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講 本 體 論1主要內容一、何為本體論二、西方哲學本體論的演進三、中國傳統(tǒng)哲學本體論四、人生在世、超越和境界2一、何為本體論(一)“本體”和“本體論”的概念解析(二)本體論的三種內涵 1、終極存在:尋求世界統(tǒng)一性 2、終極解釋:尋求知識統(tǒng)一性 3、終極價值:尋求意義統(tǒng)一性(三)本體論的自我批判和現代重建3(一)“本體”和“本體論”的概念解析“本體”和“本體論”是哲學理論中使用最廣泛而又歧義性最大的范疇。有多少種關于“本體”的觀念,也標志著有多少種不同的哲學理論框架。Ontology(本體論)一詞是由17世紀的德國經院學者郭克蘭紐(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此詞由o
2、nt()加上表示“學問”、“學說”的詞綴ology構成,即是關于ont的學問。ont源出希臘文,是on()的變式,相當于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門尼德(Parmenides)的“存在”。在探析作為哲學概念的“本體”和“本體論”之前,先來簡要分析以下日常生活用語“本”這個概念“本”是與“末”相對的?!拔镉斜灸掠惺冀K”?!氨尽睘槭挛锏母春透?。因此,人們在思想和行為中總是喜好“溯本窮源”,反對“本末倒置”和“舍本求末”。由“本”與“末”的相互對待,則又引申出“本”的一系列重要含義:1、重要的、中心的,如“本部”、“本題”等;2、自己的或自己方面的,如“本人”、“本國”、“本鄉(xiāng)本土”等;3、
3、本來的或原來的,如“本意”、“本質”等。所以,“本體”概念總是具有尋求最根本的東西的意義,總有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尋找最終根據的含義。所以,一般認為 ,本體論(ontology)又叫作存在論、存有論等,是關于“本體”、“存在”、“在”、“有”、“是”( being;to be)的學說。孫正聿老師認為:4孫正聿在哲學通論中指出:“人對世界的關系,主要地是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認知關系(真與假)、評價關系(善于惡)和審美關系(美與丑);因此,哲學對人與世界之間關系的反思,集中地表現為對真善美的尋求與闡揚。”“哲學對真善美的尋求,總是試圖獲得某種終極之真、至上之善和最高之美,也就是試圖獲得某種關于真善
4、美的最終的根據、標準和尺度。這就是古往今來的哲學對本體論即在的尋求。”“哲學對在或本體的尋求,從根本上說,是對人自身的安身立命之本和最高的支撐點的尋求,也就是試圖獲得某種關于人自身的存在和發(fā)展的最終的根據、標準和尺度。因此,哲學是以其對本體即在的尋求,而實現其對真善美的反思,從而實現其對人自身的安身立命之本的尋求,即實現其對人自身的存在于發(fā)展的反思。因此,在、真、善、美、人,構成哲學反思的主要問題。”51、終極存在:尋求世界統(tǒng)一性把本體論界說為“存在論”即關于“存在”的理論,這是一種有哲學史根據的通行看法。但是,做這種解釋時必須注意,存在于哲學史上的本體論,它所指向和尋求的“存在”,并非各種具
5、體事物或經驗對象的存在,既不是“在者”,而是總體性的存在或存在的總體性,即“在”本身。它對于把握“存在”的思維主體來說,是一種統(tǒng)一性的抽象或抽象和統(tǒng)一性。思維主體尋求這種抽象的統(tǒng)一性,是企圖以此為根據去說明全部“在者”的生成、演化和復歸。因此,這種“存在”對于思維主體所把握的世界來說,具有“終極存在”的意義。62、終極解釋:尋求知識統(tǒng)一性哲學家對“世界本原”或“終極存在”的追尋和確認,不能把自己所承諾的“本原”和“本體”只作為一種抽象的觀念,而必須對其進行邏輯論證,使之具體化,獲得知識形態(tài)。本體觀念的具體化和知識化就是對本體論的解釋。73、終極價值:尋求意義統(tǒng)一性本體論尋求作為世界統(tǒng)一性的終極
6、存在和作為知識統(tǒng)一性的終極解釋,并不是超然于人類歷史活動之外的玄思和遐想,而是企圖通過對終極存在的確認和對終極解釋的占有,來奠定人類自身在世界中的安身立命之本,即人類存在的最高支撐點。人類對終極存在和終極解釋的關懷,根植于對人類自身終極價值的關懷?!白匀皇侨说姆▌t”,“人是萬物的尺度”,“上帝是最高的裁判者”,“理性是宇宙的立法者”,“科學是推動宇宙的支點”,“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這些表達特定時代精神的根本性的哲學命題,就是哲學本體論歷史地提供人類的安身立命之本或最高的支撐點。他們歷史地構成人類用以判斷、說明、評價和規(guī)范自己的全部思想和行為的根據,標準和尺度,即作為意義統(tǒng)一性的終極價值。8(
7、三)本體論的自我批判和現代重建由于本體論指向終極存在、終極解釋和終極價值,是一種“終極性”的關懷,特別是由于傳統(tǒng)哲學在其本體論的追求中,往往把“本體論”變成某種不可易變的存在,因而人們往往把本體論視為一種閹割掉內在的否定性、僵死凝固的哲學理論。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其實,本體論所追求和承諾的終極存在、終極解釋和終極價值,既是理論思維指向的永恒目標,又是理論思維公開反思和自我批判的對象,因而具有自我否定的內在依據。正如美國哲學家蒯因認為,可以用英語的三個單音節(jié)的詞來提出這個問題:“What is there”,即“何物存在”,但他也同時有提示人們,在討論本體論問題時,必須注意區(qū)別兩種不同的問題:一是
8、何物實際存在的問題,即關于“本體論的事實”問題;一是我們說何物存在的問題,即在語言中對“本體論的承諾”問題。所以,應該超越傳統(tǒng)哲學那種把自我批判的本體論變成非批判的本體論信仰。9二、西方哲學本體論的演進(一)西方傳統(tǒng)哲學本體論1、希臘哲學本體論2、中世紀神學本體論3、近代認識論轉向影響下的本體論(二)西方現代哲學本體論1、語言轉向對本體的否定和拒斥2、生存實踐轉向對本體論的轉化101、希臘哲學本體論希臘早期自然哲學關于“本原”的學說,是西方哲學本體論的萌芽。巴門尼德認為人們的認識有真理之路和意見之路兩條道路,真理之路以存在為對象,意見之路以非存在為對象,這兩條道路相當于本質之路和現象之路。柏拉
9、圖理念論。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追問的是存在者之本質、本體和根據,而非存在本身。11巴門尼德真理之路的對象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靜止的、完滿的,是思想的對象,哲學的對象。通過論證哲學以存在為對象,他為西方哲學奠定了基本的思維方式,即通過理性認識的方式認識萬物的本質,實現了西方哲學的本體論轉向。巴門尼德對哲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以兩條道路或兩個世界的劃分確定了西方哲學關注的基本方向;將存在作為哲學研究的對象,奠定了本體論的基礎;摒棄直接宣稱,重在邏輯論證,使哲學向理論化、體系化的方向發(fā)展;作為思想與作為存在是同一回事情的命題確定了理論思維或思辨思維的基本形式。實際上,巴門尼德追問的
10、問題與自然哲學家追問的問題是不同的,后者追問時間上在先的最古老的開端和主宰,也是構成萬物的元素;前者追問邏輯上在先的本質和存在,是一切具體事物存在的前提和根據,這也和西方語言的特點有關。12柏拉圖“理念”是柏拉圖哲學的核心概念和其哲學的代名詞,出自動詞看,本指看見的東西即形狀,引申為靈魂所見的東西?!袄砟睢本褪怯梢环N特殊性質所表明的類,即蘇格拉底所說的“是什么”,不是單純的抽象概念,而是作為超越于個別事物之外并作為其存在之根據的實在,理念作為其自身是永恒不變的自我完善的整體,是普遍、絕對和必然的存在。通過分有和摹仿兩種方式來說明理念如何派生事物。柏拉圖的理念至少具有四重含義:事物的共相即類概念
11、或本質;事物存在的根據;事物摹仿的模型;事物追求的目的??筛惺澜缗c理念世界兩個世界、兩個領域的劃分。13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又叫第一哲學,其研究對象是存在本身,形而上學是所有科學知識的基礎和根據。關鍵問題是怎樣研究和認識存在,根據形式邏輯的原則,不能像認識具體事物那樣給存在下定義,不能認識存在是什么,只能認識存在是怎樣存在的,即把握存在的存在方式。存在方式有偶然的存在方式和本然的存在方式兩種。本然的存在方式就是必然為存在所擁有的存在方式,稱為范疇。形而上學的任務就是研究范疇。范疇的詞源意義是關于什么的述說,亞里士多德用來表示在判斷中論述主詞的謂詞,是對事物最普遍、最一般的說明。他提出了最基本的十
12、種范疇,即實體、數量、性質、關系、何處、何時、所處、所有、動作和承受。對存在的研究轉變?yōu)閷Υ嬖诘拇嬖诜绞郊捶懂牭难芯?,實體在范疇中居于核心地位,存在的中心意義是實體,所以關于實體的研究最重要。形而上學是一個范疇的體系,十個范疇編織起來的存在之網構成了世界的邏輯結構。關于實體,亞里士多德一直在探索。如果一個事物既是個別的同時又是可以分離的獨立存在,這個事物就是實體,實體是具體個別的這一個。在描述事物存在方式的命題中,實體既不述說一個主詞,也不存在于一個主詞之中,而是只能充當一個主詞而不能充當賓詞。有時還認為形式、本質、定義,即事物的“是什么”或“是其所是”是實體。亞里士多德的實體理論內藏著一個巨
13、大的矛盾,即第一實體究竟是個別的還是普遍的,第一實體究竟是事物的存在還是本質,對后世影響深遠。142、中世紀神學本體論中世紀哲學主要是基督教哲學,哲學成為神學的婢女,用理性論證信仰,以哲學論證上帝是世界的最高原因、本質和根據。153、近代認識論轉向影響下的本體論唯理論和經驗論的實體理論。笛卡爾突出主體性和自我意識導致的二元論,有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兩種實體。洛克到休謨對認識能力的限制,將實體趕出認識領域,否定超驗實體,動搖傳統(tǒng)思想的基礎。康德的先驗批判對主體認識能力考察和限定,在認識領域驅逐本體問題,同時在實踐領域重新確立本體論,確保人的自由和尊嚴。先天認識形式,道德法則,絕對命令。黑格爾的絕對
14、精神?!皩嶓w即主體”,用“絕對精神”將主觀性和客觀性統(tǒng)一起來,以辯證法為基本方法。161、語言轉向對本體的否定和拒斥羅素認為哲學只能研究有語言指稱對象的、有意義的問題。維特根斯坦前期用語言可說不可說為標準劃分存在與非存在,不可說的神秘領域是哲學的。后期通過語言游戲揭示世界意義,拒斥形而上學。172、生存實踐轉向對本體論的轉化海德格爾將哲學問題由世界存在轉變?yōu)槿说纳?,人在生存實踐中創(chuàng)造和超越,生活在感性的現實世界中。此在在世生存,人與世界是生存實踐關系,不是抽象的理論關系。突出生存實踐對人之存在的重要意義,強調存在的呈現和意義。馬克思將人的感性的生存實踐活動作了新的理解。從社會物質生產活動方面
15、理解實踐,從生產方式、生產關系方面理解人與社會、人與人的現實實踐關系。18三、中國傳統(tǒng)哲學本體論天人關系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基本問題,強調一個世界。(一)中國傳統(tǒng)本體思想的基本思維方式形而上下、本末體用、道氣、理氣、有無、虛實不即不離。生成和變化:氣化流行。天人合一,萬物一體,重視整體及整體性的想象和領悟。(二)天人學說孟子主張?zhí)烊讼嗤ǎf的天和人都有道德意義;老子和莊子主張道為本根,道法自然,他們所說的天和道都沒有道德意義;玄學貴無;佛學尚空;理學中,周敦頤的太極,張載的太虛,程朱的天理,陸王的心,王夫之的器。(三)心性學說孟子“盡心知性”,玄學“無心順性”,禪宗“識心見性”,張載“心即性”
16、,程朱“性體心用”和“心統(tǒng)性情”,陸王“心即理”和“性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性”。19心性學說心性論也可稱為心性之學,是關于心性的理論或學說。中國哲學雖然是圍繞天人之際展開的,但是天人之際的核心不是天,而是人。而人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心性問題。所以心性問題一直是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哲學的一項基本理論。對于心性的不同理解和說明,是儒學內部派別分歧的重要表現,甚至可以說是儒學內部派別劃分的主要標志。從心性論的歷史演變,可以清楚地檢閱儒學發(fā)展的歷史軌跡。20盡心知性【釋義】:孟子提出的修養(yǎng)方法和目的。【史實】:孟子用語。唯心主義的認識論和道德學說。語見孟子盡心上:“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
17、天矣”盡,擴充;心,指所謂天賦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知性,指認識所謂天賦給人的本性,即仁義禮智“四端”。孟子認為,人們要是能擴充和盡量發(fā)揮自己的“本心”,就能認識自己的本性四端,因為“本心”當中就包含著自己的本性,一旦“知性”,進而就可以認識“天命”。21四、人生在世、超越和境界(一)人生在世的兩種結構(二)精神發(fā)展的階段(三)兩種超越和兩種目標(四)兩種超越的途徑:思維和想象(五)兩種無限觀:思維的無限和想象的無限22(一)人生在世的兩種結構1、兩種在世結構的含義、區(qū)別和聯系(1)“主客二分”的“主體客體”結構(2)“人物相通”的“人-世界”結構其關系早就在德國哲學家狄爾泰、海德格爾
18、那里得到過說明。2、兩種在世結構在中西哲學史上的表現3、對于人與世界關系問題的具體回答23(1)“主客二分”的“主體客體”結構即把世界萬物看成是與人處于彼此外在的關系之中,并且以我為主(體),以他人他物為客(體),主體憑著認識事物(客體)的本質、規(guī)律性以征服客體,使客體為我所用,從而達到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其特征為:外在性人類中心論認識橋梁型24(2)“人物相通”的“人世界”結構即把人與世界萬物看成血肉相連的關系。沒有世界萬物則沒有人,沒有人則世界萬物是沒有意義的。人是世界萬物的靈魂,萬物是肉體,人與世界萬物是靈與肉的關系,無世界萬物,人這個靈魂就成了魂不附體的幽靈;無人,世界萬物就成了無靈魂的
19、軀殼,也就是上面所說的,世界是無意義的。其特征為:內在性非對象性人與與天地萬物相通相融25狄爾泰認為,人不是站在世界之外“旁觀”世界,而是作為參與者“糾纏”在世界萬物之中,而這種“糾纏”就是“生活”。26海德格爾海德格爾認為:人“在世界之中存在”,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種意義是指兩個現成的東西,其中一個在另一個“之中”,例學生在教室之中。一種意義是指人融身于世界之中,依寓于世界之中,繁忙于世界之中,世界乃是由于人的“在此”而對人揭示自己、展示自己。27關系總之,只有在生活、實踐中人與世界融合為一這個大前提,然后,人才可能作為主體而認識客體,沒有這個大前提,主體是不可能越出自己的范圍而認識外在的
20、客體的,也就是說,不可能達到主客的統(tǒng)一。主客的統(tǒng)一植根于人與世界的融合、合一。這就是“主體客體”結構和“自我世界”結構的關系。283、對于人與世界關系問題的具體回答兩個層次、三個發(fā)展階段(1)兩個層次:即“天人合一”與“主客二分”(2)三個發(fā)展階段:一、不包括“主體客體”在內的“天人合一”二、“主客二分”三、包括“主客二分”而又超越了的“天人合一”29(二)精神發(fā)展的階段1、原始的人與世界的合一感受(原始的本能活動;無功利意義) 意識(自我意識的開始)2、“主體客體” 直覺(直觀) 關系(廣義的認識) 認識 思維(擺脫了直觀中的圖像的抽象活動) 自然科學的實踐 功利性 實踐(有意識、 經濟的、
21、政治的實踐 活動 有目的的活動) 道德的實踐(具有功利性)3、超主客關系的 超知識 人與世界的合一 審美意識 超功利 (高級“天人合一”) 超道德 30兩種超越1、縱向超越和橫向超越。 縱向超越:即西方傳統(tǒng)的概念哲學所采用的由感性中的東 西到理性中的東西的追問。 橫向超越:即從在場的東西超越到不在場的東西。2、橫向超越包含對理性認識的超越3、由縱向超越到橫向超越的轉向4、從有底論到無底論的轉向31兩種目的1、兩種目的:相同與相通 相同:即“縱向超越”所要達到的抽象同一性或普遍 性概念。 相通:即“橫向超越”所要達到的不同現實事物之間的相互融 通的整體。2、時間上的不同的相通性3、內在體驗與外在認識32(四)兩種超越的途徑:思維和想象1、兩種不同超越的目標決定兩種不同的途徑2、對想象的現當代解釋 有兩種解釋(1)對一物之原本的摹仿或影像(2)把出場的和未出場的東西綜合為一個整體的綜合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小企業(yè)續(xù)簽勞動合同格式
- 出口工廠采購合同范本
- 平面模特拍攝合同范本
- 農產品水果收購合同范本
- 家園小區(qū)地下車庫租賃合同范本
- 漁船租賃合同范本
-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整合教學設計
- 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1 A Sea Story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北師大版(2019)必修第二冊
- 第五章 第一節(jié) 質量2024-2025學年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物理新教學設計(滬科版2024)
- 第11章 第1節(jié) 功(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冊物理人教版(安徽專版)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2025年供應鏈管理公司合作項目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度假村景觀設計及施工一體化合同
- 2025年山東化工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如何規(guī)劃養(yǎng)禽場》課件
- 2024-2025學年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qū)三年級(上)期末數學試卷(含答案)
- 物業(yè)公司行政人事部職責
- 醫(yī)療健康行業(yè)保密免責協(xié)議書
- 《設計思維與方法》課件
- 第一課走進人工智能 說課稿 2023-2024學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
- 健身行業(yè)會員權益保障及免責條款協(xié)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