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學案模板_第1頁
《論語》十二章學案模板_第2頁
《論語》十二章學案模板_第3頁
《論語》十二章學案模板_第4頁
《論語》十二章學案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論語十二章學案模板 相關(guān)熱詞探尋:論語 十二章 學案 論語十二章學案模板 一、重點詞語解釋 子曰:君子食無求( 要求 )飽( 飽足 ),居( 居住 )無求安,敏( 勤勉 )于( 對 )事而( 表并列 )慎于言,就( 到,靠近,表趨向 )有道( 有才藝或有道德的人 )而( 表順承 )正( 匡正 )焉( 語助詞 )可謂好學也已( 語助詞 )。 (學而) 子曰:人而( 假如 )不仁,如禮何( 把怎么樣 )?人而不仁,如樂何? (八佾) 子曰:朝( 名作狀 )聞道( 道理 ),夕( 名作狀 )死可矣。 (里仁) 子曰:君子喻( 知曉,明白 )于義,小人喻于利。 (

2、里仁) 子曰:見賢( 賢能的人 )思齊( 向看齊 )焉,見不賢而內(nèi)(名作狀,在內(nèi)心 )自?。?反省自己 )也。 (里仁) 子曰:質(zhì)( 質(zhì)樸、樸實 )勝文( 華美、文采 )則野( 粗野、鄙俗 ),文勝質(zhì)則史(虛飾、浮夸 )。文質(zhì)彬彬(協(xié)同適當?shù)臉幼?),然后( 這樣之后 )君子( 成為君子 )。 (雍也) 曾子曰:士( 讀書人 )不可以不弘( 廣、大 ,指志向遠大 )毅( 意志頑強 ),任重而道遠。仁以為( 把當作 )己任,不亦重乎( 不是嗎 )?死而后已( 中止 ),不亦遠( 遙遠 )乎? (泰伯) 子曰:譬如( 好比 )為山,未成一簣( 盛土的竹筐 ),止,吾止( 停下來 )也。譬如平地(

3、填平凹地 ),雖覆( 倒 )一簣,進,吾往(前往 )也。 (子罕) 子曰.知(同智 )者不惑(迷惑 ),仁者不憂( 憂愁 ),勇者不懼。 (子罕)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 約束自我,使言行歸復于先王之禮 )為仁。一日( 一旦 )克己復禮,天下歸( 稱贊,稱贊 )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條目,細則 )。子曰:非( 不貼合 )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 雖然 )不敏( 聰明 ),請事( 實踐,從事 )斯( 這 )語( 言語,話 )矣。 (顏淵) 子貢問曰:有一言( 一個字 )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大約 )恕(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

4、人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事物,不要強加給別人 )。 (衛(wèi)靈公) 子曰:小子( 老師對學生的稱呼 )何( 為什么 )莫學夫( 那 )詩( 詩經(jīng) )!詩,可以( 可以用來 )興( 激發(fā)人的感情 ),可以觀( 觀測政治的得失、風俗的盛衰 ),可以群( 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可以怨( 譏諷時政 ):邇( 近 )之事( 侍奉 )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陽貨) 二、文言知識總結(jié) 1、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 2、古今異義 仁以為己任 【以為 古義:把作為 今義:認為】 一日克己復禮 【一日 古義:一旦 今義:一天】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可以 古義:可

5、以用來 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 小子何莫學夫詩 【小子 古義:老師對學生和稱呼 今義:1.男孩子。2.僮仆、奴仆。3.對人輕慢或戲謔的稱呼】 譬如平地 【平地 古義:填平凹地 今義:表面平坦的土地】 然后君子 【然后 古義:這樣之后 今義: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狀況之后】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一言 古義:一個字 今義:一句話】 3、詞類活用 朝聞道,夕死可矣 【 朝、夕名作狀】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賢形作名,賢者,賢能的人,內(nèi),名作狀,在內(nèi)心】 譬如平地 【平,形容詞使動,使平整,填平】 就有道而正焉 【正,形作動,匡正】 然后君子 【君子,名作動,成為君子】 4、特別句式 1

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樣】 2、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不亦乎?固定句式,不也嗎?】 3、敏于事而慎于言【介賓短語后置】 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介賓短語后置】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介賓短語后置】 6、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介賓短語后置】 7、止,吾止也 進,吾往也【判斷句】 8、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定語后置】 9、仁以為己任【賓語前置】 5、一詞多義 (1)、虛詞 而 敏于事而慎于言(表并列) 就有道而正焉(表順承) 人而不仁,如樂何?(表假設(shè))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表順承)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表順承) 之 邇之

7、事父,遠之事君( 補足音節(jié) ) 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以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把)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用來) 于 敏于事而慎于言(對,對于)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對,對于) (2)、實詞 質(zhì):燕太子丹質(zhì)于秦(戰(zhàn)國策燕策)【抵押品,作為保證的人或物,名作動,作人質(zhì)】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捕蛇者說)【質(zhì)地、底子】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論語.雍也)【質(zhì)樸,樸實,缺乏文采,與文相對】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通锧,刑具,鐵砧】 余立侍在右,援疑質(zhì)理(送東陽馬生序)【質(zhì)詢,問】 厚幣委質(zhì)事楚(屈原列傳)【通贄,見面禮】 質(zhì)明

8、避哨竹林中(指南錄后序)【質(zhì)明:天剛亮的時候】 居 佛印居左,魯直居右(核舟記)【處在】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處于,位于】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諫太宗十思疏【處于,位于】 昂其直,居為奇貨(促織)【囤積,積蓄】 居無求安【居住】 居則曰:不吾知也!【平日,平日】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停留】 施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擺放,陳設(shè)】 探石發(fā)穴,靡計不施(促織)【用】 然后施行(出師表)【實行,施行,執(zhí)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加,施加】 功施到今(諫逐客書)【延續(xù),y】 就 金就礪則利(勸學) 就有道而正焉(論語)

9、軻自知事不就(荊軻刺秦王) 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促織) 使吾勇于就死也(與妻書) 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諫逐客書) 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 就 金就礪則利(勸學)【接近,靠近】 就有道而正焉(論語【接近,靠近】 軻自知事不就(荊軻刺秦王)【完成,成功】 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促織)【即,便】 使吾勇于就死也(與妻書)【走向】 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采用】 三、成語 1、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飲食不追求飽,居住不追求安逸舒適。指對生活要求不高】 2、朝聞夕死【假如早上明白了道理,哪怕當晚就死去,也是值得的;比喻對真理或目標的追求,十分熱切】 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0、【君子懂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4、見賢思齊【見到有才德的人就想著與他齊平】 5、文質(zhì)彬彬【原義是人的文采和實質(zhì)協(xié)同適當,形容氣質(zhì)溫文爾雅,行為舉止端正】 6、任重道遠【責任重大,路途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 7、死而后已【到死方才罷手。形容貢獻一切力量,至死方休】 8、功虧一簣【原指筑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后多用于比喻做一件事只差結(jié)果一點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之意】 9、克己復禮【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舉止貼合禮節(jié)】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11、敏于事,慎于言【辦事勤勉,說話小心】 12、興觀群怨【指詩的社會功能】 四、

11、文化常識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時期( 魯 )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宏偉的( 思想 )家、( 政治 )家、( 教育 )家,( 儒 )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大成至圣先師。 孔子開創(chuàng)( 私人講學 )之風,倡導( 仁義禮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 詩書禮樂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 論語 。該書被奉為( 儒 )家經(jīng)典。 2、論語 論語由( 孔子 )的弟子及其再

12、傳弟子編撰而成,是( 儒 )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 全書共( 20 )篇( 492 )章,以( 語錄 )體為主,( 敘事 )體為輔,較為集中表達了孔子的( 政治主張 )、( 倫理思想 )、( 道德觀念 )及( 教育原則 )等。 五、默寫(重點字詞) 論語十二章 子曰:(),居無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 )。 (學而) 子曰:人而不仁,()?人而不仁,( )?(八佾) 子曰:朝聞道,()。(里仁) 子曰:君子()于義,( )。(里仁) 子曰:(),見不賢而內(nèi)自( )也。(里仁) 子曰:(),文勝質(zhì)則( )。文質(zhì)( ),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 )不可以不( ),( )。(

13、)以為己( ),不亦重乎?死而后( ),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如為山,未成一( ),止,( );( )如平地,雖( )一( ),進,( )。(子罕) 子曰:( )者不惑,( ),勇者不( )。(子罕) 顏淵問仁。子曰:克( )復禮為仁。( ),天下歸仁焉。為仁由( ),(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 ),非禮勿聽,( ),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 )斯語矣。(顏淵)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 )施于人。(衛(wèi)靈公)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 ),可以群,( ),( )之事父,( ),( )。(陽貨) 六、默寫(情境) 1.在論語

14、十二章中,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diào)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遵守禮儀也沒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禮何? 2.在論語十二章中,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兩句最能表達孔子的道德價值觀: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應當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保衛(wèi)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3.在論語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的句子是: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在論語十二章中,既強調(diào)模范的良好作用,又強調(diào)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質(zhì)對君子下了定義的句子是: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6.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頑強而有毅力的理由是:士

15、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7.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任重道遠,具體表現(xiàn)為:仁以為己任和死而后已。 8.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虧一簣是由于吾止也,而能夠持之以恒是由于吾往也。 9.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個方面,這三方面分別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0.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做人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別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學生要多讀詩經(jīng),由于學詩可以激發(fā)熱心,可以提高觀測力,還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還可以團結(jié)群眾,抒發(fā)不滿。 1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強調(diào)詩的重要性,認為詩可以興觀群怨,還可以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3.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君子在吃飯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14.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君子在做事和說話方面提出了要求:敏于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