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32章管理城市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指標: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作者: Ryo Kohsaka , Henrique M. Pereira , Thomas Elmqvist , Lena Chan, Raquel Moreno-Pe?aranda , Yukihiro Morimoto , Takashi Inoue, Mari Iwata , Maiko Nishi , Maria da Luz Mathias , Carlos Souto Cruz, Mariana Cabral ,MinnaBrunfeldt , AnniParkkinen , JariNiemel?,Yashada
2、 Kulkarni-Kawli , and Grant Pearsell摘要要想理解一個城市地區(qū)是否正沿著一條可持續(xù)的軌道發(fā)展,在城市景觀中捕獲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趨勢和狀態(tài)代表著其中的重要部分。但是,這個任務也意味著政策制定者和科學家們都面臨著獨特的挑戰(zhàn)一一包括在方法層面上(制定標準、劃定邊界,下定義)以及在制度層面上(將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與社會經濟目標整合起來)的挑戰(zhàn)。在本章中,我 們匯報了來自幾個國家中不同城市的經歷,這些城市都應用并測試了新近開發(fā)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CBD。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對不同城市進行比較或排名,而是為了加深我們對 這些指標背后的科學的理解,并為在不同背
3、景條件下改善CBI做出貢獻。根據在日本 14個城市實施CBI的經驗,以及在里斯本(葡萄牙),赫爾辛基(芬蘭),米拉白恩德(印度)和 埃德蒙頓(加拿大)的經驗,CBI明顯有著一些需要得到解決的局限性:(1)數據的缺乏、制定標準、劃定邊界需要慎重考慮,(2)這些評分展示出了一個挑戰(zhàn),原因是這些城市的生物地理差異或輪廓差異很大。(3)捕獲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數量和范圍有限,而且應包括一個更廣泛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4)城市的社會生態(tài)整合度需要進一步發(fā)展。然而,同樣明顯的是 CBI具有一些獨特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或許是能夠作為將管理者,科學家和其他利益相關 者聚集到一起的工具,共同作用于城市中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
4、系統(tǒng)服務,也能夠作為一種評估不同政策的影響以及城市生物多樣性土地規(guī)劃方案的工具。介紹-指標的歷史環(huán)境指標的發(fā)展可以追溯到 20世紀60年代( 1997 OECD)。在最初階段,環(huán)境指標是與其 他社會和經濟指標分開處理的,但自那時以來,各種框架的設計目的之一就是為簡化包含人為因素的邏輯步驟或因果鏈條中的指標?!癙SR模式”(即“壓力-國家-響應”)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一個最初的模式之一。該框架后來發(fā)展成為DPSIR模式(驅動力,壓力,國家,影響,反應),這已被廣泛使用,原因是它的邏輯結構和政策的相關性很好( Kohsaka 2010)。“千年生態(tài)系統(tǒng)評估”(MA2005)開發(fā)了一個納入了生態(tài)
5、系統(tǒng)服務概念的框架來評估生態(tài)系統(tǒng)變化,從而強調人類福祉,并允許指標在更廣的范圍的使用(Pereira et al. 2005)。在IPBES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政府間平臺)的政府間進程內,有一個新開發(fā)的全面框架來評估生態(tài)系統(tǒng)變化。生物多樣性公約( CBD已經在努力發(fā)起這樣的指標。CBD已經開發(fā)了自己的一套指標,即2010年目標,以評估減少生物多樣性的喪失(Walpole etal.2009 )。由于未能達到 2010年目標,因此 CBD帝約方為2020年設置了新的目標一一愛 知目標(CBCX/2決定),而且這些指標的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GEOBON2011 ; SCBD2011 )。
6、生物多樣性指標需要系統(tǒng)的觀察一一無論是在地面上還是依靠遙感來觀察。而且這些必須能夠被聚集起來,以提供關于全球生物多樣性變化的準確信息。(Pereira and Cooper 2006 )一個全球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正在“地球觀察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小組”的支持下被開發(fā)出來,以提供生物多樣性指標、 科學界、國際公約以及IPBES所需的數據(Scholes et al. 2012 ; Pereira et al. 2013 )。指標最初設計是要從國家跨越到全球范圍,并整合進一個DPSIR框架(Butchart et al. 2010 ; GBO3 2010 ),但該指標一直在反復強調,開發(fā)一組可擴展的
7、、既可以從地方升檔到全球又可以從全球降檔到地方的指標是很有必要的(SCBD 2011 ;UNEP 2011 ) o其他類型的環(huán)保指標,在一些情況下,已經在直轄市和市的規(guī)模上得到設計 (Mori and Christodoulou 2012 )。這些指標有時被表達為生活質量指標 (Chan et al. 2005 );有時,他們是在“地方議程21 (Local Agenda 21 ) ”的背景下開發(fā)出來的,或是與一個一般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指數”相關聯(lián)。(例如,Mori and Christodoulou 2012 ) 這些指數本來可以被分解成單個環(huán)境、社會和經濟的指標,但一般來說卻缺乏生物多樣性與生
8、態(tài)系統(tǒng)服務之間的連接。因此,很明顯在由參與“愛知目標”以及國家以下級政府、城市以及其 他生物多樣性地方當局的“行動計劃”的地方政府新提出的倡議之中,正急需一套為城市空間等級特別設計的指標(而不是為國家或更大地區(qū)設計的指標)。(見CBI 2012 )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CBI)32.2.1CBI的歷史CBI這一想法是在2008年提出的,CBI的開發(fā)是由CBD秘書處領導、與“地方以及國家 級以下生物多樣性行動的全球伙伴關系”、新加坡政府,以及來自學術機構、國際機構、民間團體的伙伴們共同協(xié)作的。2009年的CBI草案有25個指標,分為三個組成部分:(1)城市原生生物多樣性,(2)城市中的生物多樣性提
9、供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和(3)生物多樣性在城市的治理和管理。如此構成的理由是,需要市政府官員和民間團體知道他們城市中的生物 多樣性存在是什么樣的,以及它在提供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如氣候和水的調節(jié))方面的重要性。 治理和管理也被看作是該指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這些是城市加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方式。它為每個指標制訂了一套基于1-4分的測量尺度的定量評分方法。2010年版本所做出的主要改動包括將指標數量從25個簡化為23個,并微調了分數。并修訂了用戶手冊。2010年10月29日,通過在名古屋舉行的COP11中的“X/22決定”,“國家級以下政府、城市以及其他地方生物多樣性當局行動計劃”得到了193個CBD參
10、與人的支持。該計劃包含有讓“地方和國家級以下的有關部門通過利用CBI來支持愛知目標在地方上的執(zhí)行”這一建議,然后第三次技術專家研討會于2011年10月在新加坡舉行。對于那七項需要確定評分范圍的指標,僅取得了 14個城市的數據。因此,參與者一致認為在采用一個適當的統(tǒng)計方法以及 確定評分范圍之前,需要更大的樣本量?,F在CBI已經進行了第三次修訂。(CBI 2012)32.2.2 CBI的結構CBI指標很廣泛(見以下專欄32.1),它們是為滿足三個重要標準而設計的:(1)不僅作為評估生物多樣性的一個全面的工具,而且還是為評估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治理和管理的全面工具;(2)是一個自我評估的工具,因為它不用于
11、城市之間的比較;(3)是一個簡單的,但又科學可信的工具。專欄32.1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指標一覽:.自然區(qū)域的比例.反抗生態(tài)破碎的連接措施或生態(tài)網絡.在集結區(qū)的本地生物多樣性(鳥類物種)4-8.本地物種數量上的改變(4.維管植物,5.鳥類,6.蝴蝶,7.和8.可選).受保護的自然區(qū)比例.外來入侵物種比例11水量的調控氣候調節(jié):碳儲存以及植被的散熱效果- 14.娛樂和教育服務.分配給生物多樣性的預算.年度實施生物多樣性的項目數.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 -存在的當地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計劃 19.機構能力20-21.參與及合作22 - 23.教育與覺悟專欄32.1 (續(xù))CBI目前的23個指標被視為核心指
12、標,而可選或分項指標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開發(fā),并 針對個別城市的具體測定需求。對于每一個指標,CBI手冊(CBI2012)提出了一個0-4分的得分范圍,其中0對應的是表現不佳,4分對應的是表現出色。得分可以合計起來,用于概 括出該城市生物多樣性表現的整體評分。對于一些指標來說,已有專家提出了將測量結果轉化為分數等級的方法, 對于其他的指標,將會利用對那些城市中即將測出的CBI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來確定得分范圍。32.3 CBI的評價經驗32.3.1在日本的經驗CBI在日本應用的背景是一個新的法律,名為生物多樣性基本法 (SeibutsuTayouseiKihon -ho ),是在2008年作為國會法案
13、引入的, 在該法第13條,各市(州, 市和其他地方單位)呼吁要開發(fā)當地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環(huán)境部領導了該進程一一為了給那些城市編寫一本包含有利用特定指標來推進地方生物多樣性戰(zhàn)略和行動計劃發(fā)展的指導 手冊,它制定出了計劃。CBI隨后被應用于15個城市,在本章中,我們將對兩個城市的應用進行具體報告一一橫濱和金澤。我們還總結了 CBI在13個中大型日本城市的應用。(詳細資料見附錄I)。兩個城市的經驗:橫濱與金澤橫濱市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市,人口大約370萬。該城市人口增長穩(wěn)定,導致了在綠地面積從1970年的50%減少為2009年的30%。該城市大部分都點綴著森林和農田(因而享有 動態(tài)水和綠色環(huán)境),而且
14、雖然該市綠化覆蓋率穩(wěn)步下降,但是它已經在多個利益相關者參 與原則的基礎上開發(fā)了多種創(chuàng)新型、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措施和計劃。聯(lián)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與橫濱市合作進行了一項從CBI的應用中借鑒經驗的研究。橫濱的經驗表明,在應用中的最大問題之一是識別出生物多樣性的關鍵變量以及該城市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 還有數據的可獲取性。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橫濱市只對陸地物種進行了兩次全市范圍內的廣 泛調查,由于預算的限制,人們認為定期開展這樣大規(guī)模的調查是不現實的。第二個挑戰(zhàn)涉及的是治理方面的指標。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活動和預算常被嵌入城市行政機關里的其他多個 行業(yè)之中,而且難以進行分離報告。橫濱采取的一個
15、有趣的倡議是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它的環(huán) 境管理系統(tǒng)一一ISO14001之中,旨在減少人類活動的影響。通過 ISO14001,生物多樣性問 題在該城市的各個部門的議程中得到應對,然而事實證明,要通過目前的指標來獲得這樣一個主動性,是很困難的。此外,雖然許多當前指標或許能夠匯報城市對解決生物多樣性問題 所做出的努力幅度(例如,預算和人員),但是它們不能展示這些努力是否成功、有效或是有影響力。不過,它尤其顯示出了,CBI作為一個工具,它在追蹤橫濱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上,以及在實現該計劃目標期間促進討論上的有效程度。在日本,CBI在13個大中型城市中用質化的方式進行了測試( Inoue and Morimo
16、to , 2014),而Inoue和Morimoto用了定量的方式來分析。(2011)這些研究主要結果的總結見 表32.1。(進一步詳細說明見附錄I)。CBI的應用所面臨的一些挑戰(zhàn)是關于對以下條款的指標進行清晰定義的需要。(參見表32.1)指標1 -自然和半自然區(qū)域,指標 2性態(tài)碎片,指 標9 -受保護的自然區(qū)。此外,方法上的挑戰(zhàn)包括指標2-碎片,以及指標4-8 (本地物種)的評估。在一些城市(千葉,川崎,京都,大阪)里,本地物種的基本數據完全不可用;這就確定了對這些區(qū)域進行本地物種評估和監(jiān)測的需要。對于指標12來說,熱島效應或冷卻的影響被證明在一些情況下是難以計算的。同時,政府官員作出了積極
17、的言論,他們表示, 一旦指標開始實施,這些數據可以用于住房或城市規(guī)劃的問題(Kohsaka and Okumura 2014 )。進一步落實面對的挑戰(zhàn)是要將一般環(huán)境活動與生物多樣性特有的城市活動區(qū)分開來,以及預算分配問題;其困難程度與城市規(guī)模無關。(Kohsaka and Okumura 2014 ; Inoue andMorimoto 2011 )。人們也認為指標的數量過多了,因為人力資源有限, 小型到中型城市無法操作。金澤,石川縣的首府(人口 46萬),位于日本西北部,20世紀70年代以來,城市化速 度一直很快。在一般情況下,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在日本的傳統(tǒng)的思維和地形管理中不是很 明顯(D
18、uraiappah et al. 2012 ),而金澤的經驗是,CBI的本地版本應該通過一些適應當地的指 標形式來進行開發(fā),體現出各個城市的生態(tài)及文化背景的獨特之處。(UNU-IAS QUICK 201。在金澤,得天獨厚的條件包括:長期的,傳統(tǒng)的農業(yè)活動,這些活動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 例如被用于農業(yè)或木炭生產活動的池塘和沼澤。農業(yè)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被認為是特別重要的,而且人們認為里山(satoyama)的社會生態(tài)生產景觀的生物多樣性并未在CBI中被充分捕捉到。更多有關里山景觀的信息,見第八章的當地評估。(圖32.1)。32.3.2葡萄牙里斯本里斯本是葡萄牙的首都,位于歐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全市
19、有55萬常住人口,面積為85平方公里,但大都市圈范圍內擁有約300萬人。由于城市綠地數量相對較少,而且城市化很密集,所以里斯本已被列為在綠色背景下的一個棕色城市( EEA 2010)。然而,大都市 區(qū)由若干個“全球急需保護的200個地方 (Natura 2000 sites)組成,其中包括歐洲最重要的鳥類的地區(qū)之一一一特茹河口,以及農業(yè)和森林地區(qū)。為了慶祝201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年,里斯本決定為2020年設置一個理想目標一一把該市生物多樣性增加到相對于 2010年水平的20%。這個目標的建立開動了兩個重要的過程: (1)為指標下定義,以評估該目標(根據衡量的指標來運行該目標,如城市半自然區(qū)域比
20、 例或在該城市常見的本地物種的數量),(2)發(fā)展一個市級生物多樣性戰(zhàn)略。為了開發(fā)這些過程,專門成立了一個專家小組,由里斯本市(CML)的代表、自然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所(ICNB)、市環(huán)保局(Lisboa E-NOVA)以及里斯本大學的科學家組成。專家組決定將其指標框 架建立在CBI的基礎上,以將工作建設在其他城市所作的工作的基礎之上,并促進全球評估指標的統(tǒng)一。該專家小組工作了1年,估算了 CBI的23個指標的值,主要是來自現有的數據(附錄II)的匯編以及 GIS分析。人們發(fā)現,CBI對專家組所希望涉及到的大多數方面都 具有針對性,但其應用也面臨著幾個挑戰(zhàn)。第一個挑戰(zhàn)關系到自然這一概念。里斯本
21、市內并未剩下任何自然區(qū)域(可能除了河前端的高潮線與低潮線之間的泥土地帶以外),但卻存在著正在進行著自然化過程的地帶。這些地帶包括孟山都的城市森林公園的大部分(盡管林業(yè)實踐行為在過去二十年來得到了改變, 這些改變能夠促進本地樹木的數量補充,但是許多區(qū)域仍然覆蓋著外來樹木。),以及廢棄地帶和其他半自然地帶(有些是為了未來的發(fā)展而待定)。第二個挑戰(zhàn)關系到把物種數量作為一個指標來使用。種類數量作為生物多樣性的指標,已被證明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已經有人建議基于物種豐度的指數,比如幾何平均豐度具有更好的統(tǒng)計性質(van Strien et al. 2012 )。另一個問題是,物種名錄往往是累積的,因此專家
22、組將物種數量統(tǒng)計限制在2005年和2010年(附錄II)之間出現的物種。第三個挑戰(zhàn)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指標和連通性指標正處于方法 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對此,里斯本專家組提出了若干分項指標,可以指示出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狀態(tài),并且可以讓其他應用CBI的城市(附錄II)采用。第四個問題是,治理和管理指標相對多,而且有時很難準確評估。 例如,城市的統(tǒng)計數據和報告并不總是對一般公 共公園投資或其他環(huán)保活動和生物多樣性的專門活動做出區(qū)分。最后,里斯本專家小組并沒有把4分制的CBI得分應用于每一個指標,因為專家們認為這是主觀的,并沒有將監(jiān)測目標更進一步,而是把每個指標的數值計算出來并做出了報告(附錄II)(
23、圖32.2)。盡管如此,在指標的數值之外,CBI在里斯本的執(zhí)行促進了幾個有關監(jiān)測生物多樣性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管理的幾個機構和專家之間的合作。它還導致了一個“里斯本生物多樣性戰(zhàn)略”以及一個“地方行動計劃”的制定。但愿該計劃將有助于實現該市為2020年定下的廣泛目標。赫爾辛基,芬蘭赫爾辛基市位于芬蘭南部的波羅的海。該市綠地眾多,而且城市結構廣而分散。 該市的政府已經作出決定,即使城市快速增長, 也要維持城市的生物多樣性。 為了支持和監(jiān)管這一目標,該城市正在為生物多樣性評彳t尋找標準化的指標。CBI則是有著潛在用處的一套指標。一項有關用于計算 CBI指數的數據的可用性研究一一可行性研究一一得出結論,赫
24、爾辛基能夠參與到CBI中,但是所需的數據并不完整。那些數據對于某些指標來說是存在的,比如說 指標9(受保護的自然區(qū)的比例),指標19(參與機構間合作的城市機構數量)和指標21 (與該城市在生物多樣性活動方面進行合作的組織數量)。然而對于許多指標來說,(例如指標2 ,4 - 8 and 10 T2,收集新數據是必需的。赫爾辛基的評分尚未計算出來, 但是已經對指標1做出了粗略的估計,估計顯示自然地 帶的面積比例約為40%,這個值在指標的最高分之上 (4分:20 %)。然而,指標的價值極為 有賴于“自然區(qū)域”的定義,以及是計算整個區(qū)域(包括海洋區(qū)域)還是只計算其陸地區(qū)域。另一個問題是,要檢測整個城市
25、內出現的改變對于許多指標來說是不現實的,但CBI要求需要采樣(例如,指標4-8,關于本地物種數量上的變動)。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替代方法是使用漸變的方式,即選擇一條從城市中心開始通過郊區(qū)、 直到城市邊緣的梯度漸進帶 作為樣本地點(參見第10章)。這同時使城市能夠參照該市以外的區(qū)域,以發(fā)現正在觀察中的這些有關生物多樣性變化的現象是該城市獨有的還是在一個更大的地理區(qū)域中發(fā)生的。梯度方法也將使得有關城市變化對比的研究變?yōu)榭赡芤灰徊恍枰苯舆M行城市對比,只需要沿著不同城市的梯度漸變線進行對比就行。例如,這種做法已被成功地用于研究世界各地幾個城市中城鄉(xiāng)漸變線沿線的步甲甲蟲聚集的變化。(Niemel? an
26、d Kotze 2009 )對CBI在赫爾辛基的使用進行評估同時還強調了一些關于該指數的更為一般的問題。例如,例如,對本土鳥類物種數量變化的檢測時間跨度為三年(指標5),但是城市生物學家們認為這個時間段太短, 無法顯示在人口規(guī)模和范圍方面的顯著變化。他們的建議是采取 5-10年的較長的時間跨度。他們同樣還建議,為了顯示種群大小和范圍變化,應該相應地增加其他類似的指標(指標 4-8)的時間框架。此外,赫爾辛基大部分的行政區(qū)域其實是水(波羅的海) ,這對與區(qū)域有 關的指標分數產生了影響。應該考慮為有著較大海洋面積的城市制定一個特有的指標(例如一個衡量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指標)。同時,很明顯的是,為了作
27、出有益的對比,加入了 CBI 的城市之間的信息流動應該加強,而且,關于不同城市檢測以及提供其初期評分的方法的信息應該是能夠被參與者以及CBI的潛在參與者獲取的。米拉白恩德(Mira Bhainder ),印度米拉白恩德是一個小卻飛速擴展的城市,位于孟買的北邊。由于它接近印度的商業(yè)中心孟買,它在過去十年里從一個郊區(qū)發(fā)展成了一個城市,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市政機構。米拉白恩德的許多居民前往鄰近的孟買工作。建成區(qū)集中在市中心,而周圍點綴著小塊次生落葉林以及種植園環(huán)繞的居民區(qū)。米拉白恩德面積為91.9平方公里,其中有 40 %包括一個國家公園的一部分,以及紅樹林的一些延伸部分。特拉孔,一個基于孟買的生物對
28、策提供者,提議在該城市應用該指數,為米拉白恩德的城市管理引進了 CBI,于是米拉白恩德成為了第一個在印度應用CBI的城市。特拉孔要求要有大約兩個月的時間來進行該應用,需要多種人員的參與,包括生物多樣性專家,GIS專家與規(guī)劃者。GIS專家和規(guī)劃者??臻g分析所需的最原始的基準數據可以從城市市政公司處獲 取。但是,這些數據并未為某些自然區(qū)域界定清晰的界線,如紅樹林和鹽田之間的邊界、小 塊森林等。在谷歌的公開圖像以及先前項目成果的幫助下,特拉孔定義了這些邊界(圖32.3)。CBI在Mira Bhainder的應用面臨著多重挑戰(zhàn)。其中之一是生物多樣性基線數據的缺乏。 由于指標3 - 8的計算較為困難,因
29、此該指標團隊建議城市管理者有必要進行更詳細的基線生物多樣性調查。讓城市管理機構進行更多的生物多樣性調查也將有助于將生物多樣性納入 規(guī)劃過程的主流,同時也間接幫助提高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與覺悟。圖.32.3共生共榮:從米拉白恩德市政集團的花園部門辦公室露臺上可以看到很多大白鷺(Casmerodiusalbus )在一棵城鎮(zhèn)中心的雨樹 (Albiziasaman )上面筑巢,令人印象深刻。這棵樹被居民房和辦公樓環(huán)繞,是人類種群與生物多樣性共同相處的標志(照片由? Salil PKawli 2013拍攝并發(fā)表,使用已經過批準。版權所有。)艾伯塔省,埃德蒙頓市,力口拿大埃德蒙頓是加拿大西部、北美大平
30、原北部阿爾伯塔省的首府。埃德蒙頓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城市,仍然有很大的農業(yè)用地面積,但巨大的增長壓力使得農田和天然片區(qū)被轉化,以適應城市發(fā)展。埃德蒙頓約10%的面積處于在自然狀態(tài)下(即天然模式的原生植被占主導地位)(City of Edmonton, 2007, Natural connections Strategic Plan)。埃德蒙頓相對較低的生物多樣性是與它的氣候有關的,它是使用CBI的城市中氣候最寒冷的城市之一,而且與大多數其他城市相比,它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組成部分的 得分相對要低一一尤其在與位于熱帶和地中海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的城市相比的時候。這就強調了該指數是一個主要用于自我評估的工
31、具,而且用來進行城市之間的比較時要十分謹慎。不過, CBI對于地方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為埃德蒙頓的地方決策者提供有關城市政策對 生物多樣性的長期影響的反饋。與CBI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組成部分相比,該指數的治理組成部分的子分數 能夠在與其他城市進行比較的時候提供很有意義的見解,而且在為項目和倡議制定基準的時候也十分有用。然而,有些事情需要警告。比如,受保護的自然空間在不同城市中,面積有 很大差異,取決于當地權力機關是否有足夠的授權法律來保護自然,或是必須用自己稅收所得中拿出一部分預算來保護自然。另外,一些城市在其轄區(qū)內有一些受聯(lián)邦以及省/州保護的區(qū)域,這能夠大大提高分數。此外,區(qū)
32、域政府獲得好成績的可能性比單一城市要大,因為區(qū)域政府的責任區(qū)面積較大,而且通常包含有未開發(fā)的土地。在CBI中使用大量數據,這一點被證明是能夠加速埃德蒙頓創(chuàng)新的一劑催化劑。CBI是一個強有力的動員社區(qū)參與的工具,為了給物種指標收集數據,埃德蒙頓聚集了許多對于該區(qū)域某一物種數量有著專門知識的市民和小組,以提供該城市首個全面的物種列表。這些 人員之間的聯(lián)系已經得到了發(fā)展與增強。 為了應對計算出該城市未受影響區(qū)域的面積這一挑 戰(zhàn),生物多樣性辦公室獲得了它的首個衛(wèi)星圖像, 這種圖像在其他的地區(qū)也產生了積極的結 果。雖然埃德蒙頓發(fā)現了該指數的一些局限,但是這些局限能夠通過添加一些指標來克服。生物多樣性辦公
33、室也保留有一套附加的指標,以管理政策和項目的有效性。 其他的局限還包括:?不到完全失去一個物種的時候,物種指標就不能顯示出變化。埃德蒙頓正在研制一個更為細微地反映物種變化的評估。?正式到自然區(qū)域進行教育訪問的數量在埃德蒙頓并未得到計算。而且許多鄰近地區(qū)被 設計成包含有互相毗鄰的自然區(qū)域以及學校,因此正式訪問很可能常常發(fā)生。?對于像埃德蒙頓這樣的城市,其生物多樣性功能存在于一個高度整合的管理系統(tǒng)中,這就使得地方當局極其難以估計撥給生物多樣性的每年的預算。?對于每一年城市中舉行的公眾覺悟以及對外宣傳活動來說,僅可能獲得一個粗略的估計,因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的非營利組織以及其他機構的數量太過龐大。最近
34、剛剛創(chuàng)造出來的“埃德蒙頓生物多樣性網絡”在將來應該能夠對埃德蒙頓有所幫助。32.4前方的挑戰(zhàn)這些城市帶來的經驗表明,CBI對于地方一層來說,在促進對話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xù)使用方面會帶來多重的潛在好處。例如,在日本一些城市里,CBI的應用促進了城市中的跨部門對話。如果沒有實行 CBI,這種溝通是不可能實現的。這里可能有著一個一般的模式,在這個模式下,不同部門之間為了改善它們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對評估結果進行的分享、解讀、思考能夠促進內部交流以及改善地方政府的能力。同時,通過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量化,并隨著時間推移對它們進行評估,CBI可能會激發(fā)不同的利益方認識到他們與生物多樣性與他們自身的聯(lián)系
35、,表現出關注,以主人公地位參與其中。此外,CBI可以使地方政府能夠更全面地建立一個應對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性的系統(tǒng), 尤其是當指標與計劃中的數字類的目標聯(lián)系起來的時候(更多關于未來對可持續(xù)性的影響的討論見第33章)。CBI的實際應用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但是,總之它們都與以下幾項有所關聯(lián):1.數據的缺失;2.規(guī)模、界線以及定義;3.需要捕捉城市之間廣泛的生物 -地理方面區(qū)另的評分;4.生態(tài) 系統(tǒng)服務的數量以及范圍有限。數據缺乏是一個挑戰(zhàn),但同時也是一個動力:CBI能夠為市政部門提供獎勵機制,去為它們的生物多樣性制定儲備清單以及監(jiān)管項目。例如,今天,將遙感數據以及就地觀察與檢測若干重要的生物多樣性變量(例如
36、棲息地結構以及物候學) 整合起來已經成為可能 (Pereira et al. 2013 )。這樣的背景下,市政機關應該探索開展市民科學項目的可能性(見第30章)。并考慮一般情況下在城市范圍內,本土的關于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知識可能屬于許多不同的 民間社會團體(概述參見第30章)。本文中分析到的許多城市都遇到的另一個一般議題是指 標的數量太多了。我們覺得 CBI的修改版應該試圖減少或合并指標,尤其是在治理部分,因 為部門安排(例如預算、活動數量、所存在的部門數量)會互相重合。與制定分數范圍、界線、地方采用的指標和范圍有關的挑戰(zhàn)能夠通過每個市制定它們自 己認為最合適的范圍、界限、定義、以及一
37、套最能反映當地生態(tài)文化背景的子指標而得到解 決。然而,有一些挑戰(zhàn)在市級水平上并不容易應對,而且需要研究部門的信息輸入。一個重 要的挑戰(zhàn)是有關某些指標的發(fā)展,這些指標能夠補充或者甚至代替某些基于物種豐富程度的指標。最近關于基本生物多樣性變量鑒定的研究(Pereira et al. 2013 )表明,要測量的重要變量是物種豐度、物種特征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檢測城市化以及棲息地結構變化如何導致物種 豐度變化以及功能特征的損失與收獲(Cornelissen et al. 2003 ; Lavorel et al. 2007 ),將會是十分重要的。根據功能類型特征來進行物種分組,是基于這樣一種想法: 這些
38、小組都具有類似的資源-利用模式、生態(tài)系統(tǒng)角色以及相似的對環(huán)境條件或干擾的反應方式。如此一來,功 能類型可能會是一個極為有用的管理工具,它能夠生成一些指標類型以及預測模型,這些類型與模型關系到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可能會發(fā)展出的一些世代變化。此外,功能類型方法使地區(qū)間的對比變得可能,因為它能夠形成一種共有的語言,通過這一語言,人們能夠有效地對比一些分類上很獨特也很復雜的體系。目前,這種分析已經在很大數量的棲息地類型中得到了開展,但是城市類型除外(第十章)。另一個挑戰(zhàn)涉及到要擴大CBI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那一部分,而在此需要做出許多更進一步的研究(對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更進一步的討論見第十一章。)與重視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
39、構成的那些指數(例如物種滅絕風險或外來入侵物種趨勢)相比,生態(tài)服務系統(tǒng)指標必須包含一個社會維度,因為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是由一個互相連接的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產出的,而不是僅僅靠的是生態(tài)系統(tǒng)(Reyers et al. 2013 )。僅僅測量生態(tài)特性以及功能并不能夠為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 狀態(tài)和趨勢提供足夠的圖景,因此還需要大量的社會經濟數據的附加輸入。這些要素被展現在CBI的概念框架中,這一框架的目標是要捕捉服務所帶來的好處、對人類福祉的影響以 及政治影響這三個方面的變化,但它還需要被進一步發(fā)展。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指標面對的第二個挑戰(zhàn)關系到一批生態(tài)服務系統(tǒng)的互動特征(即一套服務之中嚴格正相關或負相關的相互關 系)。這種
40、相互關系意味著當試圖增高某種服務時,其他的服務可能會同時增加(協(xié)同增效)或是降低(權衡)。這種協(xié)同和權衡都很少得到記錄,而且評估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長期趨勢有 著特殊的重要性(因為這或許能夠顯示出各種服務中的權衡模式以及應對某些管理計劃的服 務反應中的不同趨勢)。此外,很多 CBI的使用者建議,那些從城市之外更遠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捕捉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流動的指標,如果能夠包含在內,那將是很好的,因為這樣能夠評估城市以及它們的居民以及政策對其他地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cf. Seto et al. 2012 ; Seitzinger etal. 2012 )。盡管有著這些挑戰(zhàn),CBI依然是一個增加生物多樣性在城市
41、管理中的重要性的一個強大 工具。CBI能夠把管理者、科學家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聯(lián)系起來,去思考生物多樣性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政策以及陸地規(guī)劃選擇對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影響能夠利用CBI來評估。我們希望隨著更多的城市制定地方行動計劃和策略來應對CBD(X/22號決定)的號召,CBI將在世界各地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并獲得豐富的經驗,而且生物多樣性管理將被置于城市規(guī)劃者所關心的事項的最前線,并幫助改善所有城市居民的福祉。Appendices 附錄Appendix I附錄一General outcome of CBI application to Japanese cities于日本勵辭C8iNcTMSend
42、aiChoo三市各伉鵬三UM iay?Rtt大”KCt4廠5 i,/二八r= 1心3本地生 較!多樣住1域市中臺*叵4例ao.75619.4ao905j63773.SGO68.7 11612oo18171614UKocxoe tan44U74U48B3631141W3W77rwact 鼻 22WIK.X*_WMMl07jBorC10承 Fl外來入侵物3 和比例yaccuUrpUV受曾弋丈 tH SJS i 電K ESXjBS甲6鹿二紀力兩屆為檢z -42, MQJ4 B2M-222M303oa pgaKQ,口”r.x 仲 eKd一-14677KT7|qnoog*2 生y攵二J2麗12 任停床三
43、二玄父號I:12 I eecc*cKrl erd Edu1770“024 0J7Q2fa1 S30“0* 0ueboF Ze 3三本W35W22 8rnK*608 i Til3泊3與h聲;=3好3 locaH to noverz勺 三二匚美軍棄32?二三n 3HjU.4-43,加歸M 或立/-3 4Xs=X35一12一O23M2 M9E22Lrernre1JZ1OQoCJIndicators for Management of Urban Biodiversx-y and Ecosystem services-:716R. Kolisakact al.2010有僑鰭麥林皴魚1城節(jié)中邑然區(qū)域所占
44、比例在市里,沒馬來開發(fā)的地區(qū)。M里的數字是基于由于桂S克而蕓自然 化的區(qū)W面由(921公應)以及以隼新芻火化為七能亙標的區(qū)域用E22%(963公頃)2.3.在建筑區(qū)的本坨生物多年性把種敖皇與美764 8城市中的本土生咖冬樣垓右2005201MG同油江出現過的本土物種率S而加342毀壁甫美140鳥變126哺乳或物19巧恬、的美28客459.受吳茨區(qū)域券面五比例這些厘指在里所本不得不被竺做費林案省理第區(qū)域16%10.32鳥里411 .水循環(huán)廂士鎏多透性豉月作寵服務新灌39%2.三候謔有套植5荽1,352 ha省造時K190 kin折冠液羞寶18%距R及5.144 tCO2/玨13與14.奈各軟音娛
45、樂是基丁祓市中所有就e面漢求l其力行.,居民的人均做27 nr(336公頃)380.000本于教音服務.無可W卻尾荻芝社區(qū)周匡用圮鈣人口&15-23 .治理與管理分配堵布環(huán)境部門以及公蛭間的年期豆(其中只有一卓分是用于生46 M物冬生佗管理)有關生也冬桂性峋帆數星102n源道的有關生物多d住的信念號載育行動數至811公開獲取本卓是在.公民創(chuàng)卻貢獻1E商業(yè)忤可”條就下俊描的。這一件可允芹任何媒體進行任何 3而止的使用,但是要標明段作者以及文章來注.參考文獻Butchart, S. H, M., Walpole, M., Collen, B., van Strien, A., Scharleman
46、n, J. P, W., Almond, R. E.A., Baillie, J. E, M., Bomhard, B., Brown, C., Bruno, J., Carpenter, K. E., Carr, G. M., Chanson, J., Chenery, A. M., Csirke, J., Davidson, N. C., Dentener, F., Foster, M., Galli, A., Galloway, J. N., Genovesi, P., Gregory, R. D., Hockings, M., Kapos, V., Lamarque, J.-F., L
47、everington, F., Loh, J., McGeoch, M. A., McRae, L., Minasyan, A., Morcillo, M. H., Oldfield, T. E, E., Pauly, D., Quader, S., Revenga, C., Sauer, J. R., Skolnik, B., Spear, D., Stanwell-Smith, D., Stuart, S. N., Symes, A., Tierney, M., Tyrrell, T. D, Vie, J.-C., & Watson, R. (2010). Global biodivers
48、ity: Indicators of recent declines. Science, 328 , 1164 1168.CBI. (2012). User s manual for the city biodiversity index . Secretariat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vailable at: HYPERLINK /en/subnational/partners-and-initiatives/ /en/subnational/partners-and-initiatives/ city-biodiversi
49、ty-indexChan, Y. K., Kwan, C. C, A., &Shek, T. L, D. (2005). Quality of life in Hong Kong: The CUHK Hong Kong quality of life index.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71 , 259 W89.Cornelissen, J. H, C., Lavorel, S., Garnier, E., D az, S., Buchmartn, N., Gurvich, D. E., Reich, P. B., terSteege, H., Morgan,
50、 H. D., van der Heijden, M. G, A., Pausas, J. G, &Poorter, H. (2003).A handbook of protocols for standardised and easy measurement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worldwide. 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 51 , 335 380.Duraiappah, A. K., Nakamura, K., Takeuchi, K., Watanabe, M., & Nishi, M. (2012). Satoyam
51、a Satoumi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of Japan . Tokyo: UNU Press.EEA. (2010). The European environment State and outlook 2010 Urban environment . Copenhagen: EEA.GBO3. (2010). 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3 . Montreal: Secretariat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
52、ogical Diversity.GEO BON. (2011). Adequacy of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systems to support the CBD 2020 targets Pretoria: GEO BON Office.Inoue,& Morimoto. (2011). The research on cities biodiversity-icidex E valuation by Singapore Index- Kyoto University.Masters thesis: Graduate School of Global Envi
53、ronmental Studies, Kyoto UniversityKohsaka, R. (2010). Developing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for cities: Applying the DPSIR model to Nagoya and integrating soci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Ecological Research, 25 , 925 936. Kohsaka, R., & Okumura, S. (2014 in print). Greening the cities with biodiversity
54、 indicators; Experience and challenges from Japanese cities with CBI. In T. Yahara& S. Nakano (Eds.), The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 in the Asia-Pacifi c Region .Lavorel, S., D az, S., Cornelissen, J. H, C., Garnier, E., Harrison, S. P., McIntyre, S., Pausas, J. G., P erez-Harguindeguy, N., Ro
55、umet, C., &Urcelay, C. (2007),Ch 13: Plant functional types: Are we getting any closer to the holy grail? In J. G. Canadell, D. Pataki, & L. Pitelka (Ed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a changing world (The IGBP series). Berlin/Heidelberg: Springer.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 (2005). Ecosyst
56、ems and human well-being: 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 .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Mori, K., & Christodoulou, A. (2012). Review of sustainability indices and indicators: Towards a new City Sustainability Index (CSI),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32 (2012), 94 106.Niemel?, J., &Kotze, J.
57、(2009).Carabid beetle assemblages along urban to rural gradients: A review.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92 , 65 刀.OECD. (1997). Better understanding our cities: The role of urban indicators . Paris: OECDPublication.Pereira, H. M., & Cooper, H. D. (2006).Towards the global monitoring of biodiversity
58、 change.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1, 123 129.Pereira, H. M., Reyers, B., Watanabe, M., Bohensky, E., Foale, S., Lee, M., Palm, C., &Patwardhan,A. (2005).Condition and trends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biodiversity. In Ecosystems andhuman well-being: Multi-scale assessments millennium ecosystem
59、assessment(pp. 171 W03).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Pereira, H. M., Ferrier, S., Walters, M., Geller, G. N., Jongman, R. H. G., Scholes, R. J., Bruford,M. W., Brummitt, N., Butchart, S. H. M., Cardoso, A. C., Coops, N. C., Dulloo, E., Faith,D. P., Freyhof, J., Gregory, R. D., Heip, C., H? ft, R., H
60、urtt, G., Jetz, W., Karp, D., McGeoch,M. A., Obura, D., Onoda, Y., Pettorelli, N., Reyers, B., Sayre, R., Scharlemann, J. P. W., Stuart,S. N., Turak, E., Walpole, M., &Wegmann, M. (2013). Essential biodiversity variables. Science,339,277 W78.Reyers, B., Biggs, R., Cumming, G. S., Elmqvist, T., Hejn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項目分包合同
- 綠色能源項目投資風險防控協(xié)議書
- 現代商業(yè)房屋買賣合同
- 產品供貨合同范本(32篇)
- 離婚房產協(xié)議書
- 純人工勞務分包合同
- 環(huán)保設備銷售安裝維修服務合同
- 合伙人股份轉讓協(xié)議書
- 居間合同服務協(xié)議書
- 煤炭銷售居間合同樣本
- 教學課件-電力系統(tǒng)的MATLAB-SIMULINK仿真與應用(王晶)
- GB/T 26189.2-2024工作場所照明第2部分:室外作業(yè)場所的安全保障照明要求
- 新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身邊的物體》全部課件(共7課時)
- 鹽城江蘇鹽城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直屬事業(yè)單位市政府投資工程集中建設管理中心招聘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電商直播》 課件 項目一 走入電商直播
- 《中國宮腔鏡診斷與手術臨床實踐指南(2023版)》解讀課件
- 七上 U2 過關單 (答案版)
- 2024年貴銀金融租賃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杭州市主城區(qū)聲環(huán)境功能區(qū)劃分圖
- 配煤入洗與精煤回收率的提高之間的關系研究與應用
- 復旦校內辦事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