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習題及答案_第1頁
古代漢語習題及答案_第2頁
古代漢語習題及答案_第3頁
古代漢語習題及答案_第4頁
古代漢語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漢語練習(1)一、單項選擇(每題1分,共10分)TOC o 1-5 h z1、下列關于康熙字典的說法正確的是()A全書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書按照地支分成十集。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葉音三種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證糾正了五千多條錯誤。2、注重分析虛詞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經傳釋詞B詞詮C助字辨略D古漢語虛詞通釋3、許慎的“本無其字,依聲托事”是指-()A會意B形聲C假借D轉注4、下列各組中完全屬會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賊、朱C從、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組字中是古今字關系的是()A錯措B睹覩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點詞使用了本義的是()A孟嘗君顧謂馮諼

2、。B天帝使我長百獸。C途有餓莩而不知發(fā)。D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7、下列句中“孰與”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與城北徐公美。B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D百姓足,君孰與不足。8、“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毕铝杏嘘P說法錯誤的是()A“為之所”是雙賓語句。B“無”與“勿”是古今字。C“何厭之有”是賓語前置句。D兩個“之”用法不同。9、“說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義來源和發(fā)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駿聲10、下列句中加點詞與例句“童子隅坐而執(zhí)燭”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蠶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歲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二、

3、填空(每題1分,共10分)1、說文作者是東漢的_。這是中國的奠基之作。收字_個,另有重文1163個。2詩詞曲語辭匯釋由近人所著,這是一部研究詩詞曲中的一部專著。TOC o 1-5 h z3、形聲字“裁”的意符為,聲符為。4、文字學家辨別本義主要是憑,如“叔”的本義是。5、“以勸事君者”中,“勸”的意義為。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6分)1、轉注2、偏義復詞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詞性、意義或用法(共20分)1、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人。2、亟請於武公,公弗許。3、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4、晉不可啟,寇不可翫。5、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

4、所害。6、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勤而無所,必有悖心。8、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師進次于陘。10、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11、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12、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3、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14、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于三子者之撰?!?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語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6、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廟之祟,沉于諂諛之臣,開罪于君”17、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18、子以我為不信,吾

5、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五、簡答(每題3分,共9分)1、古漢語動量表示法有何特點?2、舉例說明古漢語判斷句有哪些活用形式?3、介詞“于”有哪些用法?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詞類活用現象的詞,并說明其活用情況和意義(每題2分,共10分)1、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2、不如吾聞而藥之也。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4、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5、群臣后應者,臣請劍斬之。七、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并分析其特點(每題2分,共10分)1、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2、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3、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4、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5、諫而不入,則莫之

6、繼也。八、解釋加點的虛詞的詞性、語法意義,能釋出的要釋出。(每題2分,共10分)1、太后盛氣而揖之。2、皮之不存,毛將安傅?3、宣子未出山而復。4、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大事。九、給下面的短文加標點,并翻譯。(15分)陳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詳為縛其奴從少年之廷欲謁殺奴見狄令因擊殺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諸侯皆反秦自立齊古之建國儋田氏當王遂自立為齊王發(fā)兵以擊周市周市軍還去田儋因率兵東略定齊地。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每題1分)1、C2、A3、C4、D5、A6、A7、D8、B9、D10、D二、填空(每空1分,有錯別字不得分)許慎、文字學、935

7、32、張相、特殊語辭3、衣、(“裁”無“衣”)4、字形、手拾5、勉勵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1、轉注:建類一首(1分),同意相受。(1分)“受”寫作“授”不得分。2、偏義復詞:由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兩個詞構成(1分),只有一個詞起表義作用,另一個詞不表義,只是一種陪襯(1分),這種復合詞叫做偏義復詞。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主觀上認為(1分)賓語具有了該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tài)(1分)。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詞性、意義或用法(每題1分,能準確解釋出詞語的意義即可)1、成熟2、屢次3、安撫4、放松警惕5、外交使節(jié)6、咨詢,征求意見7、勞苦8、拜訪9、臨時駐扎10、向后退11、足12、犯錯誤13、通“饋”,贈

8、送、窺探14、站起來、才干15、走向,接近16、遭受17、胸襟寬大18、言語真實五、簡答(每題3分)1、(1)古漢語沒有動量詞,數詞直接用在動詞之前。(2)數詞置于整個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詞“者”。2、(1)表比喻;(1分)(2)表復雜內容;(1分)(3)表原因;(1分)3、(1)引進處所,涉及對象;(2)引進比較對象;(3)引進施事者;(4)引進時間;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詞類活用現象的詞,并說明其活用情況和意義1、端:名詞用作動詞;穿上禮服章甫:名詞用作動詞;戴上禮帽2、藥: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藥3、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4、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產生5、劍:名詞作狀語;表示工具

9、,用劍七、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并分析其特點(每題2分,指明句式類型1分,分析出特點1分)1、判斷句(1分),“此“作主語;”“誰”作謂語(1分)。2、被動句(1分),“見”表被動,“于”引出主動者(1分)。3、賓語前置句(1分),用“實”復指否定句中(1分)。4、雙賓語句(1分),“奪”帶雙賓語,“之”作間接賓語,“食”作直接賓語(1分)。5、賓語前置句(1分),否定句中代詞賓語“之”前置(1分)。八、解釋加點的虛詞的詞性、語法意義,能釋出的要釋出(每題2分,)連詞,用在狀語和動詞之間2、介詞,用在主謂之間,表示寓意未完,讓讀者等待下文。3副詞,用在動詞之前,表否定4、疑問代詞,表處所“哪里”5

10、、代詞,表說話人自稱“我”九、給下面的短文加標點,并翻譯。(15分,標點5分,每錯3個扣1分,扣完為止;)也,地,狄,奴,廷,奴。令,令,曰:“立,齊,國儋,氏,王?!蓖?,市。去,地。陳勝剛剛起義稱王楚地的時候,讓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達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裝捆綁了他的仆從,帶領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見令,殺死了仆從,得以拜見令,趁機殺死令,于是召見豪強子弟,說:“諸侯都叛秦,自立為王。齊國,是古代建的國;儋,是田姓,應當稱王。”于是自封為齊王,發(fā)兵攻打周市,周市軍隊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領軍隊向東攻取平定齊地。史記卷94,田儋列傳古代漢語練習(2)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TOC o 1-5

11、 h z1、從開始,把古韻分成十部,至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部。2、莊子注本到清代有的莊子集解和的莊子集釋。3、切韻是隋代編寫的,分為韻。在切韻的基礎上,北宋_編成廣韻。4、近體詩的對仗中,有兩種特殊的類型:和。5、三十六字母中的齒頭音是指,舌上音是指。6、七言律詩平起仄收式頸聯對句的平仄格式是。7、作為格律要求,律詩中、兩聯必須對仗。二、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共25分)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2、有一母見信饑,飯信。3、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4、同我婦子,饁彼南畝。5、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7、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

12、吏。8、春日載陽,有名倉庚。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10、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是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12、八月斷壺,九月叔苴。13、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14、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15、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陳言之務去。16、英俊鳥集,秦失其鹿。17、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18、高帝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侯。19、朋酒斯饗,曰殺羔羊。20、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21、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22、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三、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式(每題1分,共5分)1、英雄無用武之地,故劉豫州遁

13、逃至此。2、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陽陵。3、臣聞洪水橫流,帝思俾義。4、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脯。5、侶魚蝦而友麋鹿。四、為下列古文加上標點(每題3分,共6分)1、東坡母成國太夫人程氏眉山著姓其侄之才字正輔第二之元字德孺第六即楚州子邵字懿叔第七正輔初娶東坡女兄2、(佗)復與兩錢散成得藥去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謂成曰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藥以待不祥成與之后十八歲成病竟發(fā)無藥可服以至于死五、簡答(每題3分,共15分)簡述詩經韻例的特色。介詞“于”有哪幾種用法,各舉一例說明。、古書注解的主要內容是什麼?4、近體詩有哪些特點?5、說出十三經注疏中為周易、尚書、禮記、春秋左傳和爾雅作注疏的作者。練

14、習試題答案(2)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顧炎武,段玉裁,292、王先謙,郭慶藩3、陸法言,206,陳彭年4、流水對,借對5、精清從心邪,知徹澄娘6、仄仄平平平仄仄7、頷聯,頸聯二、解釋加點的詞(每題1分,共25分)2、通“煣”,用火熨木使彎曲2、給飯吃3、獲罪4、送飯5、用如名詞,硬度6、仰視的樣子7、稟告8、開始9、屋檐下10、遺憾11、急忙12、拾取13、水中高地14、栽種;種植15、務必16、像鳥一樣;帝位17曾經;不同、18聚合19、兩杯20、通“罹”,遭遇21、無禮22、懸賞征購三、指明修辭方式(每題1分,共5分)a)代稱2、委婉3、用典4、稽古5、互文四、為古文加標點(每

15、題3分,共6分)a)氏,姓。才,輔,第二;(1分)孺,第六,州;(1分)叔,第七。兄。b)散。藥,歲,者,(1分)曰:“健,死,藥,祥?”(1分)之。歲,發(fā),服,死。(1分)五、簡答(每題3分,共15分)1、(1)從韻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韻是最常見的形式。(1分)(2)從一章中韻數看,可以分為一韻到底和換韻兩類。(1分)(3)從韻腳相互距離看,有句句押韻、隔句押韻和交韻。(1分)2、(2、(1)介紹動作發(fā)生的處所、時間。(3)介紹比較的對象。(1分)3、(1)解釋詞義(2)闡述語法(5)??蔽淖郑?)串講文意4、(1)講究平仄,一般只押平聲韻。1分)(2)介紹動作行為的對象。(1分)(4)介紹

16、主動者。(1分)3)說明修辭(4)注明字音(1分)2)用韻要求嚴格,一韻到底,不許臨韻通壓。(2分)說明:(2)中“用韻要求嚴格”占1分,“一韻到底,不許臨韻通壓?!闭?分。5、周易: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1分)尚書: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轉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爾雅:晉郭璞注,宋邢昺疏;(1分)古代漢語練習(3)、選擇題(每題1分,共15分)C葉音D讀若1、康熙字典中錯誤的注音方式是_。AC葉音D讀若2、下列工具書按照注音字母順序排列的。A辭源B辭海C詞詮D經傳釋詞TOC o 1-5 h z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在古今詞義的演變中屬于詞

17、義擴大的。A空谷傳響,哀轉久絕。B夸父與日逐走。C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D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4、“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下列關于“園圃”的說法正確的是。A是雙聲聯綿詞B是疊韻聯綿詞C是偏義復詞D是單純詞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使用了本義的是。A君子引而不發(fā)。B孟春之月,東風解凍。C五色令人目盲。D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6、下列字中完全屬于會意字的一組是。A校信原B戒及炎C友武叔D上過本7、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屬于形容詞使動用法的是。A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B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C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D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動句式的是。A先

18、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B父母宗族,皆為戮沒。C信而見疑,忠而被謗。D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9、下列句中不是名詞作狀語的。A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B豕人立而啼。C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D其一犬坐于前。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過而能改,善莫大焉。C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yǎng)也。D君有疾病見于面,莫多飲酒。11、對“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钡姆治稣_的。A正常語序B是作賓語前置C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D代詞復指前置12、下列句子中名詞作狀語表示憑借的是。A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太祖累書呼。C天下云集而響應。D秦稍蠶食魏。13、“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

19、”中的詞類活用類型。A名詞用如動詞B使動用法C意動用法D名詞作狀語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下列論述正確的是。A“莫”是“暮”的古字。B“既”是副詞,既然。C“冠”是個名詞。D“風”屬于名詞的使動用法。15、下列判斷句不屬于活用的。A君者,舟也。B良庖歲更刀,割也。C仲弓父,賤人也。D曹公,豺虎也。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1、古白話是指唐宋以來在基礎上形成的。2、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3、基本上奠定了現代詞典編纂的體例格局。TOC o 1-5 h z4、清代以后,人們對于“六書”的名稱一般采用的,而次序則采用的。5、許

20、慎為假借下的定義,。6、辟避、詒貽、憑憑、孰熟、錯措、諭喻、赴訃、縣懸、游遊、修脩中屬于古今字關系的是;屬于異體字關系的是。7、“孟嘗君顧謂馮諼”中“顧”使用的是它的義。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6分)1、反切;2、偏義復詞;3、動詞的使動用法四、解釋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共15分)1、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2、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3、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4、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5、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6、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7、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8、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危而

21、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1、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2、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13、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五、指出句中活用的詞并說明活用的類型及活用后的意義(每題2分,共14分)1、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2、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3、于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4、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5、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6、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7、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六、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賓語并說明前置的條件(每題2分,共14分)1

22、、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甞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2、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3、王見之曰:“牛何之?”4、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6、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7、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七、簡答(每題3分,共12分)1、說出說文四大家的名字以及代表著作。2、舉例說明如何探求詞的本義?3、名詞作狀語可以表示哪些意義?4、句尾語氣詞“也”、“矣”有什么區(qū)別?八、將下列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14分)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

23、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1分,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C;2、C;3、A;4、C;5、A;6、B;7、D;8、D;9、C;10、D;11、B;12、B;13、C;14、A;15、C;二、填空題(每空1分)1、北方話;2、左傳;3、辭源;4、許慎;班固;5、本無其字;依聲托事;6、辟避、孰熟、錯措、赴訃、縣懸;詒貽、憑憑、諭喻;7、本義三、名詞

24、解釋(每題2分)1、反切;是用兩個字合注一個字的音(1分),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1)。2、偏義復詞;是用兩個單音的近義詞或反義詞組成(1分),其中一個詞素的本來意義成為這個復音詞的意義,另一個詞素只是作為陪襯(1分)。3、名詞使動用法是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1分)成為這個名詞代表的人或事物(1)。四、解釋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意義準確即可)1、“寤”通“啎”,逆,倒著;2、疆界;3、安撫;4、多次、屢次;殺;5、墜落;倒下;6、堵??;7、粗陋的食物;8、父母雙親;9、跌倒;10、或者;11、扛;12、心里難過、可憐;13、通“饋”,贈送;五、指出句中活用的詞并說明活用的類型及活用后

25、的意義(每題2分)1、隧,名詞用為動詞,挖隧道;2、書法,名詞作狀語,根據記事的原則;3、虛,形容詞使動用法,使上位虛;4、見,動詞使動用法,使之拜見;5、少、輕,形容詞意動用法,以之為少、以之為輕;6、云、響、景,名詞作狀語,像(烏云、回聲、影子)一樣。7、降,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投降。六、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賓語并說明前置的條件1、何,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2、我,用之復指前置;3、何,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4、江漢、秋陽,作以的賓語前置;5、陳言,用之復指前置;6、之,否定句賓語前置;7、利,用代詞“是”復指前置;七、簡答(每題3分,共12分)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桂馥說文解

26、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2、先通過字形分析;再在文獻中找到證據(2分)。如“習”,說文:“數飛也?!倍Y記月令:“鷹乃學習。”(1分)3、表示比喻;表示處所;表示工具或依據;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4、“也”表示判斷肯定語氣;“矣”是把事物發(fā)展的現階段作為新情況告訴別人;(2分)“也”是靜態(tài)的;“矣”是動態(tài)的;(1分)八、將下列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14分)范宣子當權,諸侯向晉國進貢的負擔很重,鄭國人很擔心。二月,鄭伯到晉國去,子產委托子西帶書信給范宣子。信中說:“你治理晉國,四方的諸侯沒有聽說你的美德,卻聽說進貢的負擔很重,我呢,對此事很不理解。我聽說掌管國家的人不是擔憂沒有財物,而是擔憂沒有好的名聲。諸

27、侯的財物聚集到晉國,諸侯就會懷有二心。如果你依賴這些,那么晉國其他貴族就會產生二心。諸侯懷有二心,那么晉國就會受到損害;晉國受到損害,那么你的家就受到損害,怎么這樣糊涂呢?這樣還會在哪里用到財物呢?好的名聲是載德的車子。德是國家之根基。有了根基而不損壞,難道不應該致力于此嗎?”古代漢語練習(4)一填空(每空1分)1、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收錄了漢毛亨傳、箋、唐陸德明和正義。2、史記三家注包括了宋裴骃的、唐司馬貞的和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TOC o 1-5 h z3、李善文選注的主要特色是。4、從開始,把古韻分成十部,至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部5、上古時代的韻部是根據的用韻和的用韻歸納出來的。6、中古音以隋

28、代的為代表。7、三十六字母中的齒頭音是指。8、五言律詩平起仄收式頷聯對句的平仄格式是。二、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8分)1、葉音2、讀若、讀如3、流水對4、正義(古書注語)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共25分)1、神之聽之,介爾景福。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3、自牧歸荑,洵美且異。4、同我婦子,饁彼南畝。5、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6、八月斷壺,九月叔苴。7、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8、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9、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是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10、今以虧形為掃除之隸。11、主上為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12、其次剔毛發(fā),嬰金鐵受辱。13、退而論

29、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14、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15、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陳言之務去。16、言戰(zhàn)者多,被甲者少也。17、17諸將效首虜,休,畢賀。18朋酒斯饗,曰殺羔羊。19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20果荼薪樗,食我農夫。21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22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23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24修身者,智之符也。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式(每題1分,共6分)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2、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陽陵。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4、臣聞洪水橫流,帝思俾義。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30、6、今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田而賈利之為下列古文加上標點(每題3分,共6分)1、東坡母成國太夫人程氏眉山著姓其侄之才字正輔第二之元字德孺第六即楚州子邵字懿叔第七正輔初娶東坡女兄2(佗)復與兩錢散成得藥去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謂成曰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藥以待不祥成與之后十八歲成病竟發(fā)無藥可服以至于死簡答(每題3分,共15分)1、連詞“而”有哪幾種用法,各舉一例說明。2、簡述詩經用韻的特點。3、古書注解的主要內容是什麼?4、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qū)別是什麼?5、說出十三經注疏中為周易、尚書、禮記、春秋左傳和爾雅作注疏的作者。讀下面一段論語注疏回答問題(共16分)1、這種對論語的注解采用了什麼方式

31、?(2分)為什麼?(2分)2、根據阮元??庇洠闹心囊蛔譃檠芪??(2分)有何證據?(1分)3、“焉”字有幾種解釋?(2分):4、文中的“丘”都寫作“”是什麼修辭方式?(2分)5、翻譯文中劃線部分。(每個2分,共4分)參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1、鄭玄;(經典)釋文;孔穎達;2、史記集解;史記索隱;3、注明典故來源;4、顧炎武;段玉裁;30(29);5、詩經;楚辭;6、切韻;平水韻;7、精、清、從心、邪;8、仄仄仄平平;二、名詞解釋(每題2分,)1、葉音:為了說明詩經押韻和諧,認為某字該改讀某音(1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1分)。2、讀若、讀如:這兩個術語一般是用來注音的(1分),有時也可

32、以說明假借字。3、流水對:相對的兩句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1分),而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4、正義(古書注語):不僅解釋正文(1分),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1分)。一般叫做疏,也叫正義。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只要能準確表達意義即可得分)1、突過、投;2、仰視的樣子;3、通“饋”,贈給;4、送飯;5、深;循、沿著;6、拾??;7、通“煣”,用火熨木使彎曲;8、楚辭中特有的語氣詞;9、遺憾;10、臺階;11、主持、處理;12、繞、套上;13、流傳;14、接近;15、致力于、從事于;16、披;17、獻;18、兩;19、觸犯;20、破木;21、栽種;22、傲慢;23、懸賞征求;24、效

33、驗;四、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式(每題1分,錯答不得分)1、代稱;2、委婉;3、互文;4、稽古(引用);5、夸飾;五、為下列古文加上標點(每題3分,每錯3個扣1分,扣完為止)1、氏,姓,才,輔,二;元,孺,六,邵,叔,七;兄。2、散。歲,者,曰:“健,死,藥,祥?”之。歲,發(fā),服,死。六、簡答(每題3分,共15分)1、連接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可以是順接,也可以是逆接,如敏于事而慎于言;連接主語和謂語,是一種逆接,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有時表示假設的意思,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連接狀語和動詞,如太后盛氣而揖之;2、引進時間、處所,如王坐于堂上;引進涉及的對象,如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引進比較的

34、對象,如季氏富于周公;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如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3、解釋詞義;串講文意;分析句讀;提示語法;說明修辭表達方式;詮釋典故成語;校勘文字;4、古體詩句數不固定,近體詩句數固定,律詩八句,絕句四句;古體詩押韻不嚴格,近體詩押韻嚴格,一般押平聲韻,很少押仄聲韻;古體詩平仄不嚴格,近體詩的平仄嚴格;古體詩不講究對仗,近體詩講究對仗。5、周易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尚書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禮記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七、下面一段論語注疏回答問題(共16分)1、集解(2分);因為書中把諸家的觀點匯集到一起,有時還提出自己的見解(2分);2、“輕”字是衍文;阮元說:

35、“石經初刻本無輕字,車馬衣裘見管子小匡后人因雍也篇衣輕裘誤加輕字。”(2分)(沒有說出證據得1分)標點可以有兩種: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保?分)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保?分)3、指示代詞,於是(1分);疑問代詞,安,哪里(1分);4、委婉(2分);5、翻譯文中劃線部分。(每個2分,共4分)(1)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善行,不把勞苦的事加在別人身上;(2分)(2)我還沒有見過看到自己的過錯就在內心責備自己的人呢;(2分)古代漢語練習(5)、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即本鳥通見上耳悲涉旌既本魚歌江下耳悲陟門題旦視疆寸馬棄丹糞戶牟鬲采徒廿禾、指出下列各句加點

36、詞的意義,并指出該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巨防容螻而漂邑殺人。2、蔡潰,遂伐楚。3、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4、讒人間之,可謂窮矣。5、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6、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7、心憂炭賤愿天寒。8、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9、之子于歸,宜其室家。10、君能補過,袞不廢也。11、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并說明古今義的差異。1、河渭不足,北飲大澤。2、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3、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5、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掘穴而處

37、焉。7、適千里者,三月聚糧。8、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9、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并指出其用法及意義。1、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2、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同志者,當不遠千里而至。4、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6、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7、左右欲刃相如。8、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9、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10、是故敗吳于囿,又敗之于沒,又郊敗之。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五、簡答。1、舉例說明古漢語中的判斷句。2、寫出十三經注疏所包含的典

38、籍及注疏者。3、舉例說明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六、標出下首律詩的平仄,并指出拗救?;瓷舷矔捍ü嗜隧f應物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發(fā)已斑。何用不歸去,淮上對秋山。(加“”者為入聲字)七、閱讀下段古文并回答問題。(魯僖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左傳僖公四年1、

39、解釋上文中加點的詞。2、本文中有幾處賓語前置的句式,請在原文中畫出。八、標點并翻譯下段古文。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于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專門)復飲于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呂氏春秋疑似附參考答案:(5)一、本題每字0.5分。象形:鳥耳戶禾鬲魚馬戶指事:本上廿牟寸下門丹牟會意:即涉旦采見既陟棄

40、糞采形聲:通悲旌題視徒歌江疆徒二、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意義1分,指出屬于本義或引申義1分。1、防:堤壩,本義;2、潰:潰敗,引申義;3、宿:經常,引申義;4、間:離間,引申義;5、節(jié):節(jié)氣、季節(jié),引申義;6、發(fā):出發(fā),引申義。7、賤:價格低、便宜,本義;8、隙:隔閡,引申義;9、歸:女子出嫁,本義;10、過:過錯、過失,引申義;11、節(jié):關節(jié),引申義。三、本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各0.5分,指出古今義之間的差異1、河:古義專指黃河、今義泛指河流,詞義范圍擴大;2、爪牙:古義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將、今義指壞人的幫兇,詞義感情色彩由褒義變?yōu)橘H義;3、睡:古義指打盹、今

41、義指睡覺,詞義范圍擴大;4、恨:古義指遺憾、今義指痛恨,詞義程度由輕變重;5、湯:古義指熱水、今義指湯類的食品,詞義范圍轉移;6、宮:古義指所有人的房屋、今義指帝王居住的宮殿,詞義范圍縮小;7、糧:古專指出行所帶的干糧、今義指各種糧食,詞義范圍擴大;8、禽:古義是鳥獸的總稱、今義專鳥類,詞義范圍縮??;9、兵:古義指武器、今義指士兵,詞義范圍轉移;10、怨:古義指痛恨、今義指埋怨,詞義程度由重變輕。四、本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詞1分,說明用法1分。1、生:動詞使動用法,使產生;2、目: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睛示意;3、遠: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遙遠;4、道:名詞作狀語,在半道上、在路上;5、王:

42、名詞使動用法,使成為君王;6、厚: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增厚、增多;7、刃:名詞用為動詞,用劍殺;8、活:動詞使動用法,使活下來;9、鄙:名詞使動用法,把作為邊邑;10、郊:名詞作狀語,在郊外;11、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麗、漂亮。五、本題每小題6-7分。1、舉例說明古漢語中的判斷句。答:古漢語中的判斷句有以下幾種:1、“主語+謂語”,如:A、劉備,天下梟雄。B、荀卿,趙人。(1分)2、“主語+者+謂語”,如:A、兵者,不祥之器。B、陳軫者,游說之士。(1分)3、“主語+謂語+也”,如:A、張騫,漢中人也。B、曹公,豺虎也。(1分)4、“主語+者+謂語+也”,如:A、陳勝者,陽城人也。B、南冥

43、者,天池也。(1分)5、“主語(者)+副詞+謂語(也)”,表示肯定判斷,如:A、(此)乃夫“長鋏歸來”者也。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1分)表示否定判斷,如:A、非報也,永以為好也。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1分)6、“主語+判斷詞+賓語”,如:A、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B、余是所嫁婦人之父也。2、寫出十三經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答:十三經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是:(每錯一處扣0.5分,)詩經,唐孔穎達疏;易經(周易),唐孔穎達疏;尚書,唐孔穎達疏;禮記,唐孔穎達疏;儀禮,唐賈公彥疏;周禮,唐賈公彥疏;春秋左氏傳,唐孔穎達疏;春秋公羊傳,唐徐彥疏;春秋谷梁傳,楊士勛疏;孝經,宋邢昺疏

44、;論語,宋邢昺疏;爾雅,宋邢昺疏;孟子,宋孫奭疏。3、舉例說明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答: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屈(畫成事物的樣子,隨著事物身體的變化而變化)。如:日月牛羊;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義(初一看可以知道所描述的事物,仔細觀察可以看出其內在含義)。如:上下本末;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將幾個字合并一個新義,以便表示出其具體的意義)。如:莫盥兼涉;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用一個字表示意義范圍,再用一個同音字表示讀音)。如:盛貨煮減。轉注者,建類一首,同義相受;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六、本題共10分,其中標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評分時每句1分,每錯一處扣0.5分,扣

45、完本句1分為止。(符號說明:一平、丨仄、心可平可仄、拗、大救。)淮上喜會梁川故人韋應物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一丨一一丨,一一丨丨一。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丨丨丨,丨丨一。歡笑情如舊,蕭疏發(fā)已斑。一丨丨,丨丨一。何用不歸去,淮上對秋山。一一I,一一。第七句“歸”字拗,“不”字救七、閱讀下段古文并回答問題。(魯僖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1、解釋上文中

46、加點的詞。以:率領;遂:接著,于是;處:居?。ㄔ冢?;虞:意料;涉:進入;履:征討的范圍;共:同“供”,供給;復:回來;諸:指示代詞“之”和介詞“乎(于)”的合音兼義詞;次:臨時駐扎。2、本文賓語前置的句式: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3、本文中虛詞“之”的用法及意義如下:A、代詞,他們。如:五侯九伯,女實征之。B、助詞,用在定中式的名詞性詞組中,意思相當于“的”。如:齊侯以諸侯之帀侵蔡。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C、助詞,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把句子變成名詞性的短語,在句子中作主語或賓語。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作賓語)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作主

47、語)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作主語)八、本題分值中標點占1/3,翻譯占2/3。評分時,每錯三處標點扣1分,扣完標點分為止;標點見教材呂氏春秋疑似翻譯:梁國的城北有一個叫黎丘的土丘,這里有一個奇鬼,喜歡仿效別人子侄的樣子。城邑中有一個老人去市場喝醉了回來,黎丘的鬼九仿效他的兒子的樣子,扶著老人并在路上捉弄他。老人回家,酒醒后罵自己的兒子說:“我是你的父親,難道說不慈愛嗎?我喝醉了,你半道上捉弄我,為什么?”他兒子哭著磕頭說:“罪過呀,沒有這種事。以前我到東邑去收債,你可以去問別人?!彼母赣H相信了他,說:“唉!這一定是那個其鬼,我本來就聽說過他。明日我一定專門再到市場喝酒,想遇到他并刺殺了他

48、?!钡诙斓绞袌龊茸砹恕K娴膬鹤涌峙伦约旱母赣H不能回來,于是過去迎接父親。老人遠處看到自己的兒子,拔出寶劍刺殺了他。老人的才智受到象自己兒子的人的迷惑,從而殺掉了自己的真兒子。那些被象士的人蒙蔽從而失去了真正的士的人,這就是黎丘丈人的才智呀。古代漢語練習(6)一、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亦誠羊都刃伐盥矢上壺十指步鼎魚視帛下至末載牧寸防舂網甘朝手莫徒問既采馬礎鹿本二、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并指出該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2、每聞琴瑟之音,則應節(jié)起舞。3、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4、之子于歸,宜其室家。5、庖丁為文惠君解牛。6、堂上不

49、糞,則郊草不蕓。7、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8、其御之妻自門間而窺其夫。9、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10、不憤不啟,不誹不發(fā)。11、吾力足以舉百鈞。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并說明古今義的差異。1、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2、同心之言,其臭如蘭。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5、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6、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7、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8、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9、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10、率時農夫,播厥百谷。11、皮之不存,毛將焉傅?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

50、詞,并指出其用法及意義。1、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2、宦官懼其毀己也,皆共目之。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4、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5、(馮諼)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6、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7、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8、驢不勝怒,蹄之。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0、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11、齊威王欲將孫臏。五、簡答題。1、舉例說明古漢語中賓語前置的幾種情況。2、舉例說明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六、閱讀下段古文并回答問題。(魯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谷是為先君之

51、好是繼與不谷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侯曰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左傳僖公四年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指出本文中賓語前置的句子,并說明其句式特點。3、翻譯畫線的句子。七、標點并翻譯下段古文。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頭塵不浴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欲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

52、遠耳猶至楚耳北行也戰(zhàn)國策魏策四附參考答案:(6)一、本題每字0.5分。象形:羊矢壺鼎魚網手馬鹿指事:亦刃上十下寸甘本末會意:伐盥步至牧舂朝莫既采形聲:誠都指視帛載防徒問礎二、本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意義1分,指出屬于本義或引申義1分。1、過:超過,引申義;2、節(jié):節(jié)拍、節(jié)奏,引申義;3、城:城墻,本義;4、歸:女子出嫁,本義;5、解:分解牛、殺牛,本義;6、糞:掃除、打掃,本義;7、本:樹根,本義;8、間:門縫,本義9、任:任務、責任,引申義;10、發(fā):啟發(fā),引申義;11、舉:舉起,本義。三、本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各0.5分,指出古今義的差異1分。1、河:古義專指黃

53、河、今義泛指河流,詞義范圍擴大;2、臭:古義泛指氣味、今義專指臭味,詞義范圍縮?。?、誅:古義指責備、今義指殺掉、殺死,詞義程度由輕變重;4、謗:古義指背后議論人、今義指毀謗或造謠中傷,詞義感情色彩由中性變成貶義;5、羹:古義指帶汁的肉、今義指湯類食品,詞義范圍轉移;6、宮:古義泛指房屋、今義專指宮殿,詞義范圍縮??;7、墳:古義指大土堆、今義指墳墓,詞義范圍縮小;8、爪牙:古義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將、今義指壞人的幫兇,詞義感情色彩由褒義變?yōu)橘H義;9、涕:古義指眼淚、今義指鼻涕,詞義范圍轉移;10、谷:古義泛指各種糧食作物、今義專指谷子一種作物,詞義范圍縮?。?1、皮:古義專指動物的毛皮、今義

54、泛指事物的表面部分,詞義范圍擴大。四、本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詞1分,說明用法1分。1、弱: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削弱;2、目:名詞用為一般動詞,用眼睛示意;3、小: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小、輕視;4、犬:名詞作狀語,象犬一樣;5、客:名詞意動用法,把當成客人;6、走:動詞使動用法,使逃走、打敗;7、來:動詞使動用法,使來;8、蹄:名詞用為一般動詞,用蹄子踢;9、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麗、漂亮;10、奴虜:名詞作狀語,象對待奴虜一樣;11、將:名詞使動用法,使做將軍。五、本題每小題6-7分。1、例說明古漢語中賓語前置的幾種情況。(該題每種方式舉出一個例句即可)答:古漢語中賓語前置主要有以下

55、幾種情況:1、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如:A、寡人將誰朝而可?B、敢問何謂也?2、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如:A、三歲貫女,莫我肯顧。B、古之人不余欺也!3、賓語用代詞復指而前置。如:A、雞鳴而駕,塞井夷灶,惟余馬首是瞻。B、當臣持竿臨河時,心無雜慮,惟魚之念。4、強調介詞“以”的賓語時前置。如:A、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B、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2、舉例說明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答: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語意上的被動句。如:A、蔓草猶不可除。B、西伯拘而演周易。(二)被動句式:1、“于”字句。用“于”字引出行為動作的發(fā)出者。如:A、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

56、B、郤克傷于矢。2、“見”字句。動詞前加“見”字表示被動。如:A、信而見疑,忠而被謗。B、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3、“見于”句。動詞前加“見”字,其后用“于”字引出行為動作的發(fā)出者表示被動。如:A、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B、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4、“為”字句。動詞前加“為”字表示被動。如:A、父母宗族,皆為戮沒。B、而身為宋國笑。5、“為所”句。動詞前加“為、所”字表示被動。如:A、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B、少北,則為匈奴所得。6、“被”字句。動詞前加“被”字表示被動。如:A、信而見疑,忠而被謗。B、臣被尚書召問。六、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如:到去。陳:陳列,擺好陣勢。

57、谷:良,善。徼:求取,祈求。辱:表敬副詞,表示對對方的尊敬,意思相當于“使您受辱”。御:抵御,抵擋。綏:安撫。城:城墻。池:護城河。及:與,跟,和。2、指出本文中賓語前置的句子,并說明其句式特點。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賓語用代詞復指而前置;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強調介詞“以”的賓語。3、翻譯畫線的句子。齊侯陳列好諸侯的軍隊,和屈完乘坐戰(zhàn)車來檢閱他們。國君您如果用德行來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從您?七、本題分值中標點占1/3,翻譯占2/3。評分時,每錯三處標點扣1分,扣完標點分為止;翻譯每句1分,譯文準確無誤得滿分,基本準確但有表達錯誤得0.5分,譯文錯誤不得分。標點如下:魏王欲攻邯鄲。季梁

58、聞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頭塵不浴,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欲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耳北行也。一一戰(zhàn)國策魏策四翻譯:魏王想要攻打邯鄲。季梁聽說了這件事,半道返回。衣服皺縮了也不顧伸展,頭上的塵土來不及洗去,去見魏王說:“今天臣來的時候,在大行見到一個人,正在面向北駕他的馬車。告訴臣說:我要到楚國去。臣說:您要到楚國去,為什么

59、要面向北呢?回答說:我的馬好。臣說:馬雖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道路呀?;卮鹫f:我的費用多。臣說:費用雖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道路呀?;卮鹫f:我的駕車人很好。這幾樣越好,而離楚國越遠罷了。如今王的舉動想成就霸業(yè)王業(yè),舉止想立信于天下,依仗王國的強大、兵力的精銳,而想攻打邯鄲,以便擴大土地成就威名。王您的舉動越多,而離王業(yè)越遠罷了,就象到楚國去而朝北走一樣呀。古代漢語練習(7)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1分)TOC o 1-5 h z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與“避”是一對。A、古今字B、通假字C、異體字D、繁簡字2、具有使動用法的詞類有、和。3、“亟請于武公,公弗許”一句中,“亟”的詞

60、性。4、古書中因傳抄刻印而誤增加的字叫,脫落的字叫。5、“梁父即楚將項燕”一句屬于句式。6、下列各詞中屬于疑問代詞的有:、。吾、誰、余、莫、斯、夫、奚、其、或、若7、丁種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必須是仄聲,如果用了平聲,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連續(xù)出現三個平聲,這叫做。二、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每字0.5分,共10分)十指步鼎魚視帛羊下至末載牧寸防舂網甘莫手三、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并指出該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每題2分,共12分)1、昔楚靈王好細要。2、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3、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5、其御之妻自門間而窺其夫。6、伐木不自其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