。6.2.4.4 按要求對儀器進行期間核查和使用前校準。6.2.5 結果計算6.2.5.1 皮托管法測量新風量的計算見式(8)。(8)式中:Q 新風量, m3/人h;n 一個機械通風系統(tǒng)內新風管數(shù)量;S 新風管測量斷面面積,m2;Kp 皮托管系數(shù);t 新風溫度,;pd 新風動壓值,Pa;P 服務區(qū)人數(shù),取設計人流量與實際最大人流量2個數(shù)中的高值,人。6
22、.2.5.2 風速計法測量新風量的計算見式(9)。 (9)式中:Q 新風量,單位為立方米每人小時m3/(人 h);n 一個機械通風系統(tǒng)內新風管的數(shù)量;S 新風管測量斷面面積,單位為立方米(m2); 新風管中空氣的平均速度,單位為米每秒(m/s);P 服務區(qū)人數(shù),取設計人流量與實際最大人流量2個數(shù)中的高值,單位為人。6.2.5.3 換氣次數(shù)的計算見式(10)。 (4)式中:A 換氣次數(shù);Q 新風量,m3/(人h);P 服務區(qū)人數(shù);V 室內空氣體積,m3。6.2.6 測量范圍 本法規(guī)定了直接在新風管道上用皮托管或電風速計測量帶有集中空調系統(tǒng)等機械通風公共場所室內的新風量和換氣次數(shù),皮托管法測量風速
23、范圍為2m/s30m/s,電風速計法測量風速范圍為0.1m/s10m/s。7 噪聲7.1數(shù)字聲級計法7.1.1原理數(shù)字聲級計通常利用電容式聲電換能器,將被測的聲音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枺泝炔恳欢ㄌ幚砗蟪蔀槁暭壷?。使用聲級計在?guī)定時間內測量一定數(shù)量的室內環(huán)境A計權聲級值,經過計算得出等效A聲級LAeq,即為室內噪聲值。7.1.2儀器數(shù)字聲級計:測量范圍30dB(A)120dB(A),精度±1.0dB。7.1.3測量步驟7.1.3.1測點布置見附錄A3。7.1.3.2測量前使用校準器對聲級計進行校準。7.1.3.3測量時聲級計可以手持也可以固定在三角架上,并盡可能減少聲波反射影響。7.1.3
24、.4對于穩(wěn)態(tài)噪聲,用聲級計快檔讀取1min指示值或平均值,對于脈沖噪聲讀取峰值和脈沖保持值。7.1.3.5對于周期性噪聲,用聲級計慢檔每隔5s讀取一個瞬時A聲級值,測量一個周期。7.1.3.6對于非周期非穩(wěn)態(tài)噪聲,用聲級計慢檔每隔5s讀取一個瞬時A聲級值,連續(xù)讀取若干數(shù)據(jù)。7.1.4結果計算7.1.4.1室內環(huán)境噪聲為穩(wěn)態(tài)噪聲的,聲級計指示值或平均值即為等效A聲級LAeq。7.1.4.2室內環(huán)境噪聲為脈沖噪聲的,聲級計測得的峰值即為等效A聲級LAeq。7.1.4.3室內環(huán)境噪聲為周期性或其他非周期非穩(wěn)態(tài)噪聲的,等效A聲級LAeq的計算見式(11)。.(11)式中:LAeq 室內環(huán)境噪聲等效A聲
25、級,dB(A);n 在規(guī)定時間t內測量數(shù)據(jù)的總數(shù),個; LAi 第i次測量的A聲級,dB。7.1.4.4結果表達:一個區(qū)域的測定結果以該區(qū)域內各測點等效A聲級的算術平均值給出。8 照度8.1 照度計法8.1.1原理照度計是利用光敏半導體元件的物理光電現(xiàn)象制成。當外來光線射到光探測器(光電元件)后,光電元件將光能轉變?yōu)殡娔?,通過讀數(shù)單元(電流表或數(shù)字液晶板)顯示光的照度值。8.1.2儀器照度計:量程下限不大于1 lx,上限不小于5 000 lx;示值誤差不超過±8 %。8.1.3測量步驟8.1.3.1測點布置見附錄A4。8.1.3.2按使用說明書要求檢查調整照度計。8.1.3.3照度計
26、的受光器上必須潔凈無塵。8.1.3.4測量時照度計受光器應水平放置。8.1.3.5將受光器置于待測位置,選擇量程并讀取照度值。8.1.3.6操作人員的位置和服裝不應該影響測量結果。8.1.3.7 按要求對儀器進行期間核查和使用前校準。8.1.4結果計算結果表達:一個區(qū)域的平均照度以該區(qū)域內各測點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給出。9 采光系數(shù)9.1 直尺測量法9.1.1 原理用直尺精確測量采光口的有效采光面積(含雙側采光)和室內地面面積,求出兩者之比即為采光系數(shù)。9.1.2 儀器直尺(皮尺、卷尺):最小刻度為1 mm 。9.1.3 測量步驟9.1.3.1 用直尺逐一測量室內每個窗戶的長度、寬度(包括窗框在
27、內),并記錄。9.1.3.2 用直尺測量該室地面的長度、寬度(包括物品所占面積),并記錄。9.1.4 結果計算采光系數(shù)的計算見式(12)。(5)式中:K 采光系數(shù);0.8 玻璃面積與窗面積的比值;n 室內窗戶總數(shù),個。ai 第i個窗戶的長度,m;bi 第i個窗戶的寬度,m;A 室內地面的長度,m;B 室內地面的寬度,m。9.2激光紅外測距儀(手持)法9.2.1原理用手持式激光紅外測距儀精確測量采光口的有效采光面積(含雙側采光)和室內地面面積,求出兩者之比即為采光系數(shù)。9.2.2儀器激光紅外測距儀(手持):測量距離200 m;測量精度2 mm 。9.2.3測量步驟9.2.3.1用激光紅外測距儀(
28、手持)逐一測量室內每個窗戶的長度、寬度(包括窗框在內),并記錄。9.2.3.2用激光紅外測距儀(手持)測量該室地面的長度、寬度(包括物品所占面積),并記錄。9.2.4注意事項9.2.4.1按儀器說明書中安全操作規(guī)范進行測量。9.2.4.2按要求對儀器進行檢定和期間核查。9.3結果計算采光系數(shù)的計算同式(12)。9.4 適用條件僅適用于利用室外天空漫射光作為室內采光來源的各類公共場所室內自然采光狀況的檢測評價。10 大氣壓10.1 空盒氣壓表法10.1.1原理根據(jù)金屬空盒(盒內近于真空)隨氣壓高低的變化而壓縮或膨脹的特性測量大氣壓。由感應、傳遞和指示三部分組成。近于真空的彈性金屬空盒用彈性片和它
29、平衡。隨之壓縮或膨脹,通過傳遞放大,把伸張運動傳給指針,就可以直接指示氣壓值。10.1.2儀器普通空盒氣壓表:靈敏度0.5 hPa,,精度±2 hPa;高原空盒氣壓表:靈敏度0.5 hPa,精度±3.3 hPa。10.1.3測定步驟10.3.1 按要求對儀器進行期間核查和使用前校準。10.3.2 打開氣壓表盒蓋后,先讀附溫,準確到0.1 ,輕敲盒面(克服空盒氣壓表內機械摩擦),待指針擺動靜止后讀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需垂直刻度面,讀數(shù)指針尖端所示的數(shù)值應準確地到0.1 hPa。10.1.4結果計算大氣壓力的計算見式(13)。(13)式中:P 大氣壓力,Pa;P1 刻度訂正值,由儀器
30、說明書中給出,Pa;P2 溫度修正值,Pa; P3 補充訂正值,由檢定證書中給出,Pa。10.1.5 測量范圍普通空盒氣壓表測量范圍800 hPa1 064 hPa,高原空盒氣壓表測量范圍500 hPa1 020hPa。11 輻射熱11.1 輻射熱計法輻射熱計法適用于公共場所具有單一方向來源的熱輻射源。11.1.1 原理定向輻射熱測試原理如圖1所示,定向輻射熱傳感器如圖2所示。利用黑色平面幾乎能全部吸收輻射熱,而白色平面幾乎不吸收輻射熱的性質,將其放在一起。在輻射熱的照射下,黑色平面溫度升高而與白色平面造成溫差。在黑白平面之后的熱電偶組成的熱電堆,由于溫差產生電動勢。此電動勢經放大和A/D轉換
31、后,通過顯示器顯示出輻射熱強度。 圖1 定向輻射熱測試原理說明: E 輻射熱;ts 輻射熱傳感器溫度;td 定向平均輻射溫度 圖2 定向輻射熱傳感器說明:1 涂黑面2 反射面3 表面溫度敏感元件4 熱電堆11.1.2 儀器定向輻射熱計的測量范圍為0 kW/m2 2 kW/m2,分辨率為0.001 kW/m2。測量誤差不大于±5 %。11.1.3 測定步驟和注意事項11.1.3.1 輻射熱強度測定:將選擇開關置于“輻射熱”檔,打開輻射測頭保護蓋將測頭對準被測方向,即可直接讀出測頭所接受到的單向輻射熱強度。11.1.3.2 定向輻射溫度的測量:首先在“輻射熱”檔讀出輻射強度E值,并記下度
32、數(shù);然后,將選擇開關置于“測頭溫度”檔,記下此時的測頭溫度Ts值,利用下式(14)可計算出平均輻射溫度TDMRT值。. (14)式中: 斯蒂芬波爾茲曼常數(shù),5.67×10-8 W/m2。注:在測量中不要用手接觸測頭的金屬部分,以保證測試的準確性。 11.2 黑球溫度計采用黑球溫度計測量公共場所輻射熱溫度按照BS EN ISO 7726:2001的規(guī)定進行測定,黑球溫度計法適用于公共場所具有多個方向的熱輻射源。12 熱舒適12.1 按照GB/T 18049-2017的規(guī)定進行測試評價。12.2 熱舒適儀法12.2.1 原理熱舒適儀整合了環(huán)境物理參數(shù)傳感器,可測定空氣溫度、平均輻射溫度、
33、相對風速、相對濕度等關鍵物理參數(shù);根據(jù)現(xiàn)場人員的衣著及活動特征,查找人體服裝熱阻及代謝率參數(shù)并錄入儀器,通過儀器內置軟件計算得到對應的PMV及PPD。 12.2.2 儀器 熱舒適儀:溫度、濕度、風速的測量范圍及精密度要求見本標準3、4、5的規(guī)定,平均輻射溫度測定范圍為10 - 40 、精密度為± 2 。12.2.3 測定步驟12.2.3.1 按照要求對儀器進行期間核查和使用前校準。12.2.3.2 根據(jù)儀器使用說明進行操作。12.2.3.3 如需輸入代謝率和服裝熱阻,可參考ISO 8996和ISO 9920,或者GB/T 18049-2017附錄B和附錄C。12.2.3.4 當考慮身
34、體殘障等有特殊要求的人群時,可配合ISO/TS 14415:2005的4.2條款使用本標準。12.2.4 結果評價根據(jù)表3 進行人體熱舒適評價。表3 7個等級熱感覺量表PMV值熱感覺+3熱+2暖+1稍暖0適中-1稍涼-2涼-3冷13電磁輻射13.1寬帶全向場強儀法13.1.1原理依據(jù)偶極子、熱電偶與電場強度的關系,以三個正交的偶極子天線、端接肖特基檢波二極管、RC濾波器組成偶極子探頭,或三條相互垂直的熱電偶結點陣組成的熱電偶型探頭測量電場強度;依據(jù)環(huán)天線與磁場強度的關系,以三個相互正交的環(huán)天線和二極管、RC濾波元件、高阻線環(huán)天線組成的磁場探頭測量磁場強度。13.1.2儀器根據(jù)輻射源的頻率范圍和
35、分布特征,選擇相應的選頻或寬頻電磁輻射測量儀器,儀器性能要求詳見HJ/T10.2。13.1.3測量步驟13.1.3.1選擇代表性測量點根據(jù)各輻射源的安裝位置、電磁場分布特征及公眾暴露特征,測量人體敏感部位(頭、胸、腹)暴露強度(頭部暴露可根據(jù)輻射源情況采用1.7 m或2.0 m作為測量高度),具體采樣點要求詳見附錄A中A.5。13.1.3.2選擇代表性測量時間對于輻射體,應在輻射體正常工作時間內進行測量;對于一般環(huán)境電磁場,測量時段應選擇在公共場所環(huán)境電磁輻射最嚴重的高峰時段。13.1.3.3環(huán)境電磁場測量根據(jù)輻射體的發(fā)射頻率選擇相應頻率范圍的場強計,每個采樣點連續(xù)測量5次,每次測量時間不應小
36、于15 s,并讀取穩(wěn)定狀態(tài)的最大值。若測量數(shù)據(jù)波動較大時,應適當延長測量時間。一般情況下,室內公共場所不需要測量工頻電場。13.1.4結果計算電磁場強按式(15)計算。 (15)式中:E 復合場強,V/m;E1、E2,En 各單個頻率場強,V/m。14紫外線輻射14.1紫外線頻譜分析劑量法14.1.1原理光譜響應是波長的函數(shù),利用光電傳感器將入射紫外線(UV)輻射轉變成電信號,如圖3:圖3 測試原理圖14.1.2 儀器紫外輻射可以采用輻射照度計(radiometers)、光譜輻射計(spectroradiometers)和劑量計(dosimeters)測量。14.1.3 測量步驟14.1.3.
37、1測量位置選擇公眾可以到達且逗留時間超過1 min的地點,并根據(jù)輻射源的特征,針對公眾人體的暴露部位測量光波有效輻照強度。14.1.3.2測量時間根據(jù)紫外線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及監(jiān)測目的,選擇有代表性的時間段監(jiān)測暴露人員的輻射暴露量并記錄測量位置。14.1.4 結果計算紫外輻射量按式(16)計算。 .(16)式中:Eeff 有效輻射量,W/m2,以270 nm作為參考值;E 光波輻射度(各波長的輻射量),W/(m2·nm);S() 光波有效值; 計量范圍內紫外線帶寬,nm。14.1.5 測量記錄測量記錄應包括測量日期、測量時間、氣象條件、測量地點及具體測量位置、被測儀器設備型號和參數(shù)、測量
38、設備型號、參數(shù)、測量數(shù)據(jù)及測量人員信息。14.1.6 注意事項現(xiàn)場測量時應當對作業(yè)人員的活動場所及時間進行詳細的記錄,現(xiàn)場測量應針對人員在各個位點的滯留時間、暴露部位及體位設計合理的監(jiān)測方案;測量人員應注意個體防護。15 空氣中氡濃度公共場所室內空氣中氡濃度按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及環(huán)境空氣中氡的測量方法HJ 1212中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檢驗。16 池水溫度16.1溫度計法16.1.1原理水溫的變化可以引起玻璃液體溫度計溫包溫度的變化而使溫包內液體體積發(fā)生變化,或通過數(shù)顯溫度計的熱敏電阻傳感器使其產生的電信號發(fā)生變化,玻璃液體溫度計指示管內液柱的高度指示了池水溫度,而數(shù)顯溫度計由顯示
39、器直接顯示池水溫度。16.1.2儀器16.1.2.1玻璃液體溫度計:測量精度±1.0 。16.1.2.2數(shù)顯式溫度計:測量精度±1.0 。16.1.3測量步驟16.1.3.1將溫度計直接浸入池水水面下15 cm20 cm,待讀數(shù)恒定后測定。16.1.3.2若水溫不能直接測定時,可在水樣瓶中進行,水樣瓶至少采集1 L體積的水,測定前將水樣瓶浸入水中1 min2 min,待瓶溫與水溫相同后再予測定。16.1.3.3按儀器說明書步驟具體操作。16.1.4 注意事項測定時應避開直射熱源或日光,當氣溫與水溫相差過大時,應注意立即讀數(shù),避免受氣溫的影響。17 池水透明度17.1 鉛字法
40、17.1.1原理當天然游泳池水中含有懸浮和膠體化合物時,其水的透明度便大大降低。水的透明度與渾濁度成正比,水中懸浮物含量愈大,則透明度愈小。通過能夠辨認水下鉛字符號時其符號與水面距離的不同反映天然游泳池水的透明度。17.1.2儀器17.1.2.1透明度測定器:長33 cm,內徑為2.5 cm的玻璃管,其上刻以厘米(cm)為單位的刻度,管底是一塊磨光的玻璃片。玻璃管和玻璃片之間填一橡皮圈,并用金屬夾固定。玻璃管下部1 cm2 cm處接一側管,可作放水之用。17.1.2.2標準鉛字符號:采用標準視力表第三排符號(小數(shù)記法0.3,標準距100 cm)。17.1.3測量步驟17.1.3.1透明度測定器
41、安放在光線充足的房間內,但不要有陽光直射,一般距有直射日光的窗戶約1 m較為適宜。17.1.3.2將鉛字印刷符號放于測定器下,印刷符號距筒底玻片4 cm。17.1.3.3將水樣充分搖勻后,立即倒入筒內至30 cm處,用眼睛垂直向下看,如不能看清印刷符號,則慢慢放出水樣至剛能辨認出符號為止,記錄此時的水柱高度(cm)。17.1.4結果計算透明度即以水柱的高度(cm)表示。AA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現(xiàn)場檢測布點要求A.1 范圍本附錄規(guī)定了公共場所物理因素現(xiàn)場檢測點布置的基本要求。A.2 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和風速測點布置要求A.2.1 測點數(shù)量:室內面積不足50 m2的設置1個測點,50 m2200
42、 m2的設置2個測點,200 m2以上的設置3個5個測點。A.2.2 測點位置:室內1個測點的設置在中央,2個采樣點的設置在室內對稱點上,3個測點的設置在室內對角線四等分的三個等分點上,5個測點的按梅花布點,其它按均勻布點原則布置。A.2.3 測點距離:測點距地面高度1 m1.5 m,距墻壁不小于0.5 m,室內空氣溫度測點還應距離熱源不小于0.5 m。A.3 噪聲測點布置要求A.3.1 測點數(shù)量:對于噪聲源在公共場所外的,按A.2.1設置;對于噪聲源在公共場所內的,設置三個測點。A.3.2 測點位置:對于噪聲源在公共場所外的,按A.2.2設置;對于噪聲源在公共場所內的,在噪聲源中心至對側墻壁
43、中心的直線四等分的3個等分點上設置。A.3.3 測點距離:測點距地面高度1 m1.5 m,距墻壁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 m。A.4 照度測點布置要求A.4.1 整體照明:測點數(shù)量和位置分別按A.2.1和A.2.2設置,測點距地面高度1 m1.5 m。A.4.2 局部照明:如特殊需要的局部照明情況下,可測量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點。如果是局部照明和整體照明兼用的情況下,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整體照明的燈光關閉還是開啟,并在測定結果中注明。A.4.3 如果光源是白熾燈應開啟5 min后、氣體放電燈應開啟30 min后開始測量。A.5 電磁輻射測點布置要求A.5.1 總體要求:一般在公眾經常聚集或停留的場所,根據(jù)輻射體的頻率、架設方式及環(huán)境電磁場分布特征及人員活動特點,選擇相對開闊處測量人體敏感部位(頭、胸、腹)的環(huán)境電磁場暴露強度。A.5.2 具體要求見表A.1。表A.1 公共場所環(huán)境電磁場強度測量位置及測量高度要求輻射體名稱測量位置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五方合伙合作協(xié)議范文(2篇)
- 2025年個人承包經營合同樣本(三篇)
- 2013-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物理試題匯編:特殊方法測密度
- 2025年中考九年級數(shù)學教學工作總結樣本(三篇)
- 2025年臨時工安全協(xié)議樣本(2篇)
- 2025年二手房產買賣合同樣本(2篇)
- 2025年中小企業(yè)證券上市協(xié)議(4篇)
- 2025年企業(yè)公司合作協(xié)議(2篇)
- 2025年二手購房合同協(xié)議范文(2篇)
- 2025年個人租房的勞動合同范文(2篇)
- 語言和語言學課件
- 《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guī)定》
- 裝飾圖案設計-裝飾圖案的形式課件
- 2022年菏澤醫(yī)學??茖W校單招綜合素質考試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護理學基礎教案導尿術catheterization
- ICU護理工作流程
- 廣東版高中信息技術教案(全套)
- 市政工程設施養(yǎng)護維修估算指標
- 短視頻:策劃+拍攝+制作+運營課件(完整版)
- 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畢業(yè)設計46
- 分布式光伏屋頂調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