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測設計》(ISBN 978-7-114-08987-9)課件_第1頁
《公路勘測設計》(ISBN 978-7-114-08987-9)課件_第2頁
《公路勘測設計》(ISBN 978-7-114-08987-9)課件_第3頁
《公路勘測設計》(ISBN 978-7-114-08987-9)課件_第4頁
《公路勘測設計》(ISBN 978-7-114-08987-9)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元二 平面設計1、熟悉平面線形基本要素,掌握直線、圓曲線、緩 和曲線的設計要點;2、合理應用公路圓曲線最小半徑、緩和曲線最小長 度;3、掌握平曲線主點樁號的計算方法;4、熟知平曲線超高、加寬的設置條件以及計算方 法;5、掌握視距種類及標準;6、掌握中樁坐標的計算方法;7、掌握公路平面線形設計成果編制方法。學習目標一、概述 公路是一條由平面、縱斷面、橫斷面組成的三維空間帶狀構造物。路線的平面(1)汽車行駛軌跡 公路是供汽車行駛的,在路線的平面設計中,主要考察汽車的行駛軌跡。只有當平面線形與這個軌跡相符合或相接近時,才能保證行車的順暢、舒適和安全。(2)平面線形要素 平面線形要素是由直線、圓曲線

2、和緩和曲線構成的,通常稱之為“平面線形三要素”。直線是曲率為零的線形;圓曲線是曲率為常數(shù)的線形;緩和曲線是曲率逐漸變化的線形,三要素是公路平面線形最基本的組成。 1、平面線形設計的基本要求一、概述二、直線1、直線的特點(1)直線以最短的距離連接兩個目的地,具有路線短捷、縮短里程和行車方向明確的特點。(2)直線具有視距良好、行車快速、易于排水的特點。(3)直線線形簡單,易于測設。(4)過長的直線,線形呆板單調(diào),易使駕駛員產(chǎn)生 疲勞。2、直線的最大長度和最小長度(1)直線的最大長度 直線的最大長度,在城鎮(zhèn)及附近或其他景色變化的地點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單調(diào)的地點最好控制在20V以內(nèi)。(2)

3、直線的最小長度 1)同向曲線間直線的最小長度 同向曲線是指兩個轉(zhuǎn)向相同的相鄰曲線間以直線連接形成的平面線形。當設計速度60km/h時,同向圓曲線間的最小長度(以m計)以不小于設計速度(以km/h計)的6倍為宜。 2)反向曲線間直線的最小長度 反向曲線是指兩個轉(zhuǎn)向相反的相鄰曲線間連以直線所形成的平面線形。規(guī)定:當設計速度60km/h時,反向圓曲線間直線最小長度(以m計)以不小于設計速度(以km/h計)的2倍為宜。二、直線3、直線的運用 在運用直線線形并決定其長度時,原則是宜直則直、宜曲則曲。在下述路段上可采用直線:(1)路線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區(qū)或山間的寬闊河谷地帶。(2)市鎮(zhèn)及其近郊

4、,或規(guī)劃方正的農(nóng)耕區(qū)等以直線為主體的地區(qū)。(3)長大橋梁、隧道等構造物路段。(4)為爭取較好的行車和通視條件的平面交叉前后。(5)雙車道公路提供超車的路段。二、直線三、 圓曲線1、概述 圓曲線是公路平面 設計中最常用的線形之,各級公路不論轉(zhuǎn)角大小,在轉(zhuǎn)折處均應設置平曲線,而圓曲線是平曲線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圓曲線的幾何要素R圓曲線半徑,m圓曲線的幾何要素圓曲線的幾何要素為:切線長: 曲線長: 外距: 切曲差:J=2T-L 式中:T切線長,m; L曲線長,m; E外距,m; J切曲差(或校正值),m; 轉(zhuǎn)角,()。三、圓曲線2、圓曲線半徑的計算公式及其影響因素 汽車在曲線上行駛受到離心力的影響,離

5、心力的產(chǎn)生會使汽車產(chǎn)生滑移和傾覆。(1)公式 三、圓曲線式中:R圓曲線半徑(m); V行駛速度(km/h); 橫向力系數(shù); i路拱橫向坡度(%)。(2)、關于橫向力系數(shù) 橫向力系數(shù)是汽車單位重力下橫向力的大小,圓曲線半徑越大,橫向力系數(shù)就越小,汽車就越穩(wěn)定。標準規(guī)定了圓曲線極限最小半徑、一般最小半徑和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 橫向力的存在對行車產(chǎn)生種種不利影響,越大越不利,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危及行車安全 2)增加駕駛操縱的困難 3)增加燃料消耗和輪胎磨損 4)行旅不舒適三、圓曲線(3)最大超高值 規(guī)定:一般地區(qū)的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為8%或10%;二、三、四級公路為8%,積雪冰凍地區(qū)的各級公

6、路均為6%。2、圓曲線最小半徑的計算 我國標準根據(jù)各級公路的不同要求,規(guī)定了圓曲線最小半徑有三類,分別為極限最小半徑、一般最小半徑和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三、圓曲線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極限最小半徑(m)650400250125603015一般最小半徑(m)10007004002001006530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m)i2%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i2%7500525033501900700450200各級公路圓曲線最小半徑三、 圓曲線(1)極限最小半徑 極限最小半徑是指為保證車輛按設計速度安全行駛所規(guī)定的圓曲線半徑最小值,是路線設計的極

7、限值。(2)一般最小半徑 一般最小半徑是指各級公路對按設計速度行駛的車輛能保證其安全、舒適的最小圓曲線半徑。(3)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 當圓曲線半徑較大時,離心力的影響較小,路面摩阻力可保證汽車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這時可不設超高,設置與直線段上相同的雙向橫坡路拱形式。三、圓曲線3、圓曲線的特點及半徑的選用(1)圓曲線的特點 1)圓曲線上任意點的曲率半徑R=常數(shù),曲率1/R=常數(shù); 2)圓曲線上任意一點都在不斷地改變著方向,由不同半徑的多個圓曲線組合而成的復曲線,對地形、地物和環(huán)境有更強的適應能力; 3)汽車在圓曲線上行駛要受到離心力的作用,圓曲線半徑越小、行駛速度越高,行車就越危險; 4)汽車在圓曲

8、線上轉(zhuǎn)彎時各輪跡半徑不同,比在直線上行駛多占用路面寬度; 5)汽車在小半徑的圓曲線內(nèi)側(cè)行駛時,視距條件較差,視線會受到路塹邊坡或其他障礙物的阻擋,易發(fā)生行車事故。 三、圓曲線(2)圓曲線半徑的選用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選用圓曲線半徑時,應與設計速度相適應,并盡可能選用較大的圓曲線半徑;2)在地形、地物等條件許可時,優(yōu)先選用大于或等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3)一般情況下宜采用極限最小半徑的4-8倍或超高為2%-4%的圓曲線半徑;4)當?shù)匦螚l件受限制時,應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徑的圓曲線半徑;5)在自然條件特殊困難或受其他條件嚴格限制而不得已時,方可采用極限最小半徑;6)規(guī)范規(guī)定圓曲線最大半徑不宜

9、超過1km。三、圓曲線1、設置緩和曲線的條件和作用 緩和曲線:是設在直線與圓曲線之間或大圓曲線與小圓曲線之間,由較大圓曲線向較小圓曲線過渡的線形,是道路平面線形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曲率均勻變化。(1)設置緩和曲線的條件 當圓曲線半徑小于不設超高最小半徑,公路等級在三級及三級以上時,應在直線和圓曲線之間,設置緩和曲線以滿足曲率半徑逐漸過渡的要求。(2)設置緩和曲線的作用 1)曲率連續(xù)變化,有利于駕駛員操縱方向盤。 2)離心加速度逐漸變化,提高乘客舒適性 3)完成超高和加寬的逐漸過渡,行車更加平穩(wěn)。 4)與圓曲線配合得當,增加線形美觀。 四、緩和曲線四、緩和曲線2、緩和曲線最小長度及參數(shù)

10、(1)緩和曲線的最小長度 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緩和曲線最小長度(m)一般值13012010080504025最小值1008570604030203、回旋線參數(shù)A值 回旋線參數(shù)A值決定了回旋線曲率變化的緩急程度。4、直角坐標及緩和曲線常數(shù)(1)切線角x 緩和曲線的切線角,是指緩和曲線上任一點的切線與該緩和曲線起點的切線所成夾角。 (2)緩和曲線直角坐標如下圖四、 緩和曲線緩和曲線終點的坐標為: 四、緩和曲線其坐標公式為: 式中:x緩和曲線上任意一點的橫坐標; y緩和曲線上任意一點的縱坐標; xh緩和曲線終點處的橫坐標; yh緩和曲線終點處的縱坐標。 其余符號的物理

11、意義同前。(3)緩和曲線常數(shù)四、緩和曲線帶有緩和曲線的平曲線2)設有緩和曲線后切線增長值(外延值)q為:1)設有緩和曲線后圓曲線內(nèi)移距離為p,內(nèi)移后的圓曲線半徑為R。四、 緩和曲線5、有緩和曲線的公路平曲線要素及主點樁號的計算(1)平曲線要素: 平曲線切線長: 四、緩和曲線平曲線中的圓曲線長: 平曲線總長: 外距: 切曲差: 四、緩和曲線(2)主點樁號的計算 帶有緩和曲線的公路平曲線的基本樁號有ZH、HY、QZ、YH、HZ,各點里程樁號的計算方法如下:ZH=JD-Th HY=ZH+Lc YH=HY+L HZ=YH+lC QZ=HZ-L/2 JD=QZ+Dh/2(校核)6、緩和曲線省略條件(1)

12、緩和曲線的省略條件 1)四級公路無論圓曲線半徑的大小可不考慮設置 緩和曲線。 2)在直線和圓曲線間當圓曲線半徑大于或等于規(guī) 定“不設超高最小半徑”時,緩和曲線無條件省略。 3)半徑不同的圓曲線徑相連接處,當小圓半徑大 于不設超高最小半徑時可以省略緩和曲線。四、緩和曲線五、平曲線超高 當圓曲線半徑小于不設超高最小半徑時,公路平曲線是由圓曲線與緩和曲線構成的,在圓曲線上必須設置全超高,從直線到圓曲線上的全超高是在緩和曲線上過渡完成的。1、平曲線上設置超高的原因及條件 為了減小汽車在曲線段上行駛時所產(chǎn)生的離心力,在該路段橫斷面上設置的外側(cè)高于內(nèi)側(cè)的單向橫坡,稱之于超高。五、平曲線超高2、圓曲線上全超

13、高橫坡度的確定(1)圓曲線上全超高橫坡度的確定 在圓曲線段由于半徑不變,故超高橫坡度從圓曲線起點至圓曲線終點是一個不變的定值,成為全超高。(2)圓曲線上的超高橫坡度的最大值標準限制了各級公路圓曲線最大全超高值。五、平曲線超高(3)圓曲線上的超高橫坡度的最小值 各級公路圓曲線部分的最小超高橫坡度應是該級公路直線部分的路拱橫坡度。 超高及超高緩和段 五、平曲線超高各級公路圓曲線最大超高值 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一般地區(qū)(%)8或108積雪冰凍地區(qū)(%)6注: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正常情況下采用8%; 交通組成中小客車比例高時可采用8%。五、平曲線超高3、設置超高的一般規(guī)

14、定和要求(1)一般地區(qū)的圓曲線最大超高值宜采用8%。(2)超高橫坡度的大小按公路等級、圓曲線半徑大小及公路所處的環(huán)境、自然條件、路面類型、車輛組成等因素合理確定。(3)各級公路圓曲線部分最小超高應與該公路支線部分的正常路拱橫坡度一致,以利于排水。(4)分道行駛的多車道公路位于縱坡較大的路段、其上、下坡的運行速度會有明顯的差異,故可采用不同的超高值。五、平曲線超高4、超高緩和段(1)超高緩和段設置條件和原因 平面圓曲線部分,當半徑小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時必須設置超高。(2)超高緩和段形式 從直線上的雙向路拱橫坡過渡到圓曲線上具有超高單向橫坡度,要有一個逐漸變化的區(qū)段,這一變化段稱為超高緩和段。超

15、高緩和段的過渡形式,根據(jù)不同的旋轉(zhuǎn)基線有兩種情況(無中間帶和有中間帶公路)六種形式。 無中間分隔帶公路的超高 五、平曲線超高 有中間分隔帶公路的超高五、平曲線超高五、平曲線超高 三種超高過渡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中間帶寬度較窄時可采用繞中央分隔帶的中心線旋轉(zhuǎn);各種中間帶寬度都可以采用繞中央分隔帶的兩側(cè)邊緣旋轉(zhuǎn);對于車道數(shù)大于4條的公路可采用繞各自行車道中心線旋轉(zhuǎn);對于分離式斷面的公路由于上、下行車道是各自獨立的,其超高的設置及其過渡可按兩條無分隔帶的公路分別予以處理。五、平曲線超高(3)超高緩和段長度 超高緩和段長度的確定一般以“超高漸變率”來控制。超高漸變率,是指在超高緩和段上由于彎道外側(cè)路基抬高

16、,使外側(cè)路緣縱坡較原來設計縱坡增加的附加縱坡,超高漸變率的取值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式中:Lc超高緩和段長度,m; B旋轉(zhuǎn)軸至行車道外側(cè)邊緣的寬度,m; i超高旋轉(zhuǎn)軸外側(cè)的最大超高橫坡度與原路拱橫坡 度的代數(shù)差; P超高漸變率,m/m;五、平曲線超高4、橫斷面超高值計算 路基設計高程是指路基斷面上某一位置相對于水平面基準點的相對高度。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設計高程一般指中央分隔帶的外側(cè)邊緣高程,二、三、四級公路一般指未超高加寬之前的路肩邊緣高程。 改建公路的設計高程,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規(guī)定辦理,也可按行車道中線高程或公路中心線高程辦理。 當圓曲線半徑小于不設超高最小半徑時,圓曲線應按規(guī)范要求設置全超高

17、,在直線和圓曲線相連接處應設置超高緩和段。六、平曲線加寬1、平曲線上設置加寬的原因和條件 汽車在曲線上行駛時需要比在直線上行車更寬的路面以利安全,這種適當拓寬的路面形式即稱為平曲線加寬。 確定全加寬值的因素主要包括:會車時兩輛汽車之間的距離;汽車與路面邊緣之間的間距;圓曲線的半徑、車型、行車速度。六、平曲線加寬(1)圓曲線上設置加寬的原因 1)汽車在曲線上行駛時,在車道內(nèi)側(cè)需要更寬一些的行車道以供后軸內(nèi)側(cè)車輪的行駛軌跡要求,所以需要加寬曲線上的行車道; 2)汽車在曲線上行駛時,前軸中心的軌跡并不完全符合理論軌跡而是有較大的擺幅,所以也需要加寬曲線上的行車道,以利于安全。(2)圓曲線上設置加寬的

18、條件 我國標準規(guī)定,當平曲線半徑小于或等于250m時,應在平曲線內(nèi)側(cè)設置加寬。六、平曲線加寬1)加寬值的計算 式中:BJ圓曲線上路面的全加寬值,m d汽車后軸至前保險杠的距離,m R圓曲線的半徑,m V設計速度,Km/h,按會車時的車速度計,一般取 V=40 Km/h。六、平曲線加寬2)半掛車加寬值計算 式中:d1牽引車后軸至保險杠前緣的距離,m; d2牽引車后軸至拖車后軸的距離,m; 其余符號意義同前。六、平曲線加寬(3)加寬的規(guī)定和要求1)標準規(guī)定,當R250m時,應設置加寬。2)四級公路和設計速度為30Km/h的三級公路采用第一類加寬;其余各級公路采用第三類加寬值。對不經(jīng)常通行集裝箱運輸

19、半掛車的公路,可采用第二類加寬值。3)圓曲線的加寬應設置在圓曲線的內(nèi)側(cè),當路面加寬時路基一般也同時加寬。4)分道行駛的公路,當圓曲線半徑較小時,其內(nèi)側(cè)的加寬值應大于外側(cè)車道的加寬值。六、平曲線加寬2、加寬緩和段 當圓曲線設置全加寬時而直線段不加寬,為了使路面由直線段正常寬度斷面過渡到圓曲線段全加寬斷面,需要在直線和圓曲線之間設置加寬緩和段。在加寬緩和段上,路面寬度應逐漸變化。加寬過渡段設置應根據(jù)公路性質(zhì)和等級可采用不同的方法。(1)加寬緩和段形式1)比例過渡 二、三、四級公路的加寬緩和段的設置,應采用在相應的緩和曲線或超高、加寬緩和段全場范圍內(nèi)按長度成比例增加的方法。式中:Bjx加寬緩和段上任

20、意斷面加寬值,m; X任意斷面距加寬緩和段起點的距離,m; Bj圓曲線上全加寬值,m; Lj加寬緩和段全長,可取緩和曲線長為加寬緩和段長度; 六、平曲線加寬其任意斷面加寬值為:六、平曲線加寬(2)加寬緩和段長度 1)對于設置有緩和曲線的平曲線,加寬緩和段應采用 緩和曲線相同的長度。 2)對于不設緩和曲線的平曲線,但設置有超高緩和段 的平曲線,可采用于超高緩和段相同的長度。 3)對于不設緩和曲線的平曲線,又不設置超高緩和段 的平曲線時,其加寬和段長度應按漸變率為1:15 且長度不小于10 m 的要求設置。 四級公路加寬過渡段應設在緊接圓曲線起點或終點的直線上。受地形條件或其他特殊情況限制時,允許

21、將加寬過渡段的一部分插入圓曲線,但插入圓曲線內(nèi)的長度不得超過加寬過渡段長度的一半。七、平曲線長度1、公路平曲線長度 平曲線包括圓曲線和緩和曲線,當平曲線不設緩和曲線只有圓曲線時,超高緩和段或加寬緩和段不計入平曲線內(nèi)。因此,公路平曲線長度包括圓曲線長度及緩和曲線長度。2、公路平曲線最小長度 公路平曲線長度的取值,應從三個方面考慮:(1)從設置緩和曲線的長度考慮,平曲線長度至少要能設置兩條緩和曲線,以滿足公路線形的要求;(2)平曲線長度過短,從滿足駕駛員及心理考慮,駕駛員在高速行駛時,會認為該彎道的曲線長度及曲線半徑比實際要小,從而降低了行車速度,或不想降速時,勢必采用增大行車轉(zhuǎn)彎半徑而侵入其他車

22、道,造成車禍。所以,平曲線長度的取值應由以上因素確定。七、平曲線長度(1)各級公路最小平曲線長度 標準規(guī)定的各級公路平曲線最小長度如下表所示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 路設計速度(Km/h)1201008010080608060403020平曲線最小長度(m)200170140170140100140100705040 各級公路平曲線最小長度七、平曲線長度(2)小偏角平曲線最小長度的取值 當路線轉(zhuǎn)角偏角較小時,駕駛員行車特別是高速行車時,一般會把平曲線長度看成比實際的小,對公路產(chǎn)生急轉(zhuǎn)彎的錯覺,而這種錯覺在偏角越小時就越明顯。因此,盡量避免使用偏角小于7的曲線。所以,規(guī)范規(guī)

23、定,當路線轉(zhuǎn)角等于或小于7時,應設置較長的平曲線,其長度應大于表b規(guī)定的“一般值”。但如受地形及其他特殊情況限制時,可減小至表中的“低限值”。七、平曲線長度公路轉(zhuǎn)角等于或小于7時的平曲線長度 注:表中的為路線的轉(zhuǎn)角值(),當2時, 取=2八、中樁坐標的計算 中樁的坐標即“逐樁坐標”,是指各樁在測量坐標系中的坐標。測量人員利用軟件或中樁坐標公式先計算好公路中樁的坐標數(shù)據(jù),再到現(xiàn)場進行實地放樣。1)方位角的確定方位角:Ai= y0,x0(第一象限) Ai=180 y0,x0(第二象限) Ai=180+ y0,x0(第三象限) Ai=360- y0,x0(第四象限)八、中樁坐標的計算1、中樁坐標計算

24、(1)計算導線點的坐標八、中樁坐標的計算 2)坐標計算 Xi+1=Xi+DcosAi Yi+1=Yi+DsinAi 式中D為兩導線點間的 水平距離 (2)計算中樁坐標 1)未設緩和曲線的單 圓曲線坐標計算八、中樁坐標的計算圓曲線起、終點坐標計算 交點前后直線邊的方位角分別為Ai-1、Ai,圓曲線的半徑為R,平曲線切線長為Ti,曲線起、終點的坐標可用下式計算: 圓曲線起點的坐標: XZYi=XJdi-TicosAi-1 YZYi=YJdi-TisinAi-1 圓曲線終點的坐標: XYZi=XJdi+TicosAi YYZi=YJdi+TisinAi八、中樁坐標的計算圓曲線任意點坐標計算 ZY-Q

25、Z段(YZ-QZ段)的坐標計算以曲線起點ZY(曲線終點YZ點)為坐標原點,切線為X軸,法線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 式中:圓曲線上任意點至ZY(YZ)點的弧長。八、中樁坐標的計算ZY-QZ段的各點的坐標: 利用上述公式計算出以ZY為坐標原點圓曲線段內(nèi)各加樁X、Y的值,則ZY-QZ段的各點的坐標為: X=XZyi- XcosAi-1-YsinAi-1 Y=YZyi+ XsinAi-1+YcosAi-1八、中樁坐標的計算QZ-YZ段的各點的坐標: 利用上述公式計算出以YZ為坐標原點圓曲線段內(nèi)各加樁X、Y的值,則QZYZ段的各點的坐標為:X=XYZi- XcosAi-1-YsinAi-1Y=YYzi

26、- XsinAi-1+YcosAi-1式中:路線轉(zhuǎn)向,右轉(zhuǎn)角時=1,左轉(zhuǎn)角時 =-1,以下各式同。八、中樁坐標的計算(2)設緩和曲線的單圓曲線坐標計算 曲線起、終點坐標計算 JDi的坐標為(XJDi,YJDi),交點前后直線邊的方位角分別為Ai-1、Ai,圓曲線的半徑 為R,緩和曲線長度Lc,平曲線切線長 為THi,曲線起、終點的坐標可用下式計算:中樁坐標計算示意圖八、中樁坐標的計算八、中樁坐標的計算曲線起點坐標:XZHi=XJdi-THicosAi-1YZHi=YJdi-THisinAi-1曲線終點坐標:XHZi=XJdi+THicosAiYHZi=YJdi+THisinAi八、中樁坐標的計

27、算曲線任意點坐標計算 ZH-QZ段的坐標計算以曲線起點ZH為坐標原點,切線為X軸,法線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 系。緩和曲線段X、Y:八、中樁坐標的計算圓曲線段X、Y: 利用上述公式計算出緩和段內(nèi)各加樁和圓曲線段內(nèi)各加樁X、Y的值,則ZHQZ段的各點的坐標為: X=XZhi+ XcosAi-1- YsinAi-1Y=YZhi+ XsinAi-1+Ycos Ai-1八、中樁坐標的計算QZHZ段的坐標計算: 以曲線終點HZ為坐標原點切線為X,法線為Y建立直角坐標系,利用公式可以計算出緩和曲線和圓曲線段內(nèi)各點的X、Y的坐標,則QZHZ段的各點的坐標為:X=XHzi-XcosAi- YsinAiY=YHz

28、i-XsinAi+Ycos Ai九、行車視距1、視距的種類 為了保證行車安全,駕駛員應能看到前方一定距離內(nèi)的公路路面,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障礙物或?qū)ο騺碥?,使汽車在一定的車速下及時制動或繞過,汽車在這段時間內(nèi)沿路面所行駛的最短距離稱為行車視距。視距可以分為停車視距、會車視距、錯車視距、超車視距。九、行車視距(1)停車視距:汽車行駛時,自駕駛員看到障礙物時起,至在障礙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離。(2)會車視距:在同一車道上兩對向汽車相遇,從互相發(fā)現(xiàn)起,至同時采取制動措施使兩車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離。(3)錯車視距:在沒有明確劃分車道線的雙車道公路上,兩對向行駛的汽車從相遇到采取減速避讓措施安全錯車

29、所需要的最短距離。(4)超車視距:在雙車道公路上,后車超越前車時,從開始駛離原車道之處起,至在與對向來車相遇之前,完成超車安全回到自己的車道,所需要的最短距離。 在上述四種視距中,超車視距最長,需單獨研究;錯車視距最短容易保證;經(jīng)研究分析會車視距約等于停車視距的兩倍,所以停車視距是最基本視距,雙車道公路也應保證足夠長度的超車視距的路段。九、行車視距2、停車視距 停車視距是指駕駛員從發(fā)現(xiàn)障礙物起,至在障礙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離。停車視距可分解為反應距離、制動距離和安全距離三部分。計算停車視距規(guī)定:駕駛員眼高為1.2m,物高為0.1m。對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以及大型車比例高的二級公路、三級

30、公路的下坡路段,應采用下坡段貨車停車視距對相關路段進行檢驗。貨車停車視距規(guī)定為眼高2.00m,物高規(guī)定為0.10m。九、行車視距3、超車視距 超車視距的全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加速行駛距離、超車在對向車道行駛的距離、超車完時,超車與對向汽車之間的安全距離S0、超車開始加速到超車完了時對向汽車的行駛距離S3九、行車視距4、各級公路對視距要求 由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采用分向分車道行駛,車輛同向行駛不存在會車問題,主要考慮的停車視距,所以標準規(guī)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滿足停車視距的要求。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停車視距(m)21016011075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停車視距 九、行車視距

31、 二、三、四級公路上、下行車道沒有分開,混合交通嚴重,所以我國標準規(guī)定二、三、四級公路必須保證會車視距。會車視距長度不應小于停車視距兩倍。設計速度(km/h)8060403020停車視距(m)11075403020會車視距(m)220150806040超車視距(m)550350200150100二、三、四級公路停車視距、會車視距與超車視距 九、行車視距 5、視距保證 汽車在直線上行駛時,一般會車視距、停車視距和超車視距是容易保證的。但當汽車在平面彎道上行駛?cè)粲龅絻?nèi)側(cè)有建筑物、樹木、路塹邊坡等,均可能阻礙視線。這種處于隱蔽地段的彎道我們將它稱謂“暗彎”,凡屬于“暗彎”都應該進行視距檢查,若不能保

32、證該級公路的設計視距長度,則應該將阻礙視線的障礙物清除。十、公路平面設計成果1、直線、曲線及轉(zhuǎn)角一覽表 “直線、曲線及轉(zhuǎn)角一覽表”全面反映路線的平面位置和路線平面線形的各項指標,它是公路設計的主要成果之一。完成該表后才能計算“逐樁坐標表”和繪制“路線平面設計圖”。2、逐樁坐標表 高速、一級公路的線形指高程,在測設和放線時需采用坐標法才能保證測設精度。所以平面設計成果必須提供一份“逐樁坐標表”。3、路線平面設計圖 路線平面圖是公路設計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圖全面、清晰地反映公路平面位置和經(jīng)過地區(qū)的地形、地物等,它是平面設計的重要成果之一。自我檢測 一1、為何要限制直線的長度?2、如何確定圓曲線的極限最小半徑、一般最小半徑 及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分別在何情況下使用?3、設置緩和曲線的目的是什么?確定緩和曲線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