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 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案)同步備課_第1頁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 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案)同步備課_第2頁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 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案)同步備課_第3頁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 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案)同步備課_第4頁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 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案)同步備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擬行路難(其四)學案【文本解讀】這首詩以“瀉水”起興,不同凡響,“無端而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但詩作表現(xiàn)的情緒卻不像瀉水自流那樣流暢。水的流向取決于地勢,當時人的境遇則取決于門第。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不甘認命,卻又無法反抗;他不愿唉聲嘆氣,只好舉酒自寬,卻又斷絕了遣懷的歌吟。寥寥數(shù)語就把這種曲曲折折的微妙心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是“舉杯消愁愁更愁”。既然不能學“太上忘情”,又無從排遣憂懷,也就只能吞聲不言,徘徊不前,在愁悶中自我煎熬了。全詩抒寫這種難以言表、如鯁在喉的哀痛,妙就妙在并不直抒胸臆,而是俯仰低徊、自具神韻,讓讀者自然體會到詩人的憂愁憤懣。誦讀這首詩,仔細品味它是如何托物寓意,表

2、現(xiàn)心懷的。【素養(yǎng)目標】1.了解鮑照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風格,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4.背誦全詩?!緦W習重難點】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學習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緦W習過程】一、知人論世1.了解作者鮑照(約414466)字 ,祖籍上黨,后遷于東海(今江蘇漣水附近)。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并稱為“ ”,但生平遭遇、創(chuàng)作風格與二人有很大不同。鮑照出身寒微,自稱“家世貧賤”,是“負鍤下農”(謝秣陵令表)。二十多歲時,在臨川王劉義慶門下,因獻詩被賞識,擢為王國侍郎。

3、以后擔任過太學博士及縣令等低級官職。最后任臨海王劉子頊參軍,在劉子頊舉兵叛亂失敗時,死于亂軍中。世人因此稱他為鮑參軍。有鮑參軍集傳世。盡管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詩品語)。但他的文學作品的價值,卻越來越受后人重視,有人甚至認為他是劉宋時代成就最高的作者。2.相關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實行門閥制度,講求門第出身。選拔官員并不依據(jù)才干品德,而是依據(jù)門第高下,血統(tǒng)貴賤?!吧掀窡o寒門,下品無世族”,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他們即使才華橫溢,也很難任高官。 那還是一個充滿內亂與謀殺的時代,許多文人都因而慘死,成為政治斗爭下的犧牲者。3.解題“行路難”,樂府舊題,主要是抒發(fā)世路

4、艱難和離別悲傷的感情。有些學習漢魏樂府的作品的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4.鮑照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鮑照在游仙、游山、贈別、詠史、擬古、數(shù)詩、建除詩、字謎、聯(lián)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同時,鮑照的文學成就存在一個聚訟千古的嚴肅課題,即鮑照是否梁陳宮體詩的先導或濫觴。對此,南朝梁的蕭子顯、宋代的張戒、近代的劉師培、現(xiàn)代的陳鐘凡、陳寂亦等評論家基本持贊同態(tài)度;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鐘優(yōu)民等則認為鮑照詩與宮體詩存在本質區(qū)別,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二、初讀感悟(一)預習檢查1.明確字音。酌酒( ) 躑躅( )2.解釋下列詞語瀉: 吞聲: 躑躅: 斷絕: (二)誦讀感悟

5、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誦讀該詩。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三、文本研究【思考1】全詩突出了一個什么字?試結合你的體驗和感受對全詩的內容加以分析。 【思考2】詩歌開頭兩句用比興的手法寫出了怎樣的哲理? 【思考3】第三句“人生亦有命”中的“命”是指什么?結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思考4】第五、六句“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思考5】“安能行嘆復坐愁”和“心非木石豈無感”兩個反問句,在表現(xiàn)詩人情感變化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思考6】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詩

6、歌鑒賞方法? 【思考7】鑒賞藝術特色 【思考8】對比與思考擬行路難(其四)鮑照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問題1:請比較兩首詩情感的異同。 問題2:兩首詩在語言風格上有何不同? 四、明晰主旨 五、拓展閱讀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 最富于智慧、

7、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顧愷 之和陸探微的畫,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廣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潛、謝靈運、鮑照、謝 朓的詩,酈道元、楊衒之的寫景文,云崗、龍門壯偉的造像,洛陽和南朝的閎麗的寺院,無不是光芒萬 丈,前無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學藝術的根基與趨向。這時代以前漢代,在藝術上過于質樸,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統(tǒng)治于儒教;這時代以后 唐代,在藝術上過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這幾百年間是精神上的大解 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與丑、高貴與殘忍、圣潔與惡魔,同樣發(fā)揮到了極致。 這也是中國周秦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學

8、時代,一些卓超的哲學天才、佛教大師,也是出現(xiàn)在這個時代。這是中國人生活史里點綴著最多的悲劇,富于命運的羅曼司注的一個時期,八王之亂、五 胡亂華、南北朝分裂,釀成社會秩序的大解體,舊禮教的總崩潰、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藝術創(chuàng)造精神 的勃發(fā),使我們聯(lián)想到西歐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這是強烈、矛盾、熱情、濃于生命色彩的一個 時代。 但是西洋“文藝復興”的藝術(建筑、繪畫、雕刻)所表現(xiàn)的美是秾郁的、華貴的、壯碩的; 魏晉人則傾向簡約玄澹,超然絕俗的哲學的美,晉人的書法是這美的最具體的表現(xiàn)。這晉人的美,是這全時代的最高峰。世說新語一書記述得挺生動,能以簡勁的筆墨畫出它的 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時代的色彩

9、和氣息。文筆的簡約玄澹尤能傳神。撰述人劉義慶生于晉末, 注釋者劉孝標也是梁人;當時晉人的流風余韻猶未泯滅,所述的內容,至少在精神的傳模方面,離真 象不遠(唐修晉書也多取材于它)。要研究中國人的美感和藝術精神的特性,世說新語一書里有不少重要的資料和啟示,是不可 忽略的。今就個人讀書札記粗略舉出數(shù)點,以供讀者參考,詳細而有系統(tǒng)的發(fā)揮,則有待于將來。魏晉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義和個性主義,解脫了漢代儒教統(tǒng)治下的禮法束縛,在政治上 先已表現(xiàn)于曹操那種超道德觀念的用人標準。一般知識分子多半超脫禮法觀點直接欣賞人格個性之美, 尊重個性價值?;笢貑栆蠛圃唬骸扒浜稳缥遥俊币蟠鹪唬骸拔遗c我周旋久,寧作我!”這

10、種自我價值 的發(fā)現(xiàn)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藝復興以來的事。山水美的發(fā)現(xiàn)和晉人的藝術心靈。世說載東晉畫家顧愷之從會稽還,人問山水之美,顧云: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边@幾句話不是后來五代北宋荊(浩)、關(同)、 董(源)、巨(然)等山水畫境界的絕妙寫照么?中國偉大的山水畫的意境,已包具于晉人對自然美的 發(fā)現(xiàn)中了!晉人藝術境界造詣的高,不僅是基于他們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個性,生機活潑,更主 要的是他們的“一往情深”!無論對于自然,對探求哲理,對于友誼,都有可述。如,子敬云:“從 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著秋冬之際,尤難為懷!”六、素材積累鮑照名句1.直如朱

11、絲繩,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2.貧游不可忘,久交念敦敬。3.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集君瑤臺上,飛舞兩楹前,茲晨自為美,當避艷陽天,艷陽桃李節(jié),皎潔不成妍。4.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5.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6.貧交不可忘,久交念敦敬。7.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七、作業(yè)完成配套練習。答案一、1.明遠、元嘉三大家二、初讀感悟(一)1.酌酒(zhu) 躑躅(zh zh)2.瀉:傾,倒。吞聲:聲將發(fā)又止。躑躅:徘徊不前。斷絕:停止三、文本研究【思考1】明確 全詩突出一個“愁”字。開頭兩句以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作為起興,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門第不同,命運也不同

12、。這兩句中,隱含詩人的不平之氣。詩的第三、四句,詩人以“命”來自我安慰,聲稱不要“行嘆復坐愁”。不過實際上愁是消除不了的。詩的第五、六句,詩人就借酒澆愁,用唱歌斷絕憂愁。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詩的第七句:“心非木石豈無感?”用反問句式,直說“人心有感”,發(fā)出了抗爭。詩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澆愁、用歌斷愁,第七句是一個大轉折,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潮。緊接著第八句,又是一個急轉,“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卻如此無可奈何,在對比中表現(xiàn)出詩人精神上極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負重。【思考2】明確 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

13、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八钡牧飨?,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這起首兩句,通過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tài)描繪,造成了一種令人驚疑的氣勢?!舅伎?】明確 從詩歌本身看,作者所說的“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者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只能發(fā)出憤怒的控訴。 【思考4】明確 以非常精練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tài)。酌酒原為排遣愁緒,然而滿懷郁結的悲愁豈是區(qū)區(qū)杯酒能驅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詩人趁著

14、酒意擊節(jié)高歌,唱起了悲愴的行路難,將一腔悲憤傾瀉出來。長歌當哭,這是何等悲烈景況。讀者從這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情節(jié)中,亦可想見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思考5】明確 “安能行嘆復坐愁”這個反問句,從字面上看,是說人生苦樂自有命,怎么能行時嘆息坐時愁呢?應該學會自我寬慰。實際上,語言中蘊含著不平之氣。這個反問句,詩人含著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還比較平穩(wěn)?!靶姆悄臼M無感”一句,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大轉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來寬慰,以不言愁來消愁,感情還能克制。到借酒澆愁,其結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開始奔涌。到“心非木石豈無感”,感情沸騰,在這句達到了高潮?!舅伎?】明確 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舅伎?】明確 語言質樸。近乎口語,明白曉暢。音律也很獨特。一與三、二與四分別押韻,錯落有致。此詩直抒胸臆,以真情動人。詩人信手拈來瀉水流淌這一自然現(xiàn)象作為比興,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舅伎?/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