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學實錄_第1頁
《端午日》教學實錄_第2頁
《端午日》教學實錄_第3頁
《端午日》教學實錄_第4頁
《端午日》教學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頁碼 9 頁 /總頁數(shù) NUMPAGES 總頁數(shù) 9 頁 端午日教學實錄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招熱情;2、了解湘西端午習俗;3、學習虛實相生的場面描寫方法。 教學實錄: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生: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 師:誰來補充一下? 生1:還有春節(jié)、端午端午節(jié)、兒童節(jié)。(眾生笑。) 生2:兒童節(jié)不是傳統(tǒng)節(jié)日。 師:對。還有補充嗎? 生:還有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 師:非常好。我們同學懂得還真多。下面我口占一首七絕,同學們看看是寫哪一個節(jié)日的?(吟誦)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龍舟迅疾如流矢,萬人喝彩青潭邊。(還沒背完,眾生紛紛舉手) 生:這首

2、詩寫的是端午節(jié)。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因為這首詩寫到屈原,寫到龍舟,這兩者都與端午節(jié)有關。 師:好,我們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一篇寫湖南人民如何過端午節(jié)的短文端午日。(板書課題)作者是誰? 生(齊):沈從文。 師:他有哪些代表作? 生(齊):有邊城、長河、湘行散記。 師:對于沈從文,我補充兩點。1、沈從文小學畢業(yè),(生笑)大學教授,(生嘩然)完全是靠(生)自學成才。2、如果你進了新華書店,看見沈先生的書,你最好把它買下來;如果你買下了沈先生的書,最好把它打開來看看。(語速稍慢,吸引力要強)(生笑)只要做到這兩步就夠了,因為你一旦打開沈先生的書,你一下子就會被

3、他筆下所描寫的充滿神秘色彩的湘西世界所深深吸引?。◣熒袂閷Wⅲ冻鱿蛲纳袂椋┑肝覀兇蠹叶嘤H近文學,和書交朋友,好不好? 生(齊):好! 二、朗讀課文,尋找突破點,牽動全篇 師: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1、遇到不會讀的字自己查工具書;2、從文中找出一句話,概括一下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湖南人民舉行了哪些活動? (生朗讀課文) 師:有人讀完了,有人沒讀完也停下來了,因為他看到其他人停下了。這種習慣不好。你沒讀完,你就繼續(xù)讀吧! (部分學生繼續(xù)讀書) 師:讀完了嗎? 生(齊):讀完了。 師:那你們找的是哪句話呢? (學生三三兩兩地舉起了手) 師:沒找到的人快速跳讀課文。(有學生在輕聲地交流

4、,舉手人數(shù)漸多)是哪句?齊讀一下。 生:船和船的競賽,人和鴨的競賽,直到天明方能完事。 師:好!也就是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一共寫了幾項活動? 生(齊):兩項。 師:第一項(生齊)船和船的競賽。 師:用四個字概括一下 生1:船船競賽。 生2:賽船比賽。 生3:龍舟競賽。 師:非常好。三個字呢? 生(齊):賽龍舟。 師:(一氣呵成)兩個字呢? 生(齊)賽船。 師:非常好。這就是概括能力。我們就采用三個字吧。(板書:賽龍舟)第二項活動是什么? 生(齊):人鴨競賽。 生1:我不同意這個說法?!叭锁喐傎悺本拖袢撕网喸谫惻埽詈酶臑椤白辐啽荣悺本筒粫鹌缌x了。 師(擊掌贊嘆):好極了。(眾生頷首)三個字 生

5、(齊)捉鴨子。 師:兩個字 生(齊):捉鴨。 師:好。(板書:捉鴨子)(稍停,指“賽龍舟”)這是第幾小節(jié)寫的? 生(齊):第一小節(jié)。 師:(指“捉鴨子”)這個呢? 生(齊):第二小節(jié)。 師:好。同學們,剛才我們找到了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通過第三小節(jié),一下子就拎動了全文。這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研讀語文課文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一點突破法”。在這里,我特別要提及的是我當年的恩師姚烺強先生,他是“一點突破法”的創(chuàng)始人。 三、深入學習,模擬采訪 師(頓一下):我們已經理解了課文的基本思路,下面我們就一起到湘西去看看他們到底是如何賽龍舟捉鴨子的。(頓一下)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湘西習俗,我們需要設計一個好的學習

6、形式,大家?guī)椭胂?,采用何種形式呢? 生(七嘴八舌地):課本劇自讀積累記者采訪 生:我認為課本劇不行。因為本課沒有劇情,不好表演。最好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 師:大家同意嗎? 生(齊):同意!【學習方式最好由學生自定】 師:那誰來扮演記者? 生(十分積極):我! 師:那我們就讓女生扮演記者嗎!記者來到湖南采訪端午習俗,一找就找到一位 生(七嘴八舌)劃船的青年年長者 生:我認為最好是遇到一位老大爺。因為老大爺經驗豐富。 師:行嗎?(生點頭表示同意)理所當然,老大爺就由我們的男生扮演了。那么,記者采訪的問題來自哪兒呢? 生(齊):書上。 師:對!記者必須通過認真閱讀課文,從文中提取出問題。而我們的老

7、大爺,也必須深入研讀課文,揣摩記者會從哪些方面提問。下面就請大家默讀課文。女生可以邊讀邊用一張紙整理一下問題。 (生按要求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都讀好了嗎?下面男生與男生,女生與女生自由組合,交流交流。可以下位。 (生自由組合) 師:好了吧?那么就有請老大爺。(學生比較緊張,無人自告奮勇)大家推薦推薦。(眾生推薦陸宇晨,陸上)老大爺您也別緊張,你回答不出來,身后有這么多兄弟可以幫助你,我呢,算不算?(眾男生:算?。┱l來做記者?(眾女生舉手)那這樣吧,為了讓較多的人有鍛煉的機會,我們規(guī)定每個記者只允許提一到兩個問題,好嗎?(生齊:好!)誰先來? (一女生上,接過麥克風) 記者1:老大爺,您

8、好!我是來湖南采訪的記者,請問一下你們這兒每年端午節(jié)都舉行哪些活動呢? 陸:(佯裝咳嗽)我們這兒嗎,每年端午節(jié)都會賽龍舟、捉鴨子的,很是熱鬧。 記者1:喲,那看的人多嗎? 陸:多,多,多!河兩岸全是人啊。男女老少,家家戶戶都出來了。軍官、稅官以及當?shù)赜猩矸莸娜耍辉诙愱P前看熱鬧。 (生1下,另一女生上) 記者2:老大爺,請問你們這兒的龍舟是什么樣子的? (師示意“老大爺”調動下面的學生參與) 陸:這個問題嗎,請我的朱老兄來幫我回答。 朱鳴騏:(站起,模仿老大爺?shù)纳駪B(tài)、語氣)我們這兒的龍舟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著朱紅顏色。 記者2:謝謝老大爺。 (下,另一女生上) 記者3:老大

9、爺,你們這兒龍舟上都有哪些人,他們是如何分工的? 陸:請劉兄幫助回答吧。 劉宇君:一條船上嗎,有-18槳手,還有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專門劃槳,帶頭的坐在船頭,手拿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方向。擂鼓打鑼的坐在船中,他們用鼓聲調理節(jié)奏。 記者3:謝謝。 (下,另一女生上) 記者4:請問老大爺,龍舟競賽獲勝的都能領到獎賞? 一男生:(主動站起)我來回答。凡獲勝者都能領到一匹紅布,一塊小銀牌。 記者4:那捉鴨子是怎么回事呢? 陸:請繆老兄(指教者)回答一下。(眾生笑) 師:這個問題還是請其他更為博學的人回答吧。顧元祥老兄,你來回答 。 顧:(模仿老大爺?shù)纳駪B(tài)、語氣)龍舟賽過之后,士兵把30只綠頭長

10、頸的大雄鴨放進河里,人們爭相捕捉,凡捉到的盡歸其所有。 記者4:謝謝老大爺。 (下,又一女生上) 記者5:老大爺,我想問一下,你們這兒為什么要賽龍舟和捉鴨子呢? 陸:這個嗎為了紀念屈原。你再問問繆老兄吧。 師:他剛才的回答是對的,只不過說得不具體。我建議同學們課后利用網(wǎng)絡資源,查找一下相關知識。行嗎? 生(齊):好! 記者5:謝謝。我的采訪結束了。 (下,陸下) 師:對剛才的采訪過程,誰來評點一下。 生:我覺得的幾位老大爺和記者表演得都挺像回事的(眾生笑)。而且,采訪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從課文中提取出來的,重視了課文。 四、讀寫結合 師:說得好。剛才的幾位記者都問到了關于賽龍舟的情況,我想問一下,

11、賽龍舟的情形是怎樣的呢?請從文中找出一句話描述一下。 生(七嘴八舌地):“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師:你們認為讀得怎樣? 生(齊):不好!沒感情。 師:再來一遍!感情充沛一點,讀出氣勢。 (生齊讀) 師:讀得很好。這是一個場面描寫。(板書:場面)鼓聲、鑼聲、吶喊聲,這是場面描寫中的 生齊:實寫。 師:“便使人想起”這是 生齊:虛寫。 (板書:實寫、虛寫) 師:正是這里運用了虛實相生的寫法,使得場面描寫特別生動。下面我們來進行一項練習。課文第二小節(jié)寫捉鴨子,場面寫得很簡略。我們來試著運用虛實相生的方法,以“兵士們將30只綠頭長頸的

12、大雄鴨放進河里”為開頭,將捉鴨子的場面寫得具體一點。給大家5分鐘時間,看誰寫得多。 (生奮筆疾書,5分鐘后) 師:時間差不多了,許多同學己經寫了二百多字了。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1、2:(略,教師相機點撥,著重強調虛實相生方法。) 五、小結延伸 師:今天我們了解了湖南人民是如何過端午節(jié)的,并且練習了場面描寫的方法。課后,請同學們一網(wǎng)查一下湖南端午節(jié)的相關習俗,作為一個探究性練習。下課!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在繼承語文教育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提出了四條基本的課程理念,其中一條“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主張“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

13、意識和進取精神”。我以為,這是一種全新的人本主義的語文教育理念。端午日一課的教學構想就是基于此而設計的。其特點有三: 1、這是一個著眼于學生的設計,而不是為教師的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整個設計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為核心,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選擇了“記者采訪”這一教學策略,將思考、質疑的主動權全部交給了學生。 3、將學生不但看作教育的對象,更是視為教育的資源,而且是基礎性資源。學生既有的關于民風民俗的經驗知識、對民風民俗主動探究的積極性,都是教學的動力之源,能量之庫。 當然,這堂課的存在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學生既然是教學中的基礎性資源,其積淀的多與少,思維的深與淺,探究意識的強與弱,必

14、然會影響教學的成效。本堂課中學生提的問題偏于膚淺,拘泥于課本,就是這個緣故。改進的措施是,課前指導學生對端午民俗作一些調查研究,打開其視界,發(fā)散其思維。 另外,人本教育并不是主張教師徹底的無為,而是要求教師要將影響化于無形。本課教學中若能在參與學生的交流方面將教者作為一個老大爺?shù)慕巧涞綄嵦?,教學效果會更佳。 專家點評:繆愛國老師的端午日教學,用他的行為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課改范例,從中我們看到了在新課程理念下的積極探索精神。這堂課有如下幾個特點:首先,關注了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fā)展。教者注重挖掘人的潛能和人文氣質,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了較好的統(tǒng)一。課堂

15、上,教師不是以固定的內容教給學生,而是帶著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真諦。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同學們在想象和活動中體會、再現(xiàn)湘西風俗風情。一上課對作者沈從文的簡單介紹,就讓學生露出欽佩向往的神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健康的發(fā)展??梢哉f,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感染,也是一種不知不覺的熏陶。其次,創(chuàng)設了較好的問題情境和活動情境。這堂課較好地把握了新課程的閱讀理念,重在學生的感受、體驗,整體感知、理解,較好地整合了問題和活動,創(chuàng)設了情境。課堂以非常清晰的板塊方式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教者設計了三個板塊:一、初讀課文,根據(jù)第3節(jié)了解課文寫的兩件事;二、用同學們喜歡的“采訪”形式來再現(xiàn)“賽龍舟”的情景;三、將賽船高潮部分

16、(“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虛實結合的寫法遷移到“捉鴨子”場面的想象寫作訓練。第一板塊一下就理清了文章思路;第二板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活動的主人,他們在認真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盡情表現(xiàn),獲得發(fā)展;第三板塊不是簡單的讀寫結合,而是在學習課文重點部分的基礎對文章的再研讀、再發(fā)現(xiàn),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理念。教學情境的巧妙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體驗者、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再次,致力于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較好地創(chuàng)設了和諧、民主的氣氛,賽龍船民俗風情的再現(xiàn),是課本劇表演、對話、采訪還是其他形式,教者采

17、取的是與學生商量的口氣來確定的。課堂上,教師留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思考,尤其是讓“記者”與“記者”、“老大爺”與“老大爺”商量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越位,自由合作,在探討的的過程中取長補短。賽船高潮部分的朗讀,讓學生自我評價,然后越讀越好。同時,教者還把自己作為老大爺?shù)囊粏T,在課堂上始終作為一個參與者的角色。教者適時的點撥,合理的組織,都為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空間。這樣,教者毫不吝嗇地把閱讀、思考、活動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共同合作中得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提升。另外,較好地體現(xiàn)了教者的教學機智和教學個性。對沈從文的介紹,學生概括課文兩件事時的語言訓練,對學生親近書愛讀書的點撥,“一點突破法”的介紹運用,加上適時的鼓勵,恰當?shù)氖侄危晳T的培養(yǎng),都讓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得到了和諧的發(fā)展。應該說,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堂好課。當然,作為一個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青年教師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