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藥劑動力學:第六章 藥物的排泄_第1頁
生物藥劑動力學:第六章 藥物的排泄_第2頁
生物藥劑動力學:第六章 藥物的排泄_第3頁
生物藥劑動力學:第六章 藥物的排泄_第4頁
生物藥劑動力學:第六章 藥物的排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第 六 章 藥 物 排 泄1. 掌握藥物腎排泄的三種機制,影響腎排泄的主要因素、掌握腎小球濾過的特點、掌握腎清除率的意義及對藥物作用的影響2. 熟悉藥物膽汁排泄的過程及特點、熟悉肝腸循環(huán)的概念及對藥物作用的影響3. 了解藥物排泄的其它途徑目的與要求: 一、藥物的腎排泄 二、藥物的膽汁排泄 三、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教學內容:(2學時)幾個要點: 腎臟是藥物排泄的最主要器官 藥物的腎排泄是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和腎小管主動分泌三者綜合作用的結果 膽汁排泄是腎外排泄中最主要的途徑 肝腸循環(huán)可影響藥物的作用 排泄(excretion)是藥物及其代

2、謝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是藥物自體內消除的一種形式。與藥效、藥效維持時間及毒副作用等密切相關。什么是藥物的排泄?1. 藥物排泄途徑多樣:包括腎臟、膽汁、汗腺、唾液腺、乳腺、肺等途徑。2. 排泄的途徑和速度等依據(jù)藥物的種類而異。3. 腎臟是藥物的排泄的主要器官。藥物可以以代謝物或原形從腎臟排泄。藥物排泄的特點:第一節(jié) 藥物的腎臟排泄一、腎小球濾過二、腎小管重吸收三、腎小管主動分泌腎的生理結構及特點腎的位置腎的縱剖模式圖腎的生理結構及特點腎單位及周邊毛細血管結構模式圖腎單位 腎小體 近曲小管 髓袢 遠曲小管 集合管腎小球腎小囊髓袢近曲小管遠曲小管集合管腎的生理結構及特點 藥物的腎排泄是腎小球濾過、腎

3、小管分泌與腎小管重吸收三者的綜合結果。FR 為藥物的重吸收分數(shù)腎排泄率:排泄率 (1 - FR)(濾過率 + 分泌率)一、腎小球濾過 大約心輸出量的20%25%血液進入腎臟。血液由腎小動脈進入腎小球,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極薄,其上分布有很多直徑約610nm的小孔,通透性較高。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總面積超過1.6m2,濾過面積大。 相對分子量小于2000的小分子藥物比較容易濾過,相對分子量大于2萬的蛋白,濾過明顯下降。只有未結合藥物才可以從腎小球濾過 腎小球慮過速度不僅依賴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也取決于腎小球的有效慮過壓。 濾過壓與腎血流和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靜壓力密切相關 菊 粉,分子量5000的水

4、溶性多糖,體內不與血漿蛋白結合,既不被腎小管分泌又不被腎小管重吸收,不代謝也不貯積在腎,無毒,不影響過濾速度,可作為人和動物腎小球濾過率的指標 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大小用腎小球濾過率(GFR)來表示GFR = Uin V /Pin 正常成年男子GFR為125ml/min,婦女大約低10%Pin GFR = Uin V Pin為血漿中菊粉濃度; GFR為腎小球每分鐘濾過血漿容積; V 和Uin分別為每分鐘尿量和尿中菊粉濃度二、腎小管重吸收1、藥物的脂溶性2、尿pH值和藥物的pKa3、尿 量1、藥物的脂溶性2、尿pH值和藥物的pKa 只有介于3和7.5之間的非極性酸,其清除率與尿pH值的變化密切相關

5、介于6與12之間的非極性堿性藥物的重吸收變化較大3、尿 量三、腎小管主動分泌腎小管主動分泌特征:需要載體參與需要能量,可受ATP酶抑制劑二硝基酚抑制由低濃度向高濃度逆濃度梯度轉運存在競爭抑制作用有飽和現(xiàn)象蛋白結合率一般不影響腎小管分泌速度1、有機酸 :有機酸的分泌主要通過陰離子分泌機制進行,可用對氨基馬尿酸為代表,也稱為有機酸分泌機制2、有機堿 :通過陽離子分泌機制進行腎小管分泌機制: 某些兩性電解質的腎小管分泌具有有機酸和有機堿的雙重機制。如:NA、DA、VitB6等腎小管分泌的部分藥物:有機弱酸類 水楊酸、磺胺類、雙香豆素、青霉素G、保泰松、對位氨基水楊酸、呋塞米等有機弱堿類 多巴胺、維生

6、素B1、胰島素、胍乙啶、普魯卡因等四、腎清除率 腎清除率(renal clearance,Clr)定量描述藥物通過腎的排泄效率。是指腎臟在單位時間內能將多少容量血漿中所含的某物質完全清除出去,這個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質的血漿容積就被稱為該物質的血漿清除率。(常用ml/min表示) Clr U V /P第二節(jié) 藥物的膽汁排泄一、膽汁排泄是腎臟外排泄中最主要的途徑。二、維生素A 、 D 、 E 、 B12、性激素、甲狀腺素及其這些物質的代謝物從膽汁排泄非常顯著。一、藥物膽汁排泄的過程與特性 藥物膽汁排泄速率和程度受藥物的理化性質(化學結構、極性、分子量等)和某些生物學因素(動物種屬、性別、年齡、膽汁流

7、量、藥物生物轉化過程等)的影響。 從從膽汁排泄的藥物,應該有一定的極性和化學基團。 分子量在3005000之間,分子量500左右的藥物有較好的膽汁排泄 藥物從膽汁排泄中消除有三種形式,即原形藥物、葡萄糖醛酸結合物和谷胱甘肽結合物。 對原形藥物來說,只有分子中具有羧基、磺酸基或銨離子等極性功能團時才能直接從膽汁排泄。對分子量較小的藥物,形成結合物能夠增加分子量和極性,有利于膽汁排泄。藥物膽汁排泄的形式:藥物膽汁排泄的分類:1、膽汁排泄的被動轉運 2、膽汁排泄的主動分泌1、膽汁排泄的被動轉運 如:甘露醇、蔗糖、菊粉等,排泄量較?。?)通過細胞膜上的小孔擴散,即膜孔擴散,小分子藥物通過此種方式轉運(

8、2)通過細胞膜類脂質部分擴散,油/水分配系數(shù)大和脂溶性高的藥物通過此種方式轉運。2、膽汁排泄的主動分泌 許多藥物或其代謝物在膽汁中的濃度顯著高于血液濃度,他們從膽汁中的排泄屬主動過程 至少存在五種轉運系統(tǒng):有機酸、有機堿、中性化合物、膽酸及膽汁酸鹽和重金屬等 特 點:飽和現(xiàn)象、逆濃度差、競爭性抑制、代謝抑制劑的抑制二、腸肝循環(huán) 腸肝循環(huán)(enterohepatic cycle)是指在膽汁中排泄的藥物或其代謝物在小腸中移動期間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門靜脈,并經(jīng)肝臟重新進入全身循環(huán),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終從尿中排出的現(xiàn)象。 洋地黃毒苷、氨芐青霉素、卡馬西平等第三節(jié) 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一、藥物從乳汁排泄二、藥物從唾液排泄三、藥物從肺排泄四、藥物從汗腺排泄一、藥物從乳汁排泄 藥物的濃度梯度 藥物的脂溶性 血漿與乳汁的pH 藥物分子量的大小 如:紅霉素、安 定、卡馬西平、SIZ二、藥物從唾液排泄 1、藥物主要通過被動擴散方式由血漿向唾液轉運 2、轉運速率與藥物的脂溶性、pKa和蛋白結合率等因素有關。 3、 唾液pH是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