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類之擇點探究_第1頁
信息類之擇點探究_第2頁
信息類之擇點探究_第3頁
信息類之擇點探究_第4頁
信息類之擇點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題型9擇點探究P20命題特點1.以主觀表述題的形式呈現。2.論述類、實用類、混合類文本材料通用。3.擇點設題,靈活性很大。解題指津技法1.明確題干所擇之“點”。2.清楚題干所問指向。3.確定文本對應信息。4.合情合理作出解答。解題指津步驟第一步:明確題干所擇之“點”,清楚題干所問指向。弄清楚題干到底設置了什么問題,明確答題任務。第二步:確定文本對應信息。擇點探究題,也許是針對文本的某一部分,也許是針對文本的整體。第三步:根據題干要求篩選信息。第四步:整合成為答案。答題規(guī)范 貼近題干作答,問什么就答什么,要求怎么答就怎么答;語言要干凈利索。答題示例題:創(chuàng)造詩歌高格成為文化創(chuàng)新的時代要求,怎樣才能

2、創(chuàng)造出高品質詩歌?請結合三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要有境界;在“事”上磨,從“自我”走向“人類喉舌”;關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寫出符合人的生存發(fā)展的理想性。 第一步:明確題干所擇之“點”,清楚題干所問指向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高品質詩歌。這里的“高品質詩歌”就是“詩歌高格”。需要我們回答的是“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 第二步:題干明確指出了文本對應的信息是三則材料。這時我們要弄清楚,是每一則都有對應信息,還是重點在某一則。借助三則材料的標題,我們可以知道,第三則談的是“創(chuàng)造高格”,重點應該在第三則。 第三步:根據題干要求篩選信息。材料三并沒有現成的概括,只能從文字中捕捉要點。主要是王國維和王陽明的話,以及對他

3、們觀點的解釋。 第四步:整合答案。對點訓練題1:明清時期的民間組織與官方是怎樣的關系?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民間組織在官方的允許、默認下存在,在官方有效的監(jiān)督和指導之下運行;半官方民間組織可以填補政府職能的空缺;民間組織與官方的利益有時會不一致。 第一步:明確題干所擇之“點”,清楚題干所問指向明清時期的民間組織與官方是怎樣的關系。 第二步:題干沒有明確指出文本對應的信息區(qū)域,但只有一則材料,必然在這則材料之中。而且這是一個重點話題,整則材料都在介紹這一點。 第三步:根據題干要求篩選信息。 第四步:整合答案。對點訓練題2:在“家國觀念”中家與國的關系是怎樣的?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治家是治國

4、的起點,家庭有序,國家才能穩(wěn)固,家庭和睦,國家才能興旺;家是社會的細胞,國是維護家的外部屏障,家與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把基于家族血緣關系的愛推及大眾乃至萬物,有利于國家建構互助型社會。 第一步:明確題干所擇之“點”,清楚題干所問指向在“家國觀念”中家與國的關系是怎樣的。 第二步:題干沒有明確指出文本對應的信息區(qū)域,但“在家國觀念中”這個限定條件告訴我們,對應的信息應該在“家國觀念”形成之后,具體說就是用“首先”“其次”“最后”領起的三個段落中。 第三步:根據題干要求篩選信息。貼近“家與國的關系”來篩選信息。 第四步:整合答案。2018年新課標卷9. 以上三則材料中,人民日報自然讀賣新聞報道的

5、側重點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側重點:人民日報側重介紹我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顯中國速度與中國創(chuàng)造;自然雜志側重介紹潘建偉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的貢獻,強調個人能力和經費投入;讀賣新聞以“墨子號”為例,側重介紹中國實驗設施先進,突出投入之大和發(fā)展之快給日本帶來壓力。(一點2分,兩點3分,三點4分)原因:三家媒體的定位和出發(fā)點不同(2分),因此對同一事件報道的側重點不同。信息擇點比較、概括題回顧4.兩則材料都圍繞“田野作業(yè)”展開論述,但目的各不相同,請分別說明。(4分)材料一:啟示歷史學者要重視借鑒人類學研究中“田野作業(yè)”的研究方法;更要看到遇到的困難和其中

6、存在的問題。材料二:指出“田野作業(yè)”對于中國社會歷史研究的重要意義;強調開展“田野作業(yè)”時要深入實地考察,做一個“科學的觀察者”。9.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了社會認同,但側重點并不一樣,請簡要說明。(4分)(4分)9.答案 材料一側重從理論上論述社會認同形成的一般規(guī)律(社會認同形成的基礎)。材料二側重從實踐層面論述如何建構中國國家認同。 (每點2分)52020年3月底發(fā)布的歌曲拱手禮,一經傳唱便深受歡迎。請閱讀下面歌詞,綜合以上三則材料,分析歌曲受歡迎的原因。拱手禮(節(jié)選)曲波右拳握如日,左掌彎如月,懷抱天下一拱手,春風撲面起。小草挺胸敬,昆侖謙和迎,不卑不亢一作揖,親近我和你。逢年遇佳節(jié),祝賀

7、慶典禮,相互行個拱手禮,祥和又喜氣。無論喜相逢,還是惜別離,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綿萬里。據材料一“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以減緩病毒的傳播速度,避免出現病毒傳播的多米諾效應”,拱手禮為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提供了可行方法;據材料二“拱手禮五條好處”可知,它順應了疫情期間人們對健康、得體禮儀的需求;據材料三“疫情防控可能給社會心態(tài)帶來的微妙變化”,拱手禮倡導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有利于形成平和理性的社會心態(tài)。信息運用典型例題回顧做題方法回顧信息運用主觀題,是考查學生能否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否運用文本信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一種題型。常見的出題模式:方法:10. 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有關社會記憶和社會認

8、同關系的觀點,分析下列社會現象。(6分)清明節(jié)全國三分鐘默哀鳴笛時刻,一武漢網友駐足解放大道,面對“重啟”的家園淚奔,視頻被大量轉發(fā)。“非典時,大家保護我們90后;17年后,我們90后要保護大家?!薄?0后”的心聲收獲大量點贊。央視頻道推出“抗疫”紀實專區(qū),展示疫情期間的生活現場與真實思考,引發(fā)廣泛共鳴。武漢網友淚奔,是個體記憶鮮活性和沖擊力的體現,視頻被大量轉發(fā)說明其影響并形成了社會認同?!?0后”的心聲體現了擔當的社會記憶,符合外部期望和本身需要,收獲大量點贊說明實現了社會認同。央視頻道推出“抗疫”紀實,是國家層面對人們進行思想引導,形成共同的社會記憶,引發(fā)廣泛共鳴體現國民認同。(每點2分

9、) 在微觀層面,從社會記憶的個體性出發(fā),我們看到了一條從個體記憶到社會認同的形成路徑。相對于宏大統(tǒng)一而又抽象的社會記憶而言,個體記憶的鮮活性、事件性、直觀性往往更具沖擊力,對認同的形成有著更為直接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在每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新聞媒體再現的宏觀歷史敘事以及30萬死亡人數的數字,是我們對那一段歷史共有的社會記憶的一部分,成為民族和國家認同的事實基礎。但是當我們看到描述這其中個人經歷的文字,或通過口述歷史直面主人公的經歷和遭遇時,那種沖擊力往往更為強烈。相對于宏大的社會記憶,個體記憶是微小的,但正是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個體記憶最終匯成了整個社會的記憶。需要強調的是,所謂個體記憶,不

10、是生理學意義上的單純的腦部記憶,實質上是社會記憶的個體性表現。之所以選擇用“個體”這個詞,只是為了區(qū)別國家或政治意義上權力所建構而生成的社會記憶。武漢網友淚奔,是個體記憶鮮活性和沖擊力的體現,視頻被大量轉發(fā)說明其影響并形成了社會認同。清明節(jié)全國三分鐘默哀鳴笛時刻,一武漢網友駐足解放大道,面對“重啟”的家園淚奔,視頻被大量轉發(fā)。 但社會記憶的建構并不一定都是來自權力等外部力量,有時也可能來自群體本身,不管是為滿足外部期望,還是內部需要。如知青回憶錄等文字,“苦和困頓”是知青述說以往故事的主旋律,但是后來形成了“青春無悔”這樣一個知青主流的記憶模式。知青群體的優(yōu)良品質、知青生活的意義感,共同建構出

11、了“青春無悔”這樣一個知青群體的社會記憶。關于“青春無悔”的社會記憶建構,很難說這是一個來自外部的經由權力操控的結果,更像是一種內源性的、自發(fā)性的建構?;蛘哒f,知青群體出于肯定自我這一樸素的群體利益訴求,通過敘述、文字和聚會等形式構建出“青春無悔”的社會記憶,從而實現社會認同?!?0后”的心聲體現了擔當的社會記憶,符合外部期望和本身需要,收獲大量點贊說明實現了社會認同?!胺堑鋾r,大家保護我們90后;17年后,我們90后要保護大家?!薄?0后”的心聲收獲大量點贊。 材料一:對于宏觀敘事的社會記憶而言,建構社會認同往往和權力聯系在一起。哈布瓦赫認為過去不是被保留而是被重建,即記憶展現的不是完全意義

12、上的對過去的重現,而是一種滿足于當前社會利益的對過去的重建。當下的利益關系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對社會記憶進行著選擇和建構。建構社會記憶不是最終目的,社會記憶只是一個中介、一個橋梁。無論是哪方面的“利益關系”,都希望借助對社會記憶的建構來實現對社會中人們思想的某種引導,形成社會認同。 材料二:對于多民族現代中國來說,“中華民族”這一多族裔交融而成的集體身份,通過國家權力對價值觀、象征符號、記憶等諸多東西的創(chuàng)造、培育、更新和保存得以牢固建構;國家則從這一建構過程中獲得國民的認同,增強了社會凝聚力。央視頻道推出“抗疫”紀實,是國家(權力)層面對人們進行思想引導,形成共同的社會記憶,引發(fā)廣泛共鳴體現國

13、民認同。央視頻道推出“抗疫”紀實專區(qū),展示疫情期間的生活現場與真實思考,引發(fā)廣泛共鳴。5.請結合材料一簡要賞析下面送別詩中“笛聲”折柳曲這一意象。(6分)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意象”是一個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是出現得很早并富有深廣文化底蘊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主觀情志與外界客觀物象相碰撞而契合的產物,其在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學鑒賞中的作用與地位都是不可忽視的。 在我國古代文論和美學理論中,“意象”的具體含義有四個方面。第一、“意象”是意中之象,可理解為“人心營構之象”,即是審美主體的審美意識與審美客體的審美特性的有機統(tǒng)一,最有典型意義的是鄭燮題畫中有云:“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边@里的此竹非彼竹,就是指客觀的竹已在畫家心中意化為審美的竹,形成了“意象”。所謂“成竹在胸”也是藝術家頭腦中營構出的“意象”。5.請結合材料一簡要賞析下面送別詩中“笛聲”折柳曲這一意象。(6分)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耙庀蟆笔侵饔^情志與外界客觀物象相碰撞而契合的產物 “意象”是意中之象,可理解為“人心營構之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