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空空的鏡框_第1頁
面對空空的鏡框_第2頁
面對空空的鏡框_第3頁
面對空空的鏡框_第4頁
面對空空的鏡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面對空空的鏡框 記錄片編導孫曾田訪談一:訪談背景與人物介紹二:回頭尋找“偶在之所以成為偶在”的質地和根基 三:紀錄緣于傾心所愛的表達四:怎樣思索 就怎樣言說 五:用心靈去映照訪談背景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一些電視人的意識有所覺醒,他們在與國外同行的交流中,眼界漸開。到了90年代初,當電視攝錄一體化的設備在中國出現(xiàn)后,電子技術賦予了電視有別于電影的特色與本質紀實性,它在聲畫合一中真實地再現(xiàn)了社會生活。至此,中國的紀錄片的敘事形態(tài)開始從蘇聯(lián)老大哥傳授來的“畫面+解說+音樂”的單一模式中圖為了。當紀錄片望長城吹來了紀實的清風時,在“宣傳”和“說教”中昏昏欲睡的人們驚呼:紀錄片還能這樣拍!紀實的風潮

2、,從此涌起?;仡欉@20多年來中國電視紀錄片所走的紀實道路,覺醒的意義更大于其過于強調紀實的偏執(zhí)。應電視藝術編輯的邀請,圍繞著這個主題,筆者曾對紀錄片編導孫曾田做了一次長談。1992年,孫曾田創(chuàng)作的紀錄片最后的山神,獲得了1993年“亞洲太平洋地區(qū)廣播聯(lián)盟大獎”而且也為中央電視臺贏得了第一個紀錄片國際大獎。該片還獲得了1995年第九屆“帕爾努”影視人類學電影節(jié)特別紀錄片獎。隨后,孫曾田在1997年創(chuàng)作的紀錄片神鹿呀,我們的神鹿,再次獲得了1997年十一屆“帕爾努”傳記片電影節(jié)評委會獎等大獎。 人物介紹 孫曾田: 1958年5月5日生。1983年畢業(yè)于北京廣播學院電視攝影專業(yè),中國中央電視臺任攝影

3、導演至今。創(chuàng)作電視節(jié)目近百部(集)。現(xiàn)為中國影視人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紀錄片學會理事,國際紀錄片協(xié)會會員,北京廣播學院兼職教授。 回頭尋找“偶在之所以成為偶在”的質地和根基大部分人往往關注的是創(chuàng)作者的成功,關注的是創(chuàng)作者作品中的各種文化含量以及創(chuàng)作手法等,他們在尋找文本的必然,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抽空了“偶在之所以成為偶在”的質地和根基,抽空了一種創(chuàng)作前的樸素性。而孫曾田所經歷的,所想的都構成了創(chuàng)作的質地和根基,蘊含著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和沖動。孫曾田在談論望長城的拍攝中說到,當時的攝像,大多是部隊搞新聞、搞電教工作的,缺少一定得正規(guī)訓練。但正是由于這種情況,他們反而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沒有什么制約。加上

4、他們又兵分四路,有時幾乎到了指揮失控的地步。這反而切合了人們求變不羈的心理,符合了紀實應跟著生活走的本來路徑,改變了攝像機跟著導演走的傳統(tǒng)方式。在有意和無意之間,紀實的意識增強了。引用劉效禮的話說:“要生個不一樣的孩子,丑也要丑的嚇人一跳!”在構思的過程中,我們當時可以借鑒的影像資料和理論思考幾乎是沒有的。從此,我的思路拓寬了,我想拍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真心熱愛的東西,讓我感動的東西,讓我能從心里找到應對的東西。對于那種扛著攝像機,歲生活流程,走哪兒拍哪兒的做法,我有自己的看法。我想通過精心選擇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生活片段,通過記錄濃縮了的真實生活,融進自己的思考。僅僅記錄原生態(tài)而沒有藝術上的

5、抽象,可能就沒有普偏行了。一旦上升到藝術的層面,也可能出現(xiàn)錯誤,升窄了、偏了。我把它做成作品,這就是我對他們生活的理解。認識是我自己的,素材是屬于公眾的。紀錄緣于傾心所愛的表達在黑龍江塔河縣的鄂族鄉(xiāng),“定居”給鄂倫春這個原本屬山林游獵的民族,帶來了根本的變化和民族傳統(tǒng)的斷裂。山林文化與現(xiàn)代文民的碰撞,突出表現(xiàn)在新舊兩代人身上。老一輩鄂倫春人在精神上與山林那種無法割舍的天然情感與后生們在現(xiàn)代文明的生活中對山林的漠視、好奇與無奈,最后完成了最后的山神的拍攝。孫曾田體驗過這次創(chuàng)作后,更加確定了創(chuàng)作要遵從自己的心靈,去表達你傾心所愛的東西。紀錄片的生命是真實的,那么創(chuàng)作者心中的真實應該排在第一位的。人

6、們在反思、人們在尋找。于是,就有了莫言對時代精神的陽痿狀態(tài)不滿而發(fā)出的“野性的狼嚎”;有了王朔的“痞子的純情”;就有了賈平凹在“廢棄的零度”那種茫然無以應對的性宣泄中,一次,一次的尋找;于是,有就有了創(chuàng)作者在不停的尋找心靈應對時,對原始文化的哀婉訣別。在神鹿里,孫曾田想表達的同樣是:人類應該考慮保持文化的多樣性,不要讓所有東西都單一化了?,F(xiàn)在的實際情形是大文化都在覆蓋少數(shù)民族文化。同時,通過片中人物的經歷,呈現(xiàn)他們民族在這個時期痛苦的心理過程。紀錄片的紀實可以記錄時間、記錄過程,更能深入到心里、心靈的層面進行剖析和記錄。怎樣思索就怎樣言說巴門尼德曾經說過:說和思是一回事。其實信仰、生活、說和思

7、是一回事。那么拍紀錄片就更是如此了。有些人做片子想的太多,總想把很多東西表現(xiàn)在片子里,結果主觀的東西太多了。但是紀錄片又不能沒有主體意識。因為沒有作為主體的人的體驗、感受,外在的一切就不能構成意義。就像電梯里的監(jiān)視器,它錄下來的東西雖然真實,但不是紀錄片。有人說記錄只需要把真實的東西再現(xiàn)出來就行了,不要加入作者的思考,但其實這是根本做不到的。紀錄片不是生活的全部,本身就存在著選擇。拍什么,不拍什么?剪輯更是需要主觀的提煉。怎么編?那里多、那里少。即使像懷斯曼“冷靜如鐵”的拍發(fā)也不應該回避主觀的選擇。紀錄片往往就是需要主觀支撐著的,只不過主觀隱藏的很深罷了。所以說紀錄片記錄的應該是思想的過程,展

8、現(xiàn)的應該是思考的脈絡,這樣我們才能從紀錄片中關照自己、認識世界。在拍攝紀錄片的時候我們應當避免“傻拍”。顧名思義就是我們不能看見什么就拍什么。其實在拍攝的過程中也不能離開思考和選擇,只是這種思考藏的比較深。拍攝過程中,隨時都在檢驗我們的認知和判斷。那么我們究竟應當拍什么?我們不可能24小時地去記錄,也沒那個必要。由于蒙太奇的運用,故事片與紀錄片有著階段性的差異。故事片是在拍攝前,在劇本的基礎上作分鏡頭處理,并進行蒙太奇的設計;而紀錄片則是在拍攝完成之后,將素材拿上剪輯臺,進行蒙太奇的創(chuàng)造。所以紀錄片的拍攝其實就是一個收集素材的過程,既不能看見什么就拍什么,但也要對多方面的、豐富的生活從全面到細

9、節(jié)的記錄。在拍攝手法上拍穩(wěn)是很重要的,除非你再搶新聞,否則就必須拍穩(wěn)用心靈去映照孫曾田山神和神鹿成功的根本在于記錄心靈的感動,往往你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這么拍對不對,拍錯了怎么辦。你邊拍邊思索,并沒有以某個現(xiàn)成的概念為“衡量標準”,也沒有去印證某個現(xiàn)成的概念,而在記錄本身,在你心靈的映照中,找到了答案。人們往往沒有回到自己的心靈,而在心靈之外,是因為人們大多忽略了生命本身,忽略了生命當下的心靈沖動。這正像中國的水墨畫,筆墨走在紙上是心靈的一種映照,可后人大多只孤立的追求筆道或筆意了。所以心靈還得自己去表現(xiàn),自己去吟唱。真正的東方文化的精髓就是直逼當下生命的本來,當下的生命沖動就是主題。它是一種“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