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屆高三語文復(fù)習:古代詩歌鑒賞---比較鑒賞課件(曾都一中++2014-12-10)(29張)_第1頁
2015屆高三語文復(fù)習:古代詩歌鑒賞---比較鑒賞課件(曾都一中++2014-12-10)(29張)_第2頁
2015屆高三語文復(fù)習:古代詩歌鑒賞---比較鑒賞課件(曾都一中++2014-12-10)(29張)_第3頁
2015屆高三語文復(fù)習:古代詩歌鑒賞---比較鑒賞課件(曾都一中++2014-12-10)(29張)_第4頁
2015屆高三語文復(fù)習:古代詩歌鑒賞---比較鑒賞課件(曾都一中++2014-12-10)(29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古代詩歌鑒賞- 比較鑒賞2014-2015高三語文復(fù)習曾都一中 2014-12-101.掌握比較鑒賞的基本方法、答題思路和答題規(guī)范; 2.在比較中培養(yǎng)詩歌鑒賞能力 。學習目標考情說明: 詩歌比較鑒賞是近幾年高考詩歌鑒賞考查的熱點。 2014年18套高考題有5套考的是比較鑒賞。 2006年湖北卷考過,后來一直未考。因此,詩歌比較鑒賞應(yīng)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丹陽送韋參軍-嚴維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別-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咀ⅰ盔P城:京城。問題: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

2、各有什么寓意?請作簡要說明。試題引路:(06湖北卷)問題: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請作簡要說明。 答:前詩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后詩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fā)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丹陽送韋參軍-嚴維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別-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比較鑒賞的基本原則 整體把握,尋同求異,辨同析異。比較鑒賞的方法: 求“同”關(guān)鍵詞;求“異”關(guān)鍵詞比較思想情感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體味情感。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 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cè)

3、出岸沙楓半死, 系船應(yīng)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jié)合詩的具體內(nèi)容簡要賞析。(4分)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方法:整體把握,尋同求異。答案: “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diào)。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體味情感。 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等,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步驟一:總述觀點。步驟二:

4、歸納意象,品味意境。步驟三:體味情感1、求“同”關(guān)鍵詞: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等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題(7分) 夜游宮 記夢寄師伯渾 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guān)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師伯渾,陸游的友人。、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3分)相同點:不同點: 方法:整體把握,辨同析異。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 比較情感異同 答案:答案:詞句和詩句都

5、表現(xiàn)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yè)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 詞句抒發(fā)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 “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1、求“同”關(guān)鍵詞:2、存“異”關(guān)鍵詞:自許;鬢雖殘、衰鬢斑誰知、心未死;空、衰、斑比較表達技巧方法:分清類別,解析詩句,明確效果。原則:整體把握,尋同求異,辨同析異。福建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1)

6、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答案:“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步驟一:總述觀點。 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 “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穎。步驟二:解析詩句。步驟三:對比總結(jié)。課堂練習:(新課標卷II)(11分)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曾為

7、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宿漁家 宋郭震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注 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1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運用虛實相生的方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情。首聯(lián)寫“實”,寫自己“等閑揮袂”“別家”“客天涯”的豪邁和瀟灑;頷聯(lián)寫“虛”,虛寫自己的“燈前一覺”所做的夢。這“夢”是“江南夢”,即思家夢。詩人將離家的苦悶轉(zhuǎn)入到夢境,以此寄寓自己現(xiàn)實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襯自

8、己的“惆悵”和孤獨,“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詩人的感傷表露無遺。2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6分) 【答案】雖然兩詩都寫到“燈前”,但是,兩處“燈前”所表達的詩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韋詩的 “燈前”透露出詩人的孤獨與無奈。郭詩的“燈前笑說”描寫了漁人待客的熱情,主客之間無拘無術(shù)、愉快交談的生活情象,從而引出了下文漁人笑說的內(nèi)容,用平易樸素的語言表達出艱辛人生中的詩意美。(浙江卷)(7分)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唐)李端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三峽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咀ⅰ可嫌星鄺髁郑撼o招魂中有“湛湛

9、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1這兩首詩都以_來寫愁。(2分)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5分) 1.答案:猿聲 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點明了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嘆抒情;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愁”,愁在人心。(江蘇卷)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韋應(yīng)物九日驅(qū)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訪隱者不遇成二絕(其二)李商隱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滄江白石漁樵路,日暮歸來雨滿衣。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過程。(3分)【答案】乘興而往悵惘不遇欣賞嘆慕2.第二首詩中從哪些地方可看出“隱者”的身份

10、?請簡要概括。(3分)【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與漁樵為伍;居室簡陋。3.請分別賞析兩詩結(jié)句的表達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詩的結(jié)句,友人的家門前寒風陣陣,正對家門的山滿覆白雪,從觸覺、視覺的角度寫出了友人住處清冷的環(huán)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詩風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潔的品性;第二首詩的結(jié)句,傍晚回來,山雨打濕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虛寫)友人整天與山為伍、與自然相融的隱逸情趣,(或者從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達作者對友人隱逸生活的羨慕之情。(天津卷)8分)暮春 宋黃庚芳事闌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綿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guī)。暮春山間【宋黃公度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桃花落處

11、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1.暮春詩,春之“暮”體現(xiàn)在何處?(2分) 答:體現(xiàn)在三月花凋謝,柳絮飄飛,東風吹和子規(guī)啼叫上。 答:側(cè)面描寫,桃花落處無人看見,洗手時聞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動靜結(jié)合。2.暮春山間一詩是怎樣描寫桃花的?2分)3.兩首詩都寫了暮春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答:暮春通過寫落花、柳綿、斜陽、子規(guī)等暮春意象,表達了傷春之愁、流年之嘆;暮春山間寫作者緩步春山所見,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的閑適之情。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寒菊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1)這兩首詩在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處?(寫出兩點即可,4分)(1)兩首詩在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何相似之處?(答兩點即可,4分) 答:都是托物言志詩,借寫花來表現(xiàn)自已的精神追求都不直書其物,詩中對寫作對象的稱謂,前者寫梅不用“梅”字,后者寫菊不用“菊”字。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練書法洗筆,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典故。 (2)鄭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中,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為傳神?請簡述理由。 (4分) 答:“抱”。它形象傳神地表現(xiàn)了菊花堅守節(jié)操,至死不變的高貴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