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概述課件_第1頁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課件_第2頁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課件_第3頁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課件_第4頁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研究方法評價方法出勤:10作業(yè)平時學習和討論:20期末考核:70參考教材1.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2.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威廉.維爾斯曼 袁振國主譯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73.教育研究方法初探葉瀾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4.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董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問題: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未來十年山東省需要需要多少幼兒園/小學教師?繪本教學如何開展更有實效?思考一:一 位中學物理教師新設計了一套教學方案,并配備了教學中所要用到的錄像、教科書、講義和實驗用書?!狙芯繂栴}】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合適;如何組合使用這些教材【做法】用教科書上第一單元

2、“力”,用教學片講第二單元“運動”,看哪一種方式能取得教學和輔導的良好效果?!痉治觥咳绻谝粏卧鹊诙卧煽兒?,能說明什么? 因為每個單元學習的成果只可出現一次,沒有重現的可能,因此,所得到的只能是隨機偶爾產生的不穩(wěn)定成果,也就不能甄別出哪種教學方式更為適宜??赡苄砸唬旱谝粏卧菀卓赡苄远旱谝粏卧荚囶}更能反映所學的內容可能性三:教科書寫得好可能性四:教學片乏味?!拘薷慕ㄗh】1將不同的教具用于同樣的教材,避免教材內容難易度影響2用教科書教一組學生學兩個單元,用影片教另一組學生學同樣的兩個單元,有助于抵消教學片特別適合某一單元內容的現象3做實驗的兩組學生具有基本相同的水平4單元課后測驗內容能

3、代表所學的教材內容5兩組采用同樣的測驗內容思考二:【研究問題】某研究生想研究教師與學生在某問題(例如未成年人上網的問題)價值觀上的異同【做法】從參加暑期訓練班的老師和學生中各選150名,面談,自由提問,觀察得出結論。【分析】1.這兩組人員的代表性不可靠,不能代表廣大師生,因為參加暑期班的和不參加的可能在價值觀上就有差異,結論不具推廣性。2.單憑觀察法,可能存在想從資料中尋找心目中答案的傾向。因為沒有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時間讀數,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所以會出現偏差。【修改方法】1重選樣本 2設計測量工具 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教育研究是很復雜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最終研究結果的真

4、實、準確,也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 本課程的目的,就是要向大家掌握該如何進行研究的設計,如何控制研究的實施,如何進行數據的分析,如何撰寫清晰明了的研究報告。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節(jié) 教育研究的界說一、教育研究的概念(一)研究的含義1、研究是一種系統(tǒng)的探究活動,人們探求事物真相、性質或規(guī)律以便于發(fā)現新的事物、獲得新信息的活動。(二)教育研究的含義以發(fā)現或發(fā)展科學知識體系為導向,通過對教育現象的解釋、預測和控制,以促進一般化原理、原則的發(fā)展二、教育研究的類型(一)價值研究與事實研究(依據所研究問題的不同對象分)(二)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根據研究的不同目的分)(三)定量研究和

5、定性研究(根據分析方法的不同分)(一)價值研究與事實研究1.價值研究是一種“應然”研究2.事實研究是一種“實然”研究(二)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1.基礎研究:基礎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發(fā)展和完善理論,提示教育活動本身所固有的法則或一般規(guī)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論,也稱“純研究”或“理論研究”“萬有引力”例如:學習的研究教育者很早就注意到學習的問題,像如何有趣地呈現學習材料、如何針對不同情況采取有效的學習方式等。但是學習研究中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是所有人都無法回避的:“學習者如何理解某些新的事物”。假設有個人,他是徹頭徹尾的無知者,那么他是如何能認識、學習那些全然不可理解的事物呢?柏拉圖在其對話錄中的美諾一

6、章里曾討論過這個問題:美諾,知道你的意思,一個人既不能試著去發(fā)現他知道的東西,也不能試著去發(fā)現他不知道的東西。他不會去尋找他知道的東西,因為他既然知道,就沒有必要再去探索;他也不會尋找他不知道的東西,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他甚至不知自己該尋找什么針對這個問題不同的研究者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回憶說、白板說、頓悟說、條件反射說、建構說。2.應用研究:應用研究的目的在于應用或檢驗理論,評價它在解決教育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即將基礎研究所揭示的法則或規(guī)律運用于教育實踐活動,以直接指導或改進教育實踐活動,提高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性與合理性。如:探究教學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1.定性研究:一般是用文

7、字來描述現象,基于描述性分析,本質上是一個歸納的過程,從一般的特殊情境中歸納出一般性的結論。在開始研究時并不強調對所研究的問題有一個理論基礎,理論可以在研究的過程中形成,并在研究進行中被改變,或放棄,或進一步精煉。 2.定量研究:則是用數字和量度來描述,更接近演繹法,是從一般的原理推廣到特殊的情境中三、教育研究的原則客觀性原則創(chuàng)新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倫理原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第二節(jié) 教育研究的歷史、現狀和發(fā)展趨勢一、教育研究的歷史發(fā)展(一)直覺觀察時期(從古希臘至16世紀)(二)分析為主的方法論時期(17世紀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三)形成獨立學科時期(20世紀以來)(四)現代教育與

8、現代教育研究方法的變革(一)直覺觀察時期從古希臘至16世紀,在近代科學產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論是在樸素唯物論基礎上的直覺觀察時期,具有樸素性和自發(fā)性的特點;采用觀察法以及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思維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研究并形成理論;辯證法的初步運用以及樸素的系統(tǒng)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這一時期的特點1.考察教育問題的立足點,即研究的起點,是從當時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統(tǒng)治階段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即以倫理道德教育為主2.采用觀察法以及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思維方式對

9、教育現象進行研究并形成理論。教育理論觀點的表達方法以描述性的記述為主,較分散零碎,沒有形成嚴謹的理論體系3.辯證法的初步運用以及樸素的系統(tǒng)觀。這一特點突出表現在先哲們關于文與道、言與行、知與行、學與思、師與生等辯證關系的分析論述中。對教育現象的研究偏重整體而忽視部分,偏重綜合而忽視分析。4.各種學派基于不同的哲學觀、自然觀、社會觀和教育觀,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觀點。(二)分析為主的方法論時期17世紀至20世紀初,以經驗論(培根)和唯理論(笛卡爾,試圖將兩者結合起來的是康德)兩個派別的形成以及實踐中重思辨、邏輯和分析為基本特征;采用歸納法和演繹法;心理學思想開始成為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的理

10、論基礎;主張教育要適應自然,并從自然科學中移植“實驗方法”;培根:認為后天獲得的對外部世界的感覺是認識的來源,感覺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識的源泉,科學理論的發(fā)現是從經驗事實出發(fā)逐步歸納上升到普遍性的理論知識,從而提出了經驗論的歸納法。歸納法是一種尋求現象間因果關系的歸納方法,由不同的事物中歸納出共性的法則,并進而歸納出更具普遍性的共同法則,然后在新的情況下加以運用和檢驗??涿兰~斯據此,提出了“感覺記憶理解判斷”的教學過程,并且十分強調直觀教學。笛卡爾:提出理性的演繹法。他認為,一切真知都是由簡單自明的觀念演繹出來的,感覺經驗常常導致錯誤,理性才是知識的唯一可靠的來源。但是理性必須借助正確的方法

11、論規(guī)則,這就是(1)只把那些引起十分清楚明白地呈現于我們心智之前的東西放進我們的判斷之中;(2)把所考察的難題,盡可能分成細小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適于加以圓滿解決的程度為止;(3)按照次序引導思想,從最簡單、最容易的認識對象開始,逐步上升到對復雜對象的認識;(4)把一切情況盡量列舉出來,普遍地加以審視,確信毫無遺漏。笛卡爾認為,數學是理性能夠清楚明白理解的,所以要以定量實驗和數學演繹為主,強調科學方法的演繹性質,強調科學知識體系應該建立在理性的直覺與演繹方法基礎上。1.從經驗的描述上升到理論的概括,把教育作為一個發(fā)展過程來研究,不僅描述現象的特點,而且著重揭露現象間的聯系和發(fā)展歷程。教育學開始從

12、哲學中分離出來2.教育研究方法論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認識論揉和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學理論指導的兩種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風格,這就是歸納法和演繹法。3.心理學思想開始成為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的理論基礎之一。盡管這時的心理學思想還局限于經驗論、聯想論和感覺論等主要形式,在方法上片面地以力學規(guī)律來解釋心理現象,但它畢竟將教育研究方法論朝科學化的方向推進了一大步。4.反對權威專斷,主張教育要適應自然,并從自然科學中移植“實驗方法”。裴斯泰洛齊創(chuàng)辦的“新莊孤兒院”,進行初等教育新方法的實驗研究;梅依曼、拉伊創(chuàng)立“實驗教育學”,首先把心理實驗的方法直接應用于教育研究中。(三)形成獨立學科時期20世紀初

13、至20世紀50年代,構成教育研究方法體系的大部分方法是從其它學科移植而來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論中的兩個基本派別進步派與傳統(tǒng)派、實證的與思辨的、實用的與理論的進一步分道揚鑣,各自的發(fā)展研究為方法論的發(fā)展開拓了新領域;受西方哲學非理性主義、唯科學主義思潮及實用主義教育哲學影響;教育科學領域內分科的學科研究方法也同時取得顯著進展;教育研究方法的發(fā)展還受到馬克思主義辨證唯物論的和心理學及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發(fā)展兩個方面因素的直接影響20世紀初,不僅在一些國家的大學開設了教育研究方法課,而且相繼出現了一批教育研究方法的專著。1、1909年,芝加哥大學開設“教育入門”與“教學法”,以實際問題為材料,以研究方法為

14、內容。2、1917年,古特(Juld)出版教育之科學的研究一書。3、古德( Good)的教育研究法、科斯(Koos)的教育問卷法、麥克爾(Mecall)的教育實驗法、懷特(Whituty)的教育研究的方法。(四)現代教育與現代教育研究方法論的變革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方科學哲學出現了一個新的發(fā)展趨勢,主要表現在沖破了對科學理論的靜態(tài)的邏輯分析,把對方法論的研究同科學發(fā)展的歷史聯系起來。特點1.對自然和社會的研究越來越廣泛、深入,使科學研究中直觀性的程度減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高,產生了邏輯思維方法高度發(fā)展的必要性。2.不同學科的相互滲透。3.科學研究課題的復雜性、綜合性在日益增強,隨之而來的科學

15、研究手段日益復雜、精密,科學研究日益成為集體的、綜合的事業(yè)。4.教育研究方法出現了融合。以培根和笛卡爾理論為基礎,形成了教育學研究的兩種路徑:1.赫爾巴特:以概念思辨為主要研究方法2.梅伊曼和拉伊:以實驗為主要研究方法二、我國教育研究的現狀及問題特征:重經驗描述,缺乏理論概括重先王之道,遵循歷史傳統(tǒng)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脫節(jié)思維方式整齊劃一、整體直觀;2.現狀研究的主體在不斷地擴大;研究的范疇在不斷拓展;研究的問題意識增強;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問題:重思辨、輕實踐、少實驗在進行教育研究時,往往采取直線式、絕對化、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常常出現要么全盤肯定,要么全盤否定,在糾正某一種片面時又出現另

16、一種片面的情況對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缺乏理論的概括總結對國外教育理論及學派觀點鑒別、反思不足,往往走向兩個極端?;蛘咭蜓嘏f,一概排斥,或者不加分析,全盤照搬。教育研究方法中有不少方法是從其它學科移植而來的,所以缺乏自身的規(guī)范和標準,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相對薄弱。有些研究人員把實證方法推崇到極端三、教育研究的趨勢自然化、生態(tài)化綜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變量實驗設計)多文化現代化第三節(jié) 教育研究的一般過程一、教育研究的基本階段教育研究的進行主要分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評階段。1準備階段:解決“研究什么” 和“怎樣研究”的問題,要完成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即選擇研究課題、設計研究方案、制訂

17、研究計劃。 2實施階段: 解決“具體研究”的問題 。實施階段要完成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即探明科學事實、形成科學結論、表述科研成果。3總評階段 是研究的最后階段,要對教育研究進行總結、評價,并對教育研究成果進行推廣。因此,總評階段要完成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即總結研究工作、評價研究工作、推廣研究成果。二、教育研究的步驟選題階段查閱文獻階段研究設計階段搜集資料階段整理與分析資料階段撰寫研究報告階段總結與評價階段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歷史法作品分析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校本研究法理論研究法第四節(jié) 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說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含義及特點(一)方法在中國古代:量度方形的方法稱之為方法,量度

18、圓形的方法稱之為圓法,后來合稱方法。在西方,希臘的“方法”是從“沿著”、“道路”演化而來的,其意思是沿著正確的道路運動,后來逐步演化稱為“研究自然界、社會現象和精神現象的方式、手段”。可見,“方法”在其一開始,就是一種規(guī)范,是用來規(guī)范人的活動的。方法是作為一般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研究問題的一般程序和準則。(二)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種途徑,有組織、有計劃地、系統(tǒng)地進行教育研究和構建教育理論的方式,是以教育現象為對象、以科學方法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獲得教育科學規(guī)律性知識為目標的一整套系統(tǒng)研究過程(三)教育研究方法的特點帶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整體性;研究的周期很長;針對性、實踐

19、性很強;研究參與主體廣泛二、教育研究方法的類型理論方法(歸納、演繹、類比;分類、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實證方法(觀察、問卷、訪談、測量);實驗研究方法(前實驗、真實驗、準實驗);歷史研究方法(文獻法、內容分析法)11醉翁亭記 1反復朗讀并背誦課文,培養(yǎng)文言語感。2結合注釋疏通文義,了解文本內容,掌握文本寫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藝術特色,理解虛詞在文中的作用。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導入新課范仲淹因參與改革被貶,于慶歷六年寫下岳陽樓記,寄托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實際上,這次改革,受到貶謫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還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

20、大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他于慶歷五年被貶謫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間,歐陽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遜于岳陽樓記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教學提示】結合前文教學,有利于學生把握本文寫作背景,進而加深學生對作品含義的理解。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認識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因此他又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

21、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關于“醉翁”與“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笨驮唬骸笆菫槲逡粻?,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豈不為六一乎?”寫作背景: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內心抑郁,但還能發(fā)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醉翁亭記就是在這個時期寫就的。目標導學二:朗讀文章,通文順字1初讀文章,結合工具書梳理文章

22、字詞。2朗讀文章,劃分文章節(jié)奏,標出節(jié)奏劃分有疑難的語句。節(jié)奏劃分示例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節(jié)奏劃分思考“山行/六七里”為什么不能劃分為“山/行六七里”?明確:“山行”意指“沿著山路走”,“山行”是個狀中短語,不能將其割裂?!巴?蔚然而深秀者”為什么不能劃分

23、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確:“蔚然而深秀”是兩個并列的詞,不宜割裂,“望之”是總起詞語,故應從其后斷句?!窘虒W提示】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劃分朗讀節(jié)奏,在劃分節(jié)奏的過程中感知文意。對于部分結構復雜的句子,教師可做適當的講解引導。目標導學三:結合注釋,翻譯訓練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行疏通文義,并畫出不解之處?!窘虒W提示】節(jié)奏劃分與明確文意相輔相成,若能以節(jié)奏劃分引導學生明確文意最好;若學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讀文意后把握節(jié)奏劃分。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組內互助解疑,并嘗試用“直譯”與“意譯”兩種方法譯讀文章。3教師選擇疑難句或值得翻譯的句子,請學生用兩種翻譯方法進行翻譯。翻譯示例:若夫

24、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直譯法:那太陽一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是山間早晚的景色。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泉水淺了,石底露出水面,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譯法:太陽升起,山林里霧氣開始消散,煙云聚攏,山谷又開始顯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變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綻開并散發(fā)出陣陣幽香,夏日佳樹繁茂并形成一片濃蔭,秋天風高氣爽,霜色潔白,冬日水

25、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學提示】翻譯有直譯與意譯兩種方式,直譯鍛煉學生用語的準確性,但可能會降低譯文的美感;意譯可加強譯文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興趣,但可能會降低譯文的準確性。因此,需兩種翻譯方式都做必要引導。全文直譯內容見我的積累本。目標導學四:解讀文段,把握文本內容1賞析第一段,說說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明確:首先以“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領起,將滁州的地理環(huán)境一筆勾出,點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縱觀滁州全貌,鳥瞰群山環(huán)抱之景。接著作者將“鏡頭”全景移向局部,先寫“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諸峰之中,視野集中到

26、最佳處。再寫瑯琊山“蔚然而深秀”,點山“秀”,照應上文的“美”。又寫釀泉,其名字透出了泉與酒的關系,好泉釀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來。作者利用空間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2第二段主要寫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聯系?明確: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寫出了其中的“樂亦無窮”。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樂”的具體化。3第三段同樣是寫“樂”,但卻是寫的游人之樂,作者是如何寫游人之樂的?明確:“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洌,美味

27、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如此勾畫了游人之樂。4作者為什么要在第三段寫游人之樂?明確:寫滁人之游,描繪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樂圖。游樂場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層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樂中酒酣而醉,此醉是為山水之樂而醉,更是為能與百姓同樂而醉。體現太守與百姓關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這樣的樂。5第四段主要寫了什么?明確: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目標導學五:深入解讀,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個“樂”字貫穿全篇,卻有兩個句子別出深意,不單單是在寫樂,而是另有所指,表達出另外一種情緒,請你找出這兩個句子,說說這種情緒是什么。明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這種情緒是作者遭貶謫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懷,只含蓄地說:“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贝司渑c醉翁亭的名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前后呼應,并與“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