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單元檢測2_第1頁
人民版必修2《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單元檢測2_第2頁
人民版必修2《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單元檢測2_第3頁
人民版必修2《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單元檢測2_第4頁
人民版必修2《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單元檢測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2人民版必修2《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單元檢測2一、單項選擇題1.“對發(fā)展經濟來講,中國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和蘇俄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边@是因為()A.沒有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B,嚴重超越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C.過分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D.嚴峻的國內外環(huán)境的制約2.“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狀況,而是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呢因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狀況,就需要有糧食和燃料。從整個國家經濟的角度來看,現在最大的“阻礙”正是這方面引起的?!边@則史料作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B.蘇俄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爾巴喬夫改革3.(2022·新課標卷I)有俄羅斯學者認為,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屬于新版的蘇俄新經濟政策。這一認識的依據是兩者都()A.處于相似的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B.面臨著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C.鞏固了農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D.促進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4.下面是《俄國(蘇聯)1913~1926年工業(yè)生產情況表》,以下有關這一時期工業(yè)發(fā)展的結論,正確的是()

A.體現了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經濟穩(wěn)定增長B.建立在對農業(yè)的掠奪基礎之上C.為以后蘇聯經濟結構失衡埋下禍根D.關注到了有關國計民生產業(yè)的發(fā)展5.有人稱蘇俄新經濟政策是“布爾什維克轉向資本主義”,有人說羅斯福新政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這兩種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沒有從政策實施的根本目的上看問題②有看到政策僅在一定限度內調整③看現象,不看本質④有從發(fā)展的、辯證的角度看問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6.對下表信息的解讀正確的有()

①余糧收集制不利于農業(yè)生產發(fā)展②集體農莊的生產組織形式促進了蘇聯農業(yè)的大發(fā)展③固定糧食稅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④小農經濟阻礙了蘇聯工業(yè)化建設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20世紀30年代,蘇聯的“五年計劃給西方國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給發(fā)展中國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標準,蘇聯公民受到了嚴重的剝削(引自《全球通史》)?!蔽鞣絿易鞒鲞@一評價,主要是因為蘇聯的五年計劃()A.以指令性計劃取代市場調節(jié)B.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yè)C.強調國家積累而忽視改善民生D.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8.(2022·新課標卷二)1931年,斯大林說“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后了50~100年,我們應當在10年內跑完這段距離?!边@一思想()A.完全符合當時的蘇聯國情B.推動了蘇聯經濟模式的形成C.與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一致D.延續(xù)了新經濟政策的精神9.“蘇聯報刊沉湎于日益頻繁地報道赫魯曉夫的活動,并對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國性大報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頭9個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當年斯大林巨照載之報端也不過一年只有10~15次。”材料說明()A.個人崇拜愈演愈烈B.赫魯曉夫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C.赫魯曉夫的功績高于斯大林D.人們對赫魯曉夫改革由衷贊美10.普京曾引用俄羅斯家喻戶曉的一句話說:“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按蠖鄶刀砹_斯人不想恢復“過去的蘇聯”的主要原因是,蘇聯()A.片面發(fā)展重工業(yè)臺B.忽視民主與法制C.體制僵化,社會缺乏活力D.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造成經濟困難11.(2022·福建高考)《華盛頓郵報》在某一時期陸續(xù)刊登了幾篇新聞評論,其標題分別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機會嗎”“西方的援助應當使蘇聯實行改造而非改革?!薄按髮W對俄國如何走向資本主義觀點不一?!庇纱伺袛?,該時期是()A.赫魯曉夫執(zhí)政時期B.勃列日涅夫執(zhí)政時期C.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時期D.普京執(zhí)政時期12.戈爾巴喬夫改革對蘇聯影響很大,其結果說明()①這是由于蘇聯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而產生的必然結果②個人能力決定了歷史發(fā)展的走向③執(zhí)政者的政策調整往往對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有著重要影響④社會主義制度下各種體制都必須講究穩(wěn)定,不能更改A.①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13.赫魯曉夫上臺后,蘇聯開始對舊的經濟模式進行修正,同時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方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赫魯曉夫面臨著十分復雜的局面和艱巨的任務。正如蘇聯著名政論家費奧多爾·布爾拉茨基指出的,放在當時赫魯曉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蘇聯是“越來越貧困的、實際上半崩潰的農村、技術上落后的工業(yè)、最尖銳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數百萬人被關押在監(jiān)獄和集中營、國家與外部各界的隔絕——所有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徹底的變革。”材料二鑒于許多重要農業(yè)部門的情況不佳,蘇共中央全會認為必須刻不容緩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農業(yè)部門、集體農莊、國營農場和地區(qū)提高到先進的水平,以保證整個社會主義農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我們的任務是在最近兩三年內充分地滿足我國居民對各種食品的日益增長的需要,并保證輕工業(yè)和食品工業(yè)的原料供應。——齊世榮《當代世界史資料選輯》第一分冊材料三1962年,葉·利別爾曼在《真理報》發(fā)表了《計劃·利潤·獎金》一文,史稱“利別爾曼建議”。他認為,箔如果只把按品種的產量計劃和交貨期限計劃下達到企業(yè),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企業(yè)根據所接到的產量和品種的任務應當自己編制充分完整的計劃,其中包括勞動生產率、工作人員數、工資、產品成本、積累、投資和新技術各個方面。為了能讓企業(yè)在編制計劃時能主動、積極、充分地挖掘企業(yè)的生產潛力,利別爾曼提出的基本辦法是加強利潤刺激……采用這個辦法的基本原則是:①贏利率越高,獎金就越多。②企業(yè)自己編制的贏利計劃越高,獎金也就越多?!愔憽短K聯興亡史綱》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赫魯曉夫上一臺后面臨的經濟召趣有哪些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是什么(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為提高農民和農莊的生產積極性,赫魯曉夫采取了哪些措施(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利別爾曼建議。與赫魯曉夫改革的相同之處。試從理論和實踐的視角分析“利別爾曼建議”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14.民生問題是古今中外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年后,蘇聯國防工業(yè)獲得重大突破,但工業(yè)消費品供應不足,而且質量較差。農業(yè)發(fā)展緩慢,到1953年全蘇人均糧食仍低于1913年。集體農莊向國家義務交售了糧食總產量的60%和全部甜菜與皮棉。農莊莊員的勞動報酬很低。這種狀況在此后很長時間內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伪帧妒澜绠敶贰凡牧隙?980年鄧小平指出“近三十年來,經過幾次波折,始終沒有把我們的工作著重點轉到社會主義建設這方面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不快、不穩(wěn)、不協(xié)調?!?990年又指出“人民現在為什么擁護我們就是這十年有發(fā)展,發(fā)展很明顯?!薄多囆∑轿倪x》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歸納出蘇聯在發(fā)展國民經濟上存在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和最終導致的社會后果。(2)指出材料二中所說的“幾次波折”中最嚴重的次。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發(fā)展”在國計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說明其原因。(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古今中外在民生向題上的經驗和教訓。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B解析:A項不符合中國C項不符合蘇俄D項不是原因。而二者都嚴重超越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影響了經濟的發(fā)展、故選B項。2.答案:B解析:從材料信息看,這段話體現了對農業(yè)和農民問題的重視。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對農民的剝奪,斯大林模式、戈爾巴喬夫改革都注重發(fā)展重工業(yè),故可排除A.C.D三項提出要改善農民生活.是蘇俄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和規(guī)定,故B項正確。3.答案:B解析:新經濟政策改變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取消自由貿易的做法,承認市場和商品貨幣的作用,實際上正確處理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中國的改革主要是突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故B項符合題意。兩國實行的政策相距半個多世紀,國內外經濟狀況尤其是國際經濟狀況明顯不同,A項錯誤蘇俄新經濟政策實行前沒有出現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C項錯誤蘇聯為促進工業(yè)化取消了新經濟政策,D項錯誤。4.答案:D解析:1913~1926年俄國(蘇聯)經歷了一戰(zhàn)、戰(zhàn)時共主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故A項錯誤B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從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所占比重相當可知C項錯誤,D項正確。5.答案:A解析:新經濟政策并未改變社會主義性質,羅斯福新政也未改變資本主義性質只是不同程度運用市場、商品貨幣關系、計劃的手段來發(fā)展經濟,故①②③④都正確。6.答案:A解析:從1913-1921年糧食耕種面積和產量下降可知①正確.從1923~19255年數據增長可知③正確。7.答案:C解析:題干的關鍵語句是“按照西方的標準,蘇聯公民受到了嚴重的剝削”、可見西方國家認為蘇聯的五年計劃使蘇聯成為工業(yè)強國.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未得到提高。8.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中的“1931年”。應當在10年內跑完這段距離。再聯系課本知識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可知B項正確。后來此模式僵化,等了蘇聯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A項錯誤斯大林模式下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終濟。9.答案:A解析:從材料中的“溢羌”以及秘魯曉失聲片的刊登頻率與斯大林巨照的刊登頻舉對比可知A項正確。10.答案:C解析:僵化的斯大林體制造成了蘇聯社會缺乏活力,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都建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都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導致蘇聯最終解體。11.答案:C解析:根據評論可知,該時期蘇聯與西方關系改善,思想活躍,反映了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外交,及用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代替科學社會主義的執(zhí)政理念。12.答案:C解析:戈爾巴喬夫改革由于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放棄了黨的領導,導致改革失敗,蘇聯解體,故①③正確。二、非選擇題13.(1)問題農業(yè)和輕工業(yè)長期處于落后狀態(tài);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根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實行收購制提高收購價格,增加農民收入;鼓勵發(fā)展家庭副業(yè);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3)相同點給企業(yè)部分權力一定程度上承認企業(yè)和個人的物質利益,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影響理論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發(fā)展了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