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一地理下學期期中試題(III)_第1頁
2018-2019學年高一地理下學期期中試題(III)_第2頁
2018-2019學年高一地理下學期期中試題(III)_第3頁
2018-2019學年高一地理下學期期中試題(III)_第4頁
2018-2019學年高一地理下學期期中試題(II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A.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B.廣西桂林石灰?guī)r溶洞的形成C.馬里亞納海溝的形成D.東非大裂谷的形成2018-2019學年高一地理下學期期中試題 (III)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n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 8頁。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注意事項:1 .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 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 .選擇題必須使用 2B鉛筆填涂;非選才i題必須使用0. 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 .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 .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

2、簽字筆描黑。5 .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題共 35小題,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過程也是巖石圈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地貌,是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在地表留下的痕跡。據此回答1-2題。1 .下列幾種地質過程,主要屬于外力作用的是2 .下列關于營造地表形態(tài)力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內力作用進行得極其緩慢,不易被人察覺B.地殼運動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表現形式C.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fā)展變化起主導作用D.外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態(tài)的基本格局右圖為 某河段示意圖”,箭頭表示河流流向。讀圖, ,、完成

3、3-4題。/3 .流水侵蝕作用最強的是A.B.)C.D.4 .符合連線處河流斷面的剖面是5 .下圖為重;種地形的示意圖”,該地區(qū)的地質演變過程可能是A.水平擠壓一層層下降一-外力侵蝕B.巖層下降一外力侵蝕一整平運動C.水平擠壓一層層上升一-外力侵蝕D.巖層下降一裂塊張裂一-#力侵蝕埃及費拉菲拉沙漠區(qū)有一片屹立在堅實的土層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樣的巨大的蘑菇群巖層,被當地人稱為“蘑菇沙漠”。讀圖,完成6-7題。6 .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質作用主要是A.風力侵蝕B.河流堆積C.巖層擠壓D.火山噴發(fā)7 .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區(qū)是A.濕潤地區(qū)B.半濕潤地區(qū)C.半干旱地區(qū)D.干旱地區(qū)古詩云:才從塞北踏冰雪

4、,又向江南看杏花?!睋嘶卮?-9題。8 .從地理學角度看,從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觀差異屬于A.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B.從山麓到山頂的地域分異C.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D.從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異9 .從塞北到江南的景觀差異,產生的基礎是A.水分B.光照C. 土壤D.熱量讀我國部分山地垂直帶譜圖”,完成10-12 題。10.按高緯到低緯排序正確的是A.甲一乙一高度An3 000B.2 000C.丙一甲1 000苔蟆*林計肉混交桃k灌叢 ,*針葉林 I歸*混交林 詬4蜘葉林常像網葉林D.1. .圖中針葉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A.熱量B.水分C.坡向D.地形2. .丙圖中苔原帶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

5、緯度高B.海拔低C.處于陰坡題。讀漫畫枯萎的外表,強大的內心,完成13-1413.漫畫揭示的地理環(huán)境A.地形平坦B .地下水豐富C.降水稀少D . 土壤肥沃D.處于背風坡14.圖中景觀在我國最典型的地區(qū)是A.西藏地區(qū)B .華南地區(qū)C.西北地區(qū) D .東北地區(qū)卜圖為遼寧省近十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變化折線圖,據此完成15-16 題。15.目前,遼寧省的人口增長模式屬于A.高高T氐”模式B.高低TT模式C.低低TT模式D.低低T氐”模式16 .針對該人口增長模式可能出現的社會經濟問題,宜采取的措施是A.執(zhí)行控制人口政策,降低出生率B.實施鼓勵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C.改善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降低死亡率D.允

6、許職工提前退休,增加就業(yè)率近年來,不少在城市積累了資金、習得專長的農民工,開始逆向流動、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這類人,被煤體稱為“城歸”。據統計,近年來 城歸”人數累計達到450萬。隨著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 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將有更多的“城歸”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這將給家鄉(xiāng)的社會經齊發(fā)展帶來不可估量的現實影響。據此完成17-18題。17 .城歸”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生活成本過高,環(huán)境污染嚴重B.國家優(yōu)惠政策實施,鄉(xiāng)村經濟蓄勢發(fā)展C.鄉(xiāng)村土地無人耕種,大面積的搏荒D.城市產業(yè)已達飽和,經濟效益不斷下降18 .城歸”現象給鄉(xiāng)村最先帶來的社會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環(huán)境質量B.有效緩解留守兒童和老齡

7、化問題C.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完善基礎設施D.促進農業(yè)規(guī)?;蛯I(yè)化發(fā)展右圖為 某國xx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 圖”。讀圖,完成19-20題。19 .導致該國青壯年性別比嚴重失衡的因 素是A.政局動蕩20 生育觀念C.資源開發(fā)D.自然災害20 .該國最可能位于A.北美B.中東C.西歐D.南美卜表為我國部分地區(qū)的土地生產潛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據此完成21-22題。地區(qū)年生物量(萬噸)可承載人口(力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東北地區(qū)10510023000229長江中下游地區(qū)886002xx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21 .表中信息反映的影響人口容量的主導因素是A.科技水平B.自然

8、資源C.開放程度D.消費水平22 .下列關于青藏地區(qū)人口容量的說法,正確的是地域廣大,資源豐富,人口容量大地處內陸,氣候濕熱,人口容量小生態(tài)脆弱,環(huán)境人口容量小 可充分利用該地區(qū)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增大環(huán)境人口容量A.B,C.D.卜表為四個國家某一年的人口變動數據,據此完成23-24題。國家甲乙丙丁人口出生率(為2.92.62.41.3人口死亡率(%2.31.21.01.1人口增長率(為0.61.41.40.2人口遷移率(為-0.2-0.10.10.223 .四個國家中,人口增長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24 .四個國家中,最可能是發(fā)達國家的是A.甲B.乙C.丙D.丁下圖中甲、乙、丙、丁分

9、別表示四個國家人口年齡構成,讀圖完成25-26題。歲人廿年辯構索,的比重25 .甲國1564歲人口的比重約為A. 70%B. 60%C.75%D.40%26 .甲、乙、丙、丁四國人口增長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讀世界某區(qū)域略圖,完成 27-28題。27 .加瓦爾城市興起的主導區(qū)位條件是A.臨海位置優(yōu)越B.便利的交通線C.石油資源豐富D.政治經濟中心28 .鐵路和輸油管道的開通,最先影響加瓦爾的是A.城市等級B.服務范圍C.產業(yè)結構D.行政范圍讀我國某大城市已建地鐵線和新建機場的分布示意圖,完成 29-31題。29 .下列根據甲、乙、丙、丁四個地鐵站點所處區(qū) 位推測其沿線區(qū)域所屬功能區(qū)的

10、說法,可能正確是A.甲一高級住宅區(qū) B.乙一低級住宅區(qū) C.丙科技產業(yè)園D. 丁 中心商務區(qū)30 .甲、乙、丙、丁四個地鐵站點綜合服務等級最 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31 .該城市的空間形態(tài)將最可能向哪個方向發(fā)展A.東北B,正西C.西南D.西北雨季一來,城里看?!?一度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點,是全國多座城市的尷尬。讀圖比較兩種不同地面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差異,完成32-33題。自然路而75怯100%不透水地面32 .與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A.下滲明顯增多B.地表徑流加大C.地面蒸發(fā)增加D.地下徑流增多33 .為緩解物里看?!爆F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加大對地下水的利用B.改造升級排水系統C.加快城

11、市綠地建設D.提高透水路面比率讀某年我國東部沿海某市各圈層間人口凈遷移模式圖,完成34-35題。34 .由圖可知,該市A.中心區(qū)和近郊區(qū)為人口凈遷出區(qū)B,城區(qū)邊緣區(qū)和遠郊區(qū)為人口凈遷入區(qū)C.城區(qū)邊緣區(qū)人口凈遷出量最大D.近郊區(qū)人口凈遷入量最大35 .可推測,該市A.處于城市化初級階段B.出現郊區(qū)城市化現象C.城市空心化”現象明顯D.城市人口規(guī)模逐漸減小本卷為必考題。二、綜合題:本題共 3小題,共30分。,完成下列各題。(10分)36 .讀印度洋周圍大陸自然帶分布示意圖”f泮流I(1)(多選)自然帶面積廣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陸西岸,其原因是()A.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B.受東北信風影響C.受東南信

12、風影響D.西岸有寒流流經(2)自然帶一的變化,體現了自然帶的 的分異規(guī)律,自然帶一的 更替主要是由自然環(huán)境中 條件的變化而引起的。 在自然帶中,名稱相同的是 (填序號)。(4)圖中序號代表的自然帶體現了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是()A.B.C.D.37 .讀下面“甲、乙兩國的人口年齡結構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10分)(1)甲、乙兩國中,人口老齡化較嚴重的是 國。國,出(2)若甲、乙兩國人口基數相當,則甲、乙兩國中,近年來人口凈增數量較大的是現人口負增長的是 國,具有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年齡結構特點的是 國。(3)分析說明乙國針對面臨的人口問題應采取的人口政策。38,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3、(10分)材料一下表為某年我國部分區(qū)域資料。地區(qū)人均GDP阮第一產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產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遷入人口占比/%遼寧11 01750. 2139. 010. 19京津冀10 08746. 9642. 310. 35山東940749. 6935. 460. 10滬蘇14 41350. 2541 . 270. 46浙江12 90652. 7436. 260. 60福建11 29343. 6240. 010. 4011 18050. 3939. 261 . 32材料二 下表示意xx年部分國家人口與城市人口比重。項目中國印度巴西美國法國日本人口/億12. 9510. 411

14、 . 742. 880. 621 . 27城市人口比重/%37. 727. 981 . 777. 475. 578. 9材料三 xx年部分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均國民收入統計圖。人口自然措長率世界人均國民收入印度10t50-*5 -中國L5世界人口:均自然增氏率回曠 _美國法國,木,0.,.。日本人均國民10 ” 20 25 30 35必收入心伊美元)(1)根據材料一判斷,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qū)是()A.京津冀 B .滬蘇 C .浙江 D .廣東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簡要評價巴西的城市化特點及其所產生的問題。(3)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印度城市化水平的特點及原因。123456789101112BCBACADADAA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CDBBBCBBBCD2526272829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