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七下教案14_第1頁
七年級七下教案14_第2頁
七年級七下教案14_第3頁
七年級七下教案14_第4頁
七年級七下教案1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資源信息表標題: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關鍵詞:等腰三角形、性質描述:教學目標 、正確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念! 、經歷觀察、實驗、操作等活動,發(fā)現(xiàn)、歸納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重要性質! 、會用演繹法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說理! 、會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提 算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等腰三角形的有念、性質的觀察歸納難點: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正確表述和運用學科:初七年級數(shù)學第 二冊14.5語種:漢語格式:教學設計.doc者:學生資源類型:文本類素材教育類型:初教育七年級作者:單位:市第四學地址:徐匯區(qū)天鑰橋路 100 號Email: HYPERLINK

2、 mailto: 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市第四學教學目標1、正確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念;2、經歷觀察、實驗、操作等活動, 發(fā)現(xiàn)、歸納等腰三角形“ 等邊對等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重要性質;3、會用演繹法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說理; 4、會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提算和推理能力并體會分類的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有念、性質的觀察、歸納; 難點:等腰三角形“ 三線合一”性質的正確表述和運用.教學用具準備在紙上畫各種形狀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并剪好,供學生實驗教學流程設計復習鞏固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歸納結教學過程設計課堂練回家作業(yè)一、 情景引入等腰三角形多演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讓學生觀察哪些是等

3、腰三角形.二、學習新課1、思考: 什么樣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 另一邊叫做底邊; 兩腰的夾角叫頂角, 腰和底邊的夾角叫做底角.介紹三角形的中線及三角形的高. 生活中哪些物體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象? 畫圖形. 請同學在紙上畫一個等腰三角形 ABC.2、觀察與操作( 1) 請同學觀察自己所畫的等腰三角形, 初步感知圖形的性質;( 2) 在剪好的等腰三角形中, 用量角器畫出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 AD,沿 AD 將 ABC 翻折.ABDC( 學生動手操作, 進行觀察、3、歸納, 形成猜想.)通過實驗操作, 并用疊合法說理得到結論: B=

4、C,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 等邊對等角” )語言轉換:如圖,在 ABC 中,已知 AB=AC,說明 B= C的理由解:過點 A 做 BAC 的平分線 AD, AD 和BC 相交于點D.因為 AD 平分 BAC( 已知) ,所以 BAD= CAD(分線的意義)在 ABD 與 ACD 中, AAB=AC( 已知) BAD= CADAD=AD( 公共邊)BDC所以 ABD ACD(S.A.S)所以 B= C(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由 ABD ACD,可知 BD=CD,所以 AD 是底邊的中線. 由 ABD ACD, 可知 ADB=ADC=90 , 所以 AD 是底邊上的高.即:

5、 等腰三角形的頂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簡稱“ 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 . 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頂分線所在的直線為對稱軸.思考: 結合圖形, 將“ 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 的性質用符號語言表示; 任意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底分線、腰上的中線和高, 是否重合?4、例題分析例 1: 已知在 ABC 中, AB=AC, B=70, 求 C 和 A的度數(shù).解: AB=AC( 已知), C= B(等邊對等角) B=70( 已知), C=70( 等量代換) A=180 - B- C=180 -70 -70 =40 ( 三角形內角和 180)例 2: 等腰三角形一個角是 70, 求其余的兩個

6、角.(由學生先)分析: 已知角是 70, 可以是頂角, 也可以是底角, 所以需要分兩種情況進行: 當已知角 70為頂角時, 這時需求出兩個底角. 當已知角是底角時, 這時需求出一個頂角和另一個底角.解: 當頂角為 70時,底角= (180-70) =55 當?shù)捉菫?70時, 則另一個底角也為 70頂角=180- 270=40所以, 其余兩角為 55、55或 70、40.問題拓展:把例 2 中的 70改為 100,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例 3: 已知, AB AC, BAC=110, AD 平分 BAC.A12 求 1、 2 的度數(shù);BDC BD 與 CD 相等嗎? 為什么? AD 垂直與 BC 嗎? 為什么?解: AD 平分 BAC( 已知) , 1 2(分線的意義) BAC=110( 已知) , 1 2五、作業(yè)布置練習部分 55 頁習題教學設計說明1、根據(jù)本節(jié)課內容特點和七年級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采用了探究教學法,通過實驗操作、設疑思考、發(fā)現(xiàn)歸納,師生交流得到等腰三角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