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欣賞——古詩二首》_第1頁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_第2頁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_第3頁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_第4頁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詩二首誦讀欣賞教學目標:1、通過誦讀,感知詩歌的內容。2、欣賞詩中名句,揣摩其深刻含義。 3、領會詩中所描繪意境,領悟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寫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出生在嘉興,19歲左右游學長安。貞元九年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開始踏上仕途。貞元十六年參與討伐州亂軍。十八年調任渭南縣主簿。次年任監(jiān)察御史。貞元二十一年一月,德宗死,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劉禹錫當時任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與王叔文、王、柳宗元同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稱為“二王劉柳”。 九月,革新失敗,劉禹錫初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

2、(今湖南常德)司馬。元和九年十二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劉禹錫寫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得罪執(zhí)政,被外放為連州刺史。后來又擔任過夔州刺史、和州刺史。所到之處,訪問疾苦,關心民瘼,寫了不少詩篇。寶歷二年冬,從和州奉召回洛陽。二十二年的貶謫生涯至此結束。 寶歷二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酬樂天揚

3、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合作探究1.請從前四句詩中各找出一個最能體現詩人心情的詞語,說說自己對它的理解。(例如:翻:回到家鄉(xiāng),本應該倍感親切,家鄉(xiāng)的人與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戀啊??啥甑膭e離,家鄉(xiāng)變化太大了,已經無人相識?!胺痹谶@應該是“反而”的意思,寫出了自己回到家鄉(xiāng)恍如隔世的感覺,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這其中同樣滿含著的是酸楚與痛苦啊。)凄涼:棄置:空:2、再讀前四句詩,讀出詩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涼”“棄置”“空”“翻”)3、指導學生誦讀后四句詩,體

4、會詩人情感的變化。(引導學生發(fā)現:由沉郁到昂揚)通過誦讀表現出來。4、深入體會“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感受詩人豁達樂觀的胸懷。此時的詩人想到了什么? 5、再讀完整的詩。引導學生注意詩中詩人情感的變化;前四句要讀的沉郁艱澀,后四句要讀的昂揚樂觀。2.劉禹錫的這兩句詩與陶淵明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表達出的人生選擇有何不同? 劉禹錫詩句的意思為:在沉沒的船的旁邊有很多船競相駛過,在枯萎有病的樹的前頭是萬木充滿生機盎然的春天。詩人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橫遭貶謫,雖悵惘但不悲觀,看到“千帆過”、“萬木春”,從自然現象中,感悟到新事物終究要取代舊事物,對未來充滿信心,表現不

5、計個人得失、開闊豪邁的胸懷。 陶淵明生活在黑暗、混亂的東晉時代,那個時代如果不進入官場,生活將極度拮據;如果進入官場,就要爾虞我詐、逢迎拍馬,隨波逐流;如果想要有大作為,又受到豪強世族森嚴門第制度的限制。這一切都與陶淵明恬靜自由的性格格格不入,所以他毅然選擇辭官歸隱的道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體現了陶淵明沒有屈服于生活的艱辛,而是以脫俗的曠達和灑脫來捍衛(wèi)自己的精神家園,享受這田園詩般的生活。3.從賀之章“笑問客從何處來”詩句所體現的心境,解讀劉禹錫詩句“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賀之章本是回到故里,因離家已久,在外漂泊多年,卻被村里小童當作“客”,此中對時間流逝的感慨流露于一個“客”字中?!暗?/p>

6、鄉(xiāng)翻似爛柯人”,(相傳晉朝人王質去山里打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看棋等到局終,才發(fā)現手持的斧頭柄即“柯”已經爛掉了。下山回到家里,才知道時間已過去一百多年,同輩的人都已去世)劉禹錫覺得自己回到故鄉(xiāng),反而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斧柄的人,昔日好友柳宗元等人都已去世,表達對舊友與歲月流逝的悲痛,備感惆悵、傷痛。借用典故,抒發(fā)歲月流逝、人事變遷、恍如隔世的感嘆。詩人在悲痛中敘事,敘事中融情。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 題 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首聯寫暮春時自己與所愛的女子別離的傷感情景。見面本來已很困難,所以分別時也令人難受。“東風無力百花殘”渲染了當時別離的氣氛。困難難受春風凄楚之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春蠶直到死的時候才停止吐絲,蠟燭燃盡時才停止流燭淚。蠶絲和蠟淚象征愛情;而“死”、“淚”則暗示愛情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才才思 1、同學們借鑒上一首詩的自主學習要求,了解詩歌內容。(齊讀,賽讀,感知詩歌內容,把握感情基調)2、詩人寫了哪些意象?詩人是怎樣描寫的呢?3、詩歌首聯中,兩個“難”字有何不同?4、你是如何理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的?(體會象征手法)5、聆聽歌曲相見時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