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寧波習俗 -歲時節(jié)物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舊稱元旦。是日,人們早起,著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 示辭舊迎新。謂穿未下過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腳輕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 詞先開門,放炮仗于門口,稱“開門炮”。開門炮一般放三個,要“帶四放三”,留 一個作“備炮”,寧波話“備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響,示意新年吉利。若 是“吹、吹、吹”的啞炮,則示為不吉,要馬上就說:“哦,吹吹響,今年會發(fā)財?!?并立即補放一個。大族、大戶人家供奉祖先遺容畫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間) ,一般懸五代之內(nèi) 的祖宗像,稱為“供幀子”、“供影子”、“供金紫 (昔繪像皆金冠紫衣 ) ”,均同義。 有的宗祠族規(guī),男子 l
2、6 歲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內(nèi)。由輪著當辦者分發(fā)麻餅 (亦稱 吉餅)一雙或碗兩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長,稱 “拜歲”。除夕夜巳分“壓歲錢”, 用紅紙包起來壓在幼者枕頭底下,故謂 “壓歲”。是日,早上吃湯團 (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這天習俗 最大特點是讓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讓家庭主婦休息,不掃地、不乞火 (不向別人點火、點香煙 )、不殺牲、不動刀剪、不倒馬桶、不洗滌衣服,也不打 罵孩子、不講不吉利的話。早晨見面忌說 “早”字,謂說了要招來今歲跳“蚤”多 走路如跌跤,要馬上說: “哦,元寶一跌。 ”此晚,未昏即眠,不點燈火,謂點燈 將招來今歲蚊蠅多。睡前,放“關門炮”。晚
3、上不出門,俗稱過“太平夜”。初二至初七八,遲的到十五,各家出門走親戚 “拜歲”,一般先至親后遠親,少 拜長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為重,互相款待酒席,稱 “歲飯”、“歲酒”。初五,為財神日,經(jīng)商人家最重此日, “請財神”后才開門營業(yè),稱“開市”。信 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橋,且不走回頭路,初八拜八個寺院,俗稱“走七橋”、 “拜八寺”。其間,民間娛樂活動有舞龍燈、跑馬燈、大頭和尚等。與別地稍異者有 “佯掃 地”,即乞丐(此時稱“發(fā)財人”背)負筐,手握綴有紅球的掃帚,佯作掃地狀,口唱 俚歌: “撩起金絲帚,瑞格 (象聲)一把掃。掃到東,老板屋里有青龍,青龍盤米 缸,黃龍盤谷倉;掃到南,老板屋里
4、發(fā)大財,大元寶使籮抬,小元寶使船載。 ”建國后,賀年等習俗不變,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機關團體舉行團拜,開展擁軍 優(yōu)屬、擁政愛民活動,慰問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師、老科技人員、敬老院老人 和春節(jié)期間堅持生產(chǎn)、工作的職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元宵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因是一年中最早一次月圓,故稱上元節(jié)。十三日為 “上燈 夜”,十八日為 “落燈夜”,期間為“燈節(jié)”。有的地方行燈會、演 “燈頭戲”。祠廟和 民家懸燈,稱 “燈祭 ”。燈的花樣紛呈,較佳者有十二月連環(huán)走馬燈,較多者為兔 燈,意示玉兔伴著月宮 (廣寒宮)嫦娥,以地上的兔燈和 “玉兔東升 ”相呼應,以慰 其寂寞。上燈夜,興吃蘆穄湯果。
5、十四夜,有 “照蛇蟲 ”習俗,兒童手提紙燈遍照屋角、 墻腳、灶下等陰暗處,有的手持小銅鑼,邊敲打邊吆呼: “嗄去,噠去,趕到茅 山 (鄞縣南鄉(xiāng)地名 )喂草籽!嗄去,噠去,趕到深山去吃爛番薯 ! ”是日,農(nóng)家在田 頭、田塍點火燒野草 “驅(qū)邪”,俗叫“驅(qū)煌蟲 ”,田塍干草燃著時猶如條條火龍,故 又稱“譚火龍”。此為歲時習俗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除蟲害相結(jié)合的一種習俗。元宵夜,鬧花燈,放鞭炮,吃湯圓。有的行燈會與 “社火”相結(jié)合。鎮(zhèn)海興吃 “丫 頭羹”,類似現(xiàn)在的百果羹。相傳有家富豪吃厭了山珍海味,要門下各丫環(huán)每日 輪做一道時新小菜, 有個丫環(huán)集甜酸苦辣咸五味果品調(diào)煮成羹, 后競相仿效, 遂 相沿成習。是夜,少
6、女相約于廁間、豬欄迎祭紫姑,亦叫迎祭廁姑,并扶乩,以 卜長大后的智愚和婚姻。相傳廁姑名何媚,山東壽陽李景之妾,因不容于李妻, 常役以穢事,于是日悲憤而死,后奉為廁姑,俗叫 “屙缸姑娘 ”。30 年代后,燈會漸少。 70 年代末起,有的團體舉辦彩燈展覽,民間有孩童提 燈活動。清明農(nóng)事節(jié)氣與習俗相融合。舊時,各家的門、窗插、掛楊柳,婦女頭發(fā)簪柳梢, 小孩頭上戴柳圈,寓 “思青 (親) ”意。俗諺 “清明戴楊柳,下世有娘舅 ”。寧波習俗重祭祀,尤其以上墳祭祖、 做清明羹飯為重,海內(nèi)外游子多歸里上墳。 舊時,上墳節(jié)令食品為青糍、麻糍 (烏米飯 )糕,并擔牲禮祭祖,富家還雇吹鼓手 吹打。上墳時清除雜草,
7、鏟新土壓墳頂,插上掛有紙球的筱竹梢,以示后代子孫 已盡孝祭祖,同時亦寓意祖宗保佑全家平安、興旺發(fā)達。祀畢,分麻糍或麻餅給 當?shù)剞r(nóng)家,以期照顧墳墓。因按人領取爭先恐后,俗稱 “搶麻糍 ”。麻糍要切成菱 形。除墓祭、家祭做清明羹飯外,有祠堂田 (亦稱太公田 )的大族還有祠祭,由各 房輪值,當辦者按菜譜置菜請族人,稱吃清明羹飯。主菜要過秤,若未辦到要在 空碗內(nèi)放上相等價值的錢, 由吃者分取。盤內(nèi)鵝頭頸則歸族長吃, 意為 “帶頭者” 還按人分碗或分豬肉。 有的把婦女排除在外, 或在有婦女吃的桌上減少酒的壺數(shù) (男桌 2壺,有婦女的桌上放 1 壺)。建國后,掃墓寄托哀思,仍沿襲,做羹飯、燒紙錢改為送花圈
8、,以緬懷先烈和 祖先。端午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為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本名端五,亦稱端陽,鄉(xiāng)間稱 “彤紅 ”。各 家門口插菖蒲及艾,俗稱 “蒲劍斬千妖,艾旗招百福 ”,有的還在艾旗下面掛一個 大蒜頭。有用菖蒲根削制成艾人孩,懸于床。相傳是日為楚國愛國詩人、三閭大 夫屈原投汨羅江身亡的日子,為紀念屈原,民間有懸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的習 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節(jié)操馨香溢世; 粽子,原為防止魚把屈原的尸體吃掉, 后演變成為節(jié)日食品;劃龍舟,則表示競相營救屈原。此日,藥鋪結(jié)清賒帳,并 向老客戶贈雄黃、 香料粉。民間姑娘, 忙于制作虎形、 人孩形、雞心形、粽子形、 菱形、繡球形等各種色彩的香袋, 內(nèi)塞棉花摻入香粉
9、, 掛在孩童胸前或懸在床帳 或搖籃上, 謂可驅(qū)邪。此日午時有喝雄黃燒酒解百毒習俗, 先將雄黃燒酒曬在太 陽下,并摻放切細的菖蒲根,每人啜一口,謂可解毒。又有噴雄黃燒酒于屋角, 亦有倒寫“蛇”字貼壁上。鄉(xiāng)間還有吃 “五黃六白”習俗,黃瓜、蛋黃、黃魚、黃鱔、 黃蛤稱 “五黃 ,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條魚、白斬雞、白切豬肉叫 “六白 ”各(地 稍有不同 )。尚有罕聞者,是日午時,有吃蜒蚰螺 (蝸牛 )燉蛋和清燉癩蛤蟆習俗, 謂端午日午時前 (尤以午時為佳 )捉到的癩蛤蟆、蝸牛、蜈蚣均可入藥,故端午節(jié) 又稱“藥送節(jié)”。有將蛋鉆個小孔,把蝸牛肉塞進蛋內(nèi),封口后清燉,謂食后可清 涼解毒。各家均裹粽子。舊時
10、習俗,女婿多備 “端午擔 ”禮送岳父母家,少者四色,多者八色,其中魚要 成雙,鵝頭頸涂紅顏色,路上鵝叫得越響越好,說越叫越發(fā),稱 “吭吭鵝 ”。這天 大人給小孩手臂系上五色手繩,叫 “健繩 ”,待以后棄繩時,要粘上糯米飯,拋至 屋瓦上讓飛鳥含去(粘去) ,謂孩子可無病無痛、長命百歲。民國張延章鄞城十二個月竹枝詞說: “五月端陽老虎畫,艾旗蒲劍辟群妖; 雄黃紅蘸高梁酒,蒼術還須正午燒。 ”描端午老虎、做布虎是寧波過端午的另一 習俗,就是用 “百獸之王 ”的老虎來鎮(zhèn)住蛇、蜈蚣、蜥蜴、蜘蛛、蝎子 “五毒”。是 日,用雄黃在嬰孩額上寫上 “王”字(示獸中之王 ),有給孩子穿虎紋的衣服,縫制 布虎和老虎
11、枕頭,謂 “年年端午五月五,剝過粽子做布虎 ”。與別地稍異者,寧波 的端午老虎雕版印刷花色特多, 在約四五寸見方的紙上, 繪有一虎一孩、 一虎二 孩、一虎三四孩,有二虎一孩、二虎二孩、二虎三四孩,虎、孩姿態(tài)各異,尚有 李存孝七歲打虎、楊香虎下救父等故事圖。 30 年代時,曾有人收藏至 150余種。 將黑色版畫 “端午老虎 ”紙供孩童添上紅藍等顏色戲玩,稱 “描端午老虎 ”,描好后 貼在門或墻上,謂可辟邪。解放后,端午節(jié)迷信色彩大減,吃粽子、小孩掛香袋、懸蒲艾仍行。近年,未婚男青年 (俗稱毛腳女婿 )向女方家中送端午節(jié)禮品花費趨重。七夕七月七日,傳說天上銀河兩岸的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 民間
12、稱 “乞巧節(jié) ”、 “汰頭節(jié) ”。舊時婦女于此日采摘槿樹葉揉成汁液,放入水中洗頭發(fā),相傳織女用 槿葉汁洗頭,故頭發(fā)烏黑。是夕,婦女陳列瓜果于月下,乞求得到織繡技巧,在月下以線穿針,以能穿過且穿得快者為 “得巧”;仰望星空,認準一組七顆星,連 念“鎖星犁星,七簇扁擔稻桶星,念過七遍會聰明 ”,一口氣念七遍,成者,謂乞 巧。亦有相約去茄樹叢中臥地貼耳聽聲響, 聽得鏘鏘聲音者以為織女來臨,視為 得巧。亦有以三條長凳搭橋,兩條相接,另一條擱于上端,少女相扶走過凳子, 稱七女“走仙橋”。在此季節(jié),男子有吃“童子雞”習俗。農(nóng)民于此時挑新雞娘上市賣,每只一斤至 一斤四兩,論只出售,價稍貴。雞的煮法與平常不同
13、,用陶罐放在鑊里燉,用紅 稻草(早稻草燒,燒完三腳(撮)即可。吃法亦異,要一人吃一雞連湯喝光, 謂可滋補。解放后,牛郎、織女相會的神話故事仍廣為流傳, “乞巧”活動已不行。中秋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全國皆然,是個大節(jié),唯寧波興十六日為中秋。中秋,最早 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后演變成賞月、團圓的風俗, “月是故鄉(xiāng)明”,使 旅外游子思鄉(xiāng)歸里闔家團聚。寧波以十六日為中秋的來由,按民國鄞縣通志文 獻志習俗載:中秋本八月十五日,相傳元末方國珍以已生日改之 (見桃源志); 一說為史越王 (即南宋宰相、鄞人史浩 )之母以十六日生故易之。以后傳說各異, 一說史浩從臨安返里過節(jié),歸途馬失前蹄,坐騎受傷,夜宿紹
14、興,于十六日才到, 故百姓也等至此日過節(jié);另一說謂史浩之子史彌遠,時任宰相,歸途受官員宴請 而延期,此說已為乾隆鄞縣志糾誤。清時袁鈞鄮北雜詩云: “鄮峰(指史 浩)壽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從此非時來競渡,家家十六看龍舟。”又記:“吾鄉(xiāng)以十六為中秋,始于史忠定 (即史浩),聞志以為彌遠非也。 ”清時萬斯同鄞西竹枝詞云: “鄞俗繁華異昔年,田家何事尚依然;西郊九 日迎燈社,南郭中秋斗畫船。 ”民國鄞縣通志載: “各鄉(xiāng)祠廟為會祀神,以龍 舟競渡,謂之報賽,與各處端午競渡不同。今則競渡之風已息,演戲敬神者尚有 之。”民國張延章鄞城十二個月竹枝詞云: “八月中秋月餅圓,節(jié)筵都作一天 延;城東更比城西
15、盛,鼓吹通宵鬧畫船。 ”中秋以吃月餅示團圓,寧波月餅以苔菜、水晶月餅別具風味。此時新鴨肥嫩, 全鴨燉芋艿子為時新佳肴,俗稱“鴨撲芋”。解放后,每逢中秋,各家團聚、吃月 餅,親友間亦互相饋贈月餅。一些團體舉行聯(lián)歡活動。民間有吃 “鴨子芋艿”、水 拖糕等習俗。重陽九月初九為重陽節(jié)。鄞縣通志載: “士人登高燕賞,以茱萸汛酒飲之。各家 制角黍(昔時尚有牡丹糕,不知所昉,想亦象形 ),親戚互相饋遣,謂之挑重陽擔。 設酒饌以祀祖先,祀畢,家人歡聚享食。惟登高之風,今已不行。 ”尚有裹重陽 粽子、吃重陽糕習俗,有謂糕與高諧音,寓登高意。農(nóng)歷九月正菊花盛開,今常 舉辦菊花展覽。除夕歲末,叫 “過年”。除夕,稱
16、三十年夜,月小稱廿九夜。處于辭舊迎新的這天, 是一年到頭最忙碌的一天。舊時 “過年 ”,多圍繞祀神祭祖、祈求吉祥進行。易門 神,貼春聯(lián),房門貼寫有 “青龍吉慶 ”字樣的青龍紙或笑呵呵和合兩仙,農(nóng)家谷倉 亦貼青龍紙。此夕,做年夜羹飯祭祖,祭畢,家人聚食,稱 “吃年夜飯 ”。席間長 輩挾菜給孩子吃,講吉利話,討新歲彩頭。對全魚多不動筷,留至新歲,寓 “年 年有余 ”意。餐畢,長輩分 “壓歲錢 ”給孩子,壓于枕下。此夜,要把次日 (正月初 一 )需動刀的食物切好。地也掃好,掃時要從外面掃進來,邊掃邊說 “元寶掃進來 了”,將畚斗里垃圾倒在灶前火缸里。 掃地畢,洗凈掃帚,柄上扎元寶年糕, 敬“掃 帚公
17、公”和“掃帚婆婆 ”。以米篩盛酒饌擱凳上,在臥室祀床公床婆,祈小孩終歲 平安。農(nóng)家還在地頭祀 “地孔大王 ”,牛欄、豬舍、雞籠祀各神,祈求五谷豐登, 家畜平安。傳灶神廿三夜上天,除夕夜下界,清點名冊,故媳婦須在夫家過年。 此日,各家水缸都要挑滿水,米缸盛滿米,置元寶年糕、如意年糕和魚、肉、飯 各一碗于米缸內(nèi),謂之缸缸滿、甏甏滿。各室點燈,大戶人家高燒明燭,通宵達 旦,有的燃一斤重的龍鳳紅燭,從日落點起至初一日出止,謂之 “接光 ”。信佛婦 女坐夜待曉,或徑至寺廟坐夜 “守歲 ”。解放后,破除迷信。各家打掃衛(wèi)生,籌辦年貨。除夕晚合家聚宴,近年飯后觀 看電視,多不出門。長輩分給小孩 “壓歲錢 ”,
18、數(shù)額趨增。除夕 l2 點來臨,鞭炮 齊響迎接新歲。習俗吃露天米飯二月初二日,舊時女子相聚攜米和炊具去郊外, 搭起鑊灶燒飯, 還去偷割農(nóng)家 田園的菜煮羹,俗稱“二月二吃露天米飯 ”,謂吃后人會聰明, 鄉(xiāng)間稱吃“天野羹” 在未吃前,先盛一些飯放在或拋在屋瓦上,讓麻雀吃,叫麻雀捎信給百花娘子, 祈求靈聰。包紅指甲七月,鳳仙花 (寧波稱 “滿堂紅 ”盛)開,少女搗花汁以染無名指及小指,后發(fā)展 為十指全染,謂之 “包紅指甲 ”。包法,用滿堂紅花摻和少許明礬搗爛,睡前用豆 葉或夏布纏裹指甲, 如此三四次則其色深紅, 亦有以白花包者則成玉白色。 其色 短期洗滌不去, 日久漸退,故引人喜歡。俗傳包過紅指甲的手
19、, 腌咸菜、莧菜股、 臭冬瓜不易壞, 如能延至次年正月初一不退色, 能使老人看后眼睛不會昏花, 更 是講得神乎其神。做年糕進入十二月后各家做年糕和米鬼, 早者十一月下旬即已開始。 鄉(xiāng)間挨戶排好日 子,除請年糕師傅 (農(nóng)民 )外,多互相幫忙。做法有磨燥粉、磨水粉兩種。寧波年 糕柔滑細膩,久浸不糊,昔以梁湖米年糕、水底清年糕著稱, 今以慈城年糕較佳。 年糕,謝年時必供,吃年夜飯必食。 鄞城十二個月竹枝詞 :“十二月忙年夜到, 挨家挨戶做年糕;送年送灶事才了,又把門神貼一遭。 ”時令節(jié)日立春農(nóng)時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如遇到與正月初一同日則稱 “重春 ”。明、清 時,知縣于先一日以彩仗迎春。當天,
20、縣官從縣衙至社壇祭芒神、土牛,然后下 田扶一下犁把,舉行試耕儀式,以示勸農(nóng),重視農(nóng)事,祈求豐收。屆時,雇一名 乞丐,飾以官服,令其坐在翻向的八仙桌上,由兵役抬著,跟在知縣后面,稱為 “春官”,故俗諺 “叫化子做春官,亦有一日 ”。民國時,此俗已廢。此日,各家以 艾草拌和米粉作春盤、春餅,飲春酒,謂之 “接春 ”、“鬧春”,祈求好收成?,F(xiàn)在 的春卷,相傳系春餅演化而來。這天忌打破碗盞,以期太平。鄉(xiāng)間還有報春牛、送春牛圖習俗,丐頭肩背褡褳、手持青銅小牛,唱門報 春,進屋后,以青銅小牛在米缸、谷倉左右各繞三圈,邊繞邊唱 “黃龍盤谷倉, 青龍盤米缸 ”吉利話,并挨戶送木版印刷的春牛圖 。圖中心繪有牧童
21、騎在牛背 上吹笛,或手牽牛繩緊走,或看牛在吃草,四周環(huán)以十二生肖、二十四節(jié)氣日子 和潮水漲落時辰,相傳以此可預卜當年農(nóng)事的忙閑。 農(nóng)戶對報春者酬以錢或年糕。 解放后多已不行,近又復見。立夏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立夏系夏季開始。舊時,鄉(xiāng)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 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 “五色飯 ”,后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 菜有莧菜 黃魚羹,稱吃 “立夏飯 ”。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 “立夏蛋 ”,相互饋送。用彩線 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 碎為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 “立夏繩 ”。是日,寧波習俗要吃 “腳 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
22、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 吃下,說吃了能 “腳骨健”身(體康?。?。再是吃軟菜 (君踏菜),說吃后夏天不會生 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有立夏秤人習俗,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 兩足懸空秤體重; 孩童坐在籮筐內(nèi)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 吊在秤鉤上秤體重, 謂 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 “發(fā)?!保w重減,謂 “消肉”。是日,孩童忌坐 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 (門檻 ),謂這天坐地栿將招 來夏天腳骨酸痛, 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shù), 方可解魘。 舊時母 親擇此日為女孩子穿耳朵, 穿時一邊哄孩子吃茶葉蛋, 當孩子張
23、口咬蛋時即一針捷穿。也有為家養(yǎng)貓兒穿耳朵、札上紅頭繩的解放后, 吃茶葉蛋習俗仍行, 長輩用彩色線編織蛋套掛懸孩子胸前。 吃腳骨筍 者亦不少。立秋二十四節(jié)氣中作為秋天開始。是日,吃西瓜,用蘿卜籽、蓼面和薄脆餅等搗碎餌兒童食,叫 “祓秋 ”,說孩子吃后會長大得快。今已不行。霜降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一年中有霜期開始。清代有 “迎霜降 ”習俗,此日駐寧波的浙 江提督率兵士以金鼓、 軍器開道,自提督署至大校場, 祭軍牙六纛之神。 入民國, 此俗廢。冬至舊時各家以蘆穄粉搓圓子,叫蘆穄湯果。后漸改為糯米粉圓子,加番薯粒,叫 番薯湯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稱 “冬至小年夜 ”,俚語 “冬至大如年,皇帝 佬倌要謝
24、年 ”。這天長輩囑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罵小孩,不可摔壞東西, 否則視為不吉利。大族開祠堂門,具牲禮神祭祖,按丁分麻餅(吉餅 )或分碗,女性不計在內(nèi)。大戶人家在家祭祖, 做“冬至羹飯 ”。祭祀陳設禁用紅色, 燭用綠色, 饅頭蓋藍色戳子, 謂可“壓火”保安。冬至前夕,稱“冬至夜 ”,出嫁女兒須回夫家。 俗諺 “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 ”,因冬至夜最長,夏至夜最短。是夕,睡前須洗 腳,說是夕洗腳,冷天不開裂。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夢。謂 “冬至前夜 夢最靈”,冬至早晨相互傳夢, 長者為小輩 “圓夢”,亦有趕至慈溪清道觀 (今慈城, 道觀毀于 “文化大革命 ”求)夢者。冬至正時辰,拋擲蘿卜至
25、屋瓦上,經(jīng)雨淋日曬 成干后,收集掛壁上,俗稱 “冬至蘿卜 ”,說可治痢疾。以上習俗多已不行,但冬 至后民間仍視為吃補藥、服補品的進補季節(jié)。民間信仰花朝節(jié)二月十二日,俗稱百花娘子生日,古稱花朝節(jié)。少女用綢緞縫作 (內(nèi)塞棉絮 )百 花娘子布人孩,謂可望像百花娘子一樣美貌聰明、會繡百花。是日,婦女停止刺 繡和針線生活,并燒香點燭膜拜供在桌上的繡花繃子。清時,母親為女兒纏足、 穿耳孔,有擇此日者。民國時張延章鄞城十二個月竹枝詞云:二月百花生日臨,婦女十四 (注:應為十二 )作停針;風光最好是初二,閨女露天燒點心。 ”太陽生日三月十九日,俗傳為太陽生日,舊時各寺廟設醮誦經(jīng)。有謂太陽生日為十一月 十九日,
26、而三月十九日系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攻入北京、 明朝崇禎帝縊死煤山之日, 清時為隱諱,遂改。俗傳太陽經(jīng)有 “太陽明明朱光佛,三月十九午時生,家 家戶戶點紅燈”等語。昔日有吃“朱天菜”者,自三月二十日起至五月初十止,此 俗已廢。浴佛日四月八日,傳為釋迦牟尼生日,舊時信佛者去庵堂寺院拜佛、買魚放生(放于寺內(nèi)放生池 )。此日,又謂牛生辰,耕牛休息放耕,農(nóng)家以老酒、雞蛋喂牛食。葛仙翁生日四月初十,俗傳為葛仙翁生日。葛洪 (284364)晉時丹陽句容 (今屬江蘇 )人,系 道教理論家、醫(yī)學家、煉丹術家,后被神化為仙。相傳葛洪嘗居鎮(zhèn)海靈峰(今屬北侖區(qū)鄔隘鄉(xiāng) )煉丹采藥、為民治病,后于 95l 年(后周廣順元年
27、)建靈峰寺。舊時 俗俚: “壽全齋(寧波老字號藥店 )眼藥(后移交柴橋一家藥店生產(chǎn),改柴橋眼藥 ), 靈峰關牒。 ”迷信“靈峰關牒”靈驗者,于此日頂禮膜拜領(不能叫買而稱領)牒, 有三步一拜上山以示虔誠者。光緒鎮(zhèn)??h志卷四十一風俗載: “四月十 日,相傳為葛仙翁生日,靈峰香市最盛,閏月及壬申日尤盛,端午山中松枝折取 殆盡,云可療病兼驅(qū)蝗蟲 (新纂)。 ”有“四月種田落洋生 (指出海捕撈 ),有錢人拜 我生,銀子一千兩”,“靈峰轉(zhuǎn)茅洋 (鄞縣茅山上舊有普安寺 ),銀子好打墻”,“茅 洋轉(zhuǎn)靈峰,銀子一稻桶”等迷信俚語傳布。民國時每年上山禮佛者約數(shù)萬人。解 放后迷信關牒者日少,近年又趨盛。關帝生日五
28、月十三日,傳為關武帝 (關羽)生日。舊時募錢會祭、賽會,謂之 “關帝會”。 是日遇雨,稱“磨刀雨”,謂關公已磨好青龍偃月刀,可鎮(zhèn)邪禳災。呂祖下丹日六月初一日,各家于五更或黎明,挑河水貯缸中,謂之六月初一水,亦稱 “伏 前水”。相傳呂祖 (八仙之一呂洞賓 )曾于此日在水中下丹藥。伏前水還用作三伏 時制作醬品。狗浴日六月初六日,俚語“六月六,黃狗貓?zhí) ?。此日養(yǎng)有狗貓者,牽狗抱貓于河中 洗浴,謂可避虱蚤。大人為孩童洗浴,謂可免病痛,小孩會象狗貓一樣易養(yǎng)易長, 無痛無癢。 此日亦有為剛學步的孩童 “割腳繃”,由肖虎的成年人持刀砍斷放在地 栿上的草繩,扶孩童開步跨過地栿,再由一個肖龍的成年人在后面吹著
29、吹火管, 意為割掉腳繃繩盤纏,以后腳勁好,走路不會跌倒。這天書香門第、藏書之家, 在庭院曝曬書籍,謂可不生蠹魚 (蟲)。寺院、庵堂亦于是日招集念佛婆婆幫助曬 經(jīng),謂之念曬經(jīng)佛。彭祖誕六月十二日,相傳為彭祖生日。 彭祖壽高八百, 舊時謂于是日做壽材、 裁壽衣, 可討“長命百歲 ”彩頭。觀音成道日六月十九日, 相傳為觀音成道日。 舊時寺庵大作佛事, 善男信女朝拜者絡繹于 途?;鹕裾Q六月二十三日,相傳為火神生日。舊時,有些婦女在這天不吃飯、不飲茶、不 吃一切受過煙火的食物及紅色食物,通常以瓜果作食,謂之 “火神素”,俗稱 “吃 餓菜”。雷尊誕六月二十四日,相傳為雷公生日。舊時男子有在六月間吃 “雷齋
30、素 ”者,至此日 開葷。中元節(jié)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 相傳七月三十日為地藏王菩薩生日, 是月敕游魂野鬼 (餓 煞鬼)入人間受供食,故迷信者相信七月為多鬼祟之月。舊時,有的地方初一放 開門焰口,月半放七月半焰口,三十夜放關門焰口。有的會社請僧、道、念伴, 拜懺醮祭,做 “盂蘭盆會 ”,唱“八劇頭”,焰口完畢,或放水燈,或唱灘簧、四明 南詞等,過午夜始散。有在戰(zhàn)船街江心寺放水燈,或結(jié)草為船,浮于江,或紙糊 水燈,或用木板作船,上設隔層置祭盤,擺水燈羹飯。有祀產(chǎn)的宗祠,輪流當辦 做七月半羹飯,祭祖宗,供族內(nèi)子孫享食。地藏王生日七月三十日夜, 相傳為地藏王菩薩生日, 平時地藏王閉目不開, 此夕人間插地
31、藏香才開眼。天將暗,各家先在門栿上或在屋檐滴水處放一條肥皂, 插上三炷香, 燃燭一對,以凈茶供祀,祈求布施法水,供畢用此水洗眼,謂可眼目清亮,夏天 不會患紅眼睛病。同時,各家兒童沿石板縫或在泥地上插地藏香。此夜禁忌,不 可在地上倒水,不可隨地小便,不可跨地藏香行走。次晨清早,兒童競拔香梗, 拔多者示為本事大。鄞城十二個月竹枝詞云: “七月秋風海角涼,兒童競插地 藏香,連宵焰口江心寺,萬盞紅燈放水鄉(xiāng)。 ”記的就是此一情景。此俗,民國時漸廢,解放后已不行,民間插地藏香偶有所見灶神誕八月初三,傳為灶神誕。鄉(xiāng)間以新早稻米磨粉,滲以早稻草灰汁,加糖,做成 半圓形米粉米鬼蒸熟,叫灰汁團。掏新種芋艿做菜,祀
32、灶神,俗稱 “嘗新”,亦稱 “開芋艿門”。九月半社火“社火”,又叫“社夥”。城廂各坊,抬著祠廟神像出巡,導以儀仗彩亭,金鼓雜 劇,各相競賽,觀者塞路,俗稱“九月半會”。寧波有大廟,即鎮(zhèn)明路倉橋頭靈應 廟,祀晉鮑蓋。此日大廟菩薩乘轎出殿,時有搶菩薩轎頂風俗,謂誰能搶得轎頂 并頂著游行,以后肩不痛、腳骨健。更有奇者,有偷拔大廟菩薩胡須的怪俗,謂 將拔得的胡須藏在米缸,米缸會孵出米來。 鄞城十二個月竹枝詞云: “九月城 中菩薩忙,佽飛廟 (祀唐刺史黃晟 )斗白龍王 (龍王廟 );尤推大廟最奇特,爭竊胡 須孵米缸?!鼻鍟r袁鈞鄮北雜詩:“暮秋勝事在中旬 (指九月),奔走城鄉(xiāng)各賽神; 吾里賽神兼賽富,年年
33、社火鬧江濱。 ”又注云: “九月中旬,城鄉(xiāng)秋報為燈會,名 社火,嘉靖志作社夥。非吾里社火最盛,神姓沙(注:沙誠) ,元時封協(xié)佑侯, 附祀忠佑廟,東廡別廟三,相傳一木雕四像,術者謂當分主富、貴、貧、賤,吾 里祀富神也。 ”十月醮十月初一,寧波府城隍廟設醮誦經(jīng),抬城隍神像出巡至北門外厲壇旁的北郭廟, 以恤醮孤魂,祭畢,即回殿,謂之 “十月醮”。十月廟會初十鄞江橋它山廟會。清萬斯同鄞西竹枝詞 :“往代光溪 (小溪)曾設州,至 今民物此中稠;商人解弄三弦子,婦女能梳五鳳頭。 ”民國張延章鄞城十二個 月竹枝詞云: “十月田禾收欲齊,香莖芋艿燉新雞;討船廟會趕初十,直放鄞 江到小溪 (鄞江橋舊稱 )。”故俚語稱“穿頭鄞江橋,甩頭它山廟”。10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夜“祭灶”,亦稱“送灶神”。灶神神祗相當于 16 開紙張大小, 上部繪一座宮殿,書“廣德宮”;中間為神像,像下有五個小孩捧銅錢、元寶,寓 “五子登科”、“招財進寶”意,左右聯(lián)謂“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相傳灶神每 年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夜上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飯店調(diào)味采購合同范例
- 喂飯服務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中國自動控制組粘貼底生產(chǎn)線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中國隧道電纜防火器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印花長裙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勘探儀器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垂直排煙系統(tǒng)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2024年化纖被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旋渦流量轉(zhuǎn)換器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黃酒壺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安全生產(chǎn)條件核查表
- 2023年小學英語六年級英語英語王杯競賽試題
- 2023年四年級語文競賽小學四年級語文競賽試題雙版
- JJG 882-2019壓力變送器
- GM/T 0003.2-2012SM2橢圓曲線公鑰密碼算法第2部分:數(shù)字簽名算法
- GB/T 7286.2-1987金屬與非金屬材料光譜法向發(fā)射率試驗方法
- GB/T 35414-2017高原地區(qū)室內(nèi)空間彌散供氧(氧調(diào))要求
- GB/T 28426-2021鐵路大型養(yǎng)路機械鋼軌探傷車
- 應收款確認函三篇
- 醫(yī)療衛(wèi)生管理法律法規(guī)
- Camtasia-Studio使用教程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