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工程學下往屆_第1頁
水質工程學下往屆_第2頁
水質工程學下往屆_第3頁
水質工程學下往屆_第4頁
水質工程學下往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3 城市污水預處理系統(tǒng)設計格柵設計計算調節(jié)池設計計算沉砂池設計計算初沉池設計計算3.1 格柵工藝設計3.1.1 設計規(guī)定 1. 設計參數及其規(guī)定: 水泵前格柵柵條間隙,應根據水泵要求確定。 污水處理系統(tǒng)前格柵柵條間隙,應符合: (a)人工清除2540mm; (b)機械清除1625mm; (c)最大間隙40mm。 污水處理廠亦可設置粗細兩道格柵,粗格柵柵條間隙50150mm。 如水泵前格柵間隙不大于25mm,污水處理系統(tǒng)前可不再設置格柵。 柵渣量與地區(qū)的特點、格柵的間隙大小、污水流量以及下水道系統(tǒng)的類型等因素有關。在無當地運行資料時,可采用: (a)格柵間隙1625mm,0.100.05m

2、3103m3(柵渣污水) (b)格柵間隙3050mm,0.030.01 m3103m3(柵渣污水) 柵渣的含水率一般為80,容重約為960kgm3。 在大型污水處理廠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柵(每日柵渣量大于0.2m3), 一般應采用 機械清渣。 機械格柵不宜少于2臺,如為1臺時,應設人工清除格柵備用。 過柵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俄羅斯規(guī)范為0.81.0ms, 日本指南為0.45 ms, 美國手冊為0.61.2ms, 法國手冊為0.61.0ms。 格柵前渠道內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格柵傾角一般采用4575 日本指南為人工清除4560,機械清除70 左右; 美國手冊為人工清除30

3、45 ,機械清除40 90 ; 國內一般采用60 70 。通過格柵水頭損失一般采用0.080.15m。格柵間必須設置工作臺,臺面應高出柵前最高設計水位0.5m。 工作臺上應有安全設施和沖洗設施。格柵間工作臺兩側過道寬度不應小于0.7m。工作臺正面過道寬度: (a)人工清除不應小于1.2m; (b)機械清除不應小于1.5m。 機械格柵的動力裝置一般宜設在室內,或采取其他保護設備的措施。 設置格柵裝置的構筑物,必須考慮設有良好的通風設施。 格柵間內應安設吊運設備,以進行格柵及其他設備的檢修和柵渣的日常清除。 3.1.2 格柵計算 設計中選擇二組格柵,N=2組,每組格柵單獨設置,1.格柵的間隙數 n

4、格柵柵條間隙數(個);Q設計流量(m3/s);格柵傾角();N設計的格柵組數(組);b格柵柵條間隙(m);h格柵柵前水深(m);v格柵過柵流速(m/s)。 2.格柵槽寬度B=S(n1)+bn式中 B格柵槽寬度(m); S每根格柵條的寬度(m)。3.進水渠道漸寬部分的長度式中 L1進水渠道漸寬部分的長度(m); B1進水明渠寬度(m); a1漸寬處角度(),一般采用10-30;4.出水渠道漸窄部分的長度 5.通過格柵的水頭損失 式中 h1水頭損失(m); 格柵條的阻力系數,查表=1.672.42; k格柵受污物堵塞時的水頭損失增大系數, 一般采用k=3。 6.柵后明渠的總高度H=h+h1+h2式

5、中 H柵后明渠的總高度(m); h2明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7.格柵槽總長度 式中 L格柵槽總長度(m); H1格柵明渠的深度(m)。 8.每日柵渣量 式中 W每日柵渣量(m3/d); W1每日每103m3污水的柵渣量(m3/103m3污水),一般采用0.04-0.06m3/103m3污水。3.2 調節(jié)池設計3.2.1 一般要求1.一般為地下式,設蓋板、通氣管2.埋深不宜過大,有效水深23米3.調節(jié)池設攪拌裝置,均和水質同時防止沉淀4.設多格便于維護5.設置溢流管6.一般采用穿孔管空氣攪拌攪拌強度56m3/m2.h 23m3/m.h調節(jié)池容積的確定調節(jié)流量按照流入累計曲線計算

6、,見圖5-11 用平行于平均日流量的直線,與進水質量曲線相切。要求計算的容量等于從切點至表示平均流量的直線的距離參閱一圖511(a)。 1.實際進水曲線在平均流量線下方:2.實際進水曲線在平均流量線的上下方: 進水流量曲線與兩條線有關,這兩條線是與平均流量線平行并與進水流量曲線兩端相切。要求的容量等于兩條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參閱一圖511(b) 。 調節(jié)池設計考慮因素 在實際運行中,調節(jié)池的容量大于理論確定的容量,這是出于對下列因素的考慮:1曝氣和混合設備的連續(xù)操作不容許完全排空,雖然可設計成專門的結構;2容量應該適應預期的濃縮裝置循環(huán)液返回到調節(jié)池所增加的體積(由于可能產生氣味,在在池不加蓋的情

7、況下不推薦這種實踐方案)3應提出適應不可預見的晝夜流量變化的應急措施。 雖然不能給出確定值,視具體條件的不同,補充容量將在理論值的1020范圍內變化。 調節(jié)池設計考慮因素4調節(jié)池的幾何形狀:避免短流、避免平推流5池子結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6混合空氣用量:0.010.015m3/m3.min。 攪拌裝置:0.0040.008kw/m3。7.調節(jié)池前設立沉砂裝置, 8. 輔助裝置:池內設清洗裝置和浮渣清除裝置,氣味控制設施。原水格柵沉砂調節(jié)泵計量3.3 沉砂池工藝設計3.3.1 設計規(guī)定1. 沉砂池設計計算一般規(guī)定 城市污水處理廠一般均應設置沉砂池。 設計流量應按分期建設考慮: (a) 污水為自

8、流進入時,按每期的最大設計流量計算; (b) 污水為提升進入時,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組合流量計算; (c)在合流制處理系統(tǒng)中,應按降雨時的設計流量計算。 沉砂池個數或分格數不應少于2,并宜按并聯系列設計。當污水量較小時,可考慮1格工作,1格備用。 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30m3砂/106m3污水計算,其含水率為 60,容重為1500kgm3;砂斗容積應按不大于2d的沉砂量計算,斗壁與水平面的傾角不應小于55。 除砂一般宜采用機械方法,并設置貯砂池或曬砂場。采用人工排砂時,排砂管直徑不應小于200mm。 當采用重力排砂時,沉砂池和貯砂池應盡量靠近,以縮短排砂管長度,并設排砂閘門于管的首端,使排砂管

9、暢通和易于養(yǎng)護管理。 沉砂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2、曝氣沉砂池設計參數 旋流速度應保持0.250.3ms; 水平流速為0.060.12ms; 最大流量時停留時間為13min; 有效水深為23m,寬深比一般采用12; 長寬比可達5,當池長比池寬大得多時,應考慮設置橫向擋板; lm3污水的曝氣量為0.2m3空氣; 空氣擴散裝置設在池的一側,距池底約0.60.9m, 送氣管應設置調節(jié)氣量的閘門; 池子的形狀應盡可能不產生偏流或死角,在集砂槽附近可安裝縱向擋板; 池子的進口和出口布置應防止發(fā)生短路,進水方向應與池中旋流方向一致,出水方向應與進水方向垂直,并宜考慮設置擋板; 池內應考慮設消泡裝置。

10、3.3.2.曝氣沉砂池計算 1.沉砂池有效容積 式中 V沉砂池有效容積(m3); Q設計流量(m3/s); t停留時間(min),一般采用1-3min。 2.水流過水斷面式中 A水流過水斷面(m2); v1水平流速(m/s),一般采用0.06-0.12min。 設計中取水平流速v1=0.1m/s3.沉砂池寬度 式中 B沉砂池寬度(m); h2沉砂池有效水深(m),一般采用2-3m。4.沉砂池長度式中 L沉砂池長度(m);5 .每小時所需空氣量式中 q每小時所需的空氣量(m3/h); d每m3污水所需空氣量(m3/m3污水),一般采 用0.1-0.2m3/m3污水。 6.沉砂室所需容積式中 平均

11、流量(m3/s); X城市污水沉砂量(m3/106m3污水),一般采用 30m3/106m3污水; T清除沉砂的間隔時間(d),一般取1-2d。 7.每個沉砂斗容積 式中 V0每個沉砂斗容積(m3); n沉砂斗數量(個)。8.沉砂斗上口寬度 式中 a沉砂斗上口寬度(m); h3沉砂斗高度(m); 沉砂斗壁與水平面的傾向(),一般采 用圓形沉砂池=55,矩形沉砂池=60。 沉砂斗底寬度(m),一般采用0.4-0.5m。 9.沉砂斗有效容積 式中 沉砂斗有效容積(m3);10.進水渠道 格柵的出水通過管道送入沉砂池的進水渠道,然后向兩側配水進入沉砂池,進水渠道的水流流速: 式中 v1進水渠道水流流

12、速(m/s); B1進水渠道寬度(m); H1進水渠道水深(m)。 3.3.3.其它沉砂池1平流式沉砂池(1)特點:工作穩(wěn)定、構造簡單。(2)設計參數 設計流量:按照最大流量Qmax設計(污水自流時) 按照水泵組合量設計(水泵抽水時) 降雨時設計流量(合流制) 水平流速保證 無機顆粒下沉而有機 顆粒不沉停留時間 3060s 有效水深 0.251.0m(3)適用范圍:合流制排水、后續(xù)A-A-O工藝。2.多爾沉砂池(1)特點多爾沉砂池對平流沉砂池的發(fā)展,重力沉砂洗砂(2)計算面積、水深、洗砂機寬度鐘式沉砂池對曝氣沉砂池的發(fā)展,機械攪拌產生離心力3.鐘式沉砂池(1)特點(2)選型計算旋流(渦流)沉砂池依靠水流產生離心力進行砂水分離(3)設計參數: 表面負荷:200m3/m2.h 進水渠道直段長度為渠寬的7倍, 進水渠道長度不小于4.5m 進水渠道流速正常流量0.6-0.9m/s,最小流量大于0.15m/s,最大流量小于1.2m/s 進水出水渠道夾角大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