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鏈接:亞洲概況_第1頁
知識鏈接:亞洲概況_第2頁
知識鏈接:亞洲概況_第3頁
知識鏈接:亞洲概況_第4頁
知識鏈接:亞洲概況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5知識鏈接:亞洲概況世界第一大洲。全稱亞細亞洲,古代亞述語意為“日出之地”。全洲大陸與島嶼面積約440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其中半島面積約1000多萬平方公里,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島嶼面積約270萬平方公里,僅次于北美洲。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東、南、北3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亞的西北部濱臨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最北點在泰梅爾半島的切柳斯金角(北緯7744),最南點為馬來半島的皮艾角(北緯115);島嶼的最北點在北地群島(北緯81),最南點在努沙登加拉群島的羅地島(南緯1045)。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大陸最東點為楚

2、科奇半島上的杰日尼奧夫角(西經(jīng)16945),最西點為小亞細亞半島的巴巴角(東經(jīng)2610),所跨經(jīng)度亦最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亞洲和歐洲陸地相連,形成全球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為亞、歐兩洲的分界。亞、非兩洲原以蘇伊士地峽相連,后以蘇伊士運河為界。亞洲東南部的馬來群島接近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大陸。亞洲和北美洲遠隔太平洋,但在北端分開兩洲的白令海峽寬僅86公里。亞洲幅員遼闊,內陸到海岸的最遠距離超過2500公里。大陸海岸線總長69900公里,海岸類型復雜。太平洋岸具有內外雙重海岸,外圍島弧海岸是世界上最不穩(wěn)定的、屬褶皺型的海岸,海岸線與

3、構造線平行、山地瀕臨海岸,大陸架狹窄。內側大陸邊緣海岸,南北也有不同,蘇聯(lián)遠東和朝鮮半島的海岸與外圍島弧海岸同屬一個類型;中國海岸在杭州灣以北,除遼東、山東兩半島屬山地丘陵海岸(巖岸)外,多屬平原海岸,地勢平坦,岸線較直,缺乏天然港灣;杭州灣以南主要屬基巖海岸,海岸曲折,水深灣寬,多天然良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還有珊瑚礁海岸和紅樹林海岸。印度洋岸由于板塊移動拉伸的作用,形成了斷層海岸,海岸線與構造線平行或斜交,沿岸有陡峭的崖壁。紅海岸線也是典型的斷層海岸。黑海海岸是與沿岸山脈走向平行的縱海岸;愛琴海東岸是與沿岸山脈走向垂直的橫海岸。北冰洋岸在奧列尼奧克河口以西,多為沉降海岸,河流入海處形成許

4、多海河彎,泰梅爾半島沿岸多峽灣型海岸;河口以東多河口三角洲海岸。亞洲礦產(chǎn)概況亞洲礦產(chǎn)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富集區(qū)多。主要礦藏有石油、煤、鐵、錳、錫、鎢、銻、銅、鉛、鋅、鋁、金、銀、鉀鹽、硫、磷、云母及寶石等。礦藏的成因類型和分布規(guī)律受大陸發(fā)展過程和大地構造的制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居各洲首位,可分三大儲油帶:中部山地高原南北兩側儲油帶,北側西起大高加索山脈北麓和里海西岸的巴庫,經(jīng)伊朗高原北緣、錫爾河、阿姆河上游、費爾干納盆地,東至中國西北部。南側西起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波斯灣,經(jīng)伊朗高原南緣、印度西北部和恒河下游,東至緬甸西部,并南延到蘇門答臘東北部和爪哇北部。儲油層主要為第三系砂巖及頁巖。波斯灣地

5、區(qū)因地處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原是大陸塊邊緣海盆地,接受了中、新生代沉積,向東北又遇到扎格羅斯縫合線的阻擋,因此形成了著名的沙特阿拉伯波斯灣大油氣田,石油儲量占世界總儲量60,其中沙特阿拉伯一國就占世界總儲量的1/4。東部邊緣山脈內側、新華夏系沉降帶儲油帶,北起薩哈林島兩側,經(jīng)日本北海道西部、本州西北部、中國東北、華北、東南沿海、臺灣島東部,南至加里曼丹東部和西北部,儲油層主要為中生代湖相地層和新生代地層。亞洲東緣大陸架上有廣闊的邊緣海盆地,沉積了很厚的新生代地層,在島弧的外圍沿深海溝又有俯沖帶構造,有利于大陸架油氣田的形成。西西伯利亞鄂畢河中、下游儲油帶,含油層屬白堊系的三角洲沉積,如蘇聯(lián)的秋明

6、油田。有色金屬礦藏如錫、鎢、銻的儲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國南嶺構造帶歷經(jīng)海西、印支、燕山與喜馬拉雅等期造山運動的影響,巖漿活動頻仍,鎢、錫、銻、銅、鉛、鋅等礦特別富集,形成一條有色金屬礦帶。同時,從中國南部經(jīng)緬甸東部、泰緬國境,到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邦加島與勿里洞島,還有一條連續(xù)的錫礦帶,構造上屬于阿爾卑斯喜馬拉雅構造帶與環(huán)太平洋構造帶的交接地帶。錫礦儲量約占世界總量2/3,世界上七大產(chǎn)錫國中有4個是東南亞國家。西伯利亞東南山地、貝加爾湖以東地區(qū)、錫霍特山地,也有因巖漿活動形成的錫礦。根據(jù)礦藏的成因類型和分布規(guī)律,可分為三大區(qū):北亞大陸區(qū)、中軸大陸區(qū)和南亞大陸區(qū),前寒武紀經(jīng)歷多次劇烈的褶皺變動和

7、巖漿活動,生成多種礦床。如鐵礦(北亞的安加拉伊里姆斯克磁鐵礦,中國東北東部山地的前寒武紀沉積變質鐵礦,印度的比哈爾、奧里薩含鐵石英巖型鐵礦等)、錳礦(印度中央邦前寒武紀錳榴石英巖礦床等)、鉻礦印度的比哈爾、奧里薩,土耳其的埃拉澤,伊朗的北部和南部等、貴金屬(印度的戈拉爾、北亞的阿爾丹、蒙古的肯特山北麓都有原生金礦)和寶石(斯里蘭卡的拉特納普勒)等。北亞陸間區(qū)是舊褶皺山地區(qū),古生代地殼運動劇烈,陸地升降和海水進退頻繁,主要礦藏有煤礦(如北亞的庫茲巴斯和通古斯盆地、中亞的卡拉干達、中國華北、印度德干高原東北部)、鉀鹽(如中亞烏茲別克的丘別加坦礦床和土庫曼的卡爾柳克礦床)和有色金屬(如哈薩克斯坦、外貝加爾、巴爾喀什湖以北地區(qū))。南亞陸間區(qū)和臨太平洋地帶是新褶皺山系,廣泛存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