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jié) 細胞的增殖_第1頁
第1節(jié) 細胞的增殖_第2頁
第1節(jié) 細胞的增殖_第3頁
第1節(jié) 細胞的增殖_第4頁
第1節(jié) 細胞的增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應學生用書第57頁) 1考查角度:(1)細胞周期主要考查特殊細胞(如癌細胞)的周期特點及不同細胞類型細胞周期的特點在有絲分裂實驗選材中的應用;(2)對有絲分裂過程主要考查染色體、DNA、著絲點的動態(tài)變化(形態(tài)和數目),往往為圖像識別和曲線識別且一般與減數分裂結合;(3)聯系生活實際考查細胞全能性、細胞癌變、衰老及凋亡,涉及它們之間的對比和細胞的特點,有時采用探究性實驗結合社會熱點考查。2考查題型:多為選擇題,涉及細胞周期、細胞分化概念理解、分裂圖像、曲線辨別及衰老、癌變、凋亡細胞的特點,也會出現非選擇題。3高考預測:(1)細胞周期的界定及各時期特點的分析;(2)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D

2、NA、染色單體、著絲點與細胞兩極距離的變化及分析;(3)“細胞的癌變”和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癌細胞的特征及與癌癥的防治有關的內容是高考命題的重點;(4)細胞分裂、分化和畸形分化特征、原因和結果的理解。 1線索導引,強化聯系(1)以細胞的生命歷程為主線,輻射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與癌變等相關知識。(2)以細胞增殖為線索,系統(tǒng)復習細胞的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的過程及特點,并與減數分裂作簡單比較。2歸納、比較,深化理解(1)有絲分裂各時期的染色體、DNA動態(tài)變化。(2)分化、癌變、衰老和凋亡細胞的對比。3圖文轉換利用模式圖、示意圖和生命活動(如分裂過程中各時期染色體的形態(tài)變化)的規(guī)律模型化,深化知識

3、的理解。4理論聯系實際強化知識的遷移應用和理解,如癌變、衰老與人體健康,癌變與現代居室裝修、吸煙、電離輻射,細胞增殖和全能性與作物快速繁殖、脫毒植物的培育等。第1節(jié)細胞的增殖 (對應學生用書第5758頁)一、細胞不能無限長大1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低,所以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2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DNA不會隨細胞體積的擴大而增加,核質比限制了細胞的長大。思維激活1:既然細胞越小,細胞表面積相對就越大,細胞的物質運輸效率越高,那么細胞體積是不是越小越好?提示:不是,酶和各種細胞器需要一個相應的空間。二、細胞增殖1意義:是生物體生長、

4、發(fā)育、繁殖、遺傳的基礎。2過程:包括物質準備和細胞分裂整個連續(xù)的過程。3方式: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三種。三、有絲分裂1細胞周期(1)條件:只有連續(xù)分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而已分化的不再分裂的細胞沒有細胞周期。(2)起止點:從一次細胞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細胞分裂完成時為止。(3)組成:一個細胞周期分裂間期分裂期。2有絲分裂過程(以高等植物細胞為例)時期圖像主要特點3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區(qū)別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由細胞兩極發(fā)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兩組中心粒發(fā)出的星射線形成紡錘體末期:形成兩個子細胞的方式不同植物細胞中部形成細胞板,擴

5、展形成新細胞壁,分裂成兩個子細胞動物細胞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把細胞縊裂成兩個子細胞4.有絲分裂的意義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在親代和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對于生物的遺傳具有重要意義。思維激活2:老鼠每天都在磨牙,一天不磨牙,老鼠就會“笑口常開”合不上嘴,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提示:老鼠的牙根部細胞具有連續(xù)的分裂能力,屬于有絲分裂,導致老鼠的牙根部每天都在不斷長長,所以老鼠一天不磨牙,牙長長后,就會“笑口常開”合不上嘴了。四、無絲分裂1特點:分裂過程中不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2過程(1)細胞核先延長,核的中部向內凹進,縊裂成兩個細胞核。(2)整個細胞從中部

6、縊裂成兩部分,形成兩個子細胞。3實例:蛙的紅細胞的無絲分裂。 (對應學生用書第58頁)1下列有關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中,不正確的是(D)A與細胞表面積和體積的比有關B細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C細胞體積過大不利于細胞內的物質交流D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數目和種數限制解析:細胞體積的大小受以下兩個因素的制約:(1)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效率就越低,而且還會影響到細胞內部的物質交流。(2)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細胞核控制的范圍是有限的。2圖中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一個細胞周期所用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甲乙的過程表示分裂間期B乙甲的過程表示分裂期C一個細胞周期是指

7、甲甲的全過程D一個細胞周期是指乙乙全過程解析:細胞周期是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它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圖中乙甲為分裂間期,甲乙為分裂期,乙甲乙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3如圖為細胞周期中部分細胞核的變化示意圖,此過程(D)A發(fā)生在細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出現B發(fā)生在細胞周期的分裂間期,染色質復制C發(fā)生在細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體螺旋變粗D發(fā)生在細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漸解體解析:由圖可知,染色體經過復制未分開,可能為有絲分裂的前期、中期,核膜周期性的消失發(fā)生在前期,核膜出現發(fā)生在末期。綜合以上分析此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期的前期,D正確。4(2010年山東濟南模擬)某高等生物細胞

8、用纖維素酶處理有反應且能利用CO2合成有機物,當該生物受精卵細胞進行分裂時,不可能出現的是(B)A核膜解體,核仁消失B中心體發(fā)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C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分開D染色體平均分配給兩個子細胞解析:可以判斷該高等生物是綠色植物,其細胞中沒有中心體。5請根據有絲分裂中核內DNA含量變化曲線和分裂圖像回答下列問題:(1)ab屬于_期,與它對應的分裂圖像是_。(2)bc表示_期,依次對應于分裂圖像_。(3)cd表示_期,與它對應的分裂圖像是_,該時期參與活動的主要細胞器為_。(4)從一個細胞周期中核DNA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有絲分裂的重要特征是_。(5)用虛線在坐標圖中畫出一個細胞周期中染色

9、體數目變化的曲線。解析:(1)ab的特點是核DNA含量加倍,因此屬于有絲分裂間期。(2)bc的特點是核DNA含量保持在加倍后的狀態(tài),因此應處于間期之后末期之前的時期。(3)cd的特點是加倍后的核DNA又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即核DNA的平均分配,應為末期,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要形成細胞板,因此需高爾基體和線粒體的參與。細胞分裂完成后,其子細胞可繼續(xù)分裂,也可能不再分裂。(4)有絲分裂的前后,每個子細胞中的核DNA分子數目保持不變。答案:(1)分裂間(2)前、中、后、(3)末高爾基體和線粒體(4)親子代細胞核內DNA含量保持不變(5)(對應學生用書第5861頁)一、細胞周期1前提條件:只有連續(xù)分

10、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有些細胞分裂結束后不再進行分裂,就不存在細胞周期。2兩個階段(1)分裂間期在前,經歷時間較長,占整個細胞周期的90%95%。(2)分裂期在后,經歷時間較短,可劃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個連續(xù)的時期。3細胞周期的表示方法(1)常規(guī)表示法(扇形圖、直線圖、曲線圖)(2)柱形圖表示法B組DNA含量在2C到4C之間,說明細胞正處于DNA復制時期;C組細胞中DNA已經加倍說明細胞處在分裂期。 (1)細胞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是人為劃分的,沒有明顯的界限。(2)不同生物、同一生物不同組織,其細胞周期長短不同?!纠?】 【典例精析】(2010年北京東城模擬)科學家用32P標記的磷酸鹽浸泡

11、蠶豆幼苗,追蹤放射性元素的去向以研究蠶豆根尖細胞分裂情況,得到根尖細胞連續(xù)分裂的時間(單位:h)數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DE階段發(fā)生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BBC階段結束時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階段完成與DNA復制有關的蛋白質的合成D一個細胞周期(可表示為CDDE)等于17.3 h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細胞周期的概念和識圖能力。通過圖中給出的信息可以看出該圖包含了兩個細胞周期,BCCD和DEEF。分裂間期(BC或DE)主要完成DNA分子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在一個細胞周期中時間較長。分裂期(CD或EF)主要完成細胞分裂,在一個細胞周期中時間較短。答案:B。變式訓練11:下圖A表示細胞進行

12、有絲分裂的一個細胞周期所用的時間,圖B表示連續(xù)分裂的細胞相鄰的兩個細胞周期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AA圖中乙甲可與B圖中a段對應B在高等植物細胞內,兩組中心粒之間發(fā)射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發(fā)生在甲乙過程Cc、d兩段中只有c段消耗ATPDb段的主要變化是DNA的復制及有關蛋白質的合成解析:高等植物細胞內不存在中心粒;c、d兩段分別表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c段要消耗ATP用于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d段消耗ATP用于染色體的移動;b段是分裂期,不存在DNA的復制。二、有絲分裂過程中相關結構和數據的規(guī)律性變化1染色體、染色單體、DNA三者之間的關系(1)染色體復制后,形成了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13、此時的兩條染色單體由一個著絲點相連,還是一條染色體,此時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DNA分子數122。(2)具有兩條染色單體的染色體著絲點分裂后,染色單體消失,成為兩條染色體,此時,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DNA分子數101。2染色體的形態(tài)及行為變化(1)染色體形態(tài)變化 (2)染色體行為變化3數目變化規(guī)律(以二倍體生物為例)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數(2C)2C4C4C4C4C2C染色體數(2N)2N2N2N4N2N染色單體數04N4N4N00同源染色體對數NNN2NN染色體組數(個)222424.曲線模型(1)DNA數目的變化曲線圖ab的變化是因為有絲分裂間期DNA的復制,使DNA含量逐漸增加;cd的變

14、化是因為有絲分裂的末期子細胞形成,DNA數目恢復到體細胞中的含量。 (2)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曲線圖gh的變化是因為有絲分裂的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染色體數目加倍;ij的變化是因為有絲分裂的末期子細胞形成,染色體數目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3)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曲線圖lm的變化原因是DNA分子復制;no變化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子染色體。5紡錘體的變化規(guī)律形成(前期)解體消失(末期)。6核仁、核膜的變化規(guī)律解體消失(前期)重建(末期)。 (1)有絲分裂全過程各個時期始終有同源染色體存在,但不配對也不分開。(2)赤道板與細胞板的區(qū)別:赤道板不是細胞結構,是一

15、假想平面,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細胞板是一真實結構,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出現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末期?!纠?】 【自主解答】(2010年山東濟南模擬)下圖是對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時染色體數(a)、染色單體數(b)和DNA分子數(c)的統(tǒng)計圖。下列解釋肯定不正確的是()A可以用于表示細胞分裂的前期B染色體螺旋化程度最高可在時C間期用表示最恰當D可表示細胞分裂完成思維點撥:解析:先判斷圖、可表示哪些時期,再根據各時期的特點逐項分析。圖中染色體(a)、染色單體(b)和DNA(c)數目的比為122,可表示有絲分裂前期或中期,中期染色體螺旋化程度最高,A、B項正確;圖與圖相比,染色體加倍,染色單體數為零,可

16、表示有絲分裂后期,C項錯誤;圖與圖相比,染色體和DNA數恢復為正常值,可表示有絲分裂末期,D項正確。答案:C。三、有絲分裂過程中的細胞器及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比較1與細胞分裂有關的細胞器及分裂過程中細胞器的分配(1)與細胞分裂有關的細胞器細胞器功能線粒體主要是供能(DNA復制、蛋白質合成、染色體分開)中心體復制、形成紡錘體(動物、低等植物細胞)高爾基體形成細胞板(植物細胞)核糖體合成蛋白質(2)分裂過程中細胞器的分配細胞分裂成兩個子細胞時,不僅獲得了成套染色體,也獲得了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除中心體外,細胞器在子細胞中的分配不是平均的。2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異同點比較 在一些低等植物細胞里,也存在

17、著中心體,會出現星射線,因此鑒別一個正在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根據有絲分裂過程中是形成細胞板,使細胞質分割為二,還是細胞膜內陷使細胞質分割為二作為鑒別依據。【例3】【典例精析】(2010年廣東韶關測試)下圖是細胞有絲分裂示意圖,據圖回答:(1)圖1中的A圖表示的是_細胞進行有絲分裂的_期。此期細胞中有DNA分子_個。(2)圖1中的B圖表示的有絲分裂過程相當于圖2中曲線的哪一段?_。 該生物的體細胞中有染色體_條。(3)圖2中表示一個完整細胞周期的曲線是_。(4)用胰蛋白酶處理染色體后,剩余的細絲狀結構是_。解析:(1)在有絲分裂圖像中,判斷是動物細胞圖還是植物

18、細胞圖,主要看所繪制的圖形是圓形還是長方形,圓形表示無細胞壁的支持和保護作用,另一方面看是否有中心體。如果是圓形,有中心體,則為動物細胞圖,若為長方形,則為植物細胞圖;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可判斷為有絲分裂中期;在腥舊迨保DNA分子的個數等于染色單體的個數,在沒有染色單體時,DNA分子數等于染色體數,在要求寫出DNA分子個數時主要依據這個原則;(2)B圖是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后期圖,相當于圖2中的ab段,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一半;(3)細胞周期的時間界定為一次細胞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細胞分裂完成時為止,體現在該圖中則為Oc這個階段。(4)染色體是由DNA和

19、蛋白質組成,用胰蛋白酶處理后,蛋白質被分解,剩余的物質是DNA。答案:(1)動物中12(2)ab6(3)Oc(4)DNA變式訓練31:(2010年山東濟南模擬)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赤道板的附近聚集著很多小囊泡,這些小囊泡由細胞的什么結構形成,可能含有什么物質(D)A內質網蛋白質、磷脂B高爾基體蛋白質、磷脂C內質網纖維素、果膠D高爾基體纖維素、果膠解析:高爾基體與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細胞壁形成有關。植物細胞壁的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應學生用書第6162頁)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1實驗原理(1)高等植物體的分生區(qū)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可以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各個時期內染色體的變化情況,識別該

20、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哪個時期。(2)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如龍膽紫溶液)染色,便于觀察。2方法步驟(1)洋蔥根尖的培養(yǎng):待根長約5 cm時,剪取根尖。(2)裝片的制作3實驗注意事項(1)選取實驗材料,應剪取生長旺盛、帶有分生區(qū)的根尖,同時注意一般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左右(此時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旺盛)剪取或在剪取根尖以前用35 的溫水浸泡1小時左右。(2)解離時間要嚴格控制,解離時間不能太短,否則細胞間果膠未溶解,壓片時細胞不易分散,達不到效果,時間過長則細胞分離過度、過于酥軟,無法取出根尖進行染色和制片。(3)漂洗要充分,否則影響染色體著色。(4)控制染色時間,染色時間不能太短,否

21、則染色體或染色質不能完全著色,時間過長則使細胞核等其他部分充滿染色劑無法分辨染色體。(5)壓片時用力必須恰當,過重時會將蓋玻片壓爛,過輕則細胞未分散,二者都影響觀察效果。 對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觀察不可能看到連續(xù)分裂過程,因為在解離過程中細胞已經死亡。由于間期在整個細胞周期中所占時間長,所以實驗中觀察到的間期細胞數目多?!疽伙@身手】 (2010年寧夏銀川模擬)請回答下列有關實驗的問題:(1)用洋蔥根尖作材料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要將細胞分散開可以進行_等操作才能實現;在該實驗中,若只跟蹤分生區(qū)的一個特定細胞,則無法同時觀察到有絲分裂的各個時期,其原因是_。當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觀察染色體時

22、,若要提高視野的亮度,應調節(jié)_和_。(2)將常溫下培養(yǎng)洋蔥的裝置移到冰箱的低溫室(4 )內再培養(yǎng)一段時間,取根尖制成裝片,用顯微鏡觀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該實驗的目的是驗證_。(3)以下是幾位同學進行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操作情況,請分析:甲同學從解離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實驗效果很差;乙同學將已染色的材料立即蓋上蓋玻片觀察,看不清細胞;丙同學將制好的裝片直接用高倍鏡觀察,花了很多時間,找不到細胞。甲實驗效果差的原因是_。乙看不清細胞的原因是_。丙操作上的錯誤是_。(4)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在細胞中的位置不斷地發(fā)生變化。那么是什么牽引染色體運動呢?某同學對該問題進行了實驗探究

23、。本實驗的假設為_。實驗方法:破壞紡錘絲。方法步驟:培養(yǎng)洋蔥根尖。切取根尖23 mm,并對其進行解離、漂洗和染色。將洋蔥根尖制成臨時裝片,并滴加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使根尖處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在顯微鏡下用一個分裂期的時間觀察染色體的運動情況。根據該同學的實驗設計回答:.該同學設計的實驗步驟有兩處明顯的錯誤,請指出錯誤所在,并加以改正。_;_。.請你預測實驗結果及結論:A_。B_。解析:本題考查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過程。(1)要將細胞分散開,可以采用解離、搗碎、壓片等方法。在一個細胞中找不到有絲分裂的各個時期,因為細胞在解離時已經被鹽酸殺死,不能再繼續(xù)進行分裂;由低倍鏡換到高倍鏡后增加視

24、野的亮度需要調節(jié)光圈和反光鏡。(2)低溫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從而使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3)題中所述的3位同學的實驗操作是很多同學經常出現的問題,染色前一定要漂洗,染色后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后再制片,觀察時應先在低倍鏡下找到分生區(qū)的細胞后再換用高倍鏡觀察。答案:(1)解離、搗碎、壓片(寫出任意一項即可)解離后細胞已經死亡光圈反光鏡(2)低溫能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3)沒有漂洗影響染色沒有滴加清水應先在低倍鏡下找到分生區(qū)細胞,再用高倍鏡觀察(4)染色體的運動是由于紡錘絲的牽引.該實驗要觀察活細胞染色體的運動,不能解離和漂洗;缺少對照組,應添加一組不加秋水仙素的對照組.A

25、.滴加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且染色體將不再運動,說明染色體的運動是由于紡錘絲的牽引B滴加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但染色體仍能運動,說明染色體的運動不是由于紡錘絲的牽引(對應學生用書第62頁) 細胞周期的概念的理解1(2009年天津卷)下列選項中,兩類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均可呈周期性變化的是(B)A蛙的紅細胞和淋巴細胞B小鼠骨髓瘤細胞與雜交瘤細胞C人的胚胎干細胞與成熟紅細胞D牛的精細胞與精原細胞解析:只有能進行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即具有細胞周期的細胞)染色體數目才會呈周期性的變化。A選項中蛙紅細胞是無絲分裂,淋巴細胞已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再連續(xù)分裂,C選項中成熟的

26、紅細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D中精細胞是減數分裂產生的,不再繼續(xù)分裂。只有小鼠骨髓瘤細胞及雜交瘤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2(2010年江蘇卷)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分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圖標注了甲動物(體細胞染色體數為12)腸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各階段的時長及DNA含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復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養(yǎng)甲動物腸上皮細胞后,處于S期的細胞都會被標記。洗脫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換用無放射性的新鮮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定期檢測。預計最快約_h后會檢測到被標記的M期細胞。(2)從被標記的M期細胞開始出現到其所占M期細胞總數的比例達到最大值時,所經歷的

27、時間為_期的時間,處于該期的一個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情況是_。(3)若向甲動物腸上皮細胞培養(yǎng)液中加入過量胸苷,處于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而處于其他時期的細胞不受影響。預計加入過量胸苷約_h后,細胞都將停留在S期。(4)乙動物腸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時長為24 h,M期時長為1.9 h。若要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形態(tài)的變化,選用_(填“甲”或“乙”)動物腸上皮細胞更合適。(5)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同處于分裂末期的動物腸上皮細胞與洋蔥根尖細胞,形態(tài)上最主要的區(qū)別是_。解析:本題借助細胞周期的DNA含量變化曲線考查細胞周期及分裂期特點,同時考查學生的識圖判斷能力。(1)根據題意S期細胞

28、被標記,洗脫放射性的胸苷后,S期的細胞經G2期變化后變?yōu)镸期細胞,故最短時間為G2時期,即2.2 h。(2)從被標記的M期細胞開始出現,到其所占M期細胞總數比例達到最大值,經歷的時間為分裂期的時間,即M期的時間。因染色體只在分裂后期加倍,故分裂期染色體數目變化為122412。(3)加入過量胸苷后,只有處于S期的細胞被抑制;剛結束S期的細胞,再次經過G2、M、G1期后再次到達S期后受到抑制,經歷時間為2.21.83.47.4 h。其他各期細胞達到S期的時間均短于該時間,故加入胸苷約7.4 h后細胞都停留在S期。(4)由圖可知,甲動物腸上皮細胞分裂期所占時間比例為1.8/(3.47.92.21.8

29、)1.8/15.311.8%;乙動物腸上皮細胞分裂期的比例是1.9/247.9%,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變化主要是觀察分裂期的細胞,而分裂期細胞數目的增多與其所占細胞周期的時間的比例呈正相關,因此選甲動物作為觀察材料。(5)洋蔥根尖細胞為高等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相比,有細胞壁,因此分裂末期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是動物細胞的細胞膜從細胞的中央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而植物細胞中央出現細胞板。答案:(1)2.2(2)M122412(3)7.4(4)甲(5)動物腸上皮細胞膜凹陷,細胞縊裂;洋蔥根尖細胞形成細胞板 有絲分裂過程3(2010年海南卷)有關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C)A細胞板在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形成

30、B同源染色體配對通常發(fā)生在分裂前期C在分裂末期,細胞膜內陷形成兩個子細胞D在分裂中期,兩個中心粒復制形成兩組中心粒解析:高等植物細胞分裂才出現細胞板。此題背景為動物細胞,故A錯。同源染色體配對通常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所以B錯。C描述的現象是典型的動物細胞分裂末期的現象,正確。兩個中心粒復制形成兩組中心粒是在分裂間期,故D錯。 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4(2010年天津理綜卷)在“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以下操作和結論正確的是(B)A剪取5 cm根尖,用酒精和吡羅紅混合液解離染色B上圖是高倍顯微鏡下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看到的視野C持續(xù)觀察,視野中的K細胞將分裂成兩個子細胞D視野中,

31、N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是M細胞的一半解析:該實驗中剪取的根尖長度應為23 mm,解離液是鹽酸和酒精的混合液,解離后應漂洗后再用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染色。圖中可清晰觀察到染色體的形態(tài)行為特點,故為高倍鏡下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所看到的視野。解離過程中細胞被殺死,所以持續(xù)觀察K細胞,其形態(tài)也不再變化。M細胞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為中期細胞。N細胞為后期細胞,N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M細胞的2倍。(對應學生用書第263頁)測控導航考點題號及難易度1.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效率的關系12.細胞周期23.有絲分裂3、4、5、7、8、9(中)、114.綜合探究、實驗6、 10(中)、121.細胞相對表面積、細胞對外的物質

32、交換速率和細胞新陳代謝強度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A)A細胞的相對表面積越大,物質交換速率越快,細胞新陳代謝越旺盛B細胞的相對表面積越大,物質交換速率越慢,細胞新陳代謝越緩慢C細胞的相對表面積越小,物質交換速率越快,細胞新陳代謝越緩慢D細胞的相對表面積越小,物質交換速率越慢,細胞新陳代謝越旺盛解析:當細胞生長,體積逐步增大時,細胞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比例(即相對表面積)會變得越來越小,使細胞內部和外界的物質交換適應不了細胞的需要,代謝緩慢。2(2010年安徽太湖中學模擬)連續(xù)分裂的動物體細胞的生長即體積增大,發(fā)生在細胞周期的(A)A分裂間期 B分裂前期C分裂中期 D分裂后期解析:細胞體積的增大應該發(fā)生

33、在間期,因為在這個時期進行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等。在其他時期細胞只發(fā)生一系列變化,細胞的體積并不增大。所以A正確。3(2010年山東聊城質檢)某同學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4塊裝片14 號,則最可能表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的是(D)A1號,中心體發(fā)出星射線,染色體散亂排列B2號,細胞中部形成了細胞板C3號,細胞兩極發(fā)出紡錘絲,染色體散亂排列D4號,細胞膜向內明顯凹陷解析:1號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前期,該細胞可能為動物細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細胞;2號細胞處于有絲分裂末期,此細胞為植物細胞;3號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前期;4號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 4(2010年浙江杭州模擬)下列關于洋蔥根尖細

34、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器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C)A在間期,核糖體上合成多種酶和其他的蛋白質B在間期,線粒體要為蛋白質的合成、DNA復制等生理過程提供能量C在前期,兩組中心粒之間通過星射線形成紡錘體D在末期,高爾基體參與子細胞的細胞壁的合成解析:洋蔥細胞無中心體,細胞分裂時紡錘體是通過細胞兩極發(fā)出紡錘絲形成的。5(2011年江西景德鎮(zhèn)高三模擬)某學生在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時,發(fā)現了一個雙核細胞,該細胞不可能是(C)A正常分裂的末期細胞B高爾基體被破壞,末期未能形成細胞壁C兩個細胞的直接融合D環(huán)境變化使分裂停止的細胞解析:正常分裂的末期細胞,在沒有形成細胞壁之前,細胞中可能有兩個細胞核;

35、高爾基體如果被破壞,不能形成細胞壁,細胞不能完成分裂,可能出現兩個細胞核;兩個正常的植物細胞,由于存在細胞壁,不能直接融合;環(huán)境變化使分裂的細胞停留在細胞壁形成之前,細胞中可能具有兩個細胞恕6(2010年南充模擬)下列關于實驗過程的敘述,不正確的一組是(D)A解離的目的是用藥液使組織細胞相互分離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酸,以利于染色時堿性染料著色C壓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細胞充分分散,形成單層D當看到一個處于中期的細胞時,注意觀察它如何進入后期、末期,以理解從中期到末期的變化解析:在解離時,細胞已被殺死,因此不可能觀察到某一細胞在進行連續(xù)的細胞分裂。7(2011年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聯考)下圖1、圖2

36、分別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圖3表示有絲分裂中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變化,圖4表示有絲分裂中不同時期染色體和DNA的數量關系。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D)A圖1所示細胞中共有4條染色體,8個DNA分子;圖2所示細胞中共有0條姐妹染色單體B處于圖3中BC段的是圖1所示細胞;完成圖3中CD段變化的細胞分裂時期是后期C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圖4中d所示的情況D圖4中a可對應圖3中的BC段;圖4中c對應圖3中的AB段解析:圖1中一條染色體中包含2條姐妹染色單體;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有一個DNA分子,圖2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后就不能再稱為姐妹染色單體了,只能稱為染色體,A正

37、確。圖3縱坐標含義是“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BC段1條染色體上有2個DNA分子,對應圖1,CD段變化表示染色體上DNA分子由2個變成1個,表示后期著絲點分裂過程,B正確。圖4中d表示細胞中DNA含量為2N,染色體數目為4N,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C正確。圖4中a可對應有絲分裂后期,圖4中b可對應有絲分裂前、中期,圖4中c可對應有絲分裂末期,D錯誤。8如圖為某真核細胞分裂過程中DNA變化圖解,關于該圖解的敘述,正確的是(D)A若該細胞是植物細胞,則在CD段該細胞中有高爾基體起作用B在CD段該細胞中染色體數不變C若該細胞是植物細胞,則在CD段該細胞赤道板處已形成細胞板D在AC段有DNA散亂分布

38、和蛋白質的合成解析:圖中AC段表示有絲分裂間期,CD段表示有絲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有絲分裂末期。若該細胞是植物細胞,則在末期形成細胞板,即在DE段該細胞中有高爾基體起作用,A、C項錯誤;后期著絲點分開后染色體數目加倍,B項錯誤;間期有DNA散亂分布和蛋白質的合成,D項正確。9(2010年廣東廣州模擬)下圖是同一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據圖分析可作出的判斷是(B)A圖表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B若按分裂的先后順序排列,應為C該種生物的葉肉細胞中共含有6個DNA分子D圖過程發(fā)生了基因重組解析:根據圖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特征可判斷出:表示有絲分裂的前期,表示有絲分裂的末期,表示有絲分裂的后期,表

39、示有絲分裂的中期。這四個時期構成了有絲分裂的分裂期,而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該種生物葉肉細胞細胞核中含有6個或12個DNA分子,細胞質中還含DNA分子,基因重組發(fā)生于減數分裂。10(2010年江蘇鹽城質檢)下表是四種植物分生組織細胞的細胞周期,有關敘述正確的是(B) A.四種植物的分生組織都能產生吲哚乙酸,促進其細胞進行有絲分裂B秋水仙素作用于b時期中的細胞,能使其染色體數目加倍C最好選用物種1觀察有絲分裂過程,因其細胞周期最短Da時期觀察不到染色體,此時細胞核中進行著轉錄和翻譯過程解析:分生組織都能產生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只能促進細胞生長,細胞分裂素才能促進細胞分裂。選用實驗材料觀察有絲分裂過程時,應該選分裂期占整個細胞周期的比例最大的材料,本題中,物種1:0.4/(10.60.4)0.036,物種2:0.5/(0.518)0.027,物種3:2/(216.5)0.108,物種4:2.3/(2.310.4)0.181,所以最好選用物種4觀察有絲分裂過程。a時期觀察不到染色體是因為該時期的染色質呈細絲狀,還沒有固縮形成染色體,轉錄在細胞核中進行,翻譯在細胞質中進行。11下圖為某生物細胞分裂模式圖,據圖回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