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礎:病位傳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1cccf1029b8082cb386977fce748728/71cccf1029b8082cb386977fce7487281.gif)
![中醫(yī)基礎:病位傳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1cccf1029b8082cb386977fce748728/71cccf1029b8082cb386977fce7487282.gif)
![中醫(yī)基礎:病位傳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1cccf1029b8082cb386977fce748728/71cccf1029b8082cb386977fce7487283.gif)
![中醫(yī)基礎:病位傳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1cccf1029b8082cb386977fce748728/71cccf1029b8082cb386977fce7487284.gif)
![中醫(yī)基礎:病位傳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1cccf1029b8082cb386977fce748728/71cccf1029b8082cb386977fce74872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 中醫(yī)基礎:病位傳變 病位,即疾病所在的部位。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機體的表里之間、內臟之間,均有經絡相互溝通聯絡,氣血津液循環(huán)貫穿。因此,某一部位的病變,可以向其他部位波及擴展,從而引起該部位發(fā)生病變,這就是病位的傳變。常見的病位傳變包括表里之間與內臟之間的傳變,而外感病和內傷病的傳變又各有特點。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說明白把握疾病傳變規(guī)律,實施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1.表里出入表與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所指的病變部位并不是固定的。以整體而言,則病在皮膚、毛竅、肌肉、經絡等為外屬表
2、,在臟腑、骨髓等組織器官為內屬里。如以皮毛與經絡相對而言,則皮毛屬表,經絡屬里;以三陰三陽經而言,則三陽經為表,三陰經為里;以臟與腑相對而言,則腑為表,臟為里。 由于疾病表里的傳變,意味著病邪的表里出入變化,故疾病的表里傳變,亦稱邪之表里出入。 (1)表病入里亦即表邪入里。指外邪侵襲人體,首先停留于機體的肌膚衛(wèi)表層次,而后內傳入里,病及臟腑的病理傳變過程。常見于外感疾病的初期或中期,是疾病向縱深進展的反映。多由于機體正氣受損,抗病力量減退,正氣不能制止病邪的致病作用,病邪得以向里進展,或因邪氣過盛,或因失治、誤治等因素,以致表邪不解,快速傳變入里而成。如外感風寒證,可消失惡寒、發(fā)熱、無汗等寒邪
3、在表病變。若在表的風寒之邪不解,可由肌表而內傳入里,影響肺、胃功能,進展為高熱、口渴、喘咳、便秘等癥,此即由表寒證轉化成了里熱病變。 (2)里病出表里病出表,是指病邪原本位于臟腑等在里層次,而后由于正邪斗爭,病邪由里透達于外的病理傳變過程。如溫熱病變,內熱熾盛,見高熱、煩渴、胸悶、咳逆等癥,繼則汗出而熱邪外解,脈靜身涼,癥狀緩解,或熱病疹等透發(fā)于外,以及傷寒三陰病變轉化為三陽病變等,均屬里病出表之病理過程。 人體表里是相對的,而且是多層次的。所以,病變在表里出入的傳變中,可以有介于表里之間的階段,即半表半里。傷寒的少陽病機,溫病的邪伏募原病機,都稱之為半表半里,皆消失介于表與里之間的見證,其進
4、展趨勢既可達表也可入里,此為其特點。 2.外感病傳變一般而論,外感病發(fā)于表,進展變化過程是自表人里、由淺而深的傳變。故外感病基本是表里傳變,但內傳入里后,亦見臟腑間的傳變。不同的外感病,其病位傳變的形式又有所區(qū)分,主要有六經傳變、衛(wèi)氣營血和三焦傳變。 (1)六經傳變六經指三陰、三陽,實即十二經脈。六經傳變是指疾病的病位在六經之間的相對轉移。東漢張機的傷寒雜病論,在內經所論外感熱病的傳變規(guī)律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六經傳變理論。六經傳變,實際上是對傷寒熱病六個不同進展階段的病變規(guī)律和本質的概括。 經脈是運行氣血的通路,能內屬于腑臟,外絡于肢節(jié),把人體各部的組織器官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而也成為病邪傳播
5、轉移的通路和病理變化反應的部位。特殊是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核心部分,也成為外感病傳變的重要途徑。 六經由表入里傳變的基本形式是由陽入陰,即先太陽、陽明、少陽,而后太陰,少陰、厥陰的六個層次,說明陽氣由盛而衰,疾病由輕到重的進展過程。反之,由陰出陽,則說明正氣由衰而盛,疾病由重到輕的好轉過程。若正氣不支,邪氣亢盛,也可不經陽經而直接侵害陰經,稱為直中三陰,其中以直中少陰為多。六經的詳細傳變形式尚有陰陽經傳變、表里經傳變、手足經傳變等。另外,由于經脈與臟腑有屬絡關系,所以六經病變實際上與相應的臟腑功能失常有關。 (2)三焦傳變三焦傳變,是指病變部位循上、中、下三焦而發(fā)生傳移變化。此三焦是人
6、體上、中、下部位的劃分,也是諸氣與水液上下運行的通路,因而也可作為病位轉移的途徑。溫病的三焦傳變,是對溫熱病三個不同進展階段的病變規(guī)律和本質的闡釋,由部位三焦的概念延長而來。 三焦傳變是溫病的主要傳變形式。溫熱病邪,多自口鼻而入,首先侵害上焦肺衛(wèi)。病邪深化,則從上焦傳入中焦脾胃,再入下焦肝腎。這是疾病由淺入深,由輕而重的一般進展過程,故稱之為順傳。假如病邪從肺衛(wèi)直接傳入心包,病情進展惡化,超越了一般傳變規(guī)律,故稱為逆?zhèn)?。即如吳瑭所說:肺病逆?zhèn)鳎瑒t為心包。上焦病不治,則傳中焦,胃與脾也;中焦病不治,即傳下焦,肝與腎也。始上焦,終下焦(溫病條辨卷二)。疾病之所以順傳和逆?zhèn)?,主要取決于正邪雙方力氣的
7、對比和病邪的性質。若疾病好轉向愈,則可由下焦向上焦傳變。 (3)衛(wèi)氣營血傳變衛(wèi)氣營血傳變,是指溫熱病過程中,病變部位在衛(wèi)、氣、營、血四個階段的傳移變化。衛(wèi)分是溫病的初期階段,病位在肺衛(wèi);氣分為溫病的中期,病位在胃、腸、脾及肺、膽;營分是溫病的嚴峻階段,病位在心包及心;血分屬溫病的晚期,病位在肝、腎及心。 衛(wèi)氣營血傳變,一般從衛(wèi)分開頭,進展傳為氣分,再入營分,而血分。反映病邪由淺入深,病勢由輕而重的進展過程,稱為順傳。若邪入衛(wèi)分后,不經過氣分階段,而直接深化營分或血分,稱為逆?zhèn)鳎从沉藗髯冞^程漸進與暴發(fā)之不同。 此外,衛(wèi)氣營血傳變,還有初起即不見衛(wèi)分階段,而徑入氣分、營分者;亦有衛(wèi)分證未罷,又兼
8、見氣分證而致衛(wèi)氣同病者;或氣分證尚存,同時消失營分、血分證而成氣營兩燔、氣血兩燔者;更有嚴峻者為邪熱充斥表里,遍及內外,消失衛(wèi)氣營血同時累及的局面。 3.內傷病傳變內傷病是內臟遭到某些病因損傷所導致的一類疾病。因此,內傷病的基本病位在臟腑。 人體是以臟腑為核心的有機整體,臟腑之間在生理上親密相關,在病理上則可通過經絡、精氣血津液等的相互影響,以及位置相鄰,而在臟腑之間發(fā)生傳變。所以,內傷病的基本傳變形式是臟腑傳變。另外,臟腑與形體官竅之間,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在病理上亦相互影響,故內傷病也可在臟腑與形體官竅之間傳變。 (1)臟與臟傳變即指病位傳變發(fā)生于五臟之間,這是內傷病最主要的病位傳變形式。
9、五臟之間通過經絡相互聯系,在生理功能上親密相關而又協(xié)調平衡,在精氣血津液的生化、貯藏、運行、輸布等方面存在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又相互制約的關系。因而,某一臟的病變,經常影響到他臟而發(fā)生傳變。例如心與肺、心與脾、心與肝、心與腎之間,其病變都可以相互影響。心與肺同居上焦胸中,心主血脈,肺主氣,而宗氣貫心脈而行呼吸。所以,疾病在心與肺的兩臟之間的傳變,主要是心血與肺氣病變的相互影響。臨床上,心運血功能失常,可以導致肺氣郁滯,宣降失司,而見咳喘不得平臥。肺病日久,吸清呼濁功能特別,氣病及血,可致肺氣脹滿,心血瘀阻,發(fā)生心悸、胸悶、口唇爪甲青紫等癥。另外,心與脾之間,主要是心血、心神與脾氣運化病變的相互影
10、響;心與肝之間,主要是心血與肝血、心神與肝失疏泄情志病變的相互影響;心與腎之間,主要是心腎陰陽不交與精血虧損病變的相互影響。于此可知,由于兩臟之間生理功能的聯系各不相同,所以其病理傳變狀況也各不一樣。 (2)臟與腑傳變是指病位傳變發(fā)生于臟與腑之間,或臟病及腑,或腑病及臟。其詳細傳變形式則是按臟腑之間表里關系而傳。如素問咳論說:五臟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這是由于心與小腸、肝與膽、脾與胃、肺與大腸、腎與膀胱等表里相合臟腑之間,有經脈直接屬絡,從而使病氣得以相互移易。如肺與大腸表里相合,臟腑氣化相通,大腸得肺肅降之氣而后傳導排便。若肺氣壅滯于上,肅降失職,則可致
11、大腸腑氣不通而發(fā)生便秘;而大腸實熱,積滯不通,亦反過來影響肺氣的肅降,從而發(fā)生氣逆喘咳。故肺病可傳至大腸,大腸病又可累及于肺。他如心火移熱于小腸;小腸有熱,循經上熏于心;脾運失職,影響胃的受納與和降;食滯于胃,導致脾失健運等等,均為臟腑表里相傳的疾病傳變。 應當指出,臟腑表里相合關系的傳變,并不是臟與腑之間病位傳變的唯一形式,如肝氣橫逆犯胃;寒凝肝脈導致小腸氣滯等,雖是由臟傳腑,但不屬于表里相合傳變。 (3)腑與腑傳變即是指病變部位在六腑之間發(fā)生傳移變化。六腑生理功能各有不同,但都參加飲食物的受納、消化、傳導和排泄,以及水液的輸送與排泄,并始終維持著虛實更替的動態(tài)變化。若其中某一腑發(fā)生病變,則
12、勢必影響及另一腑,導致其功能失常。如大腸傳導失常,腑氣不通,下游閉塞,則可導致胃氣上逆,消失暖氣、嘔惡等癥狀;若胃中濕熱蘊結,熏蒸于膽,則又可引起膽熱液泄,而消失口苦、黃疸等癥??梢钥闯觯魏我桓臍鉁驓饽?,均可破壞六腑整體實而不能滿、通而不宜滯的生理特性,從而使病變部位在六腑中發(fā)生相應的傳變。 (4)形臟內外傳變包括病邪通過形體而內傳相關之臟腑,及臟腑病變影響形體。 外感病邪侵襲肌表形體,由經脈傳至臟腑,是內傷病發(fā)作、加重的重要緣由,有關內容已在表里傳變和外感病傳變中論及。如風寒之邪侵襲肌表,客于皮毛,然后內合于肺。至于其內合于肺的機理,則是外內合邪。因已有過食寒涼生冷飲食,損傷脾胃陽氣,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相當于胃的中脘部),胃寒陽衰,可通過經脈影響于肺,而致肺陽不足,宣發(fā)失職,若再有風寒之邪外襲,則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低年級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人口》聽課評課記錄及優(yōu)化訓練答案
- 蘇州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分數應用題(1)》聽評課記錄
- 聽評課記錄六年級語文
- 新版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16.2.2分式的加減分式的加減-同分母分式加減》聽評課記錄16
- 小學二年級數學100道口算題
- 蘇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2.2有理數與無理數》聽評課記錄
- 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1.2《理解情緒》聽課評課記錄
- 八年級歷史人教版下冊聽課評課記錄:第9課 對外開放
- 校企共建培訓中心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大學生就業(yè)指導教學-大學生就業(yè)形勢與政策
- 第五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4年形勢與政策
-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
- 2024年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B卷)
- 三年級(下冊)西師版數學全冊重點知識點
- 期末練習卷(試題)-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滬教版
- 2025年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與參考答案
- 抑郁癥課件教學課件
- 關于消防安全評估設備操作說明詳解
- 2025年高考作文專練(25道真題+審題立意+范文)- 2025年高考語文作文備考總復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