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大米生產技術_第1頁
富硒大米生產技術_第2頁
富硒大米生產技術_第3頁
富硒大米生產技術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富硒大米生產技術富硒大米生產技術富硒大米生產技術富硒大米生產技術編制僅供參考審核批準生效日期地址: 電話:傳真: 郵編:富硒大米生產技術常德市老科協(xié)生態(tài)農業(yè)專家 富硒專利發(fā)明人顏送貴硒是對抗多種疾病的萬能劑,它對人類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質無法替代的。為此硒被科學家譽之為“生命的神奇元素”“一個主宰生命的微量元素”。 富硒大米貴在含硒,大米的硒含量適度提高后,其可溶性糖份、多種人體必需的磷、鉀、鈣、鎂、鐵等礦物質元素,和多種維生素都相應提高,是天然的“黃金搭檔”,而且風味濃、口感好,既符合食品營養(yǎng)平衡的要求,也符合人體健康的要求。所以富硒大米,是健康的食品、理想的食品、高檔的食品。生產富硒大米

2、工藝簡單,操作容易,技術成熟,特別適合廣大農村、千家萬戶生產。大家都來種植富硒水稻,讓富硒大米的恩惠撒向中華大地,飛向尋常百姓家。富硒大米不是普通大米硒的物理添加或混拌,而是來源于富硒水稻。富硒水稻的生產是利用天然的富硒資源土壤,或運用生物工程技術原理,利用水稻作無污染天然的生化反應器。在水稻生長、生殖過程中施用或噴布特別研制的專利技術產品-硒鍶葉面肥,將無機硒元素成功導入水稻植物體內,通過水稻自身的生命運動轉化為有機營養(yǎng)硒,富集到大米中,使其大米中硒含量適度增加,達到國家頒發(fā)的富硒食品標準,而又不超過食品限量標準的純天然的農產品。根部吸收天然硒資源土壤中的硒與葉面吸收的葉面肥的硒,都與植物體

3、內的氨基酸結合而成為硒蛋白,都一樣是有機硒。一、富硒大米的標準:國家目前還沒有出臺富硒大米標準。但2011-10-12國家發(fā)布的GB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國家標準,正式規(guī)定了硒營養(yǎng)素參考值(NRV)為50ug,即富硒農產品固體食品的硒含量kg;湖北省地方標準,富硒大米硒含量kg;陜西省地方標準,富硒大米含硒量為kg;江西省地方標準為 kg;廣西省地方標準為。桃源縣生產的錢緣牌富硒香米和世外桃花香牌富硒香米一般kg二、使用時期:破口期(即蛇肚皮、田中見穗時)和乳熟期(灌漿初期低頭散籽時)三、用量:1、生產硒含量kg達標的大米,每畝用量4包。在抽穗始期-乳熟期間

4、一次施用。即每噴筒水加2包,每畝噴2噴筒水。2、生產硒含量kg以上的高硒大米,每畝用量6包. 破口期每噴筒水加2包,每畝噴2噴筒水。乳熟期每噴筒水加1包,每畝噴2噴筒水。3、農民自食富硒大米,硒含量kg以上。每畝用量8包. 破口期和乳熟期各噴1次,每噴筒水加2包,每次每畝噴2噴筒水。四、使用方法:將每包40g 的“糧油型硒鍶葉面肥”1-2包,用水溶化,加足15kg水,加有機硅噴霧助劑,充分攪拌均勻,用噴霧器噴在水稻葉片和籽實上。五、注意事項:1、要選用良種:生產富硒大米必須堅持“優(yōu)質水稻富硒”的基本原則. 選晚稻或一季稻,選用國標一、二級米品種。2、宜與噴霧助劑混用:為提高噴藥效果,一定要與噴

5、霧助劑(如展?jié)B、好濕、加勁、卜內特,有機硅)混用:增加藥液的粘著和提高藥液在植物表面的濕潤程度,滯留量和延長滯留時間,從而發(fā)揮肥料的生物活性度,有利提高施硒效果。3、噴施時間:最好選無風陰天;晴天上午9時前或下午4時以后為宜,噴后8小時內遇雨需補噴;4、講究噴施質量:按使用說明書控制用量,確保富硒肥料的的濃度適量。噴藥時噴頭要離作物上部葉片35左右的距離,對準葉片正面細霧噴施。用量以葉面上布滿霧點不滴水為度;5、富硒大米上市需經國家權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測部門檢測硒的含量達標合格6、要以誠信為本。富硒大米的硒含量是一個從外表看不見,摸不著的隱形指標,只有通過檢驗才能顯示出來。在銷售過程中,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全靠品牌和專業(yè)合作社或企業(yè)的信譽,和國家權威質檢部門出具的檢測報告,所以要嚴格執(zhí)行由恩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